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囡囡
自汉武帝推实“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中国历代占据主流地位,当然李白也无例外的沾染儒风,儒家以苍生为念的政治思想李白显然是很赞同,在《书怀赠南岭长岭府》中“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大圣犹不遇,小儒安足悲”其李白对孔夫子的敬仰之情也无疑表露出来,李白亦投身报效朝廷,曾两次任官,他高度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的宏伟志愿“奋起智慧,愿为辅弼,是寰区大定,海县清一”,这正是儒家思想“达则兼济天下”政治思想的具体表现,但我们细细考察李白的言行,显然他不是一个标准的儒家,李白虽有立不朽功业之心,但他从未提出实现儒家思想的具体政见,策论,李白赞同儒家思想却以自由纵横家的心态来实现这种理想,“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苍冥水”他不拘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显然李白只是借鉴与儒家的思想核心,而非真正以儒家思想存活,相比,事实上,李白从小受其道家熏陶,成年又入道教,做道教徒,虽百转千回但仍不改其志的是道家思想,李白功成身退后,更是以道家之风,潇洒飘逸的生活,他更喜欢自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白一生的写照则为“儒貌道骨”虽是实现儒家的政治鸿鹄,生活和实现这种理想的做法却是道家的风范。。。所以道家的思想只是李白鸿鹄思想的一个借鉴,而道家的飘逸,隐逸修仙,自由生活才是李白真正崇尚。。
Tequila1114
关于个性的优秀范文
我认为,个性不能只唯个性,渴望理解不可能变成苛于求事。在追求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我们渴望他人的理解。下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关于个性的议论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关于个性的议论文1
“第一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女人比作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蠢才。”恰如其分,如果人人的思想如此相同,那么我们的世界便不再是缤纷斑斓的了。
泰戈尔说过:“别踩住我的思想,我说别修剪我的个性。”没有苏轼那张扬的个性,就没有“大江东去”和“西北望,射天狼”的壮世气概;没有李白的浪漫潇洒的个性,便没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和“对影成三人。”的绝世浪漫;没有柳永和李清照的婉约派,便没有“执手相看泪眼”和“人比黄花会瘦”的一唱三叹……
别让自己的思想被别人的言论中所覆没,别让自己的个性,在别人的思想中修剪。从毛泽东汹涌澎湃的《沁园春雪》,到郑愁予意义深刻的《雨说》,到江河浪漫宁静的《星星变奏曲》,再到舒婷的含蓄深沉的《致橡树》。这是一种思想,到另一种思想,这是一种个性到另一种个性,这种个性,是思想的棱角,是思想的升华。
因为个性,我们才有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天,才有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冬天……
这个世界学要“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气概,学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迈,需要“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清幽……。毕竟,这个世界是五彩的,斑斓的,每个人都要坚持自己的个性,正因为这些个性,才使这个世界更缤纷。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我想说,坚持自己的个性,别让自己的思想的棱角被他人磨去,坚持自己与众不同的光芒,绽放梦想中的辉煌。
关于个性的议论文2
人生就好比平静的大自然,在这儿,草木缓慢生长,人以适合自己的生长方式成长。而在自然生长过程中呈现出的独特个性差异,形成了多样性的世界。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人生。什么样的个性造就什么样的人生,个性就像人生的催化剂,使人生宕荡起伏,丰富多彩。
个性启迪人生。朋友,你是否曾为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烦恼?曾经有这么一个人,他出身显赫并就读于哈佛大学。第二学年时,他迷上了软件开发,于是不顾家庭阻挠和校方劝解放弃了当时人们梦寐以求的法律专业。虽然不再有校园中那优厚的条件和先进的设备,但他坚持自我的个性,找到了正确的自身定位,努力向软件开发业发展,为光明的前途开辟了康庄大道。他就是微软大亨—比尔·盖茨。
