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04

活着的梦想
首页 > 学术期刊 > 西方歌剧的诞生与起源论文文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桃源捣主

已采纳

起源:歌剧在西方语言的代表字Opera来源于拉丁语“作品”的复数形式(Opus, Opera),后经意大利文推广至其他欧洲语言,顾名思义歌剧原意不单单包括舞台上的独唱、重唱和合唱,也包括对白、表演和舞蹈。

16世纪末,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有一群人文主义学者组成了“卡梅拉塔同好社”(Camerata)的团体,以复兴古希腊的舞台表演艺术。他们相信古希腊的戏剧中的“合颂”部分实际上是合唱部分,甚至有人认为古希腊的戏剧实际上就和今天的歌剧一样,全部剧情皆以歌曲交代。

因此当现知历史上第一部歌剧,由雅各布·佩里(Jacopo Peri)作曲,取材自古希腊神话的《达芙尼(Dafne)》于1597年首演时,风评一片赞好,皆认为“成功复活了古希腊的戏剧精神”。

但《达芙尼》最终不幸失传,但佩里的另一套首演于1600年的歌剧《尤丽狄茜(Euridice)》至今仍偶有排演。但今天歌剧界最古老的标准保留剧目的歌剧,当数1607年首演于曼都瓦宫廷的克劳迪奥·蒙泰韦尔迪作品。

歌剧发展:歌剧诞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佛罗伦萨,世界上第一部公认的歌剧是1607年由蒙特威尔第创作的《奥菲欧》。从此,歌剧以它独特的魅力逐渐成为欧洲最重要的音乐体裁。

1、17世纪末

在罗马影响最大的是以斯卡拉蒂为代表的那不勒斯歌剧乐派。他于1681年创作的歌剧《善善恶恶》确立了歌剧序曲的典型模式,即“快-慢-快”三段式。

这一时期同时也确立了ABA式的咏叹调格式。此时的音乐常用盛大的场面和合唱,给歌剧带来重音乐、轻戏剧的倾向。这样的倾向使得歌剧在日后的发展日趋僵硬。于是到18世纪20年代,遂有取材于日常生活、剧情诙谐、音乐质朴的喜歌剧体裁的兴起。

意大利喜歌剧的第一部典范之作是帕戈莱西的《女佣作主妇》(1733年首演),该剧原是一部正歌剧的幕间剧,1752年在巴黎上演时,曾遭到保守派的诋毁。

因而掀起了歌剧史上著名的“喜歌剧论战”。出于卢梭手笔的法国第一部喜歌剧《乡村占卜师》就是在这场论战和这部歌剧的启示下诞生的。

意大利歌剧在法国最先得到改造,而与法兰西的民族文化结合起来。吕利是法国歌剧(“抒情悲剧”)的奠基人,他除了创造出与法语紧密结合的独唱旋律外,还率先将芭蕾场面运用在歌剧中。

在英国,普赛尔在本国假面剧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英国第一部民族歌剧《狄东与伊尼阿斯》。在德、奥,则由海顿、狄特尔斯多夫、莫扎特等人将民间歌唱剧发展成德奥民族歌剧,代表作有莫扎特的《魔笛》等。

至18世纪,格鲁克针对当时那不勒斯歌剧的平庸、浮浅,力主歌剧必须有深刻的内容,音乐与戏剧必须统一,表现应纯朴、自然。他的主张和《奥菲欧与优丽狄茜》、《伊菲姬尼在奥利德》等作品对后世歌剧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2、19世纪以后

意大利的g.罗西尼、g.威尔迪、g.普契尼,德国的r.瓦格纳、法国的g.比才、俄罗斯的.格林卡、.穆索尔斯基、.柴科夫斯基等歌剧大师为歌剧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成型于18世纪的“轻歌剧”(operettta,意为:小歌剧)已演进、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体裁。

它的特点是:结构短小、音乐通俗,除独唱、重唱、合唱、舞蹈外,还用说白。奥国作曲家索贝、原籍德国的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是这一体裁的确立者。

