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15

崽崽龙08
首页 > 学术期刊 > 历史关于姓葛的研究报告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杜小样丶

已采纳

葛(Gě)姓源出有四:1、出自嬴姓,是黄帝后裔,以封地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和《孟子·滕文公》所载,夏时,黄帝之支庶封于葛,后世子孙以国为氏。2、出自以部落名作姓氏。据《风俗通》所载,远古时有部落名葛天氏(今河南省长葛一带),其子孙后代称为葛姓。3、出自洪姓改葛而来。据《姓氏考略》所载,汉时蒲庐,一作葛庐,乃洪曩祖之子,起兵佐汉光武有大功,封下邳僮县侯,庐让封于弟文,向南渡江,家于句容,为吴中葛姓所出。4、出自他族改姓而来:①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贺葛氏入中原后,改单姓葛。② 清满洲八旗姓墨勒哲埒氏、格济勒氏等后均有改姓葛者;赫哲族葛依克勒氏汉姓为葛。③ 鄂伦春族葛瓦依尔氏汉姓为葛。④ 裕固族格勒克氏汉姓为葛。⑤ 今蒙古、土家等民族均有葛姓。葛伯。夏朝时,黄帝支庶封于葛(故城在今河南宁陵县北十五里),为伯爵,故称葛伯。夏朝末年,商汤欲取夏而代之,首先以都城亳附近的葛国为目标。汤先以助祭为名送牲畜给葛伯,又派人为葛伯耕田,因葛伯杀了为助耕之人送饭的童子,汤以此为借口,一举攻灭葛国。葛国亡后,后世子孙以国为氏,称葛姓,他们尊葛伯为葛姓的得姓始祖。二、迁徙分布尽管关于葛姓源自上古葛天氏之说不尽可靠,但葛姓源于河南却为大家所认同。葛姓在得姓以后的很长时间里,始终在中原地区发展繁衍。周成王时有羌族人葛由,入蜀至峨嵋山西南的绥山,这说明西周初期已有葛姓人迁入四川。《史记·陈涉世家》中有:“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皆下之”句,说明在秦朝时已有葛姓徙居安徽。《元和姓纂》称,西汉有颍川太守葛兴,东汉有历任荡阴令、临汾令的葛龚,为葛兴的后裔。葛龚,字元甫,梁国宁陵(今属河南)人。由此可知,史载葛姓有颍川、梁国之郡望,当形成并昌盛于此际,并且还说明,两汉时期葛姓仍有留居故国旧地者。东汉时期见诸史册之葛姓还有:《韩 传》中提到的太守葛兴,《天文志》提到的为贼所拘的交趾刺史葛祗。新莽时期,葛庐渡江向南,安家于句容,其后繁衍昌盛,发展成为吴中大族。此支葛姓来源与北方葛姓不同,却大大壮大了葛姓家族。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板荡,战火连天,使得原居于河南之葛姓有迁江南者,而居句容之葛姓却一直长盛不衰,并有东晋葛洪为炼丹,携子侄至广州。此际至隋唐,由于战乱、自然灾害、官职调迁等原因,今山东、山西、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均有葛姓人。五代十国时,名将葛从周因仕宦之故由山东鄄城徙居偃师县亳邑乡。两宋时,葛姓以江浙之地繁衍为甚,葛立方由丹阳徙居湖州吴兴,葛天民由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徙居台州黄岩。明初,葛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陕西、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等地。自清代开始,闽粤沿海地区的葛姓有渡海赴台,进而播迁海外者。如今,葛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浙江、江苏等省多此姓,二省葛姓约占全国汉族葛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六。葛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二。三、历史名人葛 龚:东汉梁国宁陵人,性慷慨壮烈,勇力过人,以善文记知名,有人请其捉刀写奏章,并照抄上奏,忘自载其名,以龚名进之,故当时有语:“作奏虽工,宜去葛龚。”葛 玄:丹阳(今属江苏省)人,三国吴道士,曾从左慈学道,并入深山修道。道教尊为葛仙翁,又称太极仙翁。葛 洪:丹阳句容人,葛玄曾孙,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自号抱朴子,好神仙导养之法,后卒于罗浮山。其对化学、医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著有《抱朴子》等传世。葛 邲:吴兴(今属浙江省)人,宋代名臣。祖籍丹阳,进士及第,官刑部尚书。绍熙年间任左丞相,论疏皆切中时弊。身居相位,能遵守法度,推荐人才。葛 密:江阴(今属江苏省)人,宋代官吏。中进士,任光州推官,善于审决案件,官至太常博士。性格淡泊,号草堂逸老。葛 林:浙江省杭州人,明代太医院官。善小儿科,杏林悬壶,医术高超,因一匕药治愈襁褓中的明武宗,而名声大噪,累官太医院判。有《杏坞秘诀》。葛振林:狼牙山五壮士之一,副班长一职,跳崖后悬挂树杈留命,享年88岁!葛 优:北京市人,当代名伶,葛存壮之子。曾出演影视剧多部,擅演小人物,冷峻中见幽默,平实中见功夫。葛从周:濮州鄄城(今属山东省)人,五代十国名将。其心情豁达,智勇兼备,先从黄巢,后从朱温,曾于阵前浴血奋战救助朱温,频战克敌,战功显赫,累任衮州节度使、潞州节度使、太子太师、检校太师等高职,并封陈留郡王。葛起耕:丹阳人,宋代诗人。字君顾,负才沦落,以诗自鸣,有《桧庭吟稿》。葛天民: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宋代诗人。字无怀,号补翁。初为僧,后还俗,其诗为叶绍翁所推许,有《无怀小集》。葛立方:丹阳人,宋代诗人。绍兴年间进士,历官校书郎、中书舍人、吏部侍郎才女貌。