个性丰富人生。在当今社会,台湾作家李敖,可称得上是一位标新立异,个性十足的人了。2003年,他投笔从政,并成功当选了台北市的立法委员。在议政期间,他曾用扔鞋子,送玩具给立法机构主席这些独具个性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政见的不满。人们乍一看,这似乎有些无理取闹。其实不然,对于台湾过度泛滥的虚假民主,是需要有像李敖这样的人出来鞭挞。在担任立法委员期间,李敖一心为市民服务,解决了市民诸多的问题,深受人们的喜爱与称颂。李敖正是用这种特立独行的方式成功地批判了泛滥的政治并深受人们的爱戴,为百姓谋福址,使自己的人生由作家上升到政治家的高度,实现了人生的突破,丰富了人生的内涵。
个性成就人生。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上,陶渊明又是一位遗世独立,特立独行的人物。在政治黑暗,百姓温饱难以解决的年代,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放弃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而去归隐耕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我不愿随波逐流”。于是,他写下了流芳百世的佳作《归园田居》、《归去来兮》……从而在文学史上成为一位泰斗人物,为后人所尊敬。而他那独特的个性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如蒲松龄、鲁迅、朱自清等。可见,个性不仅能成就自我的人生,对他人的人生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促使传统文化健康向上发展。
个性对人生可谓是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启迪我们的人生,还能丰富,成就人生。相信只要我们成功运用好自我的个性,使之为人生理想服务,就一定能开辟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美好未来。
关于个性的议论文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题记
中华民族五千年,英雄人物辈出,他们或才高八斗,或学富五车;或忠君爱国,或忧世忧民。但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都拥有自己的个性。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你淡泊名利,你便有了“久在樊笼里”之感,也就有了你“复得返自然”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你就是你——五柳先生陶潜。或许有人说你是世上最无个性之人。是啊,你不恃才傲物,你不放荡不羁,甚至你的作品在当时都得不到众人的承认,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会有人说你有个性呢?但我要说,正是这些才构成了你闪光的个性!试问,在今天又有谁能做出如此令人敬佩的举动!
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你,陶潜,傲骨!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你“天生我材必有用”。你“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你就是你——诗仙李白。你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你从小贪玩到遇老妪磨杵而自新,于是奋发图强而妙笔生花,文动天下,得圣上赏识。你从不同流合污而得罪权贵,惨遭流放;你从在现实生活中难展才华,到携美酒放情于山水。你不成功的一生却又是成功的一生。你留给世人的不仅是美酒与诗篇,更是那与生俱来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傲气。这就是你的个性!
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你,李白,傲气!一盏不灭的明灯!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刀光过处,人头落地,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思索:为自己的理想而献身的人算不算英雄呢?“变法总要流血的,那就从我开始”,于是,你,谭嗣同成为人人敬仰的英雄。你为富国强民的理想而甘愿献身的豪气便成为了你的被后人广为传诵的个性!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你,谭嗣同,豪壮!……
千万片叶子绿成树是共性,每片叶子不重复是个性。在我们这个个性张扬的时代,大多数人所欠缺的大概就是这共性中的个性吧!
关于个性的议论文4
你从喜马拉雅山下袅袅走来,带着一袭冰山雪莲圣洁而忧伤的气息;你从江南水乡中姗姗来迟,举手投足间隐匿着温婉如玉的气质;你从西北的大漠款款走来,严寒逼人的狂风挡不住你嘹亮而婉转的歌声。
