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50

袜子飞了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与苏州评弹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520mengcheng

已采纳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内容围绕在梁山泊称覇的强盗。又名《忠义水浒传》《江湖豪客传》,一般简称《水浒》,作于元末明初。作者历来有争议[1],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罗贯中做了一定的整理工作。书中强盗多是被官府逼至落草为寇,当中有不少本来是官员,但在中国大陆曾被归类为农民起义小说。 作者 关于《水浒传》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除目前广泛认可的作者为施耐庵外,历史上还有其它几种观点[1],包括了罗贯中说,施惠说,郭勋托名说,宋人说等。 罗贯中说 这种观点认为[1]全书皆由罗贯中所著。明朝嘉靖年间的汪道昆托名「天都外臣」在《水浒传叙》中首次指出《水浒传》「越人罗氏...为此书,共一百回」。其后许多明清人士都相继指出罗贯中是《水浒传》作者。直到民国年间,鲁迅、俞平伯仍然认为水浒传简本是罗作,繁本是施编。甚而一些持此观点的人认为[来源请求] 施耐庵是捏造出来的人,真实中并不存在。 但是这种观点现在普遍没有得到认同。反对者认为[1],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明显不同,完全不是出自一人之手。惠康野叟在《识余》中说:「二书深浅工拙,如天壤之悬,讵有出一手之理?」而且关于罗贯中作《水浒》的证据也大多经不起考证。 施惠说 此说最早见于明人徐复祚《三家村老委谈》:「即君美[2]之传水浒,意欲供人说唱,耸人观听也,原非欲传信作也。」 至清朝时,很多谈及施惠的人开始把施惠和施耐庵混为一谈。如无名氏《传奇会考标目》:「施耐庵,名惠,字君承,杭州人。」至近代,仍然有人力主此说。如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中认为[3]「耐庵即施惠号」。此后又有人考证[4]《水浒传》中有江浙方言,并发现施惠的《幽阁记》中有一些描写和《水浒传》相似,以次推断二书皆出自同一人之手,乃施惠所作。但是很多人认为该证据难以令人信服[1],而且有关施耐庵和施惠的关系多数臆断。 郭勋托名说 由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人合写。 整部小说完全由施耐庵一个人写。这种观点是大家最为熟知的。 第一种说法早于明朝已经有人提出。 持第二种观点的人之间亦有以下两种意见: 其中一部分人认为[来源请求] 《水浒传》前七十回为施耐庵作著,后三十回则为罗贯中著。 明代高儒《百川书志》中则说《水浒传》是「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也就是说主要是施耐庵写的,罗贯中进行了整理,编辑。这种观点在学术界颇有影响力。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5]《水浒传》属于累积型群众创作,无疑施耐庵在创作过程中曾参考、借鉴和吸取了很多素材,包括史籍、笔记和某些完整的小说、戏曲作品或其中的某些片段,但施耐庵创造性的劳动是不容抹杀的。 人物 主条目:一百单八将 水浒一百单八将 三十六天罡星 1宋江 | 2卢俊义 | 3吴用 | 4公孙胜 | 5关胜 | 6林冲 7秦明 | 8呼延灼 | 9花荣 | 10柴进 | 11李应 | 12朱仝 13鲁智深 | 14武松 | 15董平 | 16张清 | 17杨志 | 18徐宁 19索超 | 20戴宗 | 21刘唐 | 22李逵 | 23史进 | 24穆弘 25雷横 | 26李俊 | 27阮小二 | 28张横 | 29阮小五 | 30张顺 31阮小七 | 32杨雄 | 33石秀 | 34解珍 | 35解宝 | 36燕青 七十二地煞星 37朱武 | 38黄信 | 39孙立 | 40宣赞 | 41郝思文 | 42韩滔 43彭玘 | 44单廷珪 | 45魏定国 | 46萧让 | 47裴宣 | 48欧鹏 49邓飞 | 50燕顺 | 51杨林 | 52凌振 | 53蒋敬 | 54吕方 55郭盛 | 56安道全 | 57皇甫端 | 58王英 | 59扈三娘 | 60鲍旭 61樊瑞 | 62孔明 | 63孔亮 | 64项充 | 65李衮 | 66金大坚 67马麟 | 68童威 | 69童猛 | 70孟康 | 71侯健 | 72陈达 73杨春 | 74郑天寿 | 75陶宗旺 | 76宋清 | 77乐和 | 78龚旺 79丁得孙 | 80穆春 | 81曹正 | 82宋万 | 83杜迁 | 84薛永 85施恩 | 86李忠 | 87周通 | 88汤隆 | 89杜兴 | 90邹渊 91邹润 | 92朱贵 | 93朱富 | 94蔡福 | 95蔡庆 | 96李立 97李云 | 98焦挺 | 99石勇 | 100孙新 | 101顾大嫂 | 102张青 103孙二娘 | 104王定六 | 105郁保四 | 106白胜 | 107时迁 | 108段景住 成书过程 《水浒传》插图:囚车解草寇(清初刻本)《水浒传》的故事最初起源于北宋宣和年间,从南宋开始就成为了民间口头文学的主要题材。目前流传下来的根据说书人编成的话本中就有「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到了元朝初年,出现了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描述了晁盖、吴加亮(吴用)等36人的故事,初步具有了《水浒传》的故事梗概。在元朝,元杂剧中还出现了一些水浒故事剧本[来源请求] 。 《水浒传》是到了明朝初年,根据《大宋宣和遗事》和《东都事略》等史籍中有关宋朝宋江等三十六人起义造反的记载的基础上,再进行创作的。故事描写了梁山一百零八将各自不同的故事,从他们一个个被逼上梁山、逐渐壮大、起义造反到最后接受招安的全过程。水浒中的一百单八将传说是三十六个天罡星和七十二个地煞星转世,他们讲究忠和义,爱打抱不平、劫富济贫,不满贪官污吏,最后集结梁山,与腐化的朝廷抗争。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宋江、林冲、李逵、鲁智深、武松等人物的鲜明形象,也向读者展示了宋代的政治与社会状况。 「水浒」字面的意思是水边,指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山东梁山泊。另外诗经中有「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句子,记载了周太王率领部族迁徙的事情。有人认为[来源请求] 用水浒做书名,是将宋江等的聚义和周朝的兴起作类比,证明原作者肯定起义英雄们反抗统治的精神。水浒义军领袖宋江原是低级官吏,后被逼上梁山,与其他梁山好汉一起反抗暴政,「替天行道」,逐渐发展壮大。《水浒传》故事豪放、粗旷,全书通过人物的言语、行为来表现其矛盾的内心世界,人物性格刻画也各有特色,而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各自的成长经历也不尽相同。