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ny小波
如你所愿青花瓷的传说传说(一)提起青花瓷,人们都知道它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其瓷白中泛青、其花青翠欲滴、是典雅素静的“人间瑰宝”。但问起它的来历,人们不一定知道这里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元代时,镇上有个刻花的青年工匠,名叫赵小宝。小宝有个未婚妻、名叫廖青花。一天,青花问小宝:“这瓷坯上的花儿,如果能用笔画上去,不更好吗?”小宝皱了皱眉头,说:“我早就想过。可是找了许多年,找不到一种适合画瓷的颜料啊。”青花听后,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办法找到这种颜料。并央求专门找矿的舅舅,带她进山找矿。开始舅舅不肯,说找矿太辛苦,女孩子吃不消。后来,经青花再三恳求,才勉强答应下来。第二天,天刚拂晓,青花和舅舅便进山找矿去了。秋去冬来,时间一晃过去了三个月,小宝见青花和舅舅还未归来,放心不下,便冒着刺骨的寒风,踏着厚厚的白雪,直奔青石山找青花与舅舅。小宝走了三天三夜,终于来到了山前,发现前面山谷有一缕青烟,顿时心头一热,匆忙朝冒烟的方向奔去。来到山谷,小宝才看清,青烟是从一座倒塌了的炭窖里冒出来的,便钻进破窖,发现窑的一角堆满各色各样式料石,再一看,窑的另一角还躺着一个衣衫破烂的老人,老人身边堆有几段柴火,柴火上正冒着一缕缕青烟。小宝仔细地朝老人瞧去,这才看清,躺在地上的老人正是青花的舅舅。他急忙抱起舅舅,不停地叫喊:“舅舅!舅舅……”老人渐渐苏醒过来,一看是小宝,急忙对小宝说:“快,快,快上山……去接青花” 。小宝顺着舅舅指的方向,拚命朝山顶找到了青花冻僵的尸体。在她身旁的雪地上,还堆着一堆堆已选好的石料。小宝见状,哭得死去活来……掩埋了青花,小宝含着泪水,搀扶舅舅回到镇上。从此,潜心研制画料。他将青花如娘采挖的石料研成粉末,配成颜料,用笔蘸饱,画到瓷坯上、经高温焙烧后,白中泛青的瓷器上出现了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青花瓷便从此诞生。青花瓷的出现,突破了我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的框框,把瓷器装饰推进到釉下彩绘的新时代,形成了鲜明的景德镇瓷器之风格。后人为了纪念廖青花,遂把画在瓷器上的这种蓝花称之为“青花”,把描绘这种蓝花的彩料称之为“青花料(廖)”这两种叫法,一直沿至今天。传说(二)【传说】有一个关于天青花瓷的传说:一个美丽的女子将自己的灵魂和祈祷烧制在瓷器上,等待着能有一天和痴恋着却不幸逝去的心上男子再次相遇。【天青】群山深处的有一个镇子,叫做青花镇。这个镇子背后的山格外青翠巍峨,冬天里除了山顶有帽子一般的雪顶,山体别的部分依然都是绿色的。山上的溪流潺潺,多少年来就那么流着,和山一起,呆在这个永远不会动摇的栖息之地。这里有一种特别的粘土,镇子里的老人们都说,没有这个粘土就没有这个青花镇。只有青花镇挖出来的土烧制的瓷器釉质白里泛青,青料发色青翠,呈色稳定,四方的人都来镇上购买这里的瓷器。这镇上众多的作坊里,又数山脚下、镇子最边上的周家作坊最有名,谁能买到,那就是最好的女儿陪嫁之物,而周家镇窑之宝莫非是那一窑传奇的天青花瓷了。女子要是能得到一件,摆在内闱,据说能长久得到男子的珍爱和呵护,无论丈夫走多远,心里只有她一人。传说,在这年冬天,周家作坊里,一直在等着制作一窑天青色的上瓷。这种瓷在炉里烧出来,出炉的那一瞬间必须是烟雨天,上在釉上的颜色对炉火的温度要求非常高。这一年很久没有下雨了,可偏偏是这一天突然烟雨朦胧,天低低欲坠。周家二太太怀胎十月,在傍晚烟雨骤起的时候同时动了胎气,顺利诞下一名女婴。巧的是,在这个女婴降生的一瞬间,这炉窑的炉火很奇妙地冒出了七彩光华,出炉之后,大家都惊呆了——烧出了镇子里百岁老人都没有见过的稀有绝品的天青雨瓷来!已经将近50载的周老先生得此好瓷和女儿,真是眉眼都挂不住喜。细看那女孩,生得如同白瓷一样精致皮肉,眉目竟如瓷花般夺目清晰。所以,周老爷虽然得的是个女儿,但是也整整张灯结彩了七日;而烧出来的天青瓷,也是全镇人的喜事,大家都对这个给人们带来好运的女孩珍爱不已。最后,周老爷亲自给她取名:天青。【公子】天青一天一天长大,越来越美,和那瓷上的仕女是一个样子,甚至更美。但是就是一点,小天青怎么也不肯开口说话,这一点真是急坏了周家上下。好在孩子健康,没有其他毛病,周老爷也只有慢慢想法子了。到了一年一次外客来访的集市。这一天,会有很多客商从四面八方汇集在青花镇,挑选镇子上这一年最好的货品。这次集市开市的时候,也是天青满十四岁的日子,周老爷在镇头的城墙上贴了告示,谁能治好天青的失语症,就把那窑天青瓷全部赠与,这可是价值连城啊。城外一名青年公子,摇着靛蓝撒金的一柄扇子,和一名童儿一名脚夫来了。看上去不像是一般的商人,衣裳洁白飘逸,眉宇间都是一股英气。他看了看城墙上的告示,拿扇子挑了告示卷在手上就直奔周家而去。