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58

美食风中沙鸥
首页 > 学术期刊 > 余秀华为素材的议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Hexe留恋不往

已采纳

文/可快余秀华在《致雷平阳》中,表达了她对雷平阳的仰慕之情。无论身份是诗人,还是农民,他们要“致敬”“握手”的对象都是雷平阳。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李白在《将进酒》中亦言“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雷平阳是值得于秀华“抵挡一辈子的清白沽酒一壶”的人,与他对酌,与他畅聊,与他相交。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一个人,一辈子,能够遇到一个与自己心意相通的人,已是万幸。何其有幸,余秀华能够在文字的世界里与雷平阳相遇,引为知己。那“一只狗”指的应该是雷平阳《杀狗的过程》中的那一只狗,那一只全心全意依附着主人的狗;那一只当刀架在脖子上,却不知逃跑的狗;那一只屡屡被伤却仍旧信任温存的狗。“ 主人将他的头揽进怀里,一张长长的刀叶就送进了他的脖子 ”“ 主人的刀,再一次戳进了他的脖子 ”只要主人招招手,哪怕脖子上刚刚被捅了刀子,这只狗仍然摇着尾巴,重新依偎在主人脚边。“一只狗在你心头吠过秋风”我想这阵秋风可能是“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 雷平阳牧羊时候的孤独,对峙,和解和贪图,这些都是他独特气质的构成部分,入世的特质使他独特的自由更加特别。 “一条河弯弯曲曲,只有你清楚他的去向”指的是《澜沧江在云南兰坪县境内的三十七条支流》。 这是一首令人惊艳的诗,仅仅用数字和地名,就流动出了一条诗歌的澜沧江。 怎么说,这种手法十分简单,但却惊艳在首创两字。在雷平阳之前,从未有人这样写过诗;在雷平阳之后,也不会有人再这样写诗。 因为诗歌,最是怕重复,尤其是重复别人的东西。因为诗人,最是怕重复,尤其是重复别人的作品。他们的这种傲骨铮铮,才是诗歌的魂。为一个老诗人的离去,在异乡佛像前跪倒泣不成声。这是何等的性情,又是何等的自由?还记得,庄子为一个红颜女儿的逝去扶棺痛哭吗?他们俩人,都与所哭之人,素未平生;亦与所哭之事,毫无联系。可他们就是感到了真真切切的痛苦,痛哭流涕。我在哪里?余秀华的答案是“活着”,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吾心安处即吾乡”的无奈与安然呢?说没有写过诗歌是什么意思? 这可能是真的, 所有的诗人都从来没有写过诗,所有的诗都只是这些诗人的表达,所有的诗都只是这些诗人的情感。 因此,也就谈不上写过诗歌。写诗的人不一定就是诗人,而诗人也不一定写过诗歌。这一切都是对“自由”二字的阐述。 这几句既是对上面余秀华为什么认为雷平阳是真正的诗人进行回答,也是与前面四句“为只为”的巧妙呼应,使诗歌的结构更为流畅,浑然一体。“冷冷地”“从容”“长歌当哭”余秀华是真的把雷平阳当做了自己的知己,而她,也要比我们大部分人都更加地懂得雷平阳的自由。至少,在她眼中,只有雷平阳是真正的自由!这种相交的感情,借鉴一句话“我爱你,与你无关”,那他们应该是“我懂你,与你无关”。“在文字里流泪,心莲盛开”这是余秀华的自由,在摆脱了病痛的身躯,困苦的生活,闭塞的感情之后,通过诗歌,她自由自在。可余秀华引雷平阳为知己,不仅仅因为他的自由,还因为他是“一个甘愿掏出心肺,以血供字的人”,是因为雷平阳珍视他的“字”,而恰好,余秀华也是一个视字如命的人,“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触动另一个灵魂。 ”这种感情,不禁让我想到了李白《赠孟浩然》。无论是“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直抒胸臆,还是“高山安可仰,徒此缉清芬”的甘拜下风,都是两颗伟大灵魂的碰撞,是倾慕这种美好感情的诗歌化。愿我们每个人,都不必在看到美好事物时,都只能想到一句“好看”。愿我们每个人,都不必在表达自己仰慕之情时,都只能想到一句“服气”。

272 评论

dreamjennie

粗野没过于此!浅陋没过于此。她的思维,还定格在九十年代中国性爱小说泛滥的时期,以为那样就是艺术,就可以引起轰动。诗歌是含蓄的,是美的,不管你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情怀,这两点不可践踏。李清照也抒发小女人的内心情怀,但很含蓄而唯美,没有人因为她不露骨而抛弃她。一个想写诗的人不但不敬畏唐诗,还要恶搞她,侮辱她,那这个人的心理之阴暗就可想而知了!我们不指望余秀华写出至善至美纯洁高尚的、能够引领一代道德风尚的诗歌,不指望她能写出“面对大海,春暖花开”的明亮和温暖,更不指望她写出“卑贱是卑贱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样振聋发聩的哲理诗,因为她不具备这种天性和知识储备以及艺术修养,但我们反对她色解唐诗的一切言行!她应该停止这种操作,希望媒体把良心拿出来,再别报道,因为我们还有孩子!

