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13

beyond45678
首页 > 学术期刊 > 日瓦戈医生论文俄语参考文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没蜡笔的小新

已采纳

之前看过,大概意思是原本人类和动物都有30年的寿命,狗要求上帝为他减少12年,它不想一直吃残羹剩饭30年;驴要求上帝为他减少18年,因为它不想为人类服务30年;猴子要求上帝为他减少10年,因为它不想被人类羞辱30年;可人要求上帝把狗、驴、猴子的寿命都加在他身上,因为他觉得30年不够他享福的。上帝答应了人。所以,人类有70年的寿命。

299 评论

我的歌声里AA

利用国庆节假期空闲,读了一本书《日瓦戈医生》,50多万字的书,算是一个大部头了。书读得有点费劲,但思想是活跃的。感觉这样的书读一篇很难完全理解其中的奥义,隐隐感觉到作者写的每个字好像都不是闲笔,在看似不经意的描写中就可能埋藏着一个伏笔,在后面的若干章之后给你一个恍然大悟。这有点像脂砚斋评《红楼梦》所说的“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书中有着很多的景物描写,读起来也不是很顺畅,如果其中有所蕴含,一时之间也领略不到。不过,通读过后,倒有一个印象很深刻和明显,那就是漫无天际的大雪。这对于一个常年生活于江南地带的人来说,确实是一番别样的让人震惊的风景。除了雪之外,还记住的白桦树,还记住了冰天雪地中的一种交通工具——雪橇。知道了这是俄罗斯人最常用的交通工作,在读这本书以前,只是知道雪橇这种交通工作而已,并没有切实感受到它在那冰天雪地中的不可缺少性。 我相信,书中的景物描写不是闲笔,肯定是有着某种象征作用的,只是我读得还不够深入,不能深入地理解。我想我会在合适的时间里再次读这本书的。在读书的过程中,吸引我的是那此议论性的文字,那大多都是日瓦戈医生对于生活的思考。日瓦戈之所以受人爱戴受人欢迎,就是因为他对生活的追求,他追求的是一种真实的毫不虚假的生活,是一种充满人的温情的生活,也可以简单点说,日瓦戈追求的就是一种普通人的生活,人和人之间充满信任充满温情,简单朴实,能自由地劳动,自由地读书,自由地思考,自由地写作。评价日瓦戈,用“伟大”这个词,我觉得是不恰当的。这个词日瓦戈本人也肯定是不喜欢的。用“真实”这个词我倒觉得很恰当,日瓦戈不长的一生中是没有虚假的,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内心的一种真实。 在日瓦戈的一生中,在三个女人对他倾注的真心的爱,这三个女人是冬妮娅、拉拉、玛丽娜。这三个女人对日瓦戈的爱都是一样的真,一样的热烈。她们爱日瓦戈的什么呢?我想,应该就是日瓦戈身上所蕴含的一种真情,也可以说是一种对生活的深沉的爱打动了这三个女人的心,让她们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这个真实温暖的男人。 但是日瓦戈对这三个女人的爱是不一样的。虽然不一样,但一样是爱,日瓦戈都是以一种真诚的态度来爱的。对待自己的结发之妻冬妮娅,日瓦格一生都是在爱着,在被迫分开的岁月里也是深沉的想念着,这更多的是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对于这一点,冬妮娅是有所感觉的,她在给日瓦戈的一封信里表露过对她和日瓦戈之间感情的怀疑,也表露过对于拉拉的嫉妒。但是在动荡的岁月里,有着比爱情更重要更切实的事情让人关注,所以冬妮娅的这种对日瓦戈情感上的不满足并没有成为她生活中的重要的一部分。她和日瓦戈聚少离多,又一直在为生活而担心受怕,这一切都让爱情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冬妮娅和日瓦戈之间没有多少思想上的交流,更多的是对彼此的关心和担心,这在他们动荡的一生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拉拉是日瓦戈的真正的爱人,也可以说是最纯粹最纯洁的爱情,这里面的亲情的成分很少,情欲的成分也很少,她们之间更多的是乱世中的惺惺相惜,这种“相惜”是因为对生活的态度的一致,那就是对生活的无条件的热爱,不论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中,都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也没有丧失生活中应该坚守的一些东西。正是这种对生活的爱,让他们一见倾心,相见恨晚。这种发自肺腑出于灵魂的真爱让日瓦戈感觉到了愧疚,对冬妮娅的愧疚。但他又无法不爱这个和自己灵魂想通的人,这就是最真实的情感现状。日瓦戈在苦苦思索之后,决定以真诚的心来面对这真实的感情,让生活来做一个裁决。但生活没有给日瓦戈这个机会,就在他决定向冬妮娅说明一切的时候,生活让他们分开了,并且再也没有见面。说得浪漫一点,是生活给日瓦戈和拉拉创造了一个爱情的机会,也给了他们一点点的时间。