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rilyxia
影响因素分析类论文可以是综述类论文,也可以是原创性论文。综述类论文主要是对已有的文献进行概述、总结、归纳,分析影响因素。原创性论文则需要根据研究目的进行原始数据的收集、分析,从而得出分析结果。无论是综述类论文还是原创性论文,都应该严格按照论文的格式要求进行撰写,以保证论文的科学性、可读性和可信度。
叶子晓桐
本文是会计毕业论文,本文把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结合起来,通过调查研究来选取可能性因素的方法更具科学性,构建的成长预期指数模型也更合理。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成长”原本是生物学概念,是一个生命体从出生到逐渐成熟、衰老的过程。经济管理中的成长是一种变化和趋势,往往可以用增长代替,如“国民经济增长”、“营业收入增长”等。企业成长是企业从创立到衰亡的过程,是企业价值增加的过程,也是中小企业向大企业迈进的一个过程,企业的快速成长是许多企业家所追求的目标。企业的成长及估值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理论和实务界的关注和研究,Graham 早在 1934 年就指出企业可以通过举债经营来减少纳税,提高资产负债率有助于企业实现高速成长。但是到了 1979 年 Smith 和 Warner 通过研究发现负债融资会减缓公司的成长,因为负债有可能会产生投资不足。芝加哥大学的 Ragim 和Zingales 在 1998 年对世界上 43 个国家整个 80 年代的经济增长状况进行研究发现,这些国家在此期间大约 2/3 的经济增长来自于已有企业在规模上的扩大,仅有 1/3的增长是新企业创造的。能否把吸收到的资本有效配置到最具成长性和效益最高的企业中去,是衡量资本市场效率的一个重要的标准。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具有高成长能力的企业来获得未来超额投资收益来增加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企业需要根据企业所处的成长阶段制定适合投融资策略来保证企业良好的运行。 我国证券市场上成长股表现一直优于其他类型股票,现有的解释一般认为成长股具有较高的预期回报率,其未来增长潜力是影响估值的重要因素,也有一些研究者认为是流动性溢价导致了其高估值,甚至有人认为原因是成长型公司股本少、市值规模小容易受到操纵。还有解释认为成长股通常是处于新兴行业的公司,市场不了解其商业模式,因此给予错误的预估,高估了其价值。 目前国内有关企业成长的研究相对薄弱,研究深度不够,得出结论各异。从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搜索结果来看,研究者更多关注企业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不是成长本身,侧重对成长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而不深入探讨其影响过程。在实务上,管理层和投资者更注重收入、资产和利润的增长,对企业成长能力还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我国经济增速由 2007 年以前 10%以上的高速增长到 2015 年逐步转变为 7%以下,2016 年我国经济增速预测为 6.7%。就如李克强总理曾在第七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所言,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的关键时期,急需进行经济转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资本市场应该充分发挥金融资源配置的功能,引导资本向具有增长潜力的行业和企业流动。 ...........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本研究以 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企业成长相关的经济和财务理论入手,对上市公司成长预期的影响因素、成长预期的评价方法以及成长溢价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成长预期和成长溢价的相关性,并比较其影响因素的异同,并对研究结果进行理论解释。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1. 理论研究。本文通过对企业成长理论、行为预期理论、企业价值理论等对企业成长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可能影响企业成长预期和成长溢价的因素。 2. 问卷调研。结合理论分析结果和本文研究目的设计调研问卷,通过大规模发放问卷和统计结果,来寻找影响人们对企业成长预期可能的因素。 3. 因子分析法。对成长预期的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找出其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建立成长预期指数模型,为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4. 回归分析。通过提出假设,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影响成长溢价的影响因素,进而验证影响成长溢价与成长预期影响因素的一致性。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企业成长是一个企业从创立到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随着的利润的积累企业资本不断增加,企业的范围不断扩张,这个过程往往伴随着企业内部各个组织结构的分化、成熟与完善,企业的各种功能持续优化。企业成长理论一直是企业研究的核心理论之一,由于企业成长过程是复杂的和多变的,在对企业成长进行研究时,往往都要设立一定的前提或假设条件,然后再从特定角度采用各种方法去探究企业成长路径和解释企业成长动因。外生因素企业成长理论强调外部环境(如经济体制、产业环境以及经济政策法规等)的重要性,认为外部因素是企业成长的最主要因素。企业成长内生论认为企业成长的推动因素的内部的,侧重从企业内部来寻找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认为企业内部资源、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等才是企业成长的根本原因和内在动力。 古典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产生的原因是资本积累和劳动分工,资本积累能够推动劳动分工,使生产变得专业化,同时劳动分工可以通过提高总产出来促使 社会 实现资本积累,资本在这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最终流向最有效率的生产领域。新古典经济学从需求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这个时期的企业规模调整理论认为随着企业生产规模扩大,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固定成本会被分摊到更多产品上,那么产品总成本就会逐渐降低,在销售价格不变时增加了企业收益。企业成长的动因就在于对规模经济的追求,企业会随着生产成本或消费需求的变动不断调整或扩大生产规模。产业组织理论认为企业的成长的决定因素是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Porter(1980)将结构-行为-绩效范式引入到企业战略研究,认为企业成长主要由企业所在产业的吸引力以及在该产业中该企业所处的相对位势决定的。