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鱼0303
摘要:通过对中国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环境分析,引入知识经济时期新的财务管理方法和观念,在高等院校财务目标定位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体系。 关键词: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理论分析 Abstract: based on the Chinese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environment, financial management analysis into the knowledge economy time new financial management methods and ideas in higher colleges, financial goals positioning of the founded o n a higher college 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 Keywords: colleges; Financial management; Theory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6-0066-02 一、财务管理环境对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任何事物总是与一定的环境相联系、存在和发展的,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也不例外。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财务管理有着不同的特征,这是因为影响财务管理的环境因素不尽相同。如果把中国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看做是一个系统,那么,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以外的、并对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系统有影响作用的一切系统的总和,便构成了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的环境。 (一)研究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环境的意义 世界是由相互联系的事物组成的,正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促进了世界的发展与变化。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变化,也是各种环境作用的结果。所以,在研究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之前,我们有必要深入的分析一下现时的高等院校管理环境。研究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环境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对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环境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正确、全面地认识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的历史规律,掌握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国的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体制也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进行必要的改革。 2.通过对中国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环境的研究,可以正确认识影响财务管理的各种因素,不断增强中国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适应性。财务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实践活动,只有适应了环境,才能有生命力。中国高等院校正处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转型期,更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进行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3.通过对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环境的研究,可以尽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体系。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目的,不应仅限于正确地反映财务管理实践,更为重要的是应能正确地指导实践。所以,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环境的研究,应该作为高等院校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同时,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也必将推动财务管理理论向前发展。 (二)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环境的构成 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环境包括的内容十分复杂,如经济因素、法律因素、社会文化因素、资源因素等。下面简要介绍对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有重要影响的几个因素: 1.经济环境。高等院校所处的经济环境是影响财务管理的各种经济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财税政策等。(1)经济发展水平。财务管理水平是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对财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会有新的要求;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水平也同样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指对有限资源进行配置而制定并执行的各种机制。现在世界上典型的经济体制有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两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仅仅是一种支出管理,高等院校的筹资权、投资权都归上级主管部门,高等院校只有执行权,而无决策权。这样,财务管理的内容比较单一,财务管理的方法比较简单。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院校拥有筹资、投资的权力,高等院校必须根据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做出各种各样的财务决策并组织实施,因此,财务管理的内容比较丰富,方法比较复杂,对财务管理的水平要求较高。(3)其他经济因素。除以上两个因素之外,一些具体的经济因素主要包括金融政策、财税政策、其他相关因素等。这些因素发生变化,会对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 2.法律环境。高等院校所处的法律环境是指影响财务管理的各种法律因素。