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43

Nichkhunnie
首页 > 学术期刊 > 砂土对植物的影响研究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方可可同学

已采纳

一.植物与土壤的关系1. 土壤的生态意义土壤是岩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层,是陆生植物生活的基质。它提供了植物生活必需的营养和水分,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由于植物根系与土壤之间具有极大的接触面,在土壤和植物之间进行频繁的物质交换,彼此强烈影响,因而土壤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生态因子,通过控制土壤因素就可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土壤及时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称为土壤肥力。肥沃的土壤同时能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的要求,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2. 土壤的物理性质及其对植物的影响(1)土壤质地和结构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组成的三相系统,其中固体颗粒是组成土壤的物质基础,约占土壤总重量的85%以上。根据固体颗粒的大小,可以把土粒分为以下几级:粗砂(直径2.0~0.2mm)、细砂(0.2~0.02mm)、粉砂(0.02~0.002mm)和粘粒(0.002mm以下)。这些大小不同的固体颗粒的组合百分比称为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可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大类。砂土类土壤以粗砂和细砂为主、粉砂和粘粒比重小,土壤粘性小、孔隙多,通气透水性强,蓄水和保肥性能差,易干旱。粘土类土壤以粉砂和粘粒为主,质地粘重,结构致密,保水保肥能力强,但孔隙小,通气透水性能差,湿时粘、干时硬。壤土类土壤质地比较均匀,其中砂粒、粉砂和粘粒所占比重大致相等,既不松又不粘,通气透水性能好,并具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是比较理想的农作土壤。土壤结构是指固体颗粒的排列方式、孔隙和团聚体的数量、大小及其稳定度。它可分为微团粒结构(直径小于0.25mm)、团粒结构(0.25~10mm)和比团粒结构更大的各种结构。团粒结构是土壤中的腐殖质把矿质土粒粘结成0.25~10mm直径的小团块,具有泡水不散的水稳性特点。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是结构良好的土壤,它能协调土壤中水分、空气和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统一保肥和供肥的矛盾,有利于根系活动及吸取水分和养分,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无结构或结构不良的土壤,土体坚实,通气透水性差,土壤中微生物和动物的活动受抑制,土壤肥力差,不利于植物根系扎根和生长。土壤质地和结构与土壤的水分、空气和温度状况有密切的关系。(2)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能直接被植物根系所吸收。土壤水分的适量增加有利于各种营养物质溶解和移动,有利于磷酸盐的水解和有机态磷的矿化,这些都能改善植物的营养状况。土壤水分还能调节土壤温度,但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水分过少时,植物会受干旱的威胁及缺养;水分过多会使土壤中空气流通不畅并使营养物质流失,从而降低土壤肥力,或使有机质分解不完全而产生一些对植物有害的还原物质。(3)土壤空气 土壤中空气成分与大气是不同的,且不如大气中稳定。土壤空气中的含氧量一般只有10~12%,在土壤板结或积水、透气性不良的情况下,可降到10%以下,此时会抑制植物根系的呼吸,从而影响植物的生理功能。土壤空气中CO2含量比大气高几十至几百倍,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在0.1%左右,其中一部分可扩散到近地面的大气中被植物叶子光合作用时吸收,一部分可直接被根系吸收。但在通气不良的土壤中,CO2的浓度常可达10~15%,这不利于植物根系的发育和种子萌发,CO2的进一步增加会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破坏根系的呼吸功能,甚至导致植物窒息死亡。土壤通气不良会抑制好气性微生物,减缓有机物的分解活动,使植物可利用的营养物质减少;但若过分通气又会使有机物的分解速率太快,使土壤中腐殖质数量减少,不利于养分的长期供应。(4)土壤温度 土壤温度具有季节变化、日变化和垂直变化的特点。一般夏季、白天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冬季、夜间相反。但土壤温度在35~100cm以下无昼夜变化,30m以下无季节变化。土壤温度能直接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和实生苗的生长,还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呼吸和吸收能力。大多数作物在10~35℃的范围内生长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温带植物的根系在冬季因土温太低而停止生长。土温太高也不利于根系或地下贮藏器官的生长。土温太高或太低都能减弱根系的呼吸能力,如向日葵在土温低于10℃和高于25℃时其呼吸作用都会明显减弱。此外,土温对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土壤气体的交换、水分的蒸发、各种盐类的溶解度以及腐殖质的分解都有显著影响,而这些理化性质与植物的生长有密切关系。3. 土壤的化学性质对植物的影响(1)土壤酸碱度 土壤酸碱度是土壤最重要的化学性质,因为它是土壤各种化学性质的综合反映,它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有机质的合成和分解、各种营养元素的转化与释放及有效性、土壤保持养分的能力都有关系。土壤酸碱度常用pH值表示。我国土壤酸碱度可分为5级:pH<5.0为强酸性,pH5.0~6.5为酸性,pH6.5~7.5为中性,pH7.5~8 .5为碱性,pH>8.5为强碱性。土壤酸碱度对土壤养分有效性有重要影响,在pH6~7的微酸条件下,土壤养分有效性最高,最有利于植物生长。在酸性土壤中易引起P、K、Ca、Mg等元素的短缺,在强碱性土壤中易引起Fe、B、Cu、Mn、Zn等的短缺。土壤酸碱度还能过影响微生物的活动而影响养分的有效性和植物的生长。酸性土壤一般不利于细菌的活动,真菌则较耐酸碱。pH3.5~8.5是大多数维管束植物的生长范围,但其最适生长范围要比此范围窄得多。pH>3或<9时,大多数维管束植物便不能生存。(2)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腐殖质和非腐殖质两大类。前者是土壤微生物在分解有机质时重新合成的多聚体化合物,约占土壤有机质的85~90%,对植物的营养有重要的作用。土壤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3)土壤中的无机元素。植物从土壤中摄取的无机元素中有13种对其正常生长发育都是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N、P、K、S、Ca、Mg、Fe、Mn、Mo、Cl、Cu、Zn、B。植物所需的无机元素主要来自土壤中的矿物质和有机质的分解。腐殖质是无机元素的储备源,通过矿化作用缓慢释放可供植物利用的元素。土壤中必须含有植物所必需的各种元素及这些元素的适当比例,才能使植物生长发育良好,因此通过合理施肥改善土壤的营养状况是提高植物产量的重要措施。二.植物为土壤“解毒”春天的风吹来了绿色,也偶然间吹来了我做这个课题的想法。在沈阳郊区踏青时,我发现有一片土地草枯叶黄。出于好奇,我采集了一些土壤。经过化验,“元凶”终于现身,是一种重金属——镉。镉对植物生长极为有害,而且可以长时间累积。冥思苦想之后,我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巧妙途径:在废弃的土壤上种植耐受性强的植物,将土壤中的镉“吸”出来,再把植物收割后回收利用,以此改良土壤。植物能够富集重金属。培养液略显酸性、有大量有益微生物如有机磷细菌对植物生长有利,而且浑河水竟也可以改善植物生长情况而使镉的总富集量增加!我完成了这次属于自己的创新性学习,找到了一条通向探究神秘自然、奇妙宫然、科学自然的路!

