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63

小七-279928530
首页 > 学术期刊 > 关于课例研究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牛丫头

已采纳

《月是故乡明》是部编五下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走进不同年代、不同人物的童年生活,品味他们对童年的深刻记忆,体会其中浓浓的情意,并关注自己正在经历的童年生活。这是季羡林先生的一篇抒情散文,本文以“月“作为抒情线索,回忆了在故乡的童年生活,抒发了离乡后的思念之情。作者巧妙设题,用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作为文章的题目,统领全文,揭示主旨,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由于杜甫这句诗是千古名句,特别能引发读者的共鸣,用它来做题目,更能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关注课型 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略读课文,也是我第一次尝试做略读课文的课例。部编教材从三年级就有了略读课文,三上的32篇课文中有8篇是略读,占总数的25%;四上的32篇课文中有14篇是略读课文,约占总数的44%;五六年级则占到了50%左右。从中,可以看出部编教材的一个很大变化,那就是重视略读能力的培养。 略读课文究竟该怎么上,什么可以略?什么不可以略?如何既不上成精读课文,又不处理成阅读材料,是我设计课时第一个要明确的问题。在设计这节课之前,我又仔细阅读课标和教材比对研究,明确了略读课的任务。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由此可以看出精读与略读的关系,明白略读课文教学的功能。 所以在备课时,我先从课前阅读提示入手。略读课和精读课不同的是,每篇略读课文前都有阅读提示,一般提出一两个问题,如本课提出的问题是: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抒发了哪些感受。这样的问题旨在激发阅读兴趣,侧重引导学生理解主要内容,也给了我们老师一个教学思路。 根据阅读提示,我确定了本课的两个基本教学目标。首先,本课的优美词句很多,所以我就把学习生字词,积累优美词句作为了本课的第一个教学目标。然后把阅读提示“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抒发了哪些感受。”作为了第二个教学目标。 在课堂形式上,注重以“学生自读为主”,掌控好课堂,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考、讨论的时间,使学生尽可能地展示他的思维和阅读体验,使学生完成知识目标的同时,得到学习能力的提升。以老师引导调控为辅,认真倾听,及时评价,激发学习兴趣和信心。 关注作者 在备课时,我注意到文中写到季羡林先生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之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于是产生好奇,对季羡林老先生的生平进行了简单的了解。 季羡林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改临清市)的一个小村庄——官庄。该县在山东西部几乎是最穷的县,官庄村在穷县中的穷村,季羡林的家在全村中几乎是最穷。季羡林出生后,家境仍然异常艰苦,一年吃白面的次数有限,平常只能吃红高粱面饼子;没有钱买盐,把盐碱地上的土扫起来,在锅里煮水,腌咸菜。一年到头,就吃这种咸菜。季羡林在故乡只待了6年。在6岁那一年,他离开父母,离开故乡,叔父把他接到济南上私塾,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涯。很快季羡林在文学及语言方面的天赋就显露出来了,在高考中成功考取清华大学。在这期间季羡林对语言学十分感兴趣,他十分用功的学习换来的是知识的硕果,季羡林在上学期间已经发表各种论文,之后去了德国读研究生博士,在顺利完成学业后,季羡林回到北京大学教书。因为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季羡林还学习了梵文等因此对佛学及历史也有着一番造诣。他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关注写法 本课作者巧妙安排文章结构,以总、分、总地形式展开。开篇点题,总结全文,由故乡的月亮入情入境,是对下文提纲式的概括。接着由月过渡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对家乡的一草一木有着深厚的感情,情感的亲疏深浅只有通过对比才能显现出来。