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这个冬
关于9楼叫特殊楼层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9楼的谐音是“旧楼”,而很多人普遍喜新厌旧,所以9楼比较特殊,另一种是认为9楼处于扬灰层,在这个高度,空气中的灰尘会形成一个悬浮层,因此会极大影响人的居住体验。但是根据科学研究,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其实9楼是比较好的楼层。
关于扬灰层的说法,扬灰层是在房产界经常会遇到的一个概念一般认为,距离地面30米左右,也就是9到11层为所谓的“扬灰层” ,也叫做“浮尘层”或者“灰滞层”。在这个高度,空气中的灰尘会形成一个悬浮层,因此会极大影响人的居住体验。
这个说法最早起源于2003年一篇《售楼小姐真情自白》的网文。而9层正好是扬灰层,因此应该避免购买。但是根据科学研究,“扬灰层”、 “浮尘层”或者“灰滞层”根本不存在。
bigbig米米
不是。所谓的9楼是“灰尘停留层”纯粹是个谣言。
针对高层楼房中“9至11层为扬灰层”的说法,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庚辰表示,该说法没有科学依据。他介绍:就大家最关心的而言,因为其本身粒子很小,颗粒物本身沉降的作用比较小,不像大颗粒物受重力的影响大。在空气流动较好、上下混合比较好的时候,细颗粒物在空气中的分布是比较均匀的,不存在9-11层细颗粒物比较集中的现象。
北大环境与工程学院教授谢绍光也表示,细颗粒物在近地面对流层混合比较均匀,“一般越往高空走,颗粒物浓度会降低。但高度会很高,至少离地面200-300米的空间里,浓度不会有大的差距。”谢绍光介绍。
所以,随着高楼楼层的变化,浓度值变化与高楼楼层关系并不大。专家表示,“9-11层是扬灰层”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一般情况下,近地面细颗粒物的分布比较均匀,其浓度值随楼层变化差别不大。
扩展资料:
所谓的“扬灰层”“浮尘层”“灰滞层”这些是谣言,这条谣言起源于2003年一篇《售楼小姐真情自白》的网文,根本就是一家之言,不仅没有科学道理,也没有实践的检验,更没有专业测试数据的依托。
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风速、风向、气温等很多气象条件都受到了建筑的影响,同时城市中的车流人流也进一步扰动了气流。因此,城市中的气流特点与平坦地势的气流特点差别很大。不同的建筑街道布局,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气流模式。因此,灰尘在大气中的运动和浓度分布会呈现复杂、瞬息万变的特点,很难把握其规律。
参考资料:中国新闻网-网传9至11楼为“扬灰层”空气最差 专家称不科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扬灰层
吃货kumiko
居住建筑扬灰层在9-11层,在30多米高度,而大气边界层高度在数百米到数千米,这一高度远高于居住建筑的9-11层。而且大气边界层通常具有城市高于远郊、白天高于夜晚的特点,并且随着温度、气候、风速的变化而变化,并不会停止在某一高度。
即使在大气边界层内,根据很多测量结果的研究表明,污染物的浓度总体上随高度呈递减趋势,并不是累积在某一高度。其中,PM10浓度的递减趋势快于,尤其在郊区等远离市中心的地区较为明显,即一般情况下,在空中没有污染源的情况下,楼层越高,空气相对越干净。对于常见PM1,和PM10浓度随高度的变化规律研究,有数据显示当高度达到80m左右处(约26层楼高)时,PM1、和 PM10浓度衰减分别能达到20%、38%和40%左右。
白羊座小叔
是扬灰层8——11层是环境学上所谓的扬灰层,空气中的尘埃、有害物质在这个高度有个停留的过程 ,其实由于“峡谷效应”的影响(“峡谷效应”指的是周边有公交干道或工厂、以及高楼密集的住宅),在街道风的作用下,含有灰尘的气流不是平稳移动,而是在高楼之间的某个区间上下“徘徊”。近地面的污染物随气流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又向下或水平方向消散。这个“高度”,大概在30米左右。也就是8-11层之间。眼下很多小区密集区高层住宅的中间位置有一个“污染物高密度区域”。说白了,这些楼宇的8-11楼之间灰尘会逗留其间,在此过程中,居住者会与灰尘“同呼吸共命运”一段时间后再“吻别”。 而且这里正好是噪音较大的空间,许多消费者以为身居高楼就能“远离尘嚣”,谁能想到,真正在一楼倾听车辆噪声,还不如在8-14层听得真切。
