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38

仿佛那一天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古代南北经济论文参考文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in2000west

已采纳

这太难了,我建议你写写诗

165 评论

壹家生活

一、背景知识梳理 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经济中心。而南方经济的持续、快速的发展,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表现。 历史:(一)南方经济的发展过程 1.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南方得到重点开发。 2.东晋和南朝时期,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南朝末年开始赶上北方。 3.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 4.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大发展。 5.南宋至元朝时期,南方经济突出发展,完全超过了北方。 6.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二)经济重心南移的重大发展时期 1.从西晋末年“八王之乱”至南朝末年为止的时期。此期,由于北方自东汉末年以来战乱及少数民族内迁,北方经济衰退。而江南相对稳定的环境,使北方人民为逃避战火纷纷南迁,为南方农业生产增加了大批劳动力,特别是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他们同南方的汉族人民及山越等少数民族人民共同兴修水利,开垦出大片良田。水稻栽培技术有所提高,小麦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长江中下游经济迅速发展,福建、广东和广西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到南朝末年,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2.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这一时期北方再次经历了长期战乱,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直到后周世宗时才得到恢复和发展,而南方相对稳定,各国统治者为了保存和增强自己的实力,都比较重视农业生产。同时,许多中原人民流迁江南,增加了当地的劳动力。所以,南方社会经济又获得较大的发展。 3.以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为转折点的南宋时期。此期,人民的抗金斗争阻止了金军南进,北方劳动人民的纷纷南迁,使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农作技术最发达的江浙地区,水田增加,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地区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此外,棉花的种植推广、棉纺织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进步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都是北方所不能企及的,这都说明南方经济已经超过了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至于元朝开通漕运和海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也首先产生于江南地区,进一步说明了这种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 (三)经济重心南移的特征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特征: ①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②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③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 (四)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①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②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③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④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⑤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五)经济重心南移的规律: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 地理:经济重心转移的原因还可以从地理角度来认识:气候影响,宋代以前粮食主要以旱地作物小麦、粟为主,这类作物适宜生长的环境是北方的温带大陆气候。北宋时占城稻传入,到南宋时成为主要农作物,明朝时产量提高、面积扩大。水稻不适宜在温带大陆性气候下种植,而适宜在江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种植,这里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水资源丰富,水利工程开发好。 江南多以平原丘陵区为主,土层深厚,易于开垦和操作。茶树、甘蔗、柑橘这些经济作物更是适宜在江南种植。 北方水土流失严重,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环境恶化,影响了农业生产。这种情况主要是人为的烧毁森林、滥垦荒地造成的,结果造成水土流失,土地面积减少。 交通运输及对外贸易也促进了江南的发展。 政治:经济重心南移是当地所在的自然环境与整个社会生产力之间辩证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现象的启示: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结合上述原因和联系有关时事理解,在我国当前的西部开发的过程中,开发与保护生态平衡是辩证统一的道理,应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 当前的西部大开发,不是经济重心西移,而是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距、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重大举措,体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二、试题举例 例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朝长江流域仍是“江南卑温,……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汉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沿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朝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转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 李文澜《唐代长江中游水患与生态环境诸问题的历史启示》 材料二:在长江流域早期开发中,畲田开发是一种典型形式。畲田,“峡中刀耕火种之地也,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这种耕作方式至今在我国四川、云南等长江流域地区仍有所见。材料三:历史上荆江洪水水位抬高统计 时间 历时 最高洪水水位上升 平均每年上升量 新石器时代至汉 2300年 0.2m 0.0087cm 汉至宋元 1400年 2.3m 0.164cm 宋元至今 800年 11.10m 1.39cm 材料四:唐代至清末长江较大水灾初步统计 朝代 年数 水灾次数 平均几年一次唐代 289 16 18宋朝(金) 317 63 5元朝 91 16 明朝 276 66 清明 268 62 材料二、三、四均相自《长江流域水患研究》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历史知识分析长江流域开发的进程和原因。 (2)结合材料分析长江流域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运用哲学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长江流域古代开发的认识。 答案:(1)进程:西汉以后开发进程加快,至唐宋时长江流域逐步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 原因: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政治安定;北方战乱;劳动人民南迁。 (说明:如果较详细地答出长江流域开发的史实及原因,同等给分。) (2)问题:生态环境破坏,水位抬高,水灾逐年增加。 原因:落后的耕作方式(畲田)导致植物被破坏,水土流失。 (3)认识:古代长江流域的经济开发,只注重了自然的经济价值,忽视了自然的生态价值。这种片面的价值观,导致了对大自然的过度挥霍,最终遭到自然惩罚。因此,今后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应重视环境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例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对照表(1996年) 指标 东部 中部 西部社会总人口 49962万人 43354万人 27979万人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亿元 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7951元 4426元 3456元每万人口大学在校学生数 人 人 人 (1)我国古代秦汉时期至宋元时期,经济重心有什么变化?试从自然和社会的角度分析,近代以来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差异的原因? (2)应用政治课所学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解决东中西部差距? (3)解决东中西部差距,对我国政治、经济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1)秦汉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在关中地区和黄河流域中下游,包括以西安、洛阳等政治中心为核心的陕西、河南等地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重心开始南移,隋唐时期,我国经济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共同发展;至宋元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迁到南方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近代以来,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展速度较中西部地区快,原因包括:两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打开了中国沿海门户,我国首先是沿海地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并产生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客观上有利于经济发展;西方资本主义企业、洋务运动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多数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有利于经济变化和发展;沿海地区信息和对外贸易便利,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我国东部地区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平坦;西部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形起伏较大;东部属于季风区,降水较多,为湿润和半湿润地区;西部属于非季风地区,降水少,有大面积的沙漠,受上述自然条件的限制,东部地区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土地生产力高;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 (2)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引导科技人员向中西部地区流动,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投入,财政上要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加快中西部地区的改革开放,积极发展同东部地区的横向联合,积极发展同世界经济的联系。 东部发达地区要积极帮助、支援中西部落后地区的开发,鼓励人才、资金向中西部地区流动,中西部落后地区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要充分利用本地区的资源,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东中西部要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相互结合。 (3)有利于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东中西部人民走向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实现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有利于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339 评论