3、20世纪

歌剧作曲家中,初期的代表人物是受瓦格纳影响的理查·施特劳斯(《莎乐美》、《玫瑰骑士》);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是将无调性原则运用于歌剧创作中的贝尔格(《沃采克》)。

40年代迄今则有:斯特拉文斯基、普罗科菲耶夫、米约、曼诺蒂、巴比尔、奥尔夫、贾纳斯岱拉、亨策、莫尔以及英国著名的作曲家勃里顿等。

扩展资料

歌剧往往具有感人肺腑的戏剧故事情节,在演出中,声乐的表现形式可同时包含独唱、重唱、女声合唱、男声合唱、童声合唱、混声合唱等等,加上庞大的管弦乐团的演奏。

另外,在舞台的立体空间中,除了通过演员表演,展示出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戏剧情节外,还运用了服装、化妆、灯光、绘画布景、道具、机械装置等舞台美术手段。

其音乐部分通常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序曲:在歌剧演出开始时的一段乐曲。多数歌剧的序曲会把歌剧中出现人物的音乐主导动机和有鲜明个性的旋律交织在一起,在序曲的演奏中显现。也有的序曲只是一个开头的序奏,与后面的音乐关联不多。

2、宣叙调:一种歌唱形式,更接近于戏剧朗诵,有和声作为衬托,通常用于乐段之间的连接,多用于人物对话与角色的独白。

3、咏叹调:专指独唱曲,是与朗诵或宣叙调相对而言的,在歌剧中多用于人物情感的抒发。

4、重唱:在歌剧中有多种形式的重唱,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五重唱直至十一重唱等。重唱是指在同一时间段,各种人物用自己不同的旋律构成复调或和声的织体来唱出每个角色相同或不同的情感,进行内心描述或叙事。

5、合唱:合唱是声乐中表现力最强的表演形式,它能够充分地表现歌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推动剧情的发展。歌剧在戏剧高潮出现时也会使用合唱这一丰富的表现形式。歌剧中的合唱能体现一种力量和升华了的群体境界。合唱以多声部的音乐单色织体拓展了音乐表现力。

6、舞台美术制作:布景的安放、制作材料的选用,首先考虑有利于舞台上演员歌声的传送。制作往往反映了当时绘画、建筑和服装的艺术理念。

7、舞蹈在歌剧中的运用:在讲求豪华场面的“大歌剧”中,都有舞蹈的场面,用以调节气氛和配合戏剧情节的发展,例如《卡门》中的二幕与四幕舞蹈场面。舞蹈场面的运用使歌剧的舞台演出增强了动感和视觉效果,更富于观赏性。

8、歌剧清唱:歌剧清唱是将歌剧的演出音乐会化,以欣赏歌剧音乐为主。通常保留歌剧中的纯音乐内容,在不影响音乐和戏剧脉络完整的前提下,作一些缩减,删节一些戏剧表演和过渡音乐段落,使音乐演出相对集中,更加符合音乐会的现场气氛。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歌剧

