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54

a宝贝洁洁
首页 > 学术期刊 > 放线菌研究现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huixin0090

已采纳

放线菌作为生物活性物质的主要产生菌早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然而随着放线菌分离和分类研究的不断深入,大量常见菌株已被反复研究,因此从中发现新化合物的几率逐渐降低。由于新物种具有产生新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潜力,人们开始使用新的方法在尽可能广泛的范围内寻找新的物种,特别是那些用常规方法很少分离到的稀有放线菌 (rare actinornycetes)…。2O世纪 50年代以来人们从稀有放线菌中发现了大量有价值的抗生素,如小单孢菌产生的庆大霉素,诺卡氏菌产生的利福霉素,马杜拉放线菌产生的马杜拉霉素和洋红霉素,糖多孢菌产生的红霉素,游动放线菌产生的游壁菌素,拟无枝酸菌产生的万古霉素等等。这些事实表明稀有放线菌也具有产生新抗生素的巨大潜力ll,21。分离这些稀有放线菌,不仅可以减少对产生已知生物活性物质菌株的重复分离,还可扩展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多样性。 由于稀有放线菌对生长环境的特殊要求,难以用常规手段分离获得 ,所以要根椐不同类群的特性设计针对这些特定种属的选择性分离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稀有放线菌选择性分离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同时也用这些选择性分离方法分离到不少稀有放线菌,并显著提高了具有医用前景的生物活性物质的发现机率。此外,这些分离方法的使用也有助于同答这样一个问题 :稀有放线菌很少被分离到是因为它们在环境中数量稀少,还是仅仅因为它们难以被分离和培养。本文就以上情况介绍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几种高选择性分离稀有放线菌的有效方法。 1 胞外多糖胶 (gellan gum)和动孢溶液 (flooding solution)相结合的分离方法 Gellan gum是由Pseudomonas elodea产生的胞外多糖,过去常用来作为植物组织培养的凝固剂,能促进植物生长。Suzuki等人 首先将其用于稀有放线菌的分离,并发现胞外多糖胶能促进很多放线菌的气生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很多物质都能增加放线菌游动孢子的游动性,如蛋[j胨,牛肉膏,含土壤浸汁的磷酸盐缓冲液,脱脂牛奶等。各种动孢溶液对不同的菌影响不同,Suzuki等在使用脱脂牛奶作为动孢溶液时发现不同的菌对脱脂牛奶的浓度、pH、处理时的温度、离心时的速度及时间有不同的要求。另外,使用高压灭菌后的脱脂牛奶比使用未灭菌的脱脂牛奶所获得的游动孢子数少,这可能因刺激孢子游动性的物质对高温高压敏感所致l4]。 1.1 选择性分离鱼孢菌 Suzuki等曾以鱼孢菌作为他们筛选生物活性物质的目标菌,对采自28个国家的466份土样进行了分离,从 2l份土样中分离到了鱼孢菌,发现鱼孢菌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大洋洲,南美洲和北美洲。他们所使用的高选择性分离方法是l4j:200mg土样自然风干一80℃干热处理60min冷却,加 2mL 0.1%脱脂牛奶 (溶于 lOmmol/[ MOPS,pH 8.0)-+27cC温育 60rain,不时摇动以释放游动孢子一1,000×g室温离心 l0min一取上清液梯度稀释后涂布 HVG平板 (0.05%腐殖酸,2mmol/L CaCI ,0.7%胞外多糖胶),27℃培养 21~28d。HVG培养基是在 HVA培养基的基础上改进的,与 HVA不同的是HVG含有 CaC1,并以胞外多糖胶代替琼脂。加入适量的 CaC1 不仅使胞外多糖胶得以凝固,而且比加入 MgSO 和 MgCI 更有利于某些放线菌的气生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 。1.2 选择性分离游动单孢菌 玫瑰色游动单孢菌能产生孢囊霉素,这种含硫的抗生素能通过抑制芽孢杆菌等革兰氏阳性菌的蛋白合成而影响其生K。对游动单孢菌的高选择性分离程序是_6j:500mg土样 自然风下一l00℃干热处理60min 冷却,加入 2mL灭菌的 0.1%脱脂牛奶 (溶于 5mmol/L CHES,pH 9.0) 32℃温育90rain,不时摇动以释放游动孢子一1,000×g,室温离心 l0min一再于32 温育60rain一取上清液梯度稀释后涂布于 HSG平板 (含三甲氧苄二氨嘧啶 20mg/L,萘啶酸 lOmg/L,依诺沙星 20rng/L,氨苄青霉素钠 2mg/L,放线酬 50mg/L,制霉菌素50 mg/L),35℃培养 l4~21d。