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35

顺宏冷暖-MISS冯
首页 > 学术期刊 > 人工晶体度数测量论文范文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游钓1000

已采纳

人工晶体帮助白内障术后重建屈光系统,人工晶体的度数就是根据个人生物测量计算出来最适合你的屈光度,让你术后拥有满意的视力。

261 评论

淡粉浅蓝

人工晶体有前房型、虹膜固定型或虹膜囊膜固定型、后房型。最常用的是后房型人工晶体,如有眼睛问题,推荐来爱尔眼科医院,了解更多信息,点击此处【在线预约眼科专家号源】人工晶体优点为:后房型人工晶体引起的像差小,为白内障术后提供了最好的屈光矫正;重量轻、固定好的人工晶体能位于正常晶状体的生理位置;远离角膜和避免与虹膜发生摩擦,减少了术后角膜和虹膜等并发症;对瞳孔的影口向小,术后可自由扩瞳,利于观察眼底。计算度数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需要、生活习惯、过去戴镜史及对侧眼的屈光状态最后决定植入人工晶体的度数。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人工晶体的相关信息,推荐咨询爱尔眼科医院,爱尔眼科始终坚持以国内发展为主线,国内国际双线并举,共同进步。在发展的过程中,致力于引进和吸收国际同步的眼科技术与医疗管理理念,以专业化、规模化、科学化为发展战略,推动中国眼科医疗事业的发展。

170 评论

会员2764311

人工晶体有前房型、虹膜固定型或虹膜囊膜固定型、后房型。

最常用的是后房型人工晶体。

其优点为:后房型人工晶体引起的像差小,为白内障术后提供了最好的屈光矫正;重量轻、固定好的人工晶体能位于正常晶状体的生理位置;远离角膜和避免与虹膜发生摩擦,减少了术后角膜和虹膜等并发症;对瞳孔的影口向小,术后可自由扩瞳,利于观察眼底。

计算度数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需要、生活习惯、过去戴镜史及对侧眼的屈光状态最后决定植入人工晶体的度数。

扩展资料:

现在应用于医疗的常用人工晶体以及其性质如下:

如其已经影响患者生活,就要考虑手术,将浑浊晶体换成透明的人工晶体。随着技术的发展,白内障手术已不单是“复明”手术,而已演变成“屈光”手术,选择适合的人工晶体可兼顾看近、看中、看远的需求,帮人们摆脱戴眼镜的烦恼。主要有以下几种人工晶体,各有优缺点。

1、单焦点人工晶体。这是最常用的人工晶体,可改善近视或远视,适用于任何人群,但它只有单一焦距,仅能提供看远或看近功能。若植入看远功能的单焦点人工晶体,病人可看清远物,而进行近距离活动,如阅读或打牌时,就要戴老花镜。

2、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这种人工晶体的优点是可提供良好的远、中、近视力,近距离阅读不用依赖眼镜,但缺点是不太适合瞳孔较大的患者,可能出现视觉质量不好,尤其是在昏暗环境下看近处时;散光度数大于100度、术前存在严重眼病、曾做屈光手术、需同时接受其他眼部手术、角膜球差过大的患者,也不适用。

3、散光单焦点人工晶体。它的优点是对成年患者无明确年龄限制,可提供远距离和近距离视力,并可矫正角膜性散光,但需要一段时间适应。但缺点是解决散光度数的范围是50~400度,不能完全矫正散光,且人工晶体可能发生旋转,导致矫正视力下降,在睌间可能看到眩光或光晕。

4、三合一晶体(散光+多焦点人工晶体)。这种人工晶体适合散光超过50度的成年各年龄患者,可矫正角膜源性散光,消除或减轻散光引起的视力模糊问题,同时还可获得近、中、远全程视力。

5、区域性多焦点人工晶体。作为新型多焦点人工晶体,它的优点是术后满意度高,极少发生眩光,视觉干扰少,但缺点是不适用于儿童,眼底情况差、角膜散光大的患者也不适合。

6、可调式人工晶体。这种人工晶体适合年龄相对较小的患者,它能依靠睫状肌收缩功能,将任一距离的物体在视网膜清晰成像,因此从远到近都能看清。

7、三焦点人工晶体。作为高端功能型人工晶体,它拥有远、中、近全程视力,不用戴眼镜,视近、视远满意度可高达100%,且夜间视力良好,术后可在夜间阅读、开车、工作等,很少出现眩光,也没色差,适用于追求高品质生活的老花眼及白内障人群。缺点是术后需要一段适应期,且价格相对偏贵。

