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59

annettahjj
首页 > 学术期刊 > 研究岳麓书院对年轻人的意义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王者堕落天使

已采纳

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约958年)智睿等二僧办学。北宋开宝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自创立伊始,即以其办学和传播学术文化而闻名于世。北宋真宗皇帝召见山长周式,颁书赐额,书院之名始闻于天下,有“潇湘洙泗”之誉。南宋张式主教,朱熹两度讲学。明代中后期,明世宗御赐“敬一箴”,王阳明心学和东林学派在此传播和交流,明清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王夫之在此求学,清代,康熙和乾隆分别御赐“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额。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除建筑文物外,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204 评论

爱旅游的小M

中国的第一所大学究竟是哪一所?这一直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 武汉大学的前身自强学堂开办于1893年,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堂始建于1895年,此外,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都有超过120年以上的办学历史。 不过,如果我们不局限于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形式,而是从办学的延续性角度出发,前身是岳麓书院的湖南大学,在办学历史悠久方面,应该是首屈一指的。从北宋的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的976年算起,岳麓书院至今已经有超过1000年的办学历史。 这个时间甚至比欧洲的第一所大学,始建于1088年的博洛尼亚大学还要早上一百多年。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铸就了岳麓书院千年辉煌的四个重要人物。 一千年的历史实在太长,无数叱咤风云的人物、多少曾经鼎盛的王朝,早已随着历史烟消云散,一所书院为何能够一直延续办学,这确实是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和岳麓书院有关的第一个重要人物,是潭州太守朱洞。所谓的潭州,也就是从隋朝到明朝大部分湖南地区和部分湖北地区的称呼。府治在今天的湖南省会长沙。 朱洞这个人在太守任上,建树并不算很多,在正史中关于他的记载也只有寥寥几句。但仅仅办学这一件事,就足以让他在历史中留下极为浓重的一笔。朱洞是个极其热爱办学的人,上任后到处考察适宜办学的地址,终于看上了一块风水宝地,这就是岳麓山。 在南岳衡山的72峰中,岳麓山是最后一座。南朝宋时《南岳记》中有着“南岳周围八百里,回燕为首,岳麓为足”的记载。这个地方东临湘江,和橘子洲只有数里之遥,风光秀美,向来是儒释道三家的胜地,东晋的名将、也是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曾经在这里读过书。唐代的时候,几位僧人在岳麓山脚办了一个居士聚会的学社,有了一些初步的办学基础。作为朝廷官员,朱洞又争取到了一些捐助的资金。办学这件事也就水到渠成了。 场地和资金都有了,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就是山长。所谓的山长是历代对书院讲学者的称谓,也就类似于今天的校长。正像梅贻琦校长所说: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楼堂馆舍建得再漂亮,校长要是不给力,也是枉然。幸运的是,朱洞找到的首任山长非常称职,他就是以才华和德行著称的周式,也是我们所提到的第二位对岳麓书院至关重要的人物。 周式的家乡在湖南湘阴,离岳麓山不过百里左右,在家乡附近参与一所高规格学校的创建,对于一个学人来说确实是一件相当振奋人心的事情。 而周式也是个实实在在的行动派,走马上任之后,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教学,这一扎就是几十年,学院的声名远播,从入学初的六十多人发展到了几百人,甚至比当时的国子监人数还要多。 一晃四十年过去了,宋朝的皇帝从宋太祖、宋太宗,换成了我们提及多次的宋真宗。此君的政治业绩平平,但劝学和办学的热情还是相当高涨的,周式和他的岳麓书院的繁盛自然也得到了他的关注。 