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02

二三子钩
首页 > 学术期刊 > 蔡琰论文参考文献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妞妞们要健康

已采纳

明天给你行么,这个有点难度,明天下午给你弄弄看,好的话大概傍晚就能完工。如果到时候还没有给的话就是我不行了,你也就不要等了,等别人的吧现在我来作修改试着给你写写吧,看能不能到达一千字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要追溯到秦代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其实,在这之前的夏商,并不是空白的,只不过,那个时候的诗歌,没有流传下来。而那个时候所谓的诗歌,其实就是指民间的人们所作。只是到了周的时候,才开始注重诗歌,于是专门派人去民间采集,整理。下面,介绍下这部中国诗歌史上有创纪元意义的作品。《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也就是前1100年到前600年,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但是,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首。《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 按当初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风”包括了十五个诸候国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160篇。占了诗经的一半以上。与《雅》、《颂》相比,《风》显得活泼,生活气息更浓,如开篇《关雎》写初涉爱河的青年。《氓》写被丈夫抛弃的女子的哀怨。《静女》写恋爱时的微妙心理。“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一共有105篇。“大雅”是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小雅”则是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赞颂神明,现存共四十篇。《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这是诗歌一种形式的发展。算是民间诗词的发展,还有士大夫文人的,诗经里面也有这方面的诗歌,但是主要成就还是民间诗歌,他如实的反应了一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各方面。这是现实主义的开端。而另一种就是浪漫主义了,屈原,一个中国人都不陌生的名字。楚辞,也有必要介绍下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 作为一种诗体,楚辞的想象力丰富。楚地巫风盛行,祭祀时往往以巫觋扮演诸神,表演一些神话传说故事,以娱乐神人。这些都培育了楚人丰富的想象力,使作品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如《离骚》、《九歌》等均是如此。楚辞“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1]”,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常用语助词“兮”、“些”等。并且结构一般比较宏大,篇幅一般比较长。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因为这两本书的影响,诗歌开始发展了,先是汉代,秦朝太短,加上秦帝王的暴虐无道,对文化的坑杀,基本没有怎么发展。到了汉代,诗歌开了一个新纪元。乐府诗开始出现,这其实和诗经本质上是一样的。个人认为,是诗经精神的继承与发展。汉代诗歌是在《诗经》、《楚辞》和秦、汉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创作、从乐府歌辞到文人徒诗即“古诗”、从四言体到五言体、从骚体到七言体、从叙事诗到抒情诗的发展过程。 。尤其是汉乐府的出现,使得诗经的内涵得意继续发扬下去。汉代还有个很大的贡献,就是把以前的诗歌做了总结,诗经和楚辞就是因为汉代得意妥善整理的才有今天我们能看到的。汉代司马相如的赋,我觉得,是楚辞中一种新的继承,尽管他不是诗。后来三国的建安七子,曹操三父子,尤其是曹操,他的诗非常好。是那个时代的旗帜。接下来,因为政治动荡,社会不安的西晋,出现了一批诗人,谢安啊,鲍照,谢灵运啊等南北朝的。这些人的诗,体现了一代人的风骨,体现了诗歌的新形式,新内容,新方向。当然,还有个必须要单独拿出来说,就是陶渊明,这是诗歌第三种形式的出现,开创了山水田园派。也作些介绍。陶渊明的创作,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严羽《沧浪诗话》中说:“渊明之评质而自然”,古代许多诗论均谈及此点,这就是人们概括陶诗艺术风格的“平淡”、“自然”。但是,“平淡”并非平庸和谈而无味。我们读陶诗,大都在平淡中蕴含着无限风采,在简练中具有深厚的情味。正如苏拭所说:“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在陶渊明的创作中,丝毫不见晋以来的尚雕琢、讲华丽的文风。他力求创新,摆脱摹仿,这是形成他创作风 格的重要原因。陶诗的“平淡”、“自然”风格,似乎看来毫不费 力,“胸中自然流出”,但其中包含着高度的艺术匠心。正如刘{分攵}在《中山诗话》中所说:“诗以意为主,文词次之,或意深义高, 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陶诗正反映了这一鲜明特陶渊明所开创的“自然”“平淡”的田园诗,可说自为一体,为中国传统诗歌开辟了一条新路,这是他的重要功绩。陶渊明的诗歌创作,在中国诗史上,熏陶和影响了一大批诗人。陶渊明不愧为我国文学史上把五言诗的创作推向高峰的一位大诗人。之后是主要诗歌成就在盛唐了,也是中国诗歌成就最高的时代。诗人多的数不过来。每个都是家喻户晓的,那个不是响当当的名号?这个要重点说下唐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 、晚唐等4个阶段。①初唐诗歌。初唐诗歌仍处于陈隋时期余光返照中。太宗李世民及周围的文人诗作浮艳柔丽。上官体绮错婉媚。只有魏徵、王绩、王梵志等少数人能自拔于流俗。直到初唐四杰,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才有所开拓。但他们仍未摆脱六朝后期“采丽竞繁”的影响。真正廓清梁陈诗风影响的,是武后时期的陈子昂。他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抵制浮靡诗风。与他略同时而不同流派的,有沈佺期、宋之问和文章四友(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他们的作品多是奉和应制、点缀升平,但他们其他题材诗中,也有一些佳作。尤其是杜审言的诗。但他们的主要贡献在律体完成方面。沈、宋、杜三人被后世称为五、七言律诗定型的奠基人。②盛唐诗歌。盛唐诗人在陈子昂和沈、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正确的方向和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玄宗开元、天宝间,诗歌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他们的作品精丽华美 、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在盛唐诗中比重很大。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其作品气氛浓郁、情调悲壮,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绝。田园山水诗人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最知名,他们的诗多反映闲适、退隐的思想情绪,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用五言律绝和五言古体。这派诗人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比六朝人前进了一大步。其中以王维成就最高。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李白的名作,以安史之乱前为多。内容、题材丰富,气势雄放,想象丰富,风格飘逸,多侧面、多层次地反映唐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心理。杜甫的诗则是动乱时代的诗史,忠实地记录了国家的变乱和人民的苦难;博大精深,沉郁顿挫;开新乐府运动先声。在诗歌语言、格律、技巧等方面,他善于转益多师,广泛地吸取前人和并世作者的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为后世诗歌发展开辟了众多途径。另外,元结、沈千运、孟云卿等人也是此期较有特色的诗人。③中唐诗歌。中唐之初,国家衰落,诗坛也不景气。刘长卿和大历十才子诗学王维,精致秀润,但内容多浮浅。卢纶、李益有部分苍凉伤感、意境雄浑的边塞绝句。此期较杰出者是韦应物,其田园山水诗高雅闲淡,而其乐府歌行则于婉丽流美中颇寄讽喻。此外,戎昱、顾况、戴叔伦等也有反映民生疾苦的佳篇。永贞革新和元和中兴使诗坛重新活跃 。白居易、元稹、李绅、张籍、王建一派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大量广泛反映现实、批评时政的政治讽喻诗,风格舒徐坦易。而韩愈、孟郊、李贺、贾岛一派则以奇险峭刻见长。但韩诗气豪,孟诗思深,李诗幽丽,贾诗清苦。此外,姚合诗清奇僻苦,卢仝、刘叉等人以奇崛见长。两大派之外,柳宗元的诗或澹泊雅丽,或哀怨激越。刘禹锡的诗精练含蓄,意境优美,韵律和谐。这一时期,诗人们的创新精神和个性风格是异常突出的。④晚唐诗歌。晚唐五代诗风渐趋纤巧。虽有过在文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作者和作品,但总的来说,缺少盛、中唐的阔大气魄与浑融境界。杰出诗人李商隐、杜牧在诗歌艺术上有独特的贡献。其诗声情流美,翰藻醲郁,但伤时忧国 ,哀怨深沉,有种没落感。温庭筠才思清绮,词采秾丽,但格调低。他也是有佳篇秀句而总体风格轻浅纤微。此后诗家多是效法前人,艺术上无重大突破。较有名的诗人有皮日休 、陆龟蒙、聂夷中、杜荀鹤、罗隐、韩偓等人。唐代的诗歌,其地位,价值,作用,都是其他朝代无法比拟的。继承的前人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以及陶渊明的山水田园。晚唐又为词的繁荣作了开头。词五代十国开始兴盛,到了宋代才到巅峰。宋以前的词,李煜的词才算的上价值。内容伤感凄悲,寄托了亡国之叹,至今读起来依然让人能感受到里面莫大的哀伤哀愁。接下去,北宋,北宋前期最高成就算是柳永。他是典型的婉约词人。雨霖铃一曲,蝶恋花一阙。一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开启了一个新时代的繁荣了。和他同类的有晏殊和欧阳修。当然,欧阳修成就明显高出一筹。还有个超级无敌人物,苏轼。因为感觉自己收笔不住了,这里不敢多作什么介绍了。其实中国人苏轼根本不用介绍。反正诗词文赋,在他手里,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人间词话对他的诗歌作了一个总结,一句话,东坡之词在神。然后是南宋,南宋词人,唯有幼安,也就是辛弃疾。他继承了东坡豪放的特点,发扬光大,当然,诗人方面,有陆游,范大成,杨万里,北宋也是一个繁荣的时期。之后,中国的诗歌就没有什么发展了,写来写去,根本追不上前人的步伐,也创新不出什么有格调的,式微矣。然而,一度,我们再次看见了希望,就是清朝的纳兰性德,好像是给中国古代诗歌唱了一曲经典的闭幕曲。然后白话文出现。其实民国时期,还是有些人物的,王国维,人间词话,诉说了诗歌的历史,尤其是词。可是他的自杀也宣告了古代诗歌的落幕了。写完了,会不会多了??如果觉得多了,你把每个时期写一段,我写着写着就忘记字数了。本来还想鉴赏几首的,怕字太多了。渊源我写了,趋向,写在文中了,文中写了诗歌在不同时代内容的走向,其实也就是诗歌的趋向了。1点多了,实在困了。我也实在不能了。对不起了,楼主

