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尼郭娃
阅读文献主要分为3个阶段:
一、判断论文是否值得读)
1、读标题和关键词推测这篇论文的大致主题和内容,以此判断自己是否感兴趣或者是否需要
2、读摘要。
摘要会说明论文的基本内容、方法特色、主要贡献,是整篇论文内容的浓缩,非常重要。
3、看结论。
跳过前言、实验的方法等部分,直接看作者得出的结论,如果结论和你不是很相关,同样地舍弃这篇论文。
二、读论文
1、读图表和数据。
在查看实验细节之前,先花点时间看下图表和数据。
2、读引言。
引言的功能是介绍研究的背景,以及在这个背景下这篇论文想解决的问题和它的重要性。
3、读结果和讨论。
结果和讨论是论文的核心,值得花费大部分时间来阅读。
4、读实验。
这是论文中最晦涩难读的部分,所以要放在最后。当这部分需要仔细阅读,了解作者究竟做了哪些工作,怎么做的,阅读速度肯定要慢下来,花更多时间。
三、做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读完论文后还需要认真做笔记。一份好的笔记,可以帮你把一篇论文的重要内容全部“偷走”。这样下次只需要看自己的阅读总结即可,不需要再对论文进行重新阅读。
秋风泡泡
读文献俨然已经成了研究生的必修课,但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读好一篇论文。
阅读文献不仅体现在阅读速度,更要在阅读效率和阅读内容的精髓上牢牢掌握技巧。阅读文献、管理文献、整理文献是从事科研的小伙伴需要很重视的三个重要问题。下面我们为大家整理了详细的阅读文献的方法。
想要提升阅读效率,必须知道哪些部分要粗读,哪些部分要精读。粗读的部分可以大致浏览一遍,甚至直接跳过,而精读的部分可能需要认真读,反复读,甚至参考读。不过,想要弄清楚哪些部分粗读,哪些部分精读,还需要建立在对文献的了解之上。
任何一篇研究型论文,大致都分为四个部分:
1. Introduction,背景介绍部分
2. Method,本研究所用方法
3. Result,本研究的结果
4. Discussion,讨论部分
每一部分的内容很固定,这就给我们是粗读还是精读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引申读,就是在这篇论文的基础上,参考其他文献,进行比照阅读。我们对于一个孤立事物的认识往往是很难认识深刻和全面的。知识一经关联,不仅记忆更加深刻,而且理解和会更透彻。
读论文的同时一定要边读边做笔记,想要从文献中获取足够的信息和知识,记文献笔记就是一个必须要有的过程。
希望能对处于迷茫阶段的你有一定的帮助。
s泡沫之殇y
根据所写论文确定文献关键词,选择好文献书目 对于与主题关系紧密的书详读,其余略读浏览 具体到一本书,可以先读前言后记,了解成书背景与主要内容,再浏览目录,选择重点章节详细阅读,做好笔记,以备查用,必要时,反复阅读重要且难懂的内容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医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临床科研选题及进行临床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由选题。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前面的有关章节已经介绍,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再重复。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二、格式与写法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三、注意事项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⒋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十米之上
第一,需要阅读大量文献来培养兴趣文献读的多了也就积累了一定的领域知识,进而领悟到文献阅读的方式方法,万事开头难,凡事做的多了也就掌握了其中的规律,但最重要的是坚持。一开始看文献可能很痛苦,不懂还要硬读下去,但是读的多了也就找到了在这方面的兴趣了。第二,带着目的看文献找到和自己领域相关的文献,再根据要写作的论文课题,看看自己需要些什么资料,带着目的和需要去阅读文献就会轻松很多,而且效率会很高。第三,树立一个小目标一天看一篇文献,或者一周精读一篇文献。督促自己坚持下去,阅读文献就像背英文单词,看得多了也就掌握了一定的规律。第四,抓住文献主线,顺藤摸瓜第一遍大致浏览一下整篇文献内容,然后找到文献主线,了解大概内容。然后再根据文章主线去阅读,这样不但节省时间,还有助于过滤掉不需要的内容。
5ichocolate
一提到看文献,许多小伙伴就开始头疼了。对刚刚接触科研的小白来说,阅读专业性很强的文献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想要实现高效地看文献,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文献、泛读和精读、做好文献整理和积极思考。