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影响和艺术价值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白话文写出的长篇小说,《水浒传》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缺乏知识以及大众娱乐活动的年代,《水浒传》与《三国演义》等其他通俗小说往往就通过民间艺人,以戏曲曲艺的形式,成为了普通民众仅有的文化活动。其中虚构的人物或者虚构的故事变成为了老百姓眼中的史实。其中很多故事,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武松打虎等,历来为男女老少所津津乐道。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各种道德观,书中人物所体现出的重朋友,轻生死,讲侠义的特点,便成为了大众用来评判是非善恶的标准。 与另一部名著三国演义相比[来源请求] ,水浒传的长处不在于政治和战争场面的描写,而在于主要人物的刻画和市民生活的描写。其中梁山主要人物宋江、林冲、武松、鲁智深、李逵等,人物个性鲜明,角色语言各有特色。 水浒传故事被改编成多种曲艺形式。红楼梦中就提到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曲目。评书,苏州评弹和山东快书都有很多经典节目是取材水浒传的。 古时流传有一句话:「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指年轻人不该读水浒传,否则容易会整天想打架,思想上变坏;而老年人不应该读三国,因为其中人物善于用计使诈,处心积虑、钩心斗角,作为应该「知天命」的老人应该安度晚年,不能整天想着算计别人,对自己身心无益。 参考: zh. *** /w/index?title=水浒传&variant=zh- 图片参考: *** /mons/thumb/7/7b/%E5%BF%A0%E4%B9%89%E6%B0%B4%E6%B5%92%E5%85%A8%E4%B9%A6/180px-%E5%BF%A0%E4%B9%89%E6%B0%B4%E6%B5%92%E5%85%A8%E4%B9%A6 图片参考:zh. *** / 一种忠义水浒全书版本的封面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内容围绕在梁山泊称覇的强盗。又名《忠义水浒传》《江湖豪客传》,一般简称《水浒》,作于元末明初。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书中强盗多是被官府逼至落草为寇,当中有不少本来是官员,但在中国大陆曾被归类为农民起义小说。 目录[隐藏] 1 作者 2 成书过程 3 版本 简本 繁本 译本 4 影响和艺术价值 5 评价 6 参考文献 7 参看 8 外部连结 [编辑] 作者 关于《水浒传》的作者大致有三种观点: 全书皆由罗贯中所著。 由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人合写。 整部小说完全由施耐庵一个人写。这种观点是大家最为熟知的。 第一种说法早于明朝已经有人提出。一些支持此观点的人认为施耐庵是捏造出来的人,真实中并不存在。 持第二种观点的人之间亦有以下两种意见: 其中一部分人认为《水浒传》前七十回为施耐庵作著,后三十回则为罗贯中著。 明代高儒《百川书志》中则说《水浒传》是「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也就是说主要是施耐庵写的,罗贯中进行了整理,编辑。这种观点在学术界颇有影响力。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水浒传》属于累积型群众创作,无疑施耐庵在创作过程中曾参考、借鉴和吸取了很多素材,包括史籍、笔记和某些完整的小说、戏曲作品或其中的某些片段,但施耐庵创造性的劳动是不容抹杀的。 [编辑] 成书过程 图片参考: *** /mons/6/6f/Shuihu 图片参考:zh. *** / 《水浒传》插图:囚车解草寇(清初刻本) 《水浒传》的故事最初起源于北宋宣和年间,从南宋开始就成为了民间口头文学的主要题材。目前流传下来的根据说书人编成的话本中就有「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到了元朝初年,出现了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描述了晁盖、吴加亮(吴用)等36人的故事,初步具有了《水浒传》的故事梗概。在元朝,元杂剧中还出现了一些水浒故事剧本。 《水浒传》是到了明朝初年,根据《大宋宣和遗事》和《东都事略》等史籍中有关宋朝宋江等三十六人起义造反的记载的基础上,再进行创作的。故事描写了梁山一百零八将各自不同的故事,从他们一个个被逼上梁山、逐渐壮大、起义造反到最后接受招安的全过程。水浒中的一百单八将传说是三十六个天罡星和七十二个地煞星转世,他们讲究忠和义,爱打抱不平、劫富济贫,不满贪官污吏,最后集结梁山,与腐化的朝廷抗争。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宋江、林冲、李逵、鲁智深、武松等人物的鲜明形象,也向读者展示了宋代的政治与社会状况。 「水浒」字面的意思是水边,指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山东梁山泊。另外诗经中有「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句子,记载了周太王率领部族迁徙的事情。有人认为用水浒做书名,是将宋江等的聚义和周朝的兴起作类比,证明原作者肯定起义英雄们反抗统治的精神。水浒义军领袖宋江原是低级官吏,后被逼上梁山,与其他梁山好汉一起反抗暴政,「替天行道」,逐渐发展壮大。《水浒传》故事豪放、粗旷,全书通过人物的言语、行为来表现其矛盾的内心世界,人物性格刻画也各有特色,而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各自的成长经历也不尽相同。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编辑] 版本 现存最早的《水浒》版本,当属保存于上海图书馆的《京本忠义传》,此本大约刻于明朝嘉靖年间的一百回版本。水浒传的版本很多,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故事版本。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系统:简本和繁本。 [编辑] 简本 简本包括了受招安,征辽,征田虎、王庆,打方腊以及宋江被毒死的全部情节。之所以称为简本,主要是文字比较简单,细节描写少。已发现的简本有: 百十五回本 百十回本 百二十四回本 [编辑] 繁本 繁本写得比较细致,也是流传最广的。主要有一百回本、一百二十回本和七十回本三种。但主要改写增添的部分都是在招安之后的情节。 一百回本:在宋江受招安后,又有「征辽」,征方腊等情节。 