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嘉人
教师的专业成长途径有很多,而课题研究让教师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投入教育实践,既能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又能丰富实践活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在探索中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反思中提高解决教学中热点难点的能力,在读写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用研究的态度去思考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参与课题研究,是引领教师深度学习、专业成长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一、课题立项,为教师搭建参与课题研究的平台。 我校是一所规模较小的农村公办小学,学生全部来自农村,留守儿童占总学生数的40%,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习惯较差,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在家不知道体谅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行为举止冲动,安全意识差;语言粗暴,信口开河,不讲诚信;缺乏博爱之心,欺负小朋友现象时有发生;不会交友,不懂得亲近老师;不爱学习,读书无法。鉴于以上问题,紧密结合学校里的日常教学、教研工作,我校于2018年10月申报了课题《农村小学生践行弟子规促童蒙养正的研究》,通过践行弟子规促使童蒙养正,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在课题获立项批后,课题组成员积极行动起来,按照分工开展问卷调查,查阅文献,积极研讨,协助主持人撰写开题报告。大家一起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目标与内容、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课题立项的成功为课题组成员提供了合作学习的平台,平时的闲聊不见了,代替的是查阅资料、撰写材料的忙碌,开启了由教书匠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成长之路。 二、在课题研究中探索,提高教师发现问题的能力。 课题研究过程是教师学习的过程,是相互交流、合作、提升的过程。学校为大家创造学习条件,鼓励全体教师阅读课题相关图书:《弟子规》《爱心与教育》《好老师都是干出来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等。课课题研究过程是教师学习的过程,是相互交流、合作、提升的过程。学校为大家创造学习条件,鼓励全体教师阅读课题相关图书:《弟子规》《爱心与教育》《好老师都是干出来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等。课题组成员还要另外学习课题专业书籍《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十八问(方法篇)》、《中小学教育课题研究指南》、《实用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同时,主要课题组成员还要上网查阅、搜集弟子规育人资料,了解该课题相关文献综述,了解该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研究价值。经过共同探讨后决定细化课题的研究内容,把“小学生践行弟子规促童蒙养正的研究”细分为孝悌品格培养、谨信品格培养、博爱品格培养、亲仁品格培养、阅读品格培养五个方面的品格素养进行研究。制定五个实验班实施计划,依托弟子规,进行童蒙养正教育,各实验班负责人分别拟出了课题实施方案。 为了提高课题组主要成员的理论水平,课题组经过研讨,一致通过,决定在每个周末开展半小时的“周末课题沙龙活动”,及时总结、共同学习。“周末课题沙龙”活动,采取“参与试式讨论”的方式,由课题主持人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个话题,或则组织课题知识培训,其他成员参与研讨。充分利用微信群的分享功能,大家可以随时随地的在任何地点,一句一句的在微信群里研讨。这种方式灵活方便,不占用教师太多的工作时间,效果很好。下面是我们一次课题研讨的片段: 主持人:今天我们要研讨的就是“什么是课题研究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以我们的课题来共同学习,成员A和B回答。” 教师A: 对象是农村小学生,目标是童蒙养正,内容是 践行弟子规。教师B:本研究探究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存在的根源,以及践行弟子规促使童蒙养正的具体实施内容和策略,构建在农村小学生中通过践行弟子规促童蒙养正的教育模式,提高农村小学生孝悌、谨信、博爱、亲仁、阅读五大品格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洒扫进退应对等好习惯。 主持人:A成员三个问题都回答了,但是问题找的简单,工作中无法找到切入点。B成员只回答了课题研究的目标,回答的具体,但是另外两个问题未回答。 主持人:课题研究方法有很多种,我们的课题用了四种研究方法: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请问大家,课题研究时查阅相关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撰写文献综述,用的是什么研究方法?成员C和D回答。” 成员C:文献研究法成员 D:文献研究法 …… 这种参与式网络研讨活动,方便、灵活,研究问题深入,深得老师们喜爱,大家积极参与,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提升了自己课题研究理论水平,提高了自身的教学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在课题研究中反思,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家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为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 + 反思 = 成长。 大凡优秀的教师都是在实践、反思、总结这条途径中成长起来的。在反思中,教师自觉地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和教学效果,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视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正所谓,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坚持写一年的教学反思,则可能成为本学科领域的专家。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在教师的成长历程中,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与能力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更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凝练教学特色和风格的有效工具,更是提升教学水平、加速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各种活动、记录、计划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需要且行且思,不断改进、不断反思、不断创新,才能把课题研究工作做好。