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61

阿里上市前
首页 > 学术期刊 > 鲁迅小说孔乙己毕业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魔法袋的礼物

已采纳

《孔乙己》(1)是我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作家以极俭省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节,塑造了孔乙己这位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孔乙己那可怜而可笑的个性特征及悲惨结局,既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生动写照,又是中国封建传统文化氛围“吃人”(2)本质的具体表现。一个满口之乎者也的文弱书生,却被另一个读书人丁举人打折了腿,最后是死是活也不得而知。是什么原因导致孔乙己的悲剧呢?是科举,社会,还是个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既是整个社会环境逼迫的结果,也是他那可怜又可笑的个性特征所致:他“站着喝酒”已说明自己根本就没有资格像那些身穿长衫的阔绰者一样,踱进酒店去慢慢地“坐喝”,只能与“短衣帮”为伍;但他却始终不肯脱下那件又脏又破的“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说明他是多么迷恋于自己头脑中虚幻的“高人一等”的身份。他那“满口之乎者也”的说话方式,那“窃书不能算偷”的歪理谬论,那见缝插针地向“我”卖弄“学识”的沉醉神态,都足以显示出他对自己读书人“身份”近乎疯狂般的固守与痴迷。而这一价值观念的形成对孔乙己来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几十年耳濡目染的教育,早已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渗入到孔乙己的心灵深处。但孔乙己却没有丁举人那样的幸运,读了一辈子圣贤书连个秀才都没有考中,这就决定了他只能挣扎在社会的底层。而长期为应试科举而埋头苦读的生活已使他手无缚鸡之力,不管孔乙己本人是否意识到,他实际上连加入“短衣帮”的本钱与资格都已丧失,成了人人轻视与耻笑的对象。而他越是在现实生活中屡次碰壁,越是受到人们的取笑和嘲弄,就越是渴望在“高人一等”的幻想中得到心理支撑与平衡。这其实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孔乙己那“高人一等”的幻想如同阿Q的“精神胜利法”一样,越是沉迷于此就越可能丧失对社会与生活的抗争能力,越容易被抛入社会的最底层,但那“高人一等”的“精神胜利法”又恰恰是阿Q、孔乙己们惟一的心灵避难所。——其实只要稍具理性,孔乙己就不能不对自己那一套价值观念的虚伪与欺性有所认知,对自己凄惨的真实处境有所觉察,但他已习惯于像吸食鸦片一样躲进那虚假而脆弱的“精神胜利法”中遮蔽外来的风雨。一、科举制度的毒害是孔乙己悲剧命运的一个因素科举制度的毒害是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之一。封建科举制度是统治者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通过科举考试求取功名的路太难走,以“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诱惑、毒害读书人,录取率极低,使得科举取士的范围极其狭窄。封建科举制度使读书人追求功名、鄙视劳动。且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除了读书什么也不干,也不会干。孔乙己曾热衷科举,一心向上爬,始终没能爬上去,至死“连半个秀才也没有捞到”,穷极潦倒,到头来却落得个乞丐似的境地。满口“之乎者也”,又穷酸迂腐,不会营生,这就注定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不是科举制度根深蒂固,孔乙己怎么会有着那般清高?他常常把做官与科举划等号,正是因为读书可以做官,这就让孔乙己产生了自己总比劳动人民高一等的错觉,“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不是科举制度的弊端,人们怎么会瞧不起孔乙己呢?孔乙己和丁举人同是封建社会的读书人。一个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一个中了举,爬到了社会的上层,横行霸道,作威作福,成了鲁镇社会最有权势的人,是鲁镇人的最高权威。短衣帮们对丁举人敬畏有加,对比自己更穷困却以读书人自居的孔乙己便肆意嘲弄他,笑他穷极僚倒,笑他迂腐,笑他只是一个不足挂齿的卑贱鄙人,这更加剧了孔乙己的悲剧。不是科举制度的黑暗,孔乙己怎么会去偷窃?