一百二十回本:明万历末杨定见在一百回本的基础上又插入了征田虎、王庆等情节,合成一百二十回本。 七十回本:清朝金圣叹进行删改,腰斩一百回本招安以及之后的事,以原书第七十一回卢俊义的梦作为结尾,再将第一回作为楔子,此为七十回本。 一般认为只有百回本可能是《水浒》故事成型定书的最早本子,也最接近传说故事的版本。 [编辑] 译本 《水浒传》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英文版通常将《水浒传》翻译成Water Margin或Outlaws of the Marsh。在众多译本中,最早的当属赛珍珠女士在1920年代中后期翻译的All Men Are Brothers(四海之内皆兄弟)。书名出自《论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1933年出版,是《水浒传》的第一个英文全译本,当时在美国颇为畅销。但是译本中有很多错误。比如书名的翻译,就不符合原意,受到过鲁迅先生的批评。对一百零八将的绰号,也往往望文生义,比如将病尉迟的(Yuchi)译作"Weichi",将花和尚鲁智深译为Priest Hwa(花牧师),更是将母夜叉孙二娘译为"Night Ogre"(夜间的怪物)。 迄今为止《水浒传》被认为比较好的英文版本,应该是中国籍的美国犹太裔学者沙博理先生(Sidney Shapiro)在文革期间受命译的一百回版的"Outlaws of the Marsh"(水泊好汉)。他的译本,被认为更加忠实于原著,而且很贴切地反应了原文的神韵,符合翻译的「信,达,雅」的原则。可惜由于这个译本产生于文革时期,影响不大。 法语版则将其直译为Au bord de l'eau。 日文版的《水浒传》的版本非常之多,甚至被改编和演绎成了许多漫画,电影,电视作品。 [编辑] 影响和艺术价值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白话文写出的长篇小说,《水浒传》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缺乏知识以及大众娱乐活动的年代,《水浒传》与《三国演义》等其他通俗小说往往就通过民间艺人,以戏曲曲艺的形式,成为了普通民众仅有的文化活动。其中虚构的人物或者虚构的故事变成为了老百姓眼中的史实。其中很多故事,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武松打虎等,历来为男女老少所津津乐道。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各种道德观,书中人物所体现出的重朋友,轻生死,讲侠义的特点,便成为了大众用来评判是非善恶的标准。 与另一部名著三国演义相比,水浒传的长处不在于政治和战争场面的描写,而在于主要人物的刻画和市民生活的描写。其中梁山主要人物宋江、林冲、武松、鲁智深、李逵等,人物个性鲜明,角色语言各有特色。 水浒传故事被改编成多种曲艺形式。红楼梦中就提到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曲目。评书,苏州评弹和山东快书都有很多经典节目是取材水浒传的。 古时流传有一句话:「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指年轻人不该读水浒传,否则容易会整天想打架,思想上变坏;而老年人不应该读三国,因为其中人物善于用计使诈,处心积虑、钩心斗角,作为应该「知天命」的老人应该安度晚年,不能整天想着算计别人,对自己身心无益。 [编辑] 评价 图片参考: *** /mons/thumb/4/44/ 图片参考:zh. *** / 洪太尉释放妖魔 《水浒传》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在文学成就上受到后世不少文学评论家的赞许: 金圣叹将《水浒传》与《离骚》、《庄子》、《史记》、《杜诗》、《西厢记》合称为「六才子书」。冯梦龙将《水浒传》与《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定为「四大奇书」。与《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共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到了20世纪,文学评论家除了评论《水浒传》的文学成就,亦开始对《水浒传》所反映的社会状况和价值观产生兴趣。 1930年代初,鲁迅在《三闲集·流氓的变迁》中曾这样评论《水浒传》:「『侠』字渐消,强盗起了,但也是侠之流,他们的旗帜是『替天行道』。他们所反对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们所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将相。李逵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 对于《水浒传》的思想倾向历来有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认为《水浒传》表现的是忠义的思想。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明代的李贽。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一部写给强盗看的书,是教人做强盗的书。主要是明朝的左懋第提出的,他认为《水浒传》教坏了百姓,强盗学宋江。并且认为如果不禁毁《水浒传》,对于世风的影响是不堪设想的。当时朝廷接受了他的建议,将《水浒传》在全国各地收缴。另外一个持这种观点的人是金圣叹。这也是他把七十回以后砍掉的原因之一。 1950年代,当时所持的看法是认为《水浒传》是描写歌颂农民起义的。这种看法是当时各种教科书,文学史和小说史所持的一个主流的看法。 在1970年代、文革将近尾声时,亦对《水浒传》的价值观作了评论:「《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又屏晁盖于一百零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又说:「《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他的言论曾使中国掀起一场「评《水浒》运动」。此时官方的观点认为,《水浒传》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书;宋江所执行的是一条投降主义的路线,否定了晁盖的革命路线。晁盖和宋江是两条路线的斗争,宋江上山以后就排斥晁盖,而且108人就没有晁盖的名字、没有他的地位。 宋朝 作者、明朝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内容以宋朝为背景 围绕在梁山泊称覇的强盗。又名《忠义水浒传》《江湖豪客传》,一般简称《水浒》,作于元末明初。作者历来有争议[1],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罗贯中做了一定的整理工作。书中强盗多是被官府逼至落草为寇,当中有不少本来是官员,但在中国大陆曾被归类为农民起义小说。 内容来自 ***