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学说,认为企业和市场机制一样,也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并且这两种手段可以相互替代,随着企业边界的不断扩大市场交易费用不断降低。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Myers,Turnbull(1977)通过分析企业未来投资机会和企业成长性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得出企业成长性与资产负债比率存在负相关关系,还指出影响企业成长性的主要因素包括企业规模大小、固定资产投资、企业负债比率、所在行业属性、公司治理结构等。 Adizes,Adizes(1979)认为,管理层的风格和志向能对企业成长和效率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现代演进经济学理论以 Nelson、Winter(1982)等人为代表,认为资源、能力、知识等在组织分工协作中具体表现出的惯例,构成企业决策活动的前提,这些因素对企业的运营都是关键的,共同推动着企业的成长演化。 Prahalad,Hamel(1990)在其发表的文章《核心竞争力》中将核心能力定义为组织中积累的一系列互补的知识和技能。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其保持竞争优势,实现持续成长的主要源泉。 Krugman(1991)提出地理区域影响理论,认为企业所处的区域与位置能够明显影响公司的成长性。因为每个企业的生产所在的地理位置不同,在生产和销售时,生产成本、运输费用以及销售成本都会有所不同,地理位置通过影响各种成本最终影响到企业经营绩效,进而影响企业成长的过程。 Lang(1994)研究了投资因素、杠杆因素和公司成长的关系,通过分析发现在公司经营业绩不良时,公司成长与资产负债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Collis,Montgomery(1995)发现若企业拥有其他企业所不具有的独特资源优势,就可以实现比竞争对手成本更低地和更好地成长。Barney(1995)总结出这种资源应该具有价值、稀缺性和不可模仿性三个特点。 V. Allee(1997)在 20 世纪末指出,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后,知识竞争力成为企业的成长的主要来源。 ........ 第三章 基于因子分析的上市公司成长预期研究 ..... 17 第一节 成长预期界定与相关调查 .............. 17 第二节 成长预期分析方法和指标选择 .......... 18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19 第四节 因子分析 ...... 22 第四章 上市公司成长溢价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 31 第一节 概念界定与模型推导 ....... 31 第二节 研究假设 ...... 32 第三节 样本选取、变量设计与模型构建 ........ 33 第四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 34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 40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43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43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 44 第四章 上市公司成长溢价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第一节 概念界定与模型推导 成长股在资本市场上估值相对较高是各国的普遍现象。交易时所支付的价格超过资产的价值或面值称为溢价,由于股票价值的评估方法众多,各种方法各有利弊,本章选择把股票价格超过账面价值的部分称之为股票溢价。 我们首先简化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在不考虑利率、税收、时间价值的情况下,假设公司发放的股利可以再投资到资本市场上购买本公司的股票。处于持续盈亏平衡状态的企业价值是不变的,企业的资产转化会现金发放给股东,可发放的股利总额等于公司净资产的价值。如果企业收入大于支出,即企业是盈利的,那么在不发放股利的情况下企业净资产会持续增长,人们在对企业进行估值时就会考虑到企业增长预期,从而给予高于净资产的估值。由于股利可以即时再投资且不考虑时间价值,所以股利发放状况不会影响企业价值。因此本章假设股票溢价是由成长预期导致的,也就是说股票溢价的部分同时也就是成长溢价的部分,即股价高于每股净资产账面价值的部分。本章主要研究成长溢价对成长预期及影响成长预期主要因素的敏感性。
南宫亦忆
影响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调研的论文
一、研究背景
根据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的定义,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针对个人根据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20世纪末,我国开始在高校大力宣传和推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并取得较好的效果。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建立科学的择业观、提高就业市场配置的成功率、降低离职率以及减轻当前的就业压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目前学术界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基本都停留在如何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和意义等方面,而对职业生涯规划主体的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比较欠缺。
本文试图从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大学生入手,主要从他们的年级、性别、生源地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人员认为,大学生在这些因素上可能存在差异,应该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法。因此,本研究主要调研不同年级、性别、生源地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二、研究对象、方法和工具
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来自江苏省苏州地区两所高校:苏州大学和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其中,苏州大学为本科院校,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高职院校。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446份,回收率为89.2%;其中有效问卷426份,无效问卷19份,问卷有效率为95.7%.