世间万物,或冰山一隅,或小桥流水;或塞外秋景,或北国风情;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上帝这个万能的造物主赋予了每一种生灵个性,使它折射出独有的光芒。
生命就像一簇樱花,花期甚短,却将毕生的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以致它的生命让人明白了厚积而薄发、韬光养晦的含义。所以生命的意义就是给这个世间留下一个美丽的背影。驰骋历史的疆场,你是否看到有的人为正义与尊严宁死不屈,不肯低下他尊贵的头颅最终引颈受戮。他们的璀璨个性中包含着正义与尊严。你是否看到有的女子多愁善感,寄情于落花,托愁于舴艋舟。她们对情感的尊严与对国事的离愁深深感动了后人。这是一种个性,个性中有对爱情的理解和对历史的批判。你是否还看到古今沙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豪迈;你是否在马蹄疾驰过的伏尸千万的沙场上,一滩滩血泊中找到了烈士仍旧新鲜的心脏,他们一定还在牵挂着家中的妻母和嗷嗷待哺的幼儿。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在时光蹄下卷走的尘土中熠熠生辉。
时光积淀了岁月的光芒,也磨练了作家的手笔刀锋。鲁迅手中细瘦的笔杆就是革命的刺刀,以疼痛唤起了国人的觉醒。张爱玲在上海滩的繁华都市背景下以女性独有的细腻道出了她的清醒。巴金在中华民族在内忧外患、落后挨打的形势下宣扬了青年人寻求独立与自强的热情。
个性就是混沌中的一抹刀光剑影,劈开了是非与清浊。个性就是泼墨画中留白,是莲花自淤泥长出的洁净根茎,不染世俗浊恶。个性就是在浩浩荡荡的洪水中依然屹立不倒的中流砥柱,坚守着正义与职责。个性就像是沙中的金子,闪烁着无尽的光泽。
世界五光十色,每个人的生命都被贴上了同样的标签。我们应该绽放出自己的美丽,让单调平庸的世界因为你的存在而流光溢彩。
关于个性的议论文5
在同学们的心目中,老师似乎永远是板着脸,不苟言笑的,而我最喜欢的老师则恰恰相反,他是一个很有特点的老师。
他个子不高,穿着一间近乎古朴的中山装,戴着一副茶色的眼镜。他的行为举止乃至相貌都与他的姓非常相似——“蔡”(菜)。
第一节课,当他走进教室的时候,同学们嘘声一片,要不是他手里揣着一本生物学课本,我们还以为他是来修多媒体的呢!(那节课我们班的多媒体刚好坏了)与其他老师不同,他第一句话并不是“上课,起立……”这句套话。而是伴随着浓重的外乡口音的“同志们,你们好!”这声洪亮的大喊,着实让我们吃了一惊。
上课时,他的声音时高时低,时快时慢。每当讲到重点处,他都会把声音放得很低,害得我们时刻都要竖着耳朵认真听讲。突然,蔡老师“嘿!”的一声大喊,气流经过之处,同学们手中的笔纷纷落地。正当我们惊魂未定,神情紧张地盯着蔡老师时,他却说了一句足以使人笑掉大牙的话:“小A同学,你的脸红得好像某个动物的某个部位耶!”同学们听后狂笑不止,谁也没有注意到小A的脸已经变得通红。蔡老师说:“你们谁能用科学来解释这一现象呢?”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可谁也说不出正确的答案。蔡老师又解释道:“这叫生物对刺激所做出的反应,接着,蔡老师又列举出了一大堆的例子。直到后来我们才知道,这是蔡老师为了让同学们快速记着“反映”这个知识点而精心设计的,同学们听后都很佩服蔡老师。
下课后,同学们都自发地为蔡老师画像,可大都是“恶搞版”的。某强人还把蔡老师鼻子里插上两根大葱,衣服上画了“FBI”的标志。没想到蔡老师看后不但没有生气,还连声夸奖我们的画。更令我们吃惊的是,他还说:“你们把我的衣服画得太整齐了,我老蔡对这些从来都是不屑整理的。”
怎么样,这位老师很有特点吧!对,他就是这么一位讲课幽默、风趣、善于启发学生而又不修边幅的个性老师!其实,关于他的事情还有很多,待到笔者闲暇时,再向你娓娓道来!
内务府大总管
一、李白诗歌对他一生的思想和经历作了表达,反映了盛唐时代的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 A. 开元天宝年间,一方面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另一方面政治经济各方面又潜伏着各种危机,这在李白的诗歌中有所表现。《古风》第四十六首:“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反映了繁荣与奢侈。《古风》第三首:“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则以咏史的形式,通过秦皇的经历对唐王朝极盛渐衰的征象深表忧虑。(而《蜀道难》则通过蜀道的天险,指出了在唐王朝繁荣的表面下所存在的封建割据的可能性:“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可谓精准的政治预言。) B.国家强大,鼓舞他向往功名事业的雄心;政治的危机,激发了他拯物济世的热望。(1)他借历史人物表达其政治抱负:以姜尚(《梁甫吟》)、诸葛亮(《读诸葛武侯传书怀》等自比——报国立功名;以鲁仲连(《古风》之十)、严子陵(《古风》之十二)自比——功成身退。(2)抒发高远的政治理想,对现实人事不满:“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3)借歌颂游侠的诗歌表达了拯物济世的政治理想和“功成不受”的高尚品德。(《侠客行》) C.当政治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以诗歌抒其愤懑: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君不见狸高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对以斗鸡媚上的幸臣以屠杀邀功的武将投以嘲笑。(《梦游天姥吟游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更以爆发的激情,抒发其愤懑。)