8、新无极人工晶体。这是国内首款可兼顾白内障和老花眼矫正的长景深人工晶体,能在一定距离内提供中、远高质量视力,可大大减少术后光晕、眩光等视觉干扰问题发生的几率,特别是在夜间,对眼镜的依赖性较低。

但也有缺点,看近处的视力略差,需要适应过程,极少数患者仍会出现视觉干扰问题。目前,这款晶体还没在临床广泛应用,值得期待。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工晶体越来越聪明了

110 评论

美丽世界的angel

怎样选择人工晶体? 人工晶体主要有前房型、后房型。最常用的是后房型人工晶体,其优点为:后房型人工晶体引起的像差小,为白内障术后提供了最好的屈光矫正;重量轻、固定好的人工晶体能位于正常晶状体的生理位置;远离角膜和避免与虹膜发生摩擦,减少了术后角膜和虹膜等并发症;对瞳孔的影响小,术后可自由扩瞳,利于观察眼底。一、首先医生会根据您眼球的长度和角膜屈光度来决定晶体的度数。 眼轴长度是指角膜顶点到黄斑的长度。用A超测量眼轴的长度,其精度可在0.1mm内。眼轴的测量务求准确,因为眼轴误差1mm,人工晶体度数的误差将达2度。 眼轴测量后再进行角膜屈光度的测量,精度可达0.12度。 此外,还要全面的评价术前情况。需要散瞳验光,获得矫正度数及视力;ERG VEP评价视网膜功能,视神经功能;B超可以了解后节结构和眼球后段的病变,如玻璃体积血、混浊、视网膜脱离、眼内肿瘤、视乳头异常和有隆起边缘的视网膜巨大裂孔等;以及照相和患者资料保存。根据上述测量结果医生应用SRK公式计算出准确的人工晶体度数,使术后能够达到或接近术前所希望的屈光状态。二、由于目前多焦人工晶体的应用还不成熟,提供给患者的主要是单焦的人工晶体,所以还要根据您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来决定晶体的度数。生活中常用的人眼屈光度数如下生活方式 注视距离 预期屈光状态读书看报 30cm -2.5-3.0D弹 钢 琴 50-66cm -1.5-2.0D看 电 视 200cm -0.5-0D看 远 处 300cm-∞ -0.5-0D 三、还要考虑对侧眼屈光状态,以满足满足双眼单视 四、然后会根据您的经济状况来决定选用国产或进口的人工晶体,通常进口的人工晶体价格相对要高一些;如果您做的是小切口超声乳化手术,这种手术目的是避免大切口术后出现严重散光,医生就会选用折叠式人工晶体。另外,选用肝素表面处理的人工晶体,可以减少手术后出现的炎症反应,获得较好的视力。

201 评论

伯符仲謀

近几年患上近视的人越来越多,随着技术的发展,不少人会选择做近视手术来治疗,我整理了关于近视手术的学术论文,欢迎阅读!

近视矫治手术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对本院及上海新视界眼科医院近视患者所做的手术进行统计分析,阐述近视矫治手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方法 通过对本院及上海新视界眼科医院所做的近视矫治手术的方法和类型进行总结、统计、分析,探讨未来近视矫治手术的新思路。结果 近视矫治手术经历了从准分子激光到飞秒激光与准分子激光相结合的过程、从角膜激光手术到晶体屈光手术的一个全新过程。结论 近视矫治手术的发展,从最初级的后巩膜加固发展到现在多种制瓣技术与个性化的激光切削技术相结合,从单纯的角膜激光矫治到可植入式晶体的全新治疗方式,使近视治疗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个性化时代。

【关键词】 近视矫治手术; 临床; 研究

为阐述近视矫治手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对本院及上海新视界眼科医院所有近视患者所做矫治手术的方法、类型和病例数进行了总结、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和上海新视界眼科医院从2004年至今所做的所有屈光手术患者,共50080例。

1.2 方法 对手术所做年代、手术方式、所占比例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本院及上海新视界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已做近视矫治手术的历年数据。

2 结果

结果以各种类型术式所占当年所做近视矫治手术的百分比表示。见表1。

由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等个性化的角膜屈光手术以及可植入式后房型人工晶体的矫治近视的手术数量逐渐增多。传统的EK类手术逐渐减少,而用上皮刀制作上皮瓣的EPI类手术逐渐增加,超薄瓣的SBK手术也逐年增加,屈光手术向表面切削和更薄角膜瓣的方向发展。