146 评论

开心一刻0312

1.引言随着外语教学研究领域的重点由研究“如何教”转向研究“如何学”,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因素越来越受关注。相关研究表明学习者的情感状态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成败与否的最大因素之一。其中,学习者的焦虑和自我效能感是影响较大的两种情感因素。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学者们在焦虑这一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的重要影响并进行了一些实证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般认为,焦虑是指个体由于预期不能达到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使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强而形成的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自我效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种动机理论(Bandura, 1977)。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人们对自己能否有效地进行某一行为的判断,它能够将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转化为先行因素,对行为发生作用。自我效能感深化到自我价值系统就形成了自我效能信念,效能信念影响人们如何思维、感知、并激活行动等,它在个体的后继行为与影响源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和成就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自我效能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同时也得到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支持。这些研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探讨了自我效能与学习动机、归因之间的关系,自我效能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等(董奇、周勇等)表明,自我效能感和归因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且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着密切相关。有关于大学生外语焦虑、自我效能感与外语成绩关系的研究(张日升,袁莉敏,2004)也表明,优秀的语言学习者具有的一个重要特质是接受挑战的能,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胜任感强,相信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目标,面临困难和挑战时坚持性高,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法;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则怀疑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容易放弃。因此,个体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其学习付出努力的多少和接受挑战的数量大小。另外,国内外很多研究都显示,智力在学习成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非智力因素(如个性,心理控制源及学习策略等)也对学习成绩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学习动机、智力和个性对学习成绩影响的交互作用(霍金芝等,2003),表明非智力因素通过中间环节对学习起作用等。也有研究表明心理控制源与个性、焦虑密切相关(孙喻 ,1997);学业优良者为高E低N,学业不良者为高N低E (霍金芝、蔡琰等 ,1997)。纵观与自我效能感、个性特征、外语学习焦虑相关的文献之后发现,自我效能感与外语学习焦虑之间关系研究、个性特征与外语学习之间关系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本文试图探究[1] 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的外语焦虑的差异。 [2] 学习者自我效能与外语学习焦虑的关系。[3]学习者个性特征与外语学习焦虑的关系。 [4]学习者外语学习焦虑与外语成绩之间的关系。以期达到帮助语言学习者提高语言学习成就的目的。2 方法 被试在佛山市南海许海中学选取初一两个班(男生60人,女生68人),初二一个班(男生29人,女生27人),南海桂江一中随机选取初一年级两个班(男生58人,女生52人),南海桂城中学随机选取高一年级两个班(男生51人,女生59人),高二年级两个班(男生52人,女生56人)。即初中学生294人,高中学生218 人参加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92份,回收率达到96%。 研究工具 EPQ量表 采用艾森克个性量表(简缩版 EPQ-RA)。量表共24个项目,包括P、E、N、L四个分量表。P量表代表精神质维度,反映被试个性中的倔强程度或反社会倾向,P量表高分者,通常被描述为性格倔强,孤僻,古怪,离群索居或冲动,冒险,不服管教;E量表反映个性中的内—外倾向性,E量表得分高的人被描述为外向,躁动,灵活而行为的稳定性差;N量表代表个性中的神经质维度,N量表高分者被描述为抑郁,紧张,焦虑,情绪不稳定;L量表为校正量表,高分者被认为答卷时更易于受到社会期望的胁迫,因此答卷的诚实性受到怀疑。 外语课堂焦虑量表 采用Horwitz E. K.(1986)编制的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Scale , FLCAS), 量表共33个项目,采用Likert 5 点量表形式, 1 表示非常不符合,5 表示非常符合,得分越高,表明被试的焦虑程度越高。采用本研究采集的数据对该量表进行考察,结果显示Chronbachα系数为 。 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R) 该量表包括努力、进取心、坚持性三个分量表。量表共12个项目,采用Likert 5点量表形式,1 表示非常不符合,5 表示非常符合,得分越高,表明被试的自我效能感越高。三个分量表的Chronbach α 系数分别为,,,表明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各因子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为~ ,明显高于各因子之间的相关~ ,表明该量表有较好的内部结构效度。 施测过程由研究者担任主试,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要求被试仔细阅读指导语,强调问卷不记名,答案没有对错、好坏之分,请学生按真实情况填写,不要遗漏任何一项。学生们对问卷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提出。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整个问卷。问卷最后还要求学生填写上学期末的英语考试成绩。全部完成约需时10—15分钟。 数据处理将问卷的数据输入电脑后,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 )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3 结果 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差异检验表1 男女学生、初高中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差异分析外语焦虑M SD初中(n=283) 高中(n=209) 男生(n=236) 女生(n=256) 注: **. = p < .01;*. = p < .05;表1结果表明,外语学习焦虑在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上均有显著性差异。高中学生的外语学习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初中学生(t= p < .01),女生的外语学习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男生(t= p< .05)。 自我效能感与中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相关分析表2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与外语焦虑量表的相关外语焦虑(初中) 外语焦虑(高中)努力 ** **进取心 ** *坚持性 ** **注:**. = p < .01; *. = p < .05;表2结果表明,初高中学生的外语学习焦虑与自我效能感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说明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学生其焦虑水平越低。 个性特征与中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相关分析表3 EPQ-RA与外语焦虑量表的相关外语焦虑(初中) 外语焦虑(高中)外向性 **神经质 .425 ** .441**说谎 ** 精神质 .041 .105注:**. = p< .01; *.= p < .05;表3结果表明,初中学生外语学习焦虑与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与说谎显著负相关。高中学生外语学习焦虑与神经质显著正相关,与外向性显著负相关。 中学生外语学习焦虑与外语成绩的相关分析表4,外语焦虑与外语成绩的相关外语成绩初中 高中外语焦虑 ** **注:**. = p < .01表4结果表明,外语成绩与外语学习焦虑显著负相关,说明一个学生的外语学习焦虑越高,外语成绩就越差。