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18

小白黄条条猫
首页 > 学术期刊 > 仲夏夜之梦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水云间秋忆

已采纳

一般采用斜体引用。

179 评论

我不是水蜜桃

“人”的苏醒、“人”的发现是文艺复兴运动最本质的特征,文艺复兴运动中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称为“人文主义”,它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也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文学的指导思想。人文主义强调以人为本,反对神权、神性,宣扬人权、人性,对以“神”为中心的宗教思想进行大胆的冲击;抨击蒙昧主义,推崇理性知识,讴歌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巨人”式人物;否定禁欲主义,追求现世享乐,蔑视天国幸福,赞美爱情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美好感情等。人文主义歌颂世俗蔑视天堂,标榜理性以取代神启,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谋福利,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人文主义文学作为文艺复兴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鲜明的新质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文学风格。 第一、就文学的文化主旨精神而言,把对人的关注作为其文学文化精神的核心。它反对中世纪封建教会鼓吹的以“神”为本,主张以“人”为本,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坚信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第二、它的基本题材与主题是着力描写现世生活,肯定人的权力,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第三、它的基本艺术追求是展示人的精神世界、情感特征、欲望要求等,创作方法以关注现实、关注人生为主。因此,人文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人本意识,表现了自我意识觉醒后人的精神个体的无限多样性。它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个性解放、思想活跃、精神自由、人的自然欲望宣泄、妄为、进步与混乱并存的时代。在莎士比亚生活的时期,资本主义已经产生并日渐觉醒,新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在这样几种势力的冲击之下,禁锢人性的中世纪封建主义和宗教势力日渐瓦解,反映资产阶级利益和社会进步要求的人文主义思想和文艺复兴运动,席卷整个岛国。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仲夏夜之梦》应运而生。《仲夏夜之梦》写于1595年到1596年间,是莎士比亚喜剧中最富于浪漫气息的一部,具有强烈的幻想性和抒情性。莎士比亚喜剧的主题是歌颂爱情和友谊,他以喜剧的手法和现实生活的剧情,通过争取个人爱情的幸福,赢得友谊的欢乐,来表现作者个性化、乐观和爱情至上等人文主义的思想观念。《仲夏夜之梦》就反应了这一点。它通过浪漫主义的梦幻世界来表达作者的乐观情绪。在这里,莎士比亚展开了幻想的翅膀在美丽的梦幻仙境中任意翱翔,这种欢乐的气氛不仅调动了观众的情绪,而且打造了一个令人眼花缭乱、赏心悦目的快乐世界,能够让人们在诗歌、音乐和舞蹈中尽情陶醉。《仲夏夜之梦》是歌颂式喜剧,在里面,它热情肯定生活中的新鲜事物,赞美人的力量和价值,情爱和友爱,快乐与追求,这是人文主义思想的集中表现。譬如男女爱情是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精华所在,莎士比亚在《仲夏夜之梦》中刻画出优美绝伦的女性的形象,剧中的主要积极力量是女性,女性的睿智美貌是剧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她们依靠自己的主动和宽容,最终赢得成功。又如文艺复兴时代主张人人追求快乐,这种快乐包括精神上和感官上,莎士比亚的乐观情绪渗透在《仲夏夜之梦》中是顺理成章。其中的主人公无论是遭受命运的折磨或是爱情的考验,都难以消除他们身上的快乐因子,它激发了观众的欢笑,将欢乐的因素传递到观众心里并产生共鸣。再者《仲夏夜之梦》中所发生的事没有什么特殊环境,也不是完全现实生活的再现,而是神话世界,它所表现的是在一个幸福生活环境下过幸福生活的“快活”。《仲夏夜之梦》讲述的是一个笑料百出、喜剧意味极为浓郁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将现实和幻想、人间和仙境、精灵和世人同时呈现在一个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浪漫的人间喜剧,故事中快乐的人们和精灵们品尝着他们自酿的生活美酒,也让观众品尝了一杯生活的美酒。整个故事从始至终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在欢乐、轻快的节奏中,反映出莎士比亚对婚姻和爱情的深刻思考:他热情讴歌青年男女大胆冲破封建羁绊和传统习惯势力,为争取恋爱自由、婚姻幸福而进行的不懈斗争。这也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高扬人文主义的本质反映。在《仲夏夜之梦》中,主人公拉山德和赫米娅面对严密的清规戒律,誓死追求并捍卫自己的坚贞爱情;还有,仙王奥布朗虽然怪罪自己的仙后提泰妮娅,并指派心腹侍从迫克对提泰妮娅进行恶作剧,但他最终还是原谅了自己的仙后,这些都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它承认了人性的正常需要,歌颂和赞美俗世的庸常幸福生活。爱情至上是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中反抗封建意识和基督教禁锢主义的标识,爱情在人的生命中从压抑到不可须臾,这是一个观念上的突破,体现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本质和核心。在这部《仲夏夜之梦》中,莎士比亚设置了两个性质相同,情境相似,人物相像,而其戏剧任务却绝不相同的世界:一个俗世,一个仙境。这两个世界的人们具有相同的情感和相同的烦恼,但,他们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参照,相互映衬,彼此羡慕对方的生活。莎士比亚如此设置戏剧情境,其意在于将人世和仙境作为一种对比:人世和仙境的生活,几乎是一样的,故而俗世的人们用不着羡慕仙境中精灵的生活,他们自己庸常而幸福的生活,就是仙境中精灵们的翻版。这也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生活从来就是美好的,即令仙境中的精灵,也和人世一样,生活在美好之中。无论是俗世的人们,还是仙境中的精灵,他们都生活得无忧无虑,快活无比。总之,人文主义思想在《仲夏夜之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里面充分地反映了文艺复兴时代所表现的主题。

