首页 > 医学论文 > 脊柱正骨医学杂志

脊柱正骨医学杂志

发布时间:

脊柱正骨医学杂志

来稿务求主题明确,论据可靠,数字准确,层次清楚,文字精炼。 文题力求简明,反映文章主题,尽量在20字以内,一般不使用缩略语。所有投稿论文请附英文文题。 作者排名顺序由作者自定,可不拘泥于单位,在姓名右上方给出不同单位的序号,并按序号注明单位名称、邮政编码及具体通讯地址,第一作者为非通讯作者的请注明通讯作者简介及具体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 A类论文中论著、基础研究需附中、英文结构式摘要,关键词3~5个。结构式摘要应明确列出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①目的:简介研究背景或目的;②方法(包括设计):简述研究所用原理、条件、材料、对象和方法,宜说明有无对照、病例或实验次数及观察或评价指标;③结果:简明客观地列出所得的主要结果,所列数据需经统计学方法处理;④结论:对结果的分析、比较、评价、应用,并说明得到何种启发或提出问题及展望。中文摘要请使用大摘要,约600字左右,英文摘要的内容与格式应与中文一致,为便于国际交流,可稍长于中文摘要。 医学名词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辑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用1995年版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表和图的设计应正确、合理、易懂,要求每张表和图都有自明性,同一数据不要用图和表重复表达。凡用文字可简洁说明的问题,尽量不用数据表和图。如用表和图,则文中不需重复其数据,只需要简单归纳和描述统计学分析结果即可。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①表格用三线表,表内不加纵线,应有序号、表题并标注统计分析结果。②图的位置应在文中按其出现的顺序连续编号,线条图应设计美观,线条清晰;影像学图片(2张以上)注意各图缩放比例应一致,图中所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要与图片能够拆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黑白照片必须反差分明,清晰易辨。图片可插入文中,也可附在文后。每幅图片均应有序号、详细图题、上下方向标示,规格尽量一致,纵、横比例得当,重点突出。③所有图表请使用中英文对照。 计量单位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具体使用参照《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二版)》(中华医学会编辑部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常用单位采用国际通用方法表示,如:pg,ng,μg,mg,g,kg;μl,ml,L;μm,mm,cm,m;s,min,h,a;℃;nmol,μmol,mmol,mol等。血压的数值先列出法定计量单位kPa,括号内可写旧制单位mmHg(1kPa=)。 数字执行国家标准《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拉伯数字。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不能写成5~95%,(±)%不要写成±或±。附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如前后单位一致可省略前一个单位,如4cm×3cm×5cm,可写成4×3×5cm,但不能写成4×3×5cm3。 统计名词及符号请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样本数用英小写n;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小写x;标准差用英小写s;标准误用英小写sx;t检验用英小写t;F检验用英大写F;卡方检验用希文χ2;相关系数用英小写r,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概率用英大写P。以上符号均用斜体。 文稿中引用他人资料或观点时,请给出参考文献。文献应为作者亲自阅读过的重要文献,请勿引用他人文章中引用的文献。请按照温哥华格式书写,依文献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在右上角用方括号注明。

你具体看看你的文章方向和这个期刊相关性吧

核心期刊 第五编 医药、卫生R 综合性医药卫生R1 预防医学、卫生学R2 中国医学R3 基础医学R4/8 临床医学/特种医学R9 药学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1、中华医学杂志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6、解放军医学杂志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2、复旦学报.医学版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广东医学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上海医学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4、江苏医药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7、实用医学杂志28、山东医药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30、重庆医学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32、天津医药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公共卫生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卫生研究5、营养学报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7、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8、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环境与健康杂志10、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1、中国卫生统计12、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3、中国职业医学14、环境与职业医学15、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6、中国卫生经济17、毒理学杂志18、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现代预防医学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2、中国妇幼保健23、中国学校卫生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6、生殖与避孕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草药2、中国中药杂志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4、中国针灸5、中成药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7、中药材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中药药理与临床10、中华中医药杂志11、针刺研究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5、辽宁中医杂志16、时珍国医国药17、中医杂志18、新中医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中国天然药物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3、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4、解剖学报5、中国免疫学杂志6、免疫学杂志7、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8、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9、生理学报10、解剖学杂志1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3、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改名为: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4、生理科学进展15、中华病理学杂志16、神经解剖学杂志17、现代免疫学18、病毒学报19、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1、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3、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5、基础医学与临床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中国医学影像技术3、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中华检验医学杂志5、中国超声医学杂志6、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7、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8、中华护理杂志9、临床检验杂志10、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1、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2、中国急救医学13、检验医学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5、中国全科医学16、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7、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8、中国输血杂志19、中国实验诊断学20、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1、护士进修杂志内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中华内科杂志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5、中华血液学杂志6、中华肝脏病杂志7、中华消化杂志8、中国地方病学杂志9、中华肾脏病杂志10、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1、中华糖尿病杂志(改名为:中国糖尿病杂志)12、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3、中华传染病杂志14、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5、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6、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7、中国循环杂志18、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19、中国老年病杂志20、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1、中国内镜杂志22、肠外与肠内营养23、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4、中华消化内镜杂志外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外科杂志2、中华骨科杂志3、中华泌尿外科杂志4、中华创伤杂志5、中国实用外科杂志6、中华实验外科杂志7、中华显微外科杂志8、中华神经外科杂志9、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0、中华烧伤杂志11、中华麻醉学杂志12、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3、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4、中华手外科杂志15、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6、中华整形外科杂志17、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8、中国器官移植杂志19、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1、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2、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3、临床麻醉学杂志24、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5、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6、中华男科学杂志妇产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妇产科杂志2、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3、实用妇产科杂志4、现代妇产科进展儿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儿科杂志2、中国实用儿科杂志3、临床儿科杂志4、实用儿科临床杂志5、中华小儿外科杂志6、中国当代儿科杂志肿瘤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肿瘤杂志2、癌症3、中国肿瘤临床4、肿瘤5、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6、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7、肿瘤防治研究8、中国癌症杂志9、实用肿瘤杂志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神经科杂志2、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3、中华精神科杂志4、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5、中国行为医学科学6、临床神经病学杂志7、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8、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改名为:国际脑血管病杂志)9、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皮肤病学与性病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皮肤病杂志2、临床皮肤科杂志3、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耳鼻咽喉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改名为: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3、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4、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眼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眼科杂志2、中华眼底病杂志3、中国实用眼科杂志4、眼科研究5、眼科新进展口腔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华西口腔医学杂志3、实用口腔医学杂志4、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5、口腔医学研究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放射学杂志2、临床放射学杂志3、实用放射学杂志4、中华核医学杂志5、中国运动医学杂志6、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7、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8、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9、放射学实践10、介入放射学杂志药学类核心期刊1、药学学报2、中国药学杂志3、中国药理学通报4、药物分析杂志5、中国新药杂志6、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7、中国医院药学杂志8、中国医药工业杂志9、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0、中国抗生素杂志11、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2、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3、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4、中国药房15、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6、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7、华西药学杂志