用这种方法对 1,200份土样进行分离时,从 137份土样中分离到246株游动单孢菌。并发现委内瑞拉游动单孢菌广泛存在于从热带到温带的土壤中,但在土壤中的密度很低。HSG培养基 组成:0.05% 腐质 酸,3mmol/L CaC12,0.000l% FeSO4•7H2 O,0.0001% MnC12‘4H2O,0.0001% ZnSO4•7H2O,0.0001% NiSO4•6H2O,5mmol/L CHES,0.7%胞外多糖胶 ,pH9.0。 1.3 选择性分离游动双孢菌 对游动双孢菌 (Planobispora)的高选择性分离程序是 :500mg土样 自然风干---~90%干热处理 60min一冷却,加人 2mL 0.1%脱脂牛奶 ,0.01%Tween80,lOOmg/L三甲氧苄二氨嘧啶,lOOmg/L萘啶酸 (溶于5mmol/I CHES,pH 9.0)---~35。【=温育60min,不时摇动以释放游动孢子一1,000×g,室温离心 l0min一 取上清液梯度稀释后涂布 HSG平板 (含三甲氧苄二氨嘧啶 50mg/L,萘啶酸 50mg/L,依诺沙星20mg/L,氨苄青霉素钠 2m L,链霉素 lm L,放线酮 50mg/L,制霉菌素 50 me,/I ,pH9.0),32oC培养 l4~21d。利用这种方法,对采 自世界各地的 1,467份土样进行的分离中,从5l份土样中分离到 l】9株游动双孢菌,88%的游动双孢菌分离于pH7.0~7.9的土样,并发现游动双孢菌只出现在热带和亚热带的土样中。 2 再水化一离心法 (rehydration-centrifugation) 具游动孢子的放线菌能在干燥时形成孢子或孢子囊,而当再次湿润时释放出活跃的孢子。游动孢子会受到某些物质的吸引,停留下来再次繁殖。对游动孢子的分离方法很多,如使用头发或花粉为诱饵的捕集法;以毛细管来进行的化学趋化法等。这些方法虽然也能分离到某些稀有放线菌,但要么费时费力,要么对设备和操作人员有特殊要求。最近,Hayakawa等人在 Makkar和 Cross的再水化法 基础. 发明了再水化一离心法_9 J,分离稀有放线菌,效果显著。操作具体程序是:取 500mg风干磨细土壤于锥形瓶中一用 50mL含 10%土壤提取液的10mmol/I 磷酸盐缓冲液轻轻润洗一铝箔覆盖,30。【=温育 90min_÷取 8mL润洗液,1,500×g,室温离心20rnjn一静置 30min~0.2mL涂布 HV琼脂 (含三甲氧苄二氨嘧啶20mg/L,萘啶酸 10mg/L,放线酮 50mg/L)。分离平板的总菌落数随土样而不同,有 37% ~86%是具游动孢子的稀有放线菌,其中以游动放线菌和指孢囊菌为主。在不同 样品中也能分离到放线动孢菌,短链游动菌和动孢囊菌。上述方法经 Otoguro等人I m 改进后可高选择性分离束丝放线菌 (Actinosynnema)。风干搅碎的样品置研钵中按 10:1(w/w)的量加人 CaCO 粉末,混匀一铺于玻璃纤维膜上,加无菌水使样品湿度达 20% (w/w)一26。【=培养 l4d_÷样品室温风干至恒重,置于平皿,加 50mL含 10%土壤提取液的 10mmoL/L磷酸盐缓冲液 (pH7.0)一 30。【=浸泡 2h一取 8mI 上述溶液 1,500×g,室温离心20rnjn一静置 30min一取上清涂布 HV琼脂 (含弗氏霉素40mg/L,卡那霉素 40mg/L,三甲氧苄二氨嘧啶 20mg/L,萘啶酸 10mg/L),30。【=培养 2~3周。Otoguro等人用上述方法对 39份样品进行分离,其中l7份样品分离到束丝放线菌,其检出率占总菌落数的4% 一86%。对任意选取的29株束丝放线菌进行的抗菌试验发现其中28株具有抗菌活性。HVA培养基 (1L)组成:腐殖酸 0.1g,CaCO3 0.02g,Na2HPO4 0.5g,MgSO4- 7H20 0.5g,KC1 1.7g,FeSO4•7H20 0.01g,核黄素0.5mg,硫胺素0.5mg,维生素B60.5mg,烟酸 0.5mg,肌醇 0.5mg,泛 酸 0.5mg,生物 素 0.25mg,对一氨基苯 甲酸0.5mg,琼脂 18g,pH7.2。 3 极高频辐射法 (extremely high frequency radiation) 应用极高频辐射法 (EHF)分离稀有放线菌的机理在于 EHF能抑制一些原核生物,藻类和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某些异养和光合微生物的生长及休眠菌株的复苏。所以采用极高频辐射 EHF法可以选择性地分离那些能耐受 EHF甚至受到 EHF激活的菌株。 具体过程是… :取 100mg磨碎混匀的土样悬浮于 lOmL无菌水中,用频率为 1kHz的 EHF照射盛有土壤悬液的试管或平皿底部 (所使用的 EHF无热效应)。处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5.6mm或 7.1mm单一波长处理;另一种足以3.8mm~5.8mm或 8mm ~11.5mm波长连续处理。