161 评论

我们的季节e

1.歌剧在意大利的起源 歌剧起源于巴洛克时期(1066-1750),最初是由意大利佛洛伦萨的一群人文主义者为了复兴希腊时期的戏剧传统而创造的音乐形式,其渊源除了古希腊戏剧还有世纪神秘剧、假面剧,最直接的起源是文艺复兴后期兴起的牧歌(madrigal) 。1599年佩里创作的《达夫尼》(已亡佚)是目前所知的第一部歌剧,1600年他创作了《尤丽狄斯》是现存最早的歌剧。这两部歌剧已经有了咏叹调与宣叙调分工,但仍带有文艺复兴后期牧歌剧的人文主义气息,总体看来并不成熟。1607年蒙特维尔第创作的《奥菲欧》是第一部成意义上的近代歌剧,作者运用了相当近代化的管弦乐队为戏剧配乐,用不谐和音烘托气氛和展现矛盾。在他的歌剧里,独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管弦队和舞蹈综合在一起为剧情服务。蒙特威尔第认为歌剧的音乐要表达人类深刻情感,并且要与歌词意义相吻合。鉴于他对歌剧这种体裁起的奠基性作用,蒙特威尔第被誉为“近代歌剧之父”。 此后兴起的是威尼斯歌剧学派。1637年威尼斯开放了第一家公共歌剧院—圣卡西亚诺剧院,使得这门艺术走出了少数贵族的沙龙,迎接一个更广泛的市民阶层的青睐。此后半个多世纪里,威尼斯前后开放了十几家歌剧院,一大批有才华的作曲家、剧作家为之谱曲、写脚本,比较有名的有切斯蒂、卡瓦利等人。这个时期的威尼斯歌剧场面有时奢华到了夸张的地步,开始运用灯光、道具、布景等手段衬托剧情。 与此同时,17世纪中期,以A·斯卡拉蒂为代表的那不勒斯学派也发展起来,并统治了意大利乐坛和欧洲舞台近一百年。这个乐派特别注重在歌剧中发挥人声美的作用,使声乐独唱水平空前提高,更加强了歌剧的主调风格(即与复调多旋律特点性对的单旋律风格)。当时的咏叹调已固定采用A—B—A的反复三段体形式,在第三段重复第一段音乐材料时, 歌唱者可以随意添加装饰和花腔,以显示自己的歌喉和技巧。斯卡拉蒂的歌剧旋律优美亲切,选择不同的咏叹调表现不同的情绪。在重视人声的同时,他重视器乐的独立表现,采用高度程式化的作曲手法,剧情相似的剧目可以使用相同的配乐;首创了歌剧启幕前的器乐合奏—序曲(又称辛孚尼亚 Sinfornia),由快—慢—快三部分组成。他树立的这种歌剧典范形式,被称为意大利正歌剧(opera seria)。正歌剧注重人声的特色导致了阉人歌手(即在童年被阉割的男歌手,嗓音高亢,华丽而具有弹性)在欧洲的广泛运用,但后来也出现了单纯追求“美声 ”的形式而忽略内容的倾向,最终走向了衰败(后来因为剧情雷同、单调,听众只听炫耀技巧的咏叹调,宣叙调一概不听)。 至于罗马歌剧,由于处于罗马教廷的心脏地带,教会的保守势力对其百般迫害,最致命的是1697年教皇英诺森十二世下令封闭并拆毁了罗马最大的一家歌剧院托尔·德·诺那(Tor di Nona)并宣布此后在教皇 地内禁演歌剧,从此罗马歌剧一蹶不振。2.法国早期歌剧的发展 法国歌剧的开山鼻祖无疑是让·巴蒂斯特·吕利(1632-1687)。此人原籍意大利后被贵族带到巴黎。他从宫廷乐手起家,几年之内就掌握了宫廷的歌剧上演的审批权,成了法国音乐界的国王。他很好的把意大利歌剧移植成为适应法国国情艺术形式,把当时法国宫廷崇尚的舞蹈(芭蕾)艺术融入歌剧,同时把法语诗优雅独特的韵味充分的用歌词表达出来,布景服装也十分奢华,炫耀了当时法的富强。剧情大多现出对王权的崇尚和赞美,这一切都被打上了法国贵族阶层 (而不是像其他国家一样带有市民色彩)的意识形态烙印。 到了18世纪,宏大华丽的巴罗克风格歌剧开始向简洁实用、典雅精巧的罗可可风格转变,此时出现在法国歌剧界的杰出人物是拉莫。他对传统的法国歌剧做出了不少有益的改革,使得唱腔、歌词和配乐更好的为剧情服务,但缺少了吕利的英雄气概。他的《卡托斯与玻吕克斯》成为18世纪法国上演次数最多的歌剧剧目。3.德国早期歌剧发展史 17世纪的德国是一个灾难深重的国度。1618-1648的三十年战争主要在德国国土上进行,使德国人口锐减,工商业凋敝,国土四分五裂,这样使得本应成为歌剧主要观众的市民阶层没有发展起来,国土的分裂使得众多的小 主无力自己兴建歌剧院和组织上演大型的歌剧,很多喜爱歌剧的诸侯甚至常年住在意大利欣赏歌剧,使得这门艺术在德国的发展迟缓了许多。 1627年,许茨(1585-1672)创作了第一部德语歌剧《达芙尼》,德国开始有了自己的歌剧艺术。许茨1609年、1628年两赴威尼斯学习音乐,曾师从蒙特威尔第。他的突出成就是把意大利单旋律作曲家的新风格带入德国音乐。他的音乐在感情上富有德国特色,成为德国巴罗克音乐的鼻祖。许茨的学生凯赛尔和库赛也成为德国歌剧界的中坚。1687年,汉堡成立了第一家上演德语歌剧的剧院。