本次有效问卷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如下:本科生114人,占总人数的26.8%;专科生312人,占总人数的73.2%.男生123人,占总人数的28.9%;女生303人,占总人数的71.1%.大一学生211人,占总人数的49.5%;大二学生46人,占总人数的10.8%;大三学生147人,占总人数的34.5%;大四学生22人,占总人数的5.2%.
本次有效问卷调查对象生源地情况如下:来源于城市的26人,占总人数的6.1%;来源于城镇的172人,占总人数的40.4%;来源于乡村的228人,占总人数的53.5%.
本次有效问卷调查对象父亲受教育程度情况如下:小学毕业的40人,占总人数的9.4%;初中毕业的202人,占总人数的47.4%;高中或中专学历的149人,占总人数的35%;大学或以上学历的35人,占总人数的8.2%.
本次有效问卷调查对象母亲受教育程度情况如下:小学毕业的91人,占总人数的21.4%;初中毕业的217人,占总人数的50.9%;高中或中专学历的107人,占总人数的25.1%;大学或以上学历的11人,占总人数的2.6%.
2.研究方法。(1)文献法:通过对国内外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资料进行学习研究,了解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情况、实施情况、研究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将来努力的方向。(2)问卷法:对相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从中找出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因素。(3)个别访谈法:对部分大学生进行重点、难点、疑点访谈,尽可能全面收集资料。
3.研究工具。研究人员自行编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共31个题目,分为6个维度,分别是职业认知、职业定向、自我认知、职业信念、职业探索、职业期待。采用5等级评分:“非常符合”记5分、“比较符合”记4分、“不能判断”记3分、“比较不符合”记2分、“非常不符合”记1分。
研究人员首先对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以及项目相关性检验,通过试测后统计:总量表的α系数为0.693,其他各分量表的α系数分别是:职业认知5个项目α系数为0.648、职业定向5个项目α系数为0.579、自我认知4个项目α系数为0.533、职业信念6个项目α系数为0.266、职业探索5个项目α系数为0.632、职业期待6个项目α系数为0.482,表明调查问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除职业信念α系数为0.266,其余各分量表的α系数在0.482~0.648,表明分量表上各项目之间有较高的正相关。综合初测结果表明自编量表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而且6个项目之间有较高的正相关,是可以进行大规模测试的。
三、研究结果
1.年级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研究人员对不同年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的得分进行统计,使用F检验后发现,不同年级在6个维度上的得分都有明显差异,分别为5.798、2.919、1.450、4.420、6.636、5.371,其中职业认知0.001(P<0.001)、职业定向0.034(P<0.05)、自我认知0.028(P<0.05)、职业信念0.004(P<0.01)、职业探索0.000(P<0.001)和职业期待0.001(P<0.001)。这表明不同年级在职业认知、职业探索以及职业期待方面差异显着:高年级学生在职业认知和职业探索方面远远高于低年级,而低年级学生的职业期待远远高于高年级。
不同年级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较大,这就提醒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者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各年级的差异性,并根据这些差异有针对性地找到破解的方法。
2.性别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研究人员对不同性别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的得分进行统计后发现,男生和女生在总体得分方面基本持平,分别为103.4、103.0,均差为0.288.男生和女生在各个项目上的得分差异也不大:在职业认知因素上,男平均值为17.2、女平均值为17.2,均差为0.125;在职业定向因素上,男平均值为17、女平均值为15.9,均差为0.629;在自我认知因素上,男平均值为15.1、女平均值为15,均差为0.233;在职业信念因素上,男平均值为19.1、女平均值为19.3,均差为-0.285;在职业探索因素上,男平均值为15.7、女平均值为15.4,均差为0.435;在职业期待因素上,男平均值为19.3、女平均值为20.2,均差为-0.956.研究人员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研究性别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发现,不同性别在职业期待这个维度上的得分差异明显,分别为-0.029(P<0.05)和-0.042(P<0.05),表明女生在职业期待方面明显超过男生。研究人员还发现,在职业定向、自我认知和职业探索方面女生得分比男生偏低。
这些研究结果提醒我们,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注重性别差异教育,尤其在职业定向和职业期待等方面。针对女生职业期待高于男生但职业定向、自我认知以及职业探索却又低于男生的现象,我们既要积极做好女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尤其是职业定向和职业探索方面的教育,还要做好她们万一受挫后的心理韧性提升工作。
3.生源地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研究人员对不同生源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的得分进行统计发现,生源地差异对职业生涯规划6个维度无显着影响。本次调研学生生源来源于乡村的228人,来源于城市的26人,来源于城镇的172人。研究人员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研究生源对职业规划的影响,城市、城镇以及农村生源,在职业认知差异上显着性为0.639;在职业定向差异上显着性为0.168;在自我认知差异上显着性为0.295;在职业信念差异上显着性为0.140;在职业探索差异上显着性为0.397;在职业期待差异上显着性为0.665.然后再使用F检验后发现,职业认知、职业定向、自我认知、职业信念、职业探索、职业期待分别为1.164、0.366、1.977、0.332、1.617、0.791,P值分别为0.313、0.694、0.140、0.718、0.200、0.454.
