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30

猪猪侠xtt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小学五育融合研究现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人到中年156

已采纳

一.选题依据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学术史梳理和研究动态   蔡元培一九一二年初在出任教育总长时提出的五育是指:军国民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及美感教育五项主张。新时期的五育指的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提出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近期,《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要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坚持‘五育’并举”,在课程方面“增加学生选择学习的机会,满足持续发展、个性发展需要”,以及“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 (二)本课题对已有研究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要做到这些,学校应依据自身性质、特点和条件,整体规划、设计学校课程。在教育快速发展的现在,“五育”融合是当前及未来基础教育改革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之一,有助于提升育人质量。我国教育一直在提倡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五育中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是不可能完全分开的,每一种教育教学,都会对学生各方面产生影响,各个教育之间往往也是相互渗透、相互连接的。经过多年的实践,“五育”融合的校本化实施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当前的教育形式是让学生以学业成绩为目的,忽略过程中的方式与多种感观教育。在这种传统模式下,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方法,既能保证国家课程有充足的教学时间,又不耽误“五育”的渗透。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五育”融合结合校本化课程与社团活动实施。其优势在于:     1.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力。“五育”融合校本化实施的关键是注重国家课程资源、学校校本资源、学生生活经验的调用和自身活动体验的主动参与,正是由于融合后的目标明晰有序,才为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余地,真正落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地位,实现满足学生持续发展、个性发展的需要。     2.有利于深化教师教学观的认同和完善,助推教师专业发展,打造特色学校,全面、均衡、优质、高效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创设师生教学共生的境界。   二、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东阳完小全体教师及学生(二)总体框架     一直以来,国家课程是学校实行五育的主要载体,国家课程由国家统一开发,“五育”理念贯穿其中。学校和教师位于课程体系的最远端,只是国家课程的传授者和使用者。这些原因致使教师不具备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被动的执行课程计划,敷衍的贯穿“五育”理念。为了将“五育”融合校本化,我校教师和学生将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借助“生本+阳光课堂”改革的东风,专门制定东阳完小校本课程建设开发指导方案,并结合我校“阳光教育”办学理念,将课堂活动和社团活动进行整合开发,构建了六阳光课程体系:阳光文课程(语文主题学习,数学生本课堂)、阳光心课程(国学社团等)、阳光美课程(剪纸社团,艺术社团等)、阳光智课程(魔方社团,叠被社团等)、阳光动课程(试验田基地)、阳光体课程(乒乓球社团,足篮球社团等),做到有课程目标、有课程计划、有课程内容、有课程实施、有课程评价,确保学校“五育”活动课程化,以课程建设落实立德树人,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师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型实践者,学生成为课程和活动的主人,成为校本化实施的最大受益者。有效地弥补“自上而下”的国家课程变革的不足,为国家课程的扎实实施、学校的个性化发展奠定基础。     重点难点     我校践行生本教育思想,结合“五育”理念,以“阳光 绽放”为核心思想,以“办阳光教育 育花样少年”为办学宗旨,以创造具有东阳完小特色的“五育”融合阳光教育品牌为重点,依托课程改革和社团活动,探索成熟的校本化课程体系。     主要目标   “五育”融合,在阳光教育品牌统领下,以深化阳光课堂改革,推进阳光课程校本化建设,强化教学精致管理,助推教师专业发展,打造特色学校为五大支点,全面、均衡、优质、高效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探索成熟课程体系,指导师生把整合的资源双向交流、师生互动,满足学生持续发展、个性发展需要,树立新的学习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三、思路方法     (一)基本思路     1.学校顶层设计了校本化实施系列方案。如用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及人物打造校园文化,经典诵读、征文比赛、亲子诵读比赛、飞花令、国学才艺展示等活动扎实的开展起来,学国学,学礼仪,争做国学小名士,注重孩子仁义礼智信的教育,让每个孩子有信仰,讲诚信,有爱心,懂感恩,德才兼备,真真正正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结合学校实际,开发了阳光劳动课程,利用校内闲置的空地,开辟出了小葵花等实验田,让学生践行绿色种植实践活动,种植各种蔬菜,亲身参加劳动,体验劳动的辛苦与快乐,从劳动中获取直接的认识,养成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以实验田为载体,课程视角,素养立意,解“五难”,融“五育”,展未来,培养了学生克难攻艰的勇气和锐意创新的实践精神。基于校情,以生为本,因校制宜,善用资源,以一育融五育,助力儿童有滋有味地成长,为每一个五彩的生命奠基。     2.聚焦课堂改革,“五育”融合,发展核心素养,助推教学管理精致化。在准备阶段,学校制定了“生本+阳光”课堂教学改革等指导性系列方案,从过程、学科、学校、教研四个层面全方位系统化推进学校管理水平,加强了教学过程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以精致管理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内涵发展,形成学校特色。教师初步具备了“五育融合”的教学新基本功,既善于在自己的学科领域,也善于融合利用各育的育人资源,实现基于融合、为了融合和在融合之中的新型教学方式。     3.“五育”融合不仅仅是学科资源与社团活动的融合,而是要德育并举,对学生进行文化、卫生、家庭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综合教育。学校通过构建个人-小组-班级-年级-学校-家庭六维一体自主管理模式,制定了学生自主管理制度,成立了班级、学校自主管理组织,对班级、小组、学生采取积分制管理,定期评比最美班级、评选阳光之星-文之星、心之星、美之星、智之星、动之星、体之星。五育融合要轻评价,少利害,重鼓励,侧对话,悦成长,要注重化知识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化实践为奇妙。     (二)研究方法     通过对东阳完小学校、学生的现状分析和对研究思路的梳理,在本次课题研究中我们将采用调查法、观察法、比较法、质量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成果展示法等诸多方法来研究。     (三)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1年10 月—2021 年11月)。制定课题实施方案,课题正式开题。在这一阶段,收集相关资料,主要做好课题的论证和研究方案的撰写工作,撰写课题初期报告。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21年12月—2022 年11月)。正常开展各方面活动,实施研究,阶段性总结分析,撰写课题中期成果报告。根据调查法、质量分析法、经验总结法得到的各种信息调整课程设计,举行各种活动。     第三阶段:改进、总结与结题阶段(2022年12月—2022年6月)。充分利用已有条件开展“五育”融合的各项学科活动和社团活动,如价值引领,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点上突破,与面上推进相结合。课改论坛,与校际联研相结合。榜样示范,与专家引领相结合等;继续使用融合后的校本化课程进行学科教学,同时音、体、美、信全面展开各项活动,充分发挥每一堂课、每一个教育活动的“五育效应”,形成成熟的校本化课程体系;最后整理材料、总结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133 评论