大家经常把写好的材料放一放,当再次读材料时,就会发现很多问题;一个活动开展下来,大家聚到一起谈这次活动的成功与不足。反思不断的迭代,每次迭代都是一次提升,如此循环,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在课题研究中读写,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 在课题研究中,需要查阅很多课题相关资料,阅读相关书籍,撰写各种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工作计划、方案、总结、分析、研究结论、论文等,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写作功底,是不可能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 在做课题的过程中,教师从被迫阅读写作,走向爱好阅读写作,迈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一大步。阅读与写作教师专业成长的双翼。针对一百个问题去读一百本书,你还是你;针对一个问题,读十本书,你就是这方面的专家。课题研究,恰恰就是要求课题组的教师们,针对研究的一个问题,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一个个课题专家,一个个优秀教师。 综观无数优秀教师,无一不是喜欢书籍,近乎痴迷,阅读已成为其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今天看到一篇文章里说到:曾读过福建青年名师何捷老师的《名师的共性》一文,他讲述了自己在外出讲学或上综观无数优秀教师,无一不是喜欢书籍,近乎痴迷,阅读已成为其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今天看到一篇文章里说到:曾读过福建青年名师何捷老师的《名师的共性》一文,他讲述了自己在外出讲学或上课时与于永正、贾志敏、高林生、王崧舟、吴琳、吉春亚、管建刚、林莘等名师相处的短暂时间,发现名师们的共性就是阅读,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如饥似渴地阅读。吉春亚老师在机场候机时,于行色匆匆的人群中坐定,手捧一书入迷而读,不管身前晃过多少人影,不论周遭高谈阔论者几何。真是入情读书处,闹市即深山。管建刚老师在火车上,正襟危坐,手捧书卷,目不斜视,如关羽夜读《春秋》般执迷沉浸。几次遇到王崧舟老师,他总是一人独处一室,手不释卷,所阅书目中不乏《新批评》《迦陵诗词稿》《存在与时间》等文化经典。而于永正、贾志敏、高林生等老师总是教诲他要多读书。 不可否认,名师们取得成就有多方面的因素,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其成就与阅读息息相关,是阅读的习惯成就了他们。可以这样说,一名教师不好读书、善读书,没有阅读的习惯,是不会有出息的,更不可能成为名师。教育工作者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溪流来滋养它。 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每天不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当我们与书籍为伍,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博览群书,广泛涉猎,我们的精神就永远不会枯竭,思想的源头活水必将源源不断,自身的学养和底气渐渐丰厚起来,那么我们距名师又近了一步。 当今无数名师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教师要善于用笔思考,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思考。被誉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的李镇西老师在一次报告会上说:“其实,我和很多教师做的工作一样,他们甚至比我还做得好。我比他们多一点就是用笔记录下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与思考。”诚然,这也许是李镇西老师的谦虚之词,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写作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写作,表面看来,只是教师随时随地把所思、所想、所感记录下来,其实是一种更高级的学习、更可贵的生活状态、更诗意的人生追求。 课题研究中需要大量的写作,这些写作属于专业写作。完成课题研究中各种报告、计划和总结的写作,教师收获的不仅仅是文字,更多的是专业的发展、教育的智慧和教育的幸福。 记得我们课题组在编辑校本教材《学弟子规做五星少年》中,主要成员们为了完成编写任务,经常加班到深夜。她们查阅弟子规相关文献,深悟弟子规每一句话的含义,查找每一句话蕴含的美德故事,学习文字编辑,学习插图,学习设计、学习写编后语......正如董海霞老师说的:“编完一章校本教材,真不容易,学会了很多的电脑知识,看了好几本书,还学会了页面编辑,学会了制作图片......”做一个课题下来,课题组成员们,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从一开始的害怕课题,甚至讨厌课题,到爱上课题。遇到教学上的问题,以前一头雾水,不知所措,做完课题后,学会了研究问题的根源,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让自己教学富有智慧。 课题研究,把我们从教书匠型教师转变成研究型教师,为我们的专业成长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也许不一定能让我们成为名师,但至少我们行走在成为名师的路上,向着期待的彼岸前进。
Smile丶燚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即学生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速度和质量降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曾在全国做过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大型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学生普遍厌学,尤其是中学生;北京心理卫生协会2000年8月召开的心理学专家座谈会上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也表明:中学生厌学率高达20%;而陈静等在浙江镇海的研究结果显示:该区中学生不喜欢上学读书的占,高中生更为严重,达。可见,厌学已成为中学教育中存在的棘手问题。造成中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学生本身的主观因素;既有来自社会的不良因素影响,也有学校教育因素影响,同时也有家庭教育的影响;当然教育制度的弊端也“功不可没”。本文仅从学生及学习心理角度出发,分析导致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辅导方法。学习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付出很大的心智努力。而这种需要心智努力的事情,都伴随高度的精神紧张,久而久之必然会产生心理疲倦感。