曹婕倩风恬

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1.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2.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3.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4.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 5.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 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三、经济重心南移的重大发展时期 1.从西晋末年“八王之乱”至南朝末年为止的时期。此期,由于北方自东汉末年以来战乱及少数民族内迁,北方经济衰退。而江南相对稳定的环境,使北方人民为逃避战火纷纷南迁,为南方农业生产增加了大批劳动力,特别是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他们同南方的汉族人民及山越等少数民族人民共同兴修水利,开垦出大片良田。水稻栽培技术有所提高,小麦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长江中下游经济迅速发展,福建、广东和广西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到南朝末年,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2.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这一时期北方再次经历了长期战乱,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直到后周世宗时才得到恢复和发展,而南方相对稳定,各国统治者为了保存和增强自己的实力,都比较重视农业生产。同时,许多中原人民流迁江南,增加了当地的劳动力。所以,南方社会经济又获得较大的发展。3.以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为转折点的南宋时期。此期,人民的抗金斗争阻止了金军南进,北方劳动人民的纷纷南迁,使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农作技术最发达的江浙地区,水田增加,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地区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此外,棉花的种植推广、棉纺织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进步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都是北方所不能企及的,这都说明南方经济已经超过了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至于元朝开通漕运和海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也首先产生于江南地区,进一步说明了这种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原因 第一个阶段,是从远古到西晋时期 此阶段的特点是北方经济的发展远远超过南方,经济重心在北方,尽管其间经济重心也有所变动,但始终是在黄河中下游一线东西移动。直到三国时期,孙吴地区的农业虽得到一定程度开发,但曹魏所在的黄河流域地区经济的发展仍然是超过吴和蜀两国的。 从远古到西晋期间,中国经济重心之所以在北方,主要是与北方的黄河流域自然条件较好,中华先民最早开发这一地区和主要王朝的都城都在北方等原因密切相关;三国时期,南方的吴国和西南的蜀国地区虽然开始开发,然其经济基础薄弱,这种开发仅属局部开发成功,曹魏地区经济的发展仍然是超过吴和蜀两国的,这正是日后西晋统一全国的基础。 第二阶段,从西晋末年至隋唐五代时期 此阶段的特点是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经济发展从南北基本趋于平衡到南方开始超过北方。西晋末年和十六国时期,南朝所在的南方得到进一步开发,南方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比北方快一些。但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否超过其它地区,不能仅看其发展速度。现实经验证明,由于经济发展的起点低,往往是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在起步阶段经济发展速度会大大超过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据此,我们不能说此时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超过北方,而只能说南方此时正处于经济开发阶段,南方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隋唐统一,南北经济得到盛大发展,但唐朝“安史之乱”前,经济重心还是一直在华北平原,北方经济总的来说在整体上仍占一定优势。直到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才开始南移,从五代起,南方经济才开始逐渐超过北方。 从西晋末年至隋唐五代期间,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之所以开始趋于平衡的原因是: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②从西晋后期,北方大量南迁人口,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③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比较比较安定;④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融合,加速经济发展;⑤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唐朝“安史之乱”后到五代时期,经济重心之所以开始南移,其主要原因有:①自唐朝晚期以来,北方人民为了逃避战乱,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②南方战争相对较少,局势相对稳定,为江南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南方政权的统治者为发展实力,重视农业,大力兴修水利,鼓励生产,推动了经济恢复和发展;④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劳动。 第三阶段,从北宋到南宋时期 这是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并最终完成的重要阶段。北宋时期,南方经济继续持续发展,到北宋末年,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的历史进程;北宋灭亡,宋室南渡,南宋开始,标志着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东南地区,中国已稳定地形成了南方经济领先于北方的经济格局,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此后,历经元、明、清三代,经济上南重于北的形势始终没有改变,南方经济更加繁荣。经济重心始终在南方。

327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论文

    中国是一个古代文学发展相当兴盛的国度,对于古代文学的探索从未停止过。我国对于古代文学的重视程度,造就了古代文学教学的高要求,不仅仅要求学生们能够掌握到足够的古代

    御龙装饰公司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当代中国经济论文

    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发展的首要任务仍然是经济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经济发展政治论文2500字,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 [摘 要]在新

    弱智好儿童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中国古代雕塑论文参考文献

    敦煌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点。人口18万多,全市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旅游服务业次之,为敦煌曾经的辉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敦煌南枕气势

    82海王子82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中国古代建筑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知网也好!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甚至百度文库都有!==================论文写作方法===========================论文

    楠辉之恋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中国古代边疆史论文参考文献

    估计你是大学生吧,老师是觉得你们太无聊了,让你们多看看书,你随便写就可以了,中国的边疆谁也清楚都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编都是传说,所以别担心。

    井中月2500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