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橡皮筋
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成功发现蝗灾的罪魁祸首,对改变蝗虫防治对策和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研究成果将从道的多个方面改变人们防治蝗灾的观念和方法。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中国科学家发现最近取得了里程碑的复合4-vinylanisole弗吉尼亚州(4)是极具吸引力的社会和分散迁徙蝗虫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性别,和定位的嗅觉受体OR35蝗虫的锥形传感器的特定受体4。
8月13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就这一成果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团队的最新研究首次全面、充分识别和验证了飞蝗群信息素的化学分析、行为验证,neuroelectrophysiological记录,嗅觉受体识别、基因敲除和现场验证,等等,并发现和证实4va飞蝗群信息素。这是第一次在动物身上发现4VA,而不仅仅是在昆虫身上。
扩展资料:
云南遭蝗虫“袭击”,无人机紧急出动:
黄肋竹蝗是一种危害竹子、大蕉等农作物和少量玉米的蝗虫。截至7月25日,云南省共发生竹蝗140,623亩。国家林牧局、农业和农村部已成立工作指导小组,赶赴云南普洱江城县蝗灾主发区,与当地群众共同采取防治措施。
7月26日上午,在江城县曲水镇玉米地,部分玉米叶片被黄岭竹蝗啃食,控制人员利用无人机开展了飞行预防行动。
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副县长江中音表示,将使用无人机防止蝗虫沿边境飞行,并设置空中拦截器,尽最大努力杀灭沿边境的蝗虫。
在交通不便、无人机和雾炮无法控制的森林中,专家组建议采用烟剂预防和修复渗漏,避免剩余成虫交配产卵,形成虫源区。
截至7月25日,云南省共发生竹蝗140623亩,其中林地107638亩,农用地32985亩,涉及3个州(市)7个县28个乡镇。目前,防治面积累计达354667亩。
参考资料:杭州网-中科院团队成功揭秘蝗灾的“罪魁祸首”
活力的维维
造成蝗灾的罪魁祸首是乙烯基苯甲醚,这种物质是从蝗虫自己身体里面能发散出来的,对其他蝗虫具有一定的吸引性,在短时间内能聚集很多蝗虫,以前我们都是依赖化学药物,现在从根源上能根治也确实挺好的。
冰雪皑皑
中科院研究团队发现4VA是飞蝗群聚的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不管是蝗虫的哪个生长阶段都极具吸引力,可以说是——老少通杀,这项发现对灭蝗治蝗来说,具有里程碑的作用。
想想看,发现了这项秘密,那么我们就可以改变我们应对蝗灾的策略,比如——从源头切断这种令蝗虫聚集的信息素,那么无法组成大片的蝗灾,这样是不是就可以有效避免粮食的减产与田地毁坏了呢!说到蝗灾,知道的人都会恨得咬牙切齿,因为有时候粮食短缺或者发生饥荒并非大型的地质灾害原因,比如洪水啊地震啊等等,而是这种蝗虫蜂拥过境,它们完全秉承了“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的理念,吞噬田地农作物,使世界人民深受其害。早在很久之前科学家们就开始坚持研究——到底是什么信息素能让偶然相遇的蝗虫聚集在一起,成群结队搭帮结伙呢?如果可以找到这种吸引他们的信号,那么就可以从源头阻断它们相互聚集,研制防止蝗灾的专属药剂。
这项研究发现可谓拯救万千农民于水火,因为受到全球变暖的恶劣影响,人类田地的环境开始越来越适合这种可恶的害虫生长,干旱不但不会遏制它的生长,反而会助长它的气焰,因为由于天气燥热,可以导致蝗虫生病的那种细菌活性大幅降低——这简直就是蝗虫界的天时地利人和。蝗灾势必会越来越频繁,但现在这项研究就可以从根源抑制蝗虫聚集,人类可以分散开来将它们逐个突破。
但事实上,不管是抑制蝗虫聚集还是灭蝗,都只是见招拆招的表面方式,真正的要做的是长远的在根本上防治蝗灾,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创造一个山清水秀,林荫环绕的家园才是我们发展的最终目的。
超级无敌暴暴
据媒体报道,云南发生大面积蝗灾,到7月12日为止,普洱蝗灾累计波及面积已接近12万亩,大量农作物被蝗虫啃食一空,当地正在积极开展蝗虫杀灭工作!这蝗虫不是在非洲和南亚肆虐呢,怎么跑云南来了?
蝗虫到底是从哪来的,它们的危害有多大?
从今年年初以来,蝗灾从非洲东部到阿拉伯半岛,以及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都一一遭受了沙漠蝗的袭击,所到之处农作物绿叶瞬间消失,只留下一根光秃秃的主杆!但这只是开始而已,因为沙漠蝗还会在所到之处产卵,等虫群过后三个月后,更庞大的虫群又卷土重来!
