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14

一碗人间烟火
首页 > 学术期刊 > 关于美丽哀愁论文范文写作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请叫我阿虎

已采纳

乡愁是一种绵延在心底的苦,就像爱情在某男某女间的生离死别一样;乡愁又是一种伟大的情愫,它占领了我们心灵中最深邃的部分。 乡愁是源于对往昔之物的特别缅怀,当夜雨响在耳边,乡愁也就如约而至在我们精神的海底。因为每次的归去来兮,所以我们的乡愁像西出阳关的旅人,充满了蓦然回首的美感。 我曾为乡愁的纯真浮想连翩,可一首童谣一段故事之后,我却只能为乡愁的解构而伤逝。乡愁不是离我们越来越远,就是被现代之物改造得面目全非。现实生活是物质的战场,是没有硝烟的金钱与道义的较量,是渐渐容不下乡愁的避难所。精神性情愫的全面溃败,工具主义的无往而不胜,我们的时代还有人类憩身休闲的后花园吗? 也许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因此当海峡般的乡愁被摩登高楼慢慢遮蔽的时候,当血缘般的乡愁被流行文化一举稀释的时侯,当大陆般的乡愁被感官享乐全盘击败的时侯,我们无聊的心底或许已经忘了回家的方向。乡愁还能成为乡愁吗?返身回顾之间,乡愁曾是一段尘封历史的精神勾连,故纸堆中惊雷的声声诉说,已在川流不滞的文化长河中传说着“故人、故事、故园”的隽永灵魂。 当落日夕阳带走了生命中春天的记忆,薄暮的黄昏你还能迎来考古者挖堀史海钩沉的快乐吗? 也许乡愁的解构是一个无奈的现实。当它不成其为艺术品,当它被说成是感情的奢侈,当它已成一段淡漠的回忆,乡愁的刻骨铭心岂不成了弥天大谎。 事实上,我们也正处在一个没有乡愁的物质社会,支撑我们心性的那座精神纪念碑,就在一场没有暴风雨的灾难中轰然倾倒。我们喜爱陌生的城市,我们流连于酒后的街头,我们欣赏新鲜的演出,我们欢呼青春的流浪。 四海为家、浪迹天涯是多么美!乡愁是否只会让我举步维艰?更让我们尴尬的是,回眸中靓丽如花的故园早在漫天的风沙中逝了它的容颜。我们又怎么可能在久别重逢的最新一次邂逅中,为它骄傲的写下最真的言辞。 乡愁被工业文明放逐之后,聊以告慰的情感替代品,只能是机器流水线上制造的后天物质,它有助于身体的肌肉强壮,却丝毫不问心灵的温暖与否?现代化的“乡愁版本”竟然是这么的新潮与另类:键盘敲打的“雨夜寄北”以网上传情的惊鸿一瞥,成就乡愁的未来时;电话情思的无聊滥觞,以话语的盛宴多余的倾倒后现代的情感垃圾;支票汇款信用卡的包打天下,以最经济实惠的功利交换把爱的精神脂肪一口吸干。 乡愁难道真的只剩下情感空壳,它的后花园还在桃花深处吗?假如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乡愁的苦味你就可以放到一边让别人自斟自饮吗?缅怀乡愁,让一世情缘唱得美一点再美一点!“相见亦无事,不来常思君”,在遥远的他乡总有寂寞的时候,所以我们的笔端,我们的吟唱,我们的沉思,难免有乡愁满溢出来的芳香。那时候回不去的故乡是那么的可爱,像童年时母亲在自己摇篮边轻吟的那首儿歌。 我们会慢慢的懂得乡愁是一本历史的巨著,它送给我们的不仅是沙漠甘泉,也给人间的旅人浇灌上心智的露水。寄愿乡愁伴随人类思想者的新生而在精神的坟冢中重新复苏,不要再让我们人类丢失为数不多的几亩梦田。 第一小节,此时的作者是“少小离家”为读书,未经世事沧桑,略带“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感觉,更多的是对母亲的依恋; 第二小节,妻子是相约一生共白头的亲人,新娘是自己一生最欣赏的亮丽风景。朗读时应注意那淡淡的哀愁中的丝丝温馨和似水的柔情; 第三小节,恰当运用颤音,表达一种如泣如诉的深深的哀伤; 第四小节,文章最后,诗人由个人的悲欢离合升华到家国之思:此时犹如乐曲达到高潮!所以要读得荡气回肠,一波三折。特别是最后一句要一字一顿,语调上扬,“在——那——头”要气流不断,读出激昂慷慨之感。 A、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诗人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B、小时侯(少年)——母子分离、长大后(青年)——夫妻分离、后来(中年)——母子死别、 现在(老年)——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C、运用了独特的比喻,化抽象的、难以捕捉的离愁别绪为具体可感的东西,这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技巧:托物寄情。在许多古典诗歌中,如李煜的《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余光中从亲历的生活中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来寄寓情感,这种取象看似平常,却蕴涵饱满的诗情: 邮票——母子深情(浓烈) 船票——夫妻恩爱(热烈) 坟墓——生离死别(悲痛) 海峡——思乡念国(深沉) 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 并且用了“一枚、一张、一方、一弯”等量词,是不是说明余光中的乡愁比较淡? 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重重夫妻情,矮矮的坟墓载不下巨大的悲痛,浅浅的海峡阻碍了无尽的乡思,落笔虽小,却诗情饱满。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全诗以时间的变化组诗,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诗情层层推进升华,最后将乡愁上升到民族和国家的角度

