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a艳艳
陆定一(1906~1996)中国共产党的老一辈革命家,新中国的元勋之一,学识渊博,对古典文学和历史造诣较深,在自然科学方面也有丰富的知识。他的英文水平较高,青年时代翻译了不少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在延安时期,曾参与毛泽东同志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谈话的翻译工作。 从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到1996年去逝,他曾经创造出辉煌的成就,也曾遭遇坎坷,受尽人间的屈辱。他的一生,是忠于革命、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一生,也是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生平: 1906年6月9日生于江苏无锡。 1925年在上海南洋大学(交通大学前身)读书时参加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五卅运动”。 1925年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冬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6年任共青团南洋大学支部书记及上海法南区团委书记。同年秋调团中央宣传部工作,编辑《中国青年》。 1927年4月下旬,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年5月在共青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团中央候补委员,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在反革命政变面前,他坚持斗争,为革命力量的保存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28年初,陆定一根据团中央的指示,到广东帮助广东团省委工作,协助组织了1000多名青年参加红军。 1928年秋,陆定一被选为团中央委员,仍担任宣传部部长,主编《中国青年》。 1928年底,根据党的决定,陆定一赴苏联莫斯科,与瞿秋白、邓中夏等同志一起同王明等人的错误进行了斗争。 1930年陆定一回国后,继续担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 1931年,王明“左”倾路线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后,陆定一被错误地撤销了团中央委员、团中央宣传部部长职务。 1934年10月,陆定一随中央第二纵队干部队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5年遵义会议后,他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主编《红星》报。 红军到达陕北后,他参加了东征、西征,后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同志为建设和发展我军的政治宣传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陆定一历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八路军前方总部野战政治部副主任,领导《新华日报》华北版的工作。 1940年底,陆定一奉命回延安。 1942年4月,他负责编辑《解放日报》的《学习》副刊,撰写了《从实际出发》等比较有影响的文章。 1942年8月,担任《解放日报》总编辑。他撰写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在新闻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1945年,陆定一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央委员。 1947年1月,他发表了《对于战后国际形势中几个基本问题的解释》一文,在全国和世界上引起广泛注意。 1947年3月胡宗南进攻陕北时,陆定一兼任中央直属队政委,随同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同志转战陕北,做出了出色贡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陆定一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文教委员会副主任。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他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 1957年,他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团员,随毛泽东同志赴莫斯科参加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 1959年,陆定一任国务院副总理。 1960年,他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团员,随刘少奇、邓小平同志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81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 1962年,他任中央书记处书记。 1965年,他兼任文化部部长。 陆定一长期负责党的宣传文教工作,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建设和发展党的宣传文化教育事业,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倾注了毕生的精力,作出了重大贡献。 “文化大革命”中,陆定一遭受林彪、“四人帮”的严重迫害,被关押近13年之久。 1979年6月,陆定一在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被增选为副主席。同年9月,在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委员。 1980年3月,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顾问。 1983年6月,在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副主席。在党的第十二、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1991年他85岁高龄时,还主持编辑了他从1926年到1990年的文稿,在亲自撰写的文集的自序中,以简练的文笔颂扬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 陆定一(1906~1996) 1906年6月9日生于江苏无锡。青年时期受进步思想影响,1925年在上海南洋大学(交通大学前身)读书时参加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五卅运动”。