汉堡没有经受三十年战争的打击,曾经加入过垄断波罗的海贸易的汉萨同盟,工商业很发达,在这里歌剧有广泛的市民基础,成了当时德语歌剧的唯一一片乐土。但是当时致力创作德语歌剧的作曲家只有凯赛尔、库赛、玛特森等不多的几位,再加上德国人认为意大利为了歌剧而制造阉人歌手是残忍的做法,只好从意大利"进口"阉人,阻碍了德语歌剧的发展。1738年,汉堡歌剧院被迫关闭,早期德语歌剧在与意大利歌剧的交锋中败下阵来。直到半个多世纪后,在莫扎特的笔下,德语歌剧才迎来了春天。4.英国早期歌剧发展史 17世纪上半期的英国同样动荡不安。清教徒(致力于清除英国国教中天主教残余成分的加尔文派新教徒)为主要成分的资产阶级新贵族在与国王的斗争中占了上风,通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内战夺取了政权。清教徒信仰的加尔文派教义宣扬禁欲,力图避免一切尘世的快乐,音乐被看作是邪恶的、引诱人进入"危险的"愉悦的手段遭到禁止。歌剧传入英国不久,清教徒就上了台,他们封闭了一切歌剧院,废除了原来英国国教宗教仪式上的音乐。英格兰陷入一片沉寂之中。 1658年 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复辟。这一历史的倒退却成了英国音乐得以发展的转机。17世纪后期英国最重要的音乐家是普赛尔(1659-1695)。普赛尔短暂的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宗教音乐、歌曲、话剧配乐,最重要的贡献是晚年的歌剧,带有明显的英国市民趣味和民族特色,他的代表作《达朵和埃涅阿斯》成为英国本土歌剧不可多得的佳作。普赛尔去世后,英国歌剧发展再度陷于停顿,意大利正歌剧充斥英国剧院 。1714年,亨德尔定居英国,为沉闷的英国歌剧界带来了活力。他的正歌剧《里纳尔多》等在英国大受欢迎。但18世纪二十年代末,传统的意大利正歌剧因为其沉闷的脚本、空洞的内容和雷同的剧情不能适应随著贸易和殖民发展起来的日益壮大的有产市民阶层的口味,逐渐失去了市场。这时一部针砭时弊的《乞丐的歌剧》 (约翰·盖伊词,佩普什曲)在伦敦上演,它取材于日常生活,采用通俗幽默的对白和流行的曲调,赢得了市民的广泛好评。剧中对以亨德尔为代表的意大利正歌剧作了无情的讽刺,使意大利歌剧在英国受到了沉重打击,亨德尔经营的歌剧院最后因亏损而关闭。这时亨德尔把精力转向了清唱剧的创作,意大利歌剧在英国的统治宣告结束。 5.歌剧的改革 歌剧这门古老的艺术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其中一些华而不实的弊病逐步显露出来。18世纪中期的阶级构成、意识形态、审美观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意大利正歌剧中雷同的情节,远离现实的神话故事越来越不能取悦随著贸易和殖民发展起来的有产市民阶级。一些有识士开始了改革的尝试。拉摩可算是改革的先行者,而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是鲁克的歌剧改革。他的主旨是:“质朴和真实是一切艺术美的伟大原则”;歌音乐的“真正使命”是“和诗配合,以便加强情感的表现”。在他的歌剧中,待剧情的宣叙调具有重要地位,并且加强了旋律性,使其具有细致的情感表现;他精简了戏剧结构,删去了咏叹调中华丽的炫技段,追求朴实无华的真情表,序曲也不再脱离剧情的孤立存在,而是预示剧情的有机部分;剧中的合唱、蹈都随剧情的需要而存在,不能任意增删。格鲁克在记谱时废弃了数字低音,之以具有明确的各声部现代写法。他的改革使当时腐化的歌剧艺术为之一新,仅影响了18、19世纪之交的歌剧舞台,包括罗西尼、瓦格纳在内的整个19世纪欧洲歌剧都从中得到了有益的启发。 发格鲁克的歌剧形式主要是喜歌剧。喜歌剧18世纪中期兴起于意大利。1752年一家意大利歌剧团在巴黎上演《管家女仆》一剧,引起了有名的喜歌剧之争。保守派站在维护封建贵族的艺术趣味的立场上反对喜歌剧,而以启蒙思想家卢梭为首的改革派则热情赞扬这一新生事物,并且于同年亲自写了一部喜歌剧上演。这场争论促进了法国歌剧的发展。1762年,巴黎建立了喜歌剧院,这种充满活力的艺术形式很快在欧洲各地风行,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等也具有明显的喜歌剧色彩,而脚本作者正是一位法国人。 19世纪,意大利歌剧在贝利尼、唐尼采蒂、罗西尼三位歌剧大师手中再次焕发出征服全欧的魅力,特别是罗西尼的创作,集中体现了意大利人圆滑、幽默的天性,至今仍在世界各地上演。