同时,学习也是一个长时间的周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无论进行什么性质的工作,时间长了,都会多多少少的令人产生厌倦情绪,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持续努力学习十几年,甚至更长。所以,学习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就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倦,从而导致厌学。在心理学中,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中学生动机不足或不明确的现象极为严重。其原因有:一、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社会不良风气也走进了学校,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二、家庭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受到家长及社会上“脑体倒挂”现象的影响,误认为知识不重要,花钱读书不合算,认为知识够用,不如早点参加工作或经商赚钱好。三、学生本身对为什么学习不明确。学习是为了应付家长或者只是有书读就可以,而没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造成学生学习情感淡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生学习时间长,导致学生兴趣下降。其次,教师教法陈旧、师生情感不良。中小学生学科情感的产生, 学生学习往往源于他们对学科教师的情感。一个老师德高望重, 从自然威信到学识水平、治学态度、教育教学能力等各个方面, 赢得了学生的爱戴,他们必然对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抱有浓厚的兴趣。相反,师生情感不良,学生对教师没有好感,他们就会不喜欢这位老师,由此发生情感迁移, 孩子们很可能就不喜欢这位老师所教授的学科了。学生长时间不喜欢某一学科的学习,很难说不产生厌学情绪。许多学生虽然主观上有学习的愿望,但学习毕竟是一项艰苦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时间及毅力,目前的中小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宠儿,生活中的任何困难几乎都是父母帮助解决。因此很多学生坚持性差,意志薄弱。一旦碰到困难便打退堂鼓,害怕去学、去动脑,长期下去,便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在学习过程中需一要不断鼓励和被肯定,尤其是中学生还处在心理发展的不成熟阶段,更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积极评价,而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得到的少之又少,而消极的评价正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不容忽视的原因。素质教育的首要标志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都要勇于克服情感障碍,真正厚爱厌学学生,注意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努力挖掘他们的潜能和学习以外的闪光点,改革不符合素质教育的一系列做法。在教学上,教师要改变不当的教育方法,学会用“分层教学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目前在广东地区,很多学校都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设了心理卫生健康课程,传授心理卫生知识和进行心理训练;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或成立心理咨询室,通过面谈、热线电话或信箱等形式进行个别咨询;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等等,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做法,使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解脱各种刺激带来的心理障碍,悦纳学校,悦纳自己,营造出一个融洽心理的教育环境。首先,让学生悦纳老师。如果学生讨厌某一老师,他也会讨厌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所以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注重教仪教态,学习必备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学会运用这些知识来剖析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并给予满足,乐于疏导学生偏差的心理等等,使学生感到老师可敬、可亲、可信任,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其次,帮助学生获得寻求知识的新奇感。教师既要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又要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和阅读量,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与学生一同读书、评书,使学生读有所值,读有所乐,逐渐学会从知识中寻找到可令他们感到新奇的、喜欢的内容,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再次,促使学生的兴趣向学习转移。厌学学生并非没有其感兴趣的知识,只不过是兴趣中心不在所学习学科知识上;或兴趣面不广,只对某些学科感兴趣;有的是兴趣的稳定性差,兴趣中心不断转移;老师在了解学生的兴趣中心和特点后,要引导学生扩大兴趣范围,并把兴趣中心转移到学习上来。第四,改善教学方式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通过对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善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结合实际对学习材料补充其趣味性,给学生创设一种知识的饥饿感,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另外角度解析,使深奥的、逻辑性强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便于接受;给学生创设取得成功的机会和阶梯,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功感,在不断的满足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一个有强的学习动机的学生绝对不会产生厌学的情绪。通过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成功教育,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为提高民族素质、实现自我价值而学习的决心。学校可通过举行各种各样的比赛,在比赛中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望、提高学生成就动机。当前学生多为顺境中成长的独生子女, 抗挫能力低, 但外界的刺激与压力却很大,教师要时常注意对他们进行对挫折的认识与抵抗的教育。比如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调整自己过高的期望值和目标,尽量减少挫折;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心理防卫机制,遇到挫折时会找到适当的方法(如升华法、补偿法) 减轻心理紧张。在教育方式上,教师可在学习、生活中有意设置一些挫折活动,让学生得到锻炼;或者通过主题班会、活动课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知识的讲授,引导他们积极锻炼自己的意志。另外,还可通过心理咨询机构,为学生提供抗挫的心理咨询服务。