4. 讨论 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外语学习焦虑的差异本结果表明,高中学生的外语学习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初中学生,女生的外语学习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男生。班杜拉等人经过大量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一个最主要的信息源是过去行为成败的经验,由于初中学生学习任务不重,材料简单,他们在课堂上能够顺利回答老师提问,下课轻松完成家庭作业,在考试中容易取得好成绩,在过去的行为经验中多为成功的经验,因此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并且这一阶段的学生没有升学的压力,他们较为接受老师那种富有师长身份色彩的亲和力所染织的教学方式,因此外语学习焦虑程度低;与高中相比,高中学生面临高考,学习任务繁重,内容复杂,要求提高,考试难度加深,在经过选拔而水平相当的班集体当中难以显示自身优势,因此自我效能感也就较初中低。因此,在面临相同外语学习任务时,初中生更具有信心,表现出更高的自我效能感,外语学习焦虑程度自然就比高中低了。本结果发现女生的外语学习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男生,这与单亚萍(2002)研究得出的结果一致。实践证明,女生的焦虑状态水平高于男生,而且对英语成绩的影响存在正相反,这可能与女生具有较高的情绪易感性、易觉察到自己和别人不易觉察的细小事物的细微变化以及内心体验强烈、细腻有关。同时她们易受暗示和怯懦。这也可能与他们不同的学习特点、生活观念、思维方式有关。女同学学习需要更多的形象思维、感情投入,而男同学的学习则需要更多的抽象思维,理性的逻辑推理等,这造成了男女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女生的想象力更丰富,也更为情绪化,因此女生的外语焦虑水平更高。 自我效能感与外语学习焦虑的关系本结果表明,中学生的外语学习焦虑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即焦虑水平越高的学生,其自我效能感越低。Bandura 强调自我效能的动机作用,他指出:人们的自我效能信念决定了他们的动机水平,表现在个体付出努力的多少和面对困难坚持时间的久暂上。一般来说,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由于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和较高的自我期望,在实际学习中常常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候敢于正视它们,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不适当的行为,采取各种方法以保证学习的成功。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则相反,它们由于对自己学习行为的信心不足,进而对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产生一种不可控的心理,因此在实际学习期间往往采取消极、被动、应付的方式,不愿也不去努力,一遇到问题和困难就放弃、回避。长此以往,自我效能感不同的学生产生不同的解决任务能力,进而形成不同的学习方式,导致不同的学习焦虑。自我效能感也是学生进行学习自我监控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变量(董奇,1994)。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在学习外语过程中,能产生自我调节的积极反应,如改变自我评价的定位标准、改善自己的复习策略、管理自己的复习任务及复习时间、提高自己的复习效率等等,故能有效地预防学习焦虑和考试焦虑。反之,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不能有效地进行自我监控,容易体验担忧、害怕、沮丧、无助等消极情绪,怀疑自己,认为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无功的,从而产生较高学习焦虑。 个性特征与外语学习焦虑的关系国内外大多数研究成果都论证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是存在的,中小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气质的情绪性和向性特征显著相关,青少年的学业成绩与E呈正相关,与N呈负相关。L量表与学生的“在校表现”关系明显,学习优良、品行优秀的学生,通常有较高的L量表分。这一结果使得L量表的解释更加为难:品学兼优的学生更易于顺从成人的愿望,行为幼稚,自主性差。有人认为,高E低N学习者属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强型或接近强而灵活的类型;而高N低E学习者属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弱型或接近弱而不灵活的类型。此外,有研究提示,考试焦虑的发生与学生个性有关,内向、情绪不稳定的学生有产生考试焦虑问题的倾向。本结果表明:初中学生外语焦虑与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与说谎显著负相关。高中学生外语焦虑与神经质显著正相关,与外向性显著负相关。说明了内向、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程度越高外倾型性格特征,情绪稳定的学习者与内倾型,情绪不稳定的学习者相比,属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强型或接近强而灵活的类型,具有有始有终的个性特征,所以在外语学习中能够自主学习,保证在没有教师监控的情况下,也能主动认真地学习,因此这类学生外语学习的学习态度会比较积极,而且他们有较好的人际关系,易于组织集体学习,互相交流口语等,因此会取得比较好的学习效果,学习焦虑也较低。而内倾型的人属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弱型或接近弱而不灵活的类型,容易产生自卑感和消极情绪,因此当外语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容易因为一时应对不过来而产生焦虑感。通常情况下,初中学生对自己行为态度的评价更多地参照外部的标准,这种标准可能是老师的表扬或批评,学校的奖励或惩罚,社会的认可或制止,为了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优秀学生更多地顺从成人的愿望,行为自主性差而说谎。 外语学习焦虑与外语成绩的关系本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的外语成绩与外语焦虑呈显著负相关,学生的外语焦虑越高,其外语成绩就越差,这一点和国外的有关发现一致(MacIntyre, 1997)。Eysenck认为由焦虑引起的认知活动总是会降低任务完成的质量。焦虑的个体把注意力分散在与任务无关的认知活动中,如担心失败和过度的自我评价等,从而使完成任务的效率和质量降低。因此,对外语学习有高度焦虑感的学生因为有很强的学习动机,迫切希望在短时期内提高学习成绩,常常过高估计学习材料的困难,担心自己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于是他们总是处在“备战”状态,精神过于紧张,遇到问题时容易产生的惊慌失措、无助感、思维混乱等不良反应。对外语学习产生较多的负面影响。5 教学建议综上所述,我对外语教学提出几点建议:(1)教师们要意识到外语焦虑在外语学习中的存在及其对外语成绩的负面影响,想办法帮助学生降低焦虑程度,使他们能更好地集中精力学习外语,提高成绩。(2)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给学生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自信,提高自我效能感,则是缓解学生学习焦虑和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的关键。(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对学生学习和自身发展有着长远的影响。6 结论(1) 高中学生的外语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初中学生,女生的外语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男生。(2) 外语焦虑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3) 外语焦虑与神经质显著正相关,与外向性、说谎负相关。(4) 外语焦虑与外语成绩显著负相关。参考文献:[1] 霍金芝、蔡琰、邹艳等.学习动机、智力和个性对学习成绩影响的交互作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年,11(6):328-330.[2] 张日升、袁莉敏.大学生外语焦虑、自我效能感与外语成绩关系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3):56-61.[3] 高珂、孙谕、霍金芝等.心理控制源、个性及焦虑与学习成绩初探.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5):289-290.[4] 周勇、董奇.学习动机、归因、自我效能感与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行为的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3):30-34.[6] 申艳娥.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对“教学生学会学习”的启示.闽江职业大学学报,2001(1):18-21.[7] 王才康.外语焦虑量表(FLCAS)在大学生中的测试报告.心理科学,2003,26(2):281-284.[8] 单亚萍. 焦虑状态及其对第二语言习得者的影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2,21(1).

