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飘舟
梧桐树的花期是4(4月10-20日)~5月(5月初谢花),果熟期9~10月,枝叶繁茂是6月。 梧桐树也叫凤凰树,取“家有梧 桐树,引来金凤凰”之意,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梧桐树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喜肥沃、湿润、深厚而排水良好的土壤,在酸性、中性及钙质土上均能生长,但不宜在积水洼地或盐碱地栽种,又不耐草荒。积水易烂根,受涝五天即可致死。通常在平原、丘陵及山沟生长较好。
深根性,植根粗壮;萌芽力弱,一般不宜修剪。生长尚快,寿命较长,能活百年以上。在生长季节受涝3~5天即烂根致死。发叶较晚,而秋天落叶早。对多种有毒气体都有较强抗性。怕病毒病,怕大袋蛾,怕强风。宜植于村边、宅旁、山坡、石灰岩山坡等处。
扩展资料:
发展历史
梧桐有青桐、碧梧、青玉、庭梧之名称。是我国有诗文记载的最早的著名树种之一。关于对梧桐一树的描绘,最早可见于先秦文献《诗经》,《大雅·生民之什·卷阿》有“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之句,成为梧桐引凤凰传说的最早来历。
说明在商末周初,梧桐树就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关注。其后的《尚书》、《庄子》、《吕氏春秋》等先秦文献均提及梧桐树。春秋吴王夫差建梧桐园于园中植梧桐树,梁任防《述异记》载:“梧桐园在吴宫,本吴王夫差旧园也,一名琴川。”
汉代梧桐树被植于皇家宫苑,《西京杂记》载:“上林苑桐三,椅桐、梧桐、荆桐。”“五柞宫西有青梧观,观前有三梧桐树。”
魏晋时种植梧桐树开始增多,晋·夏侯湛《桐赋》日:“有南国之陋寝,植嘉桐乎前庭。”南朝著名文人谢眺《游东堂咏桐》诗有“孤桐北窗外,高枝百尺余;叶生既婀娜,落叶更扶疏”句,是在庭院中植桐。
晋·傅成《梧桐赋》则述说了门前列行植梧桐树招引凤凰的盛观,有“郁株列而成行,夹二门以骈罗”赋句称道。
植物涵义
1.高洁品格
梧桐在古诗中有象征高洁美好品格之意。如:“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大雅·卷阿》)。”诗人在这里用凤凰和鸣,歌声飘飞山岗;梧桐疯长,身披灿烂朝阳来象征品格的高洁美好。古代有“栽桐引凤”之说。
2.忠贞爱情
古代传说梧是雄树,桐是雌树,梧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且梧桐枝干挺拔,根深叶茂,在诗人的笔下,成了忠贞爱情的象征。
3.孤独忧愁
风吹落叶,雨滴梧桐,凄清景象,梧桐又成了文人笔下孤独忧愁的意象。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位亡国之君幽居在一座寂寞深院里的落魄相。
4.离情别绪
在唐宋诗词中,梧桐作离情别恨的意象和寓意是最多的。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诗人以昔日的盛况和眼前的凄凉作对比,描写了唐明皇因安史之乱失去了杨贵妃后的凄凉境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梧桐
爽爽小无敌
在古典诗词中,梧桐、落叶常常被作为秋天景象的象征,倾注并抒发诗人各种微妙而复杂的失意情怀。 一、无言的离愁与别恨 在白居易《长恨歌》中,诗人写道:“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春风桃李花开”,“秋雨梧桐叶落”,诗人从春天写到秋天,融情于景,其“秋雨梧桐”的意象,借哀情写哀情,表现了诗中主人公触物伤情,睹物思人,苦苦追求和寻觅而不得的悲凉心境,极富艺术魅力。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一词上片有“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的句子,“梧桐”二句,化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中“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的语句,从听觉的角度,以动衬寂,点出“三更秋雨”这个特定环境,借“梧桐”这一特定形象来渲染离愁别绪。词人秋夜无眠,身受别离之苦,通过雨滴梧桐的听觉描写,使得词作中蕴藏的离愁别绪更富感染力,更深入地刻绘出别离所带来的悲苦心情。其它诗词作品如北宋女词人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中“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等词句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寂寥的凄清与悲凉唐诗人王昌龄《长信秋词》写道:“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描写一位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宋词人晏殊的一首《踏莎行》下片中“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付。