在周家客堂,这位公子长长一个揖作下去,周老先生欢喜不尽,心想女儿终于可以开口说话了,治病的人还是如此潇洒风流的人物。周老先生扶起公子,问道:公子何处来?姓甚名谁啊?那公子恭敬的微一颔首:晚辈姓周名杰伦,单字一个董,来自遥远的海中流求岛,有海中人鱼歌喉熬制的药丸,定能使小姐莺喉婉转。周老先生说:若公子能治好小女,那窑瓷定是公子所有,绝无戏言。公子笑着摆手:前辈,晚辈并不贪图那稀有之瓷,却只想若能得小姐为妻子,今生别无他求!周老先生一咬牙,也好!老夫应允你!【诺言】是夜,周公子吩咐所有人不得进小姐房,只能他一人进房疗疾。周老爷虽然心中不快,觉得不妥,但是心想若治好了,小女便是他的妻子,这个人看上也是个君子,万般无奈但也只有答应。长夜漫漫,在鸡叫洪亮的时候,天边终于出现了鱼肚白,周老爷一家没有一个人合眼,眼睁睁看着天青的房门。当第一束阳光射进院子的时候,房门“咦哑”一声开了,周公子略有些疲惫但是精神神采奕奕先出门来,向着门里伸出一条手臂来,门内缓缓走出美若天仙含羞答答的天青,把玉手往周公子臂上一搭,款款走了出来。周老爷和周妇人连忙上前,却见那天青姑娘一声娇唤:爹爹、母亲~!便哭倒在二老怀中。这是天青第一声唤爹娘,全家上下都鼓舞欢欣。周公子在傍扶起天青,也拜倒:岳父岳母在上,请受小婿一拜~!这下,周老爷却舍不得了。他才舍不得掌上明珠远渡重洋,去那叫做流求的小岛。于是他心中想拖延这婚事,对公子说:杰伦啊,我家小女已经许于你,但是按照规矩,你必须在明年小女年满十五岁的时候,带着你父母的聘书以及聘礼才能将她迎娶。周公子凝视着天青,天青也看着公子。两人无言,心中默念佳期明年,心中诺言暗传。【诀别】这青花镇山中有个老道,是周老爷的朋友,在周公子准备走的这一日正好上门拜访。那老道与出门的公子撞个满怀,定眼看时,心中一惊。他把周老爷拉在暗处窃窃道:周老先生这可是要接门妖亲啊~!原来,那公子本是流求岛上千年修炼的一只蓝丝青鸟,化作人形,难怪他能给天青疗疾,起码用了他五百年的功力。周老先生急了:仙人救我小女!那道人说:这青鸟精说来也不害人,在鸟精中也是有名的痴情种……周老先生斩钉截铁的说:断然不可!人妖殊途,况且小女远去重洋,怎能放心!道人说:老先生,这也不难,你看见周公子那柄那柄靛蓝撒金折扇了么?那就是这青鸟的翅膀,你若暗中留下这柄扇子,这鸟已经耗尽五百年的功力,是飞不过这海峡便会葬身海底的。周老先生暗中想办法把公子的那柄扇子丢进了瓷窑里烧得一干二净,公子只顾得和天青私语,恋恋不舍,走时浑然不觉,随行小童不断唤到:公子,该走了,公子,该走了。周公子一走,天青是天天痴等,目光从来没有从远方收回来过。但是,数月之后,却从海边有消息传来,说是公子返家的船在海浪中覆没。那也正是一个烟雨欲来的傍晚,天青姑娘脏腹如同有火在烧,她裹胁着一阵烟火之风,纵身跳入了一炉正在燃烧的瓷窑!七彩的火苗腾起,烟火中幻化出一股鸟儿般的青烟向海边的方向飘去。空中陡然响起许多婉转的鸟鸣,那鸟鸣细听来似乎是一首凄婉的曲子,和那青烟缠绕不尽,久久不散。这炉窑出来的瓷,每一个上面都有一只青鸟深深嵌在天青色的瓷胎上,若隐若现。【后记】只有周公子那随同的小童没有葬身海底,他虽然是一只幼小的青鸟,但好在翅膀并没有被偷走,千辛万苦中飞回了流求。他在心中默默感念着周公子和那天青这一场奇恋。在他修炼千年圆满那天,正好是公元2007年,他化作一个人,入得尘世,做了一个歌唱艺人,他把这一段千年前目睹的爱情,写了一首传唱甚广的歌谣:《青花瓷》——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於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著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
欠我一场爱情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已成为"中国"的代名词。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这件原始青瓷尊是原始瓷器的一个典型代表。器口作喇叭状,无肩,深腹束腰,底部有外撇的圈足。胎体坚硬,厚薄均匀,造型规整。器内外均施有青黄色釉,胎体与釉层结合紧密,底部无釉处露出浅灰白色的瓷胎。外壁装饰的纹饰排列整齐、朴素雅致。此尊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和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
唐朝外销陶瓷不仅丰富和便利了非洲人民的日常生活,而且还对输入地的手工业生产和审美情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除了输入品外,福斯塔特陶瓷残片大部分是本地产品,这些产品的突出特点是,它们有百分之七八十都是中国陶瓷器的仿制品。如多彩纹陶器和多彩划刻陶器仿唐三彩,白釉陶瓷仿唐代白瓷,而黄褐釉线刻陶器则是越窑瓷的仿制品。