处理后州种土样都涂布于 Gauze 2琼脂 (含萘啶酸 10 ms/L,制霉菌素 50 ms/L)。结果显示,以单一波长5.6mm或7.I mm处理不能选择性分离到稀有放线菌。而以 3.8mm~5.8mm和8ram~11.5mm波长连续处理后,稀有放线菌的比例从原来的4.1% 分别升至8.4%和30.6%。其中马杜拉菌,小四孢菌和野野村荫的绝对数量大为提高, 同时还能分离到那些普通方法无法分离到的菌株,如拟无枝酸芮和拟诺 氏菌。并日,分离物中具抗菌活性菌株分别增加了 13%和20%。在此基础上 Li等人 将极高频辐射法与连续分析相结合,能分离到单独使用这两种方法所不能分离到的稀有放线菌,如珊瑚状放线菌 、原小孢菌、游动放线菌和拟孢囊菌,同时,具有抗菌活性的菌株数量增加了10% ~20%。具体程序是:加无菌水使土样湿度达 30% (w/w)一撒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一+第0,7,14,30,45d分别取样进行 4.6ram~5.8ram和 8mm~1 1.5mm两种波段的 EHF’处理(在取样前 样始终保持30%的湿度)_÷涂 于土壤浸汁琼脂即可 (含 1mL/L维生素 溶液:10rag泛酸钙,10mg尼克酸,1mg硫胺素以及微晕的生物素共同溶于 20mL水;10mg/L荣啶酸;50mg/L制霉菌素)。 4 噬菌体定向分离法 (bacteriophage) 传统的分离方法由于对土样的微生物多样性等基本情况了解较少,加之放线菌生长缓慢,于是可能浪费数月的时问去分离土样中并不存在的菌株,而当目标菌又是稀有放线菌时更是如此。基于这 •原因,Esther等人… 设计了一种以细菌噬菌体作为指示物对环境样品中的野野村菌 (Nonomuria)进行快速筛选和分离的新方法。首先确定土样中是否含有能感染目标菌的噬菌体。具体步骤如下:3g土样悬浮于 100mL PYCa液体中一28℃,250r/rain,培养 24h一培养液3,O00g离心20min一上清液经0.45 m滤膜过滤一取5 T 滤液接种于野野村菌菌苔上一28℃培养48h以上一将含有噬菌斑的琼脂切下,用5mL PYCa洗涤一洗液经0.45Ixm滤膜过滤一点接滤液于长有野野村茼菌苔的琼脂上以确定噬菌体是台可以再牛。对能产生噬菌斑的土样,采用常规的选择性分离方法对 目标菌进行分离。结果, 放线菌l1l 20%为野野村菌。可见其并不是我们以前所认为的那样 “稀有”。同时,我们也可以将适量的只对一种或儿种链霉菌有裂解作用的噬荫体加入土样中来减少非目标菌的数 量。 5 蔗糖梯度离心法 (sucrose-gradient centrifugation) 由于土壤中营养贫乏,放线菌大部分以孢子形式存在,网此可以利用孢子的不同特性对不同的放线菌进行选择性分离。Karwowski 等人曾根据放线菌孢子浮力密度的差异,利用氯化铯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有效地从土壤中分离小单孢菌。最近,Yamamura 等人m 根据这一特性,运用蔗糖梯度离心选择性地分离诺卡氏菌,也取得了成功。其方法是:在离心管中从上到下设置各 lmL的 10%、20%、30%、40% 、50% (w/v)的蔗糖梯度。将用无菌水稀释为 10。土壤悬液 1mL加入到离心管上层,240×g, 室温离心 30rain。离心后把每层蔗糖取出稀释后涂布 0.2mL于 HV琼脂 (含萘啶酸10mg/L,放线酮 50mg/L,金霉素 10mg/L)。结果,大部分诺卡氏菌 (Nocardia)的孢子出现在 20%的蔗糖层中,小单孢菌可以在20%和 30%蔗糖层发现,但数量较少。游动放线菌等放线菌的游动丝状孢子只能在 10%蔗糖层出现。用这种方法对 l4份土样进行分离时,诺卡氏菌类群的检出率占总菌落数的5% ~89%,而且 7l%的菌有抗菌活性。 6 结语 不断涌现出的新型稀有放线菌分离方法将成为天然产物筛选中的有用工具 ,也使我们了解到稀有放线菌事实上广泛存在于土壤等环境中,只是由于分离方法和手段的不完善才使得它们较少获得。当然,除了使用特殊方法对稀有放线菌进行分离外,扩大分离范围也是获取稀有放线菌的一个重要手段。比如作者所在单位从 80年代初开始温泉高温菌的研究,发现大量新的高温微生物资源。1991年,该所姜成林和徐丽华建 立了双孢放线菌新属 (Actinobispora)。近几年,该所还从新疆 、青海样品中发现嗜盐放线菌新属一个、嗜冷链霉菌新种一个、嗜盐放线菌新种 6个、嗜碱放线菌新种 4个。这些材料为我们的天然产物筛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寻找下一代化学治疗剂和新的生物活性物质的过程中,放线菌特别足稀有放线菌仍然是重要的目标菌。目前,已有超过 120种抗生素由游动放线菌产生,250多种抗生素是由马杜拉放线菌产生,到 1998年共发现有 32种生物活性物质来源于链孢囊菌,这些化合物都具有广泛的化学多样性,使得这些菌成为工业开发的重点对象。

