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58

骑着猪猪追月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关于竹编研究的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zhzhohohzh

已采纳

中国传统竹 文化 是东方文明的象征,是中国 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竹子渗透到了中华民族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已经不再仅仅是表象的物质载体,更多的是在中华民族文化中所折射出的象征意义。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竹文化 毕业 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基于竹文化的竹家具创新设计

【摘 要】针对竹子多,竹家具少的现状,在分析 市场调查 的基础上,研发了基于竹文化的系列竹家具。从设计理念、造型和人机等角度分析“竹家具”的基本特点,并对市场前景与产品价值进行了分析与预测。“竹家具”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是一款具有竹韵味的产品。

【关键词】竹;家具;文化;传统

0 绪论

提到文化,人们自然想到文学、艺术、哲学等等,但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必然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地理气候、生态资源等诸多因素,其中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远的植物资源,非竹莫属[1]。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让我们了解到“居”与“竹”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竹在家居中的利用,可以追溯到农耕时代,我国在先秦时期已经有了竹家具;这个充满东方情调的生活哲学,也曾是一代又一代中国文人雅士的精神追求,他们赋予竹之十德:正直、奋进、虚怀、质朴、奉献、卓尔、善群、性坚、操守、担当[2]。许多营造气氛的场合常常能见到竹子的身影,这是因为竹子对中国人而言颇具特殊意蕴,是西方人无法理解的东方美学,可见竹文化在中国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

我国是竹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全世界有1200多种竹子,我国就占了500多种[2]。竹子的环保特性值得一提,竹子进行光合作用时,吸入二氧化碳、释放出的氧气比树木多35%,还能更有效地结合土壤,避免土壤侵蚀。竹子也是世界上生长速度最快的植物,生长周期短,繁殖能力强,3―4年即可成材,完全成长后高度可达35―40米,可称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保材料,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不谋而合[3]。犹如竹子的旺盛生命力,这种材质也蕴含着很大的开发空间。竹材纹理美观自然,触感温和舒适,易于加工,经久耐用,竹纤维材料强度高,弹性好且密度小,抗拉强度是钢材的3―4倍,抗压强度比混凝土高。

竹子蕴含的特殊人文价值和环保价值,使得国内外设计师开始关注竹在设计上的应用,掀起一场全新的竹革命。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家居不仅仅以“功能”为唯一目的,外形高雅、设计时尚、坚固耐用等新环境下的新要求,都必须让我们对竹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能顺应竹子的自然特性,结合新的材料工艺,超越对竹的传统定位,在功能上进行改良和拓展,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

1 市场调查

通过查阅竹材料特性、市场应用现状的资料和实地走访,以及对142个消费者的问卷调查,我们得出了关于竹家具创新设计的以下结论:

(1)市场上的竹家具种类主要有原竹、竹集成材、竹重组材、竹材弯曲胶合家具等,但竹家具的市场总体占有率依旧不高,一般多为与其他材质混合使用,而且竹子多为配角,可见这一块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圆竹、竹编、竹集成、重组竹……竹材料加工工艺不断在创新和发展,但是现在一般竹材加工往往效仿木材的材料特性和加工工艺,没有很好地利用竹材的特有品质。

(3)中国古代早就开始使用竹家具,这些原竹家具使用的竹材没有经过任何的现代化的防腐处理,很容易出现虫蛀、开裂甚至腐烂等问题。近几年出现的竹家具,解决了原竹家具的很多问题。但由于对传统竹家具的偏见,新型竹家具的优良特性并没有被消费者认识到。

2 “竹家具”设计的基本特点

设计理念

竹,因为他的坚韧不拔的品性被古代文人冠以了君子的称号。“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东坡先生如是说。可是由于城市的发展,钢筋水泥土、人造板材等各种冰冷的东西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为了摆脱这样的情况,我们选取竹子这一材料结合竹子特有的文化设计了这么一套家具。从居无竹到居有竹,我想增加的不只是竹子,更是增加了一些绿色,一些清新,一些自然以及一些文化气息。而且竹子做材,不仅用料便宜,更是绿色环保无毒的。