真爱是不需要长久的时间来保证的,只要一点点时间即可。当日瓦戈经过长途的跋涉终于来到拉拉所在的城市并见到了拉拉之后,书中这样写到他们的爱情:“把他们结合在一起的因素,除了他们心灵的一致以外,更重要的是把他们俩与其余世界隔开的鸿沟。他俩都讨厌当代人身上那些必然会有的典型特征,那中做作出来的激情、虚假的狂热和极端的浅俗与平庸。(书本第353页)” 日瓦戈和拉拉的“世外桃源”是瓦雷基诺,时间只有几天。但这对他们来说已经足够了。 当日瓦戈出于爱的原因,选择在瓦雷基诺和拉拉分别之后,他们的相守也就划上的句号。等他们再一次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已经无法再次交谈,因为日瓦戈已离开了这个世界,拉拉在冥冥之中受了某种神奇力量的指引,在日瓦戈去世的时候来到了他的身边,做为一个极为重要的人参加并主导了日瓦戈的葬礼。这是对他们之间爱情的礼赞。 玛丽娜是日瓦戈的崇拜者,因崇拜而进入了医生的世界。这个女人对医生的爱也可以说是轰轰烈烈的,她是日瓦戈尘世生活的最后的保护者,没有她的保护和照料,日瓦戈那深刻的精神世界也不会发向光彩。她在获知日瓦戈的死讯之后的惊天动地地恸哭证明着她对日瓦戈的爱。但日瓦戈对玛丽娜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在书中没有相关的描述和议论。但就日瓦戈一贯的思想和经历推断,他对玛丽娜应该包含感谢和感激之情。在经过了和拉拉的爱情后,又经过了生活地致命的磨难后,日瓦戈回到莫斯科的时候,我想日瓦戈已经没有再爱的愿望了。那时的日瓦戈对生活已没有要求,只是在按自己一贯的真实在度过生活留给他的每一天。这样的每一天都充满了艰难,这个时候玛丽娜出现了,真诚的出现在日瓦戈的生活里,和他相守最后的岁月,这对日瓦戈来说,除了感谢和感激,还能有什么呢? 这就是日瓦戈一生的爱情。但这不是这本书中的主要内容,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日瓦戈的思想,对生活的思想。这其中当然包括爱情,但除了爱情,还有很多。这很多的部分涉及到人生的方方面面,这很多的思考都是日瓦戈精神世界的主要内容。日瓦戈是一个标准的知识分子,在他的生活中,阅读思考是最重要的部分。这部分太庞杂了,我的这篇小文章容不下,就不谈了。只引一段文字来窥其一斑,这段文字是日瓦戈一家人从莫斯科逃离,来到瓦雷基诺,除了种土豆来维持生活,他们是这样生活的:“我们一遍遍地阅读《战争与和平》、《叶甫盖尼·奥涅金》和其他史诗,读俄文版的司汤达的《红与黑》以及狄更斯的《双城记》,还有克莱斯特的短篇小说。(书本第225页)” 这本书和其他的小说最大的不同是结尾,以一首长诗做为一部长篇小说的结尾。其实在这长诗之前,小说已经有了“结局”一章,并且还有“尾声”一章。但在这“结局”和“尾声”之后,作者又以日瓦戈的诗作作为这篇小说的结尾,这是颇耐人寻味的。我在读这些诗的时候,大多是不明其奥义所在的。但有几句还是很有诗的魔力,让人沉吟良久,录之如下,以飨同好: 三 在复活节前一周(节选) 四周依然夜色苍茫。 世上时光尚早, 广场永远平展, 从十字路口直至拐角, 待到黎明和天暖, 尚需千年的时光。 六 倾诉(节选) 生活那样无缘由地返回, 正像它曾莫名地中止, 我依然在那古老的街道, 一如那个夏日的时刻。 …… …… 面对女性的纤手, 玉背、柔肩、嫩颈, 怀着奴仆的眷恋, 我永世虔敬。 无论夜是如何的禁锢, 用苦闷之环交我限制, 世上的强大的牵引力 招引我走向裂口。 十三 童话(节选) 闭紧双眸, 高空。云彩。 水流。浅滩。小河。 年年世世。 十六 冬夜(节选) 大地一片浑白, 风雪无处不在。 桌上燃着蜡烛, 烛光闪闪。 二十五 客西马尼园(节选) 你看,世纪的进程类似寓言, 前行中或许燃亮发光, 为了寓言的伟大, 我自愿在苦难中走向棺木。 我躺在棺木里,第三天既将复活, 如沿河的木筏,如商船队的驳船, 世代会走出黑暗, 接受我的审判。 (这两节诗是全书的最后) 最后要说的是,正常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没有答案,这个问题的所有作用,只是引起了我们的思考而已,而当我们开始思考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的时候,这也就够了。 附记:关于书的名字 根据这本书前面的“译者序”,这本书最初的名字并不叫《日瓦戈医生》,而是叫《男孩子与女孩子》,源于勃洛克的诗作《柳枝》的第一句,是对勃洛克的记念,也表达了一种与该诗相同的心绪,即受难的生命得永生。但在1948年,在完成小说的第四章后,作家才最终把小说的名字定为《日瓦戈医生》,主人公日瓦戈的俄语拼写,是生命以及生活的意思,包含了作家对生与死的态度。 翻译成汉语之后,这个书名的多义性就没有了。我想作家之所以叫这个名字,肯定是因为俄语中这个词的多义性。这个名字也比一开始的那个名字深刻多了。但翻译成别的语言后,这种深刻性就没有了。这只能是翻译的无奈了。

