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鑫小鑫
灭亡原因在原文中早有解释,总体而言就是都割地赔偿给秦国了,这必然就使得秦国越来越强大,其他各国越来越弱小,具体到某一国亦有不同的原因,翻译成白话文总结一下如下:
1、齐国灭亡原因:当秦国对付其他诸侯国的时候,他与秦国交好,五国灭亡后,他自然也就成了秦国最后的对手,或者说是最后一个要对付的。患得患失的情绪让他失去了自我,也没有了反抗的机会。
2、楚国灭亡原因:秦楚之间的关系忽远忽近,但是秦国一直都没有放弃对楚国的蚕食,而楚国却始终怀着别样的心思,同其他诸侯国一样,心思太小,格局太小,也终究难成气候免不了被灭国的下场。
3、燕国灭亡原因:燕国地处边远,起初有远大的谋略,能够守住自己的土地,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灭亡在后,这是用兵抵抗的效果啊。到了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灭亡的祸患。
一如六国论开篇所言:“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也就是说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锐利,仗打得不好,其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
丹枫在心
秦兵击齐,齐王听相后胜计,不战,以兵降秦,秦虏王建,迁之共,遂灭齐为郡。——《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齐国最后一任国君是齐王建,齐国的灭亡可以说是山东诸侯中最没有骨气的一个国家,因为齐王建面对秦军进攻,没有抵抗,直接选择了投降,齐国把齐王建迁到了共地,而齐国也成为了秦国的一个郡。
看到齐王建的表现,不少人那是相当失望,所以就把齐国灭亡的原因都扣在了齐王建的头上,其实齐王建昏庸无能固然是一方面,但却不是全部的因素,而用人政策出现了问题却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齐国君主与其他诸侯会盟
而齐国用人政策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呢?归根结底是尊贤与用能出现了分离,导致了任人唯贤政策的夭折。
齐国尊贤用能的用人政策本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田氏代齐之后,成立了闻名天下的稷下学宫,其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笼络天下贤能之士,为统治阶级服务,但是这个组织再后来的发展中,却变了味道,变成了类似于智囊形式的“学术机构”。
齐威王时期齐国处于内忧外患,而齐威王本人也能称得上贤君,所以他任用了一大批有才之士,而且也很注重从稷下学宫中选用人才,但是到了后来危机解除之后,齐国日渐强大,齐国君主开始骄傲自大,而渐渐地也听不进稷下学宫中人才的治国良策,更不会任用他们为官。
这样一来,就导致了齐国依然高举着“尊贤”的旗帜,但实际上朝堂之上却呈现出人才凋零的另一番景象,尊贤与用能在齐国后来君主的治国策略上走向分离。
齐国的古长城
而在这种人才政策的影响下,渐渐地齐国统治者在治国上也渐渐地只注重“能”,而忽略了“贤”,一个人有能力对于治国固然是好事,但是倘若失去了贤作为基础,那么这种“能”对国家的发展,只会有害无益,而后来田齐朝堂中田婴、田文当权,则是对此的明证。
正如《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君用事相齐,至今三王矣,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
到了齐王建时期,齐国的朝堂之上已经无人才可用,宗室贵族牢牢把持着朝政,此外,他又听任君王后专权,后来又把政权交给了后胜,彻彻底底疏远了贤臣,齐国最终不战而亡,被强秦所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用人政策是否得当,在齐国数次兴衰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而在齐国最终的灭亡之路上,齐国数位君主在用人政策上的频频失误,也是其灭亡的重要原因。
这也难怪,当我们把导致齐国灭亡的“锅”全抛给齐王建的时候,他会忍不住大声呐喊:这个锅不能全由他背,不过齐国的灭亡却对我们现今社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警示作用,那就是人才才是一个国家真正的“国宝”。
论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具体如下: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
1、经济方面:社会生产制度落后于先进的社会生产力.2、政治方面:近代中国未能实现有封建社会想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中国封建势力阻碍了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我
实现共同富裕
关于始皇帝功的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他统一六国,奠定中国历史版图基础。不过他真正奠定的不仅仅是中国的地理版图,还有中华民族。 记得中学的时候,政治课本上讲,一个民
秦王修 ,阿房宫.骊山陵.万里长城.累死太多人了.激怒了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