法律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有关行为规范的总和。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必然要受到法律规范的约束。按照法规对财务管理内容的影响情况,可以把法规分成以下几种:影响高等院校筹资的各种法规;影响高等院校投资的各种法规;影响高等院校收益分配的各种法规等。 3.社会文化环境。包括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卫生、体育、世界观、理想、信念、道德、习俗以及同社会制度适应的权利义务观念、道德观念、组织纪律观念、价值观念等。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必然受社会文化的影响,但是,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对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的影响程度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影响比较明显,有的则可能微乎其微。 (三)中国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环境 从总体上看,目前中国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环境还不十分理想,但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前景比较乐观。现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关于现代高等院校的管理制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高等院校体制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传统的高等教育体制产生了大量低效率的结果,以致中国高等院校不能很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能实现高等教育健康良性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的发展,新经济时代已经来临,中国高等院校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产业化发的提出,高等院校的体制改革也面临各种新的形式和问题。但随着中国高等院校各种改革的深入进行,高等院校的管理制度逐渐走向科学和理性。 2.关于金融市场。中国的金融市场并不活跃,但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将为高等院校进行资金的筹集提供良好的条件。高等院校扩大招生规模后资金缺口很大,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已成为高等院校快速发展的有效的途径。 3.关于法规政策。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法规制度的不断完善,为中国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外部规范。例如,许多高等院校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这一制度促进了会计专业化,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了财务管理信息质量。 4.关于经济增长。国民经济的增长,给高等院校的发展带来了动力。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为中国高等院校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机会,中国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我们也应看到,目前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缺乏风险意识。如果没有认识到市场因素和人口因素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忽视教育发展的周期性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将给高等院校的发展带来极大隐形风险。 5.关于科学技术。现代电子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提供了良好管理手段。现代财务管理越来越朝着定量分析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必须具有现代化的数据处理手段,这也向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计算机和财务管理软件在中国高等院校的应用的逐渐推广,为财务管理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条件,极大地促进了财务管理方法的改进和创新。 二、财务管理观念对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的观念和方法的研究,对高等院校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起着决定性作用。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高等院校财务必须树立新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探索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模式。 (一)人本化财务管理观念 重视人的发展和管理是现代财务管理的基本趋势。高等院校的每项财务活动都是由人发起、操作和管理的,其成效如何主要取决于人的知识、智慧和努力程度。因此,在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扬弃“以物为中心”的观念,要理解人,尊重人,规范财务人员的行为,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其目的就是要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知识化的财务管理观念 这里讲的知识,包括科学、技术、能力、管理等等。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是最主要的生产要素,是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源泉。财务管理思路、方法、手段等的知识含量,将成为财务管理是否创新、有无成效的关键因素。未来的财务管理将是一种知识化管理,要不断学习财会新知识,运用各种现代化知识(信息技术、数学模型等等)进行财务决策,以解决未来财务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三)风险财务管理观念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利益都具有不确定性,存在蒙受一定经济损失的可能,即不可避免地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由于高等院校制度改革,使高等院校必须面对市场风险。影响高等院校财务安全的外部因素有: 1.教育供给和需求的市场变化。加入WTO后,各国教育组织会加快进入中国高等教育市场的步伐,这将对高等院校财务安全带来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由于国际国内人才交流、科技情报信息交流加快等因素的影响,也将给高等院校财务安全带来影响。 2.教育管理体制的调整和改革。高等院校管理体制的调整和改制如把握不好,会导致国有资产、信誉等资源流失,会导致工资等支出增加或有负债、隐形负债增加;另外,高等院校规模由小型或中型提升为大型或特大型后,土地、基础设施、房屋建筑物、设备图书和其他一些必备的最低要求,也将会给高等院校财务安全带来财务隐患。 3.国内政治经济影响。财税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保障制度改革、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和与国际惯例接轨会产生一定的风险并有可能形成制度和管理的灰色和真空地带,会给高等院校财务安全带来影响。 4.其他影响因素:经济犯罪、蓄意破坏和外部灾变防治救助系统失灵;突发性灾变;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影响等。 参考文献: [1][美]威廉·L.麦金森.公司财务理论[M].刘明辉,主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6. [2]王化成.浅谈财务管理环境[J].财会月刊,2000,(6). [3]郭复初.财务理论研究与发展[J].会计研究,1996,(2). [4]刘华秋.加强高等院校后勤服务实体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2)
