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小萌103
这两天的空闲时间都贡献给了修改论文初稿,其实就两个主要任务:降低相似率和规范论文格式。可是为什么会花如此多的时间呢?我想主要的原因是目标不清晰,导致方法选择错误。 比如降重这件事情,拿到查重报告后我就直接在上面修改了,而且将标注的红色红字改成了黑字,这样做导致修改后的内容不好查找,而且还要将改动的句子再移到正式文档中。但如果我刚开始明确目标,清楚知道自己最终的目的是在正式文档中将有问题的内容修改过来,我就可以先在论文中定位重复内容,直接在正式文档中修改,这样做省去了剪切粘贴和修改格式的时间。 在设置参考文献尾标和目录时,也因为方法不得当,查询了很多资料,来来回回修改了很多次。整个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明确目的,搭建好每一步的框架后再行动。而我总是先从内容入手,最后审视时发现其实很多内容与主题无关,不得不推翻重来。 这样的错误还发生在我生活中其他的方面:做PPT时总是卡在某一张的格式、排版,以至于后面的工作无法开展,但其实可以先花一定的时间将整个PPT的框架搭好,填充好图片和文字,最后在统一调整格式;看书时,总给自己定了看多少页的目标,但其实页数并不是真正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自己到底消化了多少内容…… 虽然懊恼自己在论文格式上花费了如此多时间,但如果没有这个经历,我也不会去审视自己做事的方法问题,我也不会收获很多关于论文格式编辑方面知识。
bigbig米米
写论文真的很煎熬,这种事还是要靠自己,我觉得你都读到研究生了应该有个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制力吧,我觉得你还是要把自己的时间合理规划一下,一直这么熬也不是个事呀,你还可以去找朋友去倾诉一下减轻自己的压力或者去自己找个感兴趣的事去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我感觉还是要放松一下玩,一直这么紧绷也没效果,干点别的说不定就能有点论文的思路,自己调整吧,哥们,希望你一切顺利。
找朋友倾诉 别个自己很大压力 你也是研究生 你有控制能力吧 劳逸结合就好 。
虽然是在职,但也是博士,必须得把自己当成学者,静下心来研究一下深奥的问题,纯理论的问题。实在不行,多看几篇博士论文,研究一下思路和方法。只要过了,你就是上了很高
填写论文研究方向的原则: 一、应与兴趣相合一个人在日常生活里,没有兴趣的事,不会去做,如勉强去做,也会做不好。写论文的情形跟做事一样,能符合自己的兴趣才有可能写
我认为是这样的,因为老师见过的东西特别的多,眼界也特别的宽广,他们看到大学生的毕业设计真的是特别的幼稚。
环境影响人成长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又有谓“近朱则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大家耳熟能详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说明此理.当一个人身边所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