研究统计结果和研究人员的预先假设有点出入:研究人员预先假设不同的生源由于获取信息的渠道,以及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不同,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会有所区别。但研究结果表明,农村生源只有在职业认知和职业期待方面略低于城市城镇生源,其他方面并无显着差异。
4.父母受教育程度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研究人员对父亲受教育程度不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发现,本次调研对象的父亲受教育程度不是很高:大学或以上学历35人,仅占总人数的8.2%.研究人员使用单因素方差软件(ANOVA)分析:父亲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大学生在职业认知、职业定向、自我认知、职业信念、职业探索、职业期待差异上显着性分别为0.069、0.112、0.218、0.071、0.556、0.824.然后再使用F检验后发现,P值分别为0.284、0.685、0.088、0.829、0.128、0.261.由此可见,父亲受教育程度差异对职业生涯规划6个维度无显着影响。
对母亲受教育程度不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发现,本次有效问卷调查对象母亲受教育程度情况同样不是很高:大学或以上学历11人,仅占总人数的2.6%.同样使用单因素方差软件(ANOVA)分析:母亲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大学生在职业认知、职业定向、自我认知、职业信念、职业探索、职业期待差异上显着性分别为0.855、0.676、0.371、0.438、0.543、0.924.然后再使用F检验后发现,母亲受教育程度差异对职业生涯规划6个维度也无显着影响。
研究统计结果和研究人员的预先假设也有出入:研究人员预先假设由于父母不同的教育程度会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一定的影响。但通过上文分析,我们认为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甚微。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多地应该体现社会性,比如学校的教育、社会的引导、朋辈的支持以及良好的校园就业创业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四、讨论与建议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注意年级的差异性。通过研究结果1我们发现,不同年级在职业认知、职业定向、自我认知、职业信念、职业探索和职业期待这6个维度上的得分都有一些差异,尤其在职业认知、职业探索和职业期待这三个维度上的差异更为突出(P<0.001)。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更加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在职业认知和职业探索方面比低年级相对成熟,而低年级大学生的职业期待远远高于高年级。研究人员经过了解和访谈后认为,关于职业认知,大一新生由于刚进入学校,其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而对职业生涯规划知之甚少,因此他们在职业认知上得分明显低于高年级学生。关于职业定向,高年级学生由于即将面临就业问题,需要更多地去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特征以及自己专业与未来职业匹配度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对自己的职业定向更为清晰。关于职业探索,低年级学生刚入校门,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还远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知识技能准备,因此他们在这方面的得分相对较低。关于职业期待,很多高年级学生已经开始社会实习或见习,对自己的未来有更清晰的规划,所以职业期待也会相应更高。综上所述,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年级的差异,不同年级应该实施不同的职业教育策略。低年级注重职业意识和自我认知的培养,中年级注重职业探索和职业期待的教育,高年级则侧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注意性别的差异性。通过研究结果2我们发现,不同性别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职业期待这个维度上的得分差异明显,女生职业期待得分要明显高于男生。针对这样的结果,研究人员经过了解和访谈后认为,可能在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和家庭教育观里,女生往往更多的是被赋予家庭责任,有的女生甚至被希望在事业上不需要有更高的追求,只需要一份稳定的工作,获得一份稳定的收入。因此,很多女生会很早地考虑职业和就业问题,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相应的规划以便尽早完成就业工作。而男生更多的是被赋予社会责任,所以自然会面临更大的社会压力,他们对未来职业生涯也会比女生有更高的期待、更高的要求。在就业方面的`反映就是,男生在未来职业生涯思考中,不急于马上就业,而更倾向于进一步提高学历,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以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此外,虽然男女平等已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很多职业也打破了性别的界限,但日常工作中的性别歧视仍然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用人单位由于各种原因还是会更倾向于招收男性员工。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男生比女生找工作相对更轻松,职业选择的机会也更多。综上所述,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性别差异性,尽可能地消除传统社会角色定位和传统社会期望的不良影响,同时引导女生自强自立、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未来激烈的就业竞争做好心理、知识和能力上的准备。