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签victor
据201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拥有由学校牵头、6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的浙江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7个。与中国社科院哲学所联合建有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与浙江省社科院合作建有国际孔氏南宗文化研究中心 。建有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动力装备及控制技术研究所、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社会企业研究中心、公共体育与健身技术研究所、功能材料研究所、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研究所、电器智能技术研究所、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农村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等校级科研平台 。 2012年,该校共获各级各类科研立项7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10项,2个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实现了该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重大突破;8项科研成果获得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和衢州市科技进步奖;共申报各类专利20多项 。据201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衢州学院收获社科成果59项、出版专著19项、授予专利32项。 衢州学院出版专著一览表(截至2012年年末)序号著作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1审美渗透论——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审美渗透研究叶碧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2数学资优教育盛志荣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3孔氏南宗与浙西南社会变迁研究吴锡标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4环境伦理与终极关怀严云鸿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5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优势的关系:组织文化及社会资本的影响郑文山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6话语的灵性——现代散文语体风格论贵志浩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7英语新词新语研究徐昌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8影木之舟张子夏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9大学审美文化教育论叶 碧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0现代作家语文教育思想论周纪焕语文出版社200811教师教育概论汪文贤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2音乐文化导论黄昌海四川美术出版社200813数学问题论汪文贤研究出版社200714数学思维论汪文贤浙江摄影出版社200715东西方日常文化徐克枢Wheatmark200716诗艺综论杨景春大众文艺出版社200717传统人生哲学智慧散论张伟胜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8实践理性论张伟胜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19古代江南城镇发展与社会演变研究吴锡标西冷印社出版社2005 衢州学院授权专利一览表(截至2013年12月27日)序号专利名称专利号授权日期1一种用于直线电机的热管散热器ZL201220228947.42013.012一种油菜收割机ZL201220332601.92013.013电动手动两用夹糕制作机ZL201010621961.62012.124火灾逃生门锁装置ZL201010295184.02013.045一种果实采摘机器人机械臂ZL201220431477.12013.016杨梅果实采摘机器人升降平台ZL201220431469.72013.037一种茶叶生产线上得茶叶定量理条机ZL201220190009.X2013.018一种蹲便器ZL201220018400.12013.049一种便携式吸顶灯罩拆装器ZL201320270540.22013.1110一种盆景架ZL201220332604.22013.0111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远程桥梁结构监测系统ZL201320053977.02013.112一种2-[2-(噻吩基)乙烯基]苯甲酸的制备方法ZL200910095762.3201213平胸龟水浴式孵化装置ZL200810162908.7201214一种逃生门ZL201120426439.2201215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012SR046534201216一种智能分相无功补偿装置ZL201120281150.6201217一种风力发电机ZL201020266671.X201118实用新型专利:电动手动两用夹糕制作机ZL201020697978.5201119一种直连式离心泵专用电机的轴承结构ZL201120080925.3201120一种钢筋剪ZL201020266674.3201121浆果微压测试实验装置ZL201120164508.7201122火灾逃生门锁装置ZL201020546128.5201123磨床数字化样机设计平台系统软件ZL2010SR056936201024一种三相电源的相序指示及报警装置ZL200920196020.5201025洁蛋覆膜机ZL200810121593.10201026平胸龟水浴式孵化装置ZL200820169061.0200927一种电缆断线测试器ZL200820162677.5200928洁蛋覆膜机ZL200820166127.0200929一种四氨基大环金属化合物的合成方法ZL200610050720.4200830一种2,6-二氧苯胺的制备方法ZL200510060609.9200731一种仪器盒与仪器基座共用的袖珍式数码显微镜ZL200620105986.X200732图像传感器细分纳米分辨率光栅测量方法ZL200510050369.42007 衢州学院社科成果获奖一览表(截至2013年12月27日)序号成果名称第一获奖人奖项名称获奖时间1长三角边缘区生态转型与特色经济发展路径吴建成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32话语的灵性——现代散文语体风格论贵志浩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33中国当代音乐文化建设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缺失黄昌海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34论朱自清散文的淡月情结周纪焕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35一校两区:新教师留城培养模式探索徐莉莉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36出国留学英语60情景主题雷芹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20137环境伦理与终极关怀严云鸿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20138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优势的关系:组织文化及社会资本的影响郑文山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39战略性慈善捐赠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郑文山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310教育的沉思与遐想姚宏昌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311从《白孔雀》看劳伦斯的婚恋伦理观蒋家国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312南孔、理学家与南宋书院—以朱熹、张栻、吕祖谦、陆九渊为例张俊岭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313转变主体角色:教师教育实践发展路径探析余小红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314孔氏南宗与浙西南社会变迁研究吴锡标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