设计造型

根据竹子的优良的韧性做的弯曲,融入了竹子坚韧不拔这一文化要点,如图2所示。

竹子相间排列给人一种错落感,使视觉感不再单一。且使用整根原竹,保留了竹子的竹节和它空心这一特点,融入了竹文化中的虚心接受,高风亮节这两个方面,如图3。

由竹直接劈成片拼合而成保留了竹节,寓意做人要高风亮节,如图4。

造型及人机工程分析

这套竹家具由一个卷书案及一把凳子构成。家具的用材全由原竹切片然后排列成面,再由整根竹子经弯曲后做腿。完完全全的保留了竹子原有的风味。因为竹子具有的良好的韧性,所以使竹子的弯曲工艺不像木头那样繁琐,所以我们在整套家具的设计中加入了大量的曲线,使整套家具更具曲线美,看上去更加柔和,美丽。

全套家具的尺寸在设计前我们都查阅了人机工程学上的数据,所以符合人的使用习惯,使人们在使用的时候不会说因为更换了材料而产生一些不适的感觉。相反,因为在制作时考虑人机这一因素,所以会让使用者更加的舒适。竹子清新的气息,也会让人心旷神怡。使生活品质得到一定的提高。

家具与竹文化

中国传统中,竹子象征着生命的弹力、长寿、幸福和精神真理。竹子空心,象征谦虚,品格虚心能自持,竹的特质是坚韧不拔,凌云,不畏风雪,竹节必露,竹梢拔高,比喻高风亮节,有气节,是儒、道两家思想的反应,在我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4]。本套家具保留了竹子的空心、有竹节的特征且通过弯曲突出表现了竹子的坚韧的品性。看到此套家具就可直观的看到竹看到那抹弯曲,从而想起竹子带给我们的坚韧不拔、高风亮节以及虚心接受的这种文化。竹家具不仅改变了家具用材方面,更因为结合了竹文化给人一种 反思 ,让我们的心可以不再那么浮躁。

3 市场场景与产品价值

市场场景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是世界竹文化的发祥地。人们种竹,用竹,画竹,咏竹,竹一直伴随我们,延绵数千年。竹从古至今在我们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竹文化也一直渗透在我们生活中。我国是世界竹子产区之一,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资源最丰富,栽培历史悠久的国家。我国木材能源短缺,而竹是一种速生材,作为家具材料能源,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

从文化上看,竹文化历史悠久,古人使用竹简,文人墨客咏竹作诗,以竹为画。古人用“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表达了对竹的喜爱,竹更有“心虚节坚,坚韧不拔,风度潇洒”的君子美称。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在全球化的格局下,文化的力量不可估量,竹文化在竹家具产品中的体现,会使竹家具更具中国的传统特色,更具深厚的文化内涵,使用者使用会更具有精神享受,同时产品的价值也就更大。传承竹文化的竹家具投入到市场会更受欢迎,得到青睐。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我们一起去努力。

产品价值

从功能上看,产品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工艺作为公共设施符合人们的基本需要,并考虑人机舒适性,满足人们的生理及心理从精神上看,产品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又吸取了现代的发展精神,传承与发展,用文化感染使用者。

从环保上看,竹子生长速度快,三到四年可成材,使用竹材利用完可再生,是很环保的材料。

从经济上看,对于丰富资源的合理应用,可以创造财富。用我们的文化吸引外国,提升产品本身的价值,在国内外都可创造财富。

4 结语

文化产业的市场需要开发,发展。产品不仅只是外形与功能,它的文化内涵越来越显得重要。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越来越显得抢眼,主打文化的竹家具是它的灵魂所在,精神内涵所在,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需求。如果竹家具可以热销,推动的不仅只是经济,更多的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对文化全球化作了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锋.竹与中国文化[J]. 散文 ,1996(3):20-21.

[2]本刊编辑部,李科.居有竹[J].中华手工,2010(5):28.

[3]胡芷嫣,张建华.竹子在商业空间中的应用[J].上海商业,2013(7):44-45.

[4]王逢瑚,时迪.关于中国竹家具设计的思考:观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有感[J]. 装饰,2012(1).