180 评论

兰兰110110

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90多篇,2000年后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Sci论文4篇、核心期刊47篇、第一作者42篇、通讯作者10篇。主编(译)专著5部;参与编写、翻译出版专著8部。完成农业部“水稻病虫害网络专家诊断系统”病害部分内容。 1. 南方优质稻米生产技术:中鉴100和中香1号生产技术 黄发松主编、参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ISBN7 -80119-433-O/ 2002-062. 浙江效益农业百科全书:优质稻 参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ISBN7 -80119-433-O/ 2002-063. 水稻杂草防除—全球综合状况(原著:联合国粮农组织之粮农组织植物生产与保护论文集139) 参译(第11章)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104. 优势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参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025. 水稻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谱 傅强、黄世文主编 金盾出版社 2005-036. 农民增收百项关键技术丛书:优质水稻品种及栽培关键技术 参编 中国三峡出版社农业科教出版中心 2006-017. 超级稻栽培技术 黄世文副主编 金盾出版社 2006-128. 中国现代水稻 参编第13章4万字 金盾出版社 2007-019. 2009年中国水稻产业发展报告 参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0810. 水稻生产100问:水稻技术100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一万个为什么 参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0311. 水稻病虫害及防治原色图册 傅强、黄世文、谢茂成主编 金盾出版社 2009-1112.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关键技术解析 黄世文、王玲、刘连盟主编 金盾出版社 2010-0413. 稻田浮萍:农业综合体系中多功能小型水生植物,原著:Ronald A. Leng 黄世文、王玲、刘连盟主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 2010-06 201173.对中国南方部分籼型杂交水稻纹枯病抗性的评价 王玲, 黄雯雯, 刘连盟, 傅强, 黄世文* 作物学报, 2011, 37(2): 263-270201072. 5个水稻品种对水稻纹枯病菌鉴别能力的比较 王玲,黄雯雯,刘连盟,刘恩勇,范锃岚, 黄世文* 中国稻米,16(2): 36-3871. 水稻纹枯病立枯丝核菌的分类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黄雯雯,王玲,刘连盟,刘恩勇,黄世文* 中国稻米,16(3): 34-3870. 水稻稻曲病G蛋白β亚基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序列分析 刘连盟,王玲,黄雯雯,刘恩勇,黄世文* 中国水稻科学,2010,24(4): 353-35969. 浙皖鄂地区水稻纹枯病菌5个种群的遗传结构分析 王玲, 黄雯雯, 黄世文*, 刘连盟, 刘恩勇. 生态学报,201030(20): 5439-544768. Rice spikelet rot disease in China–1. Characterization of fungi associated with the disease Shi-wen Huang, Ling Wang, Lian-meng Liu, Shao-qing Tang, De-feng Zhu, Serge Savary*(Sci) Crop Protection, 2011, 30(1): 1-967. Rice spikelet rot disease in China–2. Pathogenicity tests, assessment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disease, and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control options Shi-wen Huang, Ling Wang, Lian-meng Liu, Shao-qing Tang, De-feng Zhu, Serge Savary*(Sci) Crop Protection, 2011, 30(1): 10-1766. 皖鄂地区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 王玲, 黄雯雯, 黄世文*, 刘连盟, 刘恩勇 中国水稻科学, 2010, 24(6): 623- 629200965. 