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15

听风者三
首页 > 学术期刊 > 康德的论文参考文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早秋2013

已采纳

星云假说。这是在天体演化学的场合要解释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最被广泛接受的模型。它建议太阳系是在星云物质中形成的。这个理论最早是伊曼努尔·康德于1755年发表在自然史和天空理论。起初使用在太阳系的行星系统形成过程,现在更应用在宇宙的工作中。被广泛接受的变体现代星云假说是太阳星云盘假说或简单的太阳星云模型。这个星云假说提供太阳系各种性质的解释,包括行星轨道接近圆形和共轨道面,和它们的运动方向与太阳自转方向的一致性。一些星云假说的元素反映在现代的行星形成,但大多数的元素已经被取代。依据星云假说,形成恒星的云是大质量和浓稠的分子氢-巨分子云。这些云是引力不稳定,并且物质在内部密集丛生的合并,然后旋转、坍缩形成恒星。恒星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总是先在年轻恒星周围形成气体的原行星盘。在某些情况下这可能孕育行星,但尚不清楚。因此,行星系统的形成被认为是恒星形成的自然结果。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通常需要100万年的时间来形成,从原行星盘发展出行星系统还需要再1000万年。原行星盘是喂养中心恒星的吸积盘。起初很热,稍后盘面逐渐变冷,成为所谓的金牛T星阶段;此时,可能是岩石和冰的小尘埃颗粒形成。颗粒最终可能凝聚成公里尺度的微行星。如果盘有足够的质量,增长会开始失控,导致迅速-100,000年到300,000年- 形成月球到火星大小的原行星。临近恒星,原行星会经过暴力的合并,生成几颗类地行星。这个阶段可能要经历1亿年至10亿年。巨行星的形成是一个更复杂的过程。它被认为要越过冻结线才会发生,在哪里元行星主要由各种类型的冰组成。其结果是,它们会比原行星盘内侧的巨大许多倍。原行星形成后的演化并不完全清楚,有些原行星会继续成长,最终达到5-10地球质量-临界值,必须开始从盘中吸积氢和氦。由核心积累气体在开始时是很缓慢的,需要持续数百万年,但是在原行星的质量达到30地球质量,它就会以失控的速率加速吸收。像木星和土星这样的行星,被认为只要一万年就能累积如此大量的质量。当气体耗尽时,吸积就停止了。在形成的期间或形成之后,行星都可以长距离的迁移。冰巨星像是天王星和海王星,被认为是失败的核心,形成得太晚而盘面几乎已经消失了。

309 评论

sashimi女神

康德哲学中想象力理论初探论文

在西方哲学史上,想象力作为一种认知能力,一直处于一个很重要的地位。由于西方传统哲学偏重理性,轻感性经验,此时的哲学家把想象看作是一种低级的认识。

柏拉图是古希腊最早引入想象力概念的哲学家。他曾说:“一个连模仿性的艺术都要拒绝的绝对理念论者,想象对其也没有什么真实性。”柏拉图认为艺术只不过是一种模仿,想象力即是我们对现实的模仿。康德则把柏拉图哲学视为想象力产生的根源,他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把柏拉图哲学比喻为“身轻的鸽子,惬意地翱翔在空中,而当它感觉到空气的阻力时,就可能想象在真空里飞行必定更为容易”可见,康德仍受到了柏拉图的启发,把想象力视为一种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创造性的认识能力。

如果说想象在柏拉图那里被认为是一种低级的鄙视的认识,那么在希腊美学家亚里士多德那里则初次得到了重视。亚里士多德是哲学上第一个对想象理论有所建树的哲学家。他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承认他所模仿的世界是真实可靠的,他认为的模仿不是柏拉图所说的对自然的纯粹抄袭,而是对模仿自然的创造。亚里士多德将想象跟模仿作了很大的区别,他曾说:“一切感觉都是真实的,而许多想象则是虚假的。”他认为想象是感觉的继续,是萎褪了的感觉,想象是依赖于感觉的,感觉是真实的,想象则有可能具有欺性。亚里士多德把想象看作是对不在场事物进行重新表象的一种能力,这种观点不仅仅是对柏拉图想象理论的超越,更是为康德想象力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7、18世纪,以培根、霍布斯为代表的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对康德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培根将想象和虚构看作是诗歌的主要特征,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霍布斯则将想象力与判断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并且他将想象力分为简单的想象力和复合的想象力。简单的想象力即为一种正在衰退的感觉,是一种记忆;而复合式想象则是一种心灵的虚构。霍布斯这种对想象力观点的划分无疑对康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与康德观点中将想象力分为创制性想象和复制性想象相似。

休谟的想象力观点对康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休漠强调了想象力在知识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在休谟看来,想象是一种心灵的创造能力,人类还无法解释他。他将想象置于人类一切知识中的基础地位,认为记忆、感官和知性都是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上,其想象力学说仍带有怀疑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局限性,但是,在那个时期,休谟的怀疑论彻底地惊醒了康德的独断论迷梦,他的将知性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上这一观点对康德的想象力理论的全面形成指向了一个新的方向。

一、康德时期想象力理论

想象力理论在康德时期能够真正的全面的发展,无疑是继承了前人关于想象力知识的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内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讨。接下来,笔者就从哲学认识论以及审美两方面对康德想象力理论进行简单的阐述分析。

(一)想象力的基本含义

康德对想象力的概念的阐述中,它把想象力划分为两种:一种是“创制性的想象力”另一种是“复制性的想象力”。康德更注重前一种创制性想象力,在《纯理性批判》中,康德在讨论想象力的基本含义时,继承了休谟的唯心主义观点,认为想象力是人的心灵的直观能力,将想象力当作一种纯粹的认识功能,一种当对象不在场时也能在直观中表象出来的能力。