245 评论

莎拉爱吃沙拉

歌剧的起源起源一歌剧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悲剧,这种艺术形式是歌剧艺术产生的根源。起源二中世纪时期的一些音乐形式也为歌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首先是10世纪末的宗教剧,后来宗教剧被神秘剧(Mystery)和奇迹剧(Miracles)取代,盛行于14—16世纪;其次是田园剧,这种体裁用音乐、诗歌、戏剧的手段表现乡村生活的场景,它一直盛行到16世纪,成为歌剧的重要起源之一。起源三文艺复兴时期的牧歌剧也预示着歌剧的诞生。作曲家用牧歌这一体裁形式来谱写诗歌中一些戏剧性场面,或用一组牧歌来描写一些简单的故事情节,后一种形式被称为牧歌剧。起源四歌剧最直接的起源是15世纪末的幕间剧(Intermedio)。这是穿插在当时喜剧各幕间的一些寓言剧、神话剧或田园剧,到16世纪,各幕之间的幕间剧在情节上组成了一个相关联的故事,并且加入了装饰性的旋律和简单的和声伴奏。起源五歌剧于16世纪末最终产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当时,一群文化艺术界的名人经常在贵族巴尔第(Bardi)和柯尔西(Corsi)家聚会,他们热衷于恢复古希腊的戏剧,力图创造出一种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生动艺术。他们认为复调艺术破坏歌词意义的表达,主张采用单声部旋律,并且在实践中发现:在和声伴奏下自由吟唱的音调不但可以用在同一首诗歌中,还可以用于整部戏剧中。随后就产生了最早的歌剧,当时称为田园剧。意大利早期歌剧的发展及特征佛罗伦萨歌剧1. 第一部歌剧:是1597年上演,由利努契尼写剧本、佩里作曲的《达芙妮》(Dafne),由于该作品的乐谱只剩下残片,所以人们通常又把1600年上演,保留完整的,由利努契尼写脚本,佩里和卡契尼作曲的《优丽狄茜》(Euridice)作为最早的一部歌剧。2. 早期歌剧的特征:脚本以希腊神话为基础,后来又加入历史题材。音乐部分采用通奏低音形式,歌唱部分主要为吟唱的宣叙调形式,音域不宽,节奏自由,有少量的乐器伴奏,也使用合唱。罗马歌剧1. 代表人物及作品:罗马作曲家卡瓦莱里(,约1550—1602)创作的《灵与肉的体现》(La rappresentazione di Anima,edi Corpo)于1600年2月上演,该剧为罗马歌剧奠定了基础。《灵与肉的体现》实际上被史学界视为清唱剧,具有歌剧的雏形,内容涉及宗教道德方面。2. 特征:注重歌剧场面的壮观给人带来的愉悦,加入了华丽的舞台设计、机关布景和芭蕾场面,每幕都以合唱和舞蹈结束。威尼斯歌剧1. 第一个歌剧院的建立:1637年在威尼斯建立的第一个歌剧院——圣卡西亚诺,是歌剧从贵族沙龙和宫廷走向市民阶层。2. 代表人物及作品:1607年,威尼斯歌剧作家蒙特威尔第完成了歌剧《奥菲欧》的创作,歌剧题材与利努契尼的《优丽狄茜》相似。在剧中,蒙特威尔第凭借他在牧歌和宗教音乐创作方面的丰富经验,结合运用16世纪的音乐宝库中的各种手段,使《奥菲欧》成为歌剧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3. 特点:在歌剧中大量运用咏叹调和二重唱,注重情感抒发,对美声唱法加以重视,很少用合唱形式,弦乐器家族首次占有重要地位,由此加强了音乐的表现力。那不勒斯歌剧1. 朝正歌剧方向发展:那不勒斯是意大利歌剧发展的最后一个城市,始于17世纪末,至18世纪定型为正歌剧(Opera seria),这种歌剧的影响力一直延伸到了19世纪。它常以虚构的历史或英雄事迹为题材,而且由于对美声的追求,使那些既具有男性的强有力肺活量又带有女性柔美明亮音色的“阉人”歌手盛行起来。2. 代表人物及作品:那不勒斯乐派代表人物A.斯卡拉蒂(Alemandro Scarlati,1660—1725)在声乐抒情调的基础上创作自由发展的咏叹调(aria),给予美声演唱以广阔施展的天地。