接下来作者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结尾处与前面相呼应,也是情感的自然迸发和升华,短短几句话就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在文中,作者通过对故乡月亮的具体描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捉知了、看月亮、游玩、做梦这些童年趣事都跟月亮有关,写这些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这样更能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通过在济南、北京和世界其它地方见到的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对故乡的深情;作者拿赏月胜地朗润园与故乡的小月亮对比,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正如作者所说,“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最后作者直抒胸臆“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里的月亮啊!”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此前的教材中,已经安排过“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等语文要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本单元意在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文呈现了不同的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课后题、学习提示和交流平台作了相应的引导。如《月是故乡明》这一课可以通过“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这样直接抒情的语句感受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我”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这些体会和理解既要借助于朗读来体会,也要落实在朗读上,达到情感的升华。学生只有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表达出来,才能真正落实单元目标,真正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表达。课堂实录整理 教学目标 1.会读会认本课生字、词语,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 2.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并能体会作者对家乡浓浓地思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并能体会作者对家乡浓浓地思念之情。 课堂实录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出示古诗《月夜忆舍弟》)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这首诗。 师:读完古诗同学们就明白了,我们本课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就出自这首诗(引出课题:月是故乡明)。“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特别的意义,寄托着人们特殊的感情。大家回忆一下,在中国的传统诗词里,有哪些借助月亮来表达感情的诗句? 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师:作者借助月亮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这种文学表现手法叫“寄情以物“。这篇课文也是用到了这样的写作手法。 二、 了解作者(多媒体出示简介)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抽生读) 师:这样一个博学的人,和我们普通人一样,也有故乡情结。由此可知“眷恋家乡,热爱家乡”是我们共同的情怀。表达这种情怀的文章古今都有,但各有各的不同,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季羡林先生的这篇《月是故乡明》,感受他独特的思乡情怀。 三、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生读) 师:下面把你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师:你还有那些解决不了的生字词,我们共同交流一下。 生:我不明白“旖旎”是什么意思? 师:那你能找到这个词语所在的句子,把它读一读吗? 生:这个句子在第五自然段的第四行:“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 师:你能猜一猜它的意思吗? 生:应该是这儿的风光很美吧! 师: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一个词来代替它? 生:风光秀丽 师:对了,风光秀丽就是它的近义词。 师:“旖旎”是我们本课要认识的两个生字,我们先来观察一下字形。“旖”字从方人从奇,奇亦声。“方人”指旗帜飘扬,“奇”意为“突出”。“方人”与“奇”联合起来表示“旗帜高扬”。“旎”字从方人从尼,尼亦声。“尼”意为“亲和”、“亲近”,转义为“缠绕”、“缠人”。 “旖旎”意为:旗帜高扬,旗帜缠人。