孔乙己“身材很高大”,穿的长衫“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有劳动能力却懒惰成性,成了一个不会营生的废物,为了活命,便开始了小偷小摸,穷途末路时,竟偷到丁举人家去,结果是被丁举人的家人“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看来,科举制度的确把孔乙己害惨了。二、冷漠的社会氛围是对孔乙己的又一打击社会环境的冷漠是孔乙己悲剧的重要原因。孔乙己是一个不幸者,他生活在一个麻木而冷酷的环境之中,人们自私冷漠,无情无义,给人一种冻僵了的感觉。这种社会是孔乙己悲剧的催化剂。对于孔乙己这样一个弱者来说,社会不仅没有关爱他,更为严重的是,人们还把他当作笑柄。老板的无情,长衫的不屑,“我”的鄙视,甚至短衣帮的讥笑,都深深地伤害了孔乙己本来就千疮百孔的心。封建秩序是封建社会的基础,在这样等级森严的封建统治下,民众的活力、热情、同情心都被扼杀,变得麻木不仁,自私冷漠。在短衣帮的心目中也以为既然“学而优则仕”,那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孔乙己当然是劣货,只值得奚落和取笑。他们意识不到自己与孔乙己同样在封建秩序中处于倍受压迫的社会底层,同样可悲可怜,所以他们对孔乙己这样一个不幸者不但没有同情和帮助,相反只知道哄笑取乐,在他们劳累而苦闷的生涯中寻求片刻的快乐。 孔乙己是一个在当时的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位子的苦人和弱者,用众人的哄笑来贯穿这样一个令人悲酸的故事,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这种哄笑是麻木的笑,这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以乐境写哀,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加深刻了。如果人们给他关爱,我想孔乙己可能就会改头换面重新做人吧!鲁镇的酒店,以其备有曲尺形大柜台的独特格局而区别于其他地方,而位于镇口的咸亨酒店无疑是其中颇负盛名的一座。凡是进咸亨酒店喝酒的人,按照其不同的穿着打扮和饮酒方式,就可以清楚地判明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有钱有势者穿着“长衫”“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无钱无势者则穿着“短衣”,“靠柜外站着”,以“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长衫” 与“短衣”,“房里”与“柜外”,“坐喝”与“站喝”,“十几文钱一样的荤菜”与“一文钱一样的下酒物”,这种鲜明的对比,生动地表现了当时社会尖锐对立的阶级关系。正因为如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表现得那样复杂:有的奉承,有的傲慢;有的猜疑,有的冷淡;有的责难,有的唠叨;有的担心,有的受气;有的监督,有的盘算。酒店老板认钱不认人,以势利的眼光看待酒客。对长衫主顾拼命巴结,唯恐侍候不周;对短衣帮不屑一顾,酒中偏要羼水;对小伙计极不相信,时常责备。短衣帮深知有钱者的阴险狡诈,对他们既不满又提防,而且累及小伙计。小伙计在掌柜的责难与顾客的冷眼中工作,两面受气,因而在冷漠中又显示出不满。这种跃然纸上的生活图画,形象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富欺贫、强欺弱、尔虞我诈的本质特点。正是在这种典型环境中,孔乙己倍受奚落与摧残,逐步形成并发展了他的悲剧性格。三、孔乙己自身悲观、懒惰的性格也是造成他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孔乙己自身的懒惰以及自甘堕落是孔乙己悲剧的主要原因。孔乙己在咸亨酒店的活动,仅仅是他整个生活的片段。然而,这个片段又能够恰如其分地显示出他所处的社会地位。他是一个饱受封建文化教育毒害的可怜虫。他曾读过书,灵魂深处浸透了孔孟之道,能说“满口之乎者也”的文言,又“写得一笔好字”,“但终于没有进学”。他向往科举,虽然连半个秀才也没捞上,又贫穷如洗,可是向上爬的思想依然没有丧失。他认为读书人高人一等,就自命清高,摆出一副读书人的臭架子,不会营生,也不屑与劳动者为伍。这就形成了他的独特性格:迂腐麻木,屈辱懦弱,好喝懒做。 在长期的封建教育熏陶中,孔乙己鄙视体力劳动,养成好喝懒做的恶习,不会营生,“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抄抄书,换一碗饭吃。”这样尽管生活窘迫,但做到糊口却并不困难。可孔乙己就是不争气,偏要去偷,自己断送了活路。俗话说:“命运之门由自己掌握。”孔乙己的命运当然应该由他自己掌握,但他却只幻想自己哪一天会坐在金屋里,俯视群儒,而并不为之付出任何努力。凡事不能靠别人,况且社会又那么黑暗,只有靠自己。孔乙己的好喝懒做,为自己种下了厄运的种子。这样看来,孔乙己的悲剧也是他一手造成的。