同样的情形还出现于波斯,八九世纪时,当唐三彩和输入波斯之后,在本地很快就出现了多彩彩纹陶器和多彩线刻花纹陶器,人们将这种华贵的陶器形象地称作“波斯三彩”。这时在邢州白瓷的影响下,在波斯还出现了白釉蓝彩陶器。
大量当地仿唐陶瓷器的发现,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唐朝文化对世界各地文化产生的强烈的吸引力。当然这些输入地生产的陶瓷器并不是简单地模仿唐代器物,而是经过改造,具有了本民族的风格。
较之在非洲沿海发现的唐朝陶瓷,学术界对东亚尤其是对日本发现的唐朝陶瓷的了解要具体和深入得多。据统计,日本出土唐五代陶瓷的遗址有188处,出土各类陶瓷片2159片。
分布在南至冲绳县,北达秋田县的广大地区,包括都城、官衙、墓葬、集落、寺院、集市、作坊、祭祀地等各种不同性质的遗址。以上遗址中,并不包括有名的鸿胪馆遗址。
1978年,在福岗市平和野球场的改造工程中,人们第一次发现了与鸿胪馆相关的遗址,以后通过连续十数次发掘,出土了大量的唐五代陶瓷残片。其数量之巨,目前尚无法做出具体的数字统计,但是在总量上,早已远远超出了日本全国的出土量。
日本出土唐朝贸易陶瓷的遗址分布表明,唐朝贸易船除了在鸿胪馆近海登陆外,仅在长崎离岛、佐贺有明海有临时停泊交易的可能,唐朝商船这时尚不可能深入到濑户内海停泊,唐朝商人也不能深入到日本内地贸易。正是出于这一原因,在濑户内海沿岸及神户、大阪港一带极少有集中出土唐五代贸易陶瓷的遗址。
另外,出土贸易陶瓷遗址主要限于都城、官衙、寺院、集落等,而集落遗址发现陶瓷残片的数量往往都只有一两片,这种情况表明,唐五代陶瓷在当时的日本属于难得之物,其消费者主要是贵族、王公大臣等社会上层,一般庶民阶层则无缘使用这种贵重的器物。从发现瓷片的窑口分析,这一时期中国外销日本的陶瓷产地主要有浙江越州窑(包括宁波地区诸窑)、台州临海窑、婺州窑、江苏宜兴窑、河北邢窑、定窑、河南巩县窑、密县窑、湖南长沙窑等,其中青瓷以浙江北部越州窑青瓷为主流,而白瓷则全部属于河南、河北的产品。
这与在非洲发现的唐朝外销瓷的情况是一致的。与唐朝的陶瓷贸易,对日本陶瓷业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日本本地产绿釉陶,无论在器形还是纹饰,都是唐朝外销陶瓷的仿制品[67]。
与海外各地发现大量唐代陶瓷器相适应,陶瓷器也是海外贸易港口城市扬州考古发掘中出土最多的器物。考古工作者曾在扬州古河道中发现了两条唐代古船,中间均有隔仓,仓内残留有漆器、瓷器残片,可能是用于短途运输的货船[68]。
1975年,在扬州西门外发现了唐代扬州“罗城”遗址,并发掘出了大批唐代遗物,其中最重要的收获之一是大批陶瓷器残片的出土。在1,100平方米范围内的12个探方里,出土各种瓷片15,585片。
其中以青釉瓷最多,为7,722片,占总数的49%;白釉瓷2,224片,占15%;黄釉瓷1,821片,占5%;各种彩釉瓷598片,占4%;黑釉瓷106片,占;其它各种瓷片1,148片,占。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是非常罕见的。
窑口可以辨认的有长沙窑、景德镇窑、宜兴窑、越窑等,有些黄釉、酱釉、褐釉、黑釉等瓷器可能是寿州(今安徽凤阳)、洪州(今江西南昌)和河南、陕西等北方窖烧造的产品,产地范围非常广泛。这些瓷器主要是碗、盏、盘、罐、盒、壶等日用器皿,其中产于官窑者极少,大多数是由民窑烧造的器物。
从各地集中如此多的日用瓷器,显然是作为商品流通的[69]。在扬州“七八·二人防工程”工地中,也发现了大量的单色釉、多色釉的陶瓷器残件和几十件完整器物,窑口可以辨认的有长沙窑、寿州窑、宜兴窑、越窑等,此外还有众多的器物尚难辨认其窑口来源。
从器形和釉色来看,这些陶瓷器与全国著名的窑口出产的陶瓷有相似之处,而扬州至今尚未发现唐代烧窑,大量的陶瓷器只能是从各地而来,一部分供应扬州市民的需要,一部分转运他方[70]。扬州是唐代非常繁荣的对外贸易港口城市,考虑到唐代陶瓷器大量从海上出口的事实,显然不能排除扬州发现的陶瓷器是用于出口的可能性。
另一点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在扬州还发现了大批波斯陶片。1965年,考古工作者在扬州征集到了一件双耳绿釉大陶壶,此后,又陆续发现和采集到了二三百片相同的陶片标本,经过研究,这批陶器在胎色、胎质以及化学成分等各方面都与中国绿釉陶器有明显区别,属于波斯的产品。
这些波斯陶片的发现地集中在扬州市东南近郊,这里是唐扬州城外的唐人墓葬区。陶片多出土于晚唐、五代地层内,伴出遗物均属中晚唐或五代时期,基本可以断定是8世纪晚期至9世纪的产品。
人生就像一件瓷器,而这件瓷器的制造者就是你自己,正因为每件瓷器的制造者不同,所以每件瓷器的样子、功能都总有些不同,不同的瓷器就代表不同的人生。
花瓶
这种瓷器的制造者大多是社会的高层、贵族,他们一生下来就注定要成为花瓶的制造者。他们的生活就是酒会、派对、舞会、应酬等,就像花瓶是用来装饰的,他们的生活是用来包装自己。就算他们自己不想过这样的生活,但是因为他们的身份,他们不得不掩饰自己,要把自己装扮得很高贵。很多贵族想脱离这样无聊的生活,但是成功的只有少数,因为很多人都不能放下金钱、权利这些东西,只有那些一心追求自由的贵族,才能彻彻底底地从这个圈子里走出来。