(二)康德认识论中想象力含义

在认识论中,康德将想象力当作一种纯粹的认识功能,并将其分为:感性、知性、理性三部分。他认为想象力不仅要依附于感性和知性,且要介于感性和知性之间。在《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中,康德对想象力持一种贬低的态度,因为在哲学上,康德思想以主观唯心主义为主,他一方面承认物自体的存在,另一方面又承认物质世界是经验和感性世界的来源。他害怕自己思想完全陷于主观,因此他要将理性从中挽救出来,从而对感性进行压制。他把感性能力置于认识论中较低级的阶段,想象力也即处于受压抑的地位。正如他在《判断力批判》中写道:“知性不能直观,感性不能思维,只有它们的联合,才能发生认识。”但是,在康德的哲学观点中,感性与知性是相互对立的,两者结合与他的观点相矛盾,因此康德在二者之间加入了想象。康德说:“想象,则是使知性通向感性从而获得客观现实性的桥梁,它就是使知性结合感性的关键和要害。”[7]因此,康德将想象力比作为一座构架感性和知性的桥梁,并将其紧密连接在一起,支配其他事物并发生作用的一种感性活动。

(三)康德美学中想象力含义

康德认为审美活动是想象力与知性的自由游戏,是主体能力之间的相互和谐与融洽,知性和想象力的自由协调产生了愉快。康德认为审美判断中的美“是凭借想象力(或者想象力和悟性相结合)连系于主体和它的快感与不快感。”可以说,康德将想象力认为是一种介于知性与理性间的一种思维能力,当想象力与知性相协调时,产生快感,也即是产生一种纯粹美(或自由美);当想象力和知性不协调时,即与理性相结合时,则产生一种依存美,这种依存美也即是康德《判断力批判》中重点分析的崇高。

康德在书中说:“美的主观的符合目的性见于想象力和知性的和谐合作,崇高的主观的符合目的性则见于想象力遭到“推拒”而理性起来解围。”也就是说,如果说想象力和知性的协和运动导致了审美愉悦的出现,那么想象力和理性的协和运动就导致了崇高感的出现。在崇高中,想象力是作为一个将理性从中牵引出来的桥梁,在这个牵引过程中,想象力发挥着的创造性的作用,并贯穿与康德的哲学中,从感性到知性,再到理性,最终帮助康德完成了他的人类本体论的体系建构。

二、康德想象力理论意义

虽然康德的想象力理论在其概念的阐述上没有很清晰,在哲学上的立场以主观唯心主义为主,但是,他的哲学思想仍然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大转折点,在他那里既有理性和信仰,又有经验和想象。他把想象力理论置于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将想象力放置在感性、知性、理性的结构中,并且规定了它的活动范围,想象力是不能超越这一范围而无规律地运动的。想象力在前康德时代有着曲折坎坷的命运,但康德的想象力在哲学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可以说康德的想象理论是和他的众多前辈们一脉相承的,而他本人无疑是站在巨人肩上的巨人。

【参考文献】

[1][3]金惠敏.叔本华的想象论及其可能的价值[J].文学评论,1998(4).

[2]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1.

[4](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德)康德.实用人类学[M].邓晓芒,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

[6](德)康德.判断力批判[M].宗白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39.

[7]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M].人民出版社,1984:133.

[8][德]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85.

132 评论

1144177586丫头

先验自由:也就是自由因果性,与经验世界的自然因果性相对。消极意义上指主体对经验世界的独立性。不包含任何经验内容,否则就是有限的。自由的对象不能再经验中被给予:因为任何经验的事物都有一个原因,由此产生一个无穷无尽的因果序列,整个经验世界不论多么遥远都只是纯自然的一个总和。自由是因果序列的终极点但不在经验世界内。其次,积极意义上:自由是自行开始的,因为自然世界的任何原因都有另一个原因,但是自由是自因的不受时间即现象的束缚。第三,自由作为一个原因与其在经验世界的结果具有断裂性。第四,先验自由“是自由的实践概念的根据”。 “在实践的理解中的自由就是任意性对于由感性冲动而来的强迫的独立性 ......因为感性并不使它的行 动成为必然的 , 相反 , 人身上具有一种独立于感性冲 动的强迫而自行规定自己的能力”。但即使要服从自然因果律 , 主体毕竟具有选择这样做而不是 那样做的能力 , 并不完全由因果律决定。 这种能力 本身就体现了人的先验的自由意志 , 它是理性的而 不是感性的 。当它本身独立出来 , 而不仅仅是为感 性自然需要服务时 , 它就是纯粹实践理性的自由 , 而 不再是感性的任意的自由了 。 所以 , 真正的纯粹实 践自由的前提是“先验自由” 。参考文献《康德论自然因果性与先验自由》,谈克华。望采纳~

290 评论

相关问答

  • 道德论文可以参考的文献

    道德应该源自于每个人内心中的那份自愿遵守的规则,它不具有强制性。孟子认为道德即良心,古人修身的方法则是致良知。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教师职业道德论文参考,希望大家

    颖的时光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参考文献的德育论文

    《幼儿生活中的德育教育》 摘要:道德教育,一个众所周知的词汇,从小培养,从娃娃抓起,从生活中一点一滴做起。 关键词:道德教育;幼儿 幼儿期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

    油炸妹子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写萨德论文的参考文献

    论文的参考文献写法如下: 一、[序号]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起止页码。 二、[序号]专著作者。书名[M]。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

    茶虫小豆豆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小学德育论文的参考文献

    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首先要思想重视,其次要全员参与,同时要有效利用课堂教学,实施课堂德育。做到这些,德育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小学德育教

    Mr。。伍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小康论文参考文献

    摆事实 讲道理^_^

    一见卿心711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