水稻后期穗部病害---穗腐病研究 黄世文, 王玲, 刘连盟, 黄雯雯, 朱德峰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p206. 彭友良,朱有勇主编,2009,7月,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64. 水稻纹枯病抗性研究进展(综述) 鄂志国,张丽靖,黄世文,王磊 核农学报, 2009, 23 (6): 997-100063. 水稻纹枯病寄主-病原物互作鉴别品种与菌株的筛选 陈夕军, 王玲, 左示敏, 王子斌, 陈宗祥, 张亚芳, 鲁国东, 郭泽建*, 黄世文*, 潘学彪* 植物病理学报, 2009, 39(5):514-52062. 植物抗病促生蛋白对粳稻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黄世文,王全永,王玲,黎起秦 中国稻米,2009,16(6): 27-3261. 三种研究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方法的比较 王玲,黄世文*,黄雯雯,刘连盟 科技通报2009, 25(5): 588-59260. 水稻主要病虫害“傻瓜”式防控技术理论与实践(2) 黄世文,黄雯雯,王玲,刘连盟 中国稻米, 2009, 16(5): 48-5159. 水稻主要病虫害“傻瓜”式防控技术理论与实践(1) 黄世文,黄雯雯,王玲,刘连盟 中国稻米, 2009, 16(4): 13-1658. 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方法对超级杂交稻纹枯病发生的影响 黄世文, 王玲, 陈惠哲, 王全永, 朱德峰 植物病理学报, 2009, 39 (1): 104-10957. 水稻重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核心技术 黄世文, 王玲, 黄雯雯, 刘连盟 中国稻米, 2009, 16(2): 55-56200856. 转真菌蛋白基因水稻生物学性状观察及抗病性鉴定 黄世文, 王玲, 王全永,毛建军, 邱德文 浙江农业科学, 2008, 1:85-8755. 土壤中有益放线菌的高效分离、筛选和生物测定技术 黄世文, 高成伟, 王玲, 王全永 植物保护, 2008, 34(1):138-14154. 纹枯病菌对不同水稻品种叶片中抗病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黄世文, 王玲, 王全永, 唐绍清, 陈惠哲, 鄂志国,王磊, 朱德峰 中国水稻科学, 2008, 22 (2):219-22253. 水稻品种ZH5及其杂交后代纹枯病抗性和农艺性状研究 黄世文, 王玲, 王全永, 唐绍清 杂交水稻, 2008, 23(4):7-1152. 新月弯孢菌CLE菌株胞外蛋白对水稻纹枯病的诱导抗性及其菌种鉴定 王玲, 黄世文*, 唐绍清, 朱德峰, 王 磊. 中国生物防治, 2008, 24 (3): 257-26151. 稗草病原真菌AAE的分子鉴定及其粗蛋白诱导水稻的稻瘟病抗性 王玲, 黄世文*, 王全永, 鄂志国, 王磊, 张建萍, 朱德峰, 傅强 中国水稻科学, 2008, 22 (3): 327-33050. 植物生长素对水稻叶片衰老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王玲、黄世文*、王全永、朱德峰 浙江农业科学, 2008, 3, 310-31349. 新奇生物制剂对籼稻功能的影响 王全永 黄世文* 王玲 黎起秦 浙江农业科学, 2008, 6: 707-71248. 水稻干尖线虫病在籼粳杂交晚稻上危害及防治 王 玲, 黄世文*, 禹盛苗, 许德海 中国稻米, 2008, 15(5): 65-6647. 抗褐飞虱和抗除草剂转基因粳稻新品系的选育及其中间试验 王玲, 于恒秀, 黄世文, 赵志鹏, 龚志云, 汤述翥, 顾铭洪, 刘巧泉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8, 29 (3): 23-27200746. 一份抗纹枯病优质水稻品种ZH5的抗病虫特性和生物学性状 黄世文, 王 玲, 王全永, 唐绍清等 中国水稻科学, 2007, 21(6): 657-66345. 两种氮肥用量对超级稻产量性状和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王 玲, 黄世文*, 林贤青等 植物保护, 2007, 33 (3): 76-7944. 利用啤酒和味精废水开发微生物发酵培养基及其应用研究 黄世文, 王 玲, 王全永 上海环境科学, 2007, 26 (4):180-18443. 植物激活蛋白诱导的生物化学活性及其应用 王全永, 黄世文*, 王 玲, 黎起秦 植物保护, 2007, 33 (4): 20-2342. 利用工农业废水开发微生物发酵培养基及其应用研究 黄世文, 王 玲, 王全永 浙江农业科学2007, 4: 476-48041. 工农业发酵废水生物处理及应用研究进展 黄世文, 王 玲, 王全永 中国生物防治, 2007, 23 (增刊):70-75200640. 沼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分析 王 玲, 黄世文*, 刘经荣, 袁翠枝 江西农业学报, 2006, 18(5): 42-45200539. 