有很多 《健康必读》《求医问药》《中国现代医生》,如果需要投稿可以找我,我是《健康必读》的编辑

脊柱医学杂志

1. 2005年1月,王遵来同志的论文“术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临床探讨”被中华脊柱医学杂志编委会评为优秀论文,并被《中华脊柱医学》杂志录用,特颁发证书。2. 2005年3月,王遵来同志被特聘为《中华医学实践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常务编委。3. 2005年4月,王遵来同志被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人才分会、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教育研究会授予《百名杰出骨科专家》荣誉称号,并颁发证书。4. 2005年4月,王遵来同志的论文“浅谈脊诊整脊技术临床运用机理探讨”被中华脊柱医学杂志编委会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并被《中华脊柱医学》杂志录用,特颁发证书。5. 2005年6月,王遵来同志的论文“北门特色整脊诊疗技术在颈椎病的临床应用”被中华脊柱医学杂志编委会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并被《中华脊柱医学》杂志录用,特颁发证书。6. 2005年8月,王遵来同志的论文“特色脊诊整脊技术的创立与发展”荣获二届全国整脊学学术交流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并颁发证书。7. 2005年12月,王遵来同志的资料被载入《中国特色医疗大典》(珍藏版),特颁发“中国特色名医”入编纪念证书。8. 2006年6月,王遵来同志被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人才分会、高等中医院校骨伤研究会、世界杰出人才学会、世界骨伤专家协会授予《整脊医学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并颁发证书。9. 2007年1月,王遵来同志参与编写的著作《模糊医学理论初探与保健》一书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著作奖,并颁发证书。10. 2007年8月,王遵来同志参与完成的名称为:“火针对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大鼠BDNF表达等的干预研究”,经形式审查,符合科技成果登记条件。王遵来同志为第5 完成人,主要完成人共10人。11. 2007年9月,王遵来同志参加完成的名称为:“火针干预坐骨神经模型大鼠行为学、组织学的实践研究”,获得天津市公安局科技成果奖二等奖,并颁发证书。12. 2008年6月,王遵来同志被共青团天津市委员会授予“天津市抗震救灾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并颁发证书。13. 2008年6月,王遵来同志被共青团天津市委员会授予“天津青年五四奖章”,并颁发证书。14. 2008年7月,王遵来同志被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授予“抗震救灾优秀志愿者”称号,并颁发证书。15. 2008年11月,王遵来同志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评为“第二届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并颁发证书。16. 2008年11月,王遵来同志参加完成的名称为:“整脊疗法治疗颈源性心律失常技术的规范化整理与研究”,经审查核实,被确认为吉林省科学技术成果,并颁发证书。17. 2008年12月,王遵来同志获得“政协天津市北辰区委员会2007—2008年度优秀委员”,并颁发证书。18. 2009年2月,王遵来同志主要负责的项目名称为:“脊诊诊法的整理与研究”获得天津市北辰区2007—2008年度科技进步奖,并颁发证书。19. 2009年4月,王遵来同志被评为“天津市2009年度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并颁发证书。20. 2009年6月,王遵来同志被授予“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并颁发证书。21. 王遵来同志被中华脊柱医学论坛组织委员会授予“中华脊柱医学名医”荣誉称号,并颁发证书。

一般三类,五年一评。

核心期刊 第五编 医药、卫生R 综合性医药卫生R1 预防医学、卫生学R2 中国医学R3 基础医学R4/8 临床医学/特种医学R9 药学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1、中华医学杂志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6、解放军医学杂志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2、复旦学报.医学版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广东医学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上海医学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4、江苏医药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7、实用医学杂志28、山东医药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30、重庆医学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32、天津医药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公共卫生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卫生研究5、营养学报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7、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8、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环境与健康杂志10、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1、中国卫生统计12、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3、中国职业医学14、环境与职业医学15、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6、中国卫生经济17、毒理学杂志18、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现代预防医学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2、中国妇幼保健23、中国学校卫生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6、生殖与避孕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草药2、中国中药杂志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4、中国针灸5、中成药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7、中药材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中药药理与临床10、中华中医药杂志11、针刺研究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5、辽宁中医杂志16、时珍国医国药17、中医杂志18、新中医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中国天然药物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3、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4、解剖学报5、中国免疫学杂志6、免疫学杂志7、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8、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9、生理学报10、解剖学杂志1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3、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改名为: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4、生理科学进展15、中华病理学杂志16、神经解剖学杂志17、现代免疫学18、病毒学报19、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1、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3、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5、基础医学与临床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中国医学影像技术3、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中华检验医学杂志5、中国超声医学杂志6、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7、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8、中华护理杂志9、临床检验杂志10、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1、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2、中国急救医学13、检验医学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5、中国全科医学16、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7、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8、中国输血杂志19、中国实验诊断学20、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1、护士进修杂志内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中华内科杂志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5、中华血液学杂志6、中华肝脏病杂志7、中华消化杂志8、中国地方病学杂志9、中华肾脏病杂志10、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1、中华糖尿病杂志(改名为:中国糖尿病杂志)12、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3、中华传染病杂志14、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5、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6、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7、中国循环杂志18、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19、中国老年病杂志20、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1、中国内镜杂志22、肠外与肠内营养23、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4、中华消化内镜杂志外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外科杂志2、中华骨科杂志3、中华泌尿外科杂志4、中华创伤杂志5、中国实用外科杂志6、中华实验外科杂志7、中华显微外科杂志8、中华神经外科杂志9、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0、中华烧伤杂志11、中华麻醉学杂志12、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3、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4、中华手外科杂志15、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6、中华整形外科杂志17、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8、中国器官移植杂志19、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1、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2、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3、临床麻醉学杂志24、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5、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6、中华男科学杂志妇产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妇产科杂志2、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3、实用妇产科杂志4、现代妇产科进展儿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儿科杂志2、中国实用儿科杂志3、临床儿科杂志4、实用儿科临床杂志5、中华小儿外科杂志6、中国当代儿科杂志肿瘤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肿瘤杂志2、癌症3、中国肿瘤临床4、肿瘤5、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6、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7、肿瘤防治研究8、中国癌症杂志9、实用肿瘤杂志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神经科杂志2、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3、中华精神科杂志4、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5、中国行为医学科学6、临床神经病学杂志7、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8、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改名为:国际脑血管病杂志)9、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皮肤病学与性病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皮肤病杂志2、临床皮肤科杂志3、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耳鼻咽喉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改名为: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3、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4、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眼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眼科杂志2、中华眼底病杂志3、中国实用眼科杂志4、眼科研究5、眼科新进展口腔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华西口腔医学杂志3、实用口腔医学杂志4、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5、口腔医学研究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放射学杂志2、临床放射学杂志3、实用放射学杂志4、中华核医学杂志5、中国运动医学杂志6、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7、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8、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9、放射学实践10、介入放射学杂志药学类核心期刊1、药学学报2、中国药学杂志3、中国药理学通报4、药物分析杂志5、中国新药杂志6、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7、中国医院药学杂志8、中国医药工业杂志9、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0、中国抗生素杂志11、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2、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3、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4、中国药房15、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6、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7、华西药学杂志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每4年更新一次,最新一次是2015年8月出版第七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分为核心库以C为标记和扩展库以E为表记)

中华脊柱医学杂志

目前通行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为 2014版。今年下半年会更新2017版。

北大核心中有一本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是2014版北大核心,下附知网截图。

优 助在医学期刊方面很专业,如果有不明白的,可以在问。

1. 2005年1月,王遵来同志的论文“术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临床探讨”被中华脊柱医学杂志编委会评为优秀论文,并被《中华脊柱医学》杂志录用,特颁发证书。2. 2005年3月,王遵来同志被特聘为《中华医学实践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常务编委。3. 2005年4月,王遵来同志被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人才分会、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教育研究会授予《百名杰出骨科专家》荣誉称号,并颁发证书。4. 2005年4月,王遵来同志的论文“浅谈脊诊整脊技术临床运用机理探讨”被中华脊柱医学杂志编委会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并被《中华脊柱医学》杂志录用,特颁发证书。5. 2005年6月,王遵来同志的论文“北门特色整脊诊疗技术在颈椎病的临床应用”被中华脊柱医学杂志编委会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并被《中华脊柱医学》杂志录用,特颁发证书。6. 2005年8月,王遵来同志的论文“特色脊诊整脊技术的创立与发展”荣获二届全国整脊学学术交流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并颁发证书。7. 2005年12月,王遵来同志的资料被载入《中国特色医疗大典》(珍藏版),特颁发“中国特色名医”入编纪念证书。8. 2006年6月,王遵来同志被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人才分会、高等中医院校骨伤研究会、世界杰出人才学会、世界骨伤专家协会授予《整脊医学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并颁发证书。9. 2007年1月,王遵来同志参与编写的著作《模糊医学理论初探与保健》一书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著作奖,并颁发证书。10. 2007年8月,王遵来同志参与完成的名称为:“火针对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大鼠BDNF表达等的干预研究”,经形式审查,符合科技成果登记条件。王遵来同志为第5 完成人,主要完成人共10人。11. 2007年9月,王遵来同志参加完成的名称为:“火针干预坐骨神经模型大鼠行为学、组织学的实践研究”,获得天津市公安局科技成果奖二等奖,并颁发证书。12. 2008年6月,王遵来同志被共青团天津市委员会授予“天津市抗震救灾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并颁发证书。13. 2008年6月,王遵来同志被共青团天津市委员会授予“天津青年五四奖章”,并颁发证书。14. 2008年7月,王遵来同志被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授予“抗震救灾优秀志愿者”称号,并颁发证书。15. 2008年11月,王遵来同志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评为“第二届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并颁发证书。16. 2008年11月,王遵来同志参加完成的名称为:“整脊疗法治疗颈源性心律失常技术的规范化整理与研究”,经审查核实,被确认为吉林省科学技术成果,并颁发证书。17. 2008年12月,王遵来同志获得“政协天津市北辰区委员会2007—2008年度优秀委员”,并颁发证书。18. 2009年2月,王遵来同志主要负责的项目名称为:“脊诊诊法的整理与研究”获得天津市北辰区2007—2008年度科技进步奖,并颁发证书。19. 2009年4月,王遵来同志被评为“天津市2009年度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并颁发证书。20. 2009年6月,王遵来同志被授予“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并颁发证书。21. 王遵来同志被中华脊柱医学论坛组织委员会授予“中华脊柱医学名医”荣誉称号,并颁发证书。

