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17

紫薯飘香
首页 > 学术期刊 > 王朔的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LONI爱洛尼家居

已采纳

王朔,1958年,出生于辽宁省岫岩县,至今,王朔也不愿讲他是北京人。相反,“我是东北人”这句话他却说得理直气壮,在他出生后不久,他便随著父母来到北京郊区的一个部队大院落户。在他居住的大院里,汇聚了全国各地的志士,唯独没有北京人。王朔的理解是,可能那时北京这地儿参加革命的少。自我封闭的大院生活,使作为小毛孩子的王朔不知城里还有居民,以为那里除了商场就是公园。这也怪不得他,最远他才到过北京的西单,见识也就可想而知了。上中学后,王朔搬进了城,朝阳门的城根下,他和北京的语言发生了直接的交流。在此之前,他对北京文化几乎没什么认识,北京的语言对他来讲是陌生的。由此可见,今天王朔的语言,跟“老北京”是没有渊源关系的,那是和北京的语言交流后形成的一种独具个性的语言,只能算新北京文化中的一支。“调侃”,成为王朔语言是最大特色。而调侃本身则是一种不硬也不软的语言形式。这种语言形式与其说王朔是把它当成了工具,还不如说王朔把它当成了武器,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小时候所面临的不是被尊重而是时时被侵犯。街头的流氓,严肃的老师,专横的父母都可以形成侵犯。你无力回击这种侵犯。但你也一定要采取一种自我保护措施。王朔选择了调侃,这样既能化解对方造成的侮辱,又有保护自身尊严的功能。应该说,这种调侃的形成是很自然的,并不是痞子的专利。但由于这种调侃对自认为很体面的人也无情地嘲弄,于是一种自尊和另一种自尊便抗衡起来,王朔成为人们眼中的披著文化外衣的“痞子流氓”。一种本能的反抗,和小孩调皮捣蛋差不多的把戏,却惹得大人们生气了。有人问王朔:“你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名利了。”王朔答。就写作本身而言,王朔是个作家,但是他又不是人们心目中所设计的那种作家:人格多伟大,道德多完善,行为多文明,是人类的楷模,灵魂的工程师。他没有那么高的境界。尽管如此,他对文学的贡献仍不可抹煞。他写了社会边缘上的人,以往,游手好闲为社会不允许,每个人的社会位置都非常明确,新时期以来,由于中国政治生活的改善,社会空气的缓和,职业的划分已经不是“工农兵”和“知识分子”简单的四大样,很多人生活在社会边缘。过去中国的中产阶级,依附在权力阶层,由政府、军队、官吏中的一些人士构成,改革开放前,这些人在政治上有很强的优越感,经济状况又是中等偏上。而改革开放后,这个阶层逐渐瓦解,他们中的很多人有巨大的失落感,经济上的优越被私营者代了,政治上的优越感又很模糊,他们不愿从事体力劳动,又没受过太多的教育,社会位置急剧变化,青年中的佼佼者不再是他们,社会位置的提升和知识成正比了。初期是小商小贩打腰提气,现在是受过教育、有能力的人扬眉吐气,每个作家不可能写尽社会中的各色人等,只能写熟悉的人,就像有些人熟悉农民、知识分子一样,王朔对“边缘人”的了解,使他的笔下都是这一群人。母亲是一名医生,父亲为解放军政治学院教员,虽非是书香门第,但家境小康,他的家庭,正是北京典型的市民家庭(这种出身对与他以后在作品轻车熟路地描写北京市井生活有极大补益)。王朔幼时所住的是一个军区大院儿,孩子们每天所做的不过是分伙打仗一类的事情,但那个自由的时期给王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以后的中篇小说《动物凶猛》(曾改编为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写的就是那时的感受。王朔少年时就读于韶山中学,在学校并非一个顽劣的学生,甚至曾经怀着"匹夫有责"的信念参与了1976年的"四五"事件,在其中虽然算不上威武不屈的英雄人物,但也曾为此被关押了三个月时间。1976年夏,王朔高中毕业后到山东参军,像在《动物凶猛》中他所记述的那样,他渴望战争,希望成为英雄。然而在部队中他并没有成为一名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操舵兵"、卫生员甚至帮厨。1978年在大学恢复招生的时候,王朔兴起了报考文科的欲望,于是开始练习写作文,期间偶然将习作投往《解放军文艺》,居然中选,这便是他的处女作,短篇小说《等待》。《等待》是一篇时代印迹很浓并且颇为稚拙的小说,文笔还很学生腔。然而在1978年刚刚粉碎四人帮的当时,它无疑是清新可喜的,而且它的一投中的,也分明显示了王朔的创作潜力。此后王朔又写过几篇部队题材的作品,但反响均不大。其间他曾经试图经商,但似乎流年不利,不但没赚到什么钱,倒是体验了许多的心情。这一段致力赚钱的经历,后来被记录在《橡皮人》(曾被改编为电影《大喘气》)和《许爷》等作品中。经商不成,无所事事之中他又开始进行创作。商人的视角使他知道什么东西适于出售,于是他挑选了在普通人眼中颇具神秘色彩的"空中小姐"为自己的描写对象,果然,在《当代》上一投而中。其自谓:「身体发育时适逢三年自然灾害,受教育时赶上文化大革命,所谓全面营养不良.身无一技之长,只粗粗认得三五千字,正是那种志大才疏之辈,理当庸碌一生,做他人脚下之石;也是命不该绝,社会变革,偏安也难,为谋今后立世于一锥之地,故沉潭泛起,舞文弄墨.]1958年出生,1976年毕业于北京第四十四中,后进入中国人民海军北海舰队任卫生员.1980年退伍回京,进入北京医药公司药品批发商店任业务员,1983年辞职靠写作维生。1978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自84年初处女中篇小说《空中小姐》发表在《当代》后,迄今已创作二十二个中篇小说、三个长篇小说,大约一百六十万字,并创作了数十集电视剧。1997年1月赴美。1997年7月回国,从事自由写作。90年代成为以飞扬跋扈的文字横行文坛的痞子作家,一声我是流氓我怕谁,直如当头棒喝,劈手撕下所谓崇高的面纱,接下来几乎全部的媒体都参与到这场轰轰烈烈的论战中去,加上〈渴望〉〈编辑部的故事〉〈爱你没商量〉〈过把瘾〉等等电视剧改编的成功,王朔名符其实地火遍了大江南北。随着出书频率降低,王朔开始有些沉寂,〈看上去很美〉〈美人赠我蒙汗药〉似乎显得有些江郎才尽,真正重新引起媒体关注的,是他的一本拍砖杂文集〈无知者无畏〉,里面把金庸琼瑶并列成“四大俗”,从而引起一场大规模的金王论战,与以往不同,网络的参与使这场论战迅速升级和白热化,而无知者无畏,也跟当年“玩的就是心跳”“过把瘾就死”等王朔名言一样,成为年度热门话语。最近又出新书《我的千岁寒》,收入了六篇文字。语言较以前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开篇《我的千岁寒》,文字简洁,富有诗意,还被赋予了时态。最后一篇《唯物论史纲》谈的是宇宙和物质,虽然有些常识性错误,但语言依然有着王朔式的霸气。【记事年表】1958年出生于辽宁省岫岩县,曾用名王岩。1965至1969年就读于北京翠微小学。1971年就读于北京东门仓小学。1972至1975年就读于北京一百六十四中学。1975年借读于太原五中。1976年毕业于北京四十四中学。1977至1980年在海军北海舰队服役,任卫生员。1980至1983年退伍后在北京医药公司药品批发商店工作。1983年辞职从事自由写作至今。【作品年表】原著《我的千岁寒》(2007)《看上去很美》 (2000)《永失我爱》 (1994)《消失的女人》 (1993)《痴男狂女两世情》 (1993)《无人喝彩》 (1993)《青春无悔》 (1992)《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1989)《顽主》 (1988)《轮回》 (1988)《浮出海面》 (1985)《空中小姐》 (1984)编剧《梦想照进现实》 (2006)《一声叹息》 (2000)《无人喝彩》 (1993)《青春无悔》 (1992)《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1989)《大喘气》 (1988)《顽主》 (1988)《轮回》 (1988)分类纯情卷·《永失我爱》·《空中小姐》·《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动物凶猛》·《浮出海面》·《过把隐就死》矫情卷·《懵然无知》·《刘慧芳》·《无人喝彩》·《人莫予毒》·《我是你爸爸》谐谑卷·《编辑部的故事》·《谁比谁傻多少》·《痴人》·《枉然不供》·《顽主》·《你不是一个俗人》·《一点正经没有-顽主续篇》·《千万别把我当人》挚情卷·《我是狼》·《给我顶住》·《许爷》·《橡皮人》·《玩得就是心跳》其他卷·《看上去很美》·《无知者无畏》·《美人赠我蒙汗药》