172 评论

巧克力麦乳精

1-「葛」出自「嬴」姓。以国名为氏,夏代,有诸侯方国「葛」国,在今河南宁陵县,《孟子.腾文公》载; 汤居毫,与葛伯为邻。葛国为商汤所灭,其后有葛氏。另春秋时亦有葛国,降为子爵国,有的说春秋时的葛国为姬姓国。 2-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贺葛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葛」氏。 3-又传说葛氏为「古葛天氏之裔」,或云在伏羲之前。 葛姓,《风俗通》记载说:“葛氏,古葛天氏之后。”如果葛天氏确有其人,则我国的葛姓,跟其他的千百个姓氏相较,算来资格是够老的了。 现在就算把有关葛天氏的传说当作“姑妄言之”,但是葛姓却也跟我国所有的其他姓氏一样,是有确实的姓源可查的——《通志氏族略》上记载说:“夏诸侯有葛伯,子孙以国为氏。”(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葛天氏部族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夏时为葛伯国,系葛在姓祖籍之源。春秋时称宁邑,战国时名信陵,秦时谓宁陵城,西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年)始置宁陵县。) 我国的古籍上,关于葛伯的记载相当不少,譬如《书经》的“仲虺之诰“曾说到:“葛伯仇饷”。“孟子滕文公”也曾提到:“汤居毫,与葛伯为邻”,其注则说:“葛,夏诸侯嬴姓之国。”由此可见,“葛”的确是3000多年以前曾经独霸一方的一个诸侯,是由颛顼的嬴姓后代所建立,他们跟后来灭夏桀而有天下的商汤是“芳邻”,拥有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的一片地方,后来,他们的子孙也“以国为氏”,统统都姓了葛,并且一直繁衍到今天。 如此看来,葛氏的得姓是相当早的,比后来成为我国诸家姓氏主流的周文王姬姓后代之得氏,最少要早到六、七百年。所以,尽管关于葛氏源自上古葛天氏的说法不尽可靠,然而,葛姓在我国群姓之中的“老资格”,却是无可疑的。 我国南方的葛姓,来源与北方不同,据《姓氏考略》的考证,是出自东汉光武帝时的洪氏。关于江南葛姓的姓源,《姓氏考略》上的记载十分详尽:“汉洪●祖子浦庐,一作葛庐,起丘佐光武有大功,封下邳僮县侯,庐让封于弟文,南渡江,家于句容,为吴中葛氏所出,望出梁国。”(古代汉朝时的葛庐,他帮助光武帝起乒立了大功,封为下邳僮县侯,但他将封位让给弟弟,自己渡长江,居住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为吴中葛姓始祖。 )说南方葛姓来源于洪氏可能是错误的,在网上不少地方都持 来自洪姓一说,其实这是个误会,晋葛洪的《抱朴子》中,有其自己及其祖上的一段介绍,即有此段中的:“汉洪曩祖子浦庐”一句,此段中的圆点查原文为曩字,曩祖是先祖的意思,但这一句却被误会“洪曩祖”为一人名,其实葛洪的意思是说汉代时我葛洪的先祖之子葛浦庐,他之所以说先祖之子是因为已不知这位先祖的名字,但据《抱朴子》此先祖曾为汉荆州刺史。因为一个误会于是南方葛姓成了洪曩祖的后代,实是误会。其实南方的葛姓也是葛伯之后,南北方的葛姓是一源的。 由此可见,江南葛姓人士,是在1900多年以前的东汉初期,由洪姓所分支出去的,洪氏是上古伏羲之后担任水官的共工氏的后代,所以跟传自夏诸侯葛伯的北方葛氏,应该没有十分接近的关系。 在我国民间,为人所熟悉的葛姓名人相当不少,而其中似乎又以“太极仙翁”葛玄以下的一系列“神仙人物”,最为老幼咸知。参考资料:葛%20%20%20%20%20%20%20%20