213 评论

Elena小妞仔

北方的秋天有着无以伦比的美丽,尤其是那人迹罕至的远山大壑之中,各种树木花草都在生命的最后一季,尽情地展现着自己绝世的美艳,树叶红、黄、绿错落杂陈次第铺开,色彩异常斑斓;地上那些已经不再绚烂的野花兀自伶仃开放,在风中摇曳着自己生命的归期;秋泉寒凉,潜伏在树丛下的石头里汨汨流淌;大雁从空中哀哀地飞过,昭示着又一个轮回的开始…… 秋天,是城市里的人出游山野的黄金季节,连最没有审美意识和情趣的人,也会被大自然美丽的秋色所感染所陶醉。 近几日,我就随几拨好友到附近几个县城偏远险峻的山乡欣赏了迷人的北国之秋,在被美丽的大自然陶醉的同时,更被远山深处凋敝的村庄和衰老贫苦的农人所震撼,那废墟一般的村庄,那麻木无助的眼神,那曾经烟火熏过的而如今灶塌烟灭的灰冷小院,都使我有种无法言说的悲凉。 再美的自然美景在穷苦山民的眼里都已熟视无睹,只不过是他们苦难人生的自然背景;他们的贫穷闭塞无助,是任何斑斓秋色,清泉甘水都无法消解的。有不少城市人以他们的贫穷衬托着自己的幸福,以他们的愚昧得意着自己的聪明,以他们麻木的绝望映照着自己的信心和希望…… 越是险峻偏远的大山,景色越是美丽,那里的乡村越是破败贫穷。我暂且写在其中一个村庄的见闻吧。 那天,我们乘车进入大山后,路愈来愈逼仄,愈来愈陡峻,一边是悬崖一边是深渊。两边高耸的山壁上层林尽染分外壮美,但我并没心思欣赏美丽的秋色,我被恐惧的崖壁小路吓得心惊肉跳。在半山坡,我决意下了车,我宁可徒步上山。那40度左右的山路,我爬起来气喘嘘嘘汗流浃背,但心情放松了许多,边走还能边看狰狞的山峰和悬崖上各种色彩纷呈的灌木。路愈来愈高,天愈来愈近。我不知道这条路要通向哪里,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在高山绝壁上修这么一条路。走着走着,一道巨大的石壁横亘在前面,路似乎已到了尽头。我慢慢走了过去,突然发现前路并没有消失,那道石壁也不是一个整体,中间错落开一条缝,路在这里拐了一个直角,又向里面延伸开来。两道石壁之间有清冽的泉水流出。 我拐进去又走了几百米,忽然发现两边的山坡有些徐缓,山脚下有一溜溜梯田,种着没有收割的玉米,玉米叶子已经发黄发干,田边长着不少柿子树,柿子结的很多,累累的果实像一盏盏小灯笼挂满树枝,山坡上还长着一蓬蓬花椒树,红红的花椒像点点繁星,不远处游走着一群羊,路上的羊粪蛋像黑豆一般撒着。这一切使我感到很惊异,我想不到这万籁俱寂的大山顶上,竟然有着人间的烟火。我快步向前走去,一排排散落的农舍映入我的眼帘,有石墙小屋,有石砌窑洞,一律的破败萧条。走进村子,看到了石碾、水井、还有鸡和狗,唯独不见一个人。 同事们停好车,又去攀爬东边更高的山峰,那云雾缭绕的峰巅直插云霄,令我望而祛步,再说我的老腿已开始罢工,当然,更吸引我的是这荒芜的村庄。 不远处的山崖下,有几孔窑洞,窑门洞开着,像是大山空洞无神的眼睛。我走过去一窑一窑看着,都是灰塌塌的空。窑前荒草蔓延杂乱,窑洞的外壁上摇曳着野草或是绿黑的苔藓,如果不是窗棂上那经幡一般飘动的纸屑,你一定以为这是史前的遗迹。 到了最边的一孔窑,我看到了有活人的迹象,窑门口一张铺开的塑料布上晒满秋豆角,院墙是由横七竖八的木棍扎成的篱笆,经雨的木棍已经发黑,像一条条僵死的蛇,木棍上爬满衰败的秋豆角秧,有几朵伶仃的豆花悄然开放,一种比蜜蜂还要小的飞虫爬进花蕊,窑门口的一块石头上,一只蚂蚁举着一只蚊子,急急忙忙地回家。然而最让我感到温馨的是窑门上挂着一个千孔百疮的布门帘,窑洞门上方的窗户冒出一股股热气。 我推门进去,窑内光线暗黑黑的,地上放着一些农具:锄头,扁担、柳框。我问:有人吗? 窑洞的土墙上发出一个回声:谁呀? 我仔细一看,窑洞的深处有一个拐门,原来是窑洞套着窑洞。