核心期刊 第五编 医药、卫生R 综合性医药卫生R1 预防医学、卫生学R2 中国医学R3 基础医学R4/8 临床医学/特种医学R9 药学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1、中华医学杂志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6、解放军医学杂志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2、复旦学报.医学版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广东医学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上海医学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4、江苏医药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7、实用医学杂志28、山东医药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30、重庆医学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32、天津医药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公共卫生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卫生研究5、营养学报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7、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8、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环境与健康杂志10、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1、中国卫生统计12、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3、中国职业医学14、环境与职业医学15、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6、中国卫生经济17、毒理学杂志18、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现代预防医学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2、中国妇幼保健23、中国学校卫生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6、生殖与避孕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草药2、中国中药杂志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4、中国针灸5、中成药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7、中药材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中药药理与临床10、中华中医药杂志11、针刺研究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5、辽宁中医杂志16、时珍国医国药17、中医杂志18、新中医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中国天然药物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3、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4、解剖学报5、中国免疫学杂志6、免疫学杂志7、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8、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9、生理学报10、解剖学杂志1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3、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改名为: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4、生理科学进展15、中华病理学杂志16、神经解剖学杂志17、现代免疫学18、病毒学报19、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1、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3、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5、基础医学与临床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中国医学影像技术3、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中华检验医学杂志5、中国超声医学杂志6、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7、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8、中华护理杂志9、临床检验杂志10、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1、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2、中国急救医学13、检验医学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5、中国全科医学16、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7、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8、中国输血杂志19、中国实验诊断学20、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1、护士进修杂志内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中华内科杂志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5、中华血液学杂志6、中华肝脏病杂志7、中华消化杂志8、中国地方病学杂志9、中华肾脏病杂志10、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1、中华糖尿病杂志(改名为:中国糖尿病杂志)12、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3、中华传染病杂志14、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5、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6、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7、中国循环杂志18、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19、中国老年病杂志20、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1、中国内镜杂志22、肠外与肠内营养23、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4、中华消化内镜杂志外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外科杂志2、中华骨科杂志3、中华泌尿外科杂志4、中华创伤杂志5、中国实用外科杂志6、中华实验外科杂志7、中华显微外科杂志8、中华神经外科杂志9、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0、中华烧伤杂志11、中华麻醉学杂志12、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3、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4、中华手外科杂志15、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6、中华整形外科杂志17、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8、中国器官移植杂志19、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1、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2、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3、临床麻醉学杂志24、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5、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6、中华男科学杂志妇产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妇产科杂志2、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3、实用妇产科杂志4、现代妇产科进展儿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儿科杂志2、中国实用儿科杂志3、临床儿科杂志4、实用儿科临床杂志5、中华小儿外科杂志6、中国当代儿科杂志肿瘤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肿瘤杂志2、癌症3、中国肿瘤临床4、肿瘤5、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6、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7、肿瘤防治研究8、中国癌症杂志9、实用肿瘤杂志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神经科杂志2、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3、中华精神科杂志4、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5、中国行为医学科学6、临床神经病学杂志7、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8、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改名为:国际脑血管病杂志)9、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皮肤病学与性病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皮肤病杂志2、临床皮肤科杂志3、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耳鼻咽喉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改名为: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3、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4、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眼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眼科杂志2、中华眼底病杂志3、中国实用眼科杂志4、眼科研究5、眼科新进展口腔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华西口腔医学杂志3、实用口腔医学杂志4、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5、口腔医学研究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放射学杂志2、临床放射学杂志3、实用放射学杂志4、中华核医学杂志5、中国运动医学杂志6、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7、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8、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9、放射学实践10、介入放射学杂志药学类核心期刊1、药学学报2、中国药学杂志3、中国药理学通报4、药物分析杂志5、中国新药杂志6、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7、中国医院药学杂志8、中国医药工业杂志9、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0、中国抗生素杂志11、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2、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3、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4、中国药房15、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6、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7、华西药学杂志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每4年更新一次,最新一次是2015年8月出版第七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分为核心库以C为标记和扩展库以E为表记)

医学核心期刊是指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审批准后公开发行的医学学术期刊,经各高校、医学研究所、医学行政机关等机构根据期刊刊录文稿被摘引率等系统的对期刊按医学学科进行评定。因国内医学学科核心评定标准不同,所以医学核心期刊目录也不尽相同。期刊类目医学核心期刊封面(3张)核心期刊 第五编 医药、卫生R 综合性医药卫生R1 预防医学、卫生学R2 中国医学R3 基础医学R4/8 临床医学/特种医学R9 药学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1、中华医学杂志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6、解放军医学杂志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2、复旦学报.医学版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广东医学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上海医学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4、江苏医药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7、实用医学杂志28、山东医药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30、重庆医学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32、天津医药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公共卫生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卫生研究5、营养学报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7、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8、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环境与健康杂志10、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1、中国卫生统计12、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3、中国职业医学14、环境与职业医学15、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6、中国卫生经济17、毒理学杂志18、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现代预防医学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2、中国妇幼保健23、中国学校卫生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6、生殖与避孕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草药2、中国中药杂志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4、中国针灸5、中成药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7、中药材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中药药理与临床10、中华中医药杂志11、针刺研究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5、辽宁中医杂志16、时珍国医国药17、中医杂志18、新中医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中国天然药物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3、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4、解剖学报5、中国免疫学杂志6、免疫学杂志7、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8、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9、生理学报10、解剖学杂志1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3、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改名为: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4、生理科学进展15、中华病理学杂志16、神经解剖学杂志17、现代免疫学18、病毒学报19、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1、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3、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5、基础医学与临床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中国医学影像技术3、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中华检验医学杂志5、中国超声医学杂志6、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7、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8、中华护理杂志9、临床检验杂志10、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1、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2、中国急救医学13、检验医学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5、中国全科医学16、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7、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8、中国输血杂志19、中国实验诊断学20、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1、护士进修杂志内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中华内科杂志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5、中华血液学杂志6、中华肝脏病杂志7、中华消化杂志8、中国地方病学杂志9、中华肾脏病杂志10、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1、中华糖尿病杂志(改名为:中国糖尿病杂志)12、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3、中华传染病杂志14、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5、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6、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7、中国循环杂志18、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19、中国老年病杂志20、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1、中国内镜杂志22、肠外与肠内营养23、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4、中华消化内镜杂志外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外科杂志2、中华骨科杂志3、中华泌尿外科杂志4、中华创伤杂志5、中国实用外科杂志6、中华实验外科杂志7、中华显微外科杂志8、中华神经外科杂志9、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0、中华烧伤杂志11、中华麻醉学杂志12、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3、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4、中华手外科杂志15、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6、中华整形外科杂志17、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8、中国器官移植杂志19、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1、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2、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3、临床麻醉学杂志24、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5、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6、中华男科学杂志妇产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妇产科杂志2、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3、实用妇产科杂志4、现代妇产科进展儿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儿科杂志2、中国实用儿科杂志3、临床儿科杂志4、实用儿科临床杂志5、中华小儿外科杂志6、中国当代儿科杂志肿瘤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肿瘤杂志2、癌症3、中国肿瘤临床4、肿瘤5、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6、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7、肿瘤防治研究8、中国癌症杂志9、实用肿瘤杂志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神经科杂志2、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3、中华精神科杂志4、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5、中国行为医学科学6、临床神经病学杂志7、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8、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改名为:国际脑血管病杂志)9、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皮肤病学与性病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皮肤病杂志2、临床皮肤科杂志3、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耳鼻咽喉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改名为: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3、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4、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眼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眼科杂志2、中华眼底病杂志3、中国实用眼科杂志4、眼科研究5、眼科新进展口腔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华西口腔医学杂志3、实用口腔医学杂志4、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5、口腔医学研究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放射学杂志2、临床放射学杂志3、实用放射学杂志4、中华核医学杂志5、中国运动医学杂志6、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7、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8、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9、放射学实践10、介入放射学杂志药学类核心期刊1、药学学报2、中国药学杂志3、中国药理学通报4、药物分析杂志5、中国新药杂志6、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7、中国医院药学杂志8、中国医药工业杂志9、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0、中国抗生素杂志11、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2、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3、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4、中国药房15、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6、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7、华西药学杂志[2]投稿须知作品内容来稿内容、字数不限,任何形式皆可,如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评论、论文、游记等。投稿作品必须出自原创,并且在中国期刊网首发,不得作假,一经发现,将取消作者的投稿资格,情节严重者,将在首页进行公布。投稿者若有抄袭、模仿他人作品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或者稿件内容侵犯他人名誉权、隐私权、人格权的,由投稿者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作品发表要求:期刊网网站保留审稿、退稿和修改稿件的一切权力。期刊不接受含有下列内容之一的作品: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2、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3、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5、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7、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8、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9、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版权要求1、所有作品无论是否发表,作者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2、所有投稿作品中国期刊网及其相关合作机构(包括网站、出版物、移动网络等),享有有使用权。