343 评论

四肥居阿

继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也要正视 传统 文化 ,同时也要发扬传统文化。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传承传统文化 议论文 ,欢迎大家参考阅读。传承传统文化议论文篇1 鲁迅先生有言:中国惟有国魂是最可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有进步。 国魂,就是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惟有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才能让中华民族永葆生命力。 总有一些人,将国之魂魄永存心间,光耀历史。 “红楼痴儒”周汝昌,一生只做一件事。 研究红学就是乐,不用浮名伴此生。遥望苍穹,他是最亮的星。他一生都在文学的世界里探求真谛,一生都在默默的传递着知识的薪火。 一勾弯月在冷凝处低悬,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你,独坐于简陋屋舍,笔起笔落,涌起层层墨香。曹雪芹为一部红楼,“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三百年后,你为一部红楼,目盲耳聋,穷六十载光阴,建起红学“四支”,使红楼之光华,粲然世间。如今,你的名字便与红楼一道,铭刻在时间的轨道上,流芳百世。 周汝昌太爱红楼,这一爱,就是一甲子时光。六十年,他从一个出入学府和贵公子门庭的青年学子,到成为红学研究的巅峰和大du。他于红楼,更像一位母亲,一手拉起传承,一手拉起创新,在红学研究的道路上,愈行愈远。 印度古谚有言:智慧是知识凝结的宝石,文化是智慧放出的异彩。只有弘扬和继承中华文化,才能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巅。 一代国学大师,黄裳,风华正茂之时已是奠基人,古稀之年仍是开拓者。姜桂之性,老而弥新。他在字里行间燃烧激情,点亮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心灵的大门。他一生藏书无数,在知识的海洋里恣意挥洒;他打破文体的规范,在文学的草原上任意驰骋。他的文字是一粒粒饱满的种子,播近土壤就会长成一颗颗橘树,一茎茎绿荷,一兜兜灵芝,一朵朵兰花……带着他襟袖间跨越上下五千年的遥远芬芳,弥漫于天地之间。 黄裳的文字,融合了二周文字的精髓,既有鲁迅的激愤、犀利,又有知堂的雍容、闲致;既有情趣和情调,又有观点和见解。他的一生宛如年轻的斗士,却又用人生的阅历沉淀了 文章 的气质。在继承与弘扬之间,他找到了人生最完美的坐标。 反观现实,多少人为物欲、贪念拘絷,甘愿舍弃民族文化与道德,纵意轻视。杜甫先生再次被我们纪念,却是以亵渎的方式,谁也无法预料还有多少文化名人被戏谑;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为迎合低级趣味,肆意改写历史文化。所以,在继承与弘扬之间,我们必须要把握好其中的“度”,为迷惘的世人敲响警钟。 传承传统文化议论文篇2 中国,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一个有着灿烂文化的伟大民族。纵观当今世界,昔日的四大文明古国已经有三个离我们远去,埃及人不会讲埃及语,印度人不懂得印度文明,巴比伦就连一个统一的国家都没有了,而中华文明,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也似乎岌岌可危.同学们,传统文化的继承需要我们献出一份力。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道家、墨家、法家与儒家的文化。中国古代文化是异常灿烂、无比光辉的。拿青铜器来说,拿陶瓷来说,拿丝绸来说,都居世界的前列。拿创造发明来说,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这“四大发明”更是其他民族所赶不上的。 再来 说说 我们苏州,苏州园林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它综合了建筑、山水、花木、 雕刻 、书画,给人一种古典的美。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苏州的传统小吃也十分有名,海棠糕、梅花糕、豆腐干等等,这些传统小吃使人垂涎三尺,也是其他民族无与伦比的。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千万不能让它在岁月的车轮中慢慢地消亡。因此,我们要关注传统,继承民族文化,让中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新的活力。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应该如何来继承、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呢? 也许,你会认为老祖宗留下的传统已经过时了。但只要我们宣传、宏扬民族传统中优秀的部分,吸收西方文化中的精华。然后,根据时代的要求,构建新时代的民族道德标准,便可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 据说,今年有许多 刺绣 大师要绣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五福娃,他们巧妙地利用苏绣来宣传奥运,这样一来就可以很好的将刺绣这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前一阶段,苏州评弹“走”进了许多中学的校园,这使我们拓展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也更加了解了苏州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世界的瑰宝,千万不能让它淹没在时代的潮流之中。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同学们,让我们用一颗赤诚的心去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为民族的传统注入新的芬芳。 传承传统文化议论文篇3 传承传统文化议论文篇3 回眸中国一路走来的历程,还是很有意义的。 当中国还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压迫,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时候,以孙中山为领导的反帝反封建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他们在借鉴外国革命的基础上,力主中国革命有所超越,以摒除外国资本主义初期带来的弊端。虽然他们的革命没有完全胜利,但这种打破思想桎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想,这是我们应该继承的。不管是民主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亦或是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都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出来的。