虽然这种生活很无聊,但是它是大多数人的梦想。每天都有许许多多的人在努力工作,为的就是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每天都在金钱堆中打滚,不愁吃不愁喝。
茶具
制造这种瓷器的人大多数是中产阶级,他们生活不成问题,有时还有时间去放松放松,打打高尔夫,喝喝茶,享受一下人生的乐趣。这也是一种不错的瓷器,生活过得安安稳稳,不为钱发愁。但是,这种瓷器的制造者不是成大器的人,他们没有追求梦想的意识,只图一生过得平平静静,没有雄心壮志。
碗碟
这种瓷器属于那些低层人物,他们每天为三餐奔波,今天不知明天事,反正今天有钱今天用完,管明天呢!他们每天都做着做贵族的梦,但是他们总是说自己没可能,总是说自己不行,连试都不试。但是也有很多人是白手起家的,他们最后成为了百万富翁。他们是靠坚强的意志,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去闯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每个人都有一件属于自己的瓷器,朋友,让我们一起去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制作一件属于自己的瓷器,要做的独一无二!
今天,我们去了瓷器之都——景德镇,听说那里的瓷器特别特别特别……的有名,那当然了,不然怎么会叫瓷器之都呢?对不?哇塞!真漂亮,连路灯的柱子都是用瓷器做成的。
当车子开到瓷器批发市场的大门口时,我惊呆了,哇!那么多滴的瓷器,估计一年也卖不完吧?(凭空猜想)我跑了上去,有一个瓶子越高达10米(有点夸张了),还有养鱼的大缸,这也太大了吧?一个人都能钻进去,啊不!应该是两个人。嘻嘻哈哈……进了商店,在橱柜上有好多的餐具和杯具,真的好漂亮,我都眼花缭乱了,该挑哪一套带回家呢?在我心里,我最喜欢的是那有丝网和小花的餐具,因为它晶莹剔透,刻的小花还特别精致,可是,大人们说这个有点小孩子气,还是上面那一套成熟。
我看了看,还不如我挑的那一套呢!因为上面的只有一朵微粉红的小花,其余的全是白色,我并不喜欢。我还看了看其他的杯具,画的挺好的嘛!不过,我还是喜欢我选择的那一套,最后,妈妈买下了我选择的这一套,太好了!太好了!我的心情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得高兴……。
做陶瓷
在“科技节”活动中,其中一项活动——做陶瓷,深深地吸引了我。 今天下午,妈妈带我来到横街路杨杨美术屋,让我亲手体会做陶瓷的感受,我兴奋不已。来到店里,我看见柜子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陶瓷碗,让我跃跃欲试。店里的叔叔为我准备了一块陶泥,教我用手把泥拍圆,把泥中的空气拍掉。然后放在机器上压稳,做好扎实的基础后。叔叔启动机器,机器飞快地转动起来,我把手浸湿,轻轻地抱住陶泥,用两个大拇指按在泥中间,随着机器均匀的转动,中间的“洞”越来越大,一个陶碗渐渐地成形了,我又用手轻轻往碗沿挤了挤,一个漂亮的小花碗诞生了。叔叔帮我从机器上取了下来,放在柜子里等过几天晒干后再来拿。 回家的路上,我真希望马上把我做的小花碗带回家,还用颜料把它涂得漂漂亮亮的,虽然我的小花碗做得不是很精致,但这是我亲自做的手工艺品,我要好好珍藏。
中华传统文化种类繁多,有剪纸、国画、陶瓷等,其中陶瓷在生活中处处可见。
古人大约在公元前八千至两千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瓷。陶瓷大多数是用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材料制成的。陶瓷烧至七百度可以装水,烧至1200度可以完全不吸水而且耐高温、耐腐蚀。生产陶瓷的工艺过程是淘泥、摞泥、拉坯、印坯、修坯、捺水、画坯、上釉、烧窑。
说
到陶瓷,我家也有许多瓷器,比如花盆、碗、洗面盆……,我家的花盆是圆形的,外壁上面的图案有植物红色的茎,其他全是黑色的。洗面盆是圆形的,外壁上印有
一首诗,诗的名字是《春夜喜雨》,内容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旁边刻着“景德镇”三个字,说明这个洗脸盆是景德镇制造
的。
在我搜集的陶资图片里,我最喜欢利用唐三彩工艺制作的那匹骏马,它低着头,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镶嵌在头上,一双毛茸茸的耳朵屹立在头顶上,一副五颜六色的马鞍套在马背上,我想:这匹骏马大概是陶瓷中的精品吧!
啊,中华传统文化可真像一座巨大无比的宝库,以后我要了解更多的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真正的瓷器出现是在东汉时期(公元23-220年)。
