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88

sanyuan617
首页 > 学术期刊 > 明星化对学术传播造成的影响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闹闹美食家

已采纳

蔡元培说:学术研究,多岐为贵。学术研究不能压制封杀不同的观点,平等的讨论态度,文明的争议反过来能够促进学术的发展。学者明星化不是歧途是基于以下几点理由:首先,对于广大的受众来说,学者明星化的传播方式有利于他们享受到学术研究的成果。梁启超说:学术乃天下之公器,所以学术不应只停留在书架上,也不应是少数人的专利。科技研究成果要完成向生产领域的转化,人文社会领域的学术成果也需要播种在大众的土壤中。学者走出书斋利用传播面更广的电视、网络,打破时空的限制让不同地域的人共享学术成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众解释和阐述经典,有利于人们更好的理解深奥的学术内容,从而达到知识的积累和素养的提高。其次,对于学者来说,通过现代媒体与大众交流,有利于拉近学者与受众的距离。与传统的学术传播途径相比,学者明星化带来的是与受众面对面的交流,学术和学者时刻受到大众的关注。在与大众的近距离交流中,大众对于学术成果的理解程度、看法能够直接反映给学者,为学术研究和学术传播提供经验和思考。高关注度也促使学者更严谨的研究学术,更努力的传播学术成果。最后,对于学术本身来说。学者通过大众媒体参与社会活动与大众对话,在教化民众的同时,也接受民众的甄别与评判,接受同领域其他学者的质疑和检验,在这个不断评判、检验的过程中,学术便会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供学术扎根的土壤也将更加宽阔。

319 评论

雾霭流年

说到“学者明星”就不能避开央视的《百家讲坛》,作为打造学者明星的“梦工厂”,这档节目走红之后,各地电视台纷纷效仿。“学者明星化”现象随之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或者潮流。人,要成为明星,需有三大要素,一曰“迷”(现在通常叫粉丝),二曰“秀”,三曰“捧”,三者缺一不可。所以,你要论证利大于弊,必须解决一下几个问题争议1:是授业解惑,还是误人子弟身为教授,易中天的支持者遍布全国,号称“易粉”、“乙醚”……易中天用非常通俗的语言品读着历史,也正是这种很现代化的语言,遭到学术界的质疑。争议2:是服务公众,还是个人扬名从阎崇年到刘心武,“百家讲坛”推出的主讲人基本上都火了,而这些人多年的学问积淀也随之走向了市场。一方面包装了明星,另一方面让明星以自己的视角讲解,并广泛传播给受众。争议3:对埋头研究者是否公平余秋雨、刘心武、易中天等人在提高知名度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大收益。他们获得的这种名利双收,对那些埋头书斋研究学问的学者是否公平?争议4:是为挣钱还是责任驱使对于学者像明星一样地在电视、平面等媒体频频露面,部分读者产生了逆反心理,认为他们的“传播学问”过程很明显是在作秀。就像经济学家常议论产品市场需要创新一样,有明星潜质的学者开始走出小书斋和教室,到更广大的“市场”中去创造和获取新的价值。他们终于发现,圣人孔夫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凭着那份山东人的倔强,硬是为社会培养出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三千弟子,同时也换得几千年的英名。事实上,古代的游学也好,现代当学术明星也好,说到底都是为了吸引尽可能多的“注意力”,使思想、知识这种稀缺资源能产生最大的收益。只要消费者能以较小的付出获取较大的效用,又何乐而不为呢?