我从拐门进去,里面烟雾缭绕,半天才看清窑里的情景,临窗的硕大的土炕上,盘坐着几个蓬头垢面五、六十岁的老男人,其中一个脖子上长着一个大肉瘤,像是结着个大南瓜,锅台下有一个同样蓬头垢面的女人,正在烧灶火,地上堆着一堆干黄的玉米桔杆。我被烟熏得眼睛有些发辣。我说:老乡,怎么不打开窗户放放烟气? 一个坐在炕边的汉子说:天咧(凉)啦,开开窗户屋里噔(冻)的不行,烟暖家哩,屁暖炕哩,舍不得把热气给冒跑了。 看来他们对我这个不速之客并没有什么惊讶和提防。那个女人问我:你是乡里来的干部吧? 我告诉他我是一个看红叶的游客。她轻轻叹了口气,她可能觉得我是吃饱了撑的。 在和他们简单的交谈中,我得知这几个人都是村里的人,收完秋没事了,来这里闲聊天。那个脖子上吊着肉瘤的人是这一家的男主人。我又问:农闲没事了,你们也不下山打份工挣点钱? 几个汉子都裂开嘴笑着不说话,满嘴的黑牙显露无遗。还是坐在炕边的汉子说话了:“我们几个人十多年前就下山去谋过事,什么苦活儿都受了,钱没抓挖几个,倒捞下一身病,你看,他就是在山下受下的病。”说着指了指长着肉瘤的男子。 长肉瘤男子也嘟嘟囔囔说了句:“你们城里人下看俺们山里人三分,俺们不待要看城里人眼色。” 其实这一方水土已养成了他们与世隔绝与世无争的性格特点,要想融入城市已经不太可能,当年他们也可能是怀揣着梦想进城的。当城市的冷酷与竞争摈弃了他们后,他们自然要回到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的故土,继续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传统生活,他们可能不知道,并不是所有城里人都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从窑洞出来,路边有一道泉水,泉水旁有一眼水窖,一个中年男子正在挑水,满脸写着愁苦。我没有与他搭话,我看到前面不远的陡坡上有几处石砌的小院,我想看看那里还住着什么人。 坡很陡,我往上爬时,脸几乎贴着路面,嘴里呼哧呼哧喘着粗气。好不容易爬到一座破败的小院大门前,我一屁股蹲在门前的石头上,长长吐了一口气。看着对面高耸的山峰和脚下幽幽的深谷,各种植被万紫千红,色彩纷呈,江山如此多娇!但眼前破败的乡村又使人苦涩不堪。我走进小院,小院四周都盖着石砌的矮矮小屋,屋门洞开,无人居住,满地枯草树叶,有一些破损的缸和瓦罐。我一屋一屋打量着,依旧是灰塌塌的空。在小院的角落有一个偏门,我走过去又是一个连环小院,院子中间长着一棵大楸树,叶子黄灿灿的随风舞着,院子显得有几分阴暗,仍然寂无一人。就在我准备离开时,大树下传来一声黯哑的咳嗽声,我仔细一看,原来那里坐着一个人,像一段斜横的树桩。我走到他的眼前,我看到的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脸上的皱纹比大楸树的树皮还要干裂粗糙。 我递过一支烟问:老叔,一个人在家呀? 老人听了我的话,眼眶立刻涌满泪水,他断断续续告诉我,他的儿子年前得病死了,孙子出去打工好几年没个音信,眼下就儿媳妇和他在家,儿媳妇上山收白菜去了。他86岁了,基本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如果不是媳妇孝顺,他早就饿死了。说罢,他老泪横流。 听罢我心里堵得慌,不知该说什么。 从小院出来,我又走了几处,情形大同小异,户户家徒四壁,除了最简陋的灶具和炕上的被褥,几乎没有什么家具,地上堆着刚收回的土豆、豆角、柿子、苹果、玉米等等。最让我震撼的不仅仅是绝对的贫穷,而是看不到一个年轻人和孩子的身影。