268 评论

我有歼击机

帕斯捷尔纳克在《日瓦格医生》里讲的故事:上帝最初给人、马、狗、猴4种动物分配寿命。人睡懒觉,迟到了,上帝把手里剩下的25年全给了人。人很贪心,要多一点。上帝只好请人自己跟其他动物去商量。人先央求马,马很善良,匀出自己25年寿命给人。人再找狗、猴子商量,狗和猴子也各匀给人25年。人终于有了百年寿命。从此后,人的第一个25年过的是人的生活,第二个25年像马一样干活,第三个25年像狗一样乱叫,第四个25年则像猴子一样被人取笑.话说上帝开天辟地,创造万物,在他老人家规定各种生物寿命的时候。驴子过来问:“上帝,我的寿命是几年?”上帝回答说:“三十年,你满意吗?”驴子很不情愿地说:“我的上帝,三十年!这太漫长了。请你为我想想,我每天从早晨到黑夜要驮很重的袋子,把袋子里的小麦磨成面粉,让人们吃得肥胖,还要对我拳打脚踢。我情愿活得短一些。”上帝觉得驴子很可怜,为它减掉十八年。驴子感到非常高兴,它满意地离开了。狗过来问:“我能活多久?”上帝说:“驴子觉得三十年时间太长了,我想,这个数目对你也许合适。”狗吃惊地问:“上帝,这是您的意思吗?请你设想一下,我是应该跑路的,但我的脚却跑不了那么多年。到了我嗓子不能叫,牙齿不能咬,除了哼哼唧唧地从这个角落躲到另一个角落之外,还能干什么呢?”上帝认为狗说的得有理,为它减掉十二年。猴子来了。上帝对它说:“你应该接受三十年的寿命,因为你不必像驴子那样干活,像狗那样奔跑。”猴子说:“啊呀,上帝,看起来表面是这样,实则不然;即使天上落下甜粥,我也没有调羹,一样没法吃到。可恶的人类会把我捉去,让我扮作小丑,作出可笑的动作,装出怪样子让人们发笑。我吃着甜苹果也觉得酸楚,我知道,甜果子的后面一定是更辛苦的工作。我不愿意苦撑三十年。”上帝很慈悲,为它减去十年。最后人来了,询问上帝为他规定的寿命。上帝说:“如果我也给你三十年,你满意吗?”人非常委屈地说:“我的上帝,你仅仅给我三十年,这太短暂了。您想,我为父母养老,让儿女**,还要造屋、种数,树刚刚开花结果,正是我享受的时候,可是却要死了,三十年怎么够用呢?”上帝说:“既然你愿意长寿,我把驴子的十八年分配给你。”人回答:“这也不够啊!”上帝说:“那么把狗的十二年也给你吧。”人说:“还是短些。”上帝说:“好了,我也只有猴子的十年了,全部给你,不能再增加了,你应该知足了。”人走了,但是还是不满意。由打那时侯起,人的寿命按规定是七十岁。基本上就这两个版本

205 评论

zhang小美123

《日瓦戈医生》是苏联当代作家帕斯捷尔纳克[1]的长篇小说。

尤里·日瓦戈是西伯利亚富商的儿子,但很小便被父亲遗弃。10岁丧母成了孤儿。舅父把他寄养在莫斯科格罗梅科教授家。教授一家待他很好,让他同女儿东尼娅一起受教育。

日瓦戈大学医科毕业后当了外科医生,并同东尼娅结了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瓦戈应征入伍,在前线野战医院工作。十月革命胜利后日瓦戈从前线回到莫斯科。他欢呼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多么高超的外科手术!一下子就娴熟地割掉腐臭的旧溃疡!直截了当地对一个世纪以来的不义下了裁决书……这是从未有过的壮举,这是历史上的奇迹!”但革命后的莫斯科供应极端困难,日瓦戈一家濒临饿死的边缘,他本人又染上了伤寒症。这时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叶夫格拉夫·日瓦戈劝他们全家搬到乌拉尔去,在那儿至少不至于饿死。

1918年4月日瓦戈一家动身到东尼娅外祖父的领地瓦雷金诺村去。这里虽然能维持生活,但日瓦戈感到心情沉闷。他既不能行医,也无法写作。他经常到附近的尤里亚金市图书馆去看书。他在图书馆里遇见女友拉拉。拉拉是随同丈夫巴沙·安季波夫到尤里亚金市来的。巴沙·安季波夫参加了红军,改名为斯特列利尼科夫,成了红军高级指挥员。他躲避拉拉,不同她见面。日瓦戈告诉拉拉,斯特列利尼科夫是旧军官出身,不会得到布尔什维克的信任。他们一旦不需要党外军事专家的时候,就会把他踩死。