后引申为柔和美丽,多用来描写景物。在这里形容莱芒湖景色柔和美好。 师:谁能试着用刚学到的这个词语来造句? 生:海南一年四季都是风光旖旎。 生:学校院子里的花开了,风光旖旎。 师:看来同学们不仅理解了这个词语,还会运用了呢,这是一个不小的收获。 师:谁还有不理解或不懂的地方? 生:老师,他为什么六岁就离乡背井了? 师:真好,你的问题里还用到了书中的一个词语“离乡背井”,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我知道就是离开家乡了。但不知道为什么是“背井”,我还想怎么会背着井离开家乡呢。 师:孩子们,这里的“井”可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水井”,而是指周代的井田制度。周代以地一方里画成九区,由八家各占百亩,称为私田,中间百亩为公田,因形如井字,故称为“井田”。古代人民生活单纯,生老病死都很少离开耕种的土地,所以井又引申为乡里的意思。“背”在这儿做动词,是离开的意思。那么大家肯定理解了“背井”就是离开家乡。 师:刚才昊儒同学问道:作者为什么六岁就离乡背井?那老师再补充一些关于季羡林老先生的资料。季羡林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改临清市)的一个小村庄——官庄。该县在山东西部几乎是最穷的县,官庄村在穷县中的穷村,季羡林的家在全村中几乎是最穷。季羡林出生后,家境仍然异常艰苦,一年吃白面的次数有限,平常只能吃红高粱面饼子;没有钱买盐,把盐碱地上的土扫起来,在锅里煮水,腌咸菜。一年到头,就吃这种咸菜。季羡林在故乡只待了6年。在6岁那一年,他离开父母,离开故乡,叔父把他接到济南上私塾,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涯,并最终成为享誉中外的国学大师。 四、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抒发了哪些内心感受?(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在文中做批注。)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你的阅读收获,作者回忆了幼年时在故乡的哪些经历? 生:作者主要写了在场院上数星星、在古柳下点篝火、在古柳下摇知了、在晚上看月亮梦月亮这几件事。 师:你能概括的再简练点吗? 生:数星星、点篝火、摇知了、看月亮、梦月亮。(板书小标题) 师:作者是在写家乡的月亮,为什么要写这些童年趣事呢? 生:这些童年趣事和月亮有关。 生:回忆在家乡生活的童年,更能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师:这几个自然段中,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对家乡的思念,而我们从这些童年趣事中便读出来了,看来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就藏在这些事中。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这些句子,去感受一下作者的这份思乡之情。(出示重点句子,抽生读,教师指导,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虽然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但儿时的记忆却那么清晰而真实。除了这些童年往事,作者离乡后还有哪些经历?(生交流,出示课件) 生:到世界各地见过许多不同的月亮。 生:作者到过三十多个国家,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月亮 生:作者后来居住在朗润园,那里景色很美,看到的月亮更美。 生:作者到过莱芒湖、非洲大沙漠、到过大海、高山,见到过很多漂亮的月亮。 师:很多月亮吗? 生:不是,就一个月亮,只是在不同的地方看就感觉不一样。 师:是啊,作者居住的朗润园可是赏月圣地啊,在那里会看到很美很美的月亮,但是作者却说…… 生: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师:这是对比的手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故乡月亮的喜爱。 生:作者对故乡普通、平凡的小月亮情有独钟也正说明了作者思念家乡。 师:列举这些经历,列举在各地看到的漂亮的月亮既是对比,又是衬托,哪里的美景也不足以与故乡的“小月亮”相媲美,也正对应了题目“月是故乡明”。这份偏爱和情有独钟恰恰是作者感情的体现,是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 (多媒体出示两组对比句)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感受一下作者对“我”的小月亮的偏爱和作者的那份由月亮引发的深深的思乡情。 师:请同学们们注意“燕”字的读音。(多媒体出示多音字“燕”,齐读) 五、 图片展示,欣赏明月 1.欣赏图片 2.带着自己的感受阅读全文,要把自己融入课文描写的情景,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我”,再次去感受那份浓浓的思乡情。 六、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2.搜集与“月”有关的诗文积累背诵。

