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的球球
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天之骄子的凄惨结局?下面我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是魏晋南北朝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魏晋南北朝时,政权交替频繁,时局动荡,容易造就英雄。但像拓跋珪这样流亡十余年,寄人篱下, 未到成年便能号召旧部,重整旗鼓再造江山的君主,却绝无仅有,称他为天之骄子,亦不为过。现在山西省大同市西北云岗石窟中,有一尊巨大的佛坐像,据说就是 依照拓跋珪的形象雕成的。那尊雕像广额大耳,直鼻细目,确实不同凡响。看着它,不难想象出当年拓跋珪驰骋漠北,南征北战,开拓疆场,建立强大魏国的雄姿。 但谁又能料到,这样一位天之骄子,最后竟死于宫廷之变呢!
拓跋珪16岁重兴代国,不久,改国号为魏。远近部落的酋长、大小国家的国 君,看到拓跋珪如此英雄,纷纷前来结好,其中不少送来女儿或宗女,要求结亲,以求政治上有所依靠。拓跋珪是个英雄,但并非不好女色。他不但将送来者全部笑 纳,灭了敌国还要把掳来的美女留在宫中。有时,听到别国君主有漂亮女儿,也要派人前去求婚。
拓跋珪宫中,有一位刘夫人,是刘库仁的侄 女、刘头眷的女儿、拓跋珪的结发妻子。拓跋珪刚立国不久,就封她作夫人。刘夫人为拓跋珪生了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儿子因为是长子,最有立为继嗣的资格,所 以取名拓跋嗣。刘夫人最早跟随拓跋珪,又生有长子,加上善管内政,很有本领,在宫中威信很高,因此,受到拓跋珪的敬重。按说,刘夫人是最有希望立为皇后 的。但代国宫中有一个祖上传下来的老规矩:将被立为后的女子,必须亲手浇铸一个铜人,能铸成,则说明受天命委托,可立为后;铸不成,则没有资格立为后。拓 跋珪曾经举行隆重的仪式,请来最高明的助手,协助刘夫人铸像,但不知什么缘故,竟然没有铸成。因此,刘夫人就失去了作皇后的机会。
拓 跋珪平定后燕后,掳来了后燕主慕容宝的 *** 。因为她美貌动人,被收入宫中。这位慕容氏举止端庄大方,性情温柔和淑,很得拓跋珪的宠爱。刘夫人铸像失败后, 在朝臣们的再次奏请下,拓跋珪选中了慕容氏,为她举行了铸像仪式。慕容氏运气好,没费什么劲儿铜人就铸成了,很快就被立为皇后。
刘夫人年长有威信,又生有长子,没有立为皇后;慕容氏年幼新来,反而立为皇后。这自然引起刘夫人和其他一些妃嫔的不满。这些妃嫔有的挑唆刘夫人去排挤打击慕容后,有的劝刘夫人沉住气,等儿子当上皇帝后一总算帐。总之,出什么主意的都有。
这些闲言碎语吹进了拓跋珪耳朵里,搅得他心里很烦乱。拓跋珪有许多儿子,他认为最有能力继承自己事业的,还是拓跋嗣。因为拓跋嗣是个仁义忠厚的孩子,拓 跋珪对他很放心,知道他将来不会欺负自己的庶母和弟妹。但他不放心刘夫人。他知道女人们一般心眼小,好听谗言,不能容人,尤其是将来当了太后,权势无边, 难免做出伤害非亲生子女的事情来。而且,如果太后扶植外戚,把持朝政,还会给国家带来灾难。这种例子在史书上记载得太多了,拓跋珪读过这些史书,他知道得 很清楚。于是,他想了一个有效的、但又残忍的办法。
一次上朝时,拓跋珪宣布了一条规定:今后,魏宫里立太子时,先要杀死太子的母亲。说完,又宣布了一道具体的诏令:诏立皇长子拓跋嗣为太子,同时,赐太子母刘夫人即日自尽。
诏令一下,朝臣们都惊呆了。半晌,拓跋嗣首先明白过来,他扑地一下跪倒在父亲面前,痛哭失声,要求父亲不要杀掉自己的母亲,要求父亲另立别人为太子。
对这条每立太子先杀其母的规定,拓跋珪是经过反复考虑后才下定决心的。他早已作好了思想准备,所以,在拓跋嗣痛哭求情、随之群臣纷纷跪下求情的时候,他 非常冷静,缓缓地说:“这不是我自己的发明创造,五百年前的汉武帝就是这么做的。我这是为社稷着想,为大魏臣民着想的,希望你们也不要仅仅考虑到某个人的 生死,而不顾及国家的安危。”于是,这条不成文的规定就在北魏沿用下来,直到一百年后的孝文帝时才被取消。
拓跋嗣因为自己被立为太 子,反使母亲惨遭杀害,精神上受到很大 *** 。他昼夜啼哭,不肯吃饭,也不肯睡觉,直到刘夫人安葬后,仍然啼哭不止。拓跋珪知道后非常生气,派人去召拓跋 嗣,准备狠狠打他一顿。拓跋嗣因为伤心过度,早已置生死于度外,而且他是纯孝之人,所以并不犹豫,马上就要去见拓跋珪。左右侍从急忙拉住他,劝他说:“如 果殿下是真孝顺,就应该替皇帝想想后果。俗话说,孝子对待父亲的打骂,小打接受,大打则逃跑。现在皇帝盛怒之下,谁知会做出什么事来!纵然殿下不怕死,但 皇帝真打死了殿下,天下人都会责备他,说他不慈爱。难道殿下愿意自己的父亲背上这种坏名声吗?依我们看,殿下不如先躲出去,等皇帝息了怒,再回来赔罪不 迟。”拓跋嗣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微服逃走了。
太子逃走后,拓跋珪心情很不好。他失去了结发妻子刘夫人,又失去了心爱的儿子,使他心里罩上了一层阴影。拓跋珪这时还不到四十岁,按说,正是年富力强之时,但因为种种原因,他已未老先衰了。