315我国图书馆立法困难的主要问题研究闫智勇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316孔氏南宗与浙西南社会变迁研究吴锡标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201217话语的灵性——现代散文语体风格论贵志浩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201218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优势的关系:组织文化及社会资本的影响郑文山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201219变革与互动:教师教育发展路径探析余小红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201220出国留学英语60情景主题雷芹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221环境伦理与终极关怀严云鸿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222教育的沉思与遐想姚宏昌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223长三角边缘区生态转型与特色经济发展路径——以衢州市为例吴建成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224中国当代音乐文化建设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缺失黄昌海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225论朱自清散文的淡月情结周纪焕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226从《白孔雀》看劳伦斯的婚恋伦理观蒋家国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227一校两区:新教师留城培养模式探索徐莉莉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228南孔、理学家与南宋书院—以朱熹、张栻、吕祖谦、陆九渊为例张俊岭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229战略性慈善捐赠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郑文山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230我国图书馆立法困难的主要问题研究闫智勇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231文化视阈下的孔氏南宗研究吴锡标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201132音乐文化导论黄昌海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201133论叶圣陶语文实践思想周纪焕浙江省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201134城乡教师定期流动的长效机制研究——以衢州市为例徐莉莉浙江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201135社会文明学导论罗浩波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136现代作家语文教育思想论周纪焕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137明清时期孔氏南宗的教育活动及其影响吴锡标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138中小企业市场导向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基于浙江经验的实证研究郑文山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139发展县城经济加快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江山市发展县域经济的启示汪本学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140儒侠比较论赵言领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141澳大利亚中小学校本入职教育的实施策略及启示徐莉莉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142澳大利亚教师入职教育的实践研究及对我省的启示徐莉莉浙江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201043杨炯曾任县令之“盈川”考辨周纪焕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844主体教育的研究脉络与存在的问题汪晓明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845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困境与对策思考—以“西安高腔”为例章向玲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846大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特点极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张晓宏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847实践理性论张伟胜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848以党建工作创新推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吴建成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849《雷雨》:杀父娶母原型在现代中国的变体置换童献纲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850古代江南城镇发展与社会演变研究吴锡标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851知识型员工的敬业度探析丁奕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852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误区徐昌和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853对高校学生体育学习效果评价内容与方法的研究卢晓文浙江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200854晋代行书盛行的原因透视吴锡标浙江省第13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655质疑当下不规范现象——兼论文字史的几个问题吴锡标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656论现代散文的文体自觉贵志浩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657鲁迅作品语言的变异徐根松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658生态危机的实质及其解决严云鸿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659自由与人的本质张伟胜2001-2004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6 党委书记:胡建新党委副书记、院长:胡伟党委副书记:赵祖地、吴茶香党委委员、副院长:叶碧、姚宏昌副院长:潘海天 副院长:李江波 第一任党委书记:纪孔夫(1986.03--1989.02)第一任校长:沈霞轩(1985.07--1988.11)第二任党委书记:孙仁桢(1989.02--1990.08)第二任校长:李国英(1988.11--1990.08)第三任党委书记:吴南华(1990.08--1994.04)第三任校长:方纯嘏(1990.08--1998.09)第四任党委书记:叶长明(1994.04--2010.07)第四任校长:郑家锦(1998.09--2006.09)
阿tin逐梦游