东非恐怖的蝗灾
所以2018年中开始到2020年中,虫群就在这些地区一直反反复复,始终无法清理干净!那么云南的蝗虫群来自在印度肆虐的沙漠蝗吗?完全不是!据媒体报道,正在危害云南的蝗虫群是黄脊竹蝗,这是一种主要危害竹子的蝗虫,当然也会啃食玉米和水稻!
黄脊竹蝗
黄脊竹蝗来自哪里?
6月28日媒体报道老挝的黄脊竹蝗正在入侵云南,半个多月以来,一直检测到北迁的虫群越过边境!据老挝日报报道,5月份就在老挝丰萨里市超过34个地区发现了正在孵化的黄脊竹蝗,村民们积极展开自救,并且政府向农民提供的大量的杀虫剂用于治理蝗虫!而据万象日报报道,老挝自2014年10月在老挝琅勃拉邦省的蓬吞县首次被发现,当年就有超过140个区域发现蝗灾,此后每年就有爆发性增长的趋势,2015年扩大到500个地区,2016年时达到了640个!
而今年的虫灾则是前几年留在地下的虫卵孵化的,3月份就在多地有发现有蝗虫正在孵化,4月29日后,该地区的玉米,蓬田,甜玉米和公顷的甜玉米就遭到了若虫期的蝗虫啃食!黄脊竹蝗需要4个月才能达到成虫阶段!因此从6月底到7月初进入中国云南的虫群,还是3月份比较早期孵化的先头部队,而到4月中下旬孵化的蝗虫正在路上,未来迎接的可能是大规模蝗虫群入侵!
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强悍的植保无人机群,能彻底控制虫灾不扩散吗?
7月7日时黄脊竹蝗的受灾面积还只有8万亩,5天时间就扩大到了12万亩,几乎每天一万亩的速度增加,但随着时间的增长,云南各地的“武装力量”正在迅速投入灭蝗中!
灭蝗好手:植保无人机
新华网7月13日报道,普洱市林业与草原局和云南森业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展开合作,出动了15架大疆T系列植保无人机和20名操作手,展开无人机喷洒灭蝗药液的工作,“ 30分钟就可以看到效果,黄脊竹蝗开始中毒掉落。”
与人力喷洒相比,无人机效率要高得多,每架植保无人机每日可以防治超过1000亩农田!从9日开始,植保无人机连续出动一星期,当地防治检疫局监测到哪里有虫灾,哪里就有无人机的身影!
“当地政府看到效果后都觉得无人机治蝗挺好,现在基本都用无人机来灭蝗了,人工喷药作为辅助”。
到目前为止已经飞防作业超过3万亩,蝗虫密度大幅下降,防治效果是比较显著的!
T16植保无人机
据中国农机化导报报道,到2016年6月,中国农用无人机的保有量已经达到了4890架,居世界第一位!而到2018年底,国内植保无人机拥有量已经达到3万架,2019年底已经超过4万架!这个巨大的规模,无论是节省农药与水资源,还是节省人力,又或者增产增收方面都有相当大的贡献!而蝗灾发生之时,则成了灭蝗的最佳帮手!
正在作业的植保无人机
控制虫群的关键在哪里?
前文所述,看起来在云南境内的的黄脊竹蝗已经被控制住了,万事大吉了吗?似乎完全不能,因为根据黄脊竹蝗的孵化周期,大约会是在3-4月份,因此后续大批黄脊竹蝗仍然可能会持续北上入侵云南!
而更严重的情况则是老挝的防治蝗虫的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因此很难控制黄脊竹蝗北上进入云南境内,因此现阶段的取得的成绩仍然不能让我们高枕无忧,而是要严密监控黄脊竹蝗的动向,必要时候可能要援助老挝人民展开灭蝗工作!
一是地理位置因素决定的,临朐东南西三面环山,河流经青州到寿光入海,寿光处于喇叭口的位置,降雨加排水,所有的水都经过寿光,水流量大。二是此次台风导致海平面上升,这
地下建筑火灾论文的结论结合文章主题中心写。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新的标准中,将火灾定义为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
蝗灾总是爆发,可以说人们应该反思环境的破坏了。因为大量的破坏,才是生成蝗灾的,这是可怕的后果。
1.大气污染的概念大气是由一定比例的氮、氧、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固体杂质微粒组成的混和物。就干洁空气而言,按体积计算,在标准状态下,氮气占78.08%,氧气占20
您好,根据中国影响因子查询网(http://www.isshp.com)统计和整理的数据,可以分析得出,影响因子为3-4已经是非常非常高了,中文期刊被SCI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