首先,拓跋珪平日在女色上花费精力很多,身体搞得很虚弱;另外,拓跋珪信奉道教,使他大恼受到严重伤害。道教讲究练丹吃药,说吃了药可以长生不老,因 此,迷惑了许多人。几年前,拓跋珪听信了术士的欺,召来一帮人,专门给他炼丹配药,当时最时兴吃的是一种五石散,又称寒食散,是用五种石头做成的。这种 药吃起来很费事,必须有许多辅助措施,否则就会发毒伤人,让人变得心情烦躁。魏国宫廷里有一位名医阴羌,善于指导吃药,所以一直没有出什么大问题。后来阴 羌老死了,拓跋珪失去指导,药性开始侵入身体,损坏了他的大脑,脾气变得烦躁不安、多疑善怒。偏偏这时国中又屡屡出事,三天两头有坏消息报来,不是闹灾 异,就是闹饥荒,再么这里有人叛逃了,那里又有人造反了,加上刘夫人已被赐死,爱子又不知去向,拓跋珪很快就精神失常了。他有时几天不吃不睡,呆坐或者呆 立着;有时大骂臣下,说他们狼心狗肺,要反对自己;有时突然回忆起三十年来的成败得失,又哭又笑;有时又成夜成夜地高谈阔论,好像与鬼物争辩。遇到他火气 来时,随便就要杀人;颜色异常的要杀,喘息不定的要杀,行走速度不均匀的要杀,说话用词欠妥当也要杀,而且是他自己动手杀死,杀死后就摆在天安殿前,任尸 体腐烂发臭。这样搞得朝野人心惶惶,谁都不敢出头露面,惟恐稍有不慎招来横祸。
不久,拓跋珪的另一个儿子结束了这种恐怖的气氛。
这个儿子叫拓跋绍,是个凶狠残暴的人。
拓跋绍的母亲姓贺,是拓跋珪母亲贺太后的亲妹妹,也就是说,拓跋珪娶了自己的小姨作为自己的妻妾。
这种不论辈分的婚姻在封建社会前期并不少见。如汉高祖的儿子刘盈娶的就是自己姐姐的女儿、即自己的外甥女,何况少数民族宫廷更不讲究辈分的。
拓跋珪是在一次去贺兰部时结识的贺氏。以前,拓跋珪也见过贺氏,但那时贺氏还小,并不出色,这次见到时,她已经十八、九岁了,出落得一表人才,好像草原 上的一颗珍珠,艳丽动人,使拓跋珪一见倾心。他立刻去求母亲贺太后,要求把贺氏归为己有。贺太后却说:“女人太美丽了不好,而且,她已经有了人家。”拓跋 珪不肯放手,暗暗派人杀了贺氏的丈夫,然后把她迎进宫中。
不久,贺氏生下一个儿子,取名拓跋绍。拓跋绍与其他兄弟性情截然不同,既不 勇武,又不聪慧,生就一副凶狠险悖的样子,每天像个无赖汉,在街巷上游来荡去,并且养了一伙地痞流氓,专门打劫行人的财物,捉杀百姓的猪犬,然后聚在一起 混吃混喝,俨然是京城一霸。因为是皇子,谁也不敢来管。后来,拓跋绍闹出了人命,传到拓跋珪耳中,把他气得火冒三丈。拓跋珪亲自动手,狠狠抽了拓跋绍一顿 鞭子,然后把他的双脚捆住,倒吊在井里,准备把他吊死。拓跋绍是个不怕死的无赖,任凭拓跋珪怎么打,怎么吊,都不讨饶。倒是贺氏哭得死去活来,百般哀求, 直到叩头流血,拓跋珪才软了心肠。他看看拓跋绍吊得快死了,料想他今后也该接受教训了,才把他提了出来。经过这次教训,拓跋绍表面上老实了许多,但心里却 对父亲异常仇恨,从此不再与父亲主动说话。
拓跋珪精神失常后,随便打人杀人。这一天,不知为了什么事情,偶然来到后宫,看见贺氏,觉得不顺眼,就狠狠打了一顿,并叫人关起来,说:叫她活不过今天。但一会儿,拓跋珪吃了晚饭,又把这件事忘了。
贺氏本来只等一死了,但天黑了还未见拓跋珪动手,又萌生了活命的希望。她偷偷叫侍从找来拓跋绍,让他想办法救自己。拓跋绍早就痛恨父亲,恨不得让父亲立 刻就死,好报当日吊打之仇。而且,他知道哥哥逃跑没有下落,如果父亲死了,乘这机会自己还有登基作皇帝的可能。机会太难得了!拓跋绍连夜找了几个心腹宦 官,冲进寝殿,把拓跋珪杀了。
拓跋珪,这个英雄一世的天之骄子,被杀时却没有一个人前来相救。侍从们都害怕他的疯病发作,天刚黑能找到借口躲开的早躲开了,躲不开的几个也巴不得这个疯子早日归天,所以见到作乱者闯人时,都一哄而散了。
拓跋珪在位23年,死的时候,才39岁。不久,拓跋嗣听说父亲被杀,马上回到京城。他得到臣民百姓的一致拥戴,登基继承帝位。不久,拓跋绍与贺氏被捉住赐死。这时,拓跋嗣才十六岁,恰恰与他父亲重举代国大旗时一样年龄。
carefreeyu
拓跋圭拓跋圭(—),字涉圭,南朝人又称其为拓跋开,鲜卑族拓跋部人,北魏王朝的创建者,史称北魏道武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拓跋圭生于公元371年8月4日[即太和六年七月甲戌(初七)]出生在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东北)以北,母亲是匈奴族贺兰部贺野干之女。拓跋圭祖父拓跋什翼犍是代国的首领,当时代国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史载其疆土“东自濊貊,西及破落那,南距阴山,北尽沙漠,率皆归服,有众数十万人”(《资治通鉴·卷第九十六》)。但拓跋圭降生的时候,联盟却面临危机。什翼犍不断采取措施推进联盟向国家的转变,引起联盟内部旧贵族势力的不满。就在拓跋圭出生前的几个月,什翼犍刚刚平息一场内乱。刺杀什翼犍的凶手长孙斤虽然被擒杀,拓跋圭的父亲拓跋寔却在格斗中受伤丧生,拓跋圭是拓跋寔的遗腹子。此外,代国还受到外敌的严重威胁。拓跋部的西方,在黄河西部的朔方一带有一支原为匈奴种的铁弗部落,骠悍凶猛。它对拓跋部频繁骚扰,是拓跋部的宿敌。三十年前,铁弗部被什翼犍击败,曾加入联盟,后转而依附前秦王苻坚。至太元元年(376年)八月,前秦已基北上统一了中国北方,北方只剩下代国。