飞翔25874325
大部分中学生(包括上过网的和未上过网的)喜欢上网,上网是在节假日,还有一部分是在放学后和同学一起上网。他们大多在家里上网,其次是去网吧或在同学、朋友家上网中学生上网的目的:⑴中学生上网,查阅自己爱好的信息或玩游戏者较多,其次是聊天、娱乐、收发邮件、下在音像资料或图片,再次是查阅资料、做网页、查阅有关知识的信息、浏览新闻等等;⑵大部分男生上网是为了玩游戏;一多半女生上网是为了聊天;网络对中学生的好处:⑴可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⑵因特网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中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快速的查阅相关信息,并能及时了解世界新闻信息、科技动态,不受时空限制,这给中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中学生在网上与其他人交谈时,不受时空的限制,方便的与其他人交流看法、心得社会调查报告,可以把平时不便于说的话说出来。从某一方面来讲,教师、学生家长可以在网上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意见、建议,以及思想情况;⑷可以促进中学生的学业。在网上查阅信息非常方便社会调查报告,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找到合适的学习资料,甚至是合适的老师。这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效率。网络对中学生的坏处⑴容易上瘾。许多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室,不知不觉的出现了精神和身体上的病症,影响中学生的健康成长。⑵容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许多网站(包括许多著名的大网站)的页面甚至主页上,都有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中学生很容易受它们的影响。有一些中学生受网上暴力内容的影响,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⑶容易荒废学业。许多中学生自控能力不强,上网经常着了迷,晚上经常拖得很晚,不但影响了这一天的写作业和复习,还影响到第二天的学习。⑷网吧问题。现在网吧的数量日渐增多,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法的网吧。许多中学生在放学后、节假日和同学一起去网吧上网联机打游戏、聊天等等,,且上网时间很长。这不仅浪费钱财,而且在网吧里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在调查过程中,许多接受调查的人都表示,很多网吧里电脑上的主页就是不良的网页。⑸网上交友问题。许多中学生在网上都有网友。而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世界,网上许多人说的都是谎话,很容易是中学生说谎、,甚至在这些人的“引导”下误入歧途。网络对中学生心理的影响:⑴许多网络游戏都含有暴力的内容。很多中学生上网就是为了玩游戏,经常接触这些游戏,就有可能使一些中学生掺入恐怖、暴力、以强凌弱等等不好的思想,给中学生的心理造成了较大危害。⑵在调查中发现,聊天室中,许多人几乎句句不离脏话,而且经常谈论一些不良的内容。许多中学生长期沉迷于聊天室,不可能不受其影响。⑶在网上,一切事物都是虚拟的。一些中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的虚幻世界里,有的人就会逐渐形成孤僻、沉默、不善于于别人沟通等性格。由调查可以看出中学生由于上网而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影响了学习;二是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但是调查表明,受到网络影响的中学生并不太多。一般中学生上网是出于好奇和网络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绝大部分中学生上网还是非常正经的。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1中学生自己要加强自控能力,上网避免浏览不良信息社会调查报告,并要少玩游戏,安排好上网的时间,不要太长。2老师和家长应该引导学生上网,不能盲目的“堵网”,而应该通过各种培训教育,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接触、了解并使用网络,并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重点培养他们的判别是非的能力,增强道德判断能力,使中学生能自动远离网上的不良信息,并能熟练的使用网络来为自己服务。3应多多建立一些针对中学生的网站。这些网站不应该是说教式的,而应该是非常有趣味,能吸引住中学生,并能使中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应该调查中学生更喜欢什么样的网站,更喜欢什么内容的网站,并将这些有益的内容加到这些针对中学生的网站中,使它们能真正贴近中学生,把他们从网络游戏、聊天室中吸引过来。4应该努力监督网络中网站的内容,净化网上环境,如果发现对中学生思想、行为有误导作用的网站,应该把它们清除。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5针对网吧的问题,应该加强对非法网吧的监管力度,一发现非法的网吧,就要坚决清除。可以发动中学生“举报”非法网吧,给监察网吧提供便利。其实,只要全社会的人都来关注中学生上网,不久以后,网络必将成为中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必要工具。
摘 要:幼儿挑食、偏食,已经是幼儿园教导中遍及存在的一个问题。幼儿偏食、挑食的根源是什么,我们在幼儿教导中,如何针对分歧类型的挑食、偏食现象,做到有的放矢、有的
文献综述是对某个专题领域进行理解和阅读,搜索大量研究资料后经过归纳整理、综合研究分析形成的学术论文,它不仅对查阅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之处。是
什么是恶的根源?这是伦理学界的一个司芬克斯之谜。对这个问题的探讨,首先要纠正一个偏颇,即对问题的求证只能有一个解:非此即彼。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关于恶的根
即界定:争抢,争抢行为,学前儿童争抢行为这三个名词的意义
教师的专业成长途径有很多,而课题研究让教师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投入教育实践,既能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又能丰富实践活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在探索中提高发现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