总之,孔乙己的悲剧原因是多方面的,科举之害,社会之冷,自己之惰,正是这三者,导致了孔乙己以悲剧而告终。四、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意义《孔乙己》不足2500字,但极为真切地再现了十九世纪末的中国社会生活,栩栩如生地塑造了一个被社会扭曲灵魂而最终被吞噬生命的悲剧性格。十九世纪末的中国,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已成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残暴的统治阶级在疯狂的政治压迫和严酷的经济剥削的同时,还利用封建礼教和封建文化来奴役禁锢人们的思想。1905年,清朝政府被迫宣布废除科举制度,但盘根错节的封建文化教育依然还在继续摧残人们的心灵。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封建势力仍旧猖獗,封建主义的遗老遗少们拼命宣扬尊孔读经,封建文化教育的妖氛毒雾还在毒害着中国人民。就连所谓“维新”的学校,也是上午“声光电化”,下午“子曰诗云”。面对这一令人触目惊心的社会现实,鲁迅先生出于“揭露社会弊端,引起人们疗救社会的注意”的目的,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雄健的笔触,写下《孔乙己》这篇力作。由于鲁迅先生从幼年到中年亲受过封建教育的毒害,又接触过许许多多从科举途中沦落潦倒的下层知识分子,因此,能以典型化的方法,塑造出孔乙己这一典型性格,并通过他揭露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的吃人本质。文章截取孔乙己一生中的一段生活,把最能显示孔乙己生活、性格和命运的情节浓缩在几个场面,这样写便使故事情节集中而凝练。作者通过小伙计的眼光,用了几个特写镜头把孔乙己的外貌,他的遭人轻视和奚落的情状表现出来,然后转入对孔乙己遭受残害即将死亡的描写。简简单单的故事情节依据作者精巧的艺术构思表现出极其深刻的主题。通过作者的构思意图,我们清楚地知道19世纪末的中国人特别是读书人所受的迫害及其人们的觉悟迟钝!是未来社会的一个很好的经验教训。五、对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反思分析孔乙己的悲剧命运,了解当时社会的同时,我们更应从中反思,更应清醒、冷静的去思考同样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的当今在人格培养、教育及人才选拔机制及和谐人际关系的优越性方面的一些问题。当今社会,人们的知识结构、经济意识、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这些变化归根结底都源于先进的社会主义社会体制。 “以人为本”的理念正在不断深入社会的各个角落,庆幸之余,我们更应反思。1、 良好人格培养体制不断完善。旧时代的知识分子,受教育体制及历史局限性的影响,养成了鄙视劳动人民,不愿与劳动人民为伍,好吃懒做、热衷功名、自命清高等不良性格,而社会主义社会正在造就着一批新型的知识分子,他们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能力,在人格上更具有来自群众,扎根农村沃土,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优良品格,更具有亲和力,“爱国守法、名利诚信”等是他们坚守的信条,更多的群众尤其如此,他们在继承传统美德诸如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等人的同时,人格的内涵也不断创新,适应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当然在健全人格培养中,也不乏滑坡现象,诸如知识界的剽窃成风、粗制滥造;商界的利欲熏心、取财无道;无业游民的好逸恶劳;教育方式上的重智轻德等,让人颇感忧虑,如此诸多不重视培养人格和人格沦丧的现象,会否就是当年“孔乙己”等麻木人群的影子,良好的社会氛围极美好的人格的养成,可以说,有百害而无一益,但愿在当今的大好社会形势下,有关人士及部门更能“以人为本”不断健全人格体制,不断加强人格培养,使人格中的不良现象尽快消失。2、教育人才选拔机制不断优化,和谐社会正不断形成。近几十年来,人才的选拔机制不断得到优化,人才选拔多层面没、多方位、多途径,面向社会的科学选拔体制逐步完成,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从自考、函授到其它各种进修,从纯文化知识教育到职业技术教育等,都使得当今的人才选拔机制越来越有活力。越来越具有优越性。当年“孔乙己”所面对的单一的科举选士已成为历史。教育体制也在不断的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不断更新,内容越来越活,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教材不再束缚人的思想,图书和网路图书市场更是大放异彩, “八股文 ” (3)越来越让人不敢想象,基础教育改革正在逐步推行。