不久日瓦戈被游击队劫去当医生。他在游击队里呆了一年多之后逃回尤里亚金市。他岳父和妻子东尼娅已返回莫斯科,从那儿又流亡到国外。随着红军的胜利,党外军事专家已成为镇压对象。首当其冲的便是拉拉的丈夫斯特列利尼科夫,他已逃跑。拉拉和日瓦戈随时有被捕的危险。他们躲到空无一人的瓦雷金诺去。坑害过他们两人的科马罗夫斯基律师来到瓦雷金诺,走了拉拉。斯特列利尼科夫也到这儿来寻找妻子,但拉拉已走。斯特列利尼科夫悲痛欲绝,开枪自杀。瓦雷金诺只剩下日瓦戈一人。他为了活命,徒步走回莫斯科。他在莫斯科又遇见弟弟叶夫格拉夫。弟弟把日瓦戈安置在一家医院里当医生。日瓦戈上班的第一天心脏病发作,猝然死在人行道上。

《日瓦戈医生》(俄语:Доктор Живаго),是苏联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描述俄国医生尤利·安得列耶维奇·日瓦戈与妻子冬妮娅(Tonya)以及美丽的女护士拉拉(Lara)之间的三角爱情故事,被认为是一部带有自传体裁的作品,也是苏联文学继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后,又一篇经典之作。该书被好莱坞搬上银幕,拍成同名电影《日瓦戈医生》。

故事的背景是1901年,沙皇时代后期。尤利·日瓦戈 (Yury Zhivago)的父亲因为遭受事业伙伴陷害自杀身亡,所以尤利由舅父尼古拉 (Kolya) 扶养长大。尤利在莫斯科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在医学院研究细菌学,同时也是一名诗人。一天,尤利到女病人安娜 (Anna Gromeko) 家中看病,尤利告诉她不要担心,病情很快会康复,过了几天安娜的病情果然好转。安娜告诉尤利应该娶她的女儿冬妮娅 (Tonya)。

帕斯捷尔纳克在创作《日瓦戈医生》时曾说过:“我想在其中提供出最近45

年间俄罗斯的历史映像,……作品将表达对于艺术、对于福音书、对于在历史之中的人的生活以及许多其他问题的看法。“作家无疑出色地实现了这一目标。作品开

篇从1902年写起,“结局”写到1929年,“尾声”则已写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年月,时间跨度前后约半个世纪。活动于上述历史时空中的,是俄罗斯

社会各阶层的60多个人物,其中最主要的是一批知识分子。作品表现了他们在这一历史变动年代的复杂情绪感受,他们对时代所进行的思考。

全书可以说是作家在战后岁月里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对20世纪前期俄国历史所作的一种回望,并涵盖着他对这一历史过程的反思。

力冈、翼刚翻译的好1979年,《齐瓦格医生》,黄燕德译,远景出版社1986年,《日瓦戈医生》,力冈、冀刚译,漓江出版社1987年,《日瓦戈医生》,白春仁、顾亚玲译,湖南人民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1987年,《日瓦戈医生》,蓝英年、张秉衡译,外国文学出版社2001年,《日瓦戈医生》,雀新异译,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年,《日瓦戈医生》,赵腾飞、曹文静译,凤凰出版社2014年,《日瓦戈医生》,黄燕德译,天津人民出版社 《日瓦戈医生》中译本译文的比较 本文是“《日瓦戈医生》的中文译本”的第二部分,专门谈谈几种中译本的译文比较。

《日瓦戈医生》是笔者最喜爱的外国长篇小说之一。曾先后阅读过几种版本的译本,还在锡兵兄的帮助下,从俄文网站上下载了全部的原文。

只因看惯了铅字的印刷书,不大习惯于长时间在荧屏上阅读,因此,除偶而查对一下原文外,一直没有认真去阅读过原书。去年托人在莫斯科买到2007年出版的俄文本后,便化了几个月的业余时间慢慢阅读了一遍原文,并对好些段落进行了中文译本与原文的对比比较。

通过对比,也改变了原先对中文译本的看法。原先认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蓝英年、张秉衡译本同漓江出版社出的力冈、翼刚的译本可说是最好的译本,而现在则认为,它们只能说是比较好的译本,因为最好的译本迄今还没有人译出来也就还没有出版。

通过与原书对照,发现所有的中文译本,都没有能够把原书中那些精彩的描写给百分之百的翻译过来,缺少原书的那种韵味,没有做到既形似又神似。《日瓦戈医生》的作者是诗人和小说家,在他这部化了八年的时间呕心沥血写成的大部头著作中,有许多精彩的描写和神来之笔,而且在用词遣句上也下了功夫。

特别是书末所附的25首诗,既抒情又富于哲理,甚至还是对全书的最好的提示和解读。可惜的是,所有的中文译本不仅有些地方翻译得有错误,而且还有一些地方由于没有摆脱外文的框框而翻译得比较生硬和难懂。

现在,就从阅读时记下的一些扎记中选取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中文译本的问题。 对照阅读时,引用的中文译本是:①,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 《日瓦戈医生》插图本,蓝英年、张秉衡译。

这个译本曾多次印刷,还曾分别以“外国文学出版社”,“漓江出版社”以及“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名义出版;②,漓江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诺贝尔文学奖丛书中的《日瓦戈医生》,力冈、翼刚译;③,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日瓦戈医生》,顾亚玲、白春仁译。 用来对照的原文是:④, Борис Пастрнак:《Доктор Живаго》,莫斯科《ЭКСМО》出版社,2007年9月2日出版。