两株放线菌对多种病原真菌抑菌效果及发酵培养基筛选 黄世文、卢继英、王玲、黎起秦 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 中国农业出版社, p: 664-67038. Macro-lesions on Rice Near-isogenic Lines of Morphological Markers Enhanced Rice Resistance to Blast (Magnaporthe grisea) Huang Shi-wen, Lu Ji-ying, Luo Kun et al Rice Science, 2005, 12 (2):148-15037. HAS-1对多种病原真菌的拮抗研究 黄世文, 卢继英, 罗 坤等 第四届全国生物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5, 4月, 上海36.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Actinomyces TAS-1 as Potential Bio-control Agent for Disease HUANG Shiwen, LU Jiying, LUO Kun, et al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control and Bio-technology,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China, May 10-13, 200535. 稗草病原菌防御性接种防治稻瘟病研究初报 黄世文, 卢继英, 赵 航等 中国水稻科学, 2005, 19 (4): 384-38634. 沼气生产及沼肥用于水稻的现状及展望 黄世文, 廖西元 中国沼气,2005, 23 (2): 23-2633. 转基因水稻抗病性研究进展及环境安全性评价 黄世文 植物保护2005, 31 (4): 5-932. 病原菌毒素与孢子协同作用防治稗草研究 黄世文, 余柳青, 段桂芳等 植物病理学报, 2005, 35(1): 66-72200431. NTG诱导及核辐射改良稗草生防潜力菌研究 黄世文, 余柳青, 段桂芳等 核农学报, 2004,18 (6): 423-42730. 大田杂草生物防治研究现状、问题及展望 黄世文, 余柳青, 罗宽 植物保护, 2004, 30 (5): 5-1129. 一种筛选稗草生防潜力菌的简易生测方法 黄世文, 余柳青, 段桂芳等(省优秀论文三等奖) 中国生物防治, 2004, 20 (1): 53-5628. Comparison study on potential biological control fungi of barnyardgrass (Echinochloa spp). Huang Shi-wen,Yu Liu-qing, Duan Gui-fang, Li Di, Luo Kuan Plant protection towards the 21st century proccedings of the 15th international plant protection congress, Beijing, China, May 11-16, 2004. Foreign language press,p:604200327. 应用均匀设计法筛选稗草病原菌产孢最佳配方培养基 黄世文, 余柳青 植物病理学报, 2003, 33 (6): 493-49726. 稻糠与浮萍控制稻田有害生物初步研究 黄世文, 余柳青,段桂芳等 植物保护, 2003, 29 (6): 22-2625. 水稻品种(组合)与稻曲病的发生及防治 黄世文, 余柳青 中国稻米, 2003, 10(4): 32-3324. 稗内脐蠕孢菌(Drechslera monoceras) 原生质体制备 段桂芳, 黄世文, 颜秋生等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3, 11 (2): 245 -248200223. 稻田杂草生物防治研究现状、问题及建议(武汉会议) 黄世文, 余柳青, 罗宽 喻子牛、陈守文主编:《农业微生物研究及产业化进展》, 中国农业出版社, 北京, 200422. 生物有机肥“肥士特”对作物产量和抗病性试验 黄世文,余柳青,等 2002年生物农药技术研讨会及产品展示会,苏州,2002, 09-25-2821. 稻曲病研究进展 黄世文,余柳青 江西农业学报, 2002, 14(2): 45-5120. 稗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原生质体的制备 黄世文,段桂芳、颜秋生等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2, 2(4):33-3619. 几种病原真菌对稗草的致病性及化学除草剂对病原菌的增效作用 黄世文,余柳青,段桂芳等 中国生物防治, 2002,18 (增刊): 41 -45 18. Structure and validation of RICEPEST, a production situation-driven, crop growth model simulating rice yield response to multiple pest injuries for tropical Asia 黄世文排名第8位, (Sci) Ecological Modelling, 2002, 153: 247 -268200117. 影响链格孢菌生长及产孢的因子 黄世文,余柳青等 中国生物防治, 2001, 17(1):16-1916. 