十月,依附于前秦的匈奴左贤王刘卫辰为代国所逼,向秦求援。前秦王苻坚就封幽州刺史、行唐公苻洛为北讨大都督,统率幽州、冀州兵10万攻鲜卑拓跋氏代国。同时,派并州刺史俱难,镇军将军邓羌,尚书赵迁、李柔,前将军朱彤,前禁将军张蚝,右禁将军郭庆率步骑20万人,东出和龙(今辽宁朝阳),西出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两个方向都与苻洛的军队会合,以匈奴左贤王刘卫辰为向导。十一月,拓跋什翼犍先派白部、独孤部抵御前秦大军,均未获胜。继派南部大人刘库仁率10万骑兵抵抗,与秦军在云中(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盛乐宫西南的石子岭激战,又败。拓跋什翼犍因病不能亲自领兵作战,遂领其众逃至阴山以北。不料,又遭高车部落的四面抄掠,复返漠南。后闻前秦军稍退,遂于十二月,返回都城云中。不久,什翼犍庶长子定君听信谗言,先杀诸弟,后杀父王。消息传到秦军,秦将李柔、张蚝即刻发兵攻至云中,代国部众纷纷逃散,代国灭亡。代国灭亡后,拓跋圭随母亲贺氏逃至贺兰部避难。这一年,拓跋圭六岁。后符坚召见代长史燕凤,问代国内乱的原因,始知拓跋寔君所为,符坚大怒,将其车裂。符坚还想将拓跋圭迁于长安,燕凤固请说:“代王初亡,群下叛散,遗孙冲幼,莫相统摄。其别部大人刘库仁,勇而有智;铁弗卫辰,狡猾多变,皆不可独任。宜分诸部为二,令此两人统之;两人素有深仇,其势莫敢先发。俟其孙稍长,引而立之,是陛下有存亡继绝之德于代,使其子子孙孙永为不侵不叛之臣,此安边之良策也”(《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苻坚纳其言,分其地为两部,令刘库仁统黄河以东,刘卫辰统黄河以西。苻坚还将拓跋部分散安置在云中、定襄、雁门、五原四郡,“立尉、监行事,官僚领押,课之治业营生,三五取丁,优复三年无租税。其渠帅岁终令朝献,出入行来为之制限”(《晋书·符坚载记》)。独孤部原为匈奴人的一支,因与拓跋部世代相婚,关系很深,是拓跋联盟的重要成员。代亡后,为了寻求庇护,拓跋圭的母亲又带著他由贺兰部来到独孤部,依附刘库仁。刘库仁招抚离散,恩信甚著,奉事拓跋圭恩勤周备,不以废兴易意,常对诸子说:“此儿有高天下之志,必能恢隆祖业,汝曹当谨遇之”(《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不久,刘卫辰耻在刘库仁之下,杀秦五原太守而叛。刘库仁将刘卫辰击败。这样,在什翼犍之后独孤部成为代北控制区域最大,力量最强的部族。太元八年(383年)十月,苻坚在淝水之战中败于东晋,前秦政权迅速土崩瓦解。臣附于秦的各派势力纷纷举兵反叛。不久,苻坚被后秦主姚苌杀死。中国北方再次陷于分裂,出现了许多割据政权。同月,刘库仁因支持苻坚被属下慕容文等杀害,首领席位由其弟刘眷继承。太元十年(385年)八月,独孤部再次发生内乱,刘库仁的儿子刘显杀死刘眷。刘显雄心勃勃,欲称雄代北。刘显把寄居在这里的拓跋圭看成是最大的隐患。是月,刘显准备杀拓跋圭,商人王霸知道后,踩拓跋圭的脚进行暗示,拓跋圭急忙逃走。当时,刘显弟刘亢泥之妻是拓跋圭的姑姑,便将此事告诉了贺氏。同时,刘显的谋主梁六眷是什翼犍的外甥,刘显的计划他全都知道,也暗中派其部人穆崇、奚牧告诉了拓跋圭。当晚,贺氏则去刘显处饮酒,并让拓跋圭带旧臣长孙犍、元他、罗结等投奔贺兰部。第二天早晨,贺氏故意对刘显说:“吾诸子始皆在此,今尽亡失。汝等谁杀之”(《魏书·献明皇后传》)?刘显遂不急追,拓跋圭才得以脱险。拓跋圭依附其舅贺讷,贺讷见到拓跋圭后,惊喜道:“复国之后,当念老臣!”拓跋圭笑著回答:“诚如舅言,不敢忘也”(《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六》)。刘显此时怀疑梁六眷泄其谋,将其舍之。贺氏的从弟外朝大人贺悦举所部以奉率其部归附于拓跋圭,刘显怒,准备杀贺氏,贺氏逃到刘亢泥家,在神车中藏了三天,后刘亢泥向刘显求情,刘显才不再追究。不久,刘显部再生叛乱,原代国中部大人庾和辰在贺氏劝说下投奔圭。时贺讷弟贺染干见拓跋圭甚得众心,心中忌之,派其死党侯引七突去杀拓跋圭,代人尉古真知道后,通知拓跋圭,侯引七突遂不敢行动。贺染干怀疑尉古真泄其谋,将其抓捕审讯,并以两车轴夹其头,并伤其一目,尉古真依旧不承认,贺染干只好将其释放,并率兵包围拓跋圭,贺氏对贺染干说:“汝等今安所置我,而欲杀吾子也”(《魏书·献明皇后传》)?贺染干惭愧而走。太元十一年(386年)正月戊申,拓跋圭在牛川(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内塔布河即锡拉木林河)召开大会,即代王位。以长孙嵩为南部大人,以叔孙普洛为北部大人。新建的联盟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所谓“宗室八姓”是联盟的核心。这八姓是拓跋邻时形成的拓跋氏和它的七个血缘部族;其次是宗室八姓以外的其他部族,力量比较强的有贺兰部、丘穆陵部等;第三是一些汉人,其中张衮、许谦等人较有影响。拓跋圭即位仪式带有浓厚的氏族贵族民主制的风尚。宗室八姓的其他七族的首领用黑毡蒙头同拓跋圭一起西向拜天。