130 评论

Annaso安娜

百度知道关于葛姓的现状关于葛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有奖励写回答共5个回答涔和瑜聊聊关注成为第15位粉丝葛(Gě)姓源出有四:1、出自嬴姓,是黄帝后裔,以封地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和《孟子·滕文公》所载,夏时,黄帝之支庶封于葛,后世子孙以国为氏。2、出自以部落名作姓氏。据《风俗通》所载,远古时有部落名葛天氏(今河南省长葛一带),其子孙后代称为葛姓。3、出自洪姓改葛而来。据《姓氏考略》所载,汉时蒲庐,一作葛庐,乃洪曩祖之子,起兵佐汉光武有大功,封下邳僮县侯,庐让封于弟文,向南渡江,家于句容,为吴中葛姓所出。4、出自他族改姓而来:①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贺葛氏入中原后,改单姓葛。② 清满洲八旗姓墨勒哲埒氏、格济勒氏等后均有改姓葛者;赫哲族葛依克勒氏汉姓为葛。③ 鄂伦春族葛瓦依尔氏汉姓为葛。④ 裕固族格勒克氏汉姓为葛。⑤ 今蒙古、土家等民族均有葛姓。葛伯。夏朝时,黄帝支庶封于葛(故城在今河南宁陵县北十五里),为伯爵,故称葛伯。夏朝末年,商汤欲取夏而代之,首先以都城亳附近的葛国为目标。汤先以助祭为名送牲畜给葛伯,又派人为葛伯耕田,因葛伯杀了为助耕之人送饭的童子,汤以此为借口,一举攻灭葛国。葛国亡后,后世子孙以国为氏,称葛姓,他们尊葛伯为葛姓的得姓始祖。二、迁徙分布尽管关于葛姓源自上古葛天氏之说不尽可靠,但葛姓源于河南却为大家所认同。葛姓在得姓以后的很长时间里,始终在中原地区发展繁衍。周成王时有羌族人葛由,入蜀至峨嵋山西南的绥山,这说明西周初期已有葛姓人迁入四川。《史记·陈涉世家》中有:“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皆下之”句,说明在秦朝时已有葛姓徙居安徽。《元和姓纂》称,西汉有颍川太守葛兴,东汉有历任荡阴令、临汾令的葛龚,为葛兴的后裔。葛龚,字元甫,梁国宁陵(今属河南)人。由此可知,史载葛姓有颍川、梁国之郡望,当形成并昌盛于此际,并且还说明,两汉时期葛姓仍有留居故国旧地者。东汉时期见诸史册之葛姓还有:《韩 传》中提到的太守葛兴,《天文志》提到的为贼所拘的交趾刺史葛祗。新莽时期,葛庐渡江向南,安家于句容,其后繁衍昌盛,发展成为吴中大族。此支葛姓来源与北方葛姓不同,却大大壮大了葛姓家族。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板荡,战火连天,使得原居于河南之葛姓有迁江南者,而居句容之葛姓却一直长盛不衰,并有东晋葛洪为炼丹,携子侄至广州。此际至隋唐,由于战乱、自然灾害、官职调迁等原因,今山东、山西、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均有葛姓人。