162 评论

堕落紅尘

序言:首先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幸福如意!短暂的寒假一晃而过,假期中接受了靳主任安排的一项任务,做一个小专题《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我深知,在咱们同事中间,有许多专家型的资深教研员,今天在这里班门弄斧分享这个还不算成熟的话题,内心感到很惶恐。所以,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教哦!作为一名教研员,我们经常进行的教研活动大概就是观课、议课、了。在教研中,我们常常带领教师反观课堂现象,追忆课堂环节,回望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和教师们一起提出对本节课的看法和建议。仔细想想,由于我们听课时间比较随机,听哪位同志的课也常常受制于学校的安排。这样,我们的教研活动大多就变成了“就课论课”,研讨的主题往往显得不够明确。那么,怎样引导教师借助课例开展校本研究,使我们的工作效益倍增呢?我想和大家分享三个话题,分别是:《似曾相识燕归来——走近课例》《纸上得来终觉浅——怎样进行课例研究》《绿阴不减来时路——怎样撰写课例》第一个话题 《似曾相识燕归来——走近课例》一、什么是课例 “课例”是一个实际的教学例子, 是对一个教学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和描述, 即“讲述教学背后的故事”。 1.课例与教案、课堂实录的区别课例与教案的显著区别是,教案是预案,借用英语中的说法是“将来时”;课例是已经发生过的,是“过去时”。课堂实录是对实际发生的课堂进行客观地、逐字逐句地文本记录,是真实的课堂再现。课例不仅仅是最后的课堂教学实录, 还要交代之所以这样教学的思路、想法、理由和认识, 要有研究的成分在其中。2.课例与案例的区别课例仅是教育案例的一种。课例和教育案例有一个相同点——均有一个研究的“主题”。课例是以学科教学的内容为载体、具有某个研究主题的教学实例,而非一般性的教育问题。其中“主题”正是课例所要表达的灵魂( 研究的成分) ,“载体”正是课例表达观点和思想的媒介。 3.课例与思辨或经验论文的区别这一种情况很容易甄别。需要说明的是, 课堂实录片段配以点评类型的文章不是课例。对同一节课的不同片段做出点评时, 往往对每个片段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评析, 如果从全盘来看, 则发现这类文章分析课堂的视野比较宽泛、点评比较发散。还有的文章是具有一个大的研究观点, 但选取了不同的课堂片段每次从一个更小的视角加以剖析, 就每个片段而言, 读者无法了解这个片段对应的原课究竟具有怎样的一个整体授课思路。还有一种是围绕一节或几节课的教学漫笔类文章也不是课例。这类文章的作者一线教师居多, 往往是针对一节课的课后反思, 或观察了一类课之后有感而发。这类教学漫笔往往比较生动、情感化、吸引人, 但缺乏围绕一个主题的深入提炼、缺乏理论角度的诠释。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出课例的根本特征:以课堂教学的学科内容为载体, 以某个小的研究问题为主题, 讲述的是一个实际发生的课堂教学实例背后的故事; 而且, 教学实例的整体思路相对完整, 可以看出一节课或几节课的授课过程或如何改进的过程, 可以看出这样上课或者改进课堂的理由和原因是什么, 当然也会有理性的提升和概括。4.课例与课例研究的区别前者指最后产生的成果形式是一个“课例”,后者把形成这个成果的过程称为“课例研究”;前者是静态的结果表达,后者是一个研究的动态过程。如果依以上标准来衡量,我脑海中所读过文章一一掠过,真正称的上是一篇完整的课例的,已经是寥若晨星了。第二个话题《纸上得来终觉浅——怎样进行课例研究》之一——怎样确定研究主题在课例研究中,我们通常要通过疑问—规划—行动—观察—反思的循环过程。一、研究主题的特征1.源于现实。课例研究致力于以科学的研究手段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问题。2.始于反思。教师虽身处现实的教学情境,但能否确定切实可行的研究主题?是否善于捕捉和提炼真实的课堂教学问题?还取决于其是否具备深刻的反思能力,课例研究的问题可以是共性的也可以是个性的,但无论如何都是教师基于教学反思所发现的自己的问题。因此,课例研究主题必须能唤起教师的反思精神和问题意识。3.具体可行。就像写论文一样,我们选择的课例研究主题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从小处、细处、实处捕捉问题,选取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并具备研究条件的主题加以研究,就可以“小题大做”。4.答案开放。课例研究是通过反思课堂现象与总结教学经验来实现教学改进的。由于实践问题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纷繁复杂,研究问题的解决往往没有已知的、明确的、唯一的答案,很可能存在多种解决方案,而且只能从归纳中生发。比如:一位数学教师试图以“数学探究学习的要素”作为课例研究的主题,然而有关探究学习的要素或环节的探讨已有共识,如何在实践中加以组织才应当是研究的重点。之后,该教师确定研究的主题为“数学探究情境的创设”,探讨把学科内容转化为探究情境的方式和方法。因为探究情境是与具体的学科内容联系在一起的,其创设方式必然具有多样化和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值得作为课例研究的主题深入开掘。二、研究主题的类型1.与学科内容有关的研究主题。对所教学科的深刻解读与灵活的理解是教师的基本功。理解并抓住学科的本质是课例研究的重点之一。我举一个例子,春节前,我们一起在洛阳听过的语文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节课《钓鱼》,有的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并模仿钓鱼的动作,还有的教师自始至终强调环保的问题等等。