LIZHIPINGZHAOBOWEI

1课内与课外衔接不紧2不能学以致用3片面追求分数4忽视美育,劳育,德育5学生动手实践少谢谢

183 评论

大猪头.

3                    拒绝伪“五育融合”        所谓真“五育融合”,就是让“五育融合”进“日常”,即在一门学科中,通过教学设计将“五育”要素分析和设计出来,最终在课堂中彰显。教师能够将“五育”视为一体,它们在课堂的呈现就是一种自然交叉状态。        “五育融合”的实践探索没有捷径可走,需要教育工作者基于对教育规律的不断探寻与思考。        为了让“五育融合”实践变得更真、更善、更美,还需要从以下三点下功夫:        一是明确“五育融合”内涵,肯定其话语表达。        从动词词义来看,“五育”的“融”与“合”是形式、过程,是将不同学科及不同领域、校内与校外、个体经验与社会需要相互融合。从名词词义来看,“五育”的“融”与“合”是理念、思维,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秉持“全人理念”,始终具备关联式、融通式、渗透式思维来观照育人实践。        “五育融合”视野下的德智体美劳本身并不会因“融合”而被掩盖,绝不是异化各育之美,它追求的是五育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共美局面。        当前对“五育并举”“五育融合”话语的争议不少,对其话语的解读仍处于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状态,需要业界学者带着教育哲学意识,进一步剖析“五育融合”的内涵是一种不变的价值秩序,还是适时而变的?以期“五育融合”的理论探索从“各执一词”走向“和而不同”。二是构建“供给侧-需求侧”协同治理视域下的“五育融合”生态系统。首先,构建“五育融合”的家校社共治生态,打通育人边界,扩大“五育融合”的实践场域。其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以制度形式规定育人主体实施“五育融合”的责任与义务,制度建构相当于为“五育融合”的实施搭建铜墙铁壁。再次,建立基于“五育融合”考评结果的动力机制。如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引导教师积极开展“五育融合”教学改革研究,让教师“动”起来;重建新常态的学生综合素养生成评价体系,实施以“五育融合度”为指向的整体评价,让学生“美”起来。最后,建立“五育融合”实施的保障机制,让机制“活”起来。学校要高度重视其资源投入,探索出“五育融合”领域的最佳资源供给配置方式。三是直面“双减”难题,提升“五育融合”效益,提高一线教师的“五育融合”教学“新基本功”。“五育融合”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其不可能完全借助分科课程体系培育和实现,课程整合是“五育融合”的必经之路。继续探索项目学习、主题学习、深度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融合的内容不止于知识内容,还包括设计价值、目标等多层面。如何科学设计,如何有效融合,是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殚精竭虑去思考的。比如,如何建立和分解“大观念”,也就是教师能够基于不同领域或学科内容,对其分析、提炼,融合为一个“大观念”。教师把握住这个“大观念”,在实施“五育融合”教学和评价时,才能有方向感、收获感和自信心。

326 评论

相关问答

  • 金融现状研究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正面临着巨大变革,相对于社会进步的其他方面而言,中国金融业发展制约了整个经济的进步。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金融分析论文范文

    阿波罗三下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文旅融合国内研究现状论文

    旅游 文化 是广泛存在于旅游活动中的,由专业人员挖掘或设计出来,满足旅游者特定需要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产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旅游文化 毕业 论文

    Romy莎莎mei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论文合作的研究现状

    研究现状是开题报告的关键部分,对开题报告的层次和水平起决定性作用,也是英语论文“文献综述”的基础。 撰写研究现状之前,需要查阅与论文选题有关的国内外文献,以便了

    音为爱899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小学生音乐教育现状研究论文

    我能够帮你的

    醇香麦芽糖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小学科学教育的实施现状研究论文

    小学教师科技教育论文范文 科技教育活动是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是简单地通过教授教给学生。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小学教师科技

    小也安安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