在阅读文献之前我们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即根据自己的方向有针对性地寻找论文、下载相关文献。
1.关键词检索。关键词一定要选好,这样才能保证内容的准确与全面。因为换个关键词,会有不同的内容出现。
2.学者、研究团队检索。查找SCI,了解某个在这个领域有建树的学者,下载他们近期发表的文章。
3.参考综述检索。如果有与自己课题相关或有切入点的综述,可以根据文中的参考文献找到那些原始的研究论文。
4.注意文献的参考价值。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献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献的参考价值。同时,我们需要关注其他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献的。
泛读文献时,一看标题,二看摘要,三读引言,四观图标。
引言部分大致都在介绍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结论。部分篇幅虽短,但能帮助读者形成清晰的轮廓,为进一步阅读正文打下基础。如果对结论已经很清楚,读者可以不必读下去。若对结论有疑问,则需要继续读它的分析和讨论。
除了泛读,我们还需要精读文献。
⒈带着问题主动阅读,从“文献的主题是什么”到“作者的论点和论据是什么”,积极地思考并投入阅读,能帮助你理解并记忆阅读内容。
⒉在精读文献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分段分层,弄清文章结构,更准确地掌握文献内容。由层的阅读过渡到段的阅读,最终转换为意义阅读。不仅看到每段文字,而且要了解整体意思,注意和前后段的联系。
⒊对比阅读。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文献或一组文献放在一起,对比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将相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既可以开阔眼界,使认识更加充分,又可以看到差别,提高鉴赏力。
⒋记笔记。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文献中提出的问题、设计的方案、采用的方法、得出的结论记下供参考和学习。
看完文献后要对文献进行及时整理和积极思考,这样阅读才能更高效。
⒈文献整理
根据课题相关性将看过的文献分类并归入子文件夹,一类精读,一类泛读。同时,根据文献重要性将其编号,以便今后查阅。重要文献要注意追踪。对数据库的定题、定词定期搜索,才能保证不丢下每一篇重要的文献。
⒉问题思考
看文献不单单是了解别人做了什么,还要考虑别人没做什么,或者他的实验能不能和他的结论吻合,数据可不可靠等等。带着挑剔的眼神去读,不要盲目崇拜。有些东西自己做做,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自己要动手,自己更要动脑。
学会批判性提问非常重要。它不是挑毛病,而是从尽可能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本文有多重要?为什么?作者为什么能想到这个选题,我能想到吗?作者为什么使用这种研究方法,在研究上还能有其他创新点吗?本文有哪些不足,应该如何改进?结果是否有其他解释呢?
除了上述三点外,选择一个大块的集中性的时间看文献和思考,更有利于对阅读形成整体印象,更有利于后续的研究发展哦。彼方尚有荣光在。加油,科研er!
阅读文献主要分为3个阶段: 一、判断论文是否值得读) 1、读标题和关键词推测这篇论文的大致主题和内容,以此判断自己是否感兴趣或者是否需要 2、读摘要。 摘要会说
1、在家查阅并下载文献的方法 有点论文常识的同学都知道国内几大知名文献网站,如知网、万方等,那我们如何通过这些网站查阅并下载自己需要的文献资料呢? (1)首先,
问题一:文献回顾的意义 1、帮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便于确立自己的研究在该领域中的位置,知道自己对理论的发展所做的贡献;2、为研究者提供一
【摘 要】 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可以提高人文素养,励志明德。教师要借鉴传统诵读教学的方法,并将经典诵读与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实践活动等结合起来,为学生搭建一个又一
一.如何选择适合的参考文献? 1.利用关键词、主题词精确定位 参考文献的关键词和主题词一定要选择好,这样搜索出来的文献更有针对性,定位更准确,不同的关键词定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