小希很爱小希
浅析目标管理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析目标管理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摘要: 目标管理是以相信人的积极性和能力为基础的,企业各级领导者对下属人员的领导,不是简单地依靠行政命令强迫他们去干,而是运用激励理论,引导职工自己制定工作目标,自主进行自我控制,自觉采取措施完成目标,自动进行自我评价。目标管理通过诱导启发职工自觉地去干,其最大特征是通过激发员工的生产潜能,提高员工的效率来促进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本文首先从两个方面详细阐释了企业目标管理的基本内容,进而指出了目标管理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实施和应用。
关键词:企业;绩效管理;目标管理
一、关于企业目标管理的理论分析
1.企业目标管理的定义。
目标管理是由下级与上级共同决定具体的绩效目标,并且定期检查完成目标的进展情况,而奖励则是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来确定的一种系统性管理方法。因此,目标管理应该是一种面向成果的管理,它对于人们工作提出的要求不在于工作本身,而是工作成果。目标管理不是用目标来控制,而是用它们来激励下级,它所奉行的是以成果导向为基础的管理思想。对于目标管理来说,其核心在于通过对目标的设置,对组织进行管理,产生积极的成果。因此,在目标管理的过程中,切记不要过分宣扬目标的制定,而忽略了在目标设定之后的管理过程和管理结果。组织如果最终没有结果产出,充其量只是浪费了组织资源和能力而设计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目标。
2.企业目标管理的主要特征。
首先,企业目标管理是面向成果的管理。目标管理强调用目标统一员工的意志和工作,让每个部门和员工都将注意力转向组织的长期目标,并为此做出贡献。从而可以避免传统管理方法过分考虑员工专长、忽略总体目标,重视上司喜好、忽略工作目的,不同层次目标混乱、沟通不畅的弊端。
其次,企业目标管理是参与式管理。有些人通常会认为目标管理就是上级制定目标并指挥、监督下级去执行目标的过程,这实质上是对目标管理的误解。目标管理不仅像传统管理理论那样重视组织目标和管理的目的;而且还将其视作一种激励下级、开发和培养下级能力的手段。在目标管理过程中,目标的制定、计划的实施、成果的评价及反馈、经验总结等并不是由上级单方面决定的,而是下级在充分自主的情况下,通过与上级进行有效沟通和协商后共同决定的。
再次,企业目标管理是分权与自我控制的管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目标管理赋予组织中不同部门和管理人员独特的任务和职责 为 了完成任务、履行职责,它将传统组织中集中于上级的权利尽量分配给下级,让他们自主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并对工作中出现的偏差做出调整。与传统管理中过分强调集权、上级监督和控制的特点相比较,目标管理是一种分权与自我控制式的管理。
二、目标管理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实施和应用
1.优化目标管理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实施过程。
首先,明确目标管理的授予权限。权限是为了实现预定目标而必须具备的支配他人和事物的能力。权限是责任的基础,也是执行目标的条件。在目标管理的过程中,要想使下级能有效地担负起责任,实现既定目标时,就必须赋予他们完成工作的必要和有效的权限;其次,合理分配资源。组织如果想有效地实现既定目标,除了必须拥有适当的权限外,还需要有必要的组织资源。传统管理过程中,对组织资源的分配称作编制预算,在目标管理中,这类活动被称作是分配资源。尽管只是名称发生改变,但这种变化意味着目标管理工作目的和意义的根本转化。传统的预算通常被视作对未来的投入或支出的计划或结算,这是一种重要的控制手段;再次,加强目标管理的控制。
为使制定的目标和计划能顺利实现,组织的管理人员必须使用一系列控制手段,使目标实施活动沿着既定的轨道进行。在目标管理中,控制主要是管理人员自己的事情。各级管理人员在自己的权限内开展各项活动,实施自我控制,不再依靠上级的监控。
2.严格企业目标管理的考核程序和考核标准。
首先要制定考核办法,明确考核的原则、程序、职责及考核奖惩规定;其次,成立考核委员会,明确考核的职责。考核委员会由企业领导和职能科室组成,主要负责提出或审定评价标准的方案及修正建议,负责对目标的完成情况做出评价打分;负责仲裁在考核评价中发生的各种分歧意见;再次,建立完备的考核资料,它是上级对下级进行检查考核的书面记载。检查考核有固定的项目、表格、手段,也包括检查数据的处理、记录和上报。同时根据企业目标的不同,制定相应的否定考核标准。例如:生产经营承包任务指标未完成者、出现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者、精神文明建设未达标者等等。凡是企业目标中有严格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各项指标,都要有严格的考核标准,以便于在考核中具有可操作性。
3.优化企业目标管理的评价。
成果评价是目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为组织内工作人员的奖励和训练、培训提供基本依据,而且是衡量整个目标管理制度的成效,为后续工作提供经验和教训的基本依据。同时,还有按照规定支付报酬。按照成果支付报酬的关键在于将管理人员的工作表现与奖励尽可能地直接联系起来。为此,要将组织中传统的固定报酬制改为可变报酬制。通常的做法是,将管理人员的报酬分为工资和奖金两部分。其中工资应该根据各个行业的国家或地区的平均工资水平、该国家或地区的平均生活水平、管理职位所处的等级等因素来确定;而奖金则完全以工作任务完成的情况为依据。工资保证了管理人员的基本生活,奖金则为体现管理人员的成就提供了最好的机会。
4.制定可行的企业目标行动方案。
通过制定行动方案,可以使工作目标更为明确,使员工更了解目标,进而大大地提高了完成预期工作目标的可能性。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管理者和员工进一步思考实现目标的资源和能力,使工作目标的设定更为符合实际情况。好的行动方案能够减少不可预见的障碍或危机出现的可能性,能更为轻松地处理突发事件和问题,减少突发情况的发生,并使绩效表现和结果更加可控制和预测。行动方案提供了监督的基础,可以使管理者更为客观的评估结果,确定员工是否按计划展开行动,或者在目标执行期间的各个阶段是否需要采取纠偏行动。
三、结论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激烈,作为企业综合管理方法之一的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结合必然为提供了企业管理的一种思路,从而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将是企业保持可持续良性发展的基石。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德鲁克著齐若兰译.管理的实践.北京:机械工业出版,2006.