只找到中文的:试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环境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两者“双赢”,已成为全社会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常山县_镇实际,就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_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现状 位于“中国胡柚之乡”的常山县城北郊的_镇,是衢州市四大强镇之一,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矿藏资源,现已探明的石灰石储量为10亿吨,石煤储量3亿吨,无论在储量上还是品位上均居全省首位。依托资源优势,建材、轻钙等资源消耗型企业发展迅猛,目前全镇有工业企业96余家,其中水泥企业3家,轻钙企业10家,石灰立窑12家,石灰生产加工企业20家等,到2005年,全镇工业生产总产值已经达到14.5亿元,工业利税达到3800万元。但是,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原有土法烧制的土窑,石灰加工棚、一批石灰石石煤破碎点磨粉点,吃进矿石,也“吐”出了大量的烟尘,加上水泥、轻钙企业、石煤开采企业的环保投入和管理不到位,使_镇成为全省有名的污染重灾区,老百姓深受环境污染之害,环境污染纠纷频繁发生,极大的阻碍了_镇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当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种: 1、区域生态环境意识淡薄。一方面,当地群众环境保护意识较为淡薄,_镇几十年的污染现状使得当地老百姓对环境污染都习以为常,只有当自身利益受到直接损害时才会去寻求赔偿和保护;另一方面,绝大部分当地企业主缺少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愿意在环境保护设备方面增加投入和加强管理,甚至经常性闲置环保设备并偷偷排污,往往牺牲和破坏环境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还有当地基层不少镇村干部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够协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区域生态破坏现象比较严重;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太大且产生二次污染;资源破坏和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大气环境、水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环境质量低劣。但区域经济总量不强,持续发展能力差,2002年单位面积gdp产出仅为0.029亿元/平方公里,属于极低的水平。 3、经济增长方式仍旧属于粗放型增长。_镇的经济增长主要靠传统的产品和传统的生产方式来增长,属于粗放式增长。表现为:产品质量比较差,技术水平比较低,产品附加值低下;石灰石资源比较丰富,但开采、加工技术比较落后,环境污染严重并存在严重的隐患;企业规模比较小,竞争力不强。 4、资源型工业经济带来严重的环境压力。随着石灰石开发强度不断加大,水泥、轻质碳酸钙、石灰等产业不断扩大,特别经济强镇战略不断推进,资源型工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机会,同时,资源型工业经济结构对环境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水泥的粉尘、噪声污染,碳酸钙的尘、污水的污染,石灰的二氧化硫、固废污染,石灰石、石煤等资源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等。 5、政府有关部门管理不力和执法不力。作为一个工业企业众多、污染严重、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的衢州市经济重镇,没有相应的环保管理机构,缺少相应的专职环保人员,镇政府多年的环保工作更多的是协调处理群众环境污染、纠纷和协助环保局开展收缴排污费等工作;县环保部门的监察执法力量也较为薄弱,缺少有专业知识的环保工作人员和工作车辆,难以应付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现状,同时,执法和管理力度不够,对环境污染行为较为宽容,造成企业存在“违法成本较低、守法成本较高”的不良思想,缺少较好的措施以推进环境污染整治工作。 二、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对策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期,处在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的高峰期,环境状况距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县确定了“工业立县、特色发展”两大战略,作为经济强镇,如何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切实保护好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是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笔者以为,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通过经济发展来解决环境问题,通过解决环境问题来促进发展,走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之路,才能实现科学发展。 1、强化环境意识,树立生态理念。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境价值理念,实现以环境换取经济增长向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转变。绿水青山意味着优美的人居环境、清洁的水源和清新的空气,可以大大减少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大大减轻因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所需付出的巨大代价,大大缓解生态环境问题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要充分认识环境保护与科学发展的高度一致性,正确处理环境与建设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环境保护,教育为本”,要大力普及环保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把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理念同中华民族关爱自然、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结合起来,通过多种途径,普及科学知识,在全社会形成了解国情、珍爱环境、保护生态、节约资源、造福后代的共识,大力倡导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以及生态环境、生态人居和生态文化建设,摒弃盲目追求过度消费,倡导正确的生活方式。 2、把环境保护作为决策的重要环节,从源头落实环保基本国策。环保从源头抓起,最重要的是各级政府、各级管理部门、各级领导要依法承担起改善环境质量和环境管理的责任,牢牢树立科学发展观念,转变把环境因素置于决策之外的决策模式,实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同时,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用绿色gdp核算体系代替传统的gdp核算体系,把环境保护纳入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教育干部树立长远的、可持续的政绩观,改变以牺牲长远利益换来短期效益的政绩观。要树立结构决定功效的宏观调控理念,着力在调整经济结构上下功夫。当前,要根据我镇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进一步明确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区域定位,形成功能定位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科学区域开发新格局。要着力合理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尽快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发展的“腾笼换鸟”、“凤凰涅盘”。 3、把环境保护作为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解决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一矛盾,根本出路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用“绿色核算体系”来重新审视和把握经济发展途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推动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建立“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生产新模式,彻底改变传统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模式和“先污染,后治理”为特征的末端治理模式。推行清洁生产,不断运用综合性的预防战略,努力改进产品设计,改变生产工艺,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污染。要从企业内部循环的角度,大力发展生态工艺,推行清洁生产;从企业之间的循环角度,大力发展生态工业链园区;从社会整体循环的角度,大力发展 绿色消费市场和资源回收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由于历史原因,我镇有部分行政村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污染,如:灵湖溪、石木岭溪流域。