丢了肥膘的猪
唐代是一个多元开放、兼容并包的时代。由于李唐朝廷采取儒佛道三教并奖、折中调和的文化政策,因此思想领域出现了三教合流的时代思潮。在三教调和的社会氛围里,文人士大夫根据自身的境遇和旨趣,或二教并习,或三教兼修,各取所需,蔚然成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701-762)就是孕育于宏伟博大的盛唐文化、最能代表盛唐诗人精神风貌的诗坛巨星。 李白诗作内容丰富,意象繁多,其中“云”则是诗人运用比较多的意象之一。据笔者粗略统计,云意象在李白诗歌中共出现了一百多次。如果把李白的诗歌比作一座神秘的“仙山”,那么,时隐时现、缥缈于山间的“云”则是一道体现了山之神韵的独特风景。在李白的一些诗中,云意象寄托了诗人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蕴含着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彰显出自由不羁的精神追求。 一、寄寓“安社稷”、“济苍生”的政治理想 儒家倡导积极入世、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大学》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内圣外王之道,历来是儒士立身处世的理想人格和行为规范,因此“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成为天下书生基本的人生态度。李白一生历经坎坷,不同的人生阶段有着不同的思想、志向和愿望,但贯穿李白一生的主导思想,却是儒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他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兼济天下、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主宰了诗人一生的行动。他在诗中发出感慨:“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赠韦秘书子春》)有趣的是,李白的这一政治愿望,却是经常通过云意象来表达的。 请看《酬崔五郎中》一诗的开头几句:“朔云横高天,万里起秋色。壮士心飞扬,落日空叹息。”诗人以“朔云”起兴,大笔纵横,绘就了一幅秋空寥廓、天高云横的朔天秋云写意图。高天之上,“朔云”因秋意肃杀而沉郁浓重;云天之下,“壮士”因仕途蹇滞、功业未成而愁肠百结,空自叹息。崔赠诗李白,相约共同隐居。李白虽然未能见用,郁郁不得意,但他并没有放弃对建功立业的追求,仍继续寻求报国门路。很明显,诗中的“朔云”不仅寄托了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和豪迈的人生理想,而且承载了诗人壮志未酬的郁悒愁闷。 再如,《忆东山二首其一》:“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为了实现匡国济世之志,诗人告辞隐居之地“东山”来到长安,希望能够得到辅佐君王、大展雄才的机会。星移斗转,花开花落,不知离开“东山”几个春秋了。“东山”的白云依然缭绕山间,飘散自如,“东山”的明月还是那么皎洁,而诗人在帝城久久滞留却毫无所成。东晋名臣谢安曾长期隐居东山,后出山入世,匡扶晋室,建立功勋,受到昏君和佞臣排斥时,又曾一再辞退,打算归老东山。李白向往东山,实际上是仰慕谢安,钦羡谢安的功业。他有像谢安与东山那样的离别,却未成就像谢安那样的功业。白云和明月的意象蕴涵了诗人对光阴虚度、壮怀莫展的感慨。 类似《忆东山》的白云之慨,在《登敬亭北二小山》一诗中,我们同样可以体会到。“送客谢亭北,逢君纵酒还。屈盘戏白马,大笑上青山。回鞭指长安,西日落秦关。帝乡三千里,杳在碧云间。” 此诗作于天宝十二载,这时的李白已年过半百,他在游金陵时遇到了故人崔侍御,两人同忆长安旧游,感慨系之。诗人在饮酒驰马,纵情游乐之后,并未忘怀自己建功济世的政治抱负。碧云茫茫,都城遥不可见,“欲济苍生”恨太晚,旧梦难成空惆怅。何时才能实现报国之志?功业未就的惆怅系于“碧云”之端。 李白早年学习和游历的独特经历,加上盛唐经济和文化繁荣的社会环境,影响和决定了他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儒家人生态度;而他狂放不羁的自由禀性,追求理想的浪漫气质,以及过于理想化的人生设计,又注定了他在现实中不断遭致失败。这使他常常陷于悲愤、不平、失望之中。云意象就从一个侧面记录了诗人的这一心路历程。 二、彰显“空卷舒”、“任去留”的精神追求 儒家对积极进取精神的崇尚,影响和决定了士子们倾心于庙堂,热衷于为官从政。倘使仕途平坦,则飞黄腾达;一旦仕途坎坷、官场失意,道家贵柔、主静、守雌的人生哲学,又成为失意儒生、落魄士子的主导思想,他们就会到道家道教中寻求慰籍。