也正是因为这种精神的继承和创新,中国共产党才会成立,才能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 时至今日,在中国正在不断向前迈进的同时,学习各种 国学经典 ,又成为一股新的文化热潮。重要的是,在这些国学经典中,我们要学些什么,我们要继承什么,我们要发扬什么,我们要创新什么。很多国学经典是不变的真理,但在这些国学经典中,也不鲜有不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的。对于国学经典的学习,我们应该抱有一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而不是生搬硬套。对于学习经典,重要的不是学,而是用。弟子规、三字经张口便是,生活中却丝毫未见,这样的学习又有什么意义?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但你也要会在生活中用到。满脑袋之乎者也,满嘴的仁义道德,到头来未见真才实学,不得不说是十分可笑的。当继承已经成为一个问题的时候,如何创新更是无从谈起。经典之所以被称为经典,就是因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体现。当经典走进生活,创新便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了。 继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继承,创新无从谈起;没有创新,继承也不过尔尔。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继承和创新,正是我们前进的路标和源源不断的动力。 传承传统文化议论文篇4 在五千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从来就没有中断过。靠的是什么?是千百年形成的民族精神。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众多的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他们一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著称于世。“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 总结 出来的。他们有着尊老爱幼的高尚品质,遇到困难从不低头屈服,这就是中华的精神。 从古至今,中国出现了无数爱国者,他们把祖国、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把个人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品德楷模雷锋、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无数仁人志士以铁的事实叙述了一首又一首的爱国长歌,他们甚至用生命来呼吁人们心中的爱国精神。爱国,就是对养育和哺育自己成长的祖国和人民无比热爱的情怀和忠诚。这样的爱国情怀和忠诚是为国分忧,为国奉献和报效祖国的力量源泉。弘扬爱国精神就是要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斗志。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虽然今天的我们不需要经历战火的洗礼不需要担心国土的沦陷,但是,我们有责任去弘扬民族精神,为祖国的一切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响应时代的召唤,让民族精神传统的火炬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吧! 传承传统文化议论文篇5 妈妈,你知道10月31号是什么日子吗?”五岁多的悠悠神秘兮兮地问妈妈。 “嗯……十月的最后一天呗。”忙碌着的妈妈心不在焉地敷衍着。 这下,小悠悠可就得意啦:“妈妈,你真差劲,这都不知道——10月31号是 万圣节 哦!幼儿园会有化妆舞会,我们可以带面具、穿斗篷,打扮成魔鬼的样子,我们还可以要到很多糖果……妈妈,你赶紧帮我准备舞会的东西吧,我要南瓜灯、鬼脸、斗篷、魔杖……” 不得已,妈妈在悠悠的软磨硬泡下去批发市场买他需要的舞会“行头”。不去不要紧,一去才发现,现在的“万圣节经济”可红火得很呀,而采购万圣节用品的,几乎全是幼儿园老师、孩子家长。 一位六十开外的妇女,受孙女“重托”专程来买万圣节服装,忍不住叨叨着:“你说这幼儿园,还特别发了通知,让家长准备万圣节活动的服装,我跑了好多地儿都没买着我孙女喜欢的。我以前可从来不知道‘万圣节’是个啥,这两天净为这个洋节跑腿儿了。孩子上了两年幼儿园,过中国节的时候啥事儿没有,就过这洋节,真折腾。” 同样忙着采购的还有幼儿园的老师们。“现在幼儿园不是尝试双语教学吗?我们就想利用‘洋节’搞些特色活动,让孩子们了解西方的节日与西方的文化,这已经成了我们的办学特色之一,一定得坚持的。” 而据摊主介绍,万圣节销售从半个月前就开始了,一天光斗篷就能卖出百十来个。虽然只能热卖半个多月,但是不怕,“万圣节过了,还有 感恩节 、 圣诞节 、情人节、 愚人节 呢!” 买完东西回家的路上,悠悠妈妈就觉得心里挺不是滋味——这个和绝大多数中国人八竿子打不着的万圣节,在幼儿园怎么就过得那么热闹?仔细想想,近年来,中国人的节日过得越发新奇丰富,什么洋节都“拿来”过,反倒是我们自己的许多传统节日越来越边缘。 传承传统文化议论文篇6 一个心愿成就了一生的辉煌与拼搏,传承心愿,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坚守的传承。 ——题记 人类因生命的传承而生生不息;精神因代代的传承而成就了经典;历史因岁月的传承而积淀了奇迹;相信坚守的传承也将是一种人生的收获。 小草为何能在枯黄之后仍吐出新绿,那是因为它有破土而出的坚守;花儿明知会凋谢,可为何还奋力绽放,因为它有秋收硕果的坚守;乔金山为何多年研究,并将心愿寄予后人,因为他想让后世坚守自己的心愿;传承一种坚守不放弃的精神。 风儿吹醒了大地,唤醒了沉睡的万物。心中传承坚守的小草依然顶出了新绿的嫩芽,昭示了生命的不息。 草绿花红是一种信念坚守的传承,所以他明知会枯萎,但他还是选择了重生。花儿明知会凋落,但他还是选择了绽放,不求拥有世人的赞赏,但愿芬芳的坚守得以传承。只为秋收硕果而坚守传承。 心愿传承是一种希望坚守的传承。生命有限,在有限的时间沙漏之中,我们都曾叹息岁月的流逝,都曾为未完的心愿而心存遗憾,愿想心中的愿望能有一份执着的坚守的后人去传承。乔金山愿将鸟柏树满二帝陵的心愿传承,代代相承,承接一种精神。 历史文学的积淀是一种坚守的传承。浩瀚的历史承载了亿万的史实与记忆,若没有那份坚守心态的传承,又怎会有当今史集的存在。人们在历史的长河中,选择了记录的坚守,所以文化得以传承,练就了今日腾飞的中国。 苍鹰翔远于天际是一种坚守的传承,以一种生存的信念作为坚守,以一种飞翔的使命作为梦想而坚守。那冲击蓝天的矫健不是一日的付出便练就的,那俯冲的勇猛也并非一时的努力就换得的。那是一种坚守,一种梦想与信念坚守的传承。 植物,人类,历史,苍鹰,他们都因坚守而传承,而在人类的舞台上实现了人生的价值,都在坎坷之中走到山的顶峰。 一种精神的传承是坚守传承的凝练;一种心愿的传承是坚守传承的条件,坚守的传承没有疑问,心灵的缔造和人格的成就或许就是坚守的传承。

