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塔阿姨
中国国防历史及带给我们的启示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无非两件大事,一个是发展 问题,一个是安全问题。
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它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 生死存亡、荣辱兴衰的根本大计。国防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服务于国家利益。
丘吉尔有 一句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从中我们可以发 现,国防直接关系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尊严、社会的发展。 翻开中华名族悠悠的历史长卷,我的国防经历了无数个强盛与衰落的交替。
大约公元前 21 世纪, 中国古代社会开始由原始氏族公社制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 出现了 国家。从此,作为抵御外来侵犯和征伐别国的武备——国防的雏形便函产生了。随后的几千 年征战中,为保家卫国,逐渐形成了我国古代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 各诸候国之间连年征战, 使国防观念迅速得到强化, 虽然当时的诸子百家在政治和哲学主张 方面各放异彩,诸如“义战却不非战”“非攻兼爱却不非诛” 、 “富国强兵”“以正治国,以 、 奇用兵”“不战而屈人之兵”等思想,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对武备和国防的重视,而且国防思 、 想已经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全面奠定古代军事思想的基础, 标志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在这个时 期已经基本成熟。
历史进入秦、汉、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国防建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其间开始全面整理兵书,初步形成古代军事学术体系。通过三次大规模的整理,战略思想趋 于成熟,战略防御思想得到进一步完善。宋朝至清朝前期,是中国封建地主阶级没落时期, 但军事上进入冷、热兵器并用时代,因此,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上也有相当的发展,大量军 事著作面世,军事思想研究向体系化发展。
总体上来说,夏朝至前清,古代国防理论不断发 展和完善,形成较为完整的古代国防理论体系。
Leo叶2222
个人认为,中国的军队缺乏战争的洗礼,在当今和平年代,虽然也演习等等,但是,别经没有参加什么战争,军人过得有些安逸,这很不好,应该发动一些局部战争,特别是对那些经常挑衅我国的国家,这非常重要!!!!!!!!!!
阿满思密达
启示之一:落后就要挨打 血色黄昏:偶然背后的必然 68年前,一个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日子———1937年7月7日,枪炮声震惊了卢沟桥。日军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要强行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即枪炮相加,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不屈的中华民族也开始了长达8年的全民抗战。 “七七事变”仅仅是近代日本侵华野心的总爆发。在此之前,日本已经对中国这块富饶的土地觊觎已久。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在建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就制定了以鲸吞中国为核心的所谓“大陆政策”,在之后的70多年里,日本曾发动了14次侵略战争,其中多次是对华战争。1894年蓄意挑起中日甲午战争,迫使战败的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与澎湖列岛;10年后又在我国东北土地上发动日俄战争,强迫满清政府承认日本在东北的势力范围。“进入大陆”的迷梦、畸形膨胀的野心,使得这个受中国传统文化恩惠最重的国家成为近代以来祸害中国最深的国家。 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时任日本首相的田中义一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抛出了对华侵略总战略: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趾高气扬的日本,已掩饰不住要彻底奴役中国的野心。 上世纪30年代初,严重的经济危机加速了日本的侵略步伐: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我国东北地区,挑起侵华序幕,随后将枪口瞄向内蒙古、华北,步步进逼;1932年,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1933年,侵占热河省。 回顾近代中日关系史,国防大学徐焰教授认为,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具体战斗在某一地点发生可能有其偶然性,但同日本进行一场决定民族命运的生死大战却是必然的! 中日两国之间为什么会开战?这背后的根源在哪里?一个岛国为什么能一步步地侵吞国土面积数十倍于它的大国?历史学家的评论一针见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其军国主义扩张野心不断膨胀的结果。 战争是两国实力的对抗 战争是精神的较量,更是物质的对抗。“七七事变”之后,中华民族奋起抗战。然而,虚弱的国力,有国无防的现实,没有做好开战准备的民心士气,让西方的观察家们在惊讶于中国人顽强战斗意志的同时,也预言中国人在这场实力悬殊的厮杀中前景黯淡。 让我们来看一看开战之时,中日两国的国力和军事力量的对比。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日本工业产值为60亿美元,中国为16亿美元。日本年产钢580万吨,年产弹药可达50万吨,旧中国没有重工业基础,年产钢不过4万吨,年产弹药几千吨,武器主要靠进口。 就军队装备而言,日本海军吨位为190万吨,是中国0倍~30倍。日本作战飞机有2700架,而中国仅有305架。拥有近百万之众的中国陆军只是数量上的优势。日本1个师的武力装备,在战争之初相当于中国1个师武力装备的3倍;而在战争的中后期,已经相当于中国的8倍~9倍。 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军队让欧美列强也不敢轻视,而中国只有一个虚弱的中央政府和数十个各自为政的地方政府,经济结构、组织形态和技术水平都还停留在“前现代”的状态。谁都知道,一个软弱乏力的国度与一支如狼似虎的现代化军队开战意味着什么。 在淞沪战场长达3个月的鏖战中,中国方面共投入70多万兵力,伤亡20余万人。史料记载,当时的正面战场整营整连阵亡不是罕见之事,每日经由兵站送往后方的伤员常在万人以上。从西部内地行军赶到东南、华北前线的川军官兵们没有见过坦克车,一些战士所拥有的武器还是大刀、长矛。他们上战场就像是羊入虎口,甚至还没见到敌人就战死疆场。据统计,仅仅是中央军校1929年至1933年毕业的25000名年轻军官中,就有10000名牺牲在全面战争爆发的前4个月,阵亡的比例高达40%。 回顾这段以人力和火力相拼的历史,我们除了对血肉拼搏的感动,更有对实力不济的无奈。在强大的物质力量面前,精神力量固然可贵,但总呈现出一种苍白无力的悲壮。周总理曾对那场战争感慨:我们反对帝国主义的实力政策,对付帝国主义却不能不讲实力。只有在国家总体实力包括军事实力方面能追赶上世界水平,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日本的侵略对中华民族的伤害可谓创巨痛深。侵略战争使中国的现代化至少延误了50年时间。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积累的近代化和现代化的财富丧失殆尽。 一项不完全统计表明,从“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日本侵略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多亿美元,掠夺钢铁3350万吨,煤亿吨,粮食亿吨,木材1亿立方米。要知道,1000亿美元,相当于国民党政府277年的财政收入、26年的工业总产值,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索要赔款总数额的数十倍。 落后就要挨打,自尊必先自强,发展需要安定。这,就是那段屈辱与悲壮同行的历史留给我们的最为深刻的启示。
西方文明的讨论题:1、12—13世纪西欧“新春天”与文艺复兴的对比。2、文艺复兴中的“异端”成份3、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4、三十年战争对欧洲的影响5、西方工业文
首先,外国中国都有名家论述过地理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的,上网一搜很多,这些可以给你参考,也可用作理论佐证。 其次,你要大量搜集资料。 历史论文的资料丰富性和真实性是
我找到一篇大学的作业 给你好了。但是注没法给你复制进来。或者你留个邮箱 给你发去。这论文是我当年的美国史作业 经不起推敲,呵呵。简论二战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兴起
如下: 1、高技术局部战争有哪些基本特点? 2、军事高技术的特点是什么? 3、从纵向来看,我国的国防法规,按照立法权限可以大致区分为几个层次? 4、我国国防历史
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论文,要具有研究价值,包括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等,初中历史教学研究,学生历史知识储备研究,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