国际水稻所的微生物除草剂研究进展 段桂芳、余柳青、黄世文 世界农业, 2001, 1:37-3915. Efficacy of pathogenic fungi and combination use with the herbicide to control Echinochloa crus-galli in rice field S. W. Huang, L. Q. Yu et al Proceedings of the 18th Asian-Pacific weed science society conference, Beijing, P. R. China, May 28-June 2, 2001.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P: 399-40514. Studies on Allelopathy of Rice (Oryza Stativa) for Barnyardgrass Control 余柳青、徐正浩、黄世文 同上, 2001, P: 198-20213. 三株病原真菌对稗草生防潜力的研究 黄世文,段、余等 植物保护学报, 2001, 28(4): 313-31712. 影响稗草病原菌内脐孢(Drechslera monoceras)生长及产孢的因子 段桂芳、黄世文、余柳青 《面向21世纪的植物保护发展战略》,2001, 8,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950-95211.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potential pathogenic fungi as bioherbicides of barnyardgrass (Echinochloa cruss-galli) in China S. W. Huang, A. K. Watson, G. F. Duan et al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Notes, 2001, 26 (2): 35-3610. Testing a yield loss simulation model for rice in Chinese rice-wheat system production environments 黄世文排名第4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Notes,2001, 26 (1): 28-299. 拜田净和磺酰脲类除草剂混用的互作类型研究 黄世文排名第3 《面向21世纪的植物保护发展战略》,2001,8,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020~1025 8. 好安威干拌种剂防治晚稻秧苗害虫 黄世文排名第6 植物保护, 2001,27(1): 40-4120007. 利用稗草病原菌开发微生物除草剂的研究 黄世文,A. K. Watson等 《微生物农药及其产业化》,主编: 俞子牛(科学出版社)2000,P:260~2666. 微生物除草剂的研究和开发进展 余柳青、黄世文、徐正浩 《微生物农药及其产业化》, 主编: 俞子牛(科学出版社)2000,P: 255-2595. 淡紫灰吸水链霉菌及其紫外诱变菌株用于害物生防研究 黄世文,余柳青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0,8(1): 79-844. Preliminary study on three pathogens with potential biological control in Barnyard grass (Echinochloa crus-galli) Huang shiwen,A .K. Watson et al Chinese Rice Research Newsletter (CRRN), 2000, 8 (1): 8-93. Inhibiting efficacy of metabolites of Streptomyces lavendulohygtroscopicus and its ultraviolet induced strain on two rice diseasesHuang shiwen, Yu liuqing Chinese Rice Research Newsletter (CRRN), 2000, 8 (2): 5-62. Study on the biological control of barnyard grass (Echinochloa spp.) with fungi pathogens Huang S., Watson AK et al Abstracts of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Conference: 31 March-3 April, Published by IRRI, 2000. P: 2001. Rice Pest Constrainst in Tropicl Asia: Characterization of Injury Profiles in Relation to Production Situations Serge Savary, Laetitia Willocquet, Francisco A. Elazegui, Paul S. Teng, Pham Van Du, Defeng Zhu, Qiyi Tang, Shiwen Huang, Xianquing Lin, H. M. Singh, and R. K. Srivastava (Sci) Plant Disease, 2000, 84 (3): 341-356

