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29

羋修羋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诗词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泡芙小工坊

已采纳

古人云“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人们借用诗歌的手法来表达自己情感,抒发自己的志向,展望国家民族的未来。读古诗词,是丰富现代人感知世界的方式和精神生活,重拾一颗岁月风尘无法掩盖的“诗心”。我认为读古诗词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更能传承发扬古诗词魅力,提高社会风气。

古诗词的阅读可以让我们了解不同地域文化特色,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泰山,被红日映白雪的自然之美所震惊,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种各具特色的美景,足不出户便可以欣赏到,以诗词为眼,穿过千年,跟随古诗词的步伐,走遍祖国的山川湖海,感受中华诗词的美丽,心中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不得不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绿水青山叫好。

其次,在科技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追求高速高效的快节奏的生活中,阅读古诗词何尝不是一种放松方式,让浮躁的心沉静下来,同时也可以在古诗词中感受古人的喜怒哀乐,丰富我们的情感体验,陶冶情操,增加自身文化底蕴。在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学习即使面前困难重重,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地去迎接它、挑战它。在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感慨时光流逝的无情,体悟超脱物外的旷达态度。

古诗词跨越了时空的界限经久不衰,而它之所以可以流传千年,是因为它表达对于旧社会落后思想问题的思考,而这种思考对于当今社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古代男权社会中,女子成为男人的附庸品,没有自身价值,以男子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全身心都投入到男子的身上。

但是在《氓》中我们看到一位女子从沉溺恋爱满心欢喜,到嫁为人妻受人嘲讽开始反抗的反思与觉醒。面对丈夫断崖式的改变,她没有顺从和放弃,而是在悲愤中清醒,在痛楚间走向决绝,她有着超出当时社会的先进性思想,努力地、拼命地挣开枷锁,打破束缚。这种不依附他人,自尊自爱的精神于当时社会中对于当今社会也有很大影响。

近些年来,“女性独立”“女性自强”等词语频繁登上热搜,女性自强自立思想在社会中广泛传播,女性不再是物品,屈服于男子的制裁。面对家庭暴力等众多道德和法律问题,她们不再躲避起来将痛苦默默忍受,而是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灵魂,从深渊中觉醒,将自己的才华与魅力展现出来,彰显女子气概。这种精神也会是新时代精神力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使女性从尘埃中走出,逆光前行,向阳而生。

在历史车轮不断向前前进的路上,古诗词作为一种诗意化的语言,它能表现出任何一种语言表达不出的意境,正因如此,身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人,我们应拾诗词之砖瓦,筑时代之大厦,更应该珍视它,正视它。将新时代精神融入古诗词中,给之注入新鲜的血液,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