248 评论

新驰销售一部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水浒传》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 《水浒传》被改编成多种曲艺形式。另一篇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就提到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曲目。评书、苏州评弹和山东快书都有很多经典节目是取材自《水浒传》。 与《三国演义》相比,《水浒传》的长处不在于政治和战争场面的描写,而在于主要人物的刻画和市民生活的描写。其中梁山主要人物宋江、林冲、武松、鲁智深、李逵等,人物个性鲜明,角色语言各有特色。 在缺乏知识以及大众娱乐活动的年代,《水浒传》与《三国演义》等通俗小说往往就通过民间艺人,以戏曲曲艺的形式,成为了普通民众仅有的文化活动。其中虚构的人物或者虚构的故事变成为了老百姓眼中的史实。其中很多故事,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武松打虎”等,历来为男女老少所津津乐道。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各种道德观如:轻生死重义气,敢作敢为,劫富济贫乃至“忠君反贪”等理念,便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大众评判是非善恶的标准。而这些标准是否真正值得宣扬,又引起各界众说纷纭。 近代民间亦有流传一句话:“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意年轻人不该读《水浒传》,否则容易向往打打杀杀的生活,盲目崇尚武力与江湖义气,过分反叛,脱离现实;而老年人不应该读《三国演义》,因为其中人物善于用计使诈,处心积虑、钩心斗角,作为应该“知天命”的老人应该安度晚年,不能整天想着算计别人,对自己身心无益。 从历史角度看,对于《水浒》的争论焦点则集中在主要人物宋江所表现出的“忠君报国”的思想上。反面观点一般认为宋江的思想有其局限性,梁山好汉受到招安后又为朝廷去征讨各地山贼,下场悲惨,是出历史悲剧。正面观点一般认为宋江相对于其他草莽英雄思想进步,对当时社会可以起到积极作用。参考资料:wiki