313 评论

Jingelababy今

这种事情我不会帮你的

313 评论

相关问答

  • 捕食性真菌研究现状论文

    捕食性真菌是寄生在线虫、变形虫、轮虫等小动物上的真菌。它包括形成或不形成捕捉器官的种。狭义的捕食性真菌指能形成捕捉器官或分泌粘性物质的真菌。如捕虫霉目的无柄霉属

    京京魅力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海洋放射性污染研究现状论文

    当最后一滴清水“滴答”落在地上 是我们的泪水;当最后一株小草在黄沙下掩埋,空气将变得不清新。环保保护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新问题,作为现在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普通人

    百度地图运营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国外无缝线路研究现状论文

    论文国内外研究现状写法如下: 首先,我们要知道国内外研究现状是什么,其实通俗来说,就是国内和国外对于一个研究对象目前的研究现状,可以是国家层面上相关部门对于研究

    janniferLEE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抗菌药物的现状和研究进展论文

    1.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合成及抗炎镇痛活性的研究2.硫杂杯芳烃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3.奥沙普嗪的化学结构修饰研究4.分蘖葱头中甾体皂苷成分的分离和鉴定5.

    黑马胖子666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国际介入放射学现状研究论文

    医学影像技术论文范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医学影像技术论

    宝贝baby996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