275 评论

南京葫芦娃

砂土:砂质土的主要肥力特征为蓄水力弱、养分含量少,保肥能力差、土温变化快,但通气性、透水性好,易耕作。粘土: 粘质土的主要肥力特征为保水、保肥性好,养分含量丰富,土温比较稳定,但通气性、透水性差,耕作比较困难(干时坚硬,湿时粘粒,故要在一定的含水量条件下耕作较好)。 壤土: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质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这类土壤,含砂粒较多的称砂壤土(砂质壤土),黏粒较多的称粘壤土(粘质壤土)。另外:按土壤的垂直结构来说,上层是壤土,下层是黏土(起到保水、保肥作用)的土壤肥力最佳,农业上称为“金盖土”。

279 评论

木叶星海

砂质土(砂粒50%) 砂质土的主要肥力特征为蓄水力弱、养分含量少,保肥能力差、土温变化快,但通气性、透水性好,易耕作。 由于砂质土壤含砂粒较多,粘粒少,颗粒间空隙比较大,所以蓄水力弱,抗旱能力差。砂质土本身所含养料比较贫乏,由于缺乏粘粒(无机胶体)和OM(有机质胶体),保肥性差;通气性、透水性较好,有利于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OM分解快,肥效快、猛而不稳,前劲大后劲不足。 砂质土壤因含水量少,热容量较小,所以昼夜温差变化大,土温变化快,这对于某些作物生长不利,但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累积。 砂质土适宜种植耐旱、耐瘠、生育期短、早熟的作物。化肥施用少量多次,后期勤追肥;多施未腐熟有机肥;勤浇水。

210 评论

小火车君

砂质土对植物的影响主要是:(1)砂粒含量高,颗粒粗,比表面积小,组成的粒间大孔隙数量多,故土壤通气透水性好,土体内排水通畅,不易产生托水、内涝和上层滞水。(2) 保蓄性差。保水、持水、保肥性能弱,雨后容易造成水肥流失,水分蒸发速率快,失墒多易引起土壤干旱。(3)土壤中原生矿物以石英、长石为主,潜在养料含量少,但养分转化快。(4)土温变幅大, 白昼土壤升温快, 晚上降温也快;早春土温低,但随气温回升,土温上升也快,对喜温作物如花生、棉花、瓜类、块茎、块根作物生长有利,俗称热性土,但晚秋也容易造成霜冻。(5)砂性土耕性好,宜耕期长,耕后土壤松散、平整, 无坷垃或土垡, 耕作阻力小, 耕后质量好。这种土又称“轻质土”。(6)砂性土大孔隙多, 氧气充足, 以氧化过程为主, 土壤中无毒害物质存在。(7)发小苗不发老苗。砂性土“口松”,出苗快、齐、全,但因养分贫乏容易造成作物中后期脱肥、早熟、早衰。

161 评论

相关问答

  • 砂土对植物的影响研究论文

    一.植物与土壤的关系1. 土壤的生态意义土壤是岩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层,是陆生植物生活的基质。它提供了植物生活必需的营养和水分,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

    Nichkhunnie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植物学期刊影响因子

    影响力很高。美国植物生物学家学会主办的植物学领域顶级期刊《植物细胞》(The Plant Cell)。

    J家馍小T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土壤对苦蒿的影响研究论文

    酸碱性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关系到植物生长好坏的土壤酸碱性便是其中一个领域。土壤酸碱性是土壤较重要的化学性质,通常用pH值表示,即指土壤溶液中H+浓度的负数。它不

    燕园小西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水的含量对砂浆的影响研究论文

    用水量,决定了砂浆的流动度。用水量还对砂浆的强度以及抗渗性有影响。如果用水量过高,则流动度过大,成型较难。并且水分蒸发后,在砂浆内部留下大量的气泡,严重影响了强

    zoemai0505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冻土对桩基的影响研究论文

    冻土中的打入桩,因为埋深较浅导致锚固力不足被冻拔的现象很常见。多年冻土区的打入桩,有可能发生沉降。

    pinkyoyo0403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