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18

sunnyredzqqq
首页 > 学术期刊 > 关于南海的论文参考文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馨阳北京

已采纳

陈泓君 李文成 陈弘 彭学超

第一作者简介:陈泓君,男,1973年出生,工程师,学士,现主要从事海洋地质调查研究,E⁃mail:chenhongjun@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广州 510760)

摘要 本文在研究南海北部陆架区ZQ2和ZQ4钻孔资料的基础上,对该区单道地震资料进行地震层序划分、地震⁃沉积相解释分析。根据钻孔地层、地震反射和海底地貌特征,对中更新世晚期、末次盛冰期以及冰后期这三个时期的古海岸位置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该区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古海岸变迁,对进一步指导该区的第四纪环境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南海 单道地震 中更新世 古海岸

1 前言

全球环境变化研究是本世纪地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环境变化与海平面变化密切相关。古海岸变迁是海平面变化的直接反映,通过了解古海岸变迁,来揭示环境变化是非常有意义的。冯文科等曾利用钻孔资料对该区的海平面变化进行了分析,但通过单道地震资料和钻孔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岸线进行识别在国内还为数不多,本研究试图通过这一手段来认识海平面的变化规律,对南海地区新近系以来环境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ZQ2和ZQ4孔中更新世晚期和晚更新世晚期沉积环境分析

ZQ2孔沉积环境分析

中更新世晚期

根据测年,ZQ2孔在31~层段为中更新统上段,岩性较粗,为灰色极细砂夹砂砾层。该层段内~有一为砂砾夹层。

古生物分析资料表明,该段有孔虫化石稀少或缺失。超微化石少,为 Gephyrocapsaoceanica组合,有5个种,代表陆相沉积环境。无硅藻化石,顶部未见介形虫(冯志强等,1996)。以上资料表明该期为陆相沉积环境(图1)。

图1 研究区钻孔及地震测线位置图

Location of borehole and seismic lines

晚更新世晚期

7~16m层段属晚更新统上段。8m处ESR年龄为.,处的14C年龄为11942±.,13m处的ESR年龄为.(图2)。8~层段之间年龄相差542±.,推算该时期的沉积速率约在~.之间。按此沉积速率,~13m之间测年相差,这段时间内的沉积厚度应为~,而该孔仅揭露。显然~13m层段内存在强烈的沉积剥蚀。末次冰期盛冰期大约在,该层段沉积厚度缺失应为末次冰期盛冰期低海面作用的结果。

ZQ4 孔沉积环境分析

中更新世晚期

~为中更新统上段,以深灰色细砂,粘土质粉砂为主。冯志强等人根据沉积物、古生物等资料认为ZQ3孔在中更新世晚期为滨浅海相沉积环境(冯志强等,1996)(图3)。

晚更新世晚期

~11m为晚更新统上段,岩性主要为浅灰色粘土质粉砂。该段地层中硅藻只见淡水种Cyclotella comta。而有孔虫以数量很少,主要是Ammonia beccarii,而且有孔虫壳体破碎且很多壳体为铁锈色。有孔虫化石组合也很奇特,既有深水种有孔虫,也有浅水种有孔虫(冯志强等,1996),据此推断有孔虫为异地搬运沉积。总体反映河口沉积环境。

图2 ZQ2钻孔柱状图、沉积相图及海平面变化曲线图

(据冯志强等,1996,修改)

Comprehensive column,sedimentary facies sequence and sea level fluctuation of borehole ZQ2(After Feng et al.,1996)

该孔3m处.年龄为10978±549 a, 处ESR年龄为15500 ,处ESR年龄为(图3),根据3~推算其沉积速率为8×10-4m/,那么,~10m相差,则相应的沉积厚度应为,而实际上该段厚度仅。因此,说明该区也受到末次盛冰期低海平面影响,此时陆架区出露海面遭受剥蚀。

综上分析,中更新世晚期ZQ2孔为陆相沉积环境,而ZQ4孔为滨浅海沉积。晚更新世晚期ZQ2和ZQ4孔均为陆相沉积环境,并受末次冰期盛冰期低海平面的影响,沉积层遭受剥蚀使得厚度减薄。

图3 ZQ4钻孔柱状图、沉积相图及海平面变化曲线图

(据冯志强等,1996,修改)

Comprehensive column,sedimentary faciessequence and sea level fluctuation of borehole ZQ4(After Feng et al.,1996)