352 评论

yoyo爱生活2012

古典诗词在当代人的精神生活及当代的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说是由其巨大的思想价值及其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决定的。世界上几乎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种语言,都有他们的诗歌,但不同的民族,诗歌的发展程度是不同,诗在不同民族的精神生活中的比重也是不同的。世界上的许多民族的诗歌,都长期处于原始的、自然的发展阶段,真正高度发达的诗歌艺术,是以高度发展的文化为基础的。当然文化的发展也不一定必然促使诗歌的发展,其中必须有适宜于诗歌的文化因素。这样来看我们中国古代的文化,其适宜于诗歌发展的因素,是极其丰富的,举其大端,如礼乐文明的崇尚、山水审美活动的兴盛、文官制度与科举考试,无不是促进诗歌艺术长期的繁荣并高度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的诗歌,早期的成绩就十分辉煌,有《诗经》、楚辞、汉乐府诗三大系统,作为后来文人诗歌的源头与母体。魏晋时期,进入高度自觉的文人诗发展的时期,从此一直到近代,以文人为主体的诗歌系统,一直在连续发展,其历史之长,诗人之多,诗歌对整个社会文化影响之深,的确是举世罕见的。这样造成的古典诗词艺术,其审美价值之高,自然无需论证。文化与文学的历史既然是无法割断的,则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的诗词在当代人精神生活中的重要性,自然也毋庸争议的。虽然,五四以来,出现了新诗的创作,其成就也堪称辉煌,但对于更多的大众甚至在知识分子群中,古典诗歌仍然在人们的诗歌欣赏与陶情治性乃至社会交际中占有主要的地位。用一个比较通俗的说法,也就是说,当代人对古典诗词,仍有很高的需求。 古典诗词与当代人的重要关系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当代人的诗词写作活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新诗兴起,所以20世纪的诗歌创作,从发展的方向来说,是以新诗为主流的。但在整个20世纪,诗词乃至于曲赋的创作,一直在延续。20世纪初,一些以旧文人为主体的诗词流派如同光体、晚唐体创作上仍然十分活跃。稍后一辈的知识阶层中,仍然有不少人擅长诗词写作,也出现了一些诗词创作群体,我认为至少存在学者、职业革命家、新文学家这样三个重要的旧体诗词创作群体,出现一大批重要的诗词家。他们的知识背景、文化观念、思想意识各不相同,但都程度不同地接受过五四文化运动的洗礼。所以,20世纪的诗词,并非简单地模仿与复古,而添进了不少现代的精神。当然,20世纪的诗词写作,是时有起伏的,有时不无衰落之态,文化的政策、文学的观念都有不利于诗词发展的一些因素。近20年来,从写作者的人数、作品数量、诗词活动之频繁、刊物之众多来看,颇有复兴之势,尤其是在青年学生中,旧体诗词的吸引力在增加。诗歌是青春的缪斯,青年人总是有一种天然的爱好诗歌、尝试创作的愿望。他们中间旧体诗词写作的增加,正说明当代人与古典诗词之间有着难以割断的血缘关系。更重要的是,当代人继承传统的诗歌思想,用诗词吟咏情性、刺美现实,使当代诗词在表现当代人的情感与思想、反映当代生活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的功能。新诗的出现,无疑是古老诗国的一场深刻的革命,对文化精神也是一种更新。但旧体诗词,是具有与新诗并存发展的价值的,甚至在审美与表现的功能上可以互补。所以,我认为,在诗歌界与学术界,亟须建立一种宽容大度、新旧体并重的新的诗歌观念,这有利新诗与旧体诗词的共同发展,以造就中华民族诗歌的再度辉煌。

