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49

A喵是kuma酱
首页 > 学术期刊 > 研究乔家历史的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浪费粮食的满福

已采纳

清乾隆年间,乔全美和他的两个兄长分家后,买下了十字口东北角的几处宅地,起建楼房。主楼为硬山顶砖瓦房,砖木结构,有窗棂而无门户,在室内筑楼梯上楼。

特点是墙壁厚,窗户小,坚实牢固,为里五外三院。主楼的东面是原先的宅院,也进行了翻修,作为偏院。还把偏院中的二进门改建为书塾,这是乔家大院最早的院落,也就是老院。

传说偏院外原来有个五道祠,祠前有两株槐树,长的奇离古怪,被称为“神树”。主院与侧院间有一大型砖雕土地祠,雕有石山及口衔灵芝的鹿等。

土地祠额有四个砖雕狮子和一柄如意,隐喻“四时如意”。祠壁上还有梧桐和松树,六对鹿双双合在一起,喻意“六合通顺”。

乔致庸当家后,为光大门庭,继续大兴土木。他在老院西侧隔小巷置买了一大片宅基地,又盖了一座楼房院,也是里五外三,形成两楼对峙,主楼为悬山顶露明柱结构。

明楼竣工后,乔致庸又在与两楼隔街相望的地方建筑了两个横五竖五的四合斗院,使四座院落正好位于街巷交叉的四角,奠定了后来连成一体的格局。

光绪中晚期,地方治安不稳,乔家的景仪、景俨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危,花费了不少周折和银两,买下了当时街巷的占用权。

乔家取得占用权后,把巷口堵了,小巷建成西北院和西南院的侧院;东面堵了街口,修建了大门;西面建了祠堂。

北面两楼院外又扩建成两个外跨院,新建两个芜廊大门。跨院间有栅栏通过,并以拱形大门顶为过桥,把南北院互相连接起来,形成城堡式的建筑群。

民国初年,乔家人口增多,住房显得不足,因而又购买地皮,向西扩张延伸。民国十年后,乔映霞、乔映奎又在紧靠西南院建起新院,格局和东南院相似。

窗户全部刻上大格玻璃,西洋式装饰,采光效果很好,在式样上有了改观。就是院内迎门掩壁雕刻也十分细致。与此同时,西北院也由乔映霞设计改建。

把和老院相通的外院之敞廊堵塞,连同原来的灶房,改建为客厅。还在客厅旁建了浴室,修了“洋茅厕”。靠西北院,原来有一小院,为乔家的家塾,故把此院叫做书房院。

分家后,乔健打算建内花园,从太谷县一个破落大户家买回了全套假山。正待兴建时,“七七事变”爆发,日军侵华,工程停止。日军侵占时期,全家外逃,剩下空院一处,只留部分家人看护。

1985年,祁县人民政府利用这所古老的宅院成立了祁县民俗博物馆。1986年11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2011年12月8日开始申报5A级景区。2014年11月28日,乔家大院入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扩展资料:

乔家大院又名在中堂,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始建于1756年,整个院落呈双“喜”字形,分为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三面临街。

四周是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青砖墙,大门为城门式洞式,是一座具有北方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古宅。乔家大院陈展有5000多件珍贵文物,集中反映了以山西晋中一带为主的民情风俗。

乔家大院创始人乔贵发。清乾隆六年,乔贵发为做生意走西口。在包头一带做小买卖,刚出去的时候乔贵发和秦姓同乡开了一个商铺其经营豆腐,豆芽,烧饼及零星杂货。

两个人同心协力,苦心经营,加上为人处世好生意就慢慢起家啦。当时并没有字号,两人就为这商铺起名为‘’广盛公‘’,这是乔家第一个有名称的商号。

乾隆后期,两人把商号改为‘’复盛公‘’。当时包头就是个农村,是内蒙古地区和中原汉族地区交界的地方,当时包头的商会很大,这里地方势力最强的就是乔家。

买卖越来越发达,财力越来越雄厚。后来繁衍出许多子公司,最多时14家,但许多东家,秦家抽大烟,逐渐撤资都被乔家买断,渐渐成为乔家独门生意。

而将家族生意乃至票号生意发扬光大的,正是乔贵发的孙子乔致庸。乔致庸(1818年-1907年),字仲登,号晓池,山西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乔家第四位当家人,著名晋商,人称“亮财主”。