首先是在南方地区的浙江省开始出现的。浙江绍兴上虞县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上浦小仙坛发现东汉晚期瓷窑址和青瓷等。
瓷片质地细腻,釉面有光泽,胎釉结合紧密牢固。从显微照相可见,青瓷残片釉下已无残留石英。
这种釉无论在外貌上,或是显微结构上,都已摆脱了原始青瓷的原始性。已符合真正的瓷器标准了。
两晋:时期,那时已经开始烧制最原始的青瓷,也就是涂抹 了青釉的瓷器。那时以南方的类似雪与北方的如冰似玉为主。
以现河南博物院与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原始青瓷尊为代表。 隋唐:瓷器发展到隋,也进入一个繁荣成长的阶段。
唐已经开始有唐三彩 这种低温釉瓷产生了。因经常使用黄、绿、褐三种色彩得名,一般作为陪葬品,分为器皿、人物、动物,是我国古代陶器工艺的精品。
宋元:宋代是中国制瓷业极其辉煌的历史时期,各地新兴窑场不断,涌现 出不少驰名中外的瓷窑。所谓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链接:汝窑专为宫廷烧制御用青瓷器烧造工艺达到了中国陶瓷史上的极致,有“天下瓷器,汝瓷为魁“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美称。可见其有多么珍贵了。
汝瓷使用上好的高岭土制成,将珍珠玛瑙磨碎了使用在瓷器表面,使其拥有异常光滑的表面。釉色分天青、粉青、天蓝。
有一句古话:“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官窑的瓷器釉色胎骨坚薄釉色翠美清新腴润如脂纹片纵横,飘逸流畅。哥窑又称章窑。
瓷器造型端庄古朴器身釉色滋润腴厚,传世者祢足珍贵。 定窑也称粉定以烧白瓷而着称碗、盘制品彩覆烧工艺口沿上不施釉俗称“芒口”。
钧窑以烧制乳浊釉瓷为主兼烧黑瓷及白地黑花瓷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而闻名。宋瓷在工艺上取得较高成就,形成品种丰富多彩、造型简洁优美、装饰方法多种多样。
官私名窑名瓷都风格各异,有的清秀、有的浑厚、有的典雅、有的绚丽、有的淳朴、有的民间色彩浓厚、百花争艳。元代由于战乱,打击了制瓷业,但制瓷业工艺仍有新创新,出现了青花瓷和釉里红技法。
明清:明、清时期的陶瓷文化明代以前陶瓷釉色以青为主,明代以降则 白瓷为大宗,为瓷器的装饰创造了物质条件。清初制瓷技巧更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清代前期和中期,从整个社会来说,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社会经济进人了一个繁荣时期,我国制瓷工艺达到了历史高峰,造瓷技术有更大进步,凡是明代已有的工艺和品种,大多有所提高或创新。
清代西亚的珐琅器传入中国,使清代瓷器更加变幻莫测,玲珑精致。 釉色发展: 一道釉——就是一种颜色 红:有祭红、豇豆红、宝石红、郎窑红、抹红、珊珊红、胭脂红、粉红、海棠红、束红、矶红、肉红、鲜红、朱红、大红、柿红、娃娃脸等。
青:有天青、粉青、豆青、冬青、翠青、灰青、虾青、影青、蛋青。 绿:有孔雀绿、鹦哥绿、宝石绿、瓜皮绿等。
黄:有蛋黄、娇黄、鸡油黄、姜汁黄、鹅黄、鱼子黄、蜜腊黄等。 蓝:有雾蓝、洒蓝、天蓝、翠蓝、宝石蓝、抹蓝等。
白:有牙白、月白、甜白、青白、鱼肚白等。 黑:有黑彩、墨彩、鸟金等。
紫:有茄皮紫、猪肝紫、玫瑰紫等。 炉钩釉:是由高梁红和松石绿二种颜色组成的。
窑变红釉是由红和兰两种颜色组成的。 茶叶沫釉:象茶叶颜色。
彩瓷我国古代瓷器的装饰方法是十分丰富的,一般来说,宋代以前多采用刻花、划花、印花等方法,即在坯胎 未干以前,用一种工具在胎上刻成花纹图案或划成花纹图案,再有就是刻好模子印出花纹图案,然后施釉入窑烧制。元代景德镇瓷器的装饰方法,除一部分保留宋代的做法外,又大量兴起用笔画彩的方法,这种用彩料画出的花纹图案烧制的就叫做彩瓷。
彩瓷又分为釉下彩与釉上彩两大类,在坯胎上画好花纹图案后再施釉入,窑烧制的叫釉下彩。在坯胎上施釉后入窑烧制好的瓷器上加以彩绘,又以炉火烘烧而成的彩怪叫作釉上彩。
我国著名的青花瓷器就是釉下彩的一种,斗彩、五彩、法琅彩、粉彩等都属于釉上彩。我国瓷器彩绘极为丰富,其品种有二百多种,现介绍以下几种: 唐三彩 唐三彩是唐代铅釉陶器的总称。
铅釉陶器在汉代已经出现,至唐代开始盛行。就是在同一器物上用黄、绿、白或黄、绿、兰、褐等基本釉色,同时交错使用,而以黄、绿、白为主的低温彩釉陶器,这就是“唐三 彩”。
青花 青花瓷器,从元代开始出现的,明代得到了广泛应用,到清代康熙时期有了显著的发展。青花是属于瓷器的釉下彩。
青花加紫 用青料和氧化铜在胎上绘画,然后施釉一次烧制后,呈现出两种颜色,一是青花、一是紫色, 故请之青花加紫。 釉里红 用氧化铜在胎上绘画后,再施釉入窑烧制成的,呈现出红色。
釉下三彩 釉下三彩是由青花、釉里红、豆青三种釉下彩所组成的。 釉上三彩 釉上三彩是瓷器釉面上的彩色,其颜色由黄、绿、紫三色组成。
