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33

liuruojing
首页 > 学术期刊 > 免疫学杂志顶刊immunity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御龙装饰公司

已采纳

(资料图/图) 人人都有过瘙痒的经历,皮肤干燥、被蚊虫叮咬、过敏都会引发瘙痒。对大多数人来说,瘙痒可能只是一种短暂的刺激,但于临床医生和研究科学家而言,他们看到更多的是慢性瘙痒所带来的长期痛苦。如果你曾经有过挥之不去的痒感,就会知道不停地抓挠却无法缓解瘙痒是多么难以忍受。皮肤瘙痒会刺激神经,经历者会把自己抓伤,有些人甚至在睡觉时也会不自觉抓痒。瘙痒有许多的原因和机制,其中有不少尚不清楚。科学家们正在解析其生物学基础,希望能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1660年,德国医生塞缪尔·哈芬弗雷(Samuel Hafenreffer)提出了瘙痒症状的第一个定义,即“一种不愉快的挠痒欲望”。蚊虫叮咬的急性瘙痒是短暂的,但慢性瘙痒每年可能困扰全球约7%的人。为了摆脱瘙痒,大多数人会用抓挠来缓解。虽然这感觉很好,但当手触碰皮肤的那一刻,所谓的搔痒-抓伤周期就被触发了,我们会陷入越抓越痒、越痒越抓、痒痛并存的死循环。许多人抓痒的最终结果就是将皮肤抓破,让痛感掩盖痒感,但这可能会增加额外的痛苦,严重的抓伤甚至会导致出血和感染,也会导致抑郁、睡眠不足和生活质量的急剧下降。 疼痛和瘙痒的神经和路径似乎是深深交织在一起的,因此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缺乏对这两种反应如何连接到身体的清晰理解。所以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瘙痒曾一度被认为是疼痛的低级版本。直到2007年,认为瘙痒只是疼痛的一个子集的想法开始瓦解,发表在《自然》(Nature)上的一篇论文报道了第一种专门的瘙痒受体——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细胞上的一种蛋白质,它专门对瘙痒做出反应,但对疼痛无感。而经过基因改造而缺乏这种受体的老鼠在接受瘙痒实验中,仍然能感觉到疼痛但几乎感觉不到痒,这表明这种感觉可能会通过它自己的单独通道进入大脑,自此瘙痒的感觉终于从痛苦的阴影中剥离出来。2013年,同样发表在《自然》(Nature)上的另一篇文章也发现,瘙痒实际上是一种独特的感觉,它有一个专门的神经回路,将身体外围的细胞连接到大脑。 为了停止不断抓挠头皮、背部或身体的其他部位,许多人越来越渴望进一步知道到底哪些机制引发了瘙痒以及如何制定进一步阻断瘙痒的治疗方案。简单地说,瘙痒是因为皮肤上有一种叫做瘙痒感受器的瘙痒神经末节,它们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瘙痒的感觉。瘙痒症虽然令人讨厌,但它也是一种重要的感觉和自我保护机制,可以提醒我们注意有害的外部因素,帮助生物体抓去外部威胁。但挠痒本身会诱发一种免疫反应,从而导致更痒,但如果不加以治疗,就会变得难以忍受。 瘙痒发生的机制复杂,目前主流的观点认为瘙痒可能起源于从皮肤到大脑的不同的神经回路。发痒途径有很多,目前比较公认的引发痒觉的特异性神经通路至少包括组胺依赖性神经通路和组胺非依赖性神经通路。2018年发表在《过敏与免疫临床综述》(Clinical Review in Allergy and Immunology)上的综述文章详细分析了引发瘙痒的两个途径:组胺途径和非组胺途径。组胺途径主要与急性瘙痒有关,当蚊子叮咬等触发物刺激人体免疫系统释放组胺,它命令我们的瘙痒神经将信息传递到脊髓,在那里进行处理,然后快速传递到大脑。抓挠可以通过打断神经冲动的节奏或对神经造成短暂的损伤来暂时缓解瘙痒。持续的抓挠会导致皮肤发红、丘疹和结痂。非组胺瘙痒可由各种各样的内部和外部诱因引起,包括免疫系统分子,如细胞因子、蛋白酶等。综合来看,当一个触发器激活任一路径中的受体后,酶被激活,刺激离子通道的打开,促使神经激活,并将瘙痒信号发送到脊髓和大脑,从而刺激摩擦或抓痒反射。 然而,组胺并不是体内唯一引起恼人的刺痛感的化学物质。2019年4月《免疫学》(Immunity)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就揭示了非组胺途径引发的过敏瘙痒机制,这就解释了抗组胺剂为何不能总是有效地治疗过敏。自2007年,第一个瘙痒受体被发现后,研究人员发现了更多参与慢性瘙痒的细胞,急性瘙痒和慢性瘙痒的引发机制逐渐被区分开来。现在已经知道,慢性瘙痒和急性瘙痒是由不同组的神经元传递的,这些神经元在神经系统中沿着各自的专用轨道发送信号。 持续时间超过6周的瘙痒被定义为慢性瘙痒。慢性瘙痒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从体内分泌的化学物质到神经紊乱,在很多情况下,病因和治疗方法大都是未知的。现在,医学界普遍认为,慢性瘙痒是多种皮肤病的基础反应,如特应性皮炎(湿疹)、接触性皮炎和牛皮癣。除皮肤外,瘙痒还与多种系统性疾病有关,包括但不限于慢性肾脏疾病、肝功能障碍、恶性肿瘤、各种感染,甚至精神疾病。最近的科学进展揭示了以前未被认识的瘙痒特异性途径,这些途径是由特定介质调控的,包括神经递质、药理学介质和炎症细胞因子。 以湿疹为例,它是一种让人发痒、有斑点的皮疹,据统计,全球大约有20%的儿童和3%的成年人深受其困扰。目前湿疹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是抑制免疫系统疗法,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得到缓解。2020年2月一项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研究发现,一种在老鼠身上增强免疫系统和增强一种被称为自然杀伤细胞的免疫细胞的用药策略,可以有效地治疗湿疹。在动物体内,自然杀伤细胞在攻击免疫系统识别的外来细胞(包括一些肿瘤细胞)时起着特殊的作用。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增强自然杀伤细胞也能有效治疗老鼠的湿疹。而另一项2020年8月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发现,KIF3A基因中两种相对常见的变异导致了皮肤屏障受损、使皮肤水分流失增加、促进发展成湿疹。KIF3A是一种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该蛋白参与从细胞外到细胞内产生的信号,它是复杂感觉器官的一部分。这项研究确定了后代会增加湿疹风险的遗传因素,对于生命早期预防和治疗湿疹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瘙痒产生的机制在不断被揭开,但是目前专门针对慢性瘙痒作为一种病理实体的治疗方法仍不可行。患有慢性瘙痒的病人有很多复杂的情况,目前来看,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粒药丸或一种药膏,更多的是需要大量的耐心和关心。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祝叶华