182 评论

apple13810

2015年初,一首《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诗在网络上爆红,作者余秀华随之而红遍了大江南北。人们被余秀华那些质朴滚烫、直击人心的诗句惊艳到了,称她为“脑瘫诗人”、“农民诗人”、“草根诗人”、“天才女诗人”、“中国的艾米丽迪金森“。而在此之前,余秀华只是一位天生脑瘫、领着低保、边干农活、边养兔子为生的普通农妇。 其后余秀华的诗集《月光照在左手上》、《摇摇晃晃的人间》、《我们爱过又忘记》热销30万多册,成为20年来国内销量最高的诗集。2017年,记录余秀华成名后离婚过程的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也获得多项大奖。余秀华一度成为励志的榜样,可她却说,自己不想成为励志人物,只想好好生活,因为有太多的不甘心。 01 "我不甘心这样的命运,也做不到逆来顺受" 1976年,余秀华出生在湖北一个贫穷却美丽的村子里。由于出生时难产,造成了她天生的脑瘫。 1岁的时候,她还不会坐,2岁的时候,还是坐不稳,一直到5岁才能坐起来。弟弟会走会跑了,她还只能在家门口爬来爬去。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她就默默地爬到别的地方,就像和别人比赛一样,快快地爬到田埂上。 8岁的时候,奶奶背她去上学,被同学嘲笑,于是她坚持不再让奶奶背,自己拄拐杖一拐一瘸地走,甚至连滚带爬,经常被摔得头破血流。后来有人笑她,她便直接扔了拐杖,硬生生学会了独立行走,但仍然会经常摔倒。 她说话有点含糊,脸上的肌肉总是不受控制,难免惹人发笑,于是就很少与其他人说话,性格也越发的倔强。妈妈说她洗衣服不干净,但她坚持要自己洗。吃饭夹菜很吃力,但她坚持要自己来。她天生的不服输,上学后,本能地认真学习,认真地看书,努力向别人证明,她并不比别人差。 农村有一种迷信的说法,说是这辈子身体上的缺陷,是上辈子做了坏事造成的。没人知道这种话对一个小孩子的伤害有多大,就像最残忍的郐子手,扼杀了她的自尊,在心底留下一大片沉重的阴影,让她更加自卑,而自卑过度便带来深深的自负,所幸遇到了诗歌。 “ 当我最初想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时候,我选择了诗歌,因为我是脑瘫,一个字写出来也是非常吃力的,它要我用最大的力气保持身体平衡,并用最大的力气左手压手右腕,才能把一个字扭扭曲曲地写出来。而在所有的文体里,诗歌是字数最少的一个,所以这也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情。 ” 在学生年代,余秀华就开始写诗。只有写诗的时候,她才能感受到自己是完整的,而不是残缺的;是平静的,快乐的,而不是痛苦的、被“另眼相看”的、被同情的。当她歪歪扭扭地写满一整本日记本的诗,并给喜欢的老师看时,那位老师留言说:你真是个可爱的女生,生活时点点滴滴都变成了诗歌。那一刻,她特别的感动。她认定诗歌会跟随自己一生,自己也会可爱一生。 19岁那年,一位老师因认不清她写的字,给了她0分成绩,余秀华一气之下烧了所有的课本,退了学。在父母的安排下,她嫁给了一个大他13岁的男人。她与他没有爱情,没有任何共同语言,婚后不久就陷入争吵和分居的境地。婚后男人出去打工,她留在家,领着每月60元的低保,照顾孩子,帮父母干农活。她写了满满15本读书笔记,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儿子,也偶尔写诗,发表在报纸杂志上。 33岁那年(也就是2009年),儿子上中学了。余秀华开始摇摇晃晃走上1小时去网吧,上网写诗。她开通了新浪博客,开始在网络上大量发表自己的诗歌,并广泛活跃在各大论坛上。博客的第一篇写道:“咱是个脑瘫患者,用的是一个不入流的山寨手机,可谁能压得住我天高地厚的心呢?咱虽说话不是很清楚,但文字可不管这些, 它将沿着俺为它开凿的京杭运河呼啦啦地向前狂奔! ” 她继续不停地写,在学乞讨跪不下去后继续写,在自杀没成功后继续写,在打工被辞退后继续写,在养兔子、干农活后继续写。写了2000多首诗后,在余秀华39岁那年,她终于被《诗刊》的刘年这位伯乐发现了,命运翻开了新的一页。 刘年说:“喜欢余秀华的诗,因为我也是农村长大的,也曾不管不顾,也曾痛彻心扉,也被世俗抓住头发在墙上磕”。 他最喜欢的余秀华的诗是《我养的小狗,名叫小巫》,他说余秀华的力量和绝决和诗里展现的一样 。那就是一股不甘心和反抗的力量。 02 "这辈子做不到的事情,我要写在墓志铭上——让我离开,给我自由" 结婚的20年,也是余秀华想离婚的20年。婚姻是她父母安排的,那时候她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那位男人只有三年级文化,平常在外做建筑工,过年过节回余秀华家。