1925年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冬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任共青团南洋大学支部书记及上海法南区团委书记。同年秋调团中央宣传部工作,编辑《中国青年》。1927年4月下旬,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5月在共青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团中央候补委员,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 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努力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他具有高度的党性,顾全大局,一切服从党的安排,把毕生精力奉献给党的宣传思想和教育文化事业。他尊重知识,爱惜人才,对知识分子热情关怀,对党外民主人士坦诚相待。他担任两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为人民政协事业和党的爱国统一战线做出了贡献。他作为早期从事青年工作的老同志,始终十分关注共青团的工作,对青年一代寄予了无限期望。 1996年5月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整。
miumiu大酱
陆定一,江苏省无锡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27年起担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建国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是中共第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十三届中顾委常委。详见
30岁男人的世界
大学毕业后,只身乘船赴美留学,1929年进入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学习铁路运输和公路建筑。1930年获硕士学位。毕业后,他曾先后做过测量员、绘图员、货运员等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在波士顿参加了美洲华侨反帝大同盟工作,任机关报《先锋报》的编辑。1932年在纽约加入了共产国际美国共产党。先后担任美洲华侨反帝大同盟执行委员、书记,纽约《救国时报》编辑,美国共产党中国局书记。1939年底回国参加抗日战争。他将自己的名字余宰扬改成了余光生。曾任张闻天的秘书兼管延安华侨事务。延安《解放日报》创刊后,1941年5月至1945年8月任该报副总编辑、国际版主编。1942年3月至1943年2月任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委员。1945年4月至6月作为中直、军直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同年8月至1946年5月任解放日报社编委会委员、总编辑。1945年11月任中国解放区战犯调查委员会常务委员。1946年2月至11月任新华社、解放日报社代理社长。5月至11月任新华社、解放日报社总编辑。12月调东北工作。1946年底,国民党在东北不断对解放区发动进攻。为了保证东北战场的人员和物资的运输,加强东北铁路运输的领导,考虑到余光生在美国学的是铁路运输专业,余光生于1947年2月被党中央派往东北,任东北铁路局第二局长,协助吕正操局长工作。由此开始,余光生一直奋斗在我国的铁路运输战线上。1947年2月至1948年任东北铁路管理总局第二局长。1948年8月至9月任东北行政委员会交通部第二副部长。同年9月至1949年3月任东北行政委员会铁道部副部长。1949年3月起任东北铁路总局局长。5月起任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委员。8月至9月任东北人民政府委员、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至1953年1月任东北人民政府委员,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驻东北特派员,中长铁路理事会主席。1950年12月至1953年2月任东北军区铁道运输司令部政治委员。1953年5月至1954年11月任中共齐齐哈尔铁路管理局局长兼党组书记。1954年9月至1956年7月任中共黑龙江省委委员。1955年1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副部长兼运输总局局长,哈尔滨铁路管理局局长兼党组书记(至1956年6月)。1978年6月2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艾米莉郡主
尹明华同志现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原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高级编辑,中国记协副主席,硕士学位。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曾担任上海电台副台长,东方电台副台长,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秘书长兼新闻出版处处长。2014年1月7日,复旦大学在公共传播培训中心举行仪式,正式任命原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尹明华同志为新闻学院院长。 2003年5月,调到解放日报担任党委书记、总编辑。多次获各类新闻奖项,其新闻作品先后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上海新闻奖一等奖、中国广播电视政府新闻奖一等奖、上海广播电视政府新闻奖一等奖等。1991年,上海新闻界曾召开其个人新闻作品研讨会。先后获首届中国韬奋新闻奖提名荣誉、首届上海韬奋新闻奖、上海十佳青年编辑等。著作有:《千日之旅——总编辑思考》、《媒介态度》、《漩涡里的太阳》、《空谷回音》、《特殊热线》、《思想的碎片》、《全新的体验》、《美国新观察》等。2005年度,获中国报协颁发的“技术飞鹰奖”。在2006年度,他获得“塑造中国媒体品牌10大杰出人物”、“10大创新传媒人物”、“中国报业10大年度人物”。
舜井街的猫
斋号趣谈·丁锡满
丁锡满(1934~ ),笔名萧丁。浙江天台人。杂文家。1958年自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先后任上海《解放日报》 国际版编辑,文艺部副主任。1983年调任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不久又兼任市文化局局长,旋为上海《解放日报》 总编辑,后为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执行副会长,上海楹联学会会长等。著有《迷眼的乱花》《醉人的红叶》《刺手的玫瑰》。主编 《激浊扬清》《法治与德治》《风正帆悬》等。
主要书斋号有: 盈尺斋、醉红轩、卧绿馆等。