1015年,宋真宗征召山长周式进京,在皇宫的便殿,也就是皇帝休闲的场所,宋真宗接见了周式。据说两个人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谈得十分投机。随后,宋真宗下令,让皇宫大臣和王子王孙都轮流恭听周式释经讲道。宋真宗被周式的品德和文章打动,做了一个决定,他说,周式,你就别走了,我封你个国子监主簿,你就留在京城,教导王子王孙们的学业吧。 这在当时,对于很多学者来说,是一条梦寐以求的康庄大道,运气不差的话,将来还可能成为帝师,有无上的荣耀。令人意外的是,宁可冒着抗旨不尊的危险,周式还是拒绝了宋真宗的挽留。在他的心中,和繁华的京都相比,寂静山野中的岳麓书院才是他精神的归依。 宋真宗被周式的办学热情感动了,非但没有找周式的麻烦,反而还赐给他一批宫廷内府藏书和鞍马等礼物,准许周式南归,继续回岳麓书院当他的山长。宋真宗还御笔题赐了“岳麓书院”的匾额,至今还高高地悬挂在岳麓书院的大门上。 如果说周式开启了岳麓书院最初的辉煌,那么一百多年之后,岳麓书院的又一位掌门人,和朱熹、吕祖谦并称为东南三贤的张栻则是延续这一辉煌的重要人物。 张栻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官宦世家。西汉的留候张良,唐代的名相张九龄都是他的先祖。他的父亲是南宋名将张浚。 受家庭影响,张栻最初选择的也是入仕的道路,在和当时的皇帝宋孝宗面谈的过程中,他获得了宋孝宗的高度赞赏。可惜不久之后,他的父亲张浚因为北伐失利被免职,同年因病去世。朝廷中主和派占据了上风,张栻发现没有多少可以施展的空间,此后就把更多的精力转移到了研究学问上面。 张栻34岁那年,在两宋之交的战火洗劫中遭到破坏的岳麓书院得以重建,张栻受邀主持岳麓书院的工作。 虽然在岳麓书院只有几年的时间,但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和朱熹的一次会面,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次会面,在历史上被称为朱张会讲。 朱熹和张栻相识很久,彼此也有很多书信方面的往来。从传承上来看,朱熹和张栻,继承的都是二程的理学思想。但他们分别身为闽学和湖湘学派的代表,在很多看法上还是存在着一些分歧。 理不辩不明。公元1167年,朱熹就带着若干弟子,从福建出发前往岳麓书院,和张栻当面讨论。 朱熹在长沙停留了两个月,受到了张栻的热情接待。他们讨论理学的过程,有众多学生聆听和提问。在此前的书院中,这种观点有差异的学者同时进行聚会讲学,并留给学生开放式提问空间的做法,还是非常罕见的。 这一年距离朱熹和陆九渊的“鹅湖之会”还有八年,因此说“朱张会讲“开启了一种创新的教学和交流的模式并不为过。后人在湘江岸边建了一个朱张渡,纪念这一事件。“朱张会讲”之后,岳麓书院名声远播得更远,元代吴澄在《重建岳麓书院记》中写道: “自此之后,岳麓之为岳麓,非前之岳麓矣!” 周式和张栻等人的努力,让岳麓书院成为了中国的顶级书院之一。但让岳麓书院走上巅峰的,则是清代时乾隆至嘉庆年间的山长罗典。 罗典本人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学霸,在乾隆年间,曾经高中乡试第一名。考中进士后,曾担任多种要职,后来又被提拔为鸿胪寺少卿,多次担任会试和乡试的考官。 此后,罗典因为母亲年迈而辞官还乡,从此脱离了官场,64岁那年,罗典出任岳麓书院的山长。看起来这似乎只是一份发挥余热的工作。好在罗典非但能力超群,而且又非常的长寿,先后五次连任岳麓书院的山长,主持岳麓书院将近27年,把这份退休后的返聘工作做到了极致。 从古到今,很多学校都因为培养的学生“高分低能”而被诟病,而罗典的本事就在于,培养的学生既高分,又高能。他既重视学生品格的培育,又擅长指点学生科考的门径,而且没有太多的门户之见,对于各种思想采取一种兼容并包的态度。 更加难得的是,罗典重视学生和大自然的交融,善于陶冶学生的天性。在耄耋之年,罗典就像一个老顽童一样带着学生流连在山水之间,每当教学的时候,罗典性情所致,还会手舞足蹈,学生也跟着如醉如痴。 有一位比较古板的巡抚,觉得看不下去,就把状告到了嘉庆皇帝那里,说罗典的授课方法有辱斯文。好在嘉庆在这一点上还是个明白人,他批驳这位巡抚说,罗典的文章意义悠长,不是你们所能及的,他手舞足蹈,是证实他读书确实有所收获。你又有什么资格妄加批判呢? 在罗典的培养下,岳麓书院的成材率之高,有目共睹。他的直系弟子数千人中,载入史志的就有几百个人。 在清代,有着“中兴将相,十九湖湘”的说法,晚清到民国的诸位湖南籍风云人物曾国藩、左宗棠、魏源、唐才常、杨昌济等人,都是从岳麓书院走出的学子。 当然,为岳麓书院的繁盛作出贡献的,远远不止以上几位。据统计,岳麓书院历代有史可考的山长有58位,他们主持书院的时间长短不一,能力也有所差异,但都以不同的方式在岳麓书院留下了自己的印迹。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近现代中国历史中湖湘文化带来的巨大影响令人叹为观止,岳麓书院千年教育传承所显现的力量在其间功不可没。