[2]罗珉.管理学(第二版).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3]苏慧文.著.管理学原理与案例(第二版).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
[4][美]彼得·德鲁克著王永贵译.管理—使命、责任、实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摘要: 目标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中的清流,是比较实用有效的方法和工具。企业绩效管理一直是令企业家和管理者头疼的问题,目标管理则是很好很实际的工具,将其引入企业绩效管理,能够起到提升管理成效、管理水平的效果。本文以目标管理法入手,聚焦于企业绩效管理,重点阐述目标管理法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 目标管理;绩效管理;应用
1目标管理内涵与过程
目标管理内涵。目标管理(MBO)认为,人是“社会人”,人之所以工作不只是为了面包和牛奶,还为了精神方面的追求。因此影响人工作积极性的因素除了物质因素,还包括人的士气、企业的工作环境、企业对于员工的激励等。以这一观点出发,目标管理法有以下四个主要内容。其一,目标管理是典型的参与管理,管理人员的重心不是产品或者服务,而是关心人,充分了解员工的需求,如此一来,产品和服务自然不是问题。其二,管理人员的眼中不能只聚焦于所谓的计划、组织、指挥与控制上,还应该注重员工之间的关系,重在培养员工的整体与归属感。其三,提倡差别化奖励,激励或者奖励办法不可以一刀切,必须注重差别化,对于为企业效益做出贡献的员工进行奖励,对于为企业效益提升没有任何功劳的员工不进行奖励,进行激励。其四,充分信任员工,信任这一因素是非常奇妙的,上级信任下级一分,下级的主观能动性就会提高一分;上级信任下级十分,下级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发挥到十分。企业管理者需要用信任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此外,目标管理还具有三个基本观点。其一,注重自我控制与管理。目标管理充分信任员工,相信员工可以进行很好的自我领导、自我控制,以此替代压制性管理。其二,充分放权。这一点也是基于充分信任的基础之上,充分放权与充分信任可参考楚汉战争期间刘邦对于韩信的任用,汉高祖充分信任韩信,因此才有了韩信还定三秦、北上收拾各路诸侯的成就。其三,效益为先。这里的效益不仅指经济效益,还指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是综合效益。效益是最为直接的、又具有可持续性的特点。
目标管理过程。
目标管理原则。目标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其一,战略导向。目标管理是为企业绩效服务的工具,也必然是为企业战略目标服务的工具,目标管理是对战略目标的细分并责任到部门和人。其二,市场导向。市场是所有企业生存的土壤,市场好比大海,企业好比航船,不注重市场行情而孤立地制定策略和目标只会归于失败。其三,问题导向。有了问题,目标管理才能有的放矢,问题是“的'”,目标管理是“矢”,这个问题必须是长远性、事关企业发展生存的问题。其四,价值导向。价值创造是目标管理所追求的,目标管理就是通过目标分解与实现从而为企业效益创造最大化的价值。
目标管理编制。目标编制主要依据:企业的常年发展战略和年度的战略目标任务。在目标编制的过程中,可以将目标分为A、B、C、D四类。A类是最为重要的目标,也就是企业总体目标,是企业某一阶段的重心。B类为基础目标,好比大树的分叉,是针对部门的重心工作。C类工作为协作目标,主要是指专项的目标,比如某一阶段需要完成的某一项目,可以是针对企业,也可以是针对部门。D类目标是临时目标,是指在计划之外的新增目标或者需要完成的计划。在A类目标确定以后,各个责任部门主体需要针对A类目标进行分解到具体岗位、个人,确保实施过程。
目标控制。目标编制以后,就进入目标实施阶段,在实施阶段需要进行控制,确保目标执行不偏离。如果遇到重大问题或者是外部不可抗力原因需要进行调整,各部门和责任主体需要及时反馈给企业总部,对于可自行裁决的应尽快商定解决措施。目标管理的执行过程比较关键,是关乎企业能否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阶段。