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同样通过对清秋里孤独的梧桐的描写,写尽了词人寂寞和哀愁。三、沦亡的痛苦与相思 抒发沦亡的痛苦与相思之情,最著名的要数唐后主李煜的那首《相见欢》了。“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情境,与先前“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涯相比,自是天上人间。因而,词人作为一个亡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的苦痛,也就来得格外强烈。“寂寞梧桐”,既写一钩残月之下,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凄凉之景,也表达出词人故国沦亡之后的相思情切。 李清照《忆秦娥·临高阁》咏桐一词下片中也写道:“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吹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秋风阵阵,落叶萧萧,声声落在词人的心坎上,更增添了词人沉重、忧伤的心情。叠句“梧桐落”,更强化词人内心国破家亡、背井离乡的哀痛之情。 四、丧偶的苦楚与冷清 贺铸的悼亡之作《鹧鸪天·重过阊门》中有“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的诗句,描写爱妻亡故之后,诗人孑然一身的痛苦情形。诗中“梧桐半死”,“鸳鸯失伴”皆暗喻诗人自己丧失伴侣后极其凄凉的现状。诗人如同霜打的梧桐,半死半生,白发苍苍;又如失伴的鸳鸯,独自徘徊,不知飞向何处。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楚与冷清之状。 参考文献:《古诗词“梧桐”形象解说》江陵县熊河中学 祝华链接:
啾啾啾…
梧桐秋雨通常用作凄凉伤感的意境出现,例如“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摹写世事的沧桑之感,又如晏殊的“高楼目尽欲黄昏, 梧桐叶上萧萧雨”描写心中的苦闷,“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则描写繁华凋零的无可奈何。
Chowhound壹
梧桐树开花大约在:5-7月,梧桐树花期一般约:一个月左右。
梧桐树,即“中国梧桐”是梧桐科梧桐属的植物,英文名为Phoenix Tree、别名青桐、桐麻 ,也属落叶大乔木,高达15m;树干挺直,树皮绿色,平滑。
原产中国,南北各省都有栽培,也为普通的行道树及庭园绿化观赏树。我们所说的法国梧桐其实是悬铃木中的一种,只是因为叶子似梧桐,而被大家误以为是梧桐。
扩展资料:
植物涵义
一、高洁品格
梧桐在古诗中有象征高洁美好品格之意。如:“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大雅·卷阿》)。”诗人在这里用凤凰和鸣,歌声飘飞山岗;梧桐疯长,身披灿烂朝阳来象征品格的高洁美好。古代有“栽桐引凤”之说。
二、忠贞爱情
古代传说梧是雄树,桐是雌树,梧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且梧桐枝干挺拔,根深叶茂,在诗人的笔下,成了忠贞爱情的象征。
三、孤独忧愁
风吹落叶,雨滴梧桐,凄清景象,梧桐又成了文人笔下孤独忧愁的意象。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位亡国之君幽居在一座寂寞深院里的落魄相。
四、离情别绪
在唐宋诗词中,梧桐作离情别恨的意象和寓意是最多的。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诗人以昔日的盛况和眼前的凄凉作对比,描写了唐明皇因安史之乱失去了杨贵妃后的凄凉境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梧桐
. 周兢.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 张加蓉,卢伟.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评李清照《词论 摘要]李清照的《词论》在中国词学理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对后来词创作理论产生深远影响,也引起了历代文学评论家的褒贬不一。今
在古典诗词中,梧桐、落叶常常被作为秋天景象的象征,倾注并抒发诗人各种微妙而复杂的失意情怀。 一、无言的离愁与别恨 在白居易《长恨歌》中,诗人写道:“春风桃李花开
旅游业做为新兴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特别是近几年来,已经成为了一些国家和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然后,这种新兴的“绿色产业”正在是益陷入极其尴尬的
狭义的幼儿教育特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班幼儿教育论文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如何对大班幼儿进行孝道教育 摘 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