三彩瓷器在康熙时品种很多, 有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紫地三彩、酱白地三彩,此外还有加兰三彩。 素三彩 首创于明代正德年间,嘉靖、万历时有较大发展。
它一般由黄、绿、紫、白、兰等色构成,只要没有艳丽的红色,就可以称。
扬州瘦西湖
星期天,我和妈妈到瘦西湖游玩。
瘦西湖是我国有名的湖上园林,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的游客来游玩。
我和妈妈进了瘦西湖的大门,迎面就是长堤春柳。“长堤春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入迷”,阳春三月,长堤春柳的景色十分迷人,我和妈妈漫步在小径上,看三步一桃,五步一柳,让人感受到浓浓春意。此时春姑娘早已漫步在瘦西湖的每一个角落,桃花都盛开了,几乎满树都是花,犹如一个个可爱的娃娃正对着我笑呢!一阵春风吹过,柳丝随风飘飞,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美丽极了。时不时的,有几根柳丝拂过我的面颊,又似慈爱的母亲在轻抚孩子的脸庞。
“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萧。”我吟着诗来到五亭桥。五亭桥是由五座挺拔秀丽的亭子组成的,亭脚挂着风铃,微风一吹,便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仔细一看,就像五朵美丽的莲花,所以又叫“莲花桥”。五亭桥既有北方之雄伟,又有南方之秀丽,真是北雄南秀的完美结合呀!我们登上五亭桥,朝下俯视,看见湖边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美不胜收。湖面上游船点点,远处烟雾迷蒙,给人一种神秘之感。
我家有一个精致美丽的青花瓷。
它是我们去年暑假在江西的景德镇买回来的,那么多瓷器中,我最喜欢这件艺术品了。它被我放在家中进门的架子上,一进我家就能坎肩它。
它的大部分是蓝色的,其余都是象牙白。远远地望着它,清秀高雅;近近的细看,那蓝色的都是各种各样美丽的花纹。
瓶身有四小面是刻出来的,那静止的刻工,为这件青花瓷增添了一些不同的韵味。我不得不佩服这件艺术品的制造人呀!那四面图案的大小,图案都一样,而且一个圆和另一个图案之间相隔的位置空间非常细,很薄。
这充分的体现出了刻工的高超技术。我发现这厮面上都有一个意思差不多的词语:家和业顺,人和事顺,天和地顺,内和外顺,这四个词语的意思不都是和谐,顺利的意思吗?它椭圆的瓶身向上画出了一条优美的曲线,让瓶口开成了一朵绽放开来的花。
瓶底上用楷书写着景德镇制四个大字,如同用大印印上去的。摸上去凉凉的,非常光滑。
整个瓶子都喊有着古典的气息,有一种欣欣向荣的意义。 青花瓷又称青花瓷器,他是用含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胚体上描绘纹饰,在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钴料烧成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明,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
sw634365102
我就是学习瓷器学的,呵呵。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 器类有罐和钵。原始青瓷在中国分布较广,黄河领域、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区都有发现。 中国真正的瓷器出现是在东汉时期(公元23-220年)。首先是在南方地区的浙江省开始出现的。浙江绍兴上虞县上浦小仙坛发现东汉晚期瓷窑址和青瓷等。瓷片质地细腻,釉面有光泽,胎釉结合紧密牢固。从显微照相可见,青瓷残片釉下已无残留石英。这种釉无论在外貌上,或是显微结构上,都已摆脱了原始青瓷的原始性。已符合真正的瓷器标准了。 东汉之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1年) 南方青瓷的生产,如浙江越窑等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绍兴、余杭、吴兴等地也都设有窑场,形成独自的窑系。所谓窑系,是指某一著名窑场与附近或外省的一些窑场均生产某一种或几种相同类型的产品,这些窑场就构成一个窑系,以主要和最有影响的窑场命名。浙江是中国最早形成窑系的地区,其原因可能与这里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制瓷业特别发达有关。 越窑生产青瓷与黑瓷,到西晋晚期也生产青釉褐斑瓷,即在器物的主要部位加上褐色点彩,以打破青瓷的单色格调。 