遵循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4)精神,社会各处都闪烁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5)的文艺思想火花。新的文艺及科技著作层出不穷,到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无不体现着和谐社会人才选拔体制及教育方式的优越性。然而欣喜之余,我们仍不能忽视人才选拔教育中的缺陷。“高分低能”现象仍屡见不鲜,素质教育在某些地方仍有“形式”之嫌,束缚人性的“四书”“五经” (6)等时有挥之不去之势,高额的读书费用让人望而却步,如此种种,会不会出现“新八股”“新科举”,会否再出现几个“孔乙己”,我们不敢肯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人才选拔和教育体制会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大氛围中日趋完善,但愿我们各级教育工作者,能在大好大社会氛围中建言献策,顺从民意,顺应历史及社会实际,不断创新出更新的选拔人才及教育人机制方法,然更多的受教育者后正在进修的人们各得其所,不再步孔乙己的后路,为创建和谐社会尽一分力。3、 新型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完善。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当年在“咸亨酒店”的酒客取笑声中死去,在那样的社会大变革时期,人们的思想受封建腐朽思想等因素影响还不能觉悟,人与人之间冷漠、猜疑,没有同情与爱心;在当今社会主义社会中,新型和谐的人际关系已经形成,到处呈现的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喜人景象。“非典”肆虐,各级领导沉着指挥,医护天使身先士卒;“洪涝”侵袭,各级民众捐资捐物,武警战士充锋陷阵;“贫困失学”各级组织举行捐募,陌生路人出手相助;特别像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界纷纷为贫困群体捐资捐物层出不穷,更是让人感到社会主义的温暖,更体验到了社会主义和谐人际关系充满人情味。我想,当年“在众人说笑声中,坐着用手慢慢走去”的孔乙己先生,如果还健在,会否再遭不幸,也不只会做何感想。当然,路见不平,见义不为的想象还大有人在,道德沦丧的也不仅仅是个别人,但愿再出几个鲁迅先生,能为“善良、热情、乐于助人的高唱赞歌了,给那些麻木、冷漠、无聊”的看客们以警钟长鸣。为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呐喊助威”。总之,在咸亨酒店这个典型环境中生活的孔乙己,是一个被封建教育和封建势力扭曲了灵魂,最后无声无息地被吞噬了生命的典型性格。他的遭遇和命运都是悲剧性的。作为一个社会的无谓过客,他只能连狗也不如地在无人知息的情况下耗尽自己的生命。在孔乙己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千百年来无数堕落文人的共性:死啃书本,迷于科举,动辄满口孔孟经典,实则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自命不凡而清高不已,只能过着苟且偷生的生活。孔乙己与《儒林外史》中“中举发疯”的范进(7),何其相似乃尔!当然,孔乙己本身具备其独特而鲜明的个性:他自负清高而不歧视小孩,偶事偷窃而不拖欠酒钱,与人争辩常露屈辱懦弱,落魄潦倒仍旧好喝懒做,站着喝酒依然穿着长衫,生活无着还不忘上爬,有几文钱便傲慢不已,被打折腿还否认原因。如果说“疯”是范进的独特个性,那么“迂”便是孔乙己的独特个性。与范进一样,孔乙己是封建社会儒林画廊中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其悲剧性格是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造成的。鲁迅先生用笑中含泪的讽刺,深刻地批判了孔乙己性格中的迂腐麻木,屈辱懦弱,好喝懒做,又对他的悲惨遭遇寄寓某些同情。鲁迅塑造孔乙己这一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其用意在于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深入剖析并猛烈抨击封建制度。反观现在,当今社会在人格培养、教育及人才选拔机制及和谐人际关系的优越性方面都有了显著进步,我们的反思,正是为了长足的进步,由此观之,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是值得我们一读再读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这是我在网上找到的

