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喵呜777
据三都水族自治县民族研究所所长潘中西介绍,全国水族人口共40多万,其中90.8%的水族在贵州,一半左右在三都。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是全国惟一的水族自治县,有水族群众20万余人,接近全国水族总人口的半数。其余的水族主要散居在贵州的荔波、都匀、独山、榕江、丹寨、雷山、从江、福泉、黎平等县市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的河池地区,在云南省东部的富源县古敢乡一带也有水族人的踪影。关于水族的来历,目前尚无定论。潘中西告诉记者,在水族研究史上出现过殷人后裔说、两广源流说、江南迁来说等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使得其古老神秘的辉煌历史更加扑朔迷离。1997年贵阳医学院的遗传专家对贵州汉族、苗族、布依族和水族等几个世居民族作了人群线粒体DNA多态性进行研究,用三代都是同一民族家庭的150份标本,进行2600余次实验,结果表明,水族先民是西北地域民族的血缘。由此推断水族先民来自北方。医学界的研究成果,正好与研究“水书”及水族古文字的专家、学者关于水族来源的说法相吻合。专家、学者从对殷商亡国变迁的历史、水族古文字及水书、水族历法、水族复杂声韵母系统、水族语言中保留着大量的中原古音及水族盛大年节——端节等的研究表明,水族先民可能从北方迁徙而来,并且至少在殷商时期就与汉族并列发展。 据介绍,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水族先民第一次举族向南迁徙,并且从殷商母体文化中分化出来,逐步融入百越族群。第二次举族大迁徙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秦王朝统一中国之后,这次使水家先民从百越母体中分离出来,逐步由南溯流向西北迁徙,进入龙江、都柳江上游地带生息,形成现在的分布格局。 多姿多彩的民俗水族历史悠久,文化璀璨,节日繁多且各具特色,几乎每个节日都有其美丽的传说。最为隆重的民间节庆当数端节。 水族的民间歌谣唱道:“广东找食,广西找钱”。传说远古时期,水族先祖在两广一带过着颠沛流离的动荡生活,后渡过红水河来到三都三洞定居。年长月久人丁兴旺,三洞地窄难容,于是只好散居各地。按家族分支,老大住都匀套头,老二留住主洞,老三则到拉佑和水东,老四住到了水婆,最后一支定居水潘。兄弟数人各居一方,这样一来逢年过节相互不便往来。于是,兄弟聚集商议,在水族端节之时,采取分期分批轮流过的方式,套头老大理所当然先过,其余兄弟数人则按地域分批过完。果然,兄弟之间借此机会相互走访探望,增进感情。水族端节又称“借端”或“借瓜”,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以水历来推算过端日期。而水历则以阴历九月为正月,水族以秋实为岁首,认为亥是地支的第十二位,故以之为一岁的终了,新年的开始。一般而言,端节要从农历的八月持续到十月,分七批过完,从头至尾长达四十九天,可以说是世界上延期最长的节日。端节之时,正是秋高气爽,五谷归仓之时,水族人民难以抑制内心的喜悦之情,相聚狂欢,以庆贺一年辛劳所得,期盼来年再丰收。临近端节,水乡山寨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到了大年除夕,家家户户打扫得一干二净,人们忙着杀猪宰鸭,磨豆腐,开塘捉鱼等等,好不热闹。除夕之夜,各家各户忌荤吃素,进行庄重的祭祖仪式。祭祖仪式颇为讲究,在堂屋中设一供席,摆上鱼苞韭菜,素煮豆腐、糯米饭、瓜果等特色祭品,有的人家还摆放崭新的衣帽鞋袜以及柴刀、镰刀、锄头等生产用具,完毕后,一家老少围坐一团,由长者念颂先祖的功绩,然后供奉祖先,最后举杯相邀,连声“秀、秀、秀”一饮而尽,以示对祖先的敬重和怀念。这天晚上,人们通宵达旦,各自小饮,整个村子灯火通明,铜鼓声声。 亥日,也就是大年初一早上,各家各户敲击铜鼓笑迎四方宾客,来的都是客,无论是家族亲戚还是陌生人,都会受到最盛情的款待。家族之间往来每家必到,彼此围坐供桌前,举杯相邀,互贺年节。节日的高潮是端坡跑马。午餐过后,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老幼从四面八方涌向端坡,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姑娘们相约成群,穿戴着精美的头饰、手镯、项链、项圈,银光闪烁,光彩夺目。一时间,端坡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各路骑手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跃跃欲试。跑马之前要举行一个简便的祭典。