代表作为《泰奥多拉》。3. 特点(也是正歌剧的特点):1) 在内容上:多取材于古代神话和历史传说,内容严肃,与喜剧相对。2) 在结构形式上:由原先的五幕歌剧变为紧凑的三幕结构,常在幕与幕之间穿插喜剧性的幕间剧(Intremezzo,在舞台口表演)。由极具个性的序曲(快—慢—快的三段形式)开场,宣叙调和返始咏叹调交替进行,极少使用重唱和合唱,也不用舞蹈。3) 两种不同的宣叙调:一种是干念式的宣叙调,用于较长的对白或独白,独唱声部只用通奏低音伴奏;另一种是带伴奏的宣叙调,它善于表达复杂的情感,同时也在戏剧性的紧张场景中使用,独唱由乐队伴奏。4) 返始咏叹调:这种咏叹调是ABA三段体形式,作曲家通常不再把再现的A段写出,而只在B段的结尾处标记da capo,意为从头反复,故作“返始”之意,并在结尾处标记Fine(意为结束)。歌剧的发展简介歌剧诞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佛罗伦萨,世界上第一部公认的歌剧是1607年由蒙特威尔第创作的《奥菲欧》。从此,歌剧以它独特的魅力逐渐成为欧洲最重要的音乐体裁。17世纪末在罗马影响最大的是以亚?斯卡拉蒂为代表的那不勒斯歌剧乐派。他于1681年创作的歌剧《善善恶恶》确立了歌剧序曲的典型模式,即“快-慢-快”三段式。这一时期同时也确立了ABA式的咏叹调格式。此时的音乐常用盛大的场面和合唱,给歌剧带来重音乐、轻戏剧的倾向。这样的倾向使得歌剧在日后的发展日趋僵硬。于是到18世纪20年代,遂有取材于日常生活、剧情诙谐、音乐质朴的喜歌剧体裁的兴起。意大利喜歌剧的第一部典范之作是帕戈莱西的《女佣作主妇》(1733年首演),该剧原是一部正歌剧的幕间剧,1752年在巴黎上演时,曾遭到保守派的诋毁,因而掀起了歌剧史上著名的“喜歌剧论战”。出于卢梭手笔的法国第一部喜歌剧《乡村占卜师》就是在这场论战和这部歌剧的启示下诞生的。意大利歌剧在法国最先得到改造,而与法兰西的民族文化结合起来。吕利是法国歌剧(“抒情悲剧”)的奠基人,他除了创造出与法语紧密结合的独唱旋律外,还率先将芭蕾场面运用在歌剧中。在英国,普赛尔在本国假面剧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英国第一部民族歌剧《狄东与伊尼阿斯》。在德、奥,则由海顿、狄特尔斯多夫、莫扎特等人将民间歌唱剧发展成德奥民族歌剧,代表作有莫扎特的《魔笛》等。至18世纪,格鲁克针对当时那不勒斯歌剧的平庸、浮浅,力主歌剧必须有深刻的内容,音乐与戏剧必须统一,表现应纯朴、自然。他的主张和《奥菲欧与优丽狄茜》、《伊菲姬尼在奥利德》等作品对后世歌剧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19世纪以后意大利的g.罗西尼、g.威尔迪、g.普契尼,德国的r.瓦格纳、法国的g.比才、俄罗斯的.格林卡、.穆索尔斯基、.柴科夫斯基等歌剧大师为歌剧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成型于18世纪的“轻歌剧”(operettta,意为:小歌剧)已演进、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体裁。它的特点是:结构短小、音乐通俗,除独唱、重唱、合唱、舞蹈外,还用说白。奥国作曲家索贝、原籍德国的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是这一体裁的确立者。20世纪歌剧作曲家中,初期的代表人物是受瓦格纳影响的理查·施特劳斯(《莎乐美》、《玫瑰骑士》);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是将无调性原则运用于歌剧创作中的贝尔格(《沃采克》);40年代迄今则有:斯特拉文斯基、普罗科菲耶夫、米约、曼诺蒂、巴比尔、奥尔夫、贾纳斯岱拉、亨策、莫尔以及英国著名的作曲家勃里顿等。