88 评论

有毒的少女

诗歌,是中国文学中产生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中国文学中得到最为充分发展的体裁。《诗经》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最早的诗篇产生于西周初年,最晚的产生于春秋中叶。四言为主的句式和重叠反复的章法,是那一时代诗体的主要特色。紧接着,在南方的楚地又兴起一种新的诗体——楚辞。楚辞是在楚地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并以伟大的诗人屈原为其光辉代表。自古以来,“风”“骚”并称。《诗经》中的《国风》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两个典范。以创作方法而言,“国风”和《离骚》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随着楚辞逐渐向接近于散文的赋体演变,另一种诗体——乐府,带着民间文学特有的刚健清新的风格步入了汉魏六朝诗坛。乐府民歌无论是长篇还是短制,都“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班固《汉书·艺文志》)。强烈的现实感,是它们的一个重要标志。这种现实主义精神直接影响了尔后诗人创作的“乐府古题”,以及唐代的“新乐府运动”。在汉魏六朝乐府民歌中产生了象《陌上桑》(《艳歌罗敷行》)、《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等中国古代长篇叙事诗中的瑰宝,给“诗歌大国”增添了异彩。在乐府诗的发展过程中,五言、七言的句式日渐引人注目。到了汉末佚名诗人作的《古诗十九首》出现,五言诗体便基本成熟了。到齐梁时期,中国古代著名文学批评家钟嵘在《诗品·序》中已经确认“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七言诗的产生稍后于五言诗。它的广泛流行,大约在晋宋之际。经过了齐梁间以沈约为代表的“永明体”诗歌在声律方面的充分准备,到唐代,近体诗确立了,诗歌进入了鼎盛时期,这是中国诗歌的一个黄金时代。在这个时期中,古体诗与近体诗全面发展,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中国的诗歌同音乐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二者关系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从“以乐从诗”、“采诗入乐”和“倚声填词”三个阶段。“倚声填词”是诗与乐各自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进行的一种更为高级的形态的结合。后来的词和散曲都是沿着“倚声填词”的途径发展过来的。词,原被称为“曲”、“曲子”,或“曲子词”,是一种音乐化的文学样式。词起源于民间,盛唐以后,文人才士填词渐成风气。五代时,中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问世。到宋代,词这一特殊的文学样式,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欢迎。宋代艺术家在词中“言诗之所不能言”(王国维《人间词话》),表达其“动于中而不能抑”的欢愉愁怨情绪(陈子龙语,沈雄《古今词话·词品》卷上),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完善统一。宋代的词,达到了可以和唐诗并列的中国文学的另一座高峰,出现了一批大诗人,如苏轼等。南宋后期,词逐渐失去了和乐的能力。同时,北方少数民族的乐曲不断传进中原地区,带来了“壮伟狠戾”(徐渭《南词叙录》)的粗犷的格调,引起了人们的新的兴趣。这种“胡乐”结合北方民间的“俚曲”,配入通俗化的语言,就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散曲。散曲和传统诗歌的显著区别,就在于它大量地吸收民间的方言俚语。散曲作品具有浓厚的市民通俗文学的色彩,大量的散曲作品还具有以往诗歌中所少见的诙谐和幽默,这给诗坛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散曲在元代得到迅速的发展,在不长的时间内就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最兴盛的体裁之一。当宋词、元曲在文坛上居于主导地位的同时,传统的诗歌仍创作有大量作品。宋、元、明、清的诗,其数量十分巨大,并有自身的特色,但从总的成就上说,没有超过唐代。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