<<<下页带来更多的竹文化毕业论文

196 评论

吃货JyHl

竹编织物,实在是普通。这个普通是指,并不稀奇,也是司空见惯的。早在900多年前张择端所绘制的《清明上河图》中,竹编织物的出现是如此的频繁,从竹墙到竹 窗帘 ,竹遮阳伞,还有屋内数不胜数的竹器物,竹斗笠,竹篮等等,您会觉得惊叹,一种织物,是如何能够广泛而又悄无声息地渗透到生活之中,常见,平凡到不被人在意,有如空气一般。 中国这片土地上有着世界上竹林分布最为密集和种类最多的区域,不能不说,这是自然给我们的恩泽;万物有灵,植物有其,竹材作为一种自然材料,具有永恒性,同时是一种可循环速生植物,低碳 环保 材料。这就为自古有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存哲学的人类发挥其智慧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我们先人从竹子中得到了他们生活的必需品,从浙江余姚姆渡遗址发掘来看,我们的先人早在7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早期就有了竹编席子技术,更为神奇的是,采用二经二纬的“二纹”编织法。七千年前的竹席和现在的竹席长得一模一样。包括后来在浙江吴兴山漾遗址出土的许多竹篓、簸箕等数百件竹器实物都与现在使用的器物编法几乎一样。竹编万变不离其宗,其原因皆因为“竹” 一种材料,能做成什么样的物品,其实材料已经告诉您答案了。竹材的特征决定了它的答案。无论我们深处任何年代,竹子的本质是永恒的,竹子与生俱来的天然柔软弹性,注定了编织是其最后呈现的方式,从古至今,从未违背这一自然规律。数千年来,古人根据竹材制作了竹器物,现在,我们也依然根据竹材的特征制作竹器物。貌似千变万化的竹器物,但是做法万变不离其宗。 路易-康说,“设计要求人懂的‘序’”或许,就是因为遵循了‘序’,千年之前的竹席与千年之后的竹席,他们的编织方法、器用的结构造型自然类似。因为竹材只能被如此加工,只能被如此制作,也只有这一个答案,属于竹材自己的恒定接近于完 美的 答案,也因为是按照材料的特性而制作,他们就总是美的。 竹原产中国,因地域不同,环境气候等因素原因,造成中国竹子品种众多,共有22个属、200多种,分布全国各地,以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最多。不同竹子,直接造成各地竹编工艺的明显差异化,也为不同地域特色的民间竹编工艺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国内竹编原材料主要为以四川的慈竹、和长江中下游的毛竹为主。慈竹节长,自然纤维出色,柔软性极佳,是精细竹编的主要原材料,是制作瓷胎竹编的上好材料。毛竹相对较硬,但弹性出色,适合实用性竹器物编织。材料的不同,决定工艺的不同。 国内竹编工艺主要有两种: (1)以盛产特长节的慈竹西部四川、重庆为代表的瓷胎竹编工艺。 (2)以盛产毛竹为主的江浙、江西、安徽、湖南等长江中下游为代表的粗编工艺。 (1)瓷胎竹编工艺 瓷胎竹编工艺使用的竹材是经过严格挑选来自成都地区的特长节慈竹,全部工序为手工操作,首先制作出精细的竹丝,并且瓷胎竹编所用竹丝断面全为矩形,在厚薄粗细上都有严格要求,厚度仅为一两根头发丝厚,宽度也只有四五根发丝宽,根根竹丝都通过匀刀,达到厚薄均匀,粗细一致,观者无不赞叹其难。瓷胎竹编产品只使用竹材表面一层,纤维十分致密,同时进行了特殊的处理,能够耐干燥,不变形,不虫蛀,耐水可清洗。 (1)瓷胎竹编工艺 瓷胎竹编工艺的代表人物刘嘉峰和其创立的“刘氏竹编”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地位。刘氏竹编地处天府之国东北部的美丽小城——四川渠县,这里山水旖旎、人杰地灵,漫山遍野及叠翠葱绿的竹林。 