245 评论

!首席12333

西方歌剧诞生于1600年,意大利的弗洛伦萨。它的直接来源是宫廷的幕间剧。之后分别在意大利的罗马、威尼斯、那不勒斯进行发展。其中,那不勒斯的发展在早期达到顶峰,出现了那不勒斯学派。意大利歌剧早期最重要的作曲家是梦特维尔迪,代表作品《奥菲欧》,是早期歌剧历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作品。 歌剧诞生之后,传入了英国、法国和德国。其中,英国歌剧在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英国历史上重要的作曲家浦赛尔,代表作品《迪多与伊尼》。法国歌剧的代表人物是吕利,这位意大利人在很小的时候就来到法国,成为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最宠信的臣子,他奠定了法国歌剧序曲的创作。德国的代表人物是许茨,代表作品是《达芙妮》,这是第一部在德国创作的歌剧。

168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文范文生命的起源

    生命的起源从古至今人们都希望了解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哪里来的?生命究竟是怎样产生的?这不仅是科学家感兴趣的问题,也是普通人们所感兴趣的问题,它已困扰了人类几千年。由

    假装不在上海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歌剧魅影论文文献

    1、本片描述十九世纪发生在法国巴黎歌剧院的爱情故事。时值1882年,在歌剧院的地窖深处,传说住著一名相貌丑陋、戴著面具、却学识渊博的音乐天才,多年来他神出鬼没,

    Johnhockson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歌剧论文的参考文献

    歌剧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 摘要: 歌剧一直以来在声乐教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二者相辅相成。而如何引用歌剧以提升声乐教学质量一直都是教学的热点问题。本文阐述了歌

    小黑君kk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中国戏曲与西洋歌剧的论文研究

    中 国京剧起源于祭祀歌舞 ,汇萃了中国戏曲音乐、歌唱、舞蹈和各种表演艺术的精华 ,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剧种 ,被称为“国粹”、“国剧” ,在中国众多艺术门类里面

    XiangZong12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西方歌剧毕业论文

    在整体上,“浪漫主义”一词在音乐领域是用以形容一段从大约1820年代至1918年为止的时期。当时的“浪漫”所代表的内涵与现代的定义并不相同,在1880年乐评家E

    虾米啊1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