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32

纯度装饰
首页 > 学术期刊 > 毕业论文闽南元素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唯一201314

已采纳

闽南建筑文化确实有独特的魅力,首先就是布局非常合理,巧妙利用当地原材料,然后结合不同地区的民俗习惯进行设计,可以居住很长的时间,不用反复维修,让人感到古人的智慧多么高。为了让大家更快了解闽南建筑特色名称以及闽南建筑元素设计理念,本文专门列举下面的内容,希望大家可以多看。

闽南建筑特色名称

闽南建筑特色名称非常多,比如红砖古厝,石头厝,悬空寺,厝桥等,都具有显著的特征。

1、厝桥,廊桥俗称“厝桥”,意思是“像房子的桥”。福建的廊桥主要分布在宁德屏南和寿宁。建于宋代的万安桥,是目前最长的廊桥。而位于屏南棠口村的千乘桥被誉为最美的廊桥。

2、红砖古厝,红砖古厝是福建省四大民居之一。它分布于闽南、闽中的沿海县市,红砖红瓦,白色石基,中间凹陷两端微翘的燕尾脊,精美的石雕木雕装饰,华丽古典,规模宏大,像极了皇宫和庙宇。其红砖居民群落所蕴含的建筑艺术、文化内涵十分深厚,被誉为闽南传统建筑的标志。

3、石头厝,福建平潭,盛产石头和台风,为了抵御台风和海浪,在那个贫困的年代,人们只能拿山上的不同颜色的石头做建筑材料,当彩色的石厝错落有致的坐落在这座海岛上,阳光撒向这片土地时,五彩石头的房子仿佛有了生机,像一座童话中的彩色城堡一样,拥有迷人的魅力。

4、悬空寺,永泰悬空寺,又称广岩寺,明宋时期扩建为寺。依岩藏洞,巨石当瓦,构筑奇异,用百余根杉木纵横交错地支架与悬崖峭壁前沿,背依千片岩,面临百丈深谷,宛若空中阁楼。

闽南建筑元素设计理念

(一)文化包容性,闽南地区靠近海洋,自古就是通商必经口岸,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使闽南地区对外交流增加,开放性以及文化包容性也更强了。各地的先进文明在闽南地区聚集和发扬,使本地的风俗民情更具开放性和融合性,其中南亚国家文化对其造成的影响最深,为闽南的建筑风格以及 装饰设计 加入海洋元素。

渐渐地,闽南当地居民在建筑设计中也将一些外域的装饰技巧以及建筑艺术融入传统建筑风格中,最终呈现出层次丰富、具有独特审美的建筑风格。与外国艺术的激烈碰撞给我国传统建筑艺术带来了灵感,使人们不断探索与国外艺术的结合,从而共同追求美好的生活。

(二)生态保护性,现代工业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在为人们创造了更加富裕的生活的同时也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如今,人们已经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越来越提倡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同时将这个理念渗透到各行各业中。然而在古代,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了解不多,因此,人们一直对大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并将这种生态保护的思想体现在建筑设计中。

闽南居民认为人与自然应当是一体的,建筑也应该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建筑的功能设计应该与装饰设计合二为一。因此,闽南红砖厝很重视选址,讲究 坐北朝南 、枕山面水,尽量顺从自然发展规律,这样才能住得舒服。在装饰方面采用青石、红土以及海洋贝壳等,增加对自然材料的使用,降低对合成材料的使用,完全符合当今低碳环保的设计理念。对于建筑结构而言,传统的闽南红砖厝基本采用土墙以及木结构,后来经过改良,开始使用红砖以及青石等材料,与之前相比,起到了防潮、防腐、防风化的保护作用,既有实用价值又有美学价值。

通过以上的一系列介绍,大家应该知道闽南建筑特色名称以及闽南建筑元素设计理念。其实闽南建筑文化博大精深,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底蕴,而且特色鲜明,对现代建筑企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价值。假如大家对闽南建筑文化有兴趣,但是不了解这些建筑的特点,不妨多多旅游,到当地观看一下。