刘嘉峰老先生以毕生所研究创造的竹编新技术和竹编系列工艺新产品给瓷胎竹编工艺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其用竹丝编织书法、山水、花鸟、人物等各种图案。这些产品,设计新颖、“以竹作画”、技艺精湛、画面极富笔情墨趣,各种图案栩栩如生。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竹编艺术流派——刘氏竹编。在我国的竹编艺术中独树一帜。 (1)瓷胎竹编工艺 刘氏竹编精选邛崃山脉的健壮慈竹为材料,经过刮青、选料、抽丝、染色等十余道精巧工艺,加工成粗细不同,轻薄柔软、色泽光亮的竹丝。根据用料的不同,粗细各异;细者能在3厘米的长度编进150根篾丝,其工艺精湛可见一斑。一件好的竹编作品,我们从一根竹丝开始。 (1)瓷胎竹编工艺 细如发丝,薄如蝉翼,是巧思,更是绝技历经10道手作工序精细筛选,方得竹编所需之上乘良材。经过破竹、烤色、去节、分层、定色、刮平、划丝、抽匀等十几道工序,全是手工操作;瓷胎竹编在制作过程中全凭双手和一把刀进行手工编织,让根根竹丝依胎成形,紧贴瓷面,所有接头之处都做到藏而不露,宛如天然生成、浑然一体。 瓷胎竹编工艺-刘氏竹编欣赏 瓷胎竹编工艺-多少品牌瓷胎竹编工艺茶器欣赏 (2)粗编工艺。 竹条篾片编成的生活用具和观赏陈设品 。几千年来 ,民间大量用竹子进行粗编生产竹编凉席 、凉枕 、扇 、箩 、筐 、篮 、箕畚等生活日用品 ;南方地区则逐渐形成富于地方特点的竹编用具和手工艺品 ,如安徽的舒席、浙江东阳、嵊州,福建泉州、古田,上海嘉定等 。 (2)粗编工艺。 制作过程是先将竹子剖削成粗细匀净的篾丝,经过切丝、刮纹、打光和劈细等多种复杂工序,然后编结成各种精巧的生活日用品,如竹篮、果盒、屏风、门帘、扇子等。 (2)粗编工艺。 而竹粗编工艺的工具也为传统自制,数量不多,但缺一不可,并且每个师傅都会根据自己习惯自制工具,透过这一件件传统工具,我们能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技艺。 竹工艺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我们的每款产品都是传统手工艺者手工制作而成,因而每款产品独一无二;同时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也起到力所能及的作用。 但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它独特的工艺方式和外观造型,为适应当下我们的生活方式,及人力成本控制,在保留传统工艺为前提下,我们对每一款产品进行全新的竹工艺创新设计和产品设计,目的是为您的生活空间带来惊喜的同时,还能量产化,因此大家可以享受到价格上的优惠。 在保留传统工艺为前提下,我们对每一款产品进行全新的竹工艺创新,利用现代科技辅助,制作出精准的内部模具,并且结合传统手工艺编织共同创作出新的产品,因此可以保证竹编产品的标准性胜过历史上任何时代。 竹子具有天然的透光性,这是其材料的魅力所在,透过自然的竹片,光线温和而饱满,色泽漂亮而自然,带给我们光的同时也带给我们温暖,这是我们愿意尝试开发竹灯的根本愿意所在。 感谢: 资料文献/图片: 刘嘉峰/黎民伟《刘氏竹编》 高静《平常竹作》基于乡土调研论文 上下品牌图片 善竹工坊图片 微信号 madeinbamboo Q Q 22933 63088 网 站 为什么是竹!【我们的梦想】 【顺其自然---我们和竹的故事】 【我们的梦想---为什么用竹】 【发展历程------回望印记】 竹工艺四篇: 【天然地特性---竹丝工艺介绍】 【自然地恩物---竹编工艺介绍】 【人类的智慧---全竹材料介绍】 【神奇地竹皮---竹皮材料介绍】 【来的面目---圆竹材料介绍】