3 讨论

近视矫治手术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主要包括角膜屈光手术和晶体植入手术。从最初的对高度且进行性加重的近视,进行后巩膜加固开始,能够有效的缓解近视的发展,但不能完全矫正。角膜屈光手术最早是前苏联1979年开展的角膜板层放射状切开术(PK),其优点虽切口位于光学区外,比较安全,对低度数的近视效果比较可靠,但有术中角膜穿孔、术后视力波动、眩光、视力漂移、外伤性眼球破裂等并发症而被淘汰。散光性角膜切开术(AK),可以矫治散光。角膜基质环的植入术(ICRS),角膜镜片术和表面角膜镜片术来矫正近视,但预测性差和最佳矫正视力差而开展较少。1988年开始,准分子激光的出现开始了一个全新的治疗时代,也就是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但也会因产生术后眼痛、上皮下浑浊、欠矫或过矫、眩光、屈光回退、干眼症、激素性高眼压、角膜上皮愈合延迟、偏心切削、中央岛并发症等原因,而渐被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所代替[1]。该方法始于1990年,用微型角膜刀在角膜上制作一个带蒂的角膜瓣,将瓣掀开后在暴露的基质层上进行准分子激光切削,可矫治近视、远视、散光,手术刺激性小、恢复快、预测性好,迅速在全国世界推广,成为目前屈光矫治手术中开展最多的一种。其主要特点是保留了完整的上皮层组织、前弹力层组织,术后疼痛刺激症状减轻,视力恢复快,几乎无HAZE形成,且可矫正屈光度数范围远大于PRK。但度数越高,预测性越差,并发症也越多,而且也会受角膜厚度及曲率的限制,其主要的并发症包括碎瓣、纽扣瓣、游离瓣、角膜上皮植入、DLK、角膜扩张症及感染性角膜炎、干眼等。

角膜扩张的危险因素主要是近视度数过高、角膜过薄、切削深度过深、保留的角膜基质床太薄以及术前未发现的圆锥角膜等。鉴于上述情况,出现了对角膜薄、度数偏高的,采用制作上皮瓣的方法,即酒精浸泡法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该方法始于1999年,其优点在于避免了角膜瓣相关的并发症,保留了厚的基质床,术后出现角膜扩张的风险远低于LASIK,尤其适合于角膜薄不能行LASIK或从事容易导致眼外伤执业的屈光不正者,其缺点主要为易产生HAZE、刺激症状重、视力恢复慢等[2]。为了避免EK术中的一些缺陷,于2003年出现了微型角膜刀制瓣法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镶术(epi-LASIK),其是采用微型角膜上皮刀技术取代乙醇制作角膜上皮瓣,而后进行准分子激光切削,其优点是避免的EK术中乙醇对角膜上皮的化学毒副作用,角膜上皮瓣活性更好,其缺点和EK相同,但程度更轻。近年来又有一种角膜瓣更薄的制瓣方式的角膜刀出现,也就是SBK,使用机械板层刀的方式制作出更薄的角膜瓣来完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那么,为了更好避免因角膜瓣的原因而产生的近视矫正术中的并发症,2002年lntralase公司制造的飞秒激光器用于屈光手术中,可在角膜基质内板层切开制作角膜瓣,大大提高了角膜瓣制作的安全性和精确性。其制作的角膜瓣厚薄均匀,预测性和精确度远高于微型角膜刀制瓣,而且瓣蒂的大小和位置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如果角膜不合适做屈光矫正或本人不能接受角膜屈光手术,可以进行晶体屈光手术[3],有房角固定型、巩膜固定型、后房型。现在较推崇的是后房型,又称可植入式接触镜(ICL),是植入后房内固定于睫状体沟的方法,其优点是可折叠晶体由2.8 mm的小切口植入,并植入晶体和自身的晶体之间有一定空隙,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低。青光眼的发生率低,一般不产生瞳孔变形[4]。