骨科脊柱外科产品设计论文

个案怎么给你?每个病人病情都不一样啊!

你好,我有这些文档.

产品结构,设计能写,直到

人体工程学和环境心理学都是近数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兴综合性学科。过去人们研究探讨问题,经常会把人和物、人和环境割裂开来,孤立地对待,认为人就是人,物就是物,环境也就是环境,或者是单纯地以人去适应物和环境对人们提出要求。而现代室内环境设计日益重视人与物和环境间,以人为主体的具有科学依据的协调。因此,室内环境设计除了依然十分重视视觉环境的设计外,对物理环境、生理环境以及心理环境的研究和设计也已予以高度重视,并开始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第一节人体工程学的含义和发展人体工程学(HumanEngineering),也称人类工程学、人间工学或工效学(Ergonomics)。工效学Ergonomis原出希腊文“Ergo”,即“工作、劳动”和“nomos”即“规律、效果”,也即探讨人们劳动、工作效果、效能的规律性。人体工程学起源于欧美,原先是在工业社会中,开始大量生产和使用机械设施的情况下,探求人与机械之间的协调关系,作为独立学科有40多年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科学技术,开始运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坦克、飞机的内舱设计中,如何使人在舱内有效地操作和战斗,并尽可能使人长时间地在小空间内减少疲劳,即处理好:人—机—环境的协调关系。及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把人体工程学的实践和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运用到空间技术、工业生产、建筑及室内设计中去,1960年创建了国际人体工程学协会。及至当今,社会发展向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过渡,重视“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人体工程学强调从人自身出发,在以人为主体的前提下研究人们衣、食、住、行以及一切生活、生产活动中综合分析的新思路。日本千叶大学小原教授认为:人体工程学是探知人体的工作能力及其极限,从而使人们所从事的工作趋向适应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的各种特征。”其实人—物—环境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系统,今后“可望运用人体工程学主动地、高效率地支配生活环境”。人体工程学联系到室内设计,其含义为: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计测、生理、心理计测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室内环境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标应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人体工程学与有关学科以及人体工程学中人、室内环境和设施的相互关系。第二节人体工程学的基础数据和计测手段一、人体基础数据人体基础数据主要有下列三个方面,即有关人体构造、人体尺度以及人体的动作域等的有关数据。1、人体构造与人体工程学关系最紧密的是运动系统中的骨骼、关节和肌肉,这三部分在神经系统支配下,使人体各部分完成一系列的运动。骨骼由颅骨、躯干骨、四肢骨三部分组成,脊柱可完成多种运动,是人体的支柱,关节起骨间连接且能活动的作用,肌肉中的骨骼肌受神经系统指挥收缩或舒张,使人体各部分协调动作。2、人体尺度人体尺度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数据之一。3、人体动作域人们在室内各种工作和生活活动范围的大小,即动作域,它是确定室内空间尺度的重要依据因素之一。以各种计测方法测定的人体动作域,也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基础数据。如果说人体尺度是静态的、相对固定的数据,人体动作域的尺度则为动态的,其动态尺度与活动情景状态有关。室内设计时人体尺度具体数据尺寸的选用,应考虑在不同空间与围护的状态下,人们动作和活动的安全,以及对大多数人的适宜尺寸,并强调其中以安全为前提。例如:对门洞高度、楼梯通行净高、栏杆扶手高度等,应取男性人体高度的上限,并适当加以人体动态时的余量进行设计;对踏步高度、上搁板或挂构高度等,应按女性人体的平均高度进行设计。二、人体生理计测根据人体在进行各种活动时,有关生理状态变化的情况,通过计测手段,予以客观的、科学的测定,以分析人在活动时的能量和负荷大小。人体生理计测方法主要有:1、肌电图方法把人体活动时肌肉张缩的状态以电流图记录,从而可以定量地确定人体该项活动强度和负荷。2、能量代谢率方法由于人体活动消耗能量而相应引起的耗氧量值,与其平时耗氧量相比,以此测定活动状态的强度,能量代谢率的计算式,以及不同活动的能量代谢率(RMR)。其计算式如下:运动时氧耗量-安静时氧耗量能量代谢率(RMR)=—————————————基础代谢率耗量3、精神反射电流方法对人体因活动而排出的汗液量作电流测定,从而定量地了解外界精神因素的强度,据此确定人体活动时的负荷大小。三、人体心理计测心理计测采用的有精神物理学测量法及尺度法等。1、精神物理学测量法用物理学的方法,测定人体神经的最小刺激量,以及感觉刺激量的最小差异。2、尺度法以顺序在心理学中划分量度,例如在一直线上划分线段,依顺序标定评语可由专家或一般人,相应地对美丑、新旧、优劣进行评测。第三节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由于人体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人体工程学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有待于进一步认真开发,目前已有开展的应用方面如下:一、确定人和人际在室内活动所需空间的主要依据根据人体工程学中的有关计测数据,从人的尺度、动作域、心理空间以及人际交往的空间等,以确定空间范围。二、确定家具、设施的形体、尺度及其使用范围的主要依据家具设施为人所使用,因此它们的形体、尺度必须以人体尺度为主要依据;同时,人们为了使用这些家具和设施,其周围必须留有活动和使用的最小余地,这些要求都由人体工程科学地予以解决。室内空间越小,停留时间越长,对这方面内容测试的要求也越高,例如车厢、船舱、机舱等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的设计。三、提供适应人体的室内物理环境的最佳参数室内物理环境主要有室内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重力环境、辐射环境等,室内设计时有了上述要求的科学的参数后,在设计时就有可能有正确的决策。四、对视觉要素的计测为室内视觉环境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人眼的视力、视野、光觉、色觉是视觉的要素,人体工程学通过计测得到的数据,对室内光照设计、室内色彩设计、视觉最佳区域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第四节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在阐述环境心理学之前,我们先对“环境”和“心理学”的概念简要地了解一下。环境即为“周围的境况”,相对于人而言,环境可以说是围绕着人们,并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的外界事物。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秩序、模式和结构,可以认为环境是一系列有关的多种元素和人的关系的综合。人们既可以使外界事物产生变化,而这些变化了的事物,又会反过来对行为主体的人产生影响。例如人们设计创造了简洁、明亮、高雅、有序的办公室内环境,相应地环境也能使在这一氛围中工作的人们有良好的心理感受,能诱导人们更为文明、更为有效地进行工作。心理学则是“研究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学科。关于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的关系,《环境心理学》一书中译文前言内的话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不少建筑师很自信,以为建筑将决定人的行为”,但他们“往往忽视人工环境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损害,也很少考虑到什么样的环境适合于人类的生存与活动”。以往的心理学“其注意力仅仅放在解释人类的行为上,对于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未加重视。环境心理学则是以心理学的方法对环境进行探讨”,即是在人与环境之间是“以人为本”,从人的心理特征来考虑研究问题,从而使我们对人与环境的关系、对怎样创造室内人工环境,都应具有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一、含义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环境心理学与多门学科,如医学、心理学、环境保护学、社会学、人体工程学、人类学、生态学以及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室内环境学等学科关系密切。环境心理学非常重视生活于人工环境中人们的心理倾向,把选择环境与创建环境相结合,着重研究下列问题:1、环境和行为的关系;2、怎样进行环境的认知;3、环境和空间的利用;4、怎样感知和评价环境;5、在已有环境中人的行为和感觉。对室内设计来说,上述各项问题的基本点即是如何组织空间,设计好界面、色彩和光照,处理好室内环境,使之符合人们的心愿。