213 评论

wangjue0512

鲁迅先生在南京路矿学堂期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公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他之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鲁迅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高度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95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为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这时他已经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所有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 在留学日本期间,鲁迅先生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鲁迅的思想和感情不但为当时大多数的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的响应。他翻译的外国小说只能卖出几十册,他筹办的文学杂志也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出版。家计的艰难使鲁迅不得不回国谋职。1909年,他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杭州高级中学)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这个时期,是鲁迅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时的振奋,但接着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丑剧的不断上演,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沉滞落后的现实,社会的混乱、民族的灾难、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鲁迅感到苦闷、压抑。五四运动之后,他的压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喷发出来。在那时,他已经在教育部任职,并且随教育部一同迁居北京。 1918年,鲁迅先生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他第一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文章,《狂人日记》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这篇小说,凝聚了鲁迅从童年时起到那时为止的全部痛苦的人生体验和对于中华民族现代命运的全部痛苦思索。它通过“狂人”之口,把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痛斥为“吃人”的历史,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鲁迅先生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鲁迅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种表现人生、改良人生的创作目的,使他描写的主要是孔乙己、华老栓、单四嫂子、阿Q、陈士成、祥林嫂、爱姑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最需要周围人的同情和怜悯、关心和爱护,但在缺乏真诚爱心的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人们给予他们的却是侮辱和歧视,冷漠和冷酷。这样的社会难道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吗?这样的人际关系难道是合理的人际关系吗?最令我们痛心的是,他们生活在无爱的人间,深受生活的折磨,但他们彼此之间也缺乏真诚的同情,对自己同类的悲剧命运采取的是一种冷漠旁观甚至欣赏的态度,并通过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来宣泄自己受压迫、受欺侮时郁积的怨愤之气。在《孔乙己》里,有恶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顾客;在《阿Q正传》中,别人欺侮阿Q,阿Q则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鲁镇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剧当作有趣的故事来欣赏……所有这一切,让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爱他们,但希望他们觉悟,希望他们能够自立、自主、自强,拥有做人原则。 鲁迅先生对权势者和伪君子抱着深恶痛绝的态度。《孔乙己》中的丁举人、《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长明灯》中的郭老娃、《离婚》中的七大人等等,都是这样一些权势者的形象。他们有权有势,但对他人的命运却没有真诚的关心,对社会的进步没有丝毫的热情,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自私、虚伪、冷酷,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改善。《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老夫子则是一些假道学、伪君子,他们口口声声说是关心社会的道德,实际上他们自己都是毫无道德心的人。 鲁迅先生的小说写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他对人、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人的内在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画带来的。读鲁迅的小说,时时有一种“发现的喜悦”。画面是普通的画面,人物是普通的人物,但却在这么普通的画面和普通的人物身上,随时都能注意到我们平时注意不到的特征,觉察到平时觉察不到的人物的心理活动。正是由于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画,使鲁迅小说的艺术魅力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征。在青年时期,我们涉世不深,北方的中小学生对故事中所描写的鲁镇等江南水乡、三味书屋等风土人情还不够熟悉,对人生还没有更多的亲身体验,鲁迅小说是作为一个整体进入我们的感觉世界的。为了揭示不同生活画面和不同人物命运的不同的意义,鲁迅的小说结构是多变的,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样式,一篇有一篇的写法。《狂人日记》与《阿Q正传》不同,《孔乙己》与《白光》不同,《故乡》与《祝福》不同,《孤独者》与《伤逝》不同。不仅结构样式不同,音调节奏也不同。《孔乙己》是那么的单纯而又冷峻,《伤逝》则那么逶迤曲折、情深意切。鲁迅的小说是小说,也是诗,它以平凡的社会生活为题材,整体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意境幽深,外冷内热,其运用民族语言的功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在写作《呐喊》《彷徨》的同时,鲁迅先生还创作了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前者出版于1928年,后者出版于1937年。如果说《呐喊》《彷徨》中的小说是鲁迅对现实社会人生的冷峻的刻画,意在警醒沉睡的国民,《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则是鲁迅温馨的回忆,是对滋养过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的怀念。幼时的保姆长妈妈,在备受歧视的环境中给予过他真诚的关心的藤野先生,一生坎坷、孤傲不羁的老友范爱农,给过他无限乐趣的“百草园”,吸引着他的好奇心的民间戏剧和民间娱乐活动……所有这一切,都是在这个险恶世界的背景上透露出亮色和暖意的事物,是他们,滋养了鲁迅的生命。这些散文,把抒情、叙述、议论结合在一起,有时如平静的港湾,有时如波涛翻滚的大海,有时如湍急奔流的河水,有时又像蜿蜒曲折的小溪,千姿百态,体现了鲁迅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同《朝花夕拾》中那些明净细致的散文不同,《野草》中的散文诗则呈现出迷离恍惚、奇诡幻美的意境,它们像一团团情绪的云气,在空中旋转飘荡,变幻出各种意想不到的形状。鲁迅内在的苦闷,化为了梦,化为了超世间的想象,使《野草》成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朵奇葩。鲁迅曾对别人说:“我的哲学都在《野草》里。”鲁迅最内在的情绪体验和最玄妙的哲理性感悟,通过这种奇特的艺术手段传达出来。鲁迅的艺术创造力是惊人的。