这是一个毫无生气的即将泯灭的村庄,一个看不到任何希望任何前途村庄,一个废墟和衰老孪生相依的村庄…… 在下来的山路上,我遇到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女人,她的.腰像弓似得向前弯着,背上的箩筐里装满刚收获的白菜,足有100多斤。我连忙给她让开路,目送她的身影走进那处小石院,这可能就是老人的儿媳妇吧。 已经是午后,是村庄一天当中最明媚的时光,村头的大石板上陆续坐了几个晒太阳的老人。我走过去和他们拉起家常来。其中一个老人很健谈,他谈起村庄的过去:“那时候,村里有200多口人,都在生产队干活,农活多,一年四季没个歇下的时候,粮食不够吃,但那时候人活得有心气,村里的小学校里孩子们的念书声、唱歌声叫人觉得活着有盼头,每月县里的电影队都要来村里耍回电影。每一户人家都憋着劲想盖几间房,圈两孔窑,村里年年有娶媳妇、嫁闺女的喜事,那是全村人最高兴的时光……”回忆着过去,老人吧嗒着嘴,像是刚吃过一个甜甜的柿子。 我童年时期是在乡村度过的,我能回忆起那时候村庄的生活状态。那时候的窑洞和房屋是多么年轻呀,每家窗户上都贴着窗花,哪些吱呀吱呀的牛车发出活动筋骨的声音;多么热闹的村庄呀,农忙时节,田野上飘动着一面面红旗,上面写着“农田基本建设专业队”“铁姑娘队”等等,农闲时候,年轻人聚在大队院内排戏,自导自演自乐,有时还到邻村演出。在山乡淡淡的月色下,在田畴的小路上,经常能窥见青年男女幽会的身影……当阳光从山头、从大树稍、从屋顶渐渐照耀到院落的时候,鸡、牛、羊和人都一股脑出现在村头、出现在山坳;而暮色降临后,家家屋顶上都升起袅袅的炊烟,穿着红格格衣服的文静的小女孩们背着书包回家了,俏皮捣蛋的男孩子还想在暮色完全降临之前再多玩一会儿…… 可现在的山村,野草疯长着,屋顶子塌了窟窿,年轻的一代都迁走了,村庄颓废成古堡,风景依旧,只是少了流动,少了人间烟火。故去的人和故事都远去了,消失在岁月深处,剩下的只有怀想和追忆。 我试图推动村边的那盘石碾,石碾吱吱响着像是在叹息,碾道上铺满谷草和豆秸。旁边有一个衣衫不整的中年女子在往家收拾豆秸,她把豆秸塞满在一个筐子里,吃力地端起走向一处窑洞,不一会儿又提着空筐子出来。我知道这是她们做饭和冬天家里取暖的柴火。我问她男人去哪了,她说被她打跑了。我有些好奇继续问为什么,她说:家里穷的啥都没有,他蹲在家干什么?我说你怎么不和他一起出去,她说外边没房没地的咋活? 我不想以城里人高人一等的自负去给她启蒙,生活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很多,既然我无力帮助他们,我就不应该对他们进行空洞的说教,我如果也在这里生活,说不定比他们更加不堪。 我不是矫情地怀念过去的贫穷,我只是觉得中国这样大,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城市生活的。这个村庄的老人虽然很孤独,但他们有故乡可以栖息,他们的后代以后则是没有故乡的人了,他们的故乡随着长辈的不断离去,也会不断地死去。这里面的温情与哀绝,惆怅与眷念不知几人能体会得到。 每个人都只有一个故乡。 在生活中,我活得一点也不洒脱,本来到大山里赏秋看红叶是赏心悦目的事,我却不由地生出这么多的心事。这一切都始于我对村庄的热爱,对童年故乡的思恋,那里的山路上有牛车的辙印,山梁上有我亲爱的乡民穿着大裆裤戴草帽荷锄劳作的背影,河水里有蛙鸣,七八个星,两三点雨。如今,蛙鸣永远留在记忆深处。 其实我是一个虚伪的乡村粉丝,以前,因为厌恶城市的喧嚣与功利,我曾经写过这样一句诗: 来世愿做一个淡如野菊的山民, 悠悠地度着流年。 但如果现在让我在这个山村长期生活,我会被空荡的寂寞逼疯,我会在抑郁中痴呆,我会在贫困中快速老去…… 寂寞山中静悄悄,不知岁月老,我恐怕做不到了。