脊柱医学论文

辑文编译-专业的SCI论文服务机构为您解答:我们曾经做了一个调查,整理出来比较好投寄的医学期刊:Cellular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Gene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Research & TRANSLATIONAL ONCOLOGY and Molecular Research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Oncology Biology and Medicine Immunopharmacology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 这一些是比较好投寄的医学论文SCI期刊。你可以参考一下。

1.姜亮,吕扬,刘忠军,刘晓光,马庆军,韦峰,党耕町. 上颈椎原发肿瘤的治疗——附21例报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0;2:126-1312.姜亮, 李杰, 刘忠军, 刘晓光, 韦峰, 马庆军, 柳晨, 袁慧书, 党耕町. 脊柱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21(1):.姜亮 袁伟 刘晓光 柳晨 刁垠泽 韦峰 刘忠军 党耕町. 脊柱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与治疗——附36例报告,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21(7):.姜亮 袁伟 刘忠军 刘晓光 韦峰 马庆军 党耕町. 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附20例报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21(4):.姜亮 崔岩 刘晓光 韦峰 党耕町 马庆军 郭昭庆 刘忠军. 脊柱骨软骨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21(2): L, Liu XG, Yuan HS, et and treatment of vertebral hemangiomas with neurologic deficit. Spine J. 2013 Oct 8. pii: S1529-9430(13)01371-5. doi: (脊柱血管瘤的保守与手术治疗) FL, Liu ZJ, Liu XG, Yang SM, Jiang L, Wei F, Yu M. Polyostotic fibrous dysplasia involving the thoracic spine with myelopathy: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J. 2014 Jan 1;14(1):e11-5. doi: (责任作者,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L, Liu ZJ, Liu XG, Ma QJ, Wei F, Lv Y, Dang GT. Upper cervical spine chordoma of C2-C3. Eur Spine J. 2009;18(3):293-298.(内容:脊柱脊索瘤,杂志:欧洲脊柱杂志) L, Lv Y, Liu XG, Ma QJ, Wei F, Dang GT, Liu ZJ. Results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cervical dumbbell tumors: surgical approach and development of an anatomic classification system. Spine. 2009;34(12):1307-14.(内容:脊柱哑铃型肿瘤,杂志:Spine) L, Liu ZJ, Liu XG, Zhong WQ, Ma QJ, Wei F, Dang GT, Yuan HS.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of the cervical spine: a single Chinese institution experience with thirty cases. Spine. 2010 1;35(1):E8-15.(内容:脊柱嗜酸细胞肉芽肿,杂志:Spine) WQ, Jiang L, Ma QJ, Liu ZJ, Liu XG, Wei F, Yuan HS, Dang GT.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of the atlas in an adult. Eur Spine J. 2010;19(1):19-22.(责任作者)(内容:脊柱朗格罕氏组织细胞增殖症,杂志:欧洲脊柱杂志) L, Liu XG, Zhong WQ, Ma QJ, Wei F, Yuan HS, Dang GT, Liu ZJ.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with multiple spinal involvement. Eur Spine J. 2011;20(11):1961-9.(内容:脊柱朗格罕氏组织细胞增殖症,杂志:欧洲脊柱杂志) L, Liu C, Yang SM, Jiang L, Liu ZJ, Liu XG, Yuan HS, Wei F, Yu M. Aggressive vertebral hemangioma of the thoracic spine without typical radiological appearance. Eur Spine J. Eur Spine J. 2012 Oct;21(10):1994-9.(内容:脊柱血管瘤,杂志:欧洲脊柱杂志) L, Beckman L, Arlet V, Steffen T. Double Pedicle Screw Instrumentation in the Osteoporotic Spine -A Biomechanical Feasibility Study. Journal of Spinal Disorders & Techniques. 2007;20(6):430-435.(内容:脊柱生物力学--骨质疏松,杂志:Journal of Spinal Disorders & Techniques)15.姜亮; 刘忠军; 党耕町; 马庆军; 刘晓光. 脊柱转移瘤的预后分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5;15(8):.姜亮; 刘晓光; 刘忠军; 马庆军; 党耕町. 脊柱骨髓瘤的诊断与治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4;14(8): 470-47217.姜亮; 刘忠军; 党耕町; 刘晓光; 马庆军;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脊椎活检在脊柱转移癌诊断中的作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3;13(2):.姜亮; 刘忠军; 党耕町; 蔡钦林; 高龄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中华骨科杂志. 2001;21(1):27-29 Arlet, Liang Jiang, Jean Ouellet. Is there a need for anterior release for 70–90? thoracic curves in adolescent scoliosis? Eur Spine J. 2004 Dec;13(8):740-5. (内容:脊柱侧弯) Arlet, Liang Jiang, Thomas Steffen, et al. Harvesting local cylinder autograft from adjacent vertebral body for 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surgical technique, operative feasibility and preliminary clinical results. Eur Spine J 2006;15(9):1352-9.(内容:腰椎前路) H, Chen CB, Lan J, Liu C, Liu XG, Jiang L, Wei F, Ma QJ, Dang GT, Liu ZJ. Differential proteomic profiling of chordomas and analysis of prognostic factors. J Surg Oncol. 2010;102(7):720-7.(内容:脊柱脊索瘤) F, Liu X, Liu Z, Jiang L, Dang G, Ma Q, Dang L. Interferon alfa-2b for recurrent and metastatic giant cell tumor of the spine: report of two cases. Spine. 2010;35(24):E1418-22.(内容:脊柱骨巨细胞瘤) H, Liu Z, Liu C, Ma Q, Liu X, Jiang L, Wei F. Cervical chordoma in childhood without typical vertebral bony destruction: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 2009;34(14):E493-7.(内容:脊柱脊索瘤) T, Luan S, Hu L, Liu Z, Li W, Jiang L. Force-based control of a compact spinal milling robot. Int J Med Robot. 2010;6(2):178-85.(内容:脊柱力学)25.吕扬,姜亮,刘晓光,马庆军,党耕町,刘忠军. 颈椎哑铃形肿瘤的手术治疗策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8;18(6):420-424. 23.周非非; 姜亮; 刘晓光; 王俊杰; 马庆军; 刘忠军; 党耕町. 寰枢椎转移瘤的外科治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0;20(8):.祝斌; 刘晓光; 刘忠军; 姜亮; 韦峰; 马庆军; 党耕町. 