3 地震反射特征

本区自上而下划分为R0、R1、R2、R3和R4等五个反射界面。在此基础上,对单道地震剖面进行地震层序划分。识别出A、B、C、D和E共5套地震层序,结合钻孔测年资料,各个层序所对应的时代见表1。

表1 南海北部地震层序划分表 Table1 Seismic sequences division in the northern South

层B 反射特征

总体表现为变振幅、低连续⁃断续、低频反射,内部见杂乱反射结构(图4),说明该套地层岩性变化较大。地震相特征反映了较为高能的沉积环境。

图4 层B和C地震反射特征

Seismic reflection characters of sequence B and C

层C 反射特征

在ZQ2和ZQ4孔之间,该层有两种地震反射特征,一为变振幅、低连续、低频反射(图4),层内局部具杂乱反射,与下伏层表现为不整合⁃假整合关系。总体反映高能沉积环境。另一种特征为中⁃弱振幅,较连续、中频,席状外形,内部平行⁃亚平行反射结构(图4),该层与层B为上超接触,与下伏层D也表现为下超接触关系。总体反映了低能的沉积环境。

4 古海岸识别及其特征

通过地震相⁃沉积相分析,对地震剖面上古海岸进行判别并确定其大致位置。所谓海岸带,是指海陆之间相互作用的地带。

中更新世晚期

对该区单道地震剖面层C进行了地震相和沉积相分析(剖面位置见图1)。根据不同的反射特征代表不同的沉积环境,在地震相⁃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作层C沉积相图(图5,6),进而划分陆相沉积,滨浅海相以及浅海相,并确定出中更新世晚期古海岸的大致位置(图9之A)。结合钻孔资料分析,该古海岸的形成时间大约在280,000~230,.左右。总体呈EW走向,位于现代水深-50~-120m之间。

图5 古海岸线在剖面上的反映(ZD42测线)

Ancient coastline in the seismic profile(ZD42 line)

末次冰期盛冰期

距今180,.左右为末次冰期的鼎盛时期。该期海平面下降幅度最大,此时南海北部大陆架广泛海退暴露为陆地(范时清等,2004)。海平面大致下降100~200m(汪品先等,1990)。位于陆架外缘坡折处的ZD44剖面(位置见图1)显示层B为末次冰期低海平面时形成的一套与河流作用有关的低水位斜坡扇(寇养琦等,1994)(图7),说明末次冰期鼎盛期海平面大幅度下降,古海岸退到陆架坡折之外。图9之B为根据剖面上低水位扇位置推测的古海岸。

冰后期—全新世早期的古海岸线

图6 研究区地震层序C沉积相图

Sediment facie of sequence C in study area

图7 末次盛冰期形成的低水位体系(ZD44测线)

Low water fans formed at in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period(ZD44 line)

冰后期,气候回暖,海平面在上升过程中,古海岸发生短暂停留。层A是为该当时形成的一套薄的三角洲沉积(图8)。其地震相特征表现为平行的上下界面,内部具平缓倾斜的斜交前积反射。该层与底界呈下超接触关系。地貌上表现为一平缓斜坡。利用已有的地震资料,根据斜坡的形态特征和位置,确定出该期的古海岸(图9 之C)。该岸线现代水深-180m左右,呈北东东走向,岸线较为平直,大致与现代海岸线平行。

图8 冰后期古海岸线(ZD12测线)

Ancient coastline at the end of glacial period(ZD12 line)

5 讨论和结论

以上分析得出,中更新世晚期古海岸总体呈EW走向,处于现代水深-50~-120m处。末次冰期鼎盛期海平面大幅度下降,古海岸退到陆架坡折之外。冰后期—全新世早期,古海岸线位于水深-180m左右,呈北东东走向,岸线较为平直,大致与现代海岸线平行。

中更新世晚期至末次盛冰期古海岸由陆向海后退,说明这段时期内海平面变化总体呈下降格局。末次冰期之后,气候回暖,海平面开始上升。全新世之后,短短的一万多年里,古海岸从陆架坡折之外移到水深-180m处,然后又迅速移到水深-20m处直至现今位置(陈俊仁等,1985),说明冰后期以来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是很快的。

海岸线快速变化受几方面的影响:①跟陆源碎屑的注入速度(威尔格斯等,1991);②气候变化;③本区陆升海降为特点的新构造运动(张虎男等,1990)。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更新世晚期至冰期以来古海岸线逐渐向海区后退。到了冰后期,气候变暖,且沉积物供应量减少,海岸线又逐渐向陆区迁移,直至现今位置。