父母都觉得这男人老实,又身体健全,难得不嫌弃女儿,因此让他入赘余家,把他当儿子一样看待。村里人都觉得余秀华高攀了。 但两人相处的时候,却根本无法沟通,精神交流更是为零。他觉得写诗是一件可笑的事,也从来不看她写的诗。他甚至觉得余秀华是一个残疾人,她要求被正常人一样对待,是可笑的。他笑话余秀华摔跤,还经常喝酒,喝醉酒后就大叫嚷嚷,让余秀华洗脚端茶,说:你是残疾人,我是正常人,我比你高贵多了。 有一次老板欠了他800元,他让余秀华帮忙讨回来。他说:你是残疾人,他不敢撞你。余秀华反问:你若是真撞过来呢?他没有说话。那一刻余秀华觉得很心寒,原来在他心目中,她连800块都不值。 平时两人争吵的时候,父母总是站在女婿那边,责怪女儿脾气不好。当余秀华要离婚的时候,母亲甚至以死相逼,她觉得是女儿苛求太多,有一个完整的家,总是好的,再也不会有人说闲话了。父亲也觉得,女儿这个样子,再找一个人就保证对她更好吗?恐怕也很难。因而也不同意离婚。 而对一个渴望爱情,愿意为爱情粉身碎骨的女诗人来说,不幸婚姻的痛苦,比身体残缺和世俗目光带来的伤害,还要大无数倍。她说:“在婚姻里,我和他都是暴君,都残忍”。她甚至在诗中写道:这辈子做不到的事情,我要写在墓志铭上——放我离开,给我自由! 成名后,余秀华的诗集被热卖,她有钱了,自然再次想要离婚。拍摄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的导演范俭帮忙,专程去北京做了余秀华丈夫的思想工作,他终于同意了。余秀华把自己的绝大部分稿费(15万)给了前夫,还在村里给他买了一栋房子。在回来的路上,两人都喜笑颜开,他得到了钱,她脱离了苦海。 余秀华的离婚在网上引起热议,有人说她出名了就把老公给甩了,忘恩负义。她不屑一顾:我这辈子做得最正确的事情,就是离婚。 也有无数人给余秀华写信,讲述自己错误失败的婚姻,说余秀华给了自己勇气。 多少人在婚姻里委屈求全,宁愿彼此折磨也不敢追求新的生活,于是葬送了自己一生的幸福。而余秀华说:我不甘心! 03 "切肤之爱和灵魂之爱,我都没有真正经历过,我还是不甘心。" 余秀华写的诗,多是情诗。她笑着说:缺什么,补什么。她说得一字一顿,笑得天真,如同少女。她从不修饰自己对爱情和爱欲的追求,以至有人说她的诗是“荡妇体”,也在所不惜。 她写尽爱的卑微,如《我爱你》中写道: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告诉你关于稻子和稗子的区别/告诉你一棵稗子担心掉胆的/春天 她写尽爱的悲壮,如《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中写道: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她写尽爱的执着,如《你没有看见我被遮蔽的部分》中写道:要多少人间灰尘才能掩盖住一个女子/血肉模糊却仍然发出光芒的情意 她也写尽爱的悲伤,如《风吹草低,吹不低草的荒》中写道:坐了很久/两块云还是没有合拢/天空空出的伤口/从来没有长出新鲜的肉 不只有爱情,她也写对自己的爱,如《栀子花开》中写道:每一年,如期而至的突兀:存在即表达/反正是绚烂/反正是到来/反正是背负慢慢凋残的孤独/耀眼的孤独/义无反顾的孤独/那些喷薄的力从何而来?它不屑于月光/它在任何时候都在打开,是的,它把自己打开/打得疼/疼得叫不出来 她写对生活的爱,如《我以疼痛取悦这个人世》中写道:我怀疑我在这个世界作恶多端/对开过的花朵恶语相向。我怀疑我钟情于黑夜/轻视了清晨/还好,一些疼痛是可以省略的:被遗弃,被孤独/被长久的荒凉收留/这些,我羞于启齿:我真的对他们/爱得不够 她写对梦想的爱,如《但是,我不知道》中写道:我开始信任我的平凡,我的世俗/和一钱不值/我把一个句子放在山后长长的斜坡上/让叶子盖满它的身体/可我不知道/哪一片叶子的泪光/会获得整个秋天的原谅 她也写对生命的爱,如《我只是死皮赖脸地活着》中写道:有时候我是生活的一条狗/更多时,生活是我的一条狗/坚强不是一个好词儿/两岸的哈哈镜里/我只能扁着身子走过 鲁豫曾说,读余秀华的诗,常常忍不住眼眶一热。董卿在节目《朗读者》中读着读着就泪流满面了,她评论余秀华说:用最摇晃的脚步写出最坚定的诗句/这些诗句像阳光透过了水晶/折射出她的灵魂和光芒/她不惧怕命运的不公带给她的伤害/选择在诗歌里释放自己 是的,她在诗歌里释放自己,她用全部的生命和灵魂在写诗,哪里只是情欲之欢,男女之爱,更是所有不曾得到的美好!那些从她不清晰的口齿里发出的,从她紧紧握住的笔下歪歪扭扭发出的,从她的泪眼发出的从她的心底发出的,更是对现状不甘心的呐喊,对未来所有美好的期盼! 她说:“ 我只是觉得一个人,不管是男人或者是女人,只要按照自己的心愿活着本来就是一种胜利 ”。可是,我们大多数人总是娱乐太多,以至都忘记了,自己的心愿长什么模样。