153 评论

艳的笑窝

诗人评说:溶哀愁于物象(流沙河)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写于1972年)。这首小诗我用四川土话朗诵过好几次,听众反应强烈。诗写得好,一目了然,谁要我来詹詹费词。真要叫我说说,却又感到为难。这是一粒水晶珠子,内无瑕斑,外无纹痕,而且十分透明,一眼便可看穿,叫我说些什么。我看见了的,别人也都看见了,还要我来说吗。看来看去,这粒水晶珠子仿佛不是工匠琢磨成的,而是天然形成的…… 不。这是诗,人写的。既然是人写的,总不会是一挥而就的,其间必有一个创作过程。这个过程,如果作者自己出来说说,我们听了,或有助于今后写诗,也未可知。可惜沧海横隔,同胞难聚,遗憾遗憾。那么,参照着写诗的一般经验,我就来冒昧地猜一猜余光中是怎样写成这首诗的吧。 故国故乡故园,人之所恋,古今一样,中外相同。翻翻唐诗宋词,游子抒写乡愁之作,多得叫人吃惊。现代中国人,粗具文化的,差不多都念过或听别人念过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30年代的和40年代的学生,恐怕都唱过或听别人唱过这支歌吧:“念故乡,念故乡,故乡真可爱。天甚清,风甚凉,乡愁阵阵来。故乡人,今何如,念念常不忘。在他乡,一孤客,寂寞又凄凉……”只是这支歌的曲调是从捷克音乐家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乐》里挪借来的,这点唱的人未必都知道。至于40年代的那些不愿做亡国奴的流亡学生,几乎没有一个不会唱《流亡三部曲》的。“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台上一唱,台下都哭,感人至深。这支歌余光中肯定会唱。他还会唱《长城谣》:“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因为他在一首诗里提到过这支歌。髫年所唱,没齿难忘。那些遥远了的记忆不可能同他的这首《乡愁》无关。厚积薄发,一首小诗里涵藏着多少年的感受啊! 余光中该记得很清楚,自己小小年纪,做了流亡学生,逃到大后方去读书求学。学校里有一个取信栏,他每天去那里看两次。紧着心弦,扫视着那一长排信封的队伍,要看看有没有熟悉的字迹——母亲的字迹,写着自己的姓名的。多次失望之后,收到一封信了,比伙食团打牙祭还快活。恭读了一遍又一遍,都背得了。然后细察信封上的邮票,那上面盖着邮戳呢。一个小圆圈内有一个大城市,母亲就住在那里呢。看能看见,摸能摸着,就是没法回到那个小圆圈内去。浩浩长江万里,他在这头(上游),母亲在那头(下游)。这一枚小小的印着孙中山先生肖像的盖着故乡的邮戳的邮票给他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以至十多年后,他写了一首《邮票》: 一张娇小的绿色的魔毡, 你能够日飞千里; 你的乘客是沉重的恋爱, 和宽厚的友谊。 两个灵魂是你的驿站, 你终年在其间跋涉; 直到他们有一天相逢, 你才能休息片刻。 邮票啊,邮戳啊,家信啊,印象太深刻了,直到1981年他还在一首《梅雨笺》里写到它们: “方的邮票/圆的邮戳/只轻轻地一敲/扁扁的心情(河注:薄薄的家信)/就留下了烙印。”《乡愁》的第一段抓住邮票这个物象,说小时候的乡愁,一个流亡学生的乡愁,是母亲从远方寄来的信件上贴着的那一枚邮票。这样写,对他说来,不但是很方便的,而且是很合情的,很合理的。 少年时期匆匆去了如烟云之过眼,未来的诗人渐渐长大了。