209 评论

燕园小西

“我这30年基本可以分为三段,一段是在文化局工作,一段到文联,一段就是离休回家了。”80多岁、头发雪白的周良精神矍铄、思路敏捷,对往事的回忆也有条有理。“上世纪70年代,评弹事业复苏,80年代到90年代,包括评弹在内的地方戏曲遭遇困境,甚至出现了听任‘自生自灭’的声音,而现在,30年过去了,评弹等地方戏曲不仅存在且生命力旺盛。”当工作成为最大爱好“虽然我是海门人,可同属吴语区,我听得懂评弹,只是之前听得不多。”谈起最初与评弹的接触,周良这样说。1957年来到苏州市文化局工作,不久后周良开始分管戏曲和评弹,“文革”后重返文化局领导岗位的他更是专注于评弹事业。1983年,调到文联工作,他还是主要和评弹打交道,而在1989年离休之后,对评弹的研究也没有停止。为什么会如此专情于评弹?“关心评弹是从工作需要开始的。”周良说。“因为分管评弹工作,自然要和评弹艺人打交道,要听书。而且上世纪50年代末,陈云经常来上海、杭州和苏州,来听书,来了解评弹情况,也就逼着我们了解本地的评弹情况,不然首长问起来一问三不知怎么办?”就这样,周良不仅开始走进书场听书,还开始了评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文革”期间,这样的积累也在悄悄进行着,周良在自己的第一部评弹专著《苏州评弹旧闻钞》的初版后记曾对相关资料的失而复得有这样一段生动的记录:“在‘十年浩劫’中,这些资料能保存下来,有很大的偶然性。这一袋资料,开始也遭到受审查的命运,进了‘集中营’。一次,我奉命打扫,清理‘战场’。在地上发现了这些资料,就偷偷藏起来了。那是1967年的事。”1975年,生病休息的周良开始了这些资料的整理,按年代先后,分类编排,还加了点按语,而当时只是希望相关资料能够保存下来。1983年,《苏州评弹旧闻钞》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主要是辑录的苏州评弹史料,虽然这些资料来源于几百本地方史料、笔记小说等,但我前后看过的相关书籍少说也要几千本。”“文革”后,评弹演出队伍减少,书场减少,书目荒也十分严重。1980年,江苏、浙江、上海联合成立了评弹研究会,呼吁重视评弹艺术,发动评弹演员演出,积极进行书目的整理、创作和改编。1984年,江浙沪评弹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三地文化部门领导、曲协领导都参与其中,领导小组办公室就设在苏州,周良是这个办公室的主任。“这个办公室现在还存在着,基本每年要开一次会,做些评弹界的交流协调工作。”评弹的生命线在书场里“苏州评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弹保护的重要性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从评弹保护和发展的现状看还是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在周良看来,重视长篇书目、重视书场艺术的建设是保护好评弹的关键之一。“苏州评弹的演出以在书场演出长篇书目为主要形式,长篇书目及其演出是评弹艺术的生命线。”周良说,一方面,长篇书目通过足够的篇幅和容量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复杂的历史过程以及社会、人文心态,塑造众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自己艺术特色;另一方面,书场演出可以深入群众,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强盛的艺术生命力。重视长篇书目建设、重视书场艺术提高从根本上说是对评弹艺术规律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评弹。”“现在不少的评弹演出是唱开篇,把评弹当作了歌曲,其实离开了说表,评弹怎么唱得过流行歌曲?”周良说,一部评弹长篇要在书场里演上10天、20天,要让听客今天听了,明天还能再来,对演员是个考验,但同时也有利于艺术积累。“评弹以说为主,唱为说服务,如果只是唱就会显得单调,作为曲艺的一种,一曲百唱很重要,而不是像歌曲那样一曲一唱的。”周良说,评弹的叙事与众不同,叙事中有第一、第二、第三三种人称,视角变化很多,与一般小说等只有第一、第三两种人称有很大不同,说书人的语言、角色的语言自由变化。此外,评弹叙事中还存在着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空,与一般戏曲只有一个时空也很不同。“如此的叙事特色在开篇演唱中是没法体现的。”周良感慨颇深。研究评弹的人太少太少采访中,陈云的点滴往事,周良常常提及,其中,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首长对于评弹的研究态度,“一部书群众喜欢不等于好,要对人有益才是好”,“评弹要像评弹”等至理名言让周良一直铭记着。打开收藏在书柜深处的一个牛皮纸信封,周良向我们展示了他细心收藏着的一些首长来信,其中一张白纸上用铅笔写着“苏州评弹学校”六字,那是陈云1979年为苏州评弹学校复校题写的校名。“苏州评弹发展的历史很长,但作为曲种的研究还在起始阶段,后续队伍有待培养。”风趣的周良告诉记者,如今曲艺界搞研究的大多是像他一样的“老头子”,苏州评弹研究也一直希望有年轻的大学生、研究生加入。