脊柱原发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的诊断与治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20(5):.宋飞; 马庆军; 刘忠军; 刘晓光; 姜亮; 韦峰; 党耕町. 原发性骶骨肿瘤的手术治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20(8):.柳晨; 王俊杰; 孟娜; 刘晓光; 姜亮; 马永强; 韩嵩博; 袁慧书. 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置入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的价值.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21(3):.韦峰; 刘晓光; 刘忠军; 姜亮. 上颈椎结核的诊断与治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 2011;21(10):.韦峰; 刘忠军; 刘晓光; 马庆军; 姜亮; 党耕町. 椎动脉CT血管造影在颈椎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9;19(7): .韦峰; 赵旻暐; 姜亮; 刘晓光; 马庆军; 党耕町; 刘忠军. 颈椎骨样骨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9;19(9): .刘晓光; 钟沃权; 刘忠军; 袁慧书; 姜亮; 马庆军; 韦峰; 党耕町. 颈椎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诊断和治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9;19(6) .杨辰; 张凤山; 姜亮; 刘忠军; 绵羊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1;21(8):.刘忠军,党耕町,马庆军,刘晓光,于泽生,姜亮. 内窥镜下颈椎间盘切除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4;2:90-9235.兰杰; 刘晓光; 刘忠军; 马庆军; 姜亮; 于泽生; 脊椎及椎旁组织对原发脊柱肿瘤局部屏障作用的组织学评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8;18(6): .吴四军; 刘晓光; 刘忠军; 张光武; 姜亮; 韦峰. 脊髓型颈椎病一期后前路减压术后疗效不佳原因分析. 颈腰痛杂志.2011;32(3):.栾胜,王田苗,李危石,胡磊,刘忠军,姜亮. 基于正侧位投影约束的空间配准与脊柱手术导航. 《机器人》 2010;1:.胡磊,于兵,刘忠军,李危石,姜亮,徐源. 脊柱椎板切除手术导航系统人机交互设计与实现. 《高技术通讯》 2009;12:1276-128039. Zhu B, Liu X, Liu Z, Yang S, Liao HI, Jiang L, Wei F. 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urs of the spin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classification, treatment, and prognostic factors. Eur Spine J. 2012 May;21(5):897-904.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40. Zhu B, Liu XG, Liu ZJ, Liao HI, Jiang L, Wei F. Intraosseous lipoma of adjacent upper cervical vertebral bodies with significant paravertebral expansion. Chin Med J (Engl). 2010 Nov;123(21):3160-2. (骨内脂肪瘤)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也会累及内脏及其他组织的慢性进展性风湿性疾病。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特征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特征表现 【摘要】 强直性脊椎炎的特点是椎间盘及椎旁结缔组织的广泛骨化而导致脊椎强直, 并可形成较严重的驼背。其早期临床表现复杂, 缺少特征性, 诊断比较困难, 容易误诊误治, 而强调早期诊断对指导病人维护功能体位, 减少或避免致残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强直性脊椎炎 X线诊断 早期特征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脊椎关节慢性侵蚀性疾病, 常伴有全身各器官组织和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最终导致脊柱强直及驼背畸形等。由于病变早期主要症状为腰背痛和下腰胀痛, 有些则表现为坐骨神经痛, 具有一定隐蔽性, 往往误诊为一般腰腿痛或腰椎间盘突出症而延误了病情, 患者失去了早期治疗的有效时期。经多年的临床 经验 体会到: 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早期虽有隐蔽性, 但临床检查和X 线照片仍有一定特征性, 可早期发现和治疗。 1 临床表现 好发年龄及临床表现 本病多发于青少年(16-20岁), 中老年人亦有发病。病史一般较长, 患者早期多表现为腰背痛和下腰胀痛, 甚至伴有坐骨神经痛, 多为晨僵,即早上起床时腰活动受限、僵硬, 活动后症状减轻。部分患者伴有乏力、消瘦、心慌、汗出及胃肠道轻度不适症状, 女性可有月经异常等。 查体可有如下几种异常 如腰曲度变直、棘突偏歪、腰肌(竖脊肌) 轻度萎缩变扁平、僵硬或触之有皮囊样感;两侧骶髂关节上部及腰骶关节部肿胀压痛; 两侧臀上肌轻、中度肿胀或痉挛压痛或髂前上棘后方压痛; “4”字征可呈阳性; 直腿抬高试验亦可呈假阳性。 辅助检查 患者早期ESR正常或轻度增高, 抗“O”滴度一般不高, C- RAP多为正常, RF可有阳性, 亦可为阴性, HLA- B27多为阴性。 2 诊断标准[1] 症状 以两侧骶髂关节、腰背部反复疼痛为主。 体征 早中期患者脊柱活动有不同程度受限, 晚期患者脊柱出现强直驼背固定, 胸廓活动度减少或消失。 实验室检查 ESR多增快, RF多阴性, HLA- B27多强阳性。 X线检查 具有强直性脊柱炎和骶髂关节典型改变:早期:脊柱活动功能受限, X线显示骶髂关节间隙模糊, 脊柱小关节正常或关节间隙改变; 中期:脊柱活动受限甚至部分强直, X线显示骶髂关节锯齿样改变, 部分韧带钙化,方椎、小关节骨质破坏, 间隙模糊; 晚期:脊柱强直或驼背畸形固定, X线显示骶髂关节融合, 脊柱呈竹节样变。 3 早期X线分析 骨质密度改变 腰椎及骨盆乃至全脊柱呈普遍性骨质稀疏、密度减低, 严重者其椎体边缘皮质变薄变淡或呈线条状外壳。 椎体边缘改变 椎体上下边缘皮质变厚或呈双线征三线密度增高影, 且边缘粗糙不平、椎体上缘有时可见一2-3 mm高的扁圆形密度稍高影, 有如椎体上的帽, 称椎体帽状征。其帽状征左右两侧可对等或高低不等, 产生该影原因, 可能为椎体上之软骨板因长期炎性刺激而发炎增厚密度增高所致。 椎体轻度楔形改变 有些病例骨质疏松不明显, 而见多节椎间隙增宽, 且椎体上下缘受压凹陷、椎体呈轻度楔形或鱼椎样改变。拟为椎间盘长期炎症水肿、椎间盘内压增高挤压椎体所致。 椎后小关节改变 骨突关节密度减低、骨质稀疏, 小关节边缘模糊不清或粗糙不平或呈点状虫蚀样变、小关节间隙宽窄不一或两侧不对等或其内有泥沙样或细条状密度稍高影, 这些征象可于正、侧、斜位片上见到。 骶髂关节改变 早期骶髂关节间隙可增宽、两侧关节间隙或对称或不对称、间隙内上下密度不一、或可见淡薄雾状或水滴样密度稍高影, 关节边缘模糊不清或部分不清、或见单一局部性或多个虫蚀样骨损区存在。CT或磁共振检查可见椎间盘膨出、突出及后纵韧带钙化和椎体后缘局限性骨缺损区等。 4 讨论 有关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X线诊断, 在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所修订的诊断标准中仅示为: 脊柱活动功能受限, X线显示骶髂关节间隙模糊, 脊椎小关节正常或关节间隙改变。由于过于简单, 临床难以早期诊断。该病症早期的X线改变与诊断标准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如发病顺序, 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其早期病变可发生于颈部、胸部或腰骶髂关节部, 而并非都从骶髂关节部开始发病。故其临床可表现颈肌痛、腰背痛及下腰痛或腰腿痛, 照片检查颈、胸、腰椎可有上述X线改变, 但骶髂关节尚无明显X线改变。即临床可将其分为颈型、胸腰段型、腰骶髂关节型等。邵氏等[2]亦认为有5%之病变从胸腰开始,10%起于颈椎, 所以本病的发展可分为上行型及下行型两类。当然, 大多数患者的病变是先从骶髂关节开始发病的, 骶髂关节X线照片有改变, 再结合临床表现, 较容易诊断。上述类型在按常规治疗无效时、风湿五项检测又不能支持诊断、排除结核、肿瘤病变的情况下, 可按照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方案实施试验性治疗, 有助于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原因不明, 过去认为是类风湿病变的中央类型, 目前认为是一种与感染有关的慢性侵蚀全身各器官组织的免疫性疾病, 但其主要侵蚀脊柱的关节、韧带和肌肉, 最后导致脊柱强直驼背畸形。由于强直性脊柱炎的致残率相当高, 因此其早期诊断与治疗尤显重要。相当多的青少年腰背痛及下腰痛, 经一般常规治疗无效者, 通过上述检查及有关的化验检测进行综合分析,可考虑为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阶段, 并辨证施治, 症状可明显改善或消失, 且部分患者经照片复查, X线征有好转或消失。当然, 严重者或暴发型强直性脊柱炎病例的治疗效果不很理想, 照片复查其X线征可无明显改变。 参 考 文 献 [1] 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修订.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昆明, 1988, 4. [2] 邵宣.