113 评论

龙龙1004

爷爷老了,七十多岁快八十了吧,奶奶呢,也六十岁了。他们的年代里,男子比女子大十来岁也属正常,总之,他们是到一起了,然后就有了爸爸,再然后就有了我们,一户生活在农村里的平凡家庭。

好像从我记事起,爷爷就一直是忙碌的。他背着锄头出去侍弄他的农田、土地;他在园子里种菜,栽果树;他去给人家帮一点力所能及的忙……很健康很快乐很自在地活着。奶奶呢,就在家里喂她的那群鸡,吆喝着两只狗,洗干净爷爷的衣裳,一边等着爷爷多年不变的“命令”:“老婆子,在干什么?快煎茶吃!”奶奶就放下手中的活计,假装埋怨地说:“这么快就回来休息啦。”然后很认真地去为爷爷煎茶,端送到爷爷手中,与他坐着一边喝茶一边闲谈。

奶奶一直都勤俭朴素地持着她跟爷爷的家。虽然儿女们都早已长大成家,她不必再为吃穿而省吃俭用,可是她依旧用着最原始的柴灶。她说煤火只用来煮饭太浪费,气又太贵,所以还是烧柴好。于是,在那些野草疯长的季节里,我和妹妹就跟着爷爷的斧头活跃在山野间,砍倒、捆扎,背回家、排开、晒干,一捆捆的柴草就进了柴房。于是,无数个炊烟枭枭的时刻,我和妹妹就可以在奶奶的灶堂里看到毕毕剥剥的声响里奶奶通红的笑脸。特别是在冬日,爷爷烧火,奶奶做菜,我和妹妹则抢着依偎在爷爷身边取暖。一串串欢声笑语随着炊烟升上天空,诉说着冬日的温暖。

我不知道,爷爷奶奶是否也有爱情,也懂得爱情。奶奶曾告诉我,她是别人介绍给爷爷的。也许一开始,他们之间是什么也没有的。可是在时间的磨砺下,在相互的依赖与信任里,他们之间的感情却是超越了爱情的。有一次,爷爷很突然地病了,病得很重,奶奶背着爷爷偷偷流泪,我安慰她没事的,爷爷会好的。可是她说了一句话,让我几乎热泪盈眶。她说:“要是老头子死了,那我就随他一起去。”从那次以后,奶奶对爷爷就更是照顾得无微不至。我从那时起,才知道,原来这世间真有永恒的存在。

我时常望着爷爷奶奶夫唱妇随的身影想,真正诗意的生活,就该是这样的吧,诗意,就在最平凡的生活里呀

小的时候崇拜科学家,敬仰其既对大千世界的万千气象有着洞若肺腑的了解,又时时开凿着人类进步与发展的阶梯;大一点崇拜文史学家,其如椽巨笔挥洒出一幕幕波澜壮阔的画面,构建着人类的精神家园。

不知天高地厚地希望自己是一个既有着敏锐的感性认识,又具有着理性思考的全才,将这两类人的智慧集于一身。空想着、成长着、也在一定程度上奋斗着,这种崇拜和敬仰持续到十七、八岁,尝到了失败的滋味,渐渐地也明白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道理,才知道,自己的梦真的是一个梦而已,这世上还没有几个这样的全才。

清醒地审视自己一番,竟彻头彻尾地息了壮志雄心,自我解嘲般地喜欢上了《南华经》中这样的句子:“巧者劳,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于是,将自己定位在平常人的位置上,开始心平气和地过自己的人生。

常常于静夜怀想童年的梦,虽然无知而痴妄,但是难能可贵,无梦的人生总是乏味得很。也许做不成以上任何一类偶像,但起码还具有对知识无尽的渴求。

敏感的心从小在唐宋诗文中游走,就这样,它们慢慢成为生命中最为靓丽的风景,常常流连其中,不知疲倦。让自己这颗易感的心醒着,将自己可以抒愁怀的笔握紧,也构建了一方小小的天地,以此为乐,从中感悟了生命。