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体现社会性。通过研究结果3、4和5我们发现,不同生源地差异和父母受教育程度不同对职业生涯规划6个维度均无显着影响,这表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多的是由高校教师和个体的自我以及社会影响的渗透来完成的。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知识资源,结合专业发展趋势和社会行业发展情况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将其作为公共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组织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和心理指导教师从大一到大四,分阶段、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课程教学,学习过程中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自己、认识专业、认识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职业兴趣,制定和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4.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重视大学生心理韧性的提升。本研究发现,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热情较高,但往往心理准备不足,表现在职业探索和职业期待得分较高,但职业认知、职业定向、自我认知、职业信念得分略低。这表明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失败的预测不足,学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努力提升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尤为重要。Henderson和Milstein曾在1996年提出过“六策略训练计划”,这六个策略分别为:为学生提供参与有意义活动的机会;建立并保持对学生的高期待;创造一个相互关爱的校园氛围;增强每位学生的亲社会倾向;为学生制定明确并且一致的行为规范;教授学生必要的生活技能和社交技能。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心理中心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除了提供助学金、勤工俭学等资助外,还精心设计了小型主题心理讲座以及团体和个别心理相结合的心理辅导。经过半年多的实践,效果显着,有效地提升了大学生的心理韧性。
5.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注重大学生创业素养的培养。目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虽然已经被广大师生广泛重视,但仍然存在个人本位突出、主动性不强、职业目标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如果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大力关注对学生创业的教育与辅导,将有利于克服目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各高校也积极配合,结合本校办学特色和优势,在资源配置和组织与制度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适合高校实际的创业之路。
例如,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的“四会融通”创业教育模式就比较有借鉴意义。“四会融通”创业教育模式分为介绍会、交流会、恳谈会和结伴会。首先是介绍会。学校通过专业介绍会的方式,在大一新生中大力宣传推介所学专业,让其充分了解本专业所对应的社会和行业岗位,了解该岗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发展状况以及对从业者素质的基本要求,从一进校就开始树立创业意识。其次是交流会。学校经常邀请成功创业的学长返校,与二、三年级学生交流创业心得体会,校友的成功案例点燃了学生的创业热情。再次是恳谈会。通过与专业人士,如企业家、行业管理专家和职业咨询师等专家一对一的恳谈,学生及早了解创业流程以及创业所需的专业能力、经济保障和心理准备等,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最后是结伴会。学校发动各方智慧,积极为准备创业并且有一定创业能力的学生寻找合作团队,研究创业方案,甚至提供部分创业资金。总之,通过“四会融通”创业教育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鲁宇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2]李薇,罗静,邓莹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5)。职业指导
鱼类的性别控制对于提高鱼类养殖效益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 目前已经成为水产养殖业的研究热点之一。除病毒外, 几乎所有生物都有性别。性别这一生命现象经历了漫长的进化
1. 研究性信息资料获得和占有方面的因素 研究性信息资料的丰富性、宽广性以及即时性,对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质量,也有着直接的影响。事实上,研究生研究意识的形成
毕业论文采用研究方法 毕业论文采用研究方法,毕业论文对大学生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如果毕业论文不通过就可能毕不了业了,论文的研究方法是很重要的,下面我和大家分享毕
1、哲学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依照唯物主义辨证法对于哲学基本范畴,也就是现象和本质,存在和运动,原因和结果等的理解,并且能够解决实际研究工作中关于论点和一般方法论的
固溶体分为两种:间隙式固溶体、置换式固溶体。固溶体对合金的力学性能影响是:晶格畸变造成的“固溶强化”与“结合键增大—合金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