乔致庸是清朝末年山西晋商的代表商人,在家族生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弃文从商接手生意。在他的不断努力下,生意日渐兴隆。

至清末,乔氏家族已经在中国各地有票号、钱庄、当铺、粮店200多处,资产达到数千万两白银。在国弱民贫的清朝,晋商能够走向全国,实属不易。

其下属复字号称雄包头,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说法。另有大德通、大德恒两大票号遍布中国各地商埠、码头。乔致庸本人也被称为“亮财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乔家大院

345 评论

迷路的小花猫。

乔姓本作桥姓,以后去木旁,以乔为姓(《唐书世系表》有介绍)。乔氏的起源与黄帝的葬地有关。黄帝死后葬在桥山,其一些子孙有一部分在桥山守陵,便以山名命氏,称为桥氏。其八世孙桥达,曾是宇文泰臣属,宇文泰命他去掉“桥”字的“木”旁,改姓乔(见《新唐书·宰相世系》)。 另据《姓氏寻源》云,桥氏改为乔氏的时间,当在周朝末期:“黄帝子孙不在十二姓者,以(桥)为氏,周末始去木。”“蔡所云周,乃姬周。”另,匈奴贵姓也有乔氏。 [乔氏名望]乔姓是当今中国第九十六大姓。其出现的名人载入史册的也很多。东汉太尉乔玄,被人称为“乔公”;十六国前赵刘曜的将领乔智明;唐代左司郎中乔知元,五代时南唐乔匡舜;北宋泉州通判乔维岳;南宋大臣乔竹简;元代散曲家乔吉;明末吏部尚书乔宇;清代学者乔莱;现代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顾问乔冠华等等,都是乔氏在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新加坡等国有乔姓华侨。乔氏家族的第一代创业人乔贵发由小本生意起家,从闯荡口外的小伙计成长为垄断包头商业的大财东,包头城至今仍流传着“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俗语。乔氏家族的产业在第二代创业人乔致庸手中继续发扬光大,达到鼎盛,商行、银号开到了京津、东北、长江流域。徐珂《清稗类钞》中估计乔家共有资产四五百万两,事实上乔家的各类动产、不动产加起来应该有数千万两之巨,大约相当于现代的近百亿资产,这在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条件下,是一个难以置信的天文数字。

91 评论

颜庄小店

乔家始祖乔贵发,祖居祁县乔家堡,因其父母双亡,早年常为人帮佣,是一个衣不遮体无依无靠的光棍汉。

乾隆初年与秦姓结为异姓兄弟,一同出走口外,开始在萨拉开厅合成当铺做伙计,稍有积蓄,便转到西脑包开草料铺,兼销豆腐、豆芽、切面及零星杂货。

二人苦心经营,生意日见起色。但后来又一度亏赔,几乎歇业。乔只好回原籍种地,留秦姓守摊。乔回原籍后娶积氏为妻,后续李氏。

有一年口外粮食丰收,秦氏趁粮价低时购存一批黄豆,不料次年黄豆歉收,秦氏把黄豆出售,获利颇丰,便把乔从原籍叫来共同经营。

乔秦二人把店移到东前街,开设客货栈广盛公,乔秦二人当上了财东。到嘉庆时,广盛公生意十分兴隆,但一次倒卖“买树梢”蚀本。

所谓“买树梢”就是当农民急于用钱时,将其青苗作抵押,商号借钱给农民。广盛公这次“买树梢”蚀本,几乎倒闭,幸当地往来业户支持,议定将广盛公欠款缓期三年归还,使广盛公得以苟延残喘。