252 评论

美多多lady

“ 工匠精神 ”,这个词语被写入了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随着两会红遍大江南北。“游刃有余”的庖丁,技艺精湛的鲁班,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精神。是的,在泉州也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喜欢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生命,那些有质感的,用指尖可以感受到的东西,或者用灵魂可以感受到的。 他们都是泉州,丰泽,鲜活的人物,在大世界里演绎着自己的精彩,跟着I尚丰泽一同走进他们的世界,感知那些触动的温暖…… 提到“酒干”,绝大多数中国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那首曾经唱响大江南北、海峡两岸,激励了无数年轻人的著名流行歌曲《酒干倘卖无》。其曲名是闽南语“有空酒瓶卖吗?”的意思,歌曲背后讲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励志故事。如果说此曲曾赋予“酒干”以励志情怀的话,那么在今天,另一位闽南人则赋予“酒干”以崭新的艺术生命。 人物采访第一期,本期访问的是由丰泽区文体旅游新闻出版局“I尚丰泽”微信公众平台主办的“最闽南最年兜十大文创旅游产品”获奖产品爱武一格瓶艺的创始人、团队指导老师—— 杨爱武女士 ,也是华侨大学美术学院教师、泉州市创意产业协会专家会员、泉州市工业设计协会理事。 中国有几千年的酒文化,但从一开始,酒瓶的价值就不仅仅局限在装酒上,而是同时具有审美的内在品质。从石器时代的陶制酒瓶的浑圆形体、朴实色彩以及简单图案之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初民对酒器审美功能的诉求。其后,酒瓶的材料在铜、瓷、铁,乃至玉石之间不断切换,酒瓶的形态也是变化万千,形态各异。进入工业文明之后,批量化生产,以及大众性消费,大大消减了酒瓶的诗性因素。酒瓶很大程度上成为用过即扔的一次性物品,没人在意它们的存在。 似乎在瓶子上编制心情、图画人生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其实,美丽从来都没有走远。不是常说吗,“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酒瓶的美丽一直在等待发现它的那双眼睛。而杨爱武女士,就有着这样一双高度敏感的眼睛。 每每问及为何钟情于瓶艺,杨老师总是回忆说:“ 2008年春节,我先生的哥哥从加拿大带了两瓶冰酒送给我们,瓶子瘦瘦高高的,很漂亮,也很特别,我一直收藏着。”“我的创作就源于这两个不舍得扔掉的瓶子。”“后来在一本名为《顶级永恒的奢华传奇》的书里,看到了一些关于酒标的文章,我被这些文章吸引住了,于是突发奇想,想在酒瓶上搞创作。 ”当时,杨老师找到一个对绘制瓶艺同样感兴趣的女学生一起创作,“我们当时在冰酒瓶上做了一个城堡的彩绘,虽然技艺不够娴熟,但对我来说很有纪念意义。” 从对两个舍不得丢弃的空瓶子萌发出在瓶子上进行艺术创作的欲望,并大胆将其付诸实践,恐怕不是出于偶然。你或许认为这其中包含了一种“变废为宝”、“旧瓶再利用”的环保意识。这当然没有错。但更多的,应该还是出于对瓶子天然造型的审美敏感,从而在瞬间萌发了一种为瓶子创造第二生命的冲动。正如杨老师所说:“ 酒喝完,好比瓶子的第一次生命用尽,而我们的创作就如同赋予了它第二次生命。 ” 不管怎样,杨老师发现了一片崭新的艺术创作空间,并勇敢地进行了尝试。从2009年开始瓶艺创作便一发不可收拾:从无到有,从生到熟,从单一到丰富,从保守到开放。转眼经过7年的历练,杨老师带领她的“爱武一格”团队, 终于摸索出一条立足闽南、面向世界,扎根传统、不断创新的瓶艺创作路线,目前已经有近400件优秀作品问世。 其中的一些代表性作品经常亮相于各大传统与新生媒体。2014年4月,在泉州领SHOW天地优秀空间举办的“爱武一格”瓶艺收藏展,更是将泉州木偶、惠安女、泉州湾等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闽南元素融于一瓶,成为全国首个有关瓶艺的专题性展览。杨老师的瓶艺作品,往往兼具 传统性与现代性、全球性与地域性,将历史文脉与时代精神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具有经济、社会、文化、艺术等多重价值。 就外在来看,杨老师似乎特别喜欢跨界。因为艺术并不是她的本行,她本科是华侨大学法律专业毕业。出于个人兴趣,又先后就读于北京服装学院和国际知名的莱佛士服装学校。杨老师的家学似乎也与艺术无关,她父亲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是著名物理化学家卢嘉锡先生的高徒,她先生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精密机械系,家中其他人所学也多是机械制造、财会、金融之类。这些乍看来和艺术毫无关系的专业,不但没有影响杨老师对艺术的天生热爱,反而从不同侧面给她的瓶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比如,她特别擅长将传统服饰的造型融汇到瓶艺创作中去,而且可以结合得天衣无缝。 杨老师在2010年成立了工作室团队之后,还聘请化工或机械专业的教师作为特别顾问,因为,不仅在思想层面,在现实层面,瓶艺创作的复杂性也会经常触碰到不同的学科和领域。所以,天下的道理本来都是相通的,在杨老师那里,跨界并不是技术手段的简单挪用,而是领悟艺术深层精神后的触类旁通。杨老师说:“ 艺术创作是一种自然的生命表达,是一种真实的情感流露。 ”这即是得意而忘言、得神而忘形,中国传统艺术的创作理念,与杨老师的瓶艺创作可谓不期而遇。 清代画家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瓶艺的创作亦是如此,完全照抄传统是不行的,必须要融入时代精神,甚至地域文化。 杨老师的瓶艺有意识地将闽南文化融汇其中,创造了不少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瓶艺作品。 如《刺桐红》取材于泉州市市花刺桐花,火红的底色即为刺桐花色,其上点缀以青白冷色调,形成鲜明的色温对比。该作品也与闽南民间美术钟爱红色的传统不谋而合。《仿江加走木偶头》是将泉州木偶的经典造型移植于瓶绘之上,形成活泼生动的人物造型。《霓裳艳影》用浓烈热情的色调,将惠安女的服饰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实这对瓶子我并没有多加修饰,只是点缀一些纽扣和纹饰。”杨老师如此说。《醉青梦》作为杨老师的代表之作,同时也是专利作品,更是将德化青花瓷的古典美与具有现代美学精神的“残缺美”结合起来,其中又隐约可见蓝花布衣的传统情怀。  “技近乎艺,艺近乎道”,“技、艺、道”构成了自下而上的三种审美境界。从“瓶艺”到“瓶道”,是一个艺术家的自然精神诉求。杨老师说:“ 一瓶一世界,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和积累,可以将瓶艺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最终能成为一种‘瓶道’ ”。万事万物都是自足圆满的, 一个瓶子就是一个世界,是大世界中的一个小世界,也是大千世界本身的一个缩影 。所以,借瓶以观道,借瓶艺而悟道,在瓶艺中思考艺术、品味人生、认知世界,方是“瓶艺”的真正精神所在。杨老师的《大象无形》系列,可以说是直接表现“瓶道”的难得佳作。五个瓶子稍作变形,形成有张有弛、有开有合,有起有伏的系列形态,大有“仰观天象,俯察地理”的宇宙之势。 对瓶艺创作者而言,追求“瓶道”的过程,不仅是在技艺上追求卓越、以期达到炉火纯青境地的过程,也是对自我身心进行不断历练和打磨的过程。对于年轻的瓶艺创作者而言,更应该抖擞精神,振奋意志,在强化自身瓶艺创作水平的同时,尽可能让更多人了解瓶艺,学习瓶艺,乃至加入到瓶艺创作者的队伍中来,所谓“自觉而觉他,自度而度人”是也。 老子说“无用之用,乃为大用。” 以杨老师为带头的“爱武一格”的瓶艺创作,绝不是一种简单的“旧瓶再利用”,而是在一个小小的瓶子中,捡起了历史,找到了当下,同时又遇见了未来。附: 杨爱武 ,女,福建泉州人,毕业于华侨大学法学院,结业于北京服装学院、莱佛士国际服装学院。现为泉州爱武一格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创意总监,爱武一格团队指导老师,瓶艺师、泉州市工业设计协会理事、泉州市创意产业协会专家会员、华侨大学美术学院资料室负责人。其手绘瓶艺作品入选“泉州伴手礼”名录,代表作《醉青梦》、《大象无形》1号、《大象无形》2号三个作品获国家专利。 刘向东 ,知名现代艺术家。在《美术》《诗刊》《东方艺术》等杂志发表诗画作品两百多件次,出版《纽式艺术及象象主义》《影视理论与创作》等书籍十多部。 王冬松 ,艺术史工作者,香港中文大学艺术哲学博士,华侨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江苏理工学院特聘研究员,在《美术研究》、《装饰》、《美术与设计》、《史林》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翻译学术专著《马奈的现代主义》一部。 手记:杨老师的“瓶艺”,是一种召唤,也是一种诉求,是一种创造,也是一种坚守。它像一朵开在崖畔上的小花,背临大陆,面朝海洋,沐风而歌,向阳而舞,具有蓬勃的生命和灿烂的梦想。一如杨老师所言:“如果能够经得住历史的冲刷,这些瓶艺无疑能成为后世艺术天空的一道亮丽风景!”这也是我们共同期待的未来! (文章写于2016年,图片均来自爱武一格)

142 评论

相关问答

  • 闽南师范大学毕业论文二辩

    两者之间没有区别。 毕业论文不论是答辩一辩通过的,还是二辩再通过,只要答辩通过即可,两者之间是没有区别的。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

    玉帝偶吧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自然元素本科毕业论文

    1、毕业设计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2、毕业设计有何创新之处? 3、设计的思路,设计的步骤,以及目前处理方法有哪些? 4、作为一名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你

    阿迪思念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闽南师范大学毕业论文模板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

    大V呀大V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闽南论文题目有

    With regard to Taiwanese culture, Philosophy Guandi Abstract: Kuan fine traditio

    petite妮妮崽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闽南理工学院学报

    你的职业需要去学校咨询

    家军小太郎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