40年代末,他随父母迁居香港,旋即去台湾,插入台大外文系三年级。1952年毕业后,第一本诗集《舟子的悲歌》出版,得到梁实秋的好评,名声大噪,同时入伍服役。1954年同未来的妻子小名咪咪的恋爱,有一首情诗《咪咪的眼睛》为证。1956年退伍,入东吴大学任教,结婚。两年后去美国留学进修,该算是新婚别。台湾基隆港上船,横渡太平洋,美国旧金山港登岸。身在异国,心在家里,捻弄着那一张窄窄的来程船票,乡愁顿起。不过这时候乡愁的内容已经变了,慈母让位给新娘了。少恋母,长恋妻,人之常情啊。《乡愁》的第二段抓住船票这个物象,说长大后的乡愁,一个异国孤客的乡愁,是把他从新娘身边引走的那一张船票。这样写,对他说来,也是很贴切的,他写他自己的真实感受嘛。 1958年母亲去世,遗体火化。他把骨灰匣安放在窗台上的盆花丛里,写诗为母亲招魂,唤她的慈魂快快回来,回到这“火后的小城”里来,回到这“四方的空城”里来。在这一首《招魂的短笛》里,他对母亲的慈魂说:“春天来时,我将踏湿冷的清明路,/ 葬你于故乡的一个小坟,/葬你于江南,江南的一个小镇(河注:他的母亲是江苏武进人)。/垂柳的垂发直垂到你的坟上,/等春天来时,你要做一个女孩子的梦,梦见你的母亲。”余光中是个孝子,多有悼亡母的章句,写得十分感伤。送母亲的骨灰匣回她的故乡去入土安葬,这一孝思,迄今二十多年了,尚未实现,虽然春天已经来到了。那骨灰匣想来早已入土,大约是安葬在台北市郊的圆通寺吧,因为他在一首诗里说,清明节扫墓日他听见母亲在圆通寺喊他。以常理推之,那里该有一方小坟吧。 邮票啊,船票啊,坟墓啊,这些物象里潜溶着多少哀愁啊!它们象征着距离:邮票,船票,空间的距离;坟墓,阴阳的距离,死生的距离。薄薄的一层混凝土,内外相隔,那么遥远,比千山万水的相隔更遥远啊!《乡愁》的第三段抓住坟墓这个物象,说母亲去世后留给他的乡愁,一个孝子的乡愁,是使他抱恨终天的那一方坟墓。这时候乡愁的内容又变了,爱妻让位给亡母了。这一段是高潮,出奇制胜。读者为之惊愕,细细一想,悲从中来。我朗诵到这里,嗓子都颤抖了。 人到中年以后,阅历既多,五味尝遍,渐渐地看透了人世的诸般畸形怪相,于是不再好奇;渐渐地懂得了事业的艰难,于是雄心消泯。他的头脑里憧憬日少而回忆日多,愈来愈像反刍动物,常常咀嚼肚子里的旧闻往事,竟有回甜之感,于是“鸟倦飞而知还”,有了落叶归根的愿望。白天忙着,不太觉得,到了夜间,故国故乡故园便频频地来入梦了。早晨醒来,梦去无痕,依然人在台北市厦门街的小巷中的一座古老的院子里。乡愁难遣,翻翻中国地图,神游太湖,溯江而上,直抵重庆市江北县悦来场,又沿江而下,看那“蒋山青,秦淮碧”的南京城,想起昔年那里有许多美丽的表妹……最可恼的是那一湾海峡,二指宽罢了,浅浅的一层海水比纸更薄,就是涉不过去。这时候乡愁的内容再一变,变成了那可恼的海峡。《乡愁》的灵感也许是这样来的吧? 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腹稿里支起的第一个构架,很可能就是这样的。有了这个构架以后,便回头去翻查记忆的仓库,专找如海峡那样的象征着距离的物象。不费多少工夫,就找到了邮票啦船票啦坟墓啦之类的物象。于是用这些物象做横梁,仿照着第一个构架,又支起了下面三个构架: 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这便是《乡愁》的雏形了。第一个构架,就其意义而言,分量最重,虽然是先出,却做了结尾。何况按时间顺序排下来,也应该做结尾。诗人写过去,只是为了写现在。现在望着一湾浅浅的海峡发愁呢,这才是全诗的落脚点。 