三国时越窑的产品胎质坚硬细腻,呈浅灰色;釉汁纯净,以淡青色为主,黄或青黄色少见;器型有碗、碟、罐、壶、洗、盆、钵、盒、盘、耳杯、香炉唾壶、虎子、水盂、泡菜坛等日用瓷。西晋时又出现了了扁壶、鸡壶、烛台和辟邪等新产品。南朝时佛教盛行,瓷器上多以莲瓣或莲花作为装饰。从三国到隋统一前的数百年中,以越窑为代表的瓷器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它的品种繁多,式样新颖,已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不可须臾离开的用具。 此外,在南方当时还有婺州窑、湘阴窑和丰城窑等著名窑址。 北方瓷器的出现要晚于南方,大致是从北魏晚期到隋(公元581-618年)统一前的近百年中发展起来的。北朝青瓷的器型有碗、盘、杯、罐、壶、瓶、盒等,多为日常用品,陈设品较少。莲瓣罐是北朝典型产品。它有三系、四系、六系和方系、圆系、条系的区别,均从肩至腹堆塑成肥硕的莲瓣,有六瓣或八瓣不等,底有圈足。最能代表北方青瓷生产水平的器物,是河北景县封氏墓出土的4件莲花尊。其体积最大的一件高约70厘米,口至肩部有三周贴花,饰飞天纹、宝相花纹、兽面纹和蟠龙纹。肩有六系,其下有六层堆塑上覆下仰莲瓣纹。 北方瓷器生产虽晚于南方数百年,但它一旦掌握了青瓷生产之后,便迅速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工艺水平,并结合北方的人文特点,导致了白瓷的出现。白瓷是由青瓷发展而来的,两者的区别仅在于胎、釉中含铁量的不同。瓷土含铁量少则胎呈白色,含铁量多则胎色较暗,呈灰、浅灰或深灰色。就瓷器本身的发展而言,是从单釉瓷向彩瓷发展的,无论是褐绿彩、白地黑花、青花、釉里红,还是斗彩、五彩、粉彩或珐琅彩,都是以白色为衬托,来展现各种色彩的艳丽与美妙的。所以,白瓷的产生,对瓷器的发展有及深远的影响,至唐代已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 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出土的10件白瓷器,是目前已知时代最早的白瓷器,有碗、杯、三系罐、四系罐、长颈瓶等。 唐代(公元618-917年)南方的青瓷、北方的白瓷 、三彩瓷;以及湖南长沙窑的复彩瓷均有较大的发展。 其中,长沙窑的瓷器在亚非13个国家、73个地点都有出土,说明它的影响遍及国内外。从其产品中的胡人雕塑、椰枣、棕榈纹样及书写阿拉伯文等方面来看,可能出现了专门为外销而生产的瓷器。 宋代(公元960-1279年)在唐代的基础之上,出现了“定、汝、官、哥、均”五大名窑并称于世的现象。 元代(公元1279-1368年)是中国瓷器生产承前启后的转折时期,在很多方面都有创新和发展。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元帝国在江西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为景德镇瓷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为其在明清两代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和饮誉世界的“瓷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元代景德镇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最为突出的则是青花和釉里红的烧制。 青花瓷一般指的是由钴料作为呈色剂在胎上作画,然后罩以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呈白地蓝花的釉下彩瓷。青花瓷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民族特色,它一经在景德镇出现,就以极旺盛的生命力而迅速发展,成为生产的主流达数百年之久,并远销国内各地及亚、非诸国;釉里红是用铜红料作为呈色剂,在胎上绘以纹饰,在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的呈釉下红彩的瓷器。釉里红的烧成难度大,成品率底,尤其是色纯正者少。釉里红呈色鲜艳,白地红花引人瞩目,极受人们的欢迎。 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两代是中国瓷器生产最鼎盛时期,瓷器生产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高峰。景德镇作为“瓷都”的确立,使景德镇窑统治明清两代瓷坛长达数百年,直至今日。当时,各种颜色釉瓷和彩绘瓷是景德镇制瓷水平的突出代表。 