332 评论

我的宝贝叫小啦

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范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正式提出经过了漫长的过程。相对于有形的物质类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容易受到破坏甚至消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鼓励在保护中利用,以利用促进保护。下面我们来看一篇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题目: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策略研究

【内容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在当今信息化高速发展,互联网无处不在的时代,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介绍了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经验,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的先进做法,从互联网背景、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计划、少年儿童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海外传播四个方面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策略。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互联网;活态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文化的一种存在方式和表现形态,一直与人们的生活、习惯、风俗等融为一体,是一种无形的文化记忆。

近些年来,“非遗”一直是个热词,非遗的保护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

在传统村庄减少、农耕方式替代的时代背景下,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也要与时俱进,创造出具有时代意义的、符合当代人审美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非遗,使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

一、非遗活态传承的意义

非遗的活态传承是指非遗的产生、发展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环境中进行传承与发展,其最终目的是保护非遗。

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活态呈现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血脉和情感的主要体现。

非遗不是文物,不是凝固的。非遗历经千百年的文化流变,是动态的、可变化的,在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各时代的传承人群在与历史、自然等环境的互动中不断对非遗进行再创造。

一方面,非遗项目需要在创新和传承相结合的良性互动中,为当代人理解和认同,真正实现活态传承。

另一方面,非遗的活态传承也要杜绝过度商业化的倾向。

例如,在一些旅游景点,“泼水节”“火把节”天天上演,那只是“表演”,而非“过节”;带有恶搞甚至低俗性质的婚庆习俗强拉游客参与,目的就是让游客为名目繁多的消费项目买单,早已失去了展示非遗项目、让游客了解认识非遗的初衷。

这种纯粹为了赚钱、改变非遗性质的所谓创新,实则是对非遗的严重破坏,在非遗的活态传承中是要坚决摒弃的。尊重非遗,保护和传承非遗,核心是保护传承人,尊重传承人群的主体地位,保护传承人群获得收益的权利,在保护和传承中实现非遗的创新性发展。

二、日本非遗活态传承的经验

日本是世界上文化遗产保护走在前列的国家,重视非遗的活态保护,他们的许多做法都值得借鉴和学习。

(一)创新求变的传承之路。

以传统手工技艺为例,早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的传统金属工艺、漆艺和陶艺制作时使用天然材料和传统技法,对器物形制、色泽、纹样进行改良创新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和人们审美取向的改变。

1974年日本颁布了《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法》,1992年国会进一步修正该法律,加大了扶持力度。日本的传统手工艺坚持创新求变,因此多年来发展良好。

(二)“人间国宝”的认定和保护。

非遗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是“活”

的动态文化,其声音、形象和技艺存在于从事它们的人身上,传承人是确保非遗“活态性”的核心因素。

日本在非遗的保护中非常重视传承主体,强调对传统文化持有人的保护。

非遗保护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对传承人的认定。日本将那些具有高超技能,能够传承某项文化的“身怀绝技者”,称为“人间国宝”.

日本的这些“人间国宝”对所传承的技艺予以记录、保存并公开。

日本 *** 每年给这些“人间国宝”200万日元补助金,用来培养和传承继承人。因此, *** 监督该笔款项的使用情况,“人间国宝”

每年要向 *** 报告该笔款项的用途。日本对“人间国宝”的认定和扶持有力推动了日本非遗的传承发展,“能乐”、“歌舞伎”、“狂言”这些日本传统的艺术表演由此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三)非遗保护中的儿童意识。

非遗的活态传承不仅是少数核心传承人的保护,还关系着培养传承群体,特别是传承群体中的少年儿童。

日本非常重视对传承群体中少年儿童的培养,为中小学生提供体验传统艺能的机会。

例如“歌舞伎”,2001年开始举办以中学生为对象的“歌舞伎讲习会”,从2002年起,“歌舞伎讲习会”拓展到小学生,并且每年都予以实施。

日本中小学在课程设置上也非常重视日本传统文化的学习,设立了传统工艺品课程,加深中小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培养他们从小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亲近之情。

三、我国非遗活态传承的策略

(一)互联网背景下非遗活态传承。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借助互联网技术,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更加贴近年轻人、更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被当代人特别是年轻一代接受与选择,拓展其生长空间,以真正实现非遗的价值。

微信推送、淘宝开店、视频课程,是许多非遗项目都在尝试的互联网背景下活态传承的新途径。

以桐乡竹编的传承之路为例,竹编传承人钱利淮和他的团队开创了竹芸工坊,让竹编从小众作坊走向大众传承。

他们根据受众的年龄和基础编写了生动直观的竹编网络课件,开设竹编私房课的网络直播教学,并在“竹芸”微店上推出竹编DIY商品。钱利淮开创的“互联网+竹编”的传承形式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普通大众可以根据需要在网上选购竹编材料,按照网络课程自己在家学习竹编。

浙江桐乡推出了非遗项目专题传习班的微信公众平台,包括剪纸、桃核雕刻、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木雕、麦秆画,最大程度地满足公众对非遗以及传统文化的需求。

非遗项目通过互联网汇聚人气,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人到非遗项目实体店;通过非遗项目实体店的展览、展示,创造一种审美的情感体验,以及对于传统、对于历史的敬畏,形成互联网与实体店的良性互动发展。