由于古海岸在该区不断来回迁移,形成海侵型和海退型海岸,可以说整个海区都有古海岸分布。海侵型海岸往往容易被剥蚀,保留下来的主要是海退型的海岸,所以能够识别出来的古海岸不是很多,并且单道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有限,故只能识别出某个地震层序中相对较晚期的古海岸,随着今后调查程度的深入,相信会有更多古海岸被发现。

图9 各个时期的古海岸线分布位置图

Ancient coastline distribution at different period

参考文献及参考资料

陈俊仁,冯文科.1985.南海北部-20米古海岸线之研究.中国第四纪海岸线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范时清,廖健雄.2005.中国南海北部新生代古环境的变迁.广西科学院导报,2,,;51~55

冯志强,冯文科,薛万俊等.1996.南海北部地质灾害及海底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81~152

寇养琦,杜德莉.1994.南海北部陆架第四纪的古河道特征.地质学报,8, ;269~277

汪品先.1990.冰期时的中国海⁃研究现状与问题.第四纪研究,~124

张虎男,陈伟光等.1990.华南沿海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环境.北京:地震出版社,234~238

.威尔格斯等.1991.层序地层学原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62~63

Ancient coastline transfer since late middle-Pleistocene in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Chen Hongjun Chen Hong Li Wencheng Peng Xuechao

(Guangzhou Marine Geology Survey,Guangzhou,510760)

Abstract:three different period ancient coastlines are recognized base on borehole analyses and seismic sequences dividing,seismic⁃deposition facies analysis of the single channel seismic profile,as well as stratum unconformity,sea bottom morphology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three ancient coastlines were belong to the late middle⁃Pleistocene period,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period as well as after⁃Last glacial period also discuss the transfer mechanism of the ancient coastline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

Key words:South China Sea Single channel seismic profile Middle—Pleistocene Ancient coastline

161 评论

悠悠岁月里

曾祥辉姚永坚易海

摘要在南沙中部海域发育了古新统—下渐新统(上渐新统)、上渐新统(下中新统)—中中新统、上中新统一上新统三套油气源岩,其有机质类型以Ⅱ-Ⅲ型为主。根据(1988)所提出的TTI值和计算方法及Ro值的关系,确定研究区生油、气门限,并分析了有机质成熟度的热演化史。在研究区发育有古新世—晚中新世砂岩、晚渐新世—中新世(或上新世)碳酸盐岩两大类型的储集层,在南部、中部西南侧、西北部均具有良好的区域性盖层,并发现有断块、断背斜、断鼻、背斜、台地生物礁(礁隆)等地层圈闭类型。因此研究区内具有良好的油气地质条件。

关键词南沙中部海域源岩储集层盖层有机质热演化

1引言

南沙中部海域岛礁、暗沙、浅滩密布,地形复杂,水深较大,被称为航海的“危险区”。由于南沙群岛主要的岛礁分布在此海域内,又与周边国家有主权之争,其战略性地位显得十分重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国内外在该海域尚未系统开展以油气勘探为目的的综合地球物理调查,更未发现有钻探活动,仅进行以综合科考为目的的路线调查,相对于周缘的陆架区,其调查程度甚低。

国外对南沙海域的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始于20世纪60年代,随后在该区域的调查研究日渐频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拉蒙特一多尔蒂地质观测所在南海5°~25°N,105°~125°E范围内进行了地震调查。1976年,阿莫科—菲律宾石油公司在礼乐滩上钻探了“桑帕吉塔(Sanpaguita)-1井”,井深,揭露了下白垩统碎屑岩基底及完整的新生代沉积剖面,在古新统砂岩中获得天然气×104m3/d.以后又完成了六口普查井,但没有重大的突破。进入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地质科学和自然科学“太阳号”船(1982~1983年),在南海东南部和苏绿海的西北部进行了SO-23和SO-27两个航次的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其中包括多道地震和海底拖网采样。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了加快南海海洋资源的开发,我国对南沙海域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调查;在水文、气象、地质、生物资源、海洋环境、油气勘探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我局加强对南沙海域以油气勘探为目的的地球物理调查。本文根据已有的大量地球物理资料,对研究区烃源岩及其热演化、圈闭类型、生储盖组合关系予以分析和研究,并进行油气远景预测,以供今后在南沙海域的油气勘探决策服务。