这表明在拓跋圭即位之初,联盟的权力是多元的,代王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拓跋圭仿照汉人改元的习惯,把这一年称做登国元年。重建的联盟设置的机构基本承袭什翼犍时期的体制。比较重要的职务是管理联盟日常事务的四部大人和管理来附的外族人口的南北二部大人。登国元年(386年)四月,拓跋圭放弃原来西晋的封号,改称魏王。五月,拓跋圭至陵石。护佛侯部首领侯辰、乙弗部首领代题反叛。诸将要追赶,拓跋圭说:“侯辰等世修职役,虽有小愆,宜且忍之。当今草创,人情未一,愚近者固应趑趄,不足追也”(《魏书·太祖纪》)。七月己酉,拓跋圭迁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代题又率部落来降,但几天后,再次投奔刘显。拓跋圭使其孙倍斤代领部落。八月,拓跋圭的首领地位遇到严重的挑战。刘显拥立拓跋窟咄和拓跋圭争夺王位。拓跋窟咄是什翼犍的少子。代亡后,苻坚迁之于长安。淝水战后,长安变乱。窟咄随慕容永东迁,慕容永封窟咄为新兴太守。是时,刘显处境困难。为防备拓跋圭偷袭,他已将部族从善无(山西右玉县)撤到马邑(朔县)。刘显企图抬出拓跋窟咄,一举粉碎拓跋圭。拓跋窟咄带领著一部分独孤部人马进犯魏国南境。拓跋窟咄的出现,引起联盟内部骚动。莫那娄族首领莫题送箭给拓跋窟咄表示效忠。勿忸于族首领于桓与部人策划活捉拓跋圭以应拓跋窟咄。事泄,拓跋圭诛主谋五人,将余者赦免。在安定了内部之后,拓跋圭带领联盟各部穿越阴山,迂回到贺兰部,避免与独孤部人马立即交锋。由于拓跋部与慕容部世为婚姻,所以拓跋圭又同时派人去后燕,向燕主慕容垂请求救援。此时,后燕统治的区域主要是幽、冀、平三州,其都城设在中山(今定县)。慕容垂一方面鉴于和拓跋部的婚姻关系,一方面因为拓跋窟咄依附的是西燕,西燕主慕容永是原前燕王的支属。慕容永占据长子后,无意东归,下令诛杀慕容垂弟兄子孙,称帝改元建立政权,与后燕遂成为敌国。慕容垂派其子赵王慕容麟统帅步骑6000余人援助拓跋圭。由于燕魏的通道已被独孤部封锁,拓跋部得不到救兵的消息。十月,贺讷的弟弟贺染干勾结窟咄,率领一部分族人从北方攻击拓跋部。魏国各部惊骇不定。北部大人叔孙普洛等十三人与一部分乌桓人亡奔刘卫辰。慕容麟闻讯,急忙派人冒险赶到魏国报信,魏人知燕军在附近,人心才安定下来。是月,拓跋圭从弩山返师牛川,和慕容麟分兵合击驻扎在高柳(今阳高)的拓跋窟咄。拓跋窟咄大败,几乎全军覆没。拓跋窟咄逃到刘卫辰处,被刘卫辰杀死。拓跋圭悉收其众,并以代人库狄干为北部大人。十二月,慕容垂以拓跋圭为西单于,封上谷王,拓跋圭未授。登国二年(387年)三月,后燕上谷(郡治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人王敏杀太守封戢,代郡(治代县,今河北蔚县西南)人许谦也赶走太守贾闰,均宣布依附刘显。时刘显以马邑(今山西朔县)为基地,四处扩展,地广兵强,雄据北方。但不久,刘显兄弟之间陷入纷争。刘显的崛起给北魏形成很大威胁,刘显内部的纷争又给北魏出兵以良机。五月,魏长史张衮认为:“显志大意高,希冀非望,乃有参天贰地,笼罩宇宙之规。吴不并越,将为后患。今因其内衅,宜速乘之。若轻师独进,或恐越逸。可遣使告慕容垂,共相声援,东西俱举,势必擒之。然后总括英雄,抚怀遐迩,此千载一时,不可失也”(《魏书·张衮传》)。拓跋圭采纳张衮的意见,并派使臣安同乞师于后燕。七月,刘显抢走了刘卫辰献给燕王慕容垂的大批良马。慕容垂正为此事恼怒,遣太原王慕容楷协助赵王慕容麟进攻刘显,刘显大败,率残部撤回马邑西山。拓跋圭与慕容麟会师又破刘显于弥泽(今山西朔县南),刘显逃往西燕。慕容麟尽收其部众,获牛马羊以千万数。拓跋圭击败拓跋窟咄和刘显,是决定命运的两次战役。首先,这使得新建的联盟避免了覆亡的危险。从此,拓跋圭不但在云中站稳了脚根,而且将活动范围向南推进到了雁门、代郡一带。其次,两次战争都虏获大量人口、牲畜和财物。拓跋圭实行按战功分赏战利品的制度,促进了联盟各部畜牧业和奴隶制因素的发展,有效地抵御了联盟组织内部的离心势力。魏国实力增强,使拓跋圭进而向各方扩张,战争加强了维护王权的力量,拓跋圭的个人权力得到了巩固。也从此拉开了北魏统一北方战争的序幕。登国三年(388年),拓跋圭于弱落水(今内蒙古拉木伦河)南大破东胡库莫奚。库莫奚属东胡,是两晋时期生活在今赤峰以北地域的一支游牧民族。是年六月,拓跋圭在弱落水南大破库莫奚。七月,库莫奚复袭魏军,拓跋圭再次将其击败。此时,拓跋圭已有图燕之志,便于八月派九原公元仪至中山,一则向燕主至谢,二则洞察燕国虚实。慕容垂质问元仪:“魏王何以不自来?”元仪说:“先王与燕并事晋室,世为兄弟,臣今奉使,于理未失。”慕容垂说:“吾今威加四海,岂得以昔日为比!”元仪又说:“燕若不修德礼,欲以兵威自强,此乃将帅之事,非使臣所知也。”元仪还魏后,对拓跋圭说:“燕主衰老,太子暗弱,范阳王自负材气;非少主臣也。燕主既没,内难必作,于明乃可图也,今则未可”(《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拓跋圭闻后大喜。登国四年(389年)正月甲寅,拓跋圭发兵进攻高车(即敕勒部,居今蒙古乌兰巴托一带),获胜。二月癸巳,拓跋圭又击吐突邻部于女水(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西),大破之。