人们在跑道中央设一供席,上摆各种各样的祭品,由寨中德高望重的长者主祭,长老伫立桌前神情肃穆,端着斟满酒的酒杯,口中念念有词,大多是对祖先的怀念和吉祥如意的话语。祭典完毕,寨老跃身上马在跑道上遛上一圈,方宣告赛马开始。此时,高原山寨崎岖的跑马道两侧人头攒动,数匹快马齐头并进,纵横驰骋,惊心动魄,呐喊助威声不绝于耳。赛马结束后,优胜者用红绸挂于马首,以示荣耀。 当夜幕降临,水乡山寨星光点点,传来阵阵欢声笑语。人们将铜鼓悬挂在堂屋中央,敲击为乐,彻夜不息。趁着夜幕,在端坡上相识的未婚青年男女相约一起,成双成对漫步在低矮的丛林中或坐在散发着缕缕清香的池塘边。他们无所顾忌,纵情歌唱,相互倾吐衷肠,直到夜色吞没每对恋人的影子……据潘中西所长介绍,水族过年性质的节日还有卯节和舒宁喜节。卯节,水语称“借卯”,意为吃卯,这是荔波水族人的节气。水族的包办婚姻色彩较浓,其青年男女的恋爱一般是隐秘的。只有赶场天和节庆日,才有接触的机会,还要避开长辈与兄嫂。而卯节却为青年男女的社交大开了“绿灯”。卯节实际上是歌节,歌声就是传媒,未婚男女青年可以尽情地对唱情歌而毫无顾忌。因而它被誉为“古老的东方情人节”节日之夕,家家户户笑声朗朗,碰杯之声不绝于耳。铿锵的铜鼓和浑厚的皮鼓声响彻水寨,水家人一边喝着醇香的糯米酒,一边唱着比米酒更香的“姨娘歌”。每个水族寨子都设有“歌堂”,女歌手和伴音姑娘坐在房间里,男歌手与同伴、听众坐堂屋中,欢歌达旦,甚至狂欢数昼夜。舒宁喜节则被誉为“水族儿童节”,时间在水历史四月,主要做的是修桥补路、积阴德的活动,以达成让孩子健康成长的愿望。 古朴独特的服饰水族青壮年妇女平时上衣穿右衽大襟半长衫,衣长过膝,下穿青布长裤,腰系青布围腰。袖口、裤脚绣有花边。老年妇女与青壮年略有不同,她们上衣是对襟、无领、宽袖的短衣,外系百褶围裙,脚穿尖钩花鞋。水族妇女在喜庆节日或结婚庆典上,还另有盛装,这种盛装的上衣是古典式对襟、宽袖的黑色短衣,身穿黑色长裤,外套黑色百褶裙,脚穿尖钩扎金穴花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青年妇女的服饰有很大变化,大都喜欢穿有领的紧身衣裤,无花边,佩戴银项链、银手镯、银耳环等饰物。水族老年男子平时多穿对襟布扣便服和长裤,节庆日时穿长衫外套马褂,脚穿布鞋。而水族青壮年男子与当地汉族的服装差不多一样了。在水族服饰中,马尾绣最具艺术魅力。马尾绣是水族地区一种现存最古老而又最具有生命力的原始艺术,人称刺绣的“活化石”,是研究水族民俗、民风、图腾崇拜及民族文化的珍贵艺术资料。 马尾绣的制作方法非常繁杂,用手工将二三根白线缠绕在马尾上,然后用这种缠好的马尾线盘在已描绘好的花纹轮廓上,接着又在白线条的凹缝地方绣、挑、补、梭着各种彩色丝线,刺绣艺人凭着自己对生活的积累及对艺术的修养感受,飞针走线地在布面上挑绣着各种图案,所绣的鸟、花草等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马尾绣的“歹结”背带是水族地区公认的最好背带之一,往往要经过52道工序才能完成,水族人也常常把是否拥有马尾绣背带看作是否体面和富有的标志。以马尾绣为代表的水族刺绣艺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水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水书水书是一种类似甲骨文和金文的古老文字符号,记载了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民俗、伦理、哲学、美学、法学等文化信息,被誉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有关专家认为,水书相当于汉族的《易经》,内容博大精深,是水族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外专家、学者认定的水族古文字仅400多个,后来在贵州省荔波县档案馆注录馆藏的1516册水书中,又发现了800多个,加上异体字,水书古文字已达1400多个。 水族古文字由三类组成:一是图画文字,二是象形文字,三是借用汉文字。早在20世纪初,水族古文字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研究。1943年,曾在岭南大学、中山大学执教的著名社会学家岑家梧教授,首开水族古文字系统研究的先河。他认为,水书与殷商甲骨文有姻缘关系,其创始地在西北,后辗转迁徙而传入黔,是一种被压迫民族的文化。1983年,吴支贤、石尚昭撰文指出,水族古文字是属于表意体系的古文字,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遗产之一。1999年,王品魁破译了拉下村水文字墓碑上的水族文字,并推算出墓主死于明孝宗弘治十三年(1500年),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用水族古文字书写的墓碑。专家通过对现存水书的研究后发现:水书的造字方法多以象形字、会意字为主,字形与甲骨文和金文极其相似。