163 评论

川猫之介

[参考文献][1]东方兰.论莎士比亚的《冬天的故事》[J].文学研究,1940,(5):.[2]方平.和莎士比亚交个朋友吧[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3]方平.莎士比亚“天鹅之歌”—《暴风雨》赏析[J].名作欣赏,1995,(1):.[4]郭华敏.论《暴风雨》中的基督教隐喻系统[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5):110-113,.[5]贺祥麟.莎士比亚[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6]华泉坤 张浩.《暴风雨》——莎士比亚后殖民解读的一个个案[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5):46-52,.[7]亢西民.莎士比亚戏剧赏析辞典[Z].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8]李蕾.《暴风雨》情节的深层隐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3(3):77-80,.[9]彭镜禧.发现莎士比亚—台湾莎学论述集[C].台湾:猫头鹰出版社,2000..[10]邵旭东 王忠祥.《暴风雨》的主题及其它[A].阮坤.莎士比亚新论—武汉国际莎学研讨会论文集[C].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李伟民; 何处是安妥灵魂的精神家园——哈姆莱特形象认识辨析 [J];四川戏剧; 2003年06期姜桂栩; 外国文学研究中的基督教文化视角检视 [J];文史哲; 2003年05期于凤保; 莎士比亚与基督教文化 [D];安徽大学; 2007年陈敦; 莎士比亚与基督教——从《威尼斯商人》说开去 [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05期李玉莲; 基督教与西方文学 [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1989年04期肖四新; 莎士比亚悲剧的宗教解读 [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05期王本朝; 论宗教文化对西方文学悲剧意识的影响 [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04期从丛; 再论哈姆莱特并非人文主义者 [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05期从丛; 论哈姆莱特并非人文主义者 [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01期赵晓梅; 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的莎士比亚创作 [J];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01期王鹏;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忏悔母题 [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01期李伟昉; 莎士比亚与《圣经》 [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04期黄龙; 莎士比亚文艺观溯源 [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01期Frye, Roland Mushat; Shakespeare and Christian Doctrine [M];; 1963年李伟民; 莎士比亚研究——构筑起心灵的家园——兼评张冲的《莎士比亚专题研究》 [J];外语研究; 2007年02期李伟民; 艰难的进展与希望——近年来中国莎士比亚研究述评 [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6年01期焦晓燕; 哈代小说与基督教文化 [D];南京师范大学; 2007年钱佼汝; 小写的后现代主义:点点滴滴[J]; 外国文学评论; 1991年04期; 60-65孙家琇; 莎士比亚的《一报还一报》[J]; 外国文学评论; 1991年04期; 72-80张冲; 当代西方莎士比亚变奏二十年(1965—1985)[J]; 外国文学评论; 1992年01期; 123-129王田葵; 试论拜伦诗歌“惊人的莎士比亚式的丰富多彩”——十九世纪欧美浪漫主义文学历程论(四)[J]; 零陵学院学报; 1990年04期; 66-73方平; 小精灵蒲克和莎士比亚的戏剧观——《仲夏夜之梦》研究[J]; 外国文学评论; 1987年01期; 93-99郑土生,肇星; 浅论莎士比亚的艺术特点[J]; 外国文学评论; 1987年01期; 100-106卞之琳; 了与不了:莎士比亚悲剧研究纪程——《莎士比亚悲剧论痕》前言[J]; 外国文学评论; 1987年01期; 107-110钱佼汝; 美国新派批评家乔纳森·卡勒和分解主义[J]; 外国文学评论; 1987年03期; 22-24乔纳森·卡勒,钱佼汝; 当前美国文学批评中争论的若干问题[J]; 外国文学评论; 1987年03期; 25-32朱虹; 禁闭在“角色”里的“疯女人”[J]; 外国文学评论; 1988年01期; 90-94汪义群; 莎士比亚宗教观初探 [J];外国文学评论; 1993年03期; 117-124张慧荣; 从《冬天的故事》看莎士比亚的中立女性观 [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03期; 64-66智慧的作用 [J];领导文萃; 1996年09期; 87再说莎士比亚何以成为莎士比亚 [J];外国文学评论; 2005年03期; 154-155阅读莎士比亚 [J];博览群书; 2004年12期; 70杜革非; 分析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第十八首(英文) [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02期; 24-25马太·阿纳德原,曲文敏; 《莎士比亚赞》 [J];河西学院学报; 1988年02期; 104-105天章; 西柏林世界莎士比亚大会 [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6年03期; 73-76许国璋; 莎士比亚十二赞 [J];外国文学; 1981年07期; 65-72萧莎; 莎士比亚何以成为莎士比亚? [J];外国文学评论; 2005年01期; 151-152孙丽丽; 从毁灭到拯救 [D];山东师范大学; 2003年厉彦花; 论厄普代克在《兔子,跑吧》中的宗教观 [D];山东师范大学; 2006年孙海西;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戏剧美学观比较 [D];山东大学; 2005年矫福军; 莎士比亚悲剧的思想意蕴 [D];吉林大学; 2004年宋艳;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地位 [D];安徽大学; 2005年黄凌; 《乌托邦》与圣经暨莫尔的宗教观 [D];河南大学; 2006年徐剑莹;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爱情故事 [D];安徽大学; 2006年王彦; 艾米莉·狄金森诗中的圣经原型 [D];河北师范大学; 2006年孙珍; 背弃与顿悟 [D];山东师范大学; 2004年董莉; 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管窥其诗学思想 [D];河北师范大学; 2006年陈茂庆; 戏剧中的梦幻 [D];华东师范大学; 2006年王志耕; 宗教文化语境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 [D];北京师范大学; 2000年臧天婴; 莎士比亚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 [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 [C]; 1997年陈少辉; 莎士比亚与司马迁死亡观比较 [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 [C]; 1997年桑迪欢; 卡夫卡的话语世界——从《城堡》看卡夫卡的语言特色和叙事结构 [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C]; 2002年裘克安; 莎士比亚日在中国 [N];人民日报; 2002年雷鸣; 莎士比亚经典的现代话题 [N];中国妇女报; 2004年洪蔚; 当莎士比亚遇上电影 [N];科学时报; 2004年许钧; “遭遇”莎士比亚 [N];中华读书报; 2002年书评人 马淑艳; 当莎士比亚戴上童话面具 [N];中国图书商报; 2007年〔英〕查尔斯·兰姆玛丽·兰姆; 原汁原味品莎翁 [N];光明日报; 2004年裘克安; 有关莎士比亚的一些事实 [N];光明日报; 2000年兰守亭; 被通俗化的莎士比亚 [N];中华读书报; 2004年易沉; 莎士比亚诗作的出版历程 [N];中华读书报; 2002年通讯员 杨英姿记者 余传诗; 《读莎士比亚》:王元化88岁生日收到最可心的礼物 [N];中华读书报; 2007年

202 评论

相关问答

  • 与特区之夜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如果你想要经济的参考文献的话,那么你可以去京东或者是淘宝上面去搜索,一般的京东或者淘宝上面都有这类的,参考文献你也可以去选择的去购买。

    宜木构思家具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仲夏夜之梦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一般采用斜体引用。

    小白黄条条猫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仲夏夜之梦的论文题目

    一、性质不同 1、论文题目:整体感知,善抓点题句, 不是游离于内容之外的,而文章的点题句又是理解标题含义的钥匙。 2、论文主题:主张,主意;更加抽象,有时可以理

    h071232003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获虎之夜毕业论文

    【指手画脚】读《获虎之夜》所感所想《获虎之夜》是田汉先生的一幕独幕剧,在戏剧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戏剧描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追求与家长专制的悲剧冲突:表兄妹黄大

    洋葱吵大肠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半夏论文参考文献

    半夏性温,味辛功能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内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

    lavender522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