上世纪60年代,为加速评弹资料的收集并开展研究工作,周良牵头成立了市曲联艺术组资料室,开始了资料、史料收集和长篇书目的记录整理,也陆续形成了一些评弹史料和老艺人回忆录等。在他去年2月出版的《苏州评弹艺术论》中,记者看到了这样两张附表:一张是建国后出版的评弹研究资料和工具书目录,一张是建国后出版的评弹研究著作目录,两张附表共列出评弹专著41部,其中由周良编、写的有17部,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50年评弹研究的成果。“搞评弹研究比搞评弹还要难。”周良告诉记者,这些年专门上门拜访他,寻求指点的人有不少,一些研究生围绕评弹来写论文,有的甚至来自国外。但这些研究者最终并没有像周良这样坐下来,成为评弹研究者。周良告诉记者,评弹的研究工作包括史料收集和整理,脚本的收集和整理,评弹的工具书的编写,评弹史的撰写,评弹艺术的研究等。像去年他担当主编的《苏州评弹书目库》就属于评弹脚本的收集和整理,目前,第一辑进入了校对阶段,收入了《西厢记》等4部共9本传统书目。“今年准备编好第二辑,工程很大,书编好了可以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文本资料。”2006年,周良以曲艺理论家的身份获得了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的终身成就奖,这个代表业界肯定的奖项并没有让周良放慢评弹研究的前行步伐,除了主编《苏州评弹书目库》外,担当的《中国曲艺志》审稿工作也已基本结束,《苏州评话弹词史》等新作也在赶写中。有人说,苏州评弹这门艺术,因为有了周良,才有了在学术层面的分析、总结和提升。2012年10月著名评弹理论家、文化部江浙沪评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周良近日做客上海师范大学,在该校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评弹研究室“评弹与江南社会”系列讲座上主讲《陈云文艺观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并纵论苏州评弹经验教训。87岁高龄的周良1957年后先后任苏州市文化局局长、苏州市文联主席、江苏省曲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曲艺志》副主编,是苏州乃至江苏省曲艺界的老领导,曾与陈云有过多次交往。这次讲座上,周良系统概括了陈云的文艺思想,尤其是对评弹艺术的具体指导思想,如认为文艺要有市场观念,接受市场检阅,但又不能唯市场的论述;长篇是苏州评弹的承载,中、短篇作为百花齐放可以同时存在;强调对传统书目的保存和发展;等等。在报告的第二部分,周根据自己的体会谈了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评弹工作经验教训的看法。他认为,过去所片面强调的艺术为政治服务、经济上平均主义等等,是导致评弹危机的重要因素;又高屋建瓴地谈了苏州评弹的现状与未来。上师大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唐力行教授总结时指出,周良的讲座具有很强烈的指导意义。据悉,该中心评弹研究室今后还将邀请其他评弹理论工作者和老艺术家前往授课,以加深工作人员对苏州评弹的认识与理解。

114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苏州评弹的论文题目

    老祖宗传下来的吧。而且三弦和琵琶比较符合评弹的韵味。

    sisley0522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有关弹簧机论文的参考文献

    l连缀固定作用。特别是高地震烈度地区,必不可少。它稳住吊车梁,防止梁在轨距方向有滑移!但有不能限制吊车梁在竖向的转角变形。所以这个弹簧板的关键参数是板厚和板宽度

    柏林熊77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有趣的弹性论文参考文献

    金融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就是写论文的时候参考过的书籍或网站,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分数和质量高低。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金融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提供帮助。

    楠辉之恋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与时事评论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副标题# 毛概时事政治论文篇二 关于“毛概”课实践教学策略分析和路径的思考 【摘 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小肥羊洋阳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关于苏州评弹论文范文资料

    非常好,写的很丰富多彩!!!很适合小孩子增加知识。

    潘朵拉的音乐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