甲骨文与金文已远离现代文化,而水书至今还在水族地区广泛运用。这对于没有刻板,仅靠民间手抄口授得以传承数千年的水书而言,不得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潘中西说:“水书不仅是水族人民珍贵的文化瑰宝,同时也是世界古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书的影响正在日益扩大,如何进一步保护、开发、利用水书,以推动水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当前至关重要的课题。”其实,何只水书?在现代文明浸淫中日渐消失的民族文化莫不如是!水族马尾绣(背带)
lifang88322
水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和传统文字,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侗台)语支,水族古文字体系保留着图画文字、象形文字、抽象文字兼容的特色。
文化信仰
水族的信仰文化属于原始宗教信仰范畴。水族认为万物有灵而崇奉多神。自然崇拜,祖灵崇拜,神灵崇拜构成了水族信仰的核心。
在水族社会中,不论是原始宗教信仰的崇拜对象,或是崇拜形式、信仰仪式,还是原始道德的内容及其形式与传承方式,都比较清晰地反映出信仰文化与民间知识二者相互杂糅、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特点。
饮食文化
水族以大米为主食,喜食酸辣调味,有“无菜不酸,无辣不食”的习俗。待客以酒为重,主人敬酒时带头喊一声“秀”(即干杯的意思),众人也齐声喊“秀”,将酒饮尽。
服饰文化
水族在服饰上禁忌红色和黄色,特别禁忌大红、大黄的热调色彩,而喜欢蓝、白、青、三种冷调色彩。水族不喜欢色彩鲜艳的服装,而是喜欢色彩浅淡素雅,这表达了水族独特的服饰审美观,那就是朴素、大方、实用。
水族女服多以水家布缝制,无领大襟半长衫或长衫,长衫过膝,一般不绣花边。而节日和婚嫁盛装与平时截然不同,通常肩部、袖口、裤子膝弯处皆镶有刺绣花带,包头巾上也有色彩缤纷的图案。头戴银冠,颈戴银项圈,腕戴银手镯,胸佩银雅领,耳垂银耳环,脚穿绣花鞋,素雅文静。
水族男子穿大襟无领蓝布衫,戴瓜皮小帽,老年人着长衫,头缠里布包头,脚裹绑腿。
语言文化
水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和传统文字。
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侗台)语支,共有声母71个,韵母55个,声调8个。水语与壮侗语族中的侗语、毛南语、布依语、仫佬语、壮语、傣语和黎语等有亲属关系,尤其与侗语、毛南语、仫佬语更为接近,并有许多同源词。
水语跟同语族的壮语、傣语相比,内部差别较少,各地水族群众一般都可以用水语互相通话。水语可划分为3个土语区,没有方言差别。第一个是三洞土语区,以三洞乡板南村水语为代表。第二个是阳安土语区,以阳安甲乃村为代表。第三个是潘洞土语区,以阳和乡潘硐村的水语为代表。
扩展资料:
水族种植水稻有悠久历史,形成众多十分浓厚的稻作相关习俗。水族历法以稻作物候为依据,水族的卯节与端节,就是因稻作种植与收割而形成的盛大年节。
过去,人们认为在稻作生产关键阶段,博得稻神欢心才能获取稻作丰收,因此从浸种、撒秧、栽秧到吃新收割每个关键阶段,往往要依据水书择吉行事。开秧门之前,将两把稻秧带到家中以鱼肉酒饭供祭。
然后,由这位媳妇带着秧苗先下田栽几行之后,盛装待命的其他妇女才纷纷下田劳作。开秧门仪式,既是对稻神的尊重,又是运用相似律的巫术原理,让少妇旺盛的生殖力转嫁到禾稻上,祈求获得更大的丰产。
水族崇拜鱼,鱼是大多数水族地区的图腾崇拜物。水塘养鱼、稻田养鱼是水族地区的重要技能与特色,人们运用田鱼产卵和用稻草团分卵繁殖的技能,掌握洪水及野兽对渔业危害的方法,使鱼稻获得双丰收。所以,饭稻羹鱼成为水族的传统习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水族
导读:历史上不乏知识分子在真诚地为民请命的时候,却导致祸国殃民的后果,对此,当代知识分子还刚刚开始觉醒。当前,中国知识分子正致力于疏理自己与官方政治社会的关系,
苗族酒文化论文 苗族同胞能歌善舞,无酒歌三日,有酒必有歌。那么,苗族酒文化如何进一步传承呢? 一、合江五通石顶山苗族酒的类别 石顶山又名“石鼎山”,因山顶有一巨
哪有什么所谓不想谈恋爱的借口,他只是不喜欢你罢了
可以推荐楼主去听听圣桑写的《动物狂欢节》,里面用不同的手法塑造了多种动物的形象。然后上网查查有关这部作品的资料,1200-1500的字数是很好过关的。全曲共分十
水族箱造景的几种常见类型鱼为主,岩石为辅:在水族箱中放入不同形状、大小的岩石,从这端至另一端,布置成山景,如板块型、峰峦型、石林型等,以及悬崖绝壁、洞穴深谷,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