在以下的引文中,这三个译本将分别用①,②,③表示,而原文书则用④表示。 虽然手头还有台湾远景出版公司出版的黄燕德先生翻译的《齐瓦戈医生》,但是,经过查阅英译本,发现此译本是根据英译本转译的,所以就没有引用此译本的译文。

一, 没有弄懂原文而明显翻译有错的地方 令人遗憾的是,几种译本都有这方面的问题,只不过是有多有少而已。A, 第一章第5节1,“每走同样距离的一段路,前方绣球花丛里就有数量相同的一群麻雀飞出来,使这道篱笆荡起一片和谐的啁啾声”(①第16页第1行)。

2,“他们每走几步,在间隔相同的时间里,就从绣球花丛里飞出大小相同的一群麻雀,树丛里到处是麻雀,一片平和的啁啾声”(②第10页倒7行)。 3,“每隔几步,树丛里就会飞出数量相同的麻雀,里面的鸟儿多得难以数计。

绣球树花丛里一片啁啾声”(③第8页倒5行)。 这三个译本,有的译为“数量相同的一群麻雀”;有的译为“大小相同的一群麻雀”;有的译为“数量相同的麻雀”。

真叫人有些莫名其妙。难道说,作者曾去数过每群飞出去的麻雀?能够数得过来吗?还能看出麻雀的大小都一样?难道说,麻雀也是军队,按班,排,连编队的?每次都得飞出那么多支?而其个头全是一米七的个儿?作者如真的这么写,就肯定是败笔。

其实,这段的原文是:“перед ними,равным стай-ками наравыхпромёжутах,выле-тал воробьа,которым кишела калина, это наполняло ее равным шумов。”(④第24页第2行),作者在这段里面使用了3个равный,但是,却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意义,而且第二个似大可不译出。

以下是参考译文: “当二人走过相近的一段路时,前边绣球花丛里就总会飞出一小撮麻雀来。花丛里躲藏了好多的麻雀,一片鸟儿的啁啾声”。

B, 第二章第19节 1,“她们来到街上,就像大病初愈一样,一下子适应不了新鲜的空气。凛冽澄澈的空间,把圆形的,仿佛经过车床加工的光滑的声音,轻轻地散向四方。”

(①第52页第6行)。 2,“她们走到大街上,就像揪病之后那样,觉得空气完全变了。

寒冷的,好像被驯服了的广阔的空间,乖乖地把圆润,请脆,好像在车床上刨过的枪声,朝四面八方传了开去。”(②第64页第8行)。

3,“她们来到街上,外面空气大不一样,她们仿佛是久病之后刚出门。冰雪把四周装点成玉宇琼楼。

声音好像是一颗颗金属珠子,在冷崤的空中向四方滚去。”(③第63页第10行)。

三种译本的前两句翻译得都没有什么。

尤里·日瓦戈是西伯利亚富商的儿子,但很小便被父亲遗弃。10岁丧母成了孤儿。舅父把他寄养在莫斯科格罗梅科教授家。教授一家待他很好,让他同女儿东尼娅一起受教育。日瓦戈大学医科毕业后当了外科医生,并同东尼娅结了婚。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瓦戈应征入伍,在前线野战医院工作。十月革命胜利后日瓦戈从前线回到莫斯科。他欢呼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多么高超的外科手术!一下子就娴熟地割掉腐臭的旧溃疡!直截了当地对一个世纪以来的不义下了裁决书……这是从未有过的壮举,这是历史上的奇迹!”但革命后的莫斯科供应极端困难,日瓦戈一家濒临饿死的边缘,他本人又染上了伤寒症。这时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叶夫格拉夫·日瓦戈劝他们全家搬到乌拉尔去,在那儿至少不至于饿死。

1918年4月日瓦戈一家动身到东尼娅外祖父的领地瓦雷金诺村去。这里虽然能维持生活,但日瓦戈感到心情沉闷。他既不能行医,也无法写作。他经常到附近的尤里亚金市图书馆去看书。他在图书馆里遇见女友拉拉。拉拉是随同丈夫巴沙·安季波夫到尤里亚金市来的。

巴沙·安季波夫参加了红军,改名为斯特列利尼科夫,成了红军高级指挥员。他躲避拉拉,不同她见面。日瓦戈告诉拉拉,斯特列利尼科夫是旧军官出身,不会得到布尔什维克的信任。他们一旦不需要党外军事专家的时侯,就会把他踩死。不久日瓦戈被游击队劫去当医生。他在游击队里呆了一年多之后逃回尤里亚金市。他岳父和妻子东尼娅已返回莫斯科,从那儿又流亡到国外。随着红军的胜利,党外军事专家已成为镇压对象。首当其冲的便是拉拉的丈夫斯特列利尼科夫,他已逃跑。拉拉和日瓦戈随时有被捕的危险。他们躲到空无一人的瓦雷金诺去。坑害过他们两人的科马罗夫斯基律师来到瓦雷金诺,走了拉拉。斯特列利尼科夫也到这儿来寻找妻子,但拉拉已走。斯特列利尼科夫悲痛欲绝,开枪自杀。瓦雷金诺只剩下日瓦戈一人。他为了活命,徒步走回莫斯科。他在莫斯科又遇见弟弟叶夫格拉夫。弟弟把日瓦戈安置在一家医院里当医生。日瓦戈上班的第一天心脏病发作,猝然死在人行道上。

我摘录了以下资料供参考.我很喜欢此书,也喜欢由此改编的电影.