把一节语文课上成了一堂品德课。显然,这些教师就没有把好小语学科的脉。如果让我们进行课例研究的话,可围绕“《钓鱼》编者的意图及设计”进行课例研究,重新确定将“钓鱼的启示”作为教学目标中的重点,从而彰显出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特点。2.与学习者及其特点有关的研究主题。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指向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课例研究应重视对学习者的研究,不了解学习者及其特点,便不会有好的教学。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对某一课题他们有着怎样的理解和误解,不同个性或水平的学生存在怎样的互相影响等等,这些都是课例研究所应关注的主题。此外,学习者的具体表现有时也可作为教师检讨教学成效的依据之一。3.与课程知识有关的研究主题。今天,教师不再是课程方案的简单执行者。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承担课程设计和实施的重任。在这方面,一所学校的教学教研组所开展的课例研究给人以深刻印象。这个教研组为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民族特色,先后开发了对联中的数学、成语中的数学、诗歌中的数学、笑话中的数学、小说中的数学等主题,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实际效果对上述主题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合理取舍,精心编排,最后形成了一系列颇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数学探究内容。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诸如此类有关课程知识的课例研究必然有着很大的探索空间。4.与教学法知识有关的研究主题。有关教学法方面的主题是课例研究的重要内容。举例来说,一所学校的英语教研组一直强调在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但是在实践中他们发现了一个令人头疼的现象,个别优秀学生经常掌握话语权,以致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只是被动接受。于是他们开展了“分散话题权,促进组内平等”为主题的课例研究,最终找到了有效的解决策略。三、主题的确定过程实际上,发现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只是课例研究主题确定的第一步。在发现问题之初,教师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模糊的,有待进一步理清。因此,从问题发现到主题确立是一个不断精致化的过程。1.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在课例研究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理论学习融于主题确立的过程。比如高中段教师欲开展“诗歌鉴赏的模式”的课例研究。就可以先查阅的“诗歌鉴赏的答题模式归类”等资料,并对语文学科中运用这一方法进行教学的难点进行分析,而后在充分考虑可行性的基础上,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重点与难点——如何把教材的相关主题转化为学生进行研究的课题,而后再通过搜集和分享这方面的资料展开教学。可见,对文献资料的搜集有助于我们明晰已有的研究成果,从而在此基础上明确核心概念的内涵,确定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为后续研究作好充分的准备。2.对问题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课例研究透过对核心概念的界定大致确立了研究的范围,使教师有明确的研究方向,也比较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有助于研究落到实处和取得成效。因此,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可以避免在研究中四面出击,虚张声势。3.提出明确的基于问题的假设。在问题界定清晰后,教师还应通过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设想。没有假设的课例研究,目标含糊不清,过程无所依循,所得到的研究结论也会是不完整的或不关键的。因此提出明确的基于问题的假设是课例研究主题确立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四、研究主题的系列化作为微观层面的教学研究方式,课例研究所解决的是教学中的某一具体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课例研究放弃主题系列化的追求。比如,一所学校为促进学生在双语课上对教学内容的深度理解,各个教研组围绕双语教师的教学语言展开研究,确定了不同的课例研究主题;信息技术组负责“双语课堂中概念讲述活动化的研究”,艺术组负责“双语课堂中英文使用比例研究”,数学组负责“双语课堂中英语课堂用语的多样性研究”,科学组负责“双语课堂中学科用语的准确性研究”。一段时间后,学校对各个课例研究小组的成果进行总结和整理,并概括为一个大的研究主题:“促进学生理解的双语教学语言研究”。