三鲜豆皮皮
“买房子到底选哪层好?顶楼太热,底层又怕潮怕暗”这几日,不少的网友讨论起了这个话题。
位置、户型、价格外,楼层应该是买房子时也比较关心的问题了,底层或顶层受天气影响大是否宜居,高层也许会遇到空中扬灰层,每层价差能达200-300元/每平方米。对购房者来说,买房置业是一次性的终身选择,如果楼层选择不当,势必会对今后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那么怎么样的楼层才是最好的楼层呢?最贵的楼层往往就是最好的楼层,开发商在定价时会首先考虑的就是按楼层需求热度来定价,好的楼层往往会比普通楼层贵上一到两成。那是不是买最贵的楼层就是最好呢?小编认为,楼层的选择最好是根据个人的住房需求来选择。
谁会选底层
首先,若家里有高龄老人和小孩子,底层也许是不错的选择。底层一般都会送个小院,窗口视线好,贴近自然。比较适合有高龄老人或小孩儿的家庭,现代家庭一般多是双职工,虽然有电梯,但若老人需要用到轮椅,国内楼房设计对残障支持考虑仍有不足,而且老人也多比较喜欢接地气的房子。
缺点是若楼间距太小,会影响到采光,偏潮湿,另外就是若小区物业不行会感到不安全。
顶层或许也是种浪漫的选择
小编说的顶层当然不是超高层的那种晒个被子都能给刮飞的顶楼,而是一般较为常见的多层板楼。多层板楼最高也就6层,开发商多会把楼顶的平台划给你一部分。土豪点的做法就是打通各路关系,在屋顶搭个美轮美奂的玻璃暖房。种花养草约美眉看星星,真真是人生赢家的享受。当然,不是土豪咱也可以自己搭个矮一点的架子,种上几株葡萄或是爬山虎之类,炎炎夏日带上老婆孩子跟小狗,拍个黄瓜做个拉皮,吃点喝点不也美哉美哉!
缺点就是你可能得认识个做防漏的朋友,一年半载的总得请来家里一回。还有就是你最好不要贴壁纸,还要记得长开窗通风防潮比较好。居家型板楼,买金三银四就好。
高层塔楼遍天下 10层上下为最佳
政府一直在加大力度推进城镇化进程,各地核心城市的楼房也就越来越高了。近些年的小区也多见高层,小编建议高层选10层左右最好。优点是视线好,你不会觉得特别高,不高不低的心理上会比较有安全感。若是遇见个停电之类的,不用电梯也能爬上爬下。若是自采暖,采光好的户型冬日也能节约不少取暖费用。建议18层左右的建筑,选9-12层为佳。
住几层楼才能防
去年郑州几度爆表,虽然年后有所好转。但大家对数据都存有疑惑,每日还是远不见福塔近不知寒暑的,怎么就都是良好呢?有人就说要住高层,高层会低上很多。那是不是真的住高层就能防呢?又要住多高才有效呢?
有一篇《北京秋冬近地层浓度垂直分布特征》的论文给出了一个结论,随着高度的增加浓度呈现递减趋势。也就是说,住的高真的就能呼吸到新鲜空气。不过,研究报告显示高度达到64米时,才会有比较明显的锐减。3-4米算一个楼层,64米也就是至少得住到16-21层才行。但是,高层空气稀薄,对有心脏病和哮喘类呼吸疾病的人群不太合适。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5-06-26,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点击查看更全面,更及时,更准确的新房信息
1、谢冽.导游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刍议[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杜炜.导游业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任燕. 旅游道德认知
试论提高公安战斗力的途径与方法 摘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各级党委、政府对社会治安和公安工作越来越重视,都把社会治安作为投资
酸雨 一、酸雨的定义 「酸雨」,顾名思义,雨是酸的。其正确的名称应为「酸性沈降」,它可分为「湿沈降」与「乾沈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
A. 《灰姑娘的故事》读后感 [《灰姑娘的故事》读后感] 《美国最优秀教师的自由》一书中记录了菲利普.比格勒老师上的《灰姑娘的故事》这一课,我觉得这真正体现
对于粉笔渍,可使用如下方法清洗:①先拍去衣物表层的粉笔渍;②保持衣物干燥,用蓝月亮手洗专用洗衣液直接涂抹在污渍处,静置5分钟后,加入蓝月亮洗衣液常规洗涤。如果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