如果这些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不好,势必影响全镇环境这盘大棋。因此,必须痛下决心及时清除现有的污染源的同时,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从根本上改变其环境现状。 4、把环境保护作为现代城市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坚决落实环境保护的责任制度。一是建立协调有效的环境管理机制。打破条块分割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环境管理综合决策机制。依法明确各职能部门在环境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增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商与合作,建立起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和反馈机制。二是强化各项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的落实,包括环境保护规划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现场检查制度、排污许可证和总量控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污染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等。三是强化环境监督管理。环保部门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法律,加强监督管理,严格环保执法。同时,保障公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监督,让广大公众积极参与到环境活动、环境决策、监督中来。依法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更高的问题。 5、把环境保护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环节,集中精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改善人居环境,不仅仅是改善市民的住房条件。要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的文明发展与协调稳定功能,以人为本,下决心解决市民广泛关注,影响环境质量和日常环境生活质量的突出环境问题。强化饮用水源的环保严管措施,保证饮用水安全。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灵湖溪资源,确保生态环境改善。继续整治水泥、碳酸钙、石灰煤烟污染。大力改善新区环境,创建绿色环保文明社区,提高市民生活环境质量。同时,要着力加强农村环保工作,重点抓好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和保护农村饮用水源地,确保农产品基地环境安全。 6、把环境保护作为产业来抓,依靠科技进步保护环境。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在环境保护领域的作用,整合动员和发挥各方面的科技能力,集中力量研究当前环境与发展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应用技术的研究推广。加快先进环保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逐步形成环境保护技术研发体系,将环境保护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推动环保产业化进程,逐步规范环保产业市场,打破地方与部门分割,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和污染治理设施资质运营制度,积极推动环保设施运营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竞争有序的环保产业宏观调控和运行体系,促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针对我镇工业企业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业实施重点整治、严格排查。从我镇工业整体来看,石灰行业、水泥行业、钙产品,制造行业是全镇造成污染较大的几个行业。如果对这些行业的污染问题避而不谈,那么我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只能是纸上谈兵。以钙产品行业为例:在钙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石灰石矿开采、选矿以及尾矿处理等环节中,都可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所以我们就要针对其各个环节可能造成的污染进行调查研究,分别设计相应的应对措施,尽可能的避免、弥补对环境造成的损害。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应由现在的以污染防治为主转向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充分利用高峰村、灵湖村、大埂村这样的生态农业示范区为中心,带动全镇生态农业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当前,我镇由于石灰石等部分资源比较丰富,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原材料低价、资源无价”的价格扭曲现象。人们长期以来机械地理解一些经济学的价值理论,认为自然资源是天赋的,没有劳动的参与,没有价值。这种错误的观念在政策和实践上导致了无偿占有、掠夺性开发和浪费使用,以致造成资源损耗过快、生态恶化加剧,经济增长中显示出虚假的繁荣。对于资源再生产活动,过去我镇一直没有把它作为独立的产业看待。实际上,像矿产资源普查和勘探、土壤改良、耕地的恢复、采种育林、育草、水产育苗、废气废水的净化等活动,都是社会化再生产活动,应当作为一种独立的产业来看待,以确立它在整个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从而使资源的消耗与经济的发展形成消耗—恢复补偿—消耗这样一个良性循环发展态势。提高一般工业废气物综合利用率。一方面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降低高资源型工业比重,提升技术型工业比重,减少工业废物的产生;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广清洁生产,通过改进工艺、提高原材料利用率等手段促进各类废弃物在企业内部的循环使用和综合利用。除此以外,还要大力发展消纳工业废弃物的建材等行业,进一步提高利用率。在环境政策领域,市场手段正迅速得到一些国家的重视和采纳。与传统的直接管制手段相比,市场手段既能保证环境质量改善,又能满足我镇经济增长的要求,是实现经济与环境效益相统一的重要途径。因此,县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及时制定基于市场的环境政策,从政策上对企业行为以及进行合理引导。自然资源是我镇生产总值赖以不断增长的物质基础,它的大量消耗必然导致未来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受到阻碍。因此,应该像对机械设备、厂房建筑的损耗进行折旧那样,对自然资源的损耗进行核算,以正确地估量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和未来的发展潜力。自然资源核算工作主要是提出一些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公式,对自然资源的实物总量对应的价值总量和价值变化量进行核算,按照资产更新和折旧的方式,把资源的增加和消耗以货币形式列入社会经济帐户中,以此来反映我镇自然资源历年消耗的变化情况以及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 总之,我镇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好环保优先政策,走科学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之路,才能实现由“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的转变,由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向两者协调发展的“双赢”的转变;才能真正做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才能既培育好“金山银山”,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又保护好“绿水青山”,在生态建设方面为全县作贡献。
首先要看题干,审题是非常重要的,看看题目要求你在作文中写什么,分为哪几部分。第二,审完题后,不要着急动笔写,先简单构思一下,想想自己要往哪个方向写,写什么内容(
浅谈英语教学方法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那么
1、选题是至关重要的,在你写一篇文章的时候你就得构造好思路写什么,也可以浏览互联网找到题材,列一个清单,最后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选择一些你感兴趣的东西是很重要的
不咋地,硬件也不好,我姐就是那里毕业的。 教师素质也不高的。
160余亩,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