《纸上得来终觉浅——怎样进行案例研究》之二 教案的合作设计 在课例研究中,教案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课例研究的基石。它规划了课堂活动的蓝图,不仅提示观察者在课堂上看什么,而且是观察者记录和分享观察结果的所在。再次是交流工具,教案传达出设计者的思考,在课后研讨时可将其与课堂实况加以比较分析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差距。那么,教师怎样才能设计出一份有效实施课例研究的教案呢?一、理解“合作设计”的确切内涵 教案的设计也应是合作的成果。虽然我们有集体备课的良好传统,但实践中集体备课往往简化为“上课教师汇报设计内容”加“同伴提出修改建议”的过程,其最核心的要素——协作互助、深度研讨、智慧碰撞等往往被忽略,导致不能产生实质性的合作,只能是走过场。在课例研究中,教案的合作设计要求教师相互合作、共同探讨授课的最佳方式。为此,研究小组要从几个方面来交流自己的看法:以往的教学经验,特别是各自初上这堂课时有哪些困难与乐趣,学生的表现如何;当前班组学生的基本情况;可采用的教科书及其它教材等等。 教案的合作设计有助于上课教师丰富自己对教学的理解,恰当地调整自己的最初设想。可以说,教案的合作设计实现了教师群体资源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可以让每一个参与者收获更多的思想和方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上课教师要把集体生成的统一认识不加批判的接受下来。合作设计不能以磨灭师生的独特性为代价,每一个课堂中的师生都是具体的,上课教师要坚持“和而不同”的理念。在吸收集体智慧的同时充分考虑自己的教情和班组的学情,根据实际情况修正原有的教学思路,撰写自己的教学方案。二、开展实证性的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起点。在传统的教案设计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分析大都过于笼统,有时所表达的是整个学段或整个班组学生发展的一般特征,甚至只是用“基于学生的兴趣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等类似的一句话加以概括,这种分析对课堂教学几乎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也几乎是当前我市教师的通病。 在教案设计阶段,教师可以运用先测试或访谈等手段,开展实证性的调查研究,以便真正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兴趣,学习新知识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以及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等。教师越是深入地了解自己所教的学生,越有利于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案。三、转变教案的设计重点 课例研究致力于理解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丰富学生的见解”才是课例研究的核心追求。课例研究对学生学习的关注,要求教案设计必须突破传统意义上只关注教师如何教的局面。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下,人们对传统的只对教师教学行为加以规划的单线型教案做了大胆革新,将其细化,分为两栏:即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或添加“设计意图”分为3栏。这种复线型的教案有意识地增加了教师对学生主体活动的设计,并将设计意图也列在旁边,有助于教师在课后进行反思。

203 评论

相关问答

  • 生物课例研究论文

    初中生物小论文范文1:树干为什么是圆的 在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中我偶然发现,树干的形态都近似圆的——空圆锥状。树干为什么是圆锥状的?圆锥状树干有哪些好处?为了探索这

    zhenghan116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课例研究论文范文

    案例描述不是记录流水帐,而只是对于非常典型的代表性的情景进行勾画。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案例综述论文范文,仅供参考! 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研究 摘 要:我国语文教学的困

    轻舞飞扬舞翩跹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课例研究解说论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课例研究报告范文,仅

    jajahhauqba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关于黄金比例研究的论文

    高二年研究性学习数学课题结题论文 一、标题 “生活中的黄金分割”结题报告论文 二、署名 杨晶 三、内容提要和关键词 [摘要] 黄金分割是一种数学上的比例关系。黄

    素雪清芳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关于研究的课件或论文

    研究生论文答辩ppt的内容 关于内容: 1、一般概括性内容:课题标题、答辩人、课题执行时间、课题指导教师、课题的归属、致谢等; 2、课题研究内容:研究目的、方案

    朝天辣椒smile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