从本院数据统计来看,开始是以LASIK手术为主,只有少数不能接受LASIK的近视者,采用PRK的方法。但是从2004年起,已经开始做波差引导的个性化的LASIK手术,而且有上升的趋势,到2005年明显增加,而从2006年起,开始做酒精浸泡法的上皮瓣,对一些角膜瓣的患者也有了可以选择的余地,同时在2006年9月,引进了飞秒激光机,开创了治疗屈光不正的新纪元,短短4个月,接受该手术方式的占屈光矫治手术的34.33%。而在2007年的所有屈光手术里,用板层刀所做的IK类手术占所有手术眼的近51.00%。而飞秒激光制瓣占到38.90%。同时ICL手术所占比例也达到了0.6%。从08年到现在,IK类手术中,用板层刀也制作角膜瓣的比率从48.10%下降到现在25.20%。从数据来看,IK类手术是逐年下降,但在其中SBK手术所占比率从08年起逐年增加。EK类手术从8.05%下降到0.50%,而EPI类手术从2.15%上升到5.15%,说明用酒精制作上皮瓣的表面屈光手术逐渐被能更好保存角膜上皮活力的EPI类手术所替代。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手术由40.70%上升至59.95%,充分说明飞秒激光制瓣的优势和人们的认知程度在进一步提高,也更好的提示医生,在角膜屈光手术中,手术向安全更精确的方向发展。而ICL也从0.60%提高到9.65%,说明对于一些高度近视或角膜厚度和曲率受限的手术,也可以更安全更个性化的进行非常符合眼睛生理特点的矫治手术。

综上所述,近视矫正手术的发展不仅从数量、质量、受术者的要求和术者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有很大的变化,科学而先进的方法逐步取代传统的方法,使近视矫治手术向更安全、更精确、更高精尖端、更个性化发展。近视治疗手术不仅是视力的矫正,方法由角膜到晶体进行,更主要是在术后有更好的视觉质量,并真正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程振英,李镜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屈光度数回退的效果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2002,38(1):246-247.

[2] 戴锦晖,陈冲达,褚仁远,等.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矫治高度近视[J].中华眼科杂志,2005,41(2):211-215.

[3] 姚克,徐雯.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高度近视的临床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2003,39(2):339-342.

[4] 沈晔,顾扬顺.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矫治高度近视[J].眼视光学杂志,1999,1(5):146-14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近视手术的学术论文

180 评论

盖碗茶136

晶体是有度数的,就好像我们佩戴眼镜一样。是一个凸透镜的结构,白内障手术以后,晶体被取出,人眼睛就变成一个高度远视的状态,植入人工晶体,度数合适的话,就可以矫正远视眼的状态,达到正视眼.人的晶状体一般情况下相当于20D(2000度)左右的凸透镜,如果患者有2000度的近视,摘除晶体正好抵消近视成为正视眼,理论上讲视力可以达到1.0,但是因为高度近视往往有眼底病理性改变,所以视力不会象正视眼那样。

208 评论

魅影幽兰

1)正视眼的标准度数:后房型需+19D。2)根据屈光度推算人工晶状体度数:估算公式为P=19+(R×1.25),其中P为人工晶状体度数,R为患者术前的屈光状态。例如患者术前屈光不正的度数为-2.0D,代入公式P=19+(-2.0×1.25)=16.5D,则患者所需人工晶状体度数为16.5D。用此法计算比较简单,但其准确性远不如生物测量计算准确,有时会造成较大的误差,其原因在于很难取得准确的原始屈光的参数。但对于那些没有条件进行测定着,仍有可取性。3)生物测量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术前需要准确测量眼的光学参数,包括:角膜曲率和眼轴长度。用角膜曲率仪测量角膜的垂直轴和水平轴的曲折力,即角膜K值。用A超测量眼轴长度。用SPK回归公式计算拟人工晶状体度数。SPK回归公式:P=A-2.5L-0.9K。P为拟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度数,A为常数(随人工晶状体的类型不同而异),L为眼轴长度,K角膜曲率。

156 评论

相关问答

  • 红外人体温度测量系统毕业论文

    温度相关的毕业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的设计·基于MCS-51数字温度表的设计·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设计·基于单片机的空调温度控制器设计·基于数字温度计的多

    西城桃乐蒂1126 10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人工晶体学报参考文献格式

    廖永建唐元汾 作者简介:廖永建,中宝协人工宝石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上海新漫传感技术研究发展有限公司部门经理。 唐元汾,中宝协人工宝石专业委员会第二、三届委员,

    甜蜜到腻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人工晶体学报期刊

    见刊以后一般2-3个月能够被检索。见刊以后,杂志社需要制作同一版本的论文摘要,上传到EI数据库,审核以后才能被检索《人工晶体学报》(英文名称:Journal o

    幸福的小猫zz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人工晶体学报2020年2月

    你说的是人工晶体学报吧,如果是人工晶体学报的话,它的信息如下:刊名: 人工晶体学报 Journal of Synthetic Crystals主办:

    鲜嫩的小豆芽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人工晶体学报拒稿

    你说的是人工晶体学报吧,如果是人工晶体学报的话,它的信息如下:刊名: 人工晶体学报 Journal of Synthetic Crystals主办:

    吃是王道呼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