122 评论

吾色真人

孔乙己的悲惨命运既是整个社会环境逼迫的结果,也是他那可怜又可笑的个性特征所致:他“站着喝酒”已说明自己根本就没有资格像那些身穿长衫的阔绰者一样,踱进酒店去慢慢地“坐喝”,只能与“短衣帮”为伍;但他却始终不肯脱下那件又脏又破的“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说明他是多么迷恋于自己头脑中虚幻的“高人一等”的身份。他那“满口之乎者也”的说话方式,那“窃书不能算偷”的歪理谬论,那见缝插针地向“我”卖弄“学识”的沉醉神态,都足以显示出他对自己读书人“身份”近乎疯狂般的固守与痴迷。而这一价值观念的形成对孔乙己来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几十年耳濡目染的教育,早已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渗入到孔乙己的心灵深处。但孔乙己读了一辈子圣贤书连个秀才都没有考中,这就决定了他只能挣扎在社会的底层。 而长期为应试科举而埋头苦读的生活已使他手无缚鸡之力,不管孔乙己本人是否意识到,他实际上连加入“短衣帮”的本钱与资格都已丧失,成了人人轻视与耻笑的对象能够给人们一点“笑”的满足。所以“笑”的本身含有孔乙己的深刻的寂寞和悲哀,反映了他在鲁镇的微不足道的地位和人们对他的侮蔑,也暗示了他悲剧性的一生:科场失意、穷困潦倒、受尽欺辱、悲惨死去。而他越是在现实生活中屡次碰壁,越是受到人们的取笑和嘲弄,就越是渴望在“高人一等”的幻想中得到心理支撑与平衡。这其实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孔乙己那“高人一等”的幻想越是沉迷于此就越可能丧失对社会与生活的抗争能力,越容易被抛入社会的最底层,但那“高人一等”的“精神胜利法”又恰恰是孔乙己们惟一的心灵避难所。这十七个字是对孔乙己这个矛盾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高度的形象的概括。他向往科举,虽然连半个秀才也没捞上,又贫穷如洗,可是向上爬的思想依然没有丧失。他认为读书人高人一等,就自命清高,摆出一副读书人的臭架子,不会营生,也不屑与劳动者为伍。这就形成了他的独特性格:迂腐麻木,屈辱懦弱,好喝懒做。 孔乙己贫困潦倒却又想保持读书人的架势,善良而又无能,可怜而又可气,是一个时代的落伍者和封建科举制的牺牲品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总是满口之乎者也。他身材高大,受人注目,因为他原是读过书的人,只是在连半个秀才捞不到后,才沦落潦倒,以致偷东西被人打断腿。最后出现,断了腿,爬着走路,柜台里的人都看不见他,那是象征他已被践踏、潦倒卑下了。他的破烂长衫是他忘记不了读书人、君子高尚身份的内在意识的标志。他有高大身材(有力气)可以劳动,中了旧思想的毒素,使他被上下阶层的人所践踏。 孔乙己“脸上皱纹间时常夹着些伤痕”,这些新旧的疤痕又包涵着多少社会的残酷,及他自己好吃懒做的性格。 当孔乙己出现时,更被一群孩子包围住,“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这座雕像刻上他和孩子们。这表示在他迂腐的思想之内,还有一颗善良和恳切的心。他在咸亨酒店,品行比别人都好,老实,从不拖欠。他的叹息,除了因为了解到自己的卑下,成为众人轻视、嘲笑、欺凌、侮辱的对象,也悲叹年青一代居然也参加进入以他人的耻辱和痛苦为快乐的群众队伍。他原来觉得成人社会的冷酷与无情,才转向小孩求取安慰,、 “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你读过书吗?”“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么写的?” “不能写吧?……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 “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温一碗酒。” “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不要取笑!” “跌断,跌、跌……”这11句话里有孔乙己的自持与辛酸,有他的卑微与良善,有他的性格与神情,有他的每况愈下的沉沦。