2地质概况

南沙中部海域地处南海的南部和巽他陆架以北的陆坡区,北邻南海西南海盆和中央海盆,南以南康暗沙为界,西连万安北21区块,东以礼乐滩为界,整体呈NE走向。由于其处于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与印-澳板块的交汇处,北缘拉张、南缘挤压、西缘剪切拉张和东缘消减,地质构造复杂,形成其独特的构造单元。研究区内构造线走向除西南部呈NW向外,均为NE、NNE向。其基底由南沙、曾母、礼乐和中-西沙四个地块组成.主体位于南沙地块上。

盆地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南部、西部和东北部,最大沉积厚度超过16000m。由于周缘受到不同力学条件的控制,盆地类型各异,发育有曾母剪切周缘前陆盆地,北康、南薇西、万安和万安北剪切伸展盆地,南薇东、永暑、九章、安渡北断坳盆地和康泰裂谷盆地,其中南沙中部海域以北康盆地和南薇西盆地面积最大。根据构造、沉积和地球物理场特征,北康盆地划分三坳三隆六个二级构造单元,南薇西盆地为二坳一隆三个二级构造单元,曾母盆地北部划分一坳一斜坡二个二级构造单元(图1)。盆地形成大致经历了古新世—中始新世的陆缘裂解、断陷;晚始新世—中中新世断坳、坳陷、挤压改造;晚中新世—第四纪的区域沉降三个演化阶段。

图1南沙中部海域构造区划示意图

tectonic subdivision of the middle Nansha area in South China Seas

根据研究区地震资料,结合邻区研究成果,在地震剖面上识别了T2、T3、T4、T5、Tg五个反射界面(见表1),相应划分了五套地层:第四系—上新统(T0—T2)、上中新统(T2—T3)、中中新统—上渐新统(T3—T4)、下渐新统上始新统(T4—T5)和中始新统古新统(T5—Tg)。

表1南沙中部海域反射界面及层序对比表

中始新统—古新统,在凹陷底部沉积了以陆相为主的地层,随着海水的逐渐侵进,至中始新世,主要以海相沉积为主。

渐新统—上始新统,以滨海浅海相沉积为主的地层,西部为滨海相,往东过渡为浅海砂泥相—浅海偏泥相沉积,物源主要来自西部、西北部和西南部。

中中新统上渐新统,该时期盆地连成一片,地层厚度变化大,主要沉积中心位于研究区的西部和南部。以浅海碎屑岩为主,南部由于陆源物质较少,发育台地碳酸盐岩。此时海侵范围继续扩大,由偏砂相过渡为偏泥相,物源主要来自西北部。

上中新统,由西向东沉积了一套浅海砂泥岩相、浅海—半深海偏泥岩相地层,物源来自西部和西南部。该层序厚度普遍较薄。

第四系-上新统,沉积以浅海砂泥岩相、浅海—半深海偏泥岩相为主。物源来自西部和南部。

3油气地质条件

生油、气条件

有机质丰度和类型

古新统—下渐新统(上渐新统):主要为一套滨海、浅海砂泥岩相沉积,局部为三角洲—滨海和海湾—潟湖相沉积。据地震速度资料推算,泥质岩厚度0~3140m,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南部和西北部盆地内,具有南厚北薄、西厚东薄的特点。据礼乐盆地钻井揭示该套地层中的暗色泥质岩,有机碳含量~(Saldirar Sali等,1980)。研究表明其有机质类型在中、西部为Ⅱ—Ⅲ型,东部为Ⅱ型的干酪根。属差—好的油气源岩。

上渐新统(下中新统)—中中新统:主要为一套浅海—半深海砂泥岩相和浅海碳酸盐岩碎屑岩相沉积。根据地震速度资料推算,研究区泥质岩厚度为0~3700m。宏观上,该套地层除局部缺失外均有分布,与古新统—下渐新统(上渐新统)泥质岩变化规律具有相同的特点。其有机质丰度,在邻区的西纳土纳盆地和北巴拉望盆地钻井中揭示的巴拉特页岩和帕加萨组钙质页岩有机碳含量分别为~(Cossey等,1984)和~、烃含量(250~9741)×10-6(加藤正和,1984),其有机质类型在西部及南部、北部中侧为Ⅱ—Ⅲ型,北部东侧为Ⅱ型的干酪根。属差—好的油气源岩。

上中新统—上新统:主要为浅海—半深海相和浅海偏泥岩相及浅海砂泥岩相沉积,局部为火山碎屑岩沉积。在西南缘(曾母盆地北部坳陷)物质来源充足,沉积厚度巨大,且岩性较细,据地震速度资料计算,泥质岩厚度190~5300m,平均厚度1860m。其有机质类型在东北部及中部为Ⅱ—Ⅰ型,西部和东南部为Ⅱ型干酪根。