五代十国时,名将葛从周因仕宦之故由山东鄄城徙居偃师县亳邑乡。两宋时,葛姓以江浙之地繁衍为甚,葛立方由丹阳徙居湖州吴兴,葛天民由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徙居台州黄岩。明初,葛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陕西、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等地。自清代开始,闽粤沿海地区的葛姓有渡海赴台,进而播迁海外者。如今,葛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浙江、江苏等省多此姓,二省葛姓约占全国汉族葛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六。葛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二。三、历史名人葛 龚:东汉梁国宁陵人,性慷慨壮烈,勇力过人,以善文记知名,有人请其捉刀写奏章,并照抄上奏,忘自载其名,以龚名进之,故当时有语:“作奏虽工,宜去葛龚。”葛 玄:丹阳(今属江苏省)人,三国吴道士,曾从左慈学道,并入深山修道。道教尊为葛仙翁,又称太极仙翁。葛 洪:丹阳句容人,葛玄曾孙,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自号抱朴子,好神仙导养之法,后卒于罗浮山。其对化学、医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著有《抱朴子》等传世。葛 邲:吴兴(今属浙江省)人,宋代名臣。祖籍丹阳,进士及第,官刑部尚书。绍熙年间任左丞相,论疏皆切中时弊。身居相位,能遵守法度,推荐人才。葛 密:江阴(今属江苏省)人,宋代官吏。中进士,任光州推官,善于审决案件,官至太常博士。性格淡泊,号草堂逸老。葛 林:浙江省杭州人,明代太医院官。善小儿科,杏林悬壶,医术高超,因一匕药治愈襁褓中的明武宗,而名声大噪,累官太医院判。有《杏坞秘诀》。葛振林:狼牙山五壮士之一,副班长一职,跳崖后悬挂树杈留命,享年88岁!葛 优:北京市人,当代名伶,葛存壮之子。曾出演影视剧多部,擅演小人物,冷峻中见幽默,平实中见功夫。葛从周:濮州鄄城(今属山东省)人,五代十国名将。其心情豁达,智勇兼备,先从黄巢,后从朱温,曾于阵前浴血奋战救助朱温,频战克敌,战功显赫,累任衮州节度使、潞州节度使、太子太师、检校太师等高职,并封陈留郡王。葛起耕:丹阳人,宋代诗人。字君顾,负才沦落,以诗自鸣,有《桧庭吟稿》。葛天民: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宋代诗人。字无怀,号补翁。初为僧,后还俗,其诗为叶绍翁所推许,有《无怀小集》。葛立方:丹阳人,宋代诗人。绍兴年间进士,历官校书郎、中书舍人、吏部侍郎,