事平之后,拓跋圭将吐突邻部落全部迁移。登国五年(390年)四月丙寅,拓跋圭联合燕赵王慕容麟在意辛山(今内蒙古二连浩特西南)共同攻击北方游牧部落贺兰、纥突邻及纥奚三部,战败的纥突邻、纥奚向魏投降。六月,拓跋圭还牛川。在拓跋圭建国后,贺讷与贺染干为争夺对本部的统治权,多次互相举兵相攻。而后燕及匈奴刘卫辰又极力与魏争夺对贺兰部的控制权。七月,匈奴首领刘卫辰遣其子直力鞮乘机攻打贺兰部,其首领贺讷困急,请降于魏。拓跋圭率兵救援,直力鞋只好退兵。拓跋圭遂将贺兰部向东迁徙,与后燕毗邻。后燕主慕容垂乘机对贺讷软硬兼施,诱逼其叛魏降燕,封为归善王。贺染干闻讯,颇嫉其兄贺讷飞黄腾达,谋攻杀而代之。登国六年(391年)正月,贺染干与贺讷举兵相攻。拓跋圭请后燕讨伐之。四月,后燕镇北将军兰汗率兵大破贺染干于牛都(其地在牛川,放牧聚会谓之都)。六月,后燕主慕容垂遣赵王慕容麟率军击贺讷,生擒贺讷于赤城(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南黄河西岸),降其部众数万。后燕主慕容垂命释放贺讷,并还其部众于原地,而徙贺染干及其部众于中山(今河北定州),企图完全控制贺兰部,并用以牵制北魏。时慕容麟已发现拓跋圭有图燕之志,所以回军后,便对慕容垂说:“臣观拓跋圭举动,终为国患,不若摄之还朝,使其弟监国事”(《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但慕容垂未纳其言。七月,拓跋圭遣其弟拓跋觚献见于后燕,燕主慕容垂衰老,其子慕容宝掌管大事,便将拓跋觚扣留,以索求良马。拓跋圭予以拒绝,遂与后燕绝交,使长史张衮向西燕通好。当时柔然,又称芮芮或蠕蠕,是蒙古东胡苗裔鲜卑族的一支,原臣服于拓跋氏的代国。前秦灭代,改附于铁弗匈奴部刘卫辰。拓跋硅重建代国(改国号为魏)后,陆续征伐四方,唯有柔然仍依附于刘卫辰,与北魏相抗衡。同年十月,拓跋硅率军攻之,柔然举部向西逃遁,魏军追奔600里。时魏军军粮不继,诸将请求还师,拓跋圭认为:“柔然驱畜产奔走数日,至水必留;我以轻骑追之,计期道里,不过三日及之矣。”便问诸将:“若杀副马,为三日食,足乎?”诸将皆曰:“足”(《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拓跋圭遂命尽杀副马以供三日兵食,终于追及并大破柔然,俘虏其半部。其首领收余众遁走。拓跋硅遣部将长孙嵩、长孙肥率轻骑继续穷追,于平望川(蒙古共和国哈尔和林西)击斩柔然首领之一屋击。于涿邪山(今阿尔泰山东脉)追降其东部大人匹候跋,俘西部大人组纥提之子曷多汗以下数百人。组纥提率余众降。拓跋圭迁徒柔然部众于云中郡(今内蒙和林格尔一带)。同月,刘卫辰子直力鞮再率军八九万人,攻魏南部。十一月,拓跋圭率兵五六千设伏于铁岐山(今内蒙古阴山之北)南,大破之,获其器械辎重及牛羊二十余万,直力鞮弃军单骑遁逃。魏军乘胜追击,自五原郡金津(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强渡黄河,插入刘卫辰境,直逼其都城代来城(今内蒙古东胜县西)。匈奴部众骇乱,刘卫辰、直力堤父子弃城逃走。拓跋圭遣大将伊谓率轻骑穷追不舍,至木根山(今内蒙古五原西),俘直力鞮,刘卫辰被部下所杀。十二月,魏军于盐池(今陕西定边北)诛刘卫辰宗党5000余人,皆投尸于黄河,刘卫辰少子刘勃勃亡奔薛干部。此战,刘卫辰恃强自傲,终致国破人亡,而拓跋圭则乘其所骄,以少胜多,穷追不舍,大获全胜。从此,河套以南胡族诸部皆降,魏缴获战马30余万匹,牛羊400余万头,实力大增。刘勃勃亡奔薛干部后,拓跋圭派人索求,薛干部帅太悉伏不应,发誓宁与刘勃勃同亡,把刘勃勃送于没弈干部。登国八年(393年),八月,拓跋圭南征薛干部帅太悉伏三城。恰逢太悉伏已发兵攻击曹覆,拓跋圭乘虚袭其城,屠之,获其太子及珍宝,迁徙城中居民而还。太悉伏闻之,回师不及,乃投奔后秦主姚兴。在几年中,拓跋圭除了在军事上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外,还提倡进行农业生产,由于拓跋部的主要生产方式是畜牧业。受汉人影响,拓跋圭便在登国元年开始在盛乐息众课农。登国九年(394),他还令拓跋仪带领一部分部众从五原到稒杨塞外进行农业生产,以此增强国力。上面已经提到,鲜卑慕容部与拓跋部世为婚姻,所以后燕慕容垂初则支持拓跋圭征服独孤部及贺兰部,统一内部,复国建魏,以作为其控扼塞北诸部的附属之国。随著魏国势力的日渐雄厚,魏国欲谋独立,并屡犯臣服于后燕的塞外诸部族,双方的矛盾开始逐渐激化。并于登国六年,因索马之事,两国绝交。但此事尚未直接导致双方的战争。原因是各自的后方都不安定。当时后燕还有两个宿敌未灭,一是翟魏,一是西燕。翟魏是丁零人在黄河南岸滑台建立的政权,它以河为固,反覆于三国(东晋、后燕,西燕)之间,经常骚扰进攻后燕的南部边疆。392年慕容垂分兵二路渡过黄河,灭掉翟魏。之后,慕容垂立即调集兵力准备进击西燕。393年十一月,慕容垂三路大军集中在太行山东麓,破台壁,取晋阳,围长子,势若击卵。次年五月,长子城陷,杀慕容永,灭亡西燕。至此,西燕所统的上党八郡和翟魏控制的东平四郡尽归于后燕。与此同时,拓跋圭也在全力巩固后方,无暇东顾。随著双方问题的相继解决,一场大战不可避免。