到三年结账时,广盛公不但还清了债款,而且大有余利。秦、乔认为此乃复兴基业起点,便把广盛公改名复盛公。

乔氏以在中堂、大吉堂、进修堂、德兴堂名义,秦氏以三余堂名义,在复盛公共投资白银 3万两,业务仍以经营油粮米面为主,后又兼营酒、衣服、钱铺,买卖日益兴隆。

乔家子弟恪奇祖训,定有家规,不准嫖赌,不准纳妾,不准酗酒。因此乔姓家业兴旺。而秦姓子弟吃喝嫖赌,挥在浪费,渐从号内将股抽出,全部花光。秦氏抽出之股均由乔家补进,最后复盛公14个财股中秦姓只留1分2厘5,余皆为乔姓之股。

复盛公成为乔姓之商号后,买卖兴隆,继在包头增设复盛全、复盛西商号和复盛菜园。后来又在包头城内共开设复盛公、复盛西、复盛全等有19个门面,四、五百职工,是包头城开办最早、实力最为雄厚的商号,故包头城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之说。

后来又向国内各大中商埠发展,先后在京、津、东北、长江流域各城镇设立商号。光绪十年(1884)又设大德通、大德恒票号。

大德通票号最初资本 6万两,中期增银12万两,最后增至35万两。大德恒票号资本10万两。二票号在全国各地有20多个码头(分号)。

西至兰州、西安,东至南京、上海、杭州,北至张家口、归化、包头,东北至沈阳等地,均设有乔氏商号。

徐珂《清稗类钞》载,乔氏共有资产四五百万两。实际不止此数,清末乔氏在全国各地有票号、钱庄、当铺、粮店等200多处,有流动资金700——1000万两以上,加上土地房产等不动产,有资产数千万两。

扩展资料:

乔家代表人物:

1、乔贵发

乔贵发,乔家的创始人,乔贵发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经商屡屡出奇制胜,幼年的生活经历,锻炼了他坚毅的品格,也为他成就“晋商第一乔”的角色奠定了基础。

2、乔映霞

乔映霞,字锦堂,乳名成义,因而人称"成义财主",景仪所生,过继给岱。同辈兄弟中排行老大。他为人精明强干,敢作敢为,思想激进。

1921年精神失常,遂在天津、北京、家乡三处往返休养,1956年病逝于北京,终年81岁。

3、乔致庸

乔致庸(1818年—1907年),字仲登,号晓池,山西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乔家第四位当家人,清朝末年著名晋商,人称“亮财主”。

出身商贾世家,自幼父母双亡,由兄长抚育。本欲走入仕途,刚考中秀才,兄长故去,只得弃文从商。他是乔家门中最长寿的人,活了89岁,一生娶有6妻,因乔门中有不许纳妾的家规,都是续弦。

电视剧中的陆玉菡是虚构的,6妻中没有陆氏,6妻留下6子11孙。当国家到了国将不国的境地,大批银子流向海外时,他一改往日不治家宅的习惯,于同治初年耗费重金扩建祖宅,修建了著名的乔家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祁县乔家

116 评论

skyblue086

乔家大院是俗称,它的宅名叫“在中堂”。原来,房主人的名字叫乔致庸,庸是中庸,取其不偏不

倚,执两用中之意,所以定宅名为“在中堂”。乔家如何有财力能建这么大的宅院呢?这要从乔致庸的爷爷乔贵发说起。乔贵发从小父母双

亡,家中一贫如洗,不得不寄食在舅舅家中。由于舅母的歧视,乔贵发长大后回到乔家堡村独立生

活。有一次,村中有人娶亲,他前去帮忙,不料迟到一步,便受到管事人的冷言冷语讽刺。乔贵发

正值血气方刚的年纪,哪能受下这口气,一怒之下便去了口外,在蒙古包头苦捱了30年。最初,乔

贵发这个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光棍汉,在包头萨拉齐厅老官营村的合成当铺做店员。店员中有一