322 评论

曾涛~家居建材

免疫学杂志。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文章可以投《免疫学杂志》。《免疫学杂志》月刊,本刊为北大中文核心、CSCD核心、科技核心,刊物级别非常高,外审阶段在20天左右,确定录用后可以在3-4个月内刊登出来。

160 评论

饿魔娃娃

臧敬五博士自2007年转入创新药物研发领域,曾担任GSK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研发中心总裁,创建了GSK中国研发中心,负责公司在神经免疫系统的全球新药研发。在发展高峰期,臧敬五负责约500人的全球研发团队,将早期实验室研发成果推进至临床一期及二期阶段,为中国,特别是上海培养了一批国际化的创新药物研发人才。

269 评论

文燕大侠

《免疫学杂志》由中国免疫学会和第三军医大学主办,1985年创刊,现为月刊,A4开本,内文92页,铜板纸、彩图随文印刷,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0—8861,国内统一刊号:CN51—1332/R。本刊坚持以交流学术信息、开展学术争鸣、繁荣学术园地为其办刊办刊宗旨;为本学科及相关学科读者充实理论、更新知识、积累经验服务为其目的。主要栏目有免疫学进展、专家论坛、基础免疫学、临床免疫学、免疫学技术与方法、短篇报道等。1989年以来先后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AJ)、波兰哥白尼索引(IC)、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中国医学文摘·基础医学”、“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文数据库”等国内外10多家重要数据库及检索刊物作为来源期刊收录。《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1年第1版、1996年第2版、2000年第3版和2004年第4版均将《免疫学杂志》列为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1990年获四川省首届科技期刊评比编辑加工奖;1995年获重庆市首届优秀期刊评选二等奖;1997年获重庆市优秀期刊一等奖;1997年获全军医学期刊质量评比二等奖;1997年获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1999年获重庆市高校优秀学报(期刊)二等奖;1999年获全军医学期刊质量评比优秀奖;2000年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2004年获全军医学期刊质量评比优秀奖。2005年被重庆市新闻出版局、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庆市科技期刊编辑学会评为重庆市科技期刊优秀编辑部。本刊公开发行,全国各地邮局订阅,国外读者可向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邮编:100044)订阅;国内代号:78-32,国外代号:BM4316;每本订价15元,全年90元。也可直接来信邮购。编辑部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第三军医大学,邮政编码:400038。 基础免疫学临床免疫学免疫学技术与方法综述与讲座短篇报道简讯 中国科协优秀期刊三等奖全军医学期刊评比优秀奖重庆优秀期刊一等奖 主管单位:第三军医大学主办单位:第三军医大学;中国免疫学会主编:吴玉章ISSN:1000-8861CN:51-1332/R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邮政编码:400038

166 评论

相关问答

  • 免疫学杂志期刊缩写

    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SCI收录期刊,研究领域主要是在医学方面。该杂志 在 IMMUNOLOGY (免疫学)

    remotesummer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病毒免疫学杂志

    上这个网站,上面有很详细的介绍!!还有部分:国外健康网站积极健康杂志:健康:男性健康:健康杂志:(封面漂亮)精神与健康完美健康杂志健康新境界生活营养学健康杂志设

    jason19203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2020免疫学杂志

    复审就是初审过后,就是二审或三审制。小编会把初步觉得不错的稿子留下来交给主编再审,有的还会有三审,最终才能定稿。就是说你的稿子过初审了,等二审吧,最后定稿了才能

    大雪压青松丶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自然免疫学杂志

    1、Nature子刊名 (1)Nature Cell Biology 19.122 (2)Nature Immunology 27.586 (3)Nature

    理想气体911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免疫学杂志顶刊immunity

    (资料图/图) 人人都有过瘙痒的经历,皮肤干燥、被蚊虫叮咬、过敏都会引发瘙痒。对大多数人来说,瘙痒可能只是一种短暂的刺激,但于临床医生和研究科学家而言,他们

    liuruojing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