此时,后燕挟连胜之势,欲以武力征服北魏,遂于登国十年(395)五月,慕容垂以太子慕容宝为伐魏主帅,与辽西王慕容农、赵王慕容麟等领兵8万,远征北魏。另遣范阳王慕容德、陈留王慕容绍率步骑万为后援。北魏长史张衮听说燕军将至,献计魏王拓跋圭:“宝乘滑台之功,因长子之捷,倾资竭力,难与争锋。愚以为宜羸师卷甲,以侈其心”(《魏书·张衮传》)。拓跋圭从其计,率20万大军,徙部落畜产,西渡过黄河千余里以避后燕军锋芒。七月,后燕军至魏地五原(今呼和浩特西北),降魏别部3万余家,掠取粮食百余万斛,放置黑城(今呼和浩特西北)。燕军进至河水(黄河)边,赶造船只,准备南渡河水与魏军主力决战。魏王派右司马许谦向后秦救援。八月,魏军集结于河水以南。九月,拓跋圭在河南岸筑台耀武,旌旗相连千余里。后燕太子慕容宝排列军队于河北岸准备渡河进攻魏军,突起暴风,数十艘船漂至南岸。魏军俘获燕军300余人,全部赐给衣服遣还,以分化瓦解燕军。慕容宝从中山出发时,便已有病,到五原后。拓跋圭派兵截获来往于五原至燕都中山(今河北定州市)的燕国信使,得知燕王慕容垂生病的消息,而燕军却数月不知慕容垂的消息。拓跋圭遂令所俘燕使隔河向燕军假传:“若父已死,何不早归”(《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使慕容宝等惊恐,军心动荡,不敢南渡与魏军作战。此时,魏王命陈留公拓跋虔率5万骑兵驻扎河东,断后燕军左路;东平公拓跋仪率骑兵10万屯于河北(皆在今河套一带,未渡黄河)断后燕军后路;略阳公拓跋遵率骑兵7万截断后燕军南归之路。后秦主姚兴遣杨佛嵩援魏,魏军气势益盛。燕、魏两军隔河相持数十天。慕容麟部将慕舆嵩等以为慕容垂真死,阴谋奉慕容麟为燕主,事泄被杀。慕容宝、慕容麟等内部自相怀疑,后燕军心益乱。燕军自五月出兵至十月,未能与魏军决战,师老兵疲,士气低落。慕容宝遂于十月二十五夜焚船撤回。十一月初三,暴风骤冷,河水结冰,拓跋圭率军踏冰过河,留下辎重,精选2万骑兵,急追燕军。后燕军行至参合陂,大风骤起,尘埃黑天,自军后而来,笼罩上空。沙门支昙猛向慕容宝建议:“风气暴迅,魏兵将至之候,宜遣兵御之”(《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慕容宝认为离魏军已远,笑而不答。昙猛多次建议,慕容麟大怒,说支昙猛妄言惊众,应斩首以徇,司徒慕容德劝慕容宝听从支昙猛之言。慕容宝遂派慕容麟率骑兵3万殿后掩护,以备非常。慕容麟不信支昙猛之言,纵骑游猎,不加戒备。魏军昼夜兼程,于十一月初九日黄昏抵参合陂西。此时,燕军在陂东,安营于蟠羊山南。拓跋圭连夜部署,令士卒口衔枚,束马口,暗中前进。十日清晨,魏军登山,下邻燕营。燕军正准备东归,忽见魏军,顿时惊乱。拓跋圭纵兵击之,燕军争相涉水逃命,人马相践踏,压溺死者数以万计。拓跋遵率军在燕军前截击,燕军弃械投降者四五万人,仅慕容宝等数千骑逃走。魏军杀燕右仆陈留悼王慕容绍,生俘鲁阳王慕容倭奴、桂林王慕容道成、济阴公慕容尹国等文武将官数千人,魏军缴获兵甲粮货无数。拓跋圭从燕臣中选之一些有才能的汉人如代郡太守广川贾闰,贾闰从弟骠骑长史、昌黎太守贾彝,太史郎、辽东晁崇等留用外,将其余被俘的人悉数发给衣服粮食放回,以招怀中州之人。时中部大人王建说:“燕众强盛,今倾国而来,我幸而大捷,不如悉杀之,则其国空虚,取之为易。且获寇而纵之,无乃不可乎”(《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拓跋圭认为有理,将余众全部坑杀。对于拓跋圭的此举,后世褒贬不一。从当时来说,坑杀燕军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当时的燕人都是反覆无常叛的,即使对他再好,也不能得到燕人的心,符坚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但此举的负面影响是加强了燕人反抗的决心,为其将来进取中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参合陂之战,时十六国时期一次著名的战役,拓跋圭在作战中显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在战前正确判断敌我态势,采取示弱远避,待疲而打的后发制人策略;采取心理战术,动摇、瓦解敌人军心;趁后燕军撤退时勇猛追击,奋力拼杀,终获全胜。从此改变了两国力量对比,后燕日渐衰落,北魏势力则进入中原。十二月,慕容宝回到中山,耻于参合陂之败,请求父亲再度发兵击魏。慕容德也对慕容垂说:“虏以参合之捷,有轻太子之心,宜及陛下神略以服之,不然,将为后患”(《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慕容垂乃部署兵力准备大举攻魏。登国十一年(396年)三月,慕容垂留范阳王慕容德镇守中山(今河北定州),亲自率军秘密出发,越过青岭(今河北易县西南),经天门,凿山开道,出北魏不意,直指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北魏阵留公拓跋虔率部落3万余家镇守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慕容垂率军至猎岭(在今山西代县东北夏屋山),派辽西王慕容农、高阳王慕容隆为前锋袭击平城。