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中的尤拉·日瓦戈形象:

具有自传性,相当大程度上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本书正确的和错误的思想都从他身上体现出来。概括地说,他是一个受过旧教育、但热爱祖国和人民、富有正义感,而又多才多艺具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但因为其没接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因而越来越跟不上时代步伐。

①他出身破产的资产者家庭,10岁后又成了孤儿,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这养成了他同情不幸者和独立思考的性格。和人道主义人生观。

②基于这种人道主义,在一次大战、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前后的日子里,他是反对旧世界而同情拥护革命的。(人道主义人生观受其舅舅尼古拉影响,成为其性格核心)。

③随着十月革命后出现的困难和挫折,随着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两个阵营使用暴力越来越严重,他仍坚持人道主义的博爱立场,越来越同时代争论,并且越来越形成了在时代夹缝中求生存的倾向。首先他对革命后的混乱破坏震惊,其次,他逃避革命和无产阶级统治。

④日瓦戈既不是反革命分子,也不是“多余的人”、“凡夫俗子”。

总之,日瓦戈是一个正直的具有人道主义思想的俄国旧知识分子,是一个多才多艺热爱国家的技术专家,他能坚持自己的正确认识,他的错误也不是不可改变的。如果他不是猝死于街头,在正确方针政策的指导下,相信他会成为一位苏维埃政权所信赖的技术专家。他的悲剧是知识分子因其世界观的缺陷,赶不上时代的个人悲剧;也是革命时期因极左政策的失误和挫折而造成的社会悲剧(有人说,他的悲剧是他的思想超前的悲剧,我们觉得恐难成立。)

《日瓦戈医生》读后感 最近对俄罗斯特别感兴趣,买了好几本书,因此又想起《日瓦戈医生》这部名著。

多年来,我的人文阅读始终处在补课阶段,因此,这样的长篇小说始终排不上班。80年代末风行时我没买,没读,现在想买、想读了,却找不到。

两年来,所有的书店都搜了,没有。 看来,又被列入禁书了。

终于在网上淘到,近十成的品相,才15元,喜出望外,赶劲捧读。接着,又下载、观看了美国人拍的同名电影。

关于这部书的来龙去脉,学界多有介绍,此不赘。总之是如雷贯耳。

然而一旦捧读,感觉如何呢,大概又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吧”。 以往阅读诺贝尔文学奖著作的经验告诉我,越是博大精深的著作,对我越是如隔靴搔痒。

徒唤奈何! 然而读此书情形稍好,虽然不明白的地方仍很多。 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的读后感,就是:应该用全人类的利益代替阶级的利益;在一个国家内,则是用全民族的利益代替政党的利益。

我以为,每一个自以为是知识分子的中国人,读读此书都有好处。即使一时不理解,时间长了,就会理解的。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1890年——1960年),俄罗斯诗人。所著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为他赢得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但由于受到国内的反对,他谢绝了这项荣誉。该书描写俄国人在革命时期的徘徊、苦闷和爱情,以及革命带来的后果,小说成为国际畅销书,但在苏联只能以译本秘密流传。

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瑞典学院常务秘书安德斯·奥斯特林: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由瑞典学院颁给了苏俄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因为他不论在当代诗歌上还是在俄国的伟大叙述传统领域中都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参考资料 :福哇小说下载网 《霍乱时期的爱情》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 摈弃了《百年孤独》时期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在这部小说里,“一切都是严肃的,有分寸”。

日瓦戈医生 作者:帕斯捷尔纳克 尤里·日瓦戈是西伯利亚富商的儿子,但很小便被父亲遗弃。10岁丧母成了孤儿。

舅父把他寄养在莫斯科格罗梅科教授家。教授一家待他很好,让他同女儿东尼娅一起受教育。

日瓦戈大学医科毕业后当了外科医生,并同东尼娅结了婚。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瓦戈应征入伍,在前线野战医院工作。

十月革命胜利后日瓦戈从前线回到莫斯科。他欢呼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多么高超的外科手术!一下子就娴熟地割掉腐臭的旧溃疡!直截了当地对一个世纪以来的不义下了裁决书……这是从未有过的壮举,这是历史上的奇迹!”但革命后的莫斯科供应极端困难,日瓦戈一家濒临饿死的边缘,他本人又染上了伤寒症。

这时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叶夫格拉夫·日瓦戈劝他们全家搬到乌拉尔去,在那儿至少不至于饿死。 1918年4月日瓦戈一家动身到东尼娅外祖父的领地瓦雷金诺村去。