喜爱唐宋诗文,就象年轻人喜爱流行歌曲。唐诗宋词、古文观止是我的枕边物、旅中伴,更是寂寞孤独时的精神慰藉、迷茫困苦中的航标。

开蒙之初读王之涣、孟浩然、白居易,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听“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知“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不识人生真相的写实和浪漫;渐次,读得懂王昌龄、王维、高适“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看山不再是山,看水亦不再是水,读出了点人生况味;之后爱上李、杜、苏、辛、韩、柳、欧,乃至杜牧、李商隐、张孝祥、李煜、晏殊、李清照、周邦彦、柳永、秦观、陆游、范仲淹。此时读诗读文,自夸地认为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不再有太多的感叹和怀想,更多品读出的是共鸣和享受。

并不是单单偏爱哪一位诗人的诗句,也可能只是一个名气不大的诗人,并不知名的诗句,就引发了彼时彼地我的同感和心思,就象喜爱的歌手唱出的也有自己不爱的歌一样,并非因喜爱而照单全收。但有两人例外,是李白与苏轼。

因两者为人为官之率性、放达,才气逼人、诗词品味之非同一般,让我感受到一种与众不同的人生。 在唐宗宋祖用文字构建的大好河山、名胜古迹、边塞风烟、乡村田园世界中,感知承平岁月、乱世悲歌,体会其人生咏叹、友情深长,见证其羁旅乡愁、离别相思,感叹其贬谪流徙、疏狂闲适,好一杯人生美酒,醇厚绵长。

轻松快意之时,吟咏“新丰清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义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快活自许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游山玩水时唱“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夸张豪迈如“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乐观畅达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失意落寞时,便叹“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颇有及时行乐之念,也不忘用“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安慰自己;寂寞怀友“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恨极相思“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感叹人事“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旧友相逢“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意,乱来唯觉酒多情。”;与友话别“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

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偶遇挫折不忘鞭策自己“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堄屼当安之!”、“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伤情怀友,常忧愤不知所云,“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笔走龙蛇、刷刷点点之际,忧思渐去。在困厄艰辛之时,更于诗丛词律之中寻知音“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碌人。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 不容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坚持、坚守着自己的好恶,维护着做人的本真。

平生近四十年,游大好河山,访名胜古迹,见群芳竟艳,草木果蔬,鸟兽鱼虫,感节物风情,叹雨雪风月,春夏秋冬;忆昔怀旧、豆蔻年华、乡愁别恨、壮志难酬……种种人生际遇,于唐宋诗词中一一渗透。吟咏与书写着这些千古佳句,抒怀、习字两不耽误,排解着心中的郁结,伤痛失意得以平复,快乐轻松得其路径。

常以。

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当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柏拉图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陶潜“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般的悠然自得。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的飘逸洒脱。

诗意地生活,抑或许应如易安居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般的温婉简约。

然而,在生活急遽变化的现代社会里,我们既不可能像陶潜一样隐居深山,也不可能如李白一样率性而为,更不可能学易安整日对红花绿叶诉愁思。难道诗意地生活只青睐古人,而将忙碌的现代人摒弃在外?

答案是否定的。不能隐居,谁说我们不可在心中开辟一方心灵田园?不可率性,难道在适当的时机也不可放纵一下自己的情感?不要多愁善感,就不能倾吐自己心中的愁思?

清晨起来,品一杯清茗,手捧一本《归去来兮辞》,让千百年前的悠悠山风,伴随着自己的精神,放飞到自己静谥,温馨的心灵田园,让自己的心沉淀、沉淀,在现代都市的躁动之中收获一份世外的宁静。这难道不是在诗意地生活吗?

在足球比赛胜利之后,你忘情地在雨中的球场里狂奔,任由汗水、雨水,甚至还有激动的泪水混合着流过脸颊,打湿衣襟。有人对你的这种举动感到不理解,问一场小球赛的胜利何以令你高兴至此。但我说,你这正是在诗意地生活。一次小的胜利是以令我们欢欣鼓舞,一将小的成功也足够让我们尽情狂欢。不要收敛自己的情感,让它自由地奔放吧!

心里有了顺心的事情,可是身边没有听众,这时候如果将这些事情都锁在心中,只能徒添自己的烦恼。不如选择一种现代的方式诗意地生活吧!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上自己的烦心琐事,就像对花草倾吐自己的愁思一般。花草不能言语,但是这些“花草”却能替你排忧解难,让心中的不愉快更快地消逝。这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吗?