97 评论

ronghuiguantong

内容摘要: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宝藏。伤情离别,吊古怀今,社会生活,政治风云,无不在诗词中体现。任凭时光流逝,岁月更替,古老的诗词仍以它无限的魅力超越时空。品中国古典诗词,无不让人沉醉心迷。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 品读 风格 特点 语言 学了中国古代文学,我感觉到诗词是中国古代最美的文字,最动人的文字,最擅长抒情的文字。它们深微隐幽,意味渊永。时而美到极处,又豪放到极处。情调闲雅,怀抱旷怀,雄放慷慨,动人心魄。细细品味,又是最能让人沉醉心迷的文字。唐代的诗,一派异彩缤纷的壮丽景象。全面繁荣的经济和文化背景,让唐诗充分的酝酿。从小最先接触的就是唐诗,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唐诗昂扬的情调,豪迈的气魄;又是清新自然,漫游隐逸的田园生活。即使是在日薄西山晚唐,唐诗也能出现一片灿烂的夕阳余晖。唐诗,有山水田园诗的清新自然。 就像孟浩然的诗一样温和可亲。他的《过故人庄》,用最朴实的口头语,写眼前景,叙家常事。“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暂抛开烦恼,应邀去故人家,是最淳朴的深厚的情谊。“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单是这美好的景致就是最好的享受了。但是短短两句描写,渗透着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可见他也对这山水田园美景十分的喜爱与向往。“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更是在这“田家”淳朴的民风中享受,抛开世俗与不快,饮醇酒,啖佳肴,纵情谈笑。最后是恋恋不舍的惜别,相约“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样的山水田园诗,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朴实自然。甚至淡的看不到诗的味道,却有能在平淡中见醇美,在简单中体会浓郁的情谊。唐诗又有悲壮雄浑的边塞情。印象最深的是岑参的边塞诗。融合着自然景象的描写,写的热情洋溢,气宇轩昂!军旅生活在他的笔下,更多的是苍凉的边塞风光,和将士们的勇武。就如他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首先把我们带进“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西域。狂风弥天、飞沙走石,狼烟四起。更是用恶劣环境的描写烘托出匈奴敌军的来势凶猛。“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夜半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将军亲自带兵奔赴战场迎敌,在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里行军,这样吃苦耐劳,勇武向前的英雄军队,必定是“料知短兵不敢接”,而“车师西门伫献捷”也是必然之事!诗中的乐观,英勇豪迈的气概,让我们充分体会着盛唐这个时代才具备的精神。 唐代,有一匹狂放不羁骏马——“诗仙”李白。诗仙李白行侠仗义,豪放不羁。他政治无谓,却可遨游天海。他胸怀开阔,憎爱分明,高兴时美酒清歌,仰天大笑;悲愤时要“捶碎黄鹤楼”,“倒却鹦鹉洲”。他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漫游生活中洒脱的诗,句句给我们展现他追求的自由和他宽阔的胸襟。那些的不用细腻的工笔画,他的诗是飞动椽笔的大写意。“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太阳神驾着六龙的车子到这里也要折回来,奔腾的江水也要撞回来。他无比丰富的想象力,去如疾风,纵横变幻。这样的描写,唯其夸张,更加传神!“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一句绝妙的风景描绘,蜀道的艰难险峻,青泥岭道路弯曲险怪,被展现的淋漓精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引人入胜的魅力,令人荡气回肠!只有李白的胸怀与豪壮奔放的性格才能装下这样的令人魂悸魄动气势,只有李白的神笔下的奇思异想才能让我们感受到这样的令人惊起长嗟的奇姿壮彩! 晚唐又有一位一生坎坷,境遇凄凉的接触诗人。他曾用“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来告诫当朝君主,但最终在政治上日益失意,壮志难酬。但他的爱情诗篇却是晚唐诗中最灿烂的一抹余晖!他就是李商隐。细细品读,我们会沉迷于“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铭骨相思,也会为“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的情感真挚之美和诗人内心的迷惘而伤感。他的字里行间交织着爱情的希望,又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生死与共。深沉而绮丽的语言,严肃而浪漫。真挚的情思,痴迷的心,他的爱情绝唱让读者在诗人营造的炽热的感情世界里的存在,沉迷。他的诗句委婉、深情、耐人寻味。“巴山夜雨涨秋池”给人的感觉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明是他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景中透着情,情景交融构成了他的委婉曲折的手法和营造朦胧美的特点。 我能品出,他的诗句,字字是浓郁的情感琼浆!宋代的词,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的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它如行云流水,临风伴月,最擅抒情。写艳情而不纤佻,写富贵而不卑俗。宋词大体上可分类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词,潇洒超脱,高远清雄。犹如沙场的英雄,一腔热血,又有恢宏刚健的气魄。婉约派的词,犹如淅淅沥沥的杏花春雨,美得令人屏声静气。它典雅涪婉,情景交融,曲尽情态。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放了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细品苏轼的词,一首首皆是一粒粒珍珠,随便拾起一粒,都是光彩照人。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除了风月柔情,他也把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也把词转化成了言志抒怀的工具。他用词表现着自我,是抗敌御辱的的爱国热忱,是怀古的沉郁情思。他用豪迈磅礴的语句赞历史丰功伟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用起笔恢弘的气势,连接广阔的历史时空,贯穿着无数英雄豪杰。他用《念奴娇》为我们讲述了辉煌的历史故事,他用雄丽之至的语言,写出了一个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和足智多谋的周公瑾。“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历史现实交相震撼,让人忽然醒悟,既然人生如梦,何不寄情于大好河山? 内容的大起大落,横绝今古。古往与今来,哲理与人生,贯穿在他壮丽恢弘的辞藻之中。高起然后低徊,平稳过渡后激昂慷慨至极,雄风浩荡。品读他的词,是感受热烈奔放风格,是念出短促有力的音律,又是思考沉郁过后,复归于沉静的思想。 在词坛上,以婉约著称的要数那突破束缚的一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她用委婉细腻的笔触,和女性特有的心灵感受,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可爱少女。清新明丽的语言凝练优美,谁都能读出她笔下那妩媚婀娜少女的含羞多情。她以婉约隽秀的语言,大胆的抒发对丈夫的真挚爱情。《一剪梅中》花与水的比喻,情随景生,景随情移,情景交融,似不经意又无脂粉气。“云中谁寄锦书来”,又以大雁传书的浪漫吐露相思之苦。“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辞藻清新生动,意美音佳,蕴藉而含蓄。南渡以后,国破,家亡!让这个曾经幸福的闺秀为颠沛流离的孤苦生活而愁。她“寻寻觅觅”又无所寄托的失落感,只有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环境中独自伤心。“雁过也,正伤心",又是旧时相识的大雁飞过,可丈夫已死,这锦书以无处可寄。想想,只有"伤心”。她触景生情,悲秋自怜:“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菊花盛开,而自己由于忧伤愁苦而憔悴瘦损,无心摘花,尽是难罢难休得相思!大珠小珠落玉盘似得叠词,急促的节奏,凄婉的情调,把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凝集心头,描绘的淋漓精致。让我们不由得伤感起来。这和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声声慢》,是她用最凄美细腻的笔触描绘的她晚年的心境:怎一个愁字了得!品味李清照的词,清如水,醇如酒!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我们随浪漫的李白梦游天姥,陪忧伤的李清照独上兰舟。我们听见豪放苏轼的赤壁放歌,能感受到白居易有感琵琶弹奏的寄怀。无论你喜欢追忆“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悲壮磅礴,还是想揣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凄凉无奈,只要能细细品读,中国古典诗词都能以它无穷的魅力让你沉醉心迷!