120 评论

莹火虫妹妹

试论《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姓名:陈帅  摘  要:《三国演义》是一部以男人为主体的历史演义小说,那是一个充满尖锐矛盾的政治军事斗争的世界。在如此动荡不安的环境下,作为小说中的女性是很少被人重视的,在众多的人物形象之中,女性仅仅占到,也就55位。于是罗贯中对女性的“奇闻”,“奇事”的描述,更显得重要了。本文就要在飞鸿踏雪式的出场方式下,对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找出小说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义。 关键词:女性形象,品格,内涵                                                               一、引言       《三国演义》 中人物众多,上至帝王将相,下到黎民百姓,涉猎广泛。清人.毛宗岗点评《三国志通俗演义》 时说道:“古史甚多,而人独贪看《三国志》,以古今人才之聚未有盛于三国者也!”。而《三国演义》是以《三国志》为蓝本的,同样令人爱不释手,有观止之叹。对女性人物来说,又以其特有的魅力,让人流连,笔者试对其分析如下: 二、流芳百世的女中豪杰       这一类的女性形象,小说中有不少,如貂蝉、孙夫人、祝融夫人、徐母等。这也是作者描写得最为详细,性格最为丰满,最令人瞩目的一个群体,她们智、勇、节、烈、义的品格成为那个时代女性的闪光点。然而,这类人物也是扑朔迷离的,如同昙花一现,在最能体现她们个性的事件结束后便淡淡地退出,虽如惊鸿一瞥,也足以令人铭记。             (一) 智与勇的貂蝉 作为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以拜月闻名遐迩,她在小说中的出场是比较早的,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中首次亮相的她是王允家中的歌妓,美艳动人、知书达理,是离间董卓和吕布的关键人物。作家在写她之前,先不惜笔墨写了董卓残暴、吕布助凶、群臣举手无措,徒叹奈何,将一美人放在如此紧张的环境下,足见她的地位,也看出她的不同寻常。王司徒眼看董卓将篡夺大汉天下,回府流泪不止,叹息悠长,于是貂蝉登场,一句“妾许大人万死不辞,望即献妾与彼,妾自有道理。” 之后,命运变了,局势也变了。这种明知是险走之欣然的性格是勇敢的,这种自有道理是自信的有智慧的,直到取信于董卓,迷惑于吕布,她在自己的特殊战场上游刃有余,成功离间二人,于是董卓成了吕布戟下之鬼,圆满完成任务。如此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女子,若是没有大智大勇,是绝不能巧妙出色地完成使命的。假使少了貂蝉,诛董的行动也不会如此惊心动魄,跌宕起伏,哪还有后世的津津乐道,传唱不已呢!然而大功告成之时作者却给了她一个匆匆的退场,一句“吕布至郿乌,先取了貂蝉”后便消失了踪迹。 毛宗岗有两句评价写得极好,赞扬了她的作用,突出了她的品格形象,“十八路诸侯不能杀董卓,而一貂蝉足以杀之。刘、关、张不能战吕布,而貂蝉一女子能胜之。”足见其功。“以衽席为战场,以脂粉为甲胄,以盼睐为矛戈,以颦笑为弓矢,以甘言卑词为运骑设服,女将军真畏哉!”足见其智勇。虽然,她不作为主要人物来描述,但是这惊鸿一现,就把一位智勇双全,大义凛然,灵动鲜活的女子,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钦佩!她可以做个女将军,不必冲锋陷阵,凭着一腔热血,两排伶牙俐齿,三寸不烂之舌就能杀敌于无形中!有人说她出卖色相,不光明正大,然而战争年代哪少得了兵不厌诈呢?她和西施都是美女,也都是于国于家有利的真女子,巾帼不让须眉,她们为了国家牺牲自己,无可厚非。让男儿汗颜,让后世钦佩!             (二)忠与烈的孙夫人         在《三国演义》中,孙夫人正面的出场只有三次。第一次在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作者将她怒斥吴兵、帮助刘备回到荆州所表现的忠与勇描写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妾已事君,任君所之,妾当相随。”可见其忠,丁奉、徐盛追赶,夫人斥道“你只怕周瑜,独不怕我?周瑜杀的你,我岂杀不得周瑜?”可见其勇。毛宗岗有一幅对联写的好“老新郎学作妇人腔,宛然弱婿;小媳妇偏饶男子气,壮哉贤妻.”  对孙夫人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第二次在小说第六十一回《赵云截江救阿斗,孙权遗书退老瞒》,这一次一改往日形象,表现的是孙夫人无可奈何的样子,痛苦地夹在忠孝之间,对张飞和赵云的截江之举虽然也是怒斥,但是已经没有了以前的痛快酣畅。先是喝道,后来讲明原委,最后以死相逼,哪还有剑拔弩张,冲天的豪气!     第三次出现在第八十四回《陆逊营烧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阵图》,这一次退场也是只有一句话:“时孙夫人在吴,闻猇亭兵败,讹传先主死于军中,遂驱车至江边,望西遥哭,投江而死。” ,生的富贵,死的凄凉,不得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毛氏也给了相应的点评:“当夫人怒斥吴兵之时,何其壮也!及观其携阿斗而归,疑其志不如前也。今观其哭先主而死,则其烈不减于昔矣!”从孙夫人的出现到退场,她所持有的那份真与烈在简便的故事叙述中表现得可叹可敬。这似乎是在成长,年轻时的孙夫人英雄气盛,脾气刚直;在荆州生活几年后俨然到了中年,锐气磨尽,也滋生出母爱的情怀,变得稳重了不少;猇亭之后,人到暮年,无所挂怀,多了份岁月磨练出的情感,于是随夫归去!活的壮烈,死的惊天动地!不得不让人佩服。         (三)直率豪爽的祝融夫人       祝融夫人的出场和王熙凤一样的与众不同,不见其人,先闻其声。在小说第九十回《驱巨兽六破蛮兵,烧藤甲七擒孟获》中,忽然屏风后一人大笑而出:“既为男子,何无智也?我虽是一妇人,愿与你出战。”,这一笑多么直率豪爽,这一言,多么有勇有担当!然后简单介绍了她的出身和本领,祝融氏之后,祝融乃火也,暗示她火烈的性格;五口飞刀,一把长标,骑的卷毛赤兔马,多么奇怪的装备,体现出夫人之奇,奇人必有奇艺。而独不写其外貌,只用了张嶷的心理活动“暗暗称奇”四个字,无论丑也罢,不管俊也罢,都无关紧要,反正是奇人一个,不同寻常,为后文她的本事,她的举动做了铺垫。夫人出手不凡,一举生擒马忠、张嶷,大振蛮兵威风,将她的英勇善战刻画得入木三分。 这里毛宗岗也有评论:“貂蝉可当女将军,然未尝用兵也;孙夫人虽好兵,然未尝战也;此处真一员女将出来……”。三个人的高大形象顿时呈现在读者目前,写的多么深刻啊!   (四)深明大义的徐庶之母 徐母出现在小说第三十五回《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曹操为了拉拢徐庶进曹营,用计取来了徐庶的母亲,并令人模仿徐母的笔记给徐庶写信,言称病重,引诱他去许昌。徐母见到曹操后,曹操劝她归降,她也是怒骂曹操,并举砚向他砸去,好一个刚烈的妇人,这里渐渐淡化了男女的性别,把徐母写的英雄万丈,突出了她的形象,一开始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接着见到徐庶之后,开始用“汝”,后用“孺子”,最后“愚夫”,体现了对儿子态度的变化,她说投皇叔才是正确的,因小事而改变阵营,有辱祖宗颜面,辜负了母亲的教诲。多么深明大义啊!最后,自缢于梁间,以死明志,以死训子,多么有气魄!徐母流芳千古,她可比三迁的孟母,刺字的岳母。这是作者树立的典型,是最具色彩的一笔,她的形象是可感的,是不可亵渎的,是令人振奋的! 又如刘备之妻糜夫人,危难时刻,投井而死,托阿斗于赵云,留后嗣于刘氏,这份忠与孝是难得的。这类女性都有“奇事”,都开“奇闻”,也建“奇功”,以其特殊的事件和影响力,在那个动荡不安,群雄逐鹿的时代,换来了一席之地,其魅力是无穷的,其手法是不朽的。罗先生,三言两语,将这惊鸿一瞥,描写成了美丽的战场之花! 三、身份高贵、命运悲惨的女性 权利历来是十分诱人的,争夺者会万死不辞,不惜一切,这里全是血与泪的战场。男性争权夺利是无可厚非的,封建时代毕竟是男权社会,然而,女性的权利欲望也是不能够忽视的,比男人更可怕,更阴险,也更可怜!小说中的这类女性也是很有代表性的,她们在女性中身份特殊、地位尊贵,大多是帝后、皇妃、诸侯军阀的妻妾以及少女,她们总是利用自己特殊身份,影响着男性掌权者,从而对政治和历史命运产生影响,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笔。但是,作者好像不太刻意细致地描绘她们,她们的性格没有那么明朗,多倾向于符号化,似信笔由来。这里列出三种类型:立嗣事件后的女性,皇帝身边的女性,联姻下的女性。     (一)不同性情的国母形象 首先出场的是董太后和何后,在小说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中:“灵帝病笃,召大将军何进入宫,商议后事。”于是二人出场。随后在立刘协和刘辨的争论中,二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和权势反目成仇,最终董太后被诛杀,何国舅惨死,十常侍为乱,国家因此陷入危难之中。可见女性在立嗣上对国家的作用,后宫干政一向是忌讳的,很容易致乱。毕竟女性是柔弱的,虽然容易干扰男性,但是也容易被别人控制,像武则天那种女性也是少的。 再一个例子就是蔡夫人。她是荆州刺史刘表的后妻,也是荆襄九郡的旺族,她的出场是在小说的第三十四回《蔡夫人隔屏听密语,刘皇叔跃马过檀溪》,把她放置在夜语的背景上,在卧榻之侧谈论刘备,她的出场是阴暗的,因此她的心也是阴险的。再后来她隔屏听刘备和刘表密语,并设计陷害刘备,她的专横、强权的形象跃然纸上。后来在小说第四十回《蔡夫人议献荆州,诸葛亮火烧新野》,关于立嗣的问题上,她设计驱赶刘琦,立下了懦弱的刘琮为荆州之主。