其实,要诗意地生活,也就是要照顾我们的精神世界。哲人的话说得好,在物质丰富的时候,千万不能亏待了自己的精神。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钢筋水泥的现代都市里,如古人一般诗意地生活。

王小波曾说过:“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确实,此生若只有单调的生活会让人觉得厌烦,多了些诗意的生活,才会让人顿觉有了依靠,有了兴奋点,有了颜色。最近,网络上有一个女诗人特别火,她就是来自农村的余秀华。

在农村生活,又行动不便的她,有了充足的时间来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她曾问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诗情画意对一些人而言不过是画饼充饥,一种虚无的精神寄托。我一直过着这样的日子,它让我产生更深的怀疑:一个人,为什么活着。

潦草的一生,草木般枯黄,死去,没有别人知道,又为什么活着。在这最直接的叩问里,可以说:人活着要快乐。

但是为什么要快乐?你不知道,你说不出来。”现在,她找到了自己的答案:“每天割草,喂兔子,为一个兔子的死而悲伤。

这就是一个农民在活着。在农村,人与人隔得也非常远,他们除了打麻将几乎没有别的娱乐,这不是堕落,而是真正的可怜。

我不知道如果我会打麻将,是不是一定就是他们的一份子,但是我知道我一定会厌倦,这么多年,除了诗歌,几乎所有的事情都被我厌倦。”写诗歌就是她最大的快乐,让她拥有了自己所喜爱的诗意生活。

当然,诗意的生活,不一定要去写诗,它还有很多表达形式,养养花,遛遛狗,修剪草坪,哼哼小调,赏赏美景,这些都是闲适安逸的诗意生活。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活得太枯燥,而是我们自己不愿意诗意般的生活,让自己的生活压力减少一点,硬是要把所有的压在心上,才算是在认真生活。

去追求诗意的生活,是每一个人的权利,我们都可以去拥有,那不是堕落,而是一种更高境界追求,考验你的修养,磨砺你的心性,让你的生活越来越精彩,相信会有更多的余秀华出现的。

诗意地生活诗意,这两个简单的字咀嚼在嘴里,我仿佛闻到了混着泥土的青草香;诗意,这两个质朴的字流淌在笔下,我仿佛听山间欢腾溪流的咏叹,悠扬而流畅。感受诗意,品析诗意,人应该诗意地生活。

水碧天蓝,四蹄走风。在夕阳的影下,那是一个永远不屈的灵魂。白石老人一生研究绘画艺术,且将原来温顺的白马画的如此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这,只因为他一直以来都诗意地生活着。

林和靖以梅为妻鹤为子,悠闲地生活于山林之中,在大自然之间不断勾勒着人与自然和谐的线条,他享受着自然给他带来的一切,置身于“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意境之中。这只因他保有一颗诗意的心与诗意的生活。

沈从文被困于“牛棚”之中,却在给侄儿的信中写到:“这里的荷花开了,真好,你若来看。。”如此狼狈而屈辱的生活,在他眼中却是如此美好,如此令人向往。这,只因他一直都诗意地活着。

诗意地生活,造就了白石老人那近乎“化虚为实”的惊天画技;成全了林和靖的放荡生活;给予了沈从文不因屈辱生活而颓废,反而坦然面对的生活态度。这些,无疑是告诉我们——人应当诗意地生活。

让我们诗意地生活吧!让我们循着梭罗的脚步走进瓦尔登湖的小木屋,感受在清晨的时候薄薄水雾浮起在湖面那亦真亦幻的惬意;在夏日午后,聆听如金似玉的蝉鸣述说那远古的流浪;在夕阳西下的傍晚,看太阳他一点一点的躲进远方的青黛,万籁有声。

来吧!让我们直起身,穿行在向日葵的田园,追逐着托斯卡纳的太阳!或者,让我们细细品味一杯香茗,小吟一首宋词,聆听几首二胡,享受着淡泊宁静,诗意的生活。

记住,当飞鸟翱翔于天际,鲜花盛开于大地,当人们脸上绽放出微笑,诗意便开始在我们的生活中流淌。人,应当诗意地生活。

夜,给人一种何以孤独的感觉;夜,给人一种何以寂寞的芳心;夜,给人一种宁静的享受。

夜,给人一种何以孤独的感觉;夜,给人一种何以寂寞的芳心;夜,给人一种宁静的享受。

夜雨,各种色相都隐退了,一切色彩斑斓的词汇也都失去了效能。总是给人感觉空间十分逼迫,任何壮举豪情都铺展不开。听着窗外夜色中时紧时疏的雨声,便满心都驻足了诗。

夜雨,冰冷冰冷的,总让人有一种无限的惆怅。窗外的一切,似乎都是梦幻,都成为了想象,令人那么专注,想得那么遥远……有的人喜欢坐在窗前,泡上一杯清茶,边感受着茶中弥漫着的袅袅清烟,边听着窗外嘀嗒嘀嗒的雨拍打着的清脆的声音。玻璃窗上的雾气,朦朦胧胧的,可以依稀地看到窗外的风景,灰灰的,暗暗的,却又是那么的模糊。总喜欢用手指去划着玻璃窗上的雾气,透过它,外面晶莹的雨珠就在眼前渐渐变真了……这是我喜欢做的事情罢了。有时候,夜雨把周围都渲染得极为宁静的时候,又不免得被它所迷恋住,静静地发呆。