325 评论

五月的史努比

岳麓书院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湖南大学宣布完成修复岳麓书院,并正式对外开放。

2005年湖南大学正式恢复岳麓书院,下设中国哲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国书院研究中心和中国软实力文化研究中心等多个部门。

2009年岳麓书院学科从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格局已经完备。正式成为为湖南大学的实体办学机构和科研基地,千年学脉再次延绵,千年学府再添光辉。

扩展资料

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岳麓书院仍然在进行高等教育。书院是湖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国学研究基地,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基地,拥有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湘文化研究基地”以及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机构“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

拥有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研究特色和研究成就突出的科研队伍。现有专职教师32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12人。

有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5人入选湖南省“121”人才工程计划,9人入选湖南大学岳麓学者计划。

近年来,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8项,教育部重大、国家社科基金重点等各级科研课题数十项,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4项,湖南省社科成果一等奖5项,二、三等奖多项,获省优秀博士论文奖4项。

从英国伦敦大学、日本京都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外名校毕业的一批年轻博士,也陆续进入书院担任教职,成为了极具活力的新生力量。

参考资料来源:岳麓书院-书院概括

139 评论

1号女王

1、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岳麓山长周式,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嗣后,历经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廿九年(公元1903年),岳麓书院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沿用书院旧址。中华民国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学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学,仍就书院基址扩建至今。 3、1986年湖南大学宣布完成修复岳麓书院,并正式对外开放。 4、2005年湖南大学正式恢复岳麓书院,下设中国哲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国书院研究中心和中国软实力文化研究中心等多个部门。 5、2009年岳麓书院学科从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格局已经完备。正式成为为湖南大学的实体办学机构和科研基地,千年学脉再次延绵,千年学府再添光辉。 6、今天的岳麓书院不仅是湖南大学的文史哲人才培养和研究基地,湖南省旅游胜地,更是是整个长沙市的文化窗口和文化名片。 7、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是三湘人才辈出的历史记录,而爱晚亭内那吟唱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又留着一缕长髯的老夫子,那情那景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是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由著名的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写的;江夏黄仙鹤勒石刻篆,因为文、书、刻石都十分精美,所以向有“三绝”之称。碑高4米,宽1。35米,碑文共1400余字,此碑以其书法著名于世,最为艺林所看重,传拓碑文曾风靡一时,笔法刚劲有力,是最为著名的唐碑之一。除此之外,还有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节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125 评论

lula不是luna

1位粉丝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约958年)智睿等二僧办学。北宋开宝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自创立伊始,即以其办学和传播学术文化而闻名于世。北宋真宗皇帝召见山长周式,颁书赐额,书院之名始闻于天下,有“潇湘洙泗”之誉。南宋张式主教,朱熹两度讲学。明代中后期,明世宗御赐“敬一箴”,王阳明心学和东林学派在此传播和交流,明清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王夫之在此求学,清代,康熙和乾隆分别御赐“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额。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除建筑文物外,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239 评论

相关问答

  • 知网年轻人不愿意结婚的论文

    因为现在年轻人觉得结婚之后压力很大,买车买房,还要养孩子,所以他们不愿意结婚了。

    无形风9596 10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换热器研究对人类的意义论文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导论整个都行的。

    寳呗颖1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当代年轻人的消费观研究论文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高等教育由往日的精英教育逐步过渡到大众教育,使大学生由精英意识转向平民意识,于是他们对现实进行

    小二郎爱学习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学年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选题意义和目的一般作为开题报告里面的第一块内容,是阐述你所研究的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或者说讨论价值的,写开题报告的目的,其实就是要请导师来评判我们这个选题有没

    吃货称霸999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研究古人启示今人的意义论文

    遥望那向东流去的河水,让人们感受到了似水流年,时光飞逝。古人对此也有不少感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少壮不努力,

    贪吃的双鱼宝宝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