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若雨
1850年,李斯特将自己创作的三首歌曲改编为一组三首钢琴曲,题为《爱之梦》,第一首是《崇高的爱》,二是《幸福的》,三是《爱吧》以第三首最著名,一般提到李斯特的《爱之梦》就是指第三首。 这首作品原歌词是第一句:爱吧!能爱多久,愿爱多久就爱多久吧,你守在墓前哀诉的时刻快要来到了。 钢琴曲与上述的歌词有一定的联系,但李斯特创作这首钢琴曲时,并没有局限于原歌词内容,歌词原表现生离别的伤感情绪,情调低沉,而钢琴曲则焕发出是纯洁炽热的情感。 这首作品刻画了一颗沉浸在幻梦之中的纯洁的情感,这无限爱恋的情况,难以用言语来表达,它将所爱的对象化成一个理想中圣洁而美好的形象,用音乐来表白,激起人们内心的共鸣,这共鸣就是——柔情蜜意,纯洁高尚的爱情。 乐曲分三段: 一段:在模仿竖琴分解式音响背景下,出现了一个在钢琴中音区轻声吟诵,情意绵绵的旋律,这是一个含蓄深沉,含情脉脉的内心独白。 二段:无题旋律不断高涨,原来含情脉脉的内心独白,在这一段终于发展成炽热的爱情倾诉,难以抑制的热情终于在这一段中爆发出来行成了火一般的热烈情感。 乐谱 之间不断地运用转调手法B、C、E、bA以示情感的不断发展,华彩段那一连串音型,好比爱情主题镶嵌了一个闪闪发光的蓝宝石。 三段(再现):把主题旋律提高八度,加上高音区明亮的和弦伴奏,把一种纯真、高尚的爱情推到了境界,使这种爱的情感散发出更加动人心弦的光辉。
2012骏马飞驰
《爱之梦》这首作品是夜曲体裁,歌曲来源于德国浪漫派革命者佛拉里拉特的诗集《一瞬间》中的抒情诗“爱吧!你可以爱的这样久”,此诗表达了人们分开时的情绪,但在改编后曲目则焕发出强烈的热情,曲目中,用悠扬的旋律述说着人们的情感,刻画了人们沉浸在幻想中的心灵。
扩展资料
李斯特把自己的三首歌曲改写为三首钢琴曲,题作《爱之梦》(Liebestraum,S541)。原来的歌词,分别作为钢琴曲的题诗。
第一、二首的题诗是德国诗人乌兰德(Ludwig Uhland,1788-1862)的《崇高的爱》(Hohe Liebe, S.307)和《幸福的死》(Gestorben war ich, S.308);第三首的题诗是弗莱里格拉特的《爱吧》(O lieb so lang du lieben kannst, S.298)。
三首《爱之梦》都是夜曲体裁,特别著名的是其中的第三首降A大调,原来的歌曲作于1845年,是一首用钢琴“演唱”的抒情歌曲,音乐深情婉转,抒写弗莱里格拉特诗中的意境。
饕餮飨宴
李斯特于1850年将自己的三首歌曲改编成的三首抒情性钢琴曲,题作《爱之梦》。其中以第3首降A大调最著名,一般提起李斯特的《爱之梦》,指的就是这首乐曲。原歌词第1、第2首由德国诗人乌兰德(1787-1862)作,名为《崇高的爱》和《幸福的死》。第3首乐曲的原歌词由德国诗人弗莱里格拉特(1810-1876)作,名为《尽情地爱》,其歌词大意是:爱吧!能爱多久,愿爱多久就爱多久吧!你守在墓前哀诉的时刻快要来到了。你的心总得保持炽热,保持眷恋,只要还有一颗心对你回报温暖。只要有人对你披露真诚,你就得尽你所能,教他时时快乐,没有片刻愁闷!还愿你守口如瓶:严厉的言辞容易伤人。天啊!本来没有什么恶意——却有人含泪分离。(廖辅叔译)李斯特根据这首诗创作的乐曲,并没有局限于歌词提供的内容。原诗的情调低沉,表现了生离死别的伤感情绪,而钢琴曲的形象却焕发着充沛的热情。三首乐曲都采用夜曲体裁,前两首不经常演出,本曲却流传较广,并被改编为管弦乐曲以及小提琴或长笛的独奏曲等。
花的姿态zqr
呈示段由降A大调进入,至15小节转入C大调,18小节转入E大调,最后于20小节又回归降A大调。和声上,a、a1乐句的和声走向都是Ⅰ―Ⅴ/Ⅵ―Ⅴ7/Ⅱ―Ⅴ7/Ⅴ―Ⅴ7―Ⅰ,都为收拢性终止。B乐句在节奏、旋律上都是对a、a1句的变化发展,因此和声也有所不同,结束于Ⅶ级,开放性终止,为小连接的展开作了铺垫,小连接的和声在Ⅳ、Ⅴ级之间周旋,最终结束于Ⅴ级,开放性终止。展开段调性在B大调上阐述,继而于34小节进入C大调,然后在41小节转入E大调,48小节转回降A大调。和声上,a2、a4句与a句的和声语汇相同,收拢性结束,其它乐句都是开放性结束。再现段的调性一直在降A大调上持续,a6、a7句的和声语汇与a、a1句的相似,收拢性结束。最后的尾声部分虽未转调,但诸多的离调和弦似乎有了更多的色彩性,使爱的梦境更加充满幻想与神秘。
境遇安泰,身心健全,希望目的达成,能逃过灾害而免祸患,安定成功,优秀伸张发展,一帆风顺之三才佳配。【大吉昌】 吉凶指数:81(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
《爱乐之都》可以说是一部优秀的音乐剧电影,其中的音乐十分优秀,制作很精良,演员的表现也很出色。
1、首先曼彻斯特大学毕业要求每学期平均成绩在60分以上,完成毕业论文和答辩。2、其次一般是采用计分制来算成绩,即把各科成绩按等级乘以学分求和再以总学分除之。3、
海森堡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1901年-1976年),德国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立人。他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量子力学,可用于研究电
我觉得他应该是不想违背自然规律。反重力飞船、人造地震、死光武器,我觉得这些都违背了自然,如果这些被研究出来,很容易会造成世界混乱的,容易引起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