拓跋虔不备,燕军攻到平城才发现,率军出战,兵败被杀。燕军攻占平城,收编其部落。北魏诸部听说拓跋虔战死,各怀贰心,拓跋圭也一时不知所从。这时慕容垂经过参合陂,见积骸如山,为死亡将士设祭,后燕军哭声震动山谷。慕容垂惭愤吐血,病发,住在平城,不久病重,遂还师,魏国也逃此一难。四月,燕军至上谷沮阳(今河北怀来),慕容垂病死,慕容宝即位。燕军退师后,拓跋圭旋即光复平城。得知燕国易主,他决计进击中原。六月,拓跋圭派王建取广宁,杀太守独孤部首领刘亢泥,徙其部落于平城。同月,魏军取燕郡上谷。七月,拓跋圭改元皇始。八月,拓跋圭率步骑40余万大举攻燕,南出马邑(今山西朔州),越句注山,遣左将军李栗率5万骑兵为前驱,派将军封真等从东道出军都关(今居庸关),袭燕幽州(治今北京市)。九月,南进魏军在晋阳城外大败后燕名将、并州牧慕容农,攻克晋阳(并州治所,今太原西南),慕容农只身逃归中山。魏出军都之步骑亦攻克渔阳(今北京市密云西)。拓跋圭取并州后,继续率军东进,直指后燕国都中山。燕王慕容宝修城贮粮坚守中山,派慕容农出兵安喜(今河北定州东南),作为警戒。一切军务,皆委于赵王慕容麟。十月,拓跋圭派冠军将军于栗磾、宁朔将军公孙兰率步骑2万,暗从晋阳开韩信旧道,趋井陉关(今河北井陉西北)。拓跋圭首先攻取常山(今河北正定南)。常山以东各郡县守宰或逃或降,只有中山、邺(今河北临漳西南)、信都(今河北冀县)三城为燕军所守。十一月,拓跋圭命东平公拓跋仪率5万骑兵攻邺;冠军将军王建、左将军李栗攻信都;自率大军攻中山,镇守中山城的是后燕名将慕容隆,慕容隆坚守不出,拓跋圭急攻,魏军死伤数千人。拓跋圭退兵,认为:“朕量宝不能出战,必当凭城自守,偷延日月。急攻则伤士,久守则费粮,不如先平邺、信都,然后还取中山,于计为便。若移军远去,宝必散众求食民间,如此,则人心离阻,攻之易克”(《魏书·太祖纪》)。遂率军南向。时北魏别部大人没根有胆勇,引起拓跋圭的憎恨,十二月,没根率新兵数十人降燕,请兵袭魏其侄酰提在并州任监军,亦率所部回国作乱。在这一段时间里,魏军在各个战场的进展都不顺利。袭幽州的军队攻蓟城不胜已退守渔阳。王建等攻信都,至次年正月,六十余日未下,伤亡惨重。围攻邺城的魏军反而被慕容德击破。魏军苦战不胜,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拓跋魏内部不够稳定。南下的魏军有很多是新被拓跋部征服的部族,他们对为拓跋魏作战,不感兴趣,有的尚存贰心。如没根反叛,又带百余骑夜袭魏营直至中帐,拓跋圭几乎被杀,狼狈惊走。柏肆之役,拓跋圭一度失利,魏境流言四起,贺兰部帅附力眷,纥突邻部帅匿尼物,纥奚部帅比根等聚部阴馆造反。另外联盟内部也不甚协调。邺城之败是主将拓跋仪与贺兰部帅贺赖卢内讧酿成。拓跋圭族弟拓跋顺留守云中,闻魏军败讯,欲自立为主。内部斗争牵制了拓跋圭的很多精力和兵力。第二,后燕的军队虽然减少太半又屡遭重创,但仍然保存了一定的实力。慕容宝又以珍宝宫人招募郡县,扩充新军,仅中山一地就募兵万余人。特别是幽州兵,平州龙城兵,兵精甲坚,没有受过重大的打击。第三,参合陂诛杀降卒引起了后燕地区人民,尤其是鲜卑慕容部人对拓跋魏的极端仇恨。魏兵每到一地,燕民深沟高垒,清野对抗。被围之城,将士泣血踊跃,奋战不降。挫折教训了拓跋圭,迫使他修正错误的政策,从而逐步扭转了困局。首先,他深悔参合之诛,极力抚慰新附。他黜免一些杀戮过多的首领。如在九月时,“初建台省,置百官,封拜公侯、将军、
super船长
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婚俗比较特别,其中之一就是“接续婚”,接续婚,也就是说:父妻子妇、子妻后母、侄娶寡婶之类,也就是说丈夫死后,由家族内的男人继娶之,也是草原上比较流行的婚俗,收继者对前夫之子,当如己子一样抚养。
建立北魏政权的开国皇帝拓跋珪,他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嫡长子拓跋寔的遗腹子。他的母亲贺氏怀着他时,其父拓跋寔就去世了。于是,这个贺氏又改嫁给老公公拓跋什翼犍,然后生下了拓跋珪。
由于其生母贺氏这层特殊的婚姻关系,真说不清拓跋珪算是什翼犍的儿子还是孙子(贺氏嫁给什翼犍后,又生了一个儿子)。
据说,又是据说,这个拓跋珪出生时就有异于常人,体重比一般的婴儿重了一倍,比正常的孩子学会走路早,说话也早,生的是宽额大耳(这是帝王之相呀),眼神烔烔有神放光,聪明又伶俐,因此,深得拓跋什翼犍的喜爱,视为掌上明珠。
然而,晚年的什翼犍疾病缠身,不得不考虑谁来继位,此时,他最知心的弟弟拓跋翰与嫡长子拓跋寔都已经去世了,他最喜欢的孙子(儿子)拓跋珪刚刚六岁,他的皇后慕容氏所生的六个儿子和其他的儿子都已经成人,但他却一个都看不上,所以,这继承人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也让许多人惦记着。
什翼犍的侄子拓跋斤由于在代国失去过去拥有的权力,一直耿耿于怀,如今看到什翼犍病的不轻,便趁机挑拨,他找到什翼犍的庶长子拓跋实君说:“代王(什翼犍)要立慕容妃的儿子,准备把你杀掉,近期慕容妃的儿子们每夜都戎服带刃,率兵围着代王大帐转,一有机会就要动手呵!”