李白从小生活在道教气氛浓郁的蜀中地区,虽然年轻时就受到道家、道教思想的影响,但这并没有妨碍他对为官从政、建功立业的孜孜追求。当李白从26岁起“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追求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的路途中,不断遭致挫折之后,他就开始追求任随自然、超尘脱俗、潇洒自由的人生境界。“兰生谷底人不锄,云在高山空卷舒。”(《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其一》)就是这种个性自由与精神追求的形象写照。李白游遍大半个中国,足迹遍布名山大川,“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他纵情山水,任随自己飘逸的情思融于青山、白云、流泉。 来看《日夕山中忽然有怀》:“久卧青山云,遂为青山客。山深云更好,赏美终日夕。月舍楼间峰,泉书阶下石。素心自此得,真趣非外惜。”诗人久居山中,以云为伴,观云赏云,与云作情感的交流。对云来说,李白是“客”,对于李白来说,云又是他观赏、交流的客体。在诗中,人具有了云的灵性,云也具有了人的性情,似乎云即是我,我即是云。诗人在他想象的王国,实现了主与客的合一、人与自然的融合,找到了“真趣”,在随意闲适中获得了极大的精神自由。 在《登太白峰》一诗中,诗人创造了另外一种飞越灵动的绝对自由。“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诗人登上险峻雄奇的太白峰,幻想着太白星与之私语,愿为诗人打开通向天界的门户,希冀着御风而行,自由出入于浮云,任意驰骋于太空。在诗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抒情主人公超脱尘世,飘飘然在宇宙间作逍遥游的形象,昊天、浮云等都成了诗人个性自由发展的广阔背景。 李白在诗作中经常以希冀、憧憬的笔调,展示自己内心追求神仙般自由的渴望。在《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的最后,诗人吐露了自己的心曲:“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诗人想象着自己有一天修炼升仙,仿佛远远望见神仙在彩云里,手拿着莲花飞向玉京,自己也随仙人凌空而去。神仙生活是以自由为特征的。诗人追求神仙世界,实际上是为自己狂放不羁的性格寻找一个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因此,诗中运用“仙人”、“彩云”等意象,其真意在于寄托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自由的渴望。 三、表露“游仙山”、“卧松云”的归隐心志 神仙道教信仰在李白思想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当他在充满艰辛的求仕之途上,感觉自己距离理想目标越来越远时,他的心灵就越来越趋近道教。经过短短两年“翰林供奉”的朝廷“政治生活”的考验,李白被证明他狂傲不羁、追求自由的灵魂不属于政治。天宝三载“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后,他在齐州请北海高天师为其授道箓,从此 “名在方士格”,正式成为一名道士。李白的近千首诗中有一百多首与神仙道教有关,诗人在诗中多次借“白云”、“五云”等意象,流露出对仙游生活的向往和对神仙世界的追求,进而表明归隐心志。南朝时,高道陶弘景隐于句曲山,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诗回答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后人多以白云喻指隐士。因为白云缥缈变幻,神秘莫测,人们总是把它与“仙山”紧密联系在一起,甚至作为仙界的象征。 李白十分向往潇洒出尘、自由自在的隐逸生活,他在诗中以白云的自由不羁、洁白无瑕,来象征超凡脱俗的隐者。如《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诗中写白云长随刘十六自秦归隐于楚的行程,自白云始,以白云终,云随隐者行,隐者偕云归,仿佛白云即是隐者,隐者即是白云,白云与隐者的形象浑然一体,隐者清空高妙、风神潇洒的形象通过高洁的白云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来。 李白在《寻阳紫极宫感秋作》一诗中,同样抒写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诗的前半段云:“何处闻秋声?翛翛北窗竹。回薄万古心,揽之不盈掬。静坐观众妙,浩然媚幽独。白云南山来,就我檐下宿。”南山白云对诗人像故交一般特别友好亲近,诗人与白云也似乎神交已久十分投合。据王琦注,“白云南山来,就我檐下宿”化用了陶渊明 “白云宿檐端”句(《拟古诗九首》其五)。诗中的“白云”成为“诗仙”李白与“隐逸诗宗”陶渊明之间心灵契合的纽带。 再看《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何当造幽人,灭迹栖绝巘?” 自“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以下,由天边自由舒卷的白云,自然联想到白云下面、山林之中的紫阁隐者,仿佛白云就是潇洒飘逸、超脱尘世的隐者。