蔡夫人的跋扈和毒辣的心机,再一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她的形象是独特的,比任何女性形象和个性都要鲜明,这一类的女性还有袁绍的妻子刘夫人、郭太后等。这样的女性,虽然能一时得逞,最终的命运也是悲惨的,蔡夫人最后还是被曹操害死! 相比之下,东吴的吴国太则显得贤明多了,她相夫教子,安稳东吴天下,得江东太平。她的手段是高明的,绝不参政议政,不给人留下把柄,曹操命孙权送子去许昌做人质,当时孙策方死,孙权刚刚十八岁,江东还没有稳定,如此艰难,作为江东之主的孙仲谋没了主意,便去问吴国太,吴国太并没有自己决定怎么做,只说“请周瑜、张昭商议”,把难题推给大臣,听完讨论之后她还是没有拍板决定,又说“公瑾之言甚善!”,再一次说明不是我干政!既解决了难题又树立了好的形象,吴国太不愧为贤能之人也!和她比起来,董太后、何后未免太过沉不住气,毫无国母凤仪;蔡夫人也显得没有远见卓识,目光短浅,也有失主母姿态。同一类型的人,也有不同的品格,不同的形象!   (二) 被符号化的后与妃 这一类的女性是被符号化的,不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有的是以一种势力介入被介绍,有的作为事件的结果和引子被提及。如,伏皇后和董妃。 伏皇后的出场是在小说第二十回《曹阿瞒许田打围,董国舅内阁受诏》中,汉献帝在她面前哭诉,只有面对她,皇帝才敢将自己的无奈和痛哭说出来,也只有这个时候,他才感到一丝安全,她就是个温柔的妻子,她的出现是引出国贼、讨伐国贼。 第二次出现是在小说的第六十六回《关云长单刀赴会,伏皇后为国捐生》中,也是在密讨曹操的事件当中,此时的伏皇后是一位计谋勇敢、知人善用而又果断实施的女性。从哭诉的出场到绝望的拖出处死,她的形象是渐渐清晰的,她的人物也日趋真实了,能够打动人心,有所震撼。 再说董妃,国舅董承的妹妹,她的出现和消亡很快很短,在第二十四回《国贼行凶杀贵妃,皇叔败走投袁绍》中写道:“且说曹操既杀了董承等众人,怒气未消,遂带剑入宫,来弑董妃……时怀孕五个月。”直到末尾她才说了一句话:“董妃哭告曰,乞全尸而死,勿令彰露。”曹操遂令人取白练至前。可见她的出现只是一个衬托,是为了说明曹操奸雄的本质。正因为只有一句话,才体会到她的不幸,皇帝的懦弱无奈,更揭露了国贼的专横跋扈。 还有曹皇后也是值得一提的,她是曹操的女儿,可是在小说第八十回《曹丕废帝篡炎刘,汉王正位续大统》中她的哥哥曹丕篡汉自立时,她大骂“奈何为此乱逆之事”,而且痛斥曹仁、曹洪为富贵而做贼子佞臣,作者仅仅用了几句话就将她的深明大义表现了出来,不由得人眼前一亮,赞叹不已!   (三) 有姓无名的豪杰之女 唐.戎昱《和番》中写道:“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历来都把和亲作为政治手段之一,来化解危难。在三国这个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时代,女性的参与是不可缺少的,但是这类女性也是作为构成事件极小的因素被提及。她们往往有姓而无名,只是政治的角色,都是一笔带过的。 比如吕布之女,在小说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中只说“……为严氏有一女,吕布最为钟爱。”,《三国志》中袁术也说道:“布不予我女,理当自败!”当时曹操来讨伐吕布,布为了化解危难,不得不把女儿许配给袁术之子,她出现三次,一是袁术求亲,二是吕布送女,三就是她的退场了,也是一笔带过的:“曹遂将其妻女送往许昌安置。”结局没交代,可想而知必然是悲惨的,为奴为婢的。 再一个就是关羽之女,在小说第七十三回《玄德进位汉中王,云长攻抜襄阳郡》,孙权想以自己的儿子娶关羽之女结为秦晋之好,可是被关羽以“虎女安能嫁犬子乎!”的话拒绝了。以后关羽之女便没了音信,也没有名字,她的出现也是为了引出孙刘干戈起,云长麦城缚亡的事情罢了! 历来凡是在政治联姻下出现的女性结局都是悲惨的,昭君便是如此,最后只落得个“独留青冢向黄昏”的境地。这一类的女性虽然不是主角,毕竟也是生活中存在的,若不是罗贯中思虑周全,怎么能够浮现在读者眼前!   (四)战争的牺牲品蔡琰 蔡琰的出场是在小说的第七十一回《占对山黄忠逸待劳,据汉水赵云寡敌众》,此时写的蔡文姬似一闲笔,与战争闲暇之际,略带一提。先叙述了她的身世,蔡琰乃中郎将蔡邕之女,文中说“先时其女蔡琰,乃卫仲道之妻;后被北方掳去,于北地生二子,作《胡笳十八拍》,流入中原。操深怜之,使人持千金入北方赎之。左贤王惧操之势,送蔡琰还汉,又嫁董祀”生活一波三折,悲惨之状可谓强矣!她和昭君都有出塞的经历,命运却是不同的,昭君独留青冢,而蔡文姬忍辱偷生,活的让人心痛,倒不如昭君痛快! 作者也知道蔡琰是不幸的,如果直接写出来未免太过冷漠,因此,他又对蔡文姬家中的装饰做了说明,曹娥之孝,黄绢幼妇的品题,外孙齑臼之颖悟。一来衬托了蔡家不愧文坛巨子之室,侧面赞扬曹操的文化气息,二来这些孝子贤孙,令人感慨的故事,表达了对蔡文姬不幸命运的同情。 毛宗岗这里也作了批注:“前卷与此卷,方叙战胜攻取之事,几于旌旗眩目,金鼓聒耳矣!忽于武功之内带表文词,猛将之中杂见列女,如曹女之孝、蔡琰之聪、黄绢幼妇之品题、外孙齑臼之颖悟,令人耳目顿换。纪事之妙,真不可方物。”除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之外,也让人顿生感叹。即便作为一个很有才华的女性,也还是逃脱不了那个时代对她的蹂躏。作为物的被占有方式而存在的命运值得我们深思! 四、《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与重点描写女性形象的文学作品,如《金瓶梅》、《红楼梦》、《镜花缘》等相比,《三国演义》在对女性的关注、刻画等方面虽仍显不足,但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它所出现的女性形象,为后世文学作品女性的塑造和描写提供了借鉴,其意义是不可忽略的。     首先,《三国演义》以干净的笔墨描写女性,提升了后世文学塑造女性的品味。作者突破了“红颜祸水”这一观念的束缚,站在肯定的立场上,以干净的笔墨、钦敬的态度塑造了女性形象。即便在写与人私通董承侍妾云英和黄奎之妾李春香时也不涉及淫秽之词,点到为止,摆脱了低级趣味,这种简洁的手法为后来《聊斋》写风月事不用风月之墨、《红楼梦》写秽事摒弃秽笔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提升了文学作品创作的思想和道德品味。     其次,《三国演义》对女性的描写开创了一种新的模式,那就是以男性视角审视女性思维。男性作者写女性的模式在以前的文学作品中也出现过,尤其是古代诗词中常常见到男子代女性立言的作品。但这些男性作者还往往以女子的身份和口吻来描写女性,表达的是闺怨思乡之情,风格比较柔美,比如《涉江采芙蓉》。《三国演义》则完全采用男权社会男性的思维和道德标准来衡量、评判女性,这种模式对后世小说创作影响颇深。如,《水浒传》中的孙二娘、扈三娘、顾大嫂之类的女性形象,很显然是根据男性强盗的标准打造的,《红楼梦》在描写和观察女性的视角和观念上虽然有了很大的突破,然而还是未能摆脱男性视角对女性的审视,就是以男性对女子的同情、理解、爱恋和歌颂来描写女性的。     再次,《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为后世文学作品女性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借鉴,尤其是崇尚道德的女性形象和巾帼英雄形象在后世文学作品中更是屡见不鲜。如,《水浒传》之林冲妻、《金瓶梅》之吴月娘、《儒林外史》之鲁小姐等就是对《三国演义》中忠义刚烈女性形象的模仿。明末清初涌现的才子佳人小说中才德兼重、情而守礼的佳人,都与《三国演义》中崇德的女性形象一脉相承。后世文学中的穆桂英、樊梨花更是对《三国演义》中巾帼英雄形象的继承和发展。   《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虽是惊鸿一瞥,但是,在转瞬即逝间留下来的光辉如同流星一样划过文学的夜空,照亮了后世文学在女性形象描写上的前进道路,罗贯中先生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五、结论 《三国演义》不愧是千古不朽的著作,寥寥可数的女性形象,被它诠释得如此多姿多彩,仿佛在看世间百态。《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凭借她们独特的出场方式,参与了历史,参与了生活,争得了青史留名,永垂不朽的权利和机会。成为《三国演义》中不可忽视的群体,虽然经历了几百年的变迁,我们依然能够从书籍、文献或影视、戏曲中看到她们的身影,还能感受到罗贯中先生伟大的艺术造诣,这是我们所庆幸的!总之,《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是多种多样的,虽然都是飞鸿踏雪式的出场,可是留下的却是深入人心的印象。参考文献: [1]罗贯中、毛宗岗.毛宗岗评三国演义(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2,61,57. [2]陈寿.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三国志  [CD].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罗贯中、毛宗岗.毛宗岗评点,全图绣像三国演义(上)[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200,747,748. [4]罗贯中、毛宗岗.毛宗岗评点,全图绣像三国演义(下)[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198,199. [5]罗贯中、毛宗岗.毛宗岗评三国演义(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249 评论