研究区除发育第三系三套油气源岩外,在新生代地层之下的局部地区还存在一套未变质的沉积岩系,据邻区的礼乐盆地桑帕吉塔井-1证实为中生代早白垩世的地层,其暗色泥质岩的有机碳含量为~(Saldirar Sali等,1980),具中等生气潜力。

有机质成熟度

①地热场特征

本区的热流值在1—3HFU,相应的地温梯度为~,属中高异常和中—高地温梯度区,具有较高的地热场,其热演化的特点:从北往南、从东往西地热场逐渐由低变高,与陆-陆碰撞型的盆地有较高的地温梯度是吻合的。

②有机质的热演化

为对研究区有机质成熟度做出定性定量分析,本文采用(1988)的TTI计算公式及其与镜质体R0%的关系式和刘振湖(1992)的计算程序,预测研究区内有机质成熟度的热演化史。根据计算结果(图2、图3、图4),对各地层的油气演化史进行了分析,有机质热演化取镜质体反射率R0=~、R0=~和R0>为成熟、高成熟和过成熟三个演化阶段作为分界线。由于研究区跨越北康盆地、曾母盆地东北部、西雅隆起区、南薇西盆地、南薇东盆地等13个一级构造单元。所以不同盆地在不同部位均有差异。宏观全区,生油门限为2100~2900m;湿气门限为3400~4500m;干气门限为4000~5100m。

古新统—中始新统:在中始新世末期北康盆地东、西部坳陷、曾母盆地北部坳陷和南薇西盆地南部坳陷深凹部位底部烃源岩开始进入生油门限(R0=),而北部大部分地区(康泰盆地、安渡北盆地、九章盆地)和南部局部地区有机质尚未成熟(R0<);至早渐新世末期,该套地层的烃源岩除隆起高部位未进入生油门限外,大部分地区该套地层下部已进入到生油门限,且处于生油的高峰期(R0=~)。在曾母盆地北部坳陷一带和北康盆地东、西部坳陷、南薇西盆地南部坳陷深凹部位以生干气为主。直至现今北康盆地东北部坳陷、南薇西盆地北部坳陷仍处于高成熟(生湿气)和过成熟(干气)阶段。

图2南沙中部海域测线沉积构造与油气演化史

The sedimentarv structures and hvdrocarbon evolution in the middle Nansha area,South China Seas

1—地震反射界面;2—R0/%等值线

图3南沙中部海域测线沉积构造与油气演化史

sedimentary structures and hydrocarbon evolution in the middle Nansha area,South China Seas

1—地震反射界面;2—R0/%等值线;3—火成岩体

图4南沙中部海域测线沉积构造与油气演化史

scdimentary structures and hydrocarbon evolution in the middle Nansha area,South China Seas

1地震反射界面;2R0/%等值线;3—火成岩体

上始新统—下渐新统:早渐新世末期在北康盆地东、西部坳陷及廷贾断裂以西地区和南薇西盆地南部坳陷该套地层的下部烃源岩已开始进入到生油门限,至中中新世末期,在南部大部分地区该套地层中、下部有机质已演化到高成熟(生湿气和干气)阶段,直至晚中新世末该套地层上部仍处于高成熟和过成熟阶段。在北康盆地东北部坳陷和南薇西盆地北部坳陷正处于成熟(生油高峰期)阶段。而在隆起部位及北部大部分地区尚未成熟,直至现今仍在生油。

上渐新统—中中新统:中中新世末期北康盆地东、西部坳陷和曾母盆地北部坳陷一带大部分地区该套地层底部有机物质成熟,而在其局部深凹内已进入到生油的高峰期。到晚中新世末期该套地层中部和下部则分别处于成熟、高成熟和过成熟(生油、湿气和干气)的阶段,在高部位该套地层底部则刚刚进入到生油门限。直至现今北康盆地西部坳陷大部分地区该套地层中部仍处于生油的高峰期,而东北部坳陷该套地层底部则刚进入到生油门限。但在北部广大地区该套地层的有机质均未成熟。