这里虽然能维持生活,但日瓦戈感到心情沉闷。他既不能行医,也无法写作。

他经常到附近的尤里亚金市图书馆去看书。他在图书馆里遇见女友拉拉。

拉拉是随同丈夫巴沙·安季波夫到尤里亚金市来的。巴沙·安季波夫参加了红军,改名为斯特列利尼科夫,成了红军高级指挥员。

他躲避拉拉,不同她见面。日瓦戈告诉拉拉,斯特列利尼科夫是旧军官出身,不会得到布尔什维克的信任。

他们一旦不需要党外军事专家的时侯,就会把他踩死。不久日瓦戈被游击队劫去当医生。

他在游击队里呆了一年多之后逃回尤里亚金市。他岳父和妻子东尼娅已返回莫斯科,从那儿又流亡到国外。

随着红军的胜利,党外军事专家已成为镇压对象。首当其冲的便是拉拉的丈夫斯特列利尼科夫,他已逃跑。

拉拉和日瓦戈随时有被捕的危险。他们躲到空无一人的瓦雷金诺去。

坑害过他们两人的科马罗夫斯基律师来到瓦雷金诺,走了拉拉。斯特列利尼科夫也到这儿来寻找妻子,但拉拉已走。

斯特列利尼科夫悲痛欲绝,开枪自杀。瓦雷金诺只剩下日瓦戈一人。

他为了活命,徒步走回莫斯科。他在莫斯科又遇见弟弟叶夫格拉夫。

弟弟把日瓦戈安置在一家医院里当医生。日瓦戈上班的第一天心脏病发作,猝然死在人行道上。

《日瓦戈医生》是帕斯捷尔纳克一生诗歌与散文创作的总结。

小说上下部共17章。“尾声”之后的第17章是主人公日瓦戈的二十多首诗作。

对这部作品的艺术特 色,长期以来分歧颇多。不赞同者认为,读这部小说给人的感觉是,除了日瓦戈和 拉拉的曲折爱情故事外并没有什么令人震撼的东西。

从主题上看,小说通过日瓦戈 医生一生的命运,尤其是十月革命前后的种种遭遇,反映了一个特殊的历史时代; 从叙事上看,事件叙述结构陈旧,头绪繁多,几乎完全采用了传统手法;从情节上 看,牵强而拖沓:主人公的相遇,都巧合似的赶在了作者需要的时候,事态的发展 也完全按照作者个人的意愿;就主人公形象而言,如果习惯了传统的英雄主义作 品,那么日瓦戈无疑是一个渺小、软弱、遇事无能为力的知识分子,他不是革命的 斗士,从未与邪恶势力展开正面交锋,既不能保护家人,也不能救助心爱的人。 但 这只是一种声音。

《日瓦戈医生》是一部独特的“心灵自传”。自传性作品不等于严格意义上的 传记,后者必须尊重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经历与事实,其价值一般首先体现在伦理 方面,而自传性作品则首先在审美方面。

从作者真实的人生经历看,他与主人公没 有相同之处,但作者却把70年的人生感受浓缩在了日瓦戈不到40年的短暂人生中, 通过这个形象抒发出自己的生命感悟。 这个生命感悟其实也是小说关于个人与历史 关系的主题所在。

对个人来说,发生了什么样的历史事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 在事件中选择了怎样的立场。作者看待历史事件的视角是以永恒为出发点的:如何 在事件中保持自己的独立个性和精神面貌,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日瓦戈为保持 这种本色,极力退出战争游戏,不想加入红白两个阵营的任何一方。

1955年,帕斯捷尔纳克写成了至今仍能证明他艺术生命力之恒久的著名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

习惯了传统的英雄主义作品的读者对这部作品的主人公会有许多的失望:日瓦戈医生不是那种力挽狂澜、主宰历史的伟大人物,而常常是软弱、渺小、无能为力的,他既没有顺应革命的洪流成为前沿斗士,更没有与邪恶的势力展开正面的交锋,他既不能保护自己的家人,也不能救助自己爱的人。然而,正是这样一个普通人,在另一场看不见的战争中--维护自己的心灵不为时代的风潮所左右的战争中,表现出了罕见的胆量。

小说发表之后,人们普遍认为在《战争与和平》之后,这一部作品是惟一能够在精神上作为一个如此广阔和如此具有历史意义的时期的概括与写照。《日瓦戈医生》是一部不朽的史诗,在西方得到了高度评价,但在俄国国内却被指责为是"仇视社会主义"的作品,被称为"世界第一本政治禁书"。

《日瓦戈医生》体现的是革命-历史-生命哲学-文化恋母情结,它是人类文学史和道德史上的重要事件,是与20世纪最伟大的革命相辉映的诗化小说。--美国评论家 威尔逊 《日瓦戈医生》这一伟大的著作是一本充满了爱的书,并不是反苏的。

它并不对任何一方不利,它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俄国只要记住这次诺贝尔奖金是授予了一个在苏维埃社会里生活和工作的、伟大的俄罗斯作家这样一件事就行了。