90 评论

神仙姐姐S

答:用百度搜查一下。

95 评论

陈达文文

源流一葛氏源于葛天氏,出自远古部落葛天氏族,属于以部落名为氏。据史籍《风俗通》记载,远古时期,有个部落居葛地,以居邑名称为部族姓氏,称葛天氏。按史书记载,葛天氏起源非常古老,而且还在人文始祖伏羲氏之前。据传,葛天氏的后裔子孙在后来省文简化为单姓,称葛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最古老的葛氏之始。葛天氏下传四十二世至伯益之时,当时属于嬴姓之国。伯益帮大禹治水有功,禹想让位给伯益,伯益隐退,禹子启继位,封伯益长子大廉为诸侯伯爵国葛国国君,称葛伯并准其在古葛地(今河南省宁陵县周边)建葛国。据典籍《孟子·滕文公》中的记载:“汤居毫,与葛伯为邻。”司马迁《史记》记载:『商汤始居亳,与葛伯为邻,商征诸侯,葛伯不祀,商汤罚之』。商汤灭葛国和其他诸侯国并建立商朝后,商汤封葛伯后裔为商朝附庸国葛伯国。葛国被灭后,葛伯的后世子孙多以故国名称为姓氏,称葛氏。周武王灭殷商后,在西周初期,又寻回葛伯后裔,封赐有葛国,为子爵,这是葛伯国第二次被灭。周桓王姬林二年(公元前718年),葛国被郑庄公姬寤生所吞灭,其后在其故国之地还爆发了宋、郑两国之间的著名“长葛之战”;十年后的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郑国为了争霸中原,又在其地爆发了针对周王朝的著名“繻葛之战”;葛国故地成了楚国、鲁国等诸侯们争霸春秋的的古战场,于公元前557年葛伯国被场地灭亡。葛国再次灭亡后,其王族子孙和国民中有以国名为姓氏者,称葛氏,世代相传至今,一支系留居古葛地,后世称梁国郡,外迁四大支系:顿丘郡、琅琊郡、颖川郡、扶风郡。原居于琅琊郡诸县之葛氏有一支迁徙至阳都,因阳都已有葛氏,遂称后迁来的葛氏为诸葛氏,后有省文再称葛氏者。葛氏正确读音作gài(ㄍㄞˋ),今读作gě(ㄍㄜˇ)亦可。 源流二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贺葛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北魏时期,有戎狄民族的分支贺葛氏部落,后为鲜卑拓拔部吞并。据史籍《魏书·官氏志》的记载,贺葛氏随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洛阳,在汉化改革过程中改为汉姓葛氏,是为河南葛氏的一支。该支葛氏正确读音作gě(ㄍㄜˇ)。 源流三源于其他各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土家族、回族、苗族、黎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葛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葛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清时期成吉思汗后裔脱欢,属于避难汉化改姓为氏。从元朝顺帝孛尔只斤氏·妥欢帖睦尔至正二十八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到今天已有六百四十年了,其缔造者成吉思汗本名为孛尔只斤氏·铁木真。如今居住在江苏泰州、兴化两地的葛氏居民一直认定是蒙古族后裔,是成吉思汗的后代,并以一本清朝咸丰年间所修《葛氏宗谱》为证。据该部《葛氏宗谱》记载,元朝末期元顺帝执政时期民不聊生,全国范围内爆发了红巾军起义。当时成吉思汗的后代镇南王孛尔只斤氏·脱欢之子淮王孛尔只斤·帖木尔不花正在元大都(今北京)朝中任监国,侄儿义王孛尔只斤·和尚辅佐其执政。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明太祖开始大举北伐,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所率明军的强力攻击下,于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农历8月攻陷元大都,元朝政府自此灭亡,元顺帝逃往应昌(今内蒙古克什腾旗西北一带)。如今,江苏如皋一带冒氏已被当地民政部门确认为成吉思汗后代。同时,《如皋冒氏宗谱》和《兴化葛氏宗谱》中关于孛尔只斤氏·帖木尔不花等的事迹与历史记载相互吻合,证明在泰州、兴化的葛氏族人确为成吉思汗后代。该支葛氏正确读音作gě(ㄍㄜˇ)。 源流五源于满族,出自明、清时期女真各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⑴.满族格佳喇氏,亦称葛加尔氏,满语为Gegiyala Hala,世居长白山。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葛氏、盖氏等。⑵.满族格济勒氏,亦称葛济勒氏,满语为Gejile Hala,汉义“捕鸟笼的木框”,世居雅兰(今俄罗斯雅兰河流域)、伊兰包托克索(今黑龙江齐齐哈尔三家子)、绥分(今吉林绥分河上游地区)、通吉(今吉林敦化)、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葛氏、鄂氏等。⑶.