储集条件

据邻区的曾母、文莱—沙巴和礼乐盆地钻探证实,古新统—上新统均有储层分布。按岩性可划分为砂岩和碳酸盐岩两大类储层。

砂岩储层的时代主要为中新世,是本区重要储集层之一。据砂岩百分含量图分析:研究区的砂岩百分含量为~75%,局部大于75%,其中古新统下渐新统(上新统)砂岩百分含量一般为50%~75%.局部(西北部和中北部)大于75%,主要为偏砂相或砂岩相沉积。上渐新统(下中新统)中中新统砂岩百分含量主要为25%~75%,其中北部和西部砂岩百分含量为50%~75%,局部(西北部)大于50%,亦属偏砂相或砂岩相,而中部和南部砂岩百分含量,前者25%~,为偏泥相沉积.后者~50%,为偏泥相或偏砂相沉积。邻区钻探证实.砂岩储层物性良好.曾母盆地渐新统—下中新统海岸平原及滨海相砂岩,其孔隙度达10%~30%,渗透率(100~600)×103μm2;文莱三角洲中—上中新统(上部为诗里亚组,下部为米里亚组)海退层系的砂岩,其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为20%和200×103μm2。

据邻区地质资料揭示,碳酸盐岩的储层发育时代主要为晚渐新世一中新世。据研究区沉积相分析,碳酸盐岩发育的时代主要为中中新世,分布在南部北康盆地东南部隆起、中部隆起、西部坳陷西部边缘和曾母盆地北部坳陷东部边缘上。

盖层条件

上新世—第四纪在南海是广泛的海侵期,研究区亦受到强烈的海侵,形成稳定的半深海相沉积。据地震速度计算泥质岩厚度一般为60~6000m。从泥质岩分布图可见,大约以7°30'N分成南北两区,南部泥质岩厚度大,在120~6000m之间变化,其中曾母盆地北部坳陷和西部斜坡厚度最大,为680~6000m,平均厚度2960m。北部除南薇西盆地泥质岩厚度(60~1950m.平均厚度690m)较大外,南薇东、康泰、九章等六个盆地泥质岩厚度均数十米至数百米(55~660m)。宏观全区.泥质岩的分布特征为:由北往南、由东往西厚度增大;从隆起区往盆地沉积中心厚度增大(图5、图6)。

上新世—第四纪构造活动微弱,该套泥质岩厚度适中,可作为良好的区域性盖层。而T3之下各层组同时期的泥质岩既可生成油气,又是局部性良好的盖层。

圈闭条件

地震资料解释成果显示,研究区内断块、断背斜、断鼻及背斜等构造十分发育,还存在与沉积有关的岩性圈闭。据区域地质和地震资料推测可能发育台地生物礁(礁隆)。这些不同类型的构造和地层圈闭,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场所。

4小结

研究区内新生代地层发育齐全(T0—Tg),最大沉积厚度可达成16000m。其中发育有古新统—下渐新统(上渐新统)、上渐新统(下中新统)—中中新统和上中新统—上新统差—好的三套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Ⅲ型的干酪根为主,有砂岩和碳酸盐岩两大类储层,储集物性和圈闭条件良好,为断块、背斜、断背斜、断鼻及岩性圈闭等,可捕捉到垂向(断层)和横

图5南沙中部海域T0—T2(N2+Q)泥质岩横向变化

thickness variation of T0—T2(N2+Q)in the middle Nansha area,South China Seas

图6南沙中部海域T0—T2(N2+Q)泥质岩横向变化

thickness variation of T0—T2(N2+Q)in the middle Nansha area,South China Seas向不整合面(T3、T4、T5、Tg区域不整合面)远距离运移而来的油气,盖层条件中等—良好,对油气可起到良好的封闭作用。研究区内具有中—高地温梯度区,有利于有机质快速向烃类转化,具备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条件,有利于有机质的生成、运移和储藏。

参考文献

1.吴进民.1991.南沙群岛地质构造特征及油气展望.南海地质研究(三).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白志琳等,1996.南沙海域东南部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专辑.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3.盛志伟等.1989.我国陆相生油层定量评价,中国含油气盆地烃源岩评价.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4.金庆焕等.1989.南海地质与油气资源.北京:地质出版社.

5.周效中等.1991.礼乐滩及邻近海区地层划分对比.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区地质地球物理及岛礁研究论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

PETROLEUM GEOLOGY AND EVALUATION OF THE MIDDLE NANSHA AREA,SOUTH CHINA SEAS

Zeng Xianghui Yao Yongjian Yi Hai

Abstract

Paleocene to lower Oligocene(upper Oligocene),upper Oligocene(lower Miocene)to middle Miocene,upper Miocene to Pliocene contained ⅡB—Ⅲ type kerogene,may be three suites of oil and gas-bearing rock in the middle Nansha area,the South China on the thermo-evolution history of organic material and put forwarod TTI method and R0values according to David ’s method(1988),the writers confirm the oil and gas and analyse the maturity of organic material hot evolution kinds of reservoirs, of Paleocene-late Miocene and late Oligocene-Miocene(Pliocene)may be discovered in the caprocks,tectonic traps and stratum traps and faulted blocks,faulted anticlines,anticlines and platform reefs(reef rises),also have been found at the southern,southwestern of the middle and is good petroleum geology study in the region.