余光中把《乡愁》归入他所说的“浅易之作”。他所说的“浅易之作”是指那些如《乡愁》一类的 “一读就懂”的诗,不是说“浅易”的一定不好。“浅”是文字浅显,“易”是容易读懂,他不反对“浅易”,但是,台岛那里“许多读者”“要求一首诗一读就懂”,却遭到他的反感。他说:“一个人如果只能读浅易的诗,就注定自己终身在诗国做匆匆过境的观光旅客。”这话恐怕说得太重了吧。除了写诗的内行,一般读者,各有各的事业,奔波忙碌,然疲役,偶有余暇,不去看电视看电影看跑马看黄书,而去观光诗国,也就算是很不错的了,哪怕匆匆过境呢。对这样的读者,理当叩头称谢才是,不宜责之太重。何况台岛那里就是有些深奥得可厌的诗,不但一般读者叫苦,写诗的内行也说读不懂呢。例如张默的《无调之歌》,大诗人如洛夫者竟然都这样说:“这首诗我看了很久,看不太懂。”何况一般读者呢。要求浅易一些,一读二读三读终能读懂,而不是愈读愈头疼,难道不应该吗? 我之所以要向读者介绍《乡愁》,正是看中了它的“浅易”。而它的精巧的构思,溶哀愁于物象的本领,值得我们潜心揣摩,从中学习诗艺,乃是自不待言的了。参考资料:

166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健美论文范文写作

    题 目:“奢华”的健美操摘 要:健美操是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纷繁杂物的物质世界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健

    王玉娜大王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关于乡愁缱绻论文范文资料

    有关于乡愁的作文高一800字5篇 夏日里,一片碧绿的稻田随风摇摆,青蛙的呱呱声在宁静的夜晚显得特别嘹亮。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有关于乡愁的作文高一800字例文,希

    神話0814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关于写字论文范文写作

    我觉得吧,这个题目挺有趣的。丢脸,丢人.....组出不少词。但我觉得最丢脸的是,这位亲连个悬赏值都不给,竟然狮子大开口到网上要800字作文。话说给我悬赏都未必愿

    好吃好喝好玩i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关于乡愁论文范文资料

    乡愁 懵懂时 乡愁是一件温暖的毛衣 穿的人在这头 织的人在那头 上学后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小溪 我站在尽头 母亲在源头 成长中 乡愁是一首悠远的笛乐 他在那头吹

    杰克贝老师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关于美丽光头论文范文资料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作文频道我整理了命题作文“我为自己代言”写作指导与范文,欢迎大家学习参考。 一、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2

    努力中的女人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