夜雨,说美,也没有什么美的,就是让被它的那种“多愁善感”所迷恋。一想到夜雨里泥泞的路,那凋落的花瓣,那湿淋淋的旅人,这种感觉就突然消失了吧。但是,也给予了一种勇气。这就是敢于在夜雨中行走的旅人那份勇气。让人蓦然想起以前的旅行家徐霞客、郑和、鉴真他们是如何具有这份勇气的。急流险滩,崇山峻岭……只要想想就让人心寒,他们却把握着勇气,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度过了我们想象中的困难。相比之下,真是惭愧。作者常常会在大雨的夜晚,在旅店或者乡村茅屋里暂避,计划着明天的路程。他对于这种行为,也感到了不安。为了这种自己认为的没出息而失眠。到了第二天晴空万里的时候,又似乎把不安的一切给忘了吧,欣赏着外面的景象,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有一种畅快的感觉。但又留下昨夜的影子,增添了一份淡淡的惆怅。如果是我,也许也会嘲笑自己的“差不多”,毕竟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喜欢一个安定的“家”,喜欢隔着窗户欣赏雨,喜欢等待明天的晴朗,再踏上自己应走的路。那样不是更好吗?虽然没有了那份勇气,却活出了自己特有的性格。不过还是觉得这不是真理吧。

夜雨,在人生的旅行中,它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也可以发挥出它自身的魅力。我同意作者的话:一次又一次,夜雨曾浇熄过突起的野心,夜雨曾平抚过狂躁的胸襟,夜雨曾阻止过一触即发的争斗,夜雨曾破灭过凶险的阴谋。当然,夜雨也斫折过壮阔的宏图、勇敢的进发、火烫的情怀。这一切,突然让我想到历史中曾遇到过多少次这样的夜雨,扭转过多少次杰出人物的生命旅程。让成功者转变为失败,让失败者转变为成功……其实我们还可以把夜雨看作是人生中的一个曲折点。我们必须经过它,攀过它,去完成我们生命的旅程。这也取决于每个人是否有一颗坚强的心。因为,一颗柔弱的心,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是难以接受突发的状况的。柔弱的心就好比柔弱的水,是经不起大风大浪的拍击,它只能继续自己顺风顺水的一贯作风。 比如在一个晚上,遇到一场大雨,也是偶然的事情。但是,多多少少的偶然背后也隐藏着必然,换言之,堂皇的必然中也遍布偶然。就看你是如果度过它,哪怕是夜,哪怕是雨,也默默地在历史中占据着地位。

夜雨,或许我不大理解作者那种新的体会,新的思考吧。我的理解就是,现在得太多事情,来的太多,也来得太美了人类生活中的电灯,汽车,火车……虽然推翻了远古时代的贫穷,落后,给现代的生活增添了方便,但是却缺少了以前的那种诗意。自然的环境退化了,放眼四周,高楼大厦,厂房幢幢。有了时代风味,但又少了自然的美,更是缺少了诗意。人类的生活越是精雅文明就越缺少诗意。因此,再现代的人也愿意一再地在“蜀山行旅图”中把绵延千年的生命力重温一遍,愿意一再地品味苦涩的夜雨,然后踩着泥泞走向未来……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过,我们都在看似平静的生活里奋力地拼搏。

若说诗意地生活,在我看来并非海明威仰望乞力马扎罗之雪时的浪漫,不是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寂寞,而是在纷繁的现实之中,留一方净土种理想,然后一刻不停去奋斗,直至收获人生一片金黄麦田。 这种生活的诗意正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人生三境界。

理想。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是理想点燃星星之火,是理想洗去茫茫尘埃,是理想让我们一眼望断天涯,开始追寻之旅。泰戈尔曾说:“我诗中的天堂正是我心中的理想。”

正是心中有理想才会奋力去追诗意的天堂。诗意地生活,首先要有一个理想,不论它是黯淡还是光辉,也不论它是渺小还是伟大,若无理想,春天的繁花如何盛开出绚烂,夏日的星辰如何闪烁银辉,人生之路,如何扬帆起航,引得一片诗情到碧霄? 奋斗。

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在《凤栖梧》中诉说对伊人的思念,生活的诗意,等待奋斗去实现理想。

现实中,诗意地生活,便是拿起奋斗的斧劈开理想的石,卷起千层浪来比万丈豪情。昔秦始皇定下一统天下的理想,便每一步都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南制百越,收为象郡,奋斗的脚步一刻都不曾停止,终于待得麾灭六国,横扫中原的壮观场面。

奋斗让理想熠熠生辉,让人生之路越走越宽,承起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潇洒自由,踌躇满志,擎起人生一片艳阳天。这等人生,谁人敢说不诗意?! 收获。