Key words:Middle Nansha area,source rock,reservoir layers,cap layers,organic thermo-evolution

注释

358 评论

坚强的T123

-南海问题论文 _最新南海问题_南海题目的打破点在哪里?关于南海题目的争端,虽然随着与中国有争端的越南菲律宾两国纷繁派出高官访华而氛围松弛上去,但思虑到两边的来往出招和残暴的现实处境,中国南海题目的另日前景如故穷苦重重,不容达观。本年的南海争端以越南菲律宾两国的挑战侵占初步,对于南海。以维持现状、各说各话地中越、中菲言和而告一段落。外表看是和棋,但越南菲律宾此番对中国南海的侵占并未获得有用控制,事实上中方暗输一筹。其实中国的主动是一种一定。南海问题之我见。与越南、菲律宾保卫领海领土的毅然断然相比,听听南海争端问题。中方碍于国际形势、国际抵牾等缘故而显得有些惶然失措。我有幸插手了凤凰卫视南海争端的一期节目录制,那时在场的美国、日本、韩国三位番邦嘉宾都起色并确信中国不会动用武力处置南海争端,而目前看来的结果也正印证他们的预言。再联想到吴建民师长教师“制止是一种自傲”的概念在支流媒体上的通俗宣扬,足以让那时的军方嘉宾罗援将军的“中国嗜好安宁,南海。若越南要战将奉陪到底”铮铮宣言化为乌有。两军比武,未战之前我方的底牌即被对方洞悉,这仗要如何打都特殊穷苦。首回合中方失利的基础缘故,就在于战略指引思想有过失,过失几许,最新南海问题。在此略过,请各位联想。正如拳王争霸逐鹿要打十数个回合一样,最新南海问题。南海争端也是一个历久掠夺的态势。听听南海。本回合的失势,只管即便有些难受,也?失了较佳的时机,小损中方的士气,问题。超频三2代散热 但至多来说总的大局尚不算太坏,想知道南海问题论文。另日尚有可左右的不妨。所以在此我想说明一下南海题目的另日,宛如彷佛更故意义一些。围棋中经常提到大场和急所。在围棋中,大场当然是争取决胜的主战场,但急所更是选手必争的要所。由于大场缓手尚有取胜的机缘,我不知道南海。而急所则是战机稍纵既逝,一旦缓手结果难以挽回。南海问题之我见。若是套用在南海题目上,相比看之我见。什么是大场,什么又是急所呢?就目前的形势来说,越南占领了南海中的西沙和南沙群岛中的大多半岛屿,关于南海问题。是据有南海岛屿最多、侵占陆地资源最多的国度。南海。只须摆平了越南,南海题目基本就胜券在握,学习南海主权问题。越南可谓是南海题目中的大场所在。前段时候网络上磋议南海题目时,打不打越南、何时打越南成了当仁不让的主题,论文。所以也就不难理解这其中的关键相关。而菲律宾则依仗与美国的盟国相关及支持,近来对我南海的海岛及油气资源频频下手,事实上南海问题论文。武力进驻海岛、关闭油田开采等,成为早先侵犯南海的急先锋,其势气焰万丈之。我以为,看看南海主权问题。南海题目中的急所非菲律宾莫属。南海争端一旦动武,那么中国先向越南开战,还是先向菲律宾开战呢?遵照围棋的实战秩序,先下急所,再采用大场。看着南海主权问题。如此一来,则该当先拿菲律宾祭旗。说明如下:1、菲律宾是美国的盟国,只管即便现在美国表态在南海题目上支持菲律宾的立场,之我见。但却并公然公告南海局限也是其两边安保的有用局限(统统所谓菲律宾在南海遭袭击华盛顿将回应的说法均出自菲律宾之口,更多的是一种式样,南海问题之我见。增添菲律宾在南海题目上的筹码而已)。南海争端问题。一旦美国日后公告南海局限适用美菲配合防卫条约的话,中国将特殊主动。力争在此之前处置菲律宾,看看南海主权问题。既可以有用防守南海主权,学会南海。又可阻止美国藉此介入南海题目,南海。可谓是两全其美。即使美军介入战争,中方也可借此摸索出美军的底线,并以此为由,鼎力大举增添在南海的军力安排,遏制住菲律宾对我南海的侵犯趋向。2、菲律宾目前在南海多个岛屿虽有驻军,但其军力绝对越南而言薄略许多,最新。武器装置也比力落伍。对阵菲律宾,看着南海问题之我见。比与越南开战的胜算更大,听听南海主权问题。付出的代价相应更小,看着南海。本钱则更低一些。不论当兵事上还是从经济下去说,都划算得多。而若是一旦让菲律宾在美国的襄理下把军事气力坐大至越南般局面,其结果不可思议。南海问题论文。3、与菲律宾作战,越南出于战略思虑与菲律宾联手作战的不妨极低,真相中国与越南不但有冗长的海上边境线,还有着冗长的陆地边境线。越南若是冒然联手菲律宾,势必会思虑到中国从陆路及北部湾向其带头反击的战争风险。问题。是以,与菲律宾开战的风险较低。反之,南海。若是先攻击越南的话,势必打成持久战,有美国撑腰、外乡无忧的菲律宾极不妨会趁机趁火打劫,乃至从南海的另一侧进击我方,从而形成我方两翼作战之窘境。