目标考核。目标考核需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各责任主体进行自评,自评的结果上报给企业总部。第二个阶段是企业统一考评,由企业统一成立考评小组,来对各责任主体或部门进行目标执行考评,考核结束以后将结果反馈给各责任主体。被考核主体可以进行参照,如若对考评结果存在异议,可向总部考评小组提出意见。
2目标管理在绩效管理中的作用和应用现状
创造公平的工作环境。目标管理法与其他绩效工具相比,有一大特点就是,考核过程是有明确的参照指标,因为具体的实施和执行结果摆在台面上,谁也无法否认。相应的评价指标会直接体现员工在工作期间的工作成效,并且所有指标都公开化、透明化,不存在造假行为。因此,有助于对自己的工作状况进行自我评估,并为了实现目标而更富有积极性。相应地,目标管理法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较为公平的工作环境,对于员工来说,不必担心是否讨得上级欢喜,而只需要完成自己身上承担的目标和责任即可。只要员工能够出色地完成身上承担的目标和责任,便能够得到上级和部门的奖励。
激发员工的合作精神与责任心。目标管理法聚焦于目标的实现与否,在企业部门目标与总体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合作解决问题时不可或缺的,为了实现团队或者集体的目标,团队内部人员需要通力合作。那么既然个人只需要实现自身承担的目标和责任,那么为什么还需要与其他人通力合作呢?这是因为,个人既承担着独立的目标,也承担着项目和集体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必须懂得与其他人合作。因此,目标管理法还能够促进企业的员工增强合作意识与责任心。
目标管理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以M建筑企业为例)。其一,绩效目标与战略目标关联不足。公司各部门在制定绩效目标的过程中,没有办法很好地与企业战略目标相结合,这既可能是由于作为中层管理者无法较好地理解企业战略目标,也可能是由于各部门在分解总体目标的时候理解存在偏差。比如,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到市场部门,明明是需要更加开放市场、开放与其他企业的技术合作与交流,但是公司的市场部门不能较好地理解这一点,反而实际上采取的是闭门造车的举措。其二,绩效目标设置细化和量化程度欠缺。公司在制定绩效目标的过程中,不重视具体量化和细化,不习惯用数字的指标来进行考核。诸如尽可能扩大客户量、尽可能与政府部门进行沟通,这些目标太过于宽泛,没有办法在行动结束之后进行具体考核。其三,绩效目标设置不够科学。这一点尤其严重,现代企业工作节奏相比十几年前已然大不相同,工作节奏的加快使得管理者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制定绩效目标值时,缺乏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去进行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在设定目标之时,不考虑财务预算,也不考虑实际执行的可操作性,从而造成了绩效目标的超现实性。
3目标管理法在M建筑企业的应用
绩效考核流程。其一,落实月度绩效考核机制。月度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了解短期内绩效目标的执行情况,考核的问题倾向于比较细化的指标和实现结果,考核结束以后需要总结问题并反馈给各部门和责任主体。其二,落实季度考核机制。季度考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纠偏,绩效目标在执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实际阻碍和各类偏差,季度考核就是要总结阻碍和偏差情况以及由于各类阻碍和偏差所造成目标执行的问题,从而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其三,落实年度绩效考核机制。年度绩效考核即是整个年度的目标执行状况,企业需要相当重视年度绩效考核,在考核之前,企业需要设立考核小组,考核小组的成员需要具备相应的资格,确保考核结果的公正性。
绩效考核目标制定与分解。绩效考核目标制定有三个步骤。