陶瓷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进入汉代,著名的“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外文化间的交流,中国逐渐被誉为“丝国”;进入中世纪后,伴随着中国瓷器的外销,中国又开始以“瓷国”享誉于世。从8世纪末开始,中国陶瓷开始向外输出。经晚唐五代到宋初,达到了一个高潮。这一阶段输出的陶瓷品种有唐三彩、邢窑(包括定窑)白瓷、越窑青瓷、长沙窑彩绘瓷和橄榄釉青瓷(即广东近海一带的窑口生产的碗和作为储藏容器的罐)。输出的地区与国别有:东北亚的朝鲜与日本;东南亚的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南亚的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和印度;西亚的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阿曼;北非的埃及;东非的肯尼亚和坦桑尼亚。此时海上交通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是从扬州或明州(今宁波)经朝鲜或直达日本的航线;二是从广州出发、到东南亚各国,或出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经斯里兰卡、印度、巴基斯坦到波斯湾的航线。当时有些船只继续沿阿拉伯半岛西航可达非洲。前述亚非各国中世纪遗迹出土晚唐五代宋初的瓷器,就是经过这两条航线而运输的。 宋元到明初是中国瓷输出的第二个阶段。这时向外国输出的瓷器品种主要是龙泉青瓷,景德镇青白瓷、青花瓷、釉里红瓷、釉下黑彩瓷,吉州窑瓷,赣州窑瓷,福建、两广一些窑所产青瓷,建窑黑瓷,浙江金华铁店窑仿钧釉瓷,磁州窑瓷,定窑瓷,耀州窑瓷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前述朝鲜新安海底沉船经11次发掘,出土陶瓷器2万余万件,除极个别的为朝鲜瓷和日本瓷外,均属中国所产,其中绝大多数已判明所属窑口。宋元外销瓷输往的国家较前大为增加,有东北亚、东南亚的全部国家,南亚和西亚的大部分国家,非洲东海岸各国及内陆的津巴布韦等国。宋、元、明初时期的航线,主要有航行到东北亚、东南亚诸国的航线及通往波斯湾等地的印度洋航线。这时期中国航海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印度洋航线上。一是可从波斯湾沿海岸向西行进而到达红海的吉达港,然后上岸陆行至麦加;也可以在苏丹边界的埃得哈布港上岸,驮行至尼罗河,再顺河而下到福斯塔特(古开罗);还可以从红海口越曼德海峡到东非诸国。二是开辟了从马尔代夫马累港直达非洲东海岸的横渡印度洋的航线。 明代中晚期至清初的200余年是中国瓷器外销的黄金时期。输出的瓷器主要是景德镇青花瓷、彩瓷、广东石湾瓷、福建德化白瓷和青花瓷、安溪青花瓷等。其中较精致的外销瓷多是国外定烧产品,其造型和装饰图案多属西方色彩,还有些在纹饰中绘有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称为纹章瓷。这时期的外销瓷数量很大,17世纪每年输出约20万件,18世纪最多时每年约达百万件。输出的国家有东亚的朝鲜半岛和日本、东南亚及欧美诸国。运输路线一条是从中国福建、广东沿海港口西行达非洲,继而绕过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航行达西欧诸国;另一条是从福建漳州、厦门诸港至菲律宾马尼拉,然后越太平洋东行至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上岸后陆行,经墨西哥城达大西洋岸港口韦腊克鲁斯港,再上船东行达西欧诸国。在17和18世纪,中国瓷器通过海路行销全世界,成为世界性的商品,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学位论文,是其在校学习的重要学习成果之一,也是学校研究生 教育 的关键环节。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1000字的论文 范文 ,仅供参考。 关于1000字
英语论文致谢范文1 I would like to thank all of you for helping me in writing this paper.
如你所愿青花瓷的传说传说(一)提起青花瓷,人们都知道它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其瓷白中泛青、其花青翠欲滴、是典雅素静的“人间瑰宝”。但问起它的来历,人们不一定
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梅
玫瑰花的栽培技术论文篇二 玫瑰与粮食蔬菜间作种植研究 摘要玫瑰与蔬菜、粮食间作田间试验研究表明,玫瑰花与粮食蔬菜间作经济效益是单植玫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