是第三层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奋斗之泉浇灌理想之田,秋天,便是收获的季节。

这一片金黄的麦田,折射出一段闪亮的人生之路。且不论这“麦田”是大是小,也不说这收获是否等值付出,只要是收获,便已是一种结果,成功了,便收获鲜花与掌声,失败了,便收获一段经验几多教训,然后从头再来。

就像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收获,是收获理想,收获奋斗,收获一段诗意的人生。

我们的生活虽不似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但理想让它明亮,奋斗让它真实,收获让它有一片金黄的款款诗意。 用执著打破命运的锁,让生活活出诗意,种下理想,不懈奋斗,相信终会有“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的收获! 名师点评 诗人的生活也许会有诗意,但诗意地生活却不能局限于诗人或诗歌;它除了要像诗里表达的那种给人以美感的意境之外,还蕴含着人的生存态度、生命质量与价值取向,考生正是透彻地把握住了考题的这一内涵,从王国维《人间词话》里的三大境界中挖掘出了独特的立意——理想、奋斗与收获。

没有超人的机智,是无法达到这一境界的。文章打破板着面孔说理的传统笔法,用富含散文韵味的灵动笔墨展开,或引用名言警语,或活用诗词典故,古今素材均是意到笔随。

如“若无理想,春天的繁花如何盛开出绚烂”等语句,满载理性;如“这等人生,谁人敢说不诗意”等语句,大气磅礴。读来如行文流水,令人惊叹。

诗意的生活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仕途失意的李白,最终还是选择了倚剑天涯,诗意地生活。“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抱着明月,李白一醉方休,这千年之醉,成就了李白这一代诗仙。把失意烧成了落叶,李白终究在诗意里找到人生的归属,一匹青驴,一袭青衫,一条蜀道,一座崇山,诗意地生活,让历史留下了青莲居士的足迹,让李白找到了生命的本真。

是啊,生活是何其需要诗意老点缀啊!

特别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人们的精神家园已逐渐萎缩,近似荒芜。彩灯闪朔,燃尽了安宁,疲惫的心灵,已找不到归路。其实我们不妨停下脚步,让焦炉的灵魂在这一刻得到缓息,生活中从不缺少诗意,只是我们缺少对诗意的发现,对美的感触。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射向大地,打破黑暗的沉寂;门前的梧桐又长出了新叶,小鸟在枝头欢唱嬉戏;叽叽喳喳的路人小孩,一声声清脆的“早上好”,让你一天都倍感清新。黄昏,夕阳斜斜映照的古道,残余着一丝喧嚣;归家的行人,拉长的影子,此中无不充斥着诗意。

学会忙里偷闲,苦中作乐,诗意地生活或许就是在烦乱的城市中,抬起头来,看着那静静的夜空,寂寞的繁星,哼着宜人的小曲;诗意地生活或许就是,暂时离开书桌,在草地上,享受大地的芳香。诗意地生活就是“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展云舒。”诗意地生活就是远离那些遥不可及的奢望,在平静轻松中释然。

诗意是简单的,简单到一点心情,一份哀怨,简单到阳光照射下摇曳的那株狗尾巴草,简单到在落日的余晖中抖动的几竿修竹,都能给你不尽的思索和一份诗情.

诗意,一种温情与浪漫,一种美幻与向往。诗意地生活,练就我们平和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来对待生活。那么,我们的生活,也会永远的充满诗意,轻松快乐,永远相随。只要你善于生活,你会在清晨的朝阳中发现诗意,你回在林中的鸟鸣中感受诗意,你会在枫叶飘飘中寻找诗意……

诗意地生活,生命中从此便多了些许阳光。

诗意地生活,受伤的心灵从此便不再空虚。

诗意地生活,快乐将与我们相随,你会惊讶的发现生活是如此的有滋有味。

人生如诗,诗写人生,就让我们诗意地生活吧!

321 评论

相关问答

  • 高度为题的议论文素材

    面对宏伟蓝图,刘武是沉稳的、冷静的,“我们宁做500年,不做500强!” 刘武是做物流的。他的大客户包括宝洁、联合利华、飞利浦、安利、三星等世界500强企业

    himawari30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关于才华议论文素材

    王宝强的经历可能对你有点帮助

    夏初哥哥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以刘邦为素材的议论文

    我眼中的项羽项羽是秦末起义军中一支重要的力量,是最杰出的一位将领,在灭秦之后,他与刘邦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相争,最终兵败垓下而乌江自刎,也正是这武将疑问,成就了

    suibianlaidian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华为百炼成钢议论文素材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我整理的读《钢

    Pocky小豆丁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华为居安思危的议论文素材

    居安思危,提前行动,能够让事情发展得更好,也更容易走向成功。下文是关于居安思危的经典事例及名言,一起来看吧! 1、比尔盖茨有一句名言:“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

    一剪寒梅love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