天晴小猪猪

摘要:内容提要唐代边塞诗,非凡是盛唐边塞诗的繁荣有着极其深刻的历史原因。概言之,其因有三:首先,强大的唐帝国为边塞诗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盛唐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为边塞诗的繁荣提供了积极的社会心理;第三,唐诗的整体繁荣和边塞诗的长期发展是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内在逻辑起点。关键词 盛唐 边塞诗 物质基础 社会心理 逻辑发展 以军旅、征战等边塞生活为题材的边塞诗,肇始于《诗经》。至开疆拓土的汉代,战争频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边塞诗无论在质上或量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降及唐代,边塞生活成为诗歌创作的普遍题材。非凡是自玄宗开元元年(7内容提要唐代边塞诗,非凡是盛唐边塞诗的繁荣有着极其深刻的历史原因。概言之,其因有三:首先,强大的唐帝国为边塞诗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盛唐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为边塞诗的繁荣提供了积极的社会心理;第三,唐诗的整体繁荣和边塞诗的长期发展是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内在逻辑起点。 关键词 盛唐 边塞诗 物质基础 社会心理 逻辑发展 以军旅、征战等边塞生活为题材的边塞诗,肇始于《诗经》。至开疆拓土的汉代,战争频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边塞诗无论在质上或量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降及唐代,边塞生活成为诗歌创作的普遍题材。非凡是自玄宗开元元年(713)至代宗大历五年(770)这一盛唐时期的边塞诗,更是以其充沛的感情,刚健的笔触,描写了寥廓壮丽的边塞风光,豪迈慷慨的军戍生活以及幽怨悲凉的征夫之恨、思妇之悲,题材多样,意境雄浑,为历代边塞诗之冠。诚如南宋严羽所言:“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1为什么边塞诗不兴盛于汉代,不成就于元代、清代,而在唐代结出硕果呢?笔者以为,这既有唐代社会经济政治进步的原因,又有诗歌内在发展的必然。概言之,唐代边塞诗,非凡是盛唐边塞诗的繁荣是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唐帝国文治武功极盛和古典诗歌高度发展成熟的历史条件相结合的产物。 一、“烽燧不惊,华戎同轨”:强大的唐帝国为边塞诗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唐承隋起,重建大一统封建王朝,并且在开元、天宝时期把中国封建社会推向了辉煌的顶峰。唐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国内各民族进一步融合,对外空前开放,思想高度活跃,整个社会生活呈现出一种流动、变易的趋向,给人以蓬勃而富有生气的感受。这样的时代氛围,必然有助于打开人的眼界,充实人的生活体验,激荡起感情和想象活动的波澜,从而为艺术文化的创造开拓丰富的源泉。盛唐边塞诗正是在唐帝国所开创的空前强大的政治经济文化这一肥沃土壤里迅速成长繁荣的。 处在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唐代经济是十分繁荣的。由于唐初均田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由于隋末农民起义对豪强地主势力的打击,使农民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人身依附,唐代的生产力得到了很大解放。至贞观年间,唐朝的经济不仅得到全面恢复,还有了很大发展,其时“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备。又颇致丰稔,米斗三四钱”2。到玄宗时代,唐朝的经济更是达到了最高峰,已是“小邑犹藏万家室”,“公私仓廪俱丰实”3。元结也说:“开元天宝之中,耕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太仓委积,陈腐不可量”。4 唐帝国更是一个气度恢宏的大国,言路开通,思想活跃,政治文化氛围较为宽松自由。像元稹的《连昌宫词》、白居易的《采诗官》等,虽然批评了皇帝,也并没有犯忌讳。正因为这样,所以朝野上下,有一股比较自由的空气,诗人可以“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立风前”,可以“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5。宋洪迈对唐代君王的气度颇为感慨,认为“唐人歌诗,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对触及宫廷禁忌之事的诗歌作者,“而上之人亦不为罪”6。 唐代的变革带来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社会生活领域的全面兴盛局面,形成了屹立整个中华民族历史的、让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欣羡赞美的“盛唐气象”:“于斯时也,烽燧不惊,华戎同轨……象郡、炎州之玩,鸡林、鳀海之珍,莫不结辙于象胥,骈罗于典属。膜拜丹墀之下,夷歌立仗之前,可谓冠带百蛮,车书万里。”7唐代边塞诗尤其是盛唐边塞诗的雄豪风貌,正是以强大帝国蒸蒸日上的国势及其所展示的“盛唐气象”为其现实依凭的。 二、“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男儿一丈夫”:盛唐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为边塞诗的繁荣提供了积极的社会心理 唐代是一个布满了希望和进取的时代,“万马争歌杨柳春,千场对舞绣麒麟”8;唐代又是一个人们普遍渴求建功立业的时代,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9。士大夫们多具有为国出力、青史留名的抱负,希望有所作为,“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10,“丈夫皆有志,会见立功勋”11。对于他们来说,世界是广阔的,“国内存知己,天边若比邻”1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13。由士风而及民风,这一昂扬向上的精神成为盛唐的时代气象和普遍的社会风气,这就为边塞诗的繁荣提供了积极的社会心理。 首先,盛唐之时,“天下雌韩而雄魏,壮武而柔文”14,整个社会弥漫着英雄主义的气氛,和前代相比,唐人有更多的任侠尚武之气,非凡是边塞诗人,更是任侠使气,狂放不羁。如王勃常“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15;陈子昂虽“体弱多疾”,却“奇杰过人,姿状岳立,始以豪家子,驰侠使气,至十七八未知书,尝从博徒人乡学,慨然立志”,“其立言措意,在王霸大略而已”,“感激忠义,常欲奋身以答国士。自以官在近侍,又参预军谋,不可见危而惜其苟容”。其所作《饯陈少府从军序》一文,更是直抒心臆,其言道:“少府叔风彩龙章,才高位下。班超远慕,每言关塞之勋;梁竦长怀,耻为州县之职。”16李白“十五好剑术,遍干诸候”,“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17;高适“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逢时多难,以安危为己任”18。王维的《送高判官从军赴河西序》称:“高子读书五车,运筹百胜。慷慨谋议,折天口之是非;指画山川,知地形之要害。……公卿籍甚,遍交欢于五侯;孙吴暗合,将建功于万里。”19 其次,唐人又有从军入幕和漫游边塞的风尚,从而使得文人士大夫能够亲历边塞,接触边塞生活。唐代制度规定,边帅可以自辟幕僚。《通典》卷三二载,唐采访、节度等使之僚佐,“皆使自辟召,然后上闻,其未奏报者称摄”。这种制度使得那些在科举考场上失利、人仕无门的文士,有可能通过人幕而释褐。如《全唐文》卷五00权德舆《王崇术神道碑》所盲:“开元中,举孝廉,仍岁为有司所诎,因罢卷慨息,慕班超、傅介子之为人,遂从河西节度史杜尚书暹,抚剑相合。”而唐代科举考试中,又把“军谋宏远,堪任将率”20一科和选拔政治人才制度并列,这极大地刺激士人关心边事军情。王谠《唐语林》评论道:“游宦之士至以朝廷为闲地,谓幕府为要津,迁腾倏忽,坐致郎省。”明代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对 此文人人幕情形描述道:“盖唐制,新及第人,例就辟外幕,而布衣流落才士,更多因缘幕府,蹑级进身,要视其主之好文何如,然后同调萃,唱和广。”唐代文人人幕往往可迅速升迁,故吸引了大批读书士子,而军幕中如行军司马、副使、判官、支使、掌书记、参谋等,常由士子担任,这对士人踊跃赴幕,有着强烈的促进功效。如杨炯高呼“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21;王维“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22;始入幕府后终为节度史的高适也说:“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由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23岑参更有“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男儿一丈夫”24之语。在此风气之下,唐代很多闻名诗人都曾亲赴边塞,人幕参战,谋划军机。 