“盈尺斋” 形容书斋之小,不过盈尺而已。丁锡满在《迷眼的乱花》一书的自序中这样介绍他的书斋: “我原来的居处,十八平方住着七个人口,夜里进门,要脱掉鞋子踏着儿子们的地铺才能到达自己的卧床,当然放不下写字的桌子。我的 ‘写字台’ 就是放在储藏室的缝纫机台板。那储藏室不到一平方,正好放一架缝纫机,我把它叫做 ‘盈尺斋’。半夜三更蜷缩在里面写点豆腐干文章,家人的鼾声于我无扰,我的灯光与家人无扰,倒也自在得很。” 盈尺斋虽小,却也足可驰骋文思,编织美文。他的杂文集《迷眼的乱花》,其中有一部分文章就是在盈尺斋中的缝纫机台板上写成的。上世纪60年代初,他在编辑国际版时写了许多带有词曲风格的国际讽刺诗,从而驰名文坛。
1992年,丁锡满分得丁香大楼三室一厅共107平方米住房,居住条件大为改善,他便从中辟出一间作为书斋。他的第二本散文集《醉人的红叶》就在这书房里写成。因为写了这本书之故,他便把斋号改名为 “醉红轩”。
这几年,丁锡满在上海佘山山边买了几间农舍,作为度假之用。那农舍在西佘山环山路旁边,开门见山,天文台、佘山教堂就在眼前。路边林荫蔽日,山上郁郁葱葱,早晨清气袭人,晚上万籁俱寂。早年他把归田赋闲作为终极目标,现在虽不能在天台山幽溪深谷结庐独居,却能在上海惟一的美地一佘山享受余年,也是快事。于是他又把斋号改为 “卧绿馆”。书斋内挂了两副对联,一为著名画家曹简楼书写的 “醉红卧绿,歌水恋山”,一为他自拟的、请书法名家高式熊题写的 “犁纸栽文无日夜,议时论世有锋芒”。如今,他的住房条件有了改善,在杂文园地中耕耘得更勤快了。
丁锡满在书斋里
卧绿馆 自题
盈尺斋
小小miffy
陆定一,江苏省无锡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27年起担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建国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是中共第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十三届中顾委常委。青年时期受进步思想影响,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现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1927年起担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建国后,是中共第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十三届中顾委常委。读书时参加五卅运动。1925年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冬季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任共青团南洋大学支部书记及上海法南区团委书记。同年秋调团团中央宣传部工作,编辑《中国青年》。1927年5月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团中央候补委员,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他写的文章《金色的鱼钩》被选进五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课本第四单元第二课和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以及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中。《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老山界》编入苏教版八年级上册3课。《老山界》编入上海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九课。在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即将叛变革命的危急关头,陆定一根据任弼时同志主持召开的团中央紧急会议精神,参与起草了团中央《致党中央政治意见书》,请求党迅速行动起来,组织武装,开展对国民党右派的坚决斗争。随后,陆定一以共青团代表身份参加了在中国革命紧急关头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八七会议。这期间,他以犀利的文笔撰写了大量文章,鞭挞黑暗势力,鼓舞青年投身革命。大革命失败后,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他坚韧不拔地进行斗争1928年初,陆定一根据团中央的指示,到广东帮助广东团省委工作,协助组织了1000多名青年参加红军。1928年秋,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陆定一被选为团中央委员,仍担任宣传部部长,主编《中国青年》。社会评价陆定一同志学识渊博,对古典文学和历史造诣较深,在自然科学方面也有丰富的知识。他的英文水平较高,青年时代翻译了不少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在延安时期,曾参与毛泽东同志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谈话的翻译工作。他注重调查研究。1991年他85岁高龄时,还主持编辑了他从1926年到1990年的文稿,在亲自撰写的文集的自序中,以简练的文笔颂扬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著有《金色的鱼钩》、《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老山界》等等。1996年5月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他现在的《老山界》已被纳入《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的第十九课。他的另一部作品《金色的鱼钩》被纳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和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
不是。职务变化,但没有升降之分。人民日报社“领导介绍”一栏显示:上海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于绍良,已出任人民日报社总编辑。于绍良出生于1964年7月,河北赞皇人
危机感使命感生存能力
2015聊城十大杰出青年人物1、陈志帆陈志帆,聊城大学新民集团经济管理学院校友,曾在P&G工作,目前是丹露国际总裁以及丹可利品牌市场服务总监。他担任聊城大学青年
江苏启东人。05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新闻与高级文秘)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在校期间同时担任团委《大学城》、院报《科文之光》、纯文学刊物《黑眼睛》、
新冠肺炎疫情初起的那几天,我整天都处于焦虑、烦躁乃至愤懑中。除夕之夜,电视里播放着春晚,手机里却是疫情刷屏,一边是歌舞升平、欢声笑语,一边却是武汉告急湖北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