诗人通过对终南山幽静景色的赞美,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由天边自由舒卷的白云,引起对仙游生活和隐逸之士的遐想,最后旨归功成身退,与之偕隐。正如沈德潜《唐诗别裁》云:“因白云舒卷,念及幽人。偕隐之思与之俱远。” 李白一直渴望着“功成身退”,而实际上他一直没有“功成”,也就始终未能“身退”,所以他只能归隐于自由的精神世界——想象中的神仙世界。《下途归石门旧居》诗中有这样几句:“余尝学道穷冥筌,梦中往往游仙山。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俯仰人间易凋朽,钟峰五云在轩牖。” 在他看来,喧嚣的人间,纷扰的官场,相对于“壶中洞天”来说,只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与其俯仰人间,浮沉宦海,不如栖身“钟峰”,寄情“五云”(王琦注:“五色云也。”)在诗人的眼中,“五云”可以排解诗人壮志不酬的苦闷,可以作为诗人政治上失意后的精神寄托。 总之,儒家和道家道教关于人生的哲学思想满足了李白在不同政治处境下的不同精神需求,使他在得志或失意时都能保持心态的“平衡”。因为天空中逍遥任意的云,与潇洒飘逸的“谪仙人”之间实在是有着太多的“神似”,李白对“云”特别钟爱,他常常巧妙地借千姿万态、变幻莫测的“云”,来抒发自己的壮怀、逸情和愁思,使得云意象成为寄托这位天才诗人的儒道人生理想的奇妙载体。
正版TJ状妈
一、李白走出深山,走向长安,文学上的“起”与政治上“出”是因为儒家的影响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正是因为李白苦读了儒家经典,为儒家出世的思想所影响,自小就想在政治上一展抱负,有很强的功名事业心,“以当世之务自负”,这强烈的济事观念,显然是来自儒家的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所以,李白才会在这种强烈的政治理想之下,走出大山,走向京都。同时,也是这种儒家经典的熏陶,使得李白具有很好的文化修养和文学素质。这两者都为李白打下了基础,而这两者都是源于儒家文化。 二、李白政治上的失落,进而导致文学上的大成无疑是源于儒家文化的影响,直接或间接的 数家孑然不同,有的甚至是难以相容的思想在一个人的头脑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都影响着他的行为与思想。那么,显然,这已经注定了他的失败,至少,在政治上是如此。儒家积极的政治理想在面对道家的独立、自由,还有游侠的藐视正统、藐视封建秩序等等与儒家正统的政治理想与儒家认同的封建秩序相背的思想的冲击时,李白在政治上的失败已是毫无疑问。 恰恰是这种政治生活上的无限追求与渴望,所以,政治上的失败与得不到满足更加显得特别的突出。李白的政治生活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政治悲剧,也是他一生的悲剧。但是,正如同几乎所有的政治悲剧者一样,他将满腔的失落发泄到自己所擅长的文学诗歌上:或者是直接抒发自己政治上的失落与不满,“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或者是寄情于山水之乐,“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或者隐身于求道修禅之中,“愿随子明去,炼火烧金丹”…… 我们可以认为,正是由于政治上的失落才导致了李白在文学上的成就,而这种成就归根结底来说,也都是源于儒家的政治理想与儒家文化的熏陶。所以,我们可以说,正是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与儒家文化的熏陶,才使得李白可以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政治理想,这促使他走出深山,走向全国,并且,由于这种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使得他在政治上与自己所信仰的道家、纵横家等等之间有了差距与对立,进而导致了他在政治上的必然失败。而他政治上的失败,才使得文学上的天才可以尽情的发挥出来,造就了一代“诗仙”,成就了李白
反向寻车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系统的查询终端,以触摸的形式,输入自己的车牌号码片段或者选择大概停留时间段,来查询爱车停留位置。系统会自动通过算法,将用户到达爱车的最
《格列佛游记》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伟大的讽刺小说,据说伏尔泰、拜伦、高尔基和鲁迅也很推崇斯威夫特的作品。我深深地崇拜着鲁迅,他用枯黄却瘦劲的手指着青年前进的方向
循迹原理 、使用电路、驱动芯片、传感器种类、调速方式、控制芯片、电源模块....
本来就是瞎琢磨。就由修炼人的出生来证明,道教思想谁都能修炼。
内容预览: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老师的悉心指导。陆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陆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