满族果尔吉氏,亦称郭尔吉氏,满语为Gorgi Hala,汉义“铲子”,世居郭洛罗河(今黑龙江乌苏里江诺罗河支流)、吉林乌拉(今吉林永吉)、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伯都讷(今吉林松源)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葛氏、郭氏、高氏等。⑷.满族墨勒哲哷氏,亦称莫尔哲勒氏,满语为Moljere Hala,汉义“用刀复仇”,世居松花江、黑龙江、巴林(伯力,今俄罗斯哈布罗夫斯克)、白石(今牡丹江镜泊湖)、阿穆达(今黑龙江哈尔滨山彦倭和)等地。后有达斡尔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葛氏、孟氏、曹氏、莫氏等。满族葛氏正确读音皆作gě(ㄍㄜˇ)。 源流六源于鄂温克族,出自明朝时期鄂温克族喀尔佳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鄂温克族喀尔佳氏,亦称卡尔他昆氏、卡尔他考廖夫,世居索伦(今黑龙江嫩江以西广大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Karja Hala。清朝中叶以后,鄂温克族、满族喀尔佳氏多冠汉姓为葛氏。该支葛氏正确读音作gě(ㄍㄜˇ)。 先秦时期,葛姓一直生活在华北地区,东迁山东,南入河南。秦汉时期,葛姓已经南下江苏、江西、安徽。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板荡,战火连天,使得原居于河南之葛氏有迁江南者,而居句容之葛氏族人却一直长盛不衰,并有东晋葛洪为炼丹,携子侄至广州。此际至隋唐,由于战乱、自然灾害、官职调迁等原因,今山东、山西、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均有葛氏族人。唐、宋时期,葛姓继续南下,东部的浙江、西部的四川都有了葛姓的分布。宋朝时期,葛姓近18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3%,排在第七十九位。葛姓主要分布于河北、江苏,这两省的葛姓大约占葛姓总人口的55%,河北是葛姓的第一大省,约占葛姓人口的28%。其次分布在湖南、陕西、浙江、江西、河南、福建、四川等地。全国形成了以北方河北、东南江浙为中心的两大块葛姓聚集地。明朝时期,葛姓15万多,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6%,排在第一百零三位。当时浙江、江苏为葛姓比较集中的地区,大约占葛姓总人口的48%。其次分布于甘肃、安徽、山东等地。浙江为葛姓第一大省,大约占葛姓总人口的27%。这一时期,葛姓人口的移动方向是东南和西北,最终形成了以东南江浙和西北甘肃为中心的葛姓聚集地。

306 评论

相关问答

  • 历史关于姓葛的研究报告论文

    葛(Gě)姓源出有四:1、出自嬴姓,是黄帝后裔,以封地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和《孟子·滕文公》所载,夏时,黄帝之支庶封于葛,后世子孙以国为氏。2、出自以部落

    崽崽龙08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关于鹿姓的历史现状研究报告论文

    1、提出问题2、研究方法3、资料整理4、结论

    替拉米酥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汉字研究报告关于王姓的论文

    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报告研究结论关于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我来答有奖励神勇无敌铁算盘问问关注成为第83位粉丝王姓是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姬姓,部分源自子姓

    兰生幽荣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关于周姓历史研究报告论文

    关于周姓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好多同学姓周,我想:周姓的历史和现状又是怎么样的呢?于是,我展开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资料,了解

    食品监督所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关于易姓历史的研究报告论文题目

    1、战国时期中山国被灭以后,其王室后代后来被秦国迁至太原,再逐渐南迁,分散于湖南、湖北和江西等地,并改姓易。 2、源于姜姓,出自姜太公后裔,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全全英英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