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22

小妖乐乐10
首页 > 学术期刊 > 国外对地理综合思维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不计较的心

已采纳

地理核心素养的真正提出,为深化地理课程改革提供了动力,不断促使着地理课堂教学进一步完善.而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重视学生地理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因此,开展思维结构评价是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 纵观国际教育...

144 评论

暴脾气媛媛

地理教学作用分析

地理知识是学习其他自然科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跟现代社会生产关系越来越密切。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地理教学作用分析论文,欢迎阅读借鉴。

摘要: 地理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地理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地理学发展的历史,是反映地理科学孕育、产生和发展演变规律的历史,蕴涵着地理学家的业绩、科学的思想、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本文拟立足地理学史的教育内涵,对地理学史的科学教育功能、创造教育功能、知识内化功能等作些探讨。

关键词: 地理;教学;学生素质

1 如何提高中学生科技素质

基础地理知识,无论是哪一方面,哪一部分的哪个课题,无不融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为一体。如果教师善于挖掘教材的内涵,发挥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就能够通过教学,使以上所述的关于科技素质的主要三个方面同时到位。下面就略举几个事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知识是学习其他自然科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跟现代社会生产关系越来越密切。地理知识的传授是提高学生科技素质的重要源泉。例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知识可使学生在明白了“昼夜、四季”是怎样形成的同时具备了批判的科学精神;探测月球和其他行星的地理意义、厄尔尼诺的发现等。可使学生在明白了地球上气候异常是怎样形成的同时,认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使他们明白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建立了环境意识;而对直然灾害的斗争及其保护环境的认识又使他们加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从中得出有益的结论。

地理学处处充满着观察、假说、验证、类比、模拟、科学抽象、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数学推导等科学方法。比如地球仪是经过科学抽象的理想化模型;伽俐略通过望远镜证实了太阳上有黑斑这一现象。科学史表明,往往不是先设计出验证方法,然后才发现规律,绝大多数情况总是先提出了假说,然后根据假说来设计检验方法证实它或推翻它。雅鲁藏布江瀑布群的发现证实了假说,日食的观察推翻了假说。假说作为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了科学方法,比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认识了假说在科研中的作用,并且使他们具备了运用科学假说的能力构思和设计验证性实验的能力,那么他们在未来所从事的工作中,就会表现出不同凡响的水平。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地理学发展史就是一部地理学先驱们创造、发现的历史,创造推动了地理学知识完善的进程。没有地理学家们的不断创造和发现,就不可能有现代地理学的辉煌成就。他们是进行创造活动的榜样,同时地理学家们在创造活动中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经验知识,为我们进行创造提供了示范指导。地理学史中蕴涵着丰富的创造教育素材。地理学史料的教学能让学生的思维跨越时空,回到先前的地理学前沿。通过人类认识地理世界的真实而又令人兴奋的探索历程,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学家用有效的方法一步一步地揭示地理奥秘时的那种科学创造的快感与激动,并受到研究方法的熏陶。

3 地理课程在国民能力素质培养中的功能

能力培养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能力也是国民素养非常重要的部分。地理课程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地理事实、概念、原理等知识外,更重要的在于使学生具备地理能力,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素养。

提出地理问题到解决地理问题所必需的能力是地理能力培养的核心。国外有些国家的地理课程把提出地理问题的`技能、收集地理信息的技能、整理地理信息的技能、分析地理信息的技能、回答地理问题的技能作为五项核心地理技能;也有国家的地理课程强调地图运用和野外技能注重观察、解释、综合、评价、预测能力的培养。《地理教育国际》把发展学生提出地理问题、收集和组织地理信息、处理分析资料。评价判断、解决问题等能力作为能力培养目标,强调这些能力培养要渗透在具体地理技能培养的内容与过程之中。

4 地理课程在国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中的功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而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品质,是国民基本素质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当今社会,一个人只有知识、能力不行,还应该善于与人合作对社会和自然负有伦理义务,具有良好的品德素质。地理课程按照人才综合素质特征的要求确立合理的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和素质结构,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地理课程,作为一门以人类可持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为基本内容的课程,是培养辩证观念和形成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情感态度的重要途径。环境教育以课堂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课堂中,在学习了有关环境方面的知识之后,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环境价值观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课外实践中,可以引导学生去调查分析,直观地从识环境问题并提高自己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培养保护环境、防治污染、节约用水等良好的环境观念和自觉自律的行为规范。

5 有利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针对日益严重的精神危机,应加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重建人类文化道德价值坐标体系,通过文化变革来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以及现在一些不合时代的腐朽的思想。地理学史隐含科学精神,同时也隐含丰富的人文精神,是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的桥梁,有利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如在地理课中通过对魏格纳、李四光、徐霞客等地理学家其人其事的介绍,不但使学生体验他们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的科学精神,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人格、责任感、价值观、社会观、人生观等教育,也使学生懂得科学与人文的互动和辩证统一。

238 评论

吃蛋糕的鱼

国外关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文献是美国核心素养的内容 2002年,美国在联邦教育部的统领下联合微软,苹果,全美教育协会等多方社会和教育机构构建了“21世纪技能框架”,对21世纪美国学生所具备核心素养做出了规定。 21世纪技能框架包括内外两层,外层包括核心素养的三大指标:生活与职业,学习

102 评论

相关问答

  • 国外对维生素营养的论文研究

    下面这几篇都是有关营养的,供参考,参考文献上还有很多,你可以自己去看看,整理,有没有能派上用场的:[题名]:营养[TiMing]:YingYang[关键词]:酪

    小韵子39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外国人对文旅融合研究论文

    摘要 从现代 旅游 发展来看,当下 旅游 已从观光过渡到观光与休闲并重时代,而休闲 旅游 本身就是精神层面的,没有文化内涵和主题,也就谈不上精神感知和体悟。

    正在复制843111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国内外研究综述对论文的启示

    很多同学在写国内外研究现状时,都会很纠结国外部分怎么写,一个原因是找不到权威的外文文献,另一个也是因为看不懂外文文献。这里有两个方法,帮你顺利完成国外研究现状撰

    karenchao1983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中国对世界地理的研究论文

    在国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如:1 作者 篇名 刊名 年/期2 魏乐、吴殿廷等 我国“五年计划”的执行评价及区域发展战略的思想演变 经济研究导刊 200

    乖乖邓子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中英思维对比研究论文

    提供一些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在中西文化差异方面的论文选题,供参考。中西节日文化差异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中西方人际关系交往中的差异分析浅析中西方社会对人格塑造的影响中西

    我是阿晨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