--法国作家 阿尔贝·加缪 2001年1月9日这一段时间又读了一遍《日瓦戈医生》。最早读它,是在北京鲁迅文学院求学期间。

那时这本书刚刚被翻译过来,风靡一时。我记得班级许多人在传阅和谈论它。

老实说?当时读它时并没有像今天这般激动,也许是十几年过去后,岁月流转,使我多了某种沧桑感,所以对它尤为钟爱了。我喜欢拉拉和日瓦戈医生之间的那种爱情。

那是一种受压抑的、高尚的、纯洁的爱情。他们之间那种内心热烈如火而外表却竭力克制的爱情令人同情和钦佩。

其实真正的幸福总是和痛苦相依相伴,而倍受折磨的爱情就像含露的花一样惹人怜爱。评论家们都喜欢把这部书当做一部"政治"书来看,因为它写到了十月革命,写到了一代知识分子对革命的态度。

但我今天宁愿把它当做一部辛酸的爱情小说来看待,因为哪个时代没有哪个时代的悲剧呢?帕斯捷尔纳克因为这样一部书,在西方获得了极大的荣誉。虽然瑞典文学院宣布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因为他对俄罗斯诗歌所做的巨大贡献,但谁都知道,他是因为《日瓦戈医生》赢得了更广泛的国际声誉。

这部书在给他带来荣誉的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苏联认为作者在书中诋毁了十月革命,称这是一部反动的书,帕斯捷尔纳克为了表示对祖国的忠诚,他放弃了诺贝尔文学奖,即便如此,苏联文学界对他的排斥一直都没有终止,直到他在莫斯科郊外的小村孤独地死去。

事过境迁,如今的俄罗斯人谁还会对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抱有敌意呢?可是在当时,高尔基文学院的学生竟然激愤地到帕氏住宅前闹事,他们砸毁了门窗,称作者是苏联的"叛徒"。其实任何的革命在其成功的同时,都存有它的弊端,应该允许人民进行反思。

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它的航船才能驶入更深、更广处。这是一个寂寞的周末,我一边听着马勒的《大地之歌》,一边写这则日记。

我觉得它的旋律很适合《日瓦戈医生》,这部音乐作品和这部文学作品在精神中是相通的,因为它们同样地质朴,同样地富有激情和诗意,同样地苍凉和悲壮。如果没有这些伟大的文学家和音乐家不时地给我们带来灵魂的震撼,俗世的生活将是如何令人窒息和乏味啊日瓦戈在知识分子的环境中长大,受过良好的教育,但家道中落,靠舅舅抚养,使他养成内向的性格和对不幸者的同情。

大学后读过许多哲学历史和文学著作,再加上宗教的影响,使他的同情心发展成强烈的博爱精神。他是外科医生,外科手术的的实践又养成他对人和事都过分的严谨,客观冷静的态度。

他喜欢思考,对任何现象都独立判断,但他判断事物的出发点往往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阅读的著作。日瓦戈是个诚实,正直的旧知识分子。

但他并不是出于资产阶级本性而反对十月革命的人。相反,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担任军医期间,看到俄国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忠心欢迎十月革命。

他曾说:“多么高超的外科手术!一下子就娴熟的割掉腐臭的旧溃疡!直截了当地对一个世界以来的不义下了判决书。这是从未有过的壮举,这是历史上的奇迹。”

日瓦戈对革命的立场是奇怪的,包含了对革命的热情但又像痛恨旧俄国一样痛恨革命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革命并不是如同进步青年们想象的那样:能给世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把旧的落后的不合理的制度丢弃。这点和现在的我以及与我一样的年轻人是近似的。

希望世界革新充满了对新事物的好奇和希冀。以为只要革新就是正确,革新就是希望。

每个人都有对前途的思考,但很多人却不知道怎么思考,对未来茫然未知。或许你读完这本书后并没有太多感觉,它确实不如诸如《静静的顿河》等十月革命宏大的场景,也不会动不动就让你感动的热泪盈眶。

它只是一本平淡无奇的小说,平凡人的生活,小人物的思考。但它就代表了每一个平。

227 评论

相关问答

  • 日瓦戈医生论文俄语参考文献

    之前看过,大概意思是原本人类和动物都有30年的寿命,狗要求上帝为他减少12年,它不想一直吃残羹剩饭30年;驴要求上帝为他减少18年,因为它不想为人类服务30年;

    beyond45678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日语论文日文参考文献

    日语毕业论文写作格式 日语毕业论文写作格式是怎样的呢?只有了解了日语毕业论文写作格式,才能顺利的开展论文的撰写。欢迎阅读我整理的日语毕业论文写作格式,希望能够帮

    休普若斯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俄语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

    关于俄语专业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导语:俄罗斯是我们祖国最大的邻国了,两国的交流非常频繁,所以,很多的中国学生到俄罗斯留学。而对于中国留学生而言,撰写俄语专业毕业论

    周一小姐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俄语语言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俄语专业毕业论文的标准格式要求引用页码。如正文中的括号标出时此处不必再加。 (2)中文书目的著录格式: 1)专著注录格式:作者,书名,版

    水蓝色的风铃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俄语论文翻译参考文献

    关于俄语专业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导语:俄罗斯是我们祖国最大的邻国了,两国的交流非常频繁,所以,很多的中国学生到俄罗斯留学。而对于中国留学生而言,撰写俄语专业毕业论

    潘潘吃吃吃啊 1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