实用颈腰背痛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5:347. 强直性脊柱护理论文:《试谈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护理》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也称类风湿性脊椎炎,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其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也可累及四肢。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背、腰、臀、髋部疼痛以及关节肿痛,严重者整个脊椎可因受累而变为强直、畸形。本病属于中医“痹症”、“腰痛”的范围。中医认为:既病之后,以因正气无力驱邪外出而致邪气留连。临床上,在祛邪扶正,疏筋活络等传统治疗的同时,根据本病不同时期的症状,选用合适的护理也极为重要。我们在临床上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以中医思路开展辩证分型等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 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区住院的3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其中男性23人,女性11人,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岁,平均发病年龄岁。主要共同症状:臀髋部、腰背部疼痛和/或发僵,尤以久卧(夜间)或久坐时明显,翻身困难,晨起或久坐起立时腰部发僵明显,但活动后减轻。 2护理 方法 分型护理: 风湿热型:当以清热祛风除湿为法,中药汤剂宜凉服。日常可予金银花、连翘等泡茶饮用。饮食当清淡为主,多食富含维生素食物,如:鸭肉、冬瓜、芹菜、苦瓜、西瓜等,慎肥甘厚味、辛辣之品,忌烟酒,平素切勿贪凉,禁忌热敷、艾灸。 风寒湿型:当以祛风除湿散寒为法,中药汤剂宜温服。患者居住环境宜向阳、温暖,适时添加衣被,注意防寒,切勿当风贪凉,避免长期处于阴暗潮湿环境内,可适当户外沐浴阳光。饮食当温热为主,如:羊肉、鸡肉、香菜、韭菜、龙眼等,可在汤菜中适量加入胡椒、生姜等,可助热散寒。 痰瘀痹阻型:当以化痰行瘀通络为法。病程日久,患者脏腑功能受损,关节疼痛加重同时,每日进食量可出现减少,大便不畅,烦躁易怒,此时应在注重患者脾胃功能的保护,避免油腻食品腻滞脾胃,可加用助消化的食物,如:大麦、酸奶、西红柿等。忌食厚味、辛辣等对胃刺激性较大的食物。 肝肾两虚型:当以补益肝肾为法。日久不愈,患者关节屈伸不利,形体消瘦,此时更应鼓励适当锻炼,尽量活动关节,增强体质,但活动量不宜过度,避免劳累。平素宜食用强筋壮骨食物,如:鱼汤、牛奶、核桃等,可将枸杞子泡茶饮用,或泡入黄酒中,每日少量饮用。[1-3] 局部护理:可予中药熏洗:予黄柏20g、知母20g、鸡血藤30g、秦艽20g、桑枝10g,加水2000ml加热,趁热先熏蒸疼痛部位,后温洗。每次熏洗时间30min,每天1次,14天为1疗程。 心理护理:本病患者思想负担较重,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首先应帮助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让患者了解本病是一种反复发作、顽固难愈、病情缠绵的慢性疾病,且该病还会使患者思想情绪随病情变化而起伏不定,并带来各种各样生理的、心理的或精神上的障碍。所以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思想开导和精神安慰,采取开导、鼓励、暗示、支持等方法,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病人家属也应多疏导、鼓励、安慰并理解患者,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放宽心境,以乐观、积极的态度正确地对待自己所患的疾病,生活。使患者能够理智地处理由于疾病带来的各种问题,树立起患者战胜疾病的决心和信心。 康复护理:患者在休息时首要的是保持适当的体位,应睡硬板床,取仰卧位,避免促进屈曲畸形的体位。若病变侵犯到上段胸椎及颈椎时,要停用枕头。由于胸廓受累易发生肺部感染,应鼓励病人每日进行扩胸运动及深呼吸,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给予翻身拍背、鼓励咳嗽,同时补充营养以增强抵抗力。谨慎而长期地进行体位锻炼(最初应得到体疗医师的指导),以便取得和维持脊柱的最好位置,增强椎旁肌肉力量和增加肺活量。凡能引起持续性疼痛的体力活动应该避免。定期测量身高,保持身高记录,早起、及时了解脊柱弯曲程度。 用药护理:指导患者遵医嘱按时坚持服药,告知患者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观察服药效果及反应。对于某些需长期服用的药物,如柳氮磺胺吡啶、甲氨喋呤等,应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用药期间注意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注意避免滥用抗生素:长期、反复不按规则使用抗生素会导致体内菌群失调,甚至出现继发感染,对人的听力、肝、肾等产生危害,有可能出现过敏和毒性反应。服药期间应予低盐及含钾、钙丰富的食物,少食过咸食物,减少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 生活护理:患者应在日常饮食上尽可能的避免进食罐头食品、油炸食物,避免经常熬夜狂欢、暴饮暴食、烟酒不离等等,在饮食上应宜富营养,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钙、铁等食物,忌食辛辣、肥腻、烟酒等刺激性食物,饮食宜多样化,保持营养均衡。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 3小结 强直性脊柱炎起病隐袭,常发于青壮年,本病在临床上表现的轻重程度差异较大,轻者,因为长期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重者,由于病情反复持续进展,1~2年内就可出现明显的脊柱强直以及驼背变形等;更甚者可出现髋关节受累而导致长期卧床,影响生活质量,加重个人及家庭负担。本病发病年龄较小,髋关节受累较早,诊断延迟,治疗不及时和不合理,以及不坚持长期功能锻炼者预后差。[4-6] 中医认为本病应“节情志,避风寒,化瘀通阳”,与现代护理思路相一致。因此,将中医思路运用于临床护理,采用合理、科学的护理方法,在缓解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有着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周仲英.痹证.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481 [2]毛婷丽,董哲.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护理思路.康复护理[J],2002,6(11):1684 [3]丛小飞,姜永伟.痹证的中医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J],2006,15(15):2106 [4]黄烽,张莉芸,张江林,等.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短期临床观察.中华内科杂志[J],2006,45(2):122-6。 [5]黄烽,邓小虎,张亚美,等.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中华风湿病学杂志[J],2008,12(5):314-320。 [6]梁东风,张江林,黄烽.肿瘤坏死因子α 拮抗剂引发结核二例分析并文献复习.中华风湿病学杂志[J],2008,12(10):700-704 强直性脊柱护理论文:《强直性脊柱炎护理干预》 摘要:由于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变,主要侵及的身体部位是脊柱和骶髂关节,因此,其病变的原因往往难以诊断,病变的时间呈现慢性病特点,容易导致脊柱和关节功能障碍,并引发自身免疫力持续下降的严重后果,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是巨大的、长期的。本文从护理干预角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康复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护理干预 措施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护理干预;措施;分析 1引言 强直性脊柱炎多发生在16~40岁年龄段,不分性别,但总体男性比女性发病率高。从临床表现来看,主要在腰骶部、腰椎、胸廓等部位引发疼痛症状,晚期,患者的脊柱强直甚至会发生畸形,这些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是非常大的,给患者自身的生活和家庭生活都带来了负面影响。急性强直性脊柱炎,病变推进时间非常短,一般为10年,目前还没有可以根治的医疗手段。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医疗护理手段,组织器官的功能很有可能会导致致命性破坏,直至坏死弃用[1]。这就决定了实行针对性强的护理干预措施非常必要,这对患者病情的舒缓、症状的控制,组织器官发生畸形概率的减少,以及预防强直性脊柱炎疾病的发生,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笔者结合个人的临床实践,对强直性脊柱炎护理干预的常见手段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期对广大护理工作者和广大患者有有些参考和帮助。结合在2008 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对93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临床实践,展开论述和探讨。 2综合护理干预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慢性病,常现病情反复、久治不愈等病理现象,有些患者甚至终身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痛苦挣扎。