个山西姓秦的老乡,两人一见如故,便结为异姓兄弟。十多年后,两人稍有各蓄。便另起炉灶,自

立门户,乔、秦二人能审时度势,同心协力,精打细算,苦心经营,从经营豆腐、烧饼以及零星杂

货,进一步兼营打造银器。由于待人接物好,又善管理,生意日见兴隆。在这蒸蒸日上的生意面

前,乔贵发及其后代格守祖训,经常警惕奋发,力求持盈保泰,不断发展。秦家子弟恰恰相反,吃

喝嫖赌,生活骄奢淫逸,终于坐吃山空,入不敷出,只好逐次从号内抽出本金。秦家抽出的本金均

由乔家补进,秦家抽一股,乔家往里补一股,最后,两家合资的生意成了乔家的独资生意。乔家在

包头的买卖越来越发达,财力越来越雄厚,后来,乔家以“复盛公”字号命名的铺底,便成为包头

市面上的头号大买卖。由此便产生了“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民谚,这句民谚,是往日包头

工商界和居民都知道的一句俗语:当时乔家在包头的房屋就有一千多间。除去票号、钱庄、商号、

当铺、茶庄、粮行等生产号及其所属房产外,乔家在包头的还有菜园地280亩,乔家堡村有土地二百

多亩。祁县城内及北京、天津、太原等地也有一些房产。至于家中所藏的金银玉器、珍宝古玩,更

无法估计。有了这么多的钱,才合乔家的祁县老家建起了自己的大宅院。1907年,89岁的乔致庸去

世,在家停丧八个月。从家中到坟地,沿街沿路,搭了十几个过街彩棚。棚中有各种纸扎。送丧

时,精、细乐户十几班,鼓乐震天,仪仗队绵延数里,马车近百辆,领丧的已到坟地,扫尾的还在

饭桌旁原地没动。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1937年,芦沟桥的炮声无情地打破了这个大家族的宁静生

