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95

扭扭炒饭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上海《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hirleyxtt00

已采纳

看了电视剧《觉醒年代》感触颇深,泪水与欢笑,激动与愤然伴随着几天的追剧时刻。便对《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心向往之,得知其已在2021年6月1日也就是半年前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面向社会开放,便迫不及待地预约前往参观。我们先来看看历史背景: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1917年1月,被蔡元培聘请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随即北上租住在箭杆胡同这座清代四合院里,《新青年》也随迁于此。从1918年1月出版的第4卷1号起,《新青年》由陈独秀个人主编改为同人刊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高一涵、沈尹默、鲁迅等一批思想者和文化先驱在《新青年》上猛烈发声。标志着以“科学、民主”为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兴起。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在此地付诸铅字。《新青年》的发行量从1000份增加到1.6万册,迅速成为新文化运动主阵地。蔡元培称它为“‘五四运动’的急先锋”1920年2月,陈独秀为躲避北洋军阀政府迫害,离京赴沪,《新青年》编辑部随之迁沪。2001年,陈独秀旧居被公布为北京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时间都成为重要的历史时刻。而这里发生的事件我们也都耳熟能详,我觉得所有的游览都只有在了解了时代背景和历史事件后,房子才不是一堆无感砖瓦的存在,建筑才有了它的神秘感和独特的历史意义。一个冬日,阳光晴好,我跟着导航寻找东城区北池子大街箭杆胡同20号,这里离北大红楼和景山公园不远,穿过一个窄小的丁字胡同,一辆走错的出租车正在笨拙地退出,我只能侧身错过,有明显的标识指向《新青年》,便是箭杆胡同。《觉醒年代》中印象最深的是这条路:经常坑坑洼洼雨水泥泞,鲁迅和胡适李大钊经常提着裤管满脚泥浆地从这里来来回回。这是一座有着浓厚老北京味道的平民百姓的小院子,大红门上的门柱标着金字“吉祥”。院内有北房三间,南房三间,靠街门倒座小房一间,都是腾退后修缮的,只有门墩,门口两个小狮子是当时保存下来的。进门是写着鲜红大字“新青年”的影壁墙,院内一口大鱼缸,最醒目的是靠墙一侧的四把竹椅和竹桌,光束斜织下来,时代的先锋们仿佛就在这里慷慨激昂地讨论和议定大事,电视剧里他们的谈笑风生和昂扬斗志穿越回来,而君曼则端着饭菜出出进进绕着竹桌椅忙碌着。北房和南房分别推出“历史上的《新青年》”和“陈独秀在北京”两个专题展。展览汇集展出了陈独秀、李大钊编辑《新青年》时往来书信及编者作者之间的通信手札,原景重现了电视剧《觉醒年代》中的部分陈列,收藏了马灯、茶壶、毛笔、公文包等剧中道具。看着好不亲切,好像自己回到了那个年代那个时刻。还有醒目的铅字印刷机,近30期《新青年》在这里诞生,看着看着,仿佛那带着油墨香的传单和《狂人日记》正在眼前一片片翻飞。 边看边感慨万分,留待后续。《新青年》旧址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免费对外。预约人数300,大家参观起来吧。

121 评论

大美美美女

1、《新青年》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民主与科学,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

2、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新青年》从第4卷第一号(1918年1月)起实行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带动其它刊物形成了一个提倡白话文运动。十月革命后,《新青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号角,成为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

3、1919年1月15日,陈独秀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上发表。该年下半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新青年》刊登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达130余篇。

4、《新青年》坚持“世界的而非锁国的”的原则﹐对于外国文学的各种流派和作家采取了开闳的态度,它先后译介了俄国的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诃夫、安特莱夫、索洛古勃、库普林、阿尔志跋绥夫,波兰的显克维奇,瑞典的斯特林堡,法国的莫泊桑,英国的王尔德、格里高里夫人,印度的泰戈尔,日本的武者小路实笃等人的创作。第4卷第6期(1918年6月15日)办了“易卜生号”。该刊还译介了苏联高尔基、卢那察尔斯基的文学论文

5、《新青年》还进行了反对封建复古派文人及其他封建文学潮流的斗争。这主要包括对以刘师培、林琴南为代表的“文选派”和“桐城派”封建复古势力反对白话文维护文言文、反对新道德维护旧道德的斗争﹔对腐朽无聊的黑幕派文学和鸳鸯蝴蝶派文学的斗争﹔对诋毁革命文学的上海美术界守旧派人物的斗争。