这11句话,句句是人物的灵魂的自白……孔乙己没有官职和经济地位,只是作为一个一文不名的读书人而置身于人们面前,这样,他头脑中确实储存的知识的权威性也就受到了质疑。孔乙己头脑中储存的知识不具备任何权威,这一无情的现实铸成了不得不站着喝酒的孔乙己的“寂寞” 在孔乙己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千百年来无数堕落文人的共性:死啃书本,迷于科举,动辄满口孔孟经典,实则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自命不凡而清高不已,只能过着苟且偷生的生活。孔乙己与《儒林外史》中“中举发疯”的范进,何其相似乃尔!当然,孔乙己本身具备其独特而鲜明的个性:他自负清高而不歧视小孩,偶事偷窃而不拖欠酒钱,与人争辩常露屈辱懦弱,落魄潦倒仍旧好喝懒做,站着喝酒依然穿着长衫,生活无着还不忘上爬,有几文钱便傲慢不已,被打折腿还否认原因。如果说“疯”是范进的独特个性,那么“迂”便是孔乙己的独特个性。与范进一样,孔乙己是封建社会儒林画廊中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其悲剧性格是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造成的

139 评论

Sundy那抹阳光

你懒得可以了,去核心期刊网找找相关论文

232 评论

相关问答

  • 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毕业论文

    论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发布时间:2010-9-24 20:9:41 点击:27次 赵轶男(安徽电气工程学校 安徽合肥 230031 ) 摘

    顺其自然0012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孔乙己论文的参考文献

    (一)表现的深切 表现的深切,首先体现在小说题材的突破性。中国的传统小说历来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或绿林好汉的世界,即使是描写人世间的生活,也是不离其神仙鬼怪,

    JojoYang1231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孔乙己毕业论文

    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其精神特征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者,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白光》中的陈士成等。他们深受封建科举制度

    DD大小姐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鲁迅小说孔乙己毕业论文

    《孔乙己》(1)是我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作家以极俭省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节,塑造了孔乙己这位被残酷地抛

    阿里上市前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鲁迅小说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一门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毕业 论文是考核学生的一个重要环节,写作现当代文学论文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定题目。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现当代文

    友好环境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