活。1938年9月,因不堪日军骚扰,“在中堂”合家老小六十余人,纷纷离去,避难于平、津等

处,从此就再没有回来。

96 评论

玉米大叉叉

近期,央视一套播出的《乔家大院》引起了众多观众对于晋商的兴趣。那么历史上真实的乔家经历了怎样的商业兴衰?晋商研究专家、山西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孔祥毅教授在山西财经大学做了一次专题讲座。艰苦创业乔贵发从明朝开始,晋商在中国历史上辉煌了500年,乔家起家比较晚,是在清中期,它活跃了二百来年,只有一半的时间。虽然时间比较短,但是发家很快,而且衰落也比较晚,这是乔家与其它商帮不一样的地方。乔家发展中有三个起到划时代作用的人:乔贵发、乔贵发的孙子乔致庸、乔致庸的孙子乔映霞。他们三个在乔家历史上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乔贵发,是乔家商业的创始人。他从小没有父母,在舅舅家长大,但他舅妈对他不太好,别人也瞧不起他。因为他说话不是很利索,就是非常老实,很能干活。大概在他青年时期、清乾隆六年,他去绥远、包头一带做小买卖。刚出去的时候和一位姓秦的徐沟人先开草料铺并经营豆腐、豆芽、烧饼、切面以及零星杂货,后来又经营银炉,打造妇女头上戴的头饰,两个人同心协力,省吃俭用,苦心经营,加上待人接物态度好,生意才日见起色,慢慢就起家了。当时并没有正式字号,两人觉得应该起个名字,商量以后起名为“广盛公”。这是乔家第一个有名称的商号。乾隆后期,乔、秦两家把“广盛公”改为“复盛公”,经营油、粮、米、面为主。后又开设了当铺、估衣铺、钱铺,逐渐向外拓展。当时包头就是个农村,是内蒙古游牧地区和中原汉族地区交界的地方。当时包头的商会很大,代替了政府的职能。这个地方势力最强的就是乔家,一直垄断着这里的贸易,资力越来越大,买卖越做越发达,财力越来越雄厚。后来,“复盛公”繁衍出许多子公司,最多时有14家,但许多财东抽大烟,逐渐撤走了资金,有人卖,乔家就买下来,到最后,秦家也撤资了,“复盛公”渐渐成为乔家的独门生意。这是他的发家史。中兴家业乔致庸乔致庸(嘉庆二十三年即公元1818年—光绪三十二年即1907年)享年89岁,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五个皇帝。他继承祖业,分家的时候取号“在中堂”。“中”指的就是中庸之道。乔致庸坚信中庸之道,所以他认为经商首先要重信用,第二讲义,第三才是利。他按“信义利”这样的主张来排位置,所以也受到了顾客的认可。经过二十年的奋斗,“复盛公”的根基巩固,信誉日彰。光绪三十年为了扩大再经营,“在中堂”又独立资本,在包头增设了“复盛全”、“复盛西”。咸丰以后又增设了复盛菜园280亩及复盛协、复盛信、复盛油场等,统称“复字号”,形成一个庞大的商业网络。“复字号”以其发达的商业促进了包头的市场繁荣,对包头城的形成和建设起了推动作用,故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之说。而“在中堂”则凭借包头这些发祥地,垄断、操纵内蒙古市场,进而把商业字号陆续延伸至平津、东北直到长江流域各大商埠。光绪十年(1884年)乔家创办了“大德通”、“大德恒”两个票号。山西商人的商业发展,必然要有资金调度,需要货币支付,因此从经营资本分离出来一种专门进行货币经营的机构,就是金融机构。在山西创造的金融机构里第一种是当铺,第二种叫钱铺,第三是印局,第四是账局,第五是票号。山西商人最早创造了这五种金融机构,其中票号生意做得最大,到了1900年以后成为了清政府的财政支柱。自强不息乔映霞光绪十年以后,晚清社会动荡,兵荒马乱,生意不大好做了,但乔家仍然自强不息,最典型的代表是乔映霞,是乔致庸次子景仪之子,为乔致庸长孙,“在中堂”后期的家务主持人。乔映霞事业心强,青年时代倾向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民国初年,“在中堂”由他当家,治家也很严格,兄弟成家后均让其另立门户,独立为生。还自命斋名,如“自强不息斋“、“退思补过斋”、“知不足斋”等,能看到他的思想。在他执掌家务期间,“在中堂”的生意又有了一个大的飞跃。乔家衰落始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1925年是北洋军阀时期,1925年冯玉祥部队向西北撤退,军饷由包头商号筹垫,乔家复盛公、复盛全、复盛西损失粮食300万担、还有银元等,合计大约150—190多万银元。1937年10月,日本军占领包头,复盛西、复盛公、复盛全3家当铺和估衣店并入日伪新银当;两家钱庄并入日伪的同和实业银行,资金、实物等一律交给了日本人,剩下少数商业苟延残喘。那些少数的商业一直到1955年的“一化三改”,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资产改革结束,才消失。(

327 评论

相关问答

  • 历史性研究论文

    历史小论文怎么写,方法是什么?我们可以在平时多积累和历史相关的素材,这样写历史论文的时候,会更容易! 历史性论文肯定是要介绍那个时期所发展的故事背景,事情发生的

    今生无悔瓶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历史论文的研究方法

    《史记》,《资治通鉴》,〈二十四史〉

    我是朱珠宝宝0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历史研究杂志

    研究历史的专业性学术刊物

    Sunny彩妆半永久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历史研究方法的论文

    (一)中西文化思想是人类文化思想的两大丰碑、两大奇观。它们是人类在生存和发展中沿着各自生存空间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心灵写照,它们是人类生活中两种不同生活形态的行为

    都市月亮飘飘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研究历史小论文

    历史专业论文在历史的补充和整理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历史资料是历史专业论文的血肉。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初二历史小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初中历史教

    艰难之旅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