241 评论

金威啤酒

《新青年》是在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 此外,同名的还有日本侦探杂志《新青年》、新青年网站和新青年论坛。主办单位: 群益书社创刊时间:1915年9月15日出版周期:月刊,6期为一卷主编:陈独秀初名为《青年杂志》。 1915年 9月15日创刊﹐陈独秀主编﹐上海群益书社印行。月刊﹐6期为一卷。第1卷名《青年杂志》。陈独秀所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是该刊的纲领性文章。 1916年9月1日,《青年杂志》易名《新青年》出版。陈独秀在改刊后的《新青年》第一期上发表《新青年》一文,号召青年做"新青年"。有名的篇章: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胡适发表《贞操问题》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陈独秀发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鲁迅发表《随感录四十》创刊辞的几大方面: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240 评论

大大大吉CQ

《新青年》(LA JEUNESSE)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

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民主与科学,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

《新青年》是综合性的文化月刊,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初期的《新青年》在哲学、文学、教育、法律、伦理等广阔领域向封建意识形态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10月1日,陈独秀发表《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一文。

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新青年》从第4卷第一号(1918年1月)起实行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带动其它刊物形成了一个提倡白话文运动。十月革命后,《新青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号角,成为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

4月《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了一篇体育论文—《体育之研究》。

7月4日,《新青年》第三卷五号陈独秀发表文章答顾克刚关于政治思想问题。

8月9日,钱玄同邀请鲁迅加盟《新青年》。

第四卷起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刊登新体诗。

1918年4月18日,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1919年1月15日,陈独秀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上发表。

该年下半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新青年》刊登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达130余篇。

1920年上半年,《新青年》编辑部移到上海编印。从1920年9月的8卷一号起,成为中国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它与当时秘密编辑发行的《共产党》月刊互相配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理论上正式的准备。

1922年7月休刊。1923年6月改为季刊,成为中共中央正式理论性机关刊物。

1925年4月起出不定期刊,共出5期,次年7月停刊。后期的《新青年》介绍了大量马列主义著作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经验。

衰落

1919年6月11日陈独秀因散发《北京市民宣言》传单被捕,《新》又停刊5个月。此后陈独秀辞去文科学长一职,前往上海。10月迁回上海,设立于原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但仍保留北京编辑部。1919年12月的第7卷起由陈独秀一人主编。

1919年12月1日第7卷第1号《新青年》刊登了《本志所用标点符号和行款的说明》指出“现在从7卷1号起,划一标点符号和行款”。

1920年末胡适提出《新青年》应“声明不谈政治”,遭到了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的反对。

1920年中共发起组决定将《新》从9月1日出版的第8卷1号改组为机关宣传刊物。封面也做改变:正中为一个地球,从东西两半球分别伸出两手相握。暗示中国人民与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团结,也暗示全球无产阶级团结。封面上隔着大西洋握手的图案,是美国社会党的党徽。

编辑部增加李汉俊、陈望道、袁振英等发起组成员,刊登启示与群益书社解除关系,专门成立“新青年社”独立印行。同时增《俄罗斯研究》专栏,到9卷3号止。胡适对此后《新》的变化提出质疑,认为“色彩过于鲜明”,“北京同人抹淡的功夫决赶不上上海同人染浓的手段之神速”。

1921年1月22日胡适写信与北京同人李大钊、鲁迅、钱玄同、陶孟和和高一涵等,再次声明其主张,指责《新》“差不多成了《Soviet Russia》的中译本”并给陈望道寄去明信片表示反对“将《新》所宣传共产主义之用”。

同时《新》的变化也招致社会上的议论和批评,同时部分军阀地区也禁止邮寄,《新》内部开始分裂。胡适主张另创哲学文学杂志,将马列理论分裂出《新》,同时将编辑部移回北京。但陈依旧坚持己见,并取消了北京的编辑部。

1921年2月上海法租界巡捕查抄新青年社,处罚并勒令其迁移。《新》从8卷6号起转入地下编辑,假托迁移广州,继续由陈望道等人编辑。

1921年7月中共成立,《新》成为理论刊物。9月陈独秀再任主编,只出一期后停刊。1922年7月又出一期(9卷6号)。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新青年

278 评论

等开到荼蘼

周一不开放,因为它的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 09:00-12:00,13:00-17:00 。

282 评论

相关问答

  • 青海科技编辑部

    1 青海交通科技期刊是一本很不错的学术期刊。2 原因有二:首先,它有很高的学术水准,收录的文章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参考价值;其次,它的内容涉及到交通科技领域的多个方

    乐乐媚娘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江西新法制报社编辑部地址

    南昌晚报,江南都市报,江西商报,家庭卫生报,江西广播电视报,都市消费报,信息日报

    janesmonkey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编辑部地址

    大题目:诵读经典,感悟成长 1.参赛对象:各地义务教育在校学生,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为1-3年级,乙组为4-6年级,丙组为7-9年级)。2.作品要求:甲组:

    易超风格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河北青年报冀中编辑部

    许蒂魄在小时候和一名叫简尚丹的人玩,结果掉水里啦!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

    小屋美眉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新青年杂志编辑

    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党主要创立人之一,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委。1913年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

    Too兔rich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