而人人都显露,目前我国海军尚不齐全同时打两场大规模海战的才华。南海。4、若是拿下菲律宾,我们即可震慑越南,从而不妨以商讨等代价较小的方式处置西沙、南沙群岛题目。即使遇到美军阻滞未能摆平菲律宾,也可经过此战向南海各方表达我方为南海不惜一战的信念,而非薄弱虚弱不敢战之辈。从而促使南海各方收敛其行为,尽量回归到南海宣言的局限内,问题。而非目前心口不一的做法。5、对菲律宾作战的结果比对越南作战的结果更易经受。由于越南在南海诸岛规划多年,军事实力相当可观,在企图不充斥的处境下匆忙作战,一旦腐化不妨就进一步坐实了越南目前对南海诸岛的占领事实,从而越发主动。越南南海问题。而对菲律宾则不同,由于其军备较差,军力较弱,取胜的左右大;即使退一步说因美军介入(这种概率相当较低,第一美国并未声明南海局限适用美菲安保条约,第二美国也会思虑是以引发亚太地域军备竞赛的风险与中国的国际相关)未能取得现实的成功,美军也绝不会襄理菲方反攻中方现实控制的海岛,中国南海问题。中方没有现实的战略亏损,反而可以籍此在南海增添军备投入,择机(即美军得空草率之时)再次进击,进退的主动权掌握在自身的手中。经过以上说明,现时形势之下,先拿下菲律宾这个急所,对南海争端的窘境之处置,听听南海。无疑是最适当的打破点。怜惜的是,问题。最佳战机在前段时候菲律宾叫嚣将南中国海更名为西菲律宾海之时,早就往时。听说南海问题论文。不过,当菲律宾挟美军之势再次挑战之时,便是中方决断反击之日。否则,一味绥靖殆误战机,招致美国日本等他国气力间接卷入南海局限,南海争端还将越发杂乱化,我领土被侵占之势仍将延续好转,事实上最新南海问题。结果难以联想。当然,以上说明是设备在“能战方可言和、不惜一战以卫领土”前提之下,否则,中国在南海题目上慢慢边缘化乃至拱手相让,南海问题之我见。也不是什么不不妨发作的事情。

265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ps海报设计的论文参考文献

    PS在平面设计的应用中,对于多种图像格式和色彩模式均有着支持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ps论文范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浅谈PS电脑辅助工具在海报设计中

    无敌炒米饭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海南湿地保护论文参考文献

    改善环境从两部分抓起1、调整能源结构因为矿产能源的消耗会附生出一大堆的物质破坏环境。比如,政府现在限制电摩。这样就等于强迫人们去用排污量巨大的汽车和油摩。这需要

    深田和美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关于海运论文参考文献

    唐代运输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史记,因为在史记当中记载了唐代运输业,而且记载的非常详细,写论文可以参考史记当中的唐代运输业的记载。

    小嘟嘟呀呀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关于海底捞论文的参考文献

    摘 要: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管理研究的重点之一。在对海底捞的服务、员工管理、选址和流程进行剖析基础上,得出四大因子是海底捞的关键资源,是构成海底捞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Hexe留恋不往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关于海豚的论文参考文献

    浅谈观赏渔业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摘要】观赏渔业是一种以渔文化为主体的的新型经济形态。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近几年来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长足的发展,许多地区因

    碎碎便便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