第一,制定全面的绩效管理目标任务。这是企业整个年度的经营中心,制定过程既可依据上一年的经营状况,又可以结合对于未来市场的预估判断,制定完成之后需要总部再次审议。
第二,建立企业整体的绩效考核体系。年度的绩效目标需要根据各部门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对于财务部门来说:需要依据管理总目标制定相应的预算考核体系;企业需要对总目标的子目标进行权重赋值,尤其是重点项目。第三,落实基层单位的量化考核。越是企业的最小基层单位,就越需要对绩效目标进行细化、量化,量化和细化过程需要依据总体目标的实现程度。
企业绩效考核指标的评估与控制。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其一,绩效考核指标的评估。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比较重要,选取哪些指标,指标选取的依据,这些指标各自占有怎样的权重,如何评价实现的程度等,这些都是绩效考核指标评估需要考虑的因素。绩效考核指标一旦选定,轻易不能够更换,除非市场发生重大变化,或者遇到其他因素。绩效考核指标评估人员应该由相应领域的专家、企业的绩效制定成员、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等,从而确保最后评估结果具有最大的公信力。其二,控制并改善绩效考核指标。企业在深入分析各项指标综合完成的所有情况的基础上,为企业的审核评估结果提供基础依据。此外,还要关注绩效目标执行的关键节点,在综合评估指标的基础上,进行适时地调整和完善,从而使得指标评价系统更加符合企业现实的运行机制和经营状态。其三,追踪绩效考核。员工是企业绩效考核的执行者,但是也是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因为基层员工对于政策和目标的理解存在偏差,这就需要企业及时地针对绩效管理过程进行实时跟踪,并对存在的偏差情况进行适时纠正。管理者还需要注意与企业的基层员工进行定期的沟通和信息交流,在此过程中增强对于实际执行状况的了解,在员工出现困难的时候及时帮助其解决困难。
4结语
综上所述,绩效管理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头等大事,绩效是企业经营成果的直接体现,是增强全体员工信心的兴奋剂,持续性优良的绩效表现能够帮助企业立足市场并逐步增强市场影响力。本文基于此,引出绩效管理的重要工具,即目标管理。目标管理能够使得整个企业的目标得以分解、实现,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郭骁.基于戴明思想的数字化目标管理辨析[J].企业管理,2019(1).
[2]刘茂松.职业企业家目标管理创新艺术研究——兼论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9(2).
[3]刘博.目标管理法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市场,2019(13).
[4]江书军,梁丽娟.全面实施绩效目标管理的若干思考[J].财政监督,2019(5).
应收账款管理是企业 财务管理 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对企业因赊销商品提供劳务过程中形成的应向客户收取的资产进行核算监督管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应收账款管
你好,我在中国知网搜的[1] 朱利娜,周宁. 软件项目管理的思考[J]. 平原大学学报, 2007,(02) . [2] 罗铁清,王莹,王如龙. 软件项目管理流
1 全面核算应收账款的成本 机会成本。应收账款作为企业用于强化竞争、扩大市场占用率的一项短期占用, 明显丧失了该部分资金投入于市场及其他方面的收入。企业用于维持
一个企业的成长发展与企业的管理水平是密不可分的,先进的管理是企业快速发展的促进剂。企业的信用管理是企业诸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信用管理是规范评价约束单位、
学术堂收集了一部分关于农业问题的论文题目,大家可以参考:科技社团信息化发展策略及政策建议--以中国农学会信息化建设为例氮肥种类及用量对旱地玉米肥料利用率和产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