243 评论

紫色的花瓶

学者明星化,是强大传媒的附属品主持人:这就稍带出另外一个问题,您如何看待专业学者的明星化?比如说于丹在西单签售排的队伍绕西单图书大厦的两圈,易中天先生也是“学术明星”。大家都知道,您如何看待这样的一个现象?孟宪实:这其实和学术无关,还是和传媒有关。忽然有一个教授、有一个学者跑到电视台抛头露面,大家知道还有这样一种人,就知道了,然后看他像明星一样。有点像明星,毕竟不是娱乐明星。我们说的明星,应该是娱乐明星。其实不是学问本身的问题,不是易中天先生对《三国演义》研究的怎么样,因此大家就来劲了,不是这样,就是因为他到那儿去了。中央电视台那种强大的传媒,其实,所谓的学者明星化,是强大传媒的附属品,和学者,和学问都没关系。主持人:如果有一天您也成为明星,您怎么看?孟宪实:那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我整天到那去讲,大家都混个脸熟,知名度混得很高,这和我的学问、我的专业仍然是没有关系。主持人:你会抵触或者会以怎样的心态去看待?孟宪实:名气大了以后,事情会多,各种各样的事情都有,影响你的专业研究。这是很头疼的问题。所以应该稍微避免点。当然你就选了这条道路,那也挺好。主持人:作为一个和您交谈的晚辈,我现在的心情确实有点矛盾,我不知道祝福您成为明星,还是祝福您保持现在比较好的状态?孟宪实:我现在知名度已经很高了,不用再高了。主持人:非常非常感谢孟教授做客人民网文化频道,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说到这里暂时就要告一段落,如果网友有兴趣,请记住5月1号下午3点半在中关村图书大厦我们可以和孟教授再一次约会。再次感谢孟教授的到来。孟宪实:谢谢。曾以“章子怡的伟大被低估了一百倍”出名的上海社科院教授张结海在他最新的研究《西方女人眼中的中国男影星形象分析》中得出结论:李亚鹏和谢霆锋是西方女人眼中的丑男典型。(详见今日本报B10版)当今社会,教授人气赛过明星,成为一道耀眼的文化景观。这正在颠覆着人们对“学者”的印象:他们本该是埋首书斋做学问的形象,而现在一些学者俨然是娱乐明星的形象——到处有粉丝拥趸,他们一方面喜欢就一些现实问题发表“高论”来聚拢公众注意力,一方面要用自己专业知识去现实地关怀一些问题。像易中天、于丹和北大的一些明星教授群,无不如此。他们一方面消解着知识的严肃性,让其娱乐化、低俗化,一方面他们又用比常人略高一等的知识结构为社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如于丹之“国学热”的作用就是双重的,易中天之于“史学热”、其他明星学者之于一些专业问题,亦是如此。这些“明星学者”是消费社会的必然产物,因为文化一旦进入消费领域,就必然会催生一些文化传播者和引领文化时尚的“舵手”们,而必然有一些教授、学者也会趋之若鹜。中国很多人天生就长一副道学家的怪眼,多会给这些学者扣上几顶“不安本分”、“不务正业”、“谄媚流俗”等大帽子,其逻辑是:你既然顶着学者、教授的帽子,你就得“名正言顺”,就得有个学者的样子。这样的逻辑其实是霸道的,学者做明星对不对,一是要看有没有尊重学者的本意,二是要看到学者适度的“明星化”是不是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普及。学者明星化,可以说是一种趋势,它并不是“洪水猛兽”,只要把握好适当的度,别让明星学者们一味地谄媚观众、迎合市场而丧失了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就好。面对“丑男论”,我们切不可忽略到问题的核心(即中国人“性别审美观”的紊乱、扭曲和变态),而去把握那些不重要的娱乐信息(某些明星其实很丑、某教授是不是“叫兽”等等)。我们应该学会正确审视和看待明星学者提出的独特社会问题。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143 评论

相关问答

  • 造纸术对现代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现今科技一日千里,现代制纸工序已经机械化了。 磨木纸浆(GroundwoodPulp)利用机械碾磨力以取得木材纤维,又称为机械纸浆(mechanicalpulp

    氷之世界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温度对化学实验的影响论文

    1、在其他条件不变,升高反应温度,有利于吸热反应,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反应温度,有利于放热反应,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2、与压强类似,温度的改变也是同

    恶狼追月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明星化对学术传播造成的影响论文

    蔡元培说:学术研究,多岐为贵。学术研究不能压制封杀不同的观点,平等的讨论态度,文明的争议反过来能够促进学术的发展。学者明星化不是歧途是基于以下几点理由:首先,对

    sanyuan617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行星对人体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中医用金木水火土五个符号在人体的五脏和五大行星之间建立了严格的对应关系。由于所谓的天人感应,五大行星之间的生克作用关系,在人体五脏之间也是依然成立的。或曰,人体

    陈好好很好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直播对农产品的影响研究论文

    可以学一些带货直播,给农村电商带来了致富。有一些农副产品,如果丰收了都有卖难的情况,直播电商的兴起,让农货更流畅。农民的收入更多。

    列那的小屋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