拓跋实君听了,认为什翼犍真的要杀了他,便采取了先下手为强,率手下发动政变,一举斩杀了慕容皇后的儿子们,连带自己的老爹也一块干掉了。
当时与代国为敌的前秦皇帝苻坚,听说什翼犍被杀,群龙无首,便迅速派大将李柔、张蚝等人率兵马攻代国的云中,抓住拓跋实君,把他车裂而死,拓跋余部溃逃,代国灰飞烟灭。
前秦皇帝苻坚消灭了代国后,把代国控制下的地区一分为二,一部分委任独孤部首领刘库仁管理,一部分交给铁弗部首领刘卫辰统治,而把拓跋王室成员迁往长安,自然也包括六岁的拓跋珪。
拓跋珪在长安生活了一段时间,又被流放到蜀地,随之与其母又辗转返回塞上,母子两个投靠了刘库仁。
拓跋珪的母亲贺氏是贺兰部首领贺讷的妹妹,是当时公认的美人,香艳美丽,闻名遐迩,虽然渐入中年,依旧风采照人,也是由于母亲贺氏的关系,这个刘库仁待拓跋珪十分不错,对他们母子关怀备至,并且对他的儿子们说:“拓跋珪这孩子其貌非凡,有高天下之志,将来会振兴祖业,你们应该待他好一点!”
公元384年,拓跋珪十五岁了,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少年,暗暗积蓄实力。谁知,刘库仁被部下慕容文袭杀了,刘库仁的儿子刘显拥兵自立为首领。
这个刘显预感到拓跋珪是一个危险的存在,不能让他羽毛丰盛了,就想把拓跋珪除掉。
少年拓跋珪已经有了一些亲信,得到消息,便与母亲贺氏商议了一番,因为这个刘显早就对贺氏的美貌丰情垂涎三尺,一直没能占到便宜,于是,拓跋珪就以母亲贺氏的名义设宴邀请刘显。
刘显自然赴宴,这一场淋漓酒局,令刘显喝的酩酊大醉,不省人事。
拓跋珪趁夜与母亲贺氏骑快马逃到贺兰部,投奔了舅舅贺讷。
贺讷对这个外甥拓跋珪也比较喜欢,大力扶持培养,认为是天下人杰,而拓跋珪的另一个舅舅贺染干,也就是贺讷的弟弟却十分看不上他,觉得这个小子非同一般,也想下手除掉拓跋珪,以除后患,但被他的姐姐,也就是拓跋珪的母亲劝阻住了。
爱家薇薇
因为这一个儿子他觉得自己会和母亲被杀死,同时也是非常地生气所以他就先下手为强把这个君主给杀掉。虽然成功了,但是后来是被生生地捉住还是死了。想要杀死人就是拓跋绍和他的母亲,他们是想要杀死拓跋珪皇上的。其实在古代的时候近亲结婚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了,而且很多名门望族都会为了保证血统的纯正,就去跟一些近亲去结婚。那么在皇室里面也是非常的正常的,不单只是为了血统的纯正,更是为了权力的集中。所以北魏的开创者拓跋珪就娶了自己的姨妈,并且是生下了孩子,虽然当时拓跋圭是比较年少,只有15岁,但是因为姨妈背后的家族势力是非常庞大的,只有和姨妈去结婚他才可以将这些势力收到自己的手下。但是这一个并不是两情相悦的故事,拓跋珪是用了谋反罪来惩罚自己的姨夫,让自己的姨妈,屈服在拓跋圭的淫威之下。因为当时这一个姨妈其实是风韵犹存,而且背后的势力还是非常的庞大的,拓跋珪就用了很多的方法让她来屈服。他们之间还生下了一个孩子。但是拓跋珪皇帝的嫡长子是比较出色的,同时也是想要把他立为皇太子。因为姨妈年老色衰,所以拓跋珪是渐渐地就冷落了他们两母子,有一晚上,姨妈是犯了一些错误,所以拓跋珪是用这个借口想要把姨妈赐死的。姨妈太害怕了,所以她立马就通风报信给儿子。这儿子就联合手下的人一起把他的亲生父亲砍死了,最后是被抓住了。
法制史方向的:1, 中华法系基本特征分析 2, 中国古代婚姻法律制度研究(可具体到一个朝代) 3, 中国古代法典编纂技术研究等等婚姻法的话题材会更广点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
我发现一网站有这方面的资料,去看看吧,帮你列出了几个,要更多的自己到这个网站去查吧。【1】汉语和越语颜色词的文化比较(越南语专业) 汉语和越语颜色词的文化比较(
我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即使皇帝也只是有一个老婆,但那个时候的内容只要有条件,可以娶很多个老婆,但那叫妾,不能称妻。妾下面还有通房丫头。只有办了手续
统婚姻制度区域 1.浅析我国无效婚姻制度 2.我国“事实婚姻”制度的弊端与法律对策 3.论婚姻的成立 4.《婚姻登记条例》利与弊 5.中国妇女保护的立法不足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