社交媒体公众账号、移动终端应用程序这些途径让非遗越来越进入普通公众的视野。

例如,浙江象山的非遗订阅号“象山非遗”,信息发布频率很高,阐释质朴而到位,策划很接地气。

中央美术学院发布的《中国古典家具》APP大受欢迎,这个APP运用游戏的手法,实现明代榫卯家具的完成过程,在带给人们娱乐游戏的同时,使人们了解到中国传统木作的“灵魂”---榫卯的技艺。

这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明代榫卯家具APP,是数字化背景下将现代新技术与非遗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的成功典范。

这个明代榫卯家具APP,使用户短时间内能够直观的认知榫卯家具的结构和组合,让非遗真正走进现代生活,实现了非遗的活态传承。此外,通过开发非遗游戏软件来扩大非遗在儿童、青年人中的传播。

例如:南通蓝印花布的游戏软件收录了近千种蓝印布典型图案,该软件还可用在苏绣、云锦等非遗项目中。

(二)实施非遗传承人群的支持和培训计划。

人是非物质文化的载体,传承人是确保非遗活态传承的核心问题。

除建立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制度之外,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第29条规定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

目前,文化部已命名了4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自2008年起,补助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每人每年8000元,2016年起提高为每人每年2万元。

非遗的传承仅靠为数不多的代表性传承人作用甚微,还需要积极培养非遗持有者、从业者等非遗传承人群,通过非遗传承人群来推动非遗的活态传承。2015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简称“研培计划”

)正式启动,该研培计划是文化部联合教育部专门针对非遗保护发起的。

研培计划有助于提高非遗传承人群的技艺能力,有助于非遗传承人群深入领会传承项目的文化内涵,从而增强非遗活态传承的持久动力。

(三)非遗走进少年儿童。

非遗的活态传承要在少年儿童中扎根。聘请民间艺术家走进课堂为中小学生常年授课,教授传统手工艺课程,为学校里的少年儿童讲好民族文化的每一课。

在符合条件的中小学建立传统文化基地,将非遗烙印在少年儿童心中,鼓励中小学生从小就树立保护传承非遗的意识。

充分利用民俗、节日,让少年儿童在非遗实践环节参与技艺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少年儿童对非遗的兴趣爱好。

建立非遗博物馆,展示非遗项目的图文及实物,举办非遗项目展示展演互动活动,点燃少年儿童非遗教育的火种。通过深入认知和参与非遗项目,使少年儿童成为非遗活态传承的后备力量。

(四)非遗的海外传播。

将中国的非遗向世界传播推广,是进行国际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

以非遗项目剪纸为例,剪纸在中国多地广泛存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也有剪纸。

以剪纸为媒介,可以很好地起到文化交流沟通的作用。

在中国剪纸推向世界的过程中,中央美术学院通过剪纸与世界进行沟通交流,十多年间与不同国家进行以剪纸非遗为主题的创作合作,将剪纸作为国际间交流共有的文化背景。

这既推动了中国剪纸走出去在海外的传承,也促进了世界对中国剪纸艺术的认同与接纳。

从营销策略来看,将非遗产品上传到网络平台,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远销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为非遗的传播提供了极为宽广的领域。

【参考文献】

[1]王英杰。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J].理论界,2013(4):67

[2]陈又林。从日本经验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J].神州民俗(学术版),2012(3):10~12

[3]徐继宏,薛帅,郑蕾。“走进非遗第一线”振兴传统工艺浙江行纪实[N].中国文化报,2017-06-08

[4]郑海鸥。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让非遗活起来传下去[N].人民日报,2017-06-08

325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竹编论文范文资料

    中国传统竹 文化 是东方文明的象征,是中国 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竹子渗透到了中华民族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已经不再仅仅是表象的物质载体,更多

    罗夕夕1976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竹的意象研究论文

    中国传统竹 文化 是东方文明的象征,是中国 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竹子渗透到了中华民族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已经不再仅仅是表象的物质载体,更多

    武装的蔷薇1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竹竿舞的相关论文题目

    学了4年,毕业就做个这个!还跪求!!!!悲哀

    么么哒ALICE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关于竹编研究的论文

    中国传统竹 文化 是东方文明的象征,是中国 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竹子渗透到了中华民族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已经不再仅仅是表象的物质载体,更多

    骑着猪猪追月亮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关于南天竹论文范文写作

    日本文化在国际环境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提倡谦虚礼貌的表达和行为方式,具有典范和代表意义。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日本文化毕业论文发表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78海吃不胖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