111 评论

HY逆天的飞翔

两个都是独居个性的作家。可以从作品对比,王朔的作品人物主要是都市青年形象,一代北京青年的时代背影,例如《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王小波的作品人物形象比较杂,不过《黄金时代》的上山下乡知青,王二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对比作品人物后,探讨一下作者的文学思考。他们都是大院子弟。

284 评论

迟到的春风

浅论《边城》的生命理想和艺术风采一、《边城》的创作背景二、《边城》承载的生命理想1.“地域故土”的眷念与失落2.寻觅中的“理想家园”3.翠翠体现了沈从文的悲剧性格三、《边城》的艺术风采1.简练凝洁的叙述方式2.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3.雅俗交融的语言对话4.和谐优美的人景合一四、结语

244 评论

相关问答

  • 朔州学院学报

    地址:太原主校区:山西省太原市学院路3号 ,朔州校区:山西省朔州市开发区长宁街65号 更多学校信息: 中文名:中北大学 外文名:North University

    福星蛋蛋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关于王者荣耀的研究论文

    参照隔壁moba,濒死游戏dota2说吧当时有个叫openai的东西出来了然后发生了什么呢?当时的冠军战队OG被ai血虐血洗,两局下来冠军战队就推了俩外塔就GG

    变猪猪911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研究生王某的论文出版

    这部分要并入员工个人工资交纳个人所得税,视同工资薪金所得。

    姩姩洧悇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小王子中的隐喻研究论文

    早就对这个经典童话改编的皮克斯动画充满期待,很高兴的是导演保留了原著的主体架构,并用绘本加旁白的方式勾起观众童年翻阅这本儿童读物的怀旧情绪,还增加了一条完整的叙

    每天好心情11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王勃研究论文

    AWEDSHBVMBHFDC

    liuyuecao110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