第三,唐代军幕之主中有不少文武兼擅,好文学,喜延揽文学之士,从而为边塞诗人的创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艺术创作环境。以郭震、张说为例,二人皆出将人相,为文武之全才。郭震年16岁人太学,18岁擢进士第,其年判人高等。张说所撰《兵部尚书代国公赠少保郭公行状》记载,武则天令郭震抄录旧文,震上《古剑歌》,“则天览而佳之,令写数十本,遍赠学士李峤、阎朝隐等”25。郭震是文士中的佼佼者,后来却担当重要武职,曾任凉州都督兼陇右诸军大使、骁骑大将军兼安西大都护、四镇经略使、金山道大总管。他在安西经营十余年,屡建奇功,四镇安宁。郭震行状是张说所撰,说本人也是文武全才。《旧唐书·张说传》对他有如下记载:“前后三秉大政,掌文学之任凡三十年。为文俊丽,用思精密,朝廷大手笔皆特承中旨撰述,天下词人成风诵之。尤长于碑文墓志,当代无能及者。”张说是一代文宗,又曾出任右羽林将军兼检校幽州都督、检校并州大督府长史兼天兵军大使、朔方军节度史。他在担当军职期间,便多有建树。以闻名的边塞诗人岑参、高适之幕主而言,岑参之幕主封长清有文才,《旧唐书》本传说:“外祖犯罪流放安西效力,守胡城南门,颇读书,每坐常清于城门楼上,教其读书,多所历览。”“常清于幕中潜作捷出……(高)仙芝所欲言,无不周悉,仙芝大骇异之。”“常清有才学,果决。”今存文一篇。26高适之幕主哥舒翰则“好读《左氏春秋传》及《汉书》”27。幕主和文学之士相聚幕中,赋诗谈艺,文学创作环境相当好,故有人认为唐代边地军旅幕府中有一种类似于建安诗人的创作环境。 第四,唐代君王对边塞诗的非凡喜好对士风民气的导向也有一定的引领功效。唐诗的繁荣,发轫于初唐的诗歌革新,而边塞诗的兴起,则是这一革新的重要契机和显著标志。唐太宗李世民堪称这一革新的先驱,他首开风气,带头写了一系列的边塞作品,明确主张“用咸英之曲,变烂熳之音”28,“浇俗庶反淳,替文聊就质"29。唐玄宗李隆基所作边塞诗也很可观,其《平胡》歌颂大唐军威:“雾扫清玄塞,云开静朔方。武功今已立,文德愧前王”,显示了盛唐气势。他的《送张说巡边》,应制唱和之臣有张说、宋璟、张九龄、徐坚、贺知章等21人。此外,另有应制送张说的诗人数十名,应制诗总共多达70余首,可谓由玄宗一诗而引出近百篇边塞诗。可见,唐代皇帝的创作和提倡对边塞诗也有一定的促进功效。 < 三、盛唐之音和边塞之声:唐诗的整体繁荣和边塞诗的长期发展是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内在逻辑起点 唐边塞诗的繁荣,既有其共时性的因素,诸如盛唐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的强大,同时又有其历时性的“史”的因素,即从文学发展的流变来看,盛唐边塞诗之所以能够成为历代边塞诗之冠,主要是因为它是唐诗全面繁荣和边塞诗自身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 首先,唐诗的整体繁荣带动了边塞诗的创作水平,提高了边塞诗的艺术成就。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极盛时代,诗歌总量现存超过50000首,诗歌作者近2300人,诗歌繁荣盛况空前,唐诗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顶峰。其题材之广泛,技巧之成熟,流派之众多,体裁之完备,揭露社会矛盾之深刻,描摹人物心态之细致,几达空前绝后之地步!唐代诗歌的这种整体氛围和总体格局,使得作为唐代诗歌重要组成部分的唐代边塞诗的创作水平和规模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拓展。 其次,从边塞诗自身发展的逻辑来看,在唐以前,边塞诗歌已有悠久的历史,《诗经》始为滥觞。两汉时期,武功卓著,对匈奴的长期战争和经营西域的成就,不仅对当时社会,而且对整个中国历史都有深远的影响。尽管由于诗歌创作的不发达,没有为我们留下成熟的边塞诗,然而汉乐府中的《上之回》、《战城南》,以及许多已亡佚的作品,如《陇头水》、《出塞》、《入塞》、《关山月》等等,却成了唐人边塞诗中最常见的题目,《乌孙公主歌》、《李陵歌》、《匈奴歌》成为典故常为唐人所歌咏。建安魏晋南北朝诗歌对唐代边塞诗的影响就更为明显了,它们之间有着更加直接的渊源关系。这一诗歌发展的内在逻辑,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第一,建安至南北朝时期,诗歌创作出现了一个明显趋向,从曹氏三祖、建安七子、蔡琰起,直至梁陈,用乐府旧题歌咏从军边疆、描写塞上苦寒、抒发征夫思妇离情的作品愈来愈多,为我国古典诗歌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一个写边塞战争生活的诗歌传统正在形成。这一传统的形成,无疑是一种历史意识的产物,是两汉经营西北边疆和对外战争胜利造就大一统局面的光荣和建安至南北朝400年大分裂大动乱痛苦现实两相撞击造成的一种心理积淀,人们向往着恢复两汉的“秩序”。到隋唐统一的时代,国力极盛,边功卓著,这种历史意识、社会心理终于得到真正的大发扬,边塞诗也在南北朝诗人努力创作的基础上繁荣、成熟起来,数量之众多,内容之丰富,心得之真切生动,均非前代所可比拟。仅从数量说, 《乐府诗集》和《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所收隋以前涉及边塞生活内容的诗篇,粗略统计共有180多首;而唐一个朝代的边塞诗,从对《全唐诗》及其《外编》的不完全统计,则近2000首。由此可见唐代边塞诗的成就,是对前人学习继续、发展创新的结果。 第二,诗歌主题的继续。这一时期边塞题材诗歌的多种主题,诸如描写“胡”地生活情景,大漠草原风光,塞外酷热奇寒的景象,从军报国的壮志,军中苦乐的体验,征人思妇的离愁等等,无不在唐代边塞诗中等到更加充分的表现。譬如{乐府诗集》所收《陇头水》一题,六朝人所作9人12篇,其基本主题有二:一是从军去乡之思,如梁元帝、陈后主、徐陵、张正见等所作;二是报君恩赴国难的气节,如刘孝威、顾野王等所作。唐人之作7人8篇,思想艺术均有一定发展,但基本主题和六朝人相同,可见其承继关系。 第三,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法的继续。唐代边塞诗大量袭用前代乐府旧题,其中多数就是魏晋南北朝人的作品。唐人又有发展创造,如变出入塞为前后出塞、《苦寒行》为前后苦寒行,变《苦热行》为《热海行》,由《行路难》而创出《从军中行路难》、《变行路难》,借前代“从军有苦乐”诗句而创《从军有苦乐行》,就前代史事而创出《来从窦车骑行》,以及继续乐府“缘事而发”精神而创出表现边塞内容的许多新题,像《塞上》、《塞下》、《将军行》、《老将行》、《平戎辞》、《征妇怨》,以及诸多“即事名篇”的边塞诗作。唐代边塞诗中汲取魏晋南北朝诗的词语、诗歌意象的例子,更是俯拾皆是,如陇水呜咽,天山飞雪,大漠黄沙,枯蓬白草,紫塞长城,玉关辽海,连旗大旌,鼙鼓鸣笳,朔风冀马,胡霜塞鸿……这是表现手法的继续。魏晋南北朝诗多数歌咏汉事,唐代边塞诗中也多“以汉喻唐”,借史言今,大量取用汉代边疆战争故事、典故,如勒石燕然,请缨南越,系马大宛,计斩楼兰,持节北海,修好乌孙……体现了一种创作的传统。当唐人把这种诗歌传统加以充分吸收消化,发扬光大,把表现边疆军旅生活的诗歌,从思想艺术上推向极致后,宋以降历代虽有附骥者,但从总体上未能开辟超越唐人的新境界,所以,唐代边塞诗的光辉成就是一种历史的延续性和不可重复性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严羽.沧浪诗话·诗评 2 贞观政要·政体 3 杜甫.忆昔 4 元结.间进士第三 5 杜甫.饮中八仙歌 6 洪迈.容斋随笔·续笔 7 旧唐书·玄宗纪 8 高适.九曲词 9 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10 李白.上李邕 11 杨炯.出塞 12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3 高适.别董大 14 全唐文.卷二一四 15 新唐书·王勃传 16 全唐文.卷二一四 17 李白.和韩荆州书 18 旧唐书·高适传 19 全唐文.卷三二五 20 新唐书·选举志 21 杨炯.从军行 22 王维.少年行 23 高适.塞下曲 24 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 25 全唐文.卷二三三 26 全唐文.卷三三0 27 旧唐书·哥舒翰传 28 李世民.帝京篇十首序 29 李世民.执契静三边 <

181 评论

相关问答

  • 蔡依林杂志封面

    近总是在一些网站上看到说jolin抄袭滨崎步,还列举了大量图片,中间穿插了很多诋毁jolin的话语.但当有网友把滨崎步抄袭欧美明星的图片发布到网上后,有人又说,

    Dana是天枰座 10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蔡氏古名居论文范文

    ,写下了许多歌咏山水的名篇,庐山、天台山、九华山 瑰奇明秀的风光因他的诗笔而格外生色。他特别喜爱牛渚矶,即今安徽马鞍 山市西南的采石矶,这里遥对天门山,长江到此

    dianpingyao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蔡琰论文题目

    必备的语文常识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文姬2.第一位女词人是:李清照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6

    5ichocolate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蔡琰论文参考文献

    明天给你行么,这个有点难度,明天下午给你弄弄看,好的话大概傍晚就能完工。如果到时候还没有给的话就是我不行了,你也就不要等了,等别人的吧现在我来作修改试着给你写写

    二三子钩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有关蔡元培毕业论文

    一.五育并举的思想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主张五育并举,这是蔡元培

    雨林之声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