272 评论

不管三七

古诗词的议论文

在中国数千年的灿烂辉煌的古典文学长河中,诗歌无疑是最璀璨瑰丽的一颗明珠。其涉及的社会生活之广泛、深入,对国家民族影响之深远、巨大,恐怕是世界其他民族所无法睥睨的。它为后世的我们提供了无比丰富的可资借鉴学习的知识,其中不乏作文之道。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是宋代陆游告诫自己儿子的肺腑之言。无论作诗、写文章,若要笔底生花、文采斐然,没有宽厚的知识基础和丰富的社会阅历,是行不通的。他还明确地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这更是对自己文学创作活动的生动总结。想写什么事情,想抒什么情感,想议什么问题,缺乏实践的态度,没有设身处地的思考、研究过程,纸上谈兵,常常只会打擦边球。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宋朝陈与义的这两句诗,形象反映了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捕捉灵感?著名作家莫言说,我始终保持着一个好习惯,就是随身总带着一个小本和一支笔,随时把想到的、见到的可写的东西记下来。是呀,常常积累,时时做有准备的头脑,何须等到“安排句法”时的苦思冥想呢?朱熹也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现实生活的积累是灵感不竭的源泉,是创作活动的土壤。要随时积累,做一个勤于观察、善于准备的人!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卢延让)有了好的材料、好的题旨,还须有好的语言来表达。炼字的功夫,一向为中国文人注重,更有甚者“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如此煞费苦心,怎不令人感动!那么炼字的标准是什么呢?是不是生僻怪诞的才叫好?元好问说得好:“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能表达写作意趣的,即是最好的字眼。

但生活语言与写作语言毕竟是两种不同风格的语体,如实辑录生活语言,那只是一种记录而非艺术,对生活语言加以适当的再创作才是艺术。因此写作须讲求炼字,但也须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境界。要善于炼字,做一个对语言精益求精的人!

“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清代的龚自珍不愧是文章大家,他善于从宏观上总结作文之道,明确要求写文章要结构明晰,主线分明,如秋天的乔树,枝是枝叶是叶;文章的主旨要鲜明有个性,充分表现自己的主张,不可穿新鞋走旧路、取新瓶装陈酒,人云亦云。他的文章就很好地反映了他的创作主张,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因此,要讲究谋篇布局表达个性,做一个独立思考、有大写人格的人!

艺术都有其相通之处,古诗中的这些道理,虽多就诗而言,但对于我们的作文同样有启示作用。把每一篇文章都当做诗一样作,那么每一篇文章便都会有一颗诗的灵魂!

322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华诗词的投稿要求和方式

    社会征稿请寄:江苏省常州市二中“舣舟诗社”收。来稿者请注明投稿者详细真实资料和通讯方式(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邮编等)。

    光吃光吃。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古典诗词中主题论文

    论中国古诗中的月亮摘 要: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它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它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

    悠悠思忞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论文

    一 中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篇如林,向来拥有广大的读者和爱好者。读诗、赏诗,也一直被看作是"雅事",因为它可以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精神素养,而更

    kiss小妮妮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论文

    现代诗清香、纯美、可口, 透明而又轻柔; 我忘记了以往的教训, 如今又被你引诱。 酒呵,酒…… 你这冰冷的液体, 却象岩浆奔腾在我心头; 我这张没有遮拦的嘴,

    lin2000west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中州诗词投稿邮箱

    1投稿到一些文学性杂志;2在网上发表,攒人气,为出版诗集做准备

    悠游肚肚熊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