而且,由于患者多为青年和壮年,这两个年龄段都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一旦因为强直性脊柱炎而痛苦不堪甚至终身残疾,很容易引发悲观,绝望直至自杀。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善于采取心理治疗的手段,帮助患者分析病情,缓解压力,减轻病痛,积极为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热爱生活的信心和勇气[2]。同时,要和患者的亲朋一起关心和支持患者战胜疾病,共同制定一些心理安抚的措施和办法,并提醒亲友配合护理工作者,从各个层面给患者温暖、信心和勇气。需要指出的是,护理工作者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温暖和亲切的态度,一定要让患者感觉自然、舒适,而不能造作。尤其是在患者情绪低落、脾气暴躁的时候,护理人员更应该耐心、细致地在一旁观察,积极稳妥地采取干预措施,不失时机地进行开导、鼓励。 药物护理干预分析 目前,给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服用的药物,一般是非甾体类抗炎药。从临床上来讲,一般给患者服用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等。这类药物不宜长期服用,长期服用会导致不良反应,有些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不得不中途停止服药。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全程指导患者及其家属用药。总的原则就是,要"严格标准、经常 教育 "[3]。所谓严格标准,就是在指导患者服药的时候,要对用药的剂量、安全性、毒性反应、服药时间、服药次数等进行严格的把关,一定要严格要求患者按照医生、护士的要求进行服药,切不可自己擅作主张用药。所谓"经常教育",就是要经常性对对药物的一些基本常识进行教育,不能简单地告诉患者"不能做什么、能做什么",而是应对一些患者有疑问或者可以解释清楚的原因,进行通俗易懂的解释,让患者知道不按规定服药的危害性,按规定服药的好处。实际药物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不良反应。这时,就要对患者先进行心理安抚,让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和情绪稳定下来,并对不良反应进行及时的消除和减缓。需要指出的是,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等药物,一方面长期服用会导致不良反应,而不坚持长期服用又难以有效果。这就凸显出矛盾:长期服用是必须的,但是尽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也是必须的。所以,护理工作者一定要自己对药物的使用有一个科学的掌握,并有丰富的用药指导经验。医院及相关政府部门要针对这类药物的指导使用,进行一些专业的培训,并安排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指导培训,从而让护理工作者能够科学地指导患者用药,确保用药能够长期进行,又能安全地长期进行。 食疗护理干预分析 总的来讲,食疗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营养均衡化问题。患者饮食要多样化,不能只凭个人喜好进食。②饮食区别化问题。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不能什么食物都吃。一般而言,高蛋白、高钙、高维生素等对骨骼机理调节有明显效果的食物要多吃,而高脂肪类的食物要少吃。此外,辛辣食物,生、冷、硬食物,以及烟酒等,要严禁食用.为了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护理工作者一定要坚持"患者的健康至上"的原则,要求患者一定要忌食此类食物,并要求患者家属监督好患者的饮食行为。③用药时期饮食问题。用药期间与非用药期间的护理工作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就是,基本的饮食原则是一样的,哪些食物是鼓励饮食的,哪些食物是可以饮食的,哪些食物是禁止饮食的,这是基本一致的。但是,用药期间,也有其特殊的饮食要求。在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期间,要更加注重保护性食物的食用。一般而言,牛奶、稀饭等,保护性比较强,要鼓励患者多食用;而对于一些对胃酸分泌刺激作用比较大的食物,则属于破坏性食物,要避免食用。 观察护理干预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容易导致患者的胸廊扩展受限,而胸廊一旦受限,患者的肺部就容易受到感染,进而引发一系列与强直性脊柱炎并发的其他疾病,这样的情况要努力避免,因为一旦出现了并发症,治疗和康复的难度加大。因此,对患者病情实行常态化观察,加强并发症的早期预防,就尤为重要[4]。一是注重观察患者的咳嗽、咳痰等情况。在平时的护理过程中,要针对能自理的患者和不能自理的患者,分别进行不同的护理措施。一方面,对能自理的患者,护理工作者要对患者的咳嗽、咳痰、胸闷等情况高度关注,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的并发症,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预防和消除。护理工作者要鼓励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多做一些扩胸运动,并亲手将深呼吸和扩胸运动的基本要领教给患者,让患者能够娴熟地进行深呼吸和扩胸运动,扩胸运动一般控制在15~20min/d。 另一方面,①对不能自理的患者,护理工作者要经常为患者进行翻身叩背,以此督促患者能够实现有效的咳嗽,并进行深呼吸运动,从而将患者的肺活量切实加以提升。②注重观察患者的关节功能情况。对患者疼痛的部位予以细致的观察,尤其要特别注意是否存在髋关节压痛情况,是否存在脊椎前屈、后伸、侧弯情况,是否存在关节活动度减少情况,是否存在骨折情况,等等。尤其是骨折潜在的风险非常大,颈椎骨折严重的会导致生命危险,必须在护理过程中,予以高度的警醒和重视,一旦发现有骨折的可能,要马上到专业治疗机构进行诊断和治疗。③注重观察患者的情况发病情况。比如,呼吸道感染是否存在,一旦出现了呼吸道感染,要给患者及时治疗,将呼吸道感染消除在初始阶段,以防扩散感染。比如,眼睛是否存在,葡萄膜炎、结膜炎等症状,神经肌肉是否存在下肢麻木、肌肉萎缩等情况,并全程将这些情况记录在案,分析患者并发症状的变化情况,切实做到对患者的病情情况了如指掌,以及时有效地进行警醒、预防、处理和治疗,将并发症的发生率、危害性降到最低。 锻炼护理干预分析 对机体的功能进行适度的锻炼,将患者的关节活动功能保持在不断增强的水平上,这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是非常有效的。现实护理中,经常有些患者为了减轻自己身体的疼痛,选择长时间一个姿势卧床休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当关节一旦长时间处在完全或者基本不动的状态,很容易导致肌肉的萎缩。这就需要护理工作者鼓励患者对身体的疼痛予以克服,坚持对脊柱、髋、胸廓、肘、膝关节进行必要的适度的锻炼。总的原则是,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以锻炼一个单位时间感到疲劳、2h内疼痛再次出现为衡量锻炼量大小的"度";如果患者病情有好转迹象,锻炼量可以适当加大,以加快康复进程。主要部位的锻炼的基本要求如下:①对脊柱功能锻炼的基本要求。患者要早、中、晚各进行1次/d。护理工作者要协助患者完成好前屈、后仰、侧弯、左右旋转等锻炼动作。尤其要注意,护理工作者要扶住患者,让患者能够站稳,如果患者锻炼过程感觉异常疼痛,要及时停下来,先进行必要的按摩,以避免出现拉伤,待椎旁肌肉松弛下来后再进行锻炼。②对胸廓功能进行锻炼。护理工作者要根据患者的关节功能状况,对髋关节进行内收、外展、旋转等运动,并对髋关节进行适度按摩。 3干预护理结果对比分析 以上述事例抽取40例进行分组:对照组,早起康复组。最终以巴氏指数统计干预前后效果进行对照,可看出干预护理对强直性脊柱炎十分有效: 由表2可知,早起康复组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本体的恢复,减轻了患者肌肉萎缩的程度。 强直性脊柱炎由于其治疗周期长,康复进度慢,这就决定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实践证明,针对患者的病情情况和个性需求,制定并实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的治疗、康复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实际护理过程中,作为护理工作者一定要有高尚的医德医风,要本着对患者生命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事无巨细地投入大量繁杂的护理工作,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尽职尽责、守护到底。 参考文献: [1]吴鸣.强直性脊柱炎37例行为治疗及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1(24). [2]王俊祥.顾光,陈海英,等.血小板参数与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药,2008(04). [3]陈飞艳.陈远,何永姬,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医嘱依从性对疗效的影响[J].现代医院,2009(01). [4]王馥循,施星芬.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1(03). 猜你喜欢: 1. 2017大病救助政策规定 2. 治疗类风湿药酒配方 3. 风湿免疫科实习心得 4. 风湿免疫科实习心得体会 5. 写给医院的道歉信

  • 索引序列
  • 脊柱正骨医学杂志
  • 脊柱医学杂志
  • 中华脊柱医学杂志
  • 骨科脊柱外科产品设计论文
  • 脊柱医学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