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97

520贝基清净果
首页 > 学术期刊 > 名人创业经历论文2000字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rayyeung23

已采纳

李开复与中国大学生的近距离接触始于1990年,那时他受联合国邀请来华演讲两周。他到了很多高校,每次演讲结束时,满屋子的学生都不愿离去。他们不停地抛出问题,想知道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被微软这样世界顶级公司认可的人才。“一定要帮帮他们。”李开复说,自己被大学生渴望成才的热情感动了。之后,只要学生们给他写信,或者邀请他做演讲,他能做的,都会不遗余力。李开复还为中国学生创办了开复学生网[1],已经改为我学网。现在活跃在网站社区各版和学生交流的不仅有开复、社区最有价值专家,还有很多热心的各界专家学者。在网站论坛里,开复长期坚持在网上和学生交流、回答学生的问题,正如他所说的:”我希望能以这个网站为平台,为中国的学生们提供多方面的帮助成长的资源,包括相关的教育文章和网站学习资源、各地高校学生们的经验介绍和心得交流,从而帮助中国学生的成长。我也希望通过这个网站,和中国的学生们建立友谊,和大家一起交流成长的经历和心得、探讨人生规划和发展。当你遇到挫折时,能以度量、勇气和智慧帮助你渡过难关。”一个成功的人如何定义成功?一个成功的人如何从成功中获得启发?这个命题无疑会让许多人充满了悬念与期待。2008年11月30日下午,北京青年报大厦的20层大会议室迎来了北青教育大讲堂活动开办以来最爆满的盛况,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的到来,让许多人对于成功的定义有了崭新的认识。对于成功,不仅仅是对名利的追逐,不应该完全用世俗的价值观去衡量成功与否,而是实现自己的价值,关爱自己身边的人,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影响力,用自己的力量去感染周围的磁场。当你某一天逝去的时候,你的墓志铭上应该撰写的是对你最公平的评价。成功的定义应该是多元化的。在这个下午,谷歌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用平实而不失幽默的语言,讲述了自己成长中的很多故事。和许多人的成长经历相似,他的成长中也有儿时的淘气顽皮,学生时代的疑问与困惑,有获得成功时的泪水与喜悦,也有经历困难与挫折时的蹉跎与彷徨。甚至有经历人生最低潮时期的痛苦与煎熬。但是与众不同的是,李开复在成功中收获了经验,在失败中得到了成长。他把富有传奇的人生经历浓缩成为十句具有启发性的箴言,在如同与你交谈般的娓娓道来中,将这种宝贵的人生经验像冬日暖阳一样,洒满了整个房间。●成功箴言之一: 自信不失谦虚 谦虚不失自信 李开复1961年出生于台湾,母亲在43岁高龄时生下他前,被医生数次劝阻。因为医生透露,如此高龄的产妇很可能生下白痴。但是母亲不顾一切劝阻生下了这个幺儿。这个幺儿在母亲的极度宠爱下自由自在地成长着,喜欢做很多恶作剧。把家里所有的钟表调慢一小时以便晚上床睡觉。把邻居池塘里的水放干以证实邻居池塘里并没有100条鱼。这一切母亲都只是报以宽容的一笑。但是母亲不允许孩子傲慢和目中无人。 当5岁的李开复得意洋洋地对邻居阿姨表示“上小学以后就没有见过99分”后。母亲不允许这样的狂放存在于孩子身上,有史以来第一次打了开复。母亲告诉他,“不只要好好学习,还要改掉骄傲的毛病。自夸是要不得的。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母亲总是不失时机地把做人的道理告诉开复。这一次强烈的记忆,使得开复懂得如何在谦虚和自信中保持平衡,而不会在自卑或自负中跌倒。●成功箴言之二: 天赋就是兴趣 兴趣就是天赋 李开复11岁留学美国之后,一直在美国成长。1972年,他进入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科学”专业。然而两年的学习让他知道自己的兴趣并非在政治方面。学习的枯燥经常让他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学习成绩也不尽如人意。但是,他发现他在选修的计算机课上,有着惊人的天赋。往往是别人还在苦思冥想如何写出程序时,他早就把程序写完而无所事事。后来,他发现他像发疯一样爱上了这门学科。因此,在大学二年级时,他自己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转系!”这意味着他将从一个全美排名第3的专业转到一个毫无名气可言的专业。但是,他听从了内心的选择,还是选择了计算机专业。而这个决定,改写了他一生的轨迹。●成功箴言之三: 思考比传道重要 观点比解惑重要 李开复以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以后,顺利进入匹兹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就读计算机专业的博士。在读博士之前,他的系主任Haberman就告诉他,读博士的目的,就是要做出世界上一流的博士论文。至少在本领域是世界顶尖的。这句话让李开复十分震撼。然而,下面一句话,让他受益更深,Haberman说,“做出一流的博士论文,也不是读博士的最终目的。而是你在读博士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思考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将使你在任何一个领域,都获得顶尖的成功!”而李开复的努力证实了这种说法。李开复关于统计学方法做出的语音识别博士论文至今还是语音识别产品的理论基础。而李开复也在博士生涯中,学会了解决问题,拥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成功箴言之四: 我不同意你 但我支持你 李开复在读博士期间选择的研究方向是“语音识别”。师从博士生导致罗迪。罗迪教授鼓励李开复用专家统计的方法来研究语音识别,而李开复在这个领域经过了一番研究后,发现语音识别用这个方法可以获得特定语者95%的语音识别率。李开复把整个研究过程写了一篇论文。一经发表,得到了很正面的回馈。但是他最终发现,专家系统是有严重局限性的,无法延伸到做不特定语者的语音识别。他认为有数据的支持的统计模式是唯一的希望。当他把想法告诉导师,罗迪告诉他,“我不同意你,但是我支持你!”这样的说法让李开复备受感动,成就了李开复博士论文的成功。他的论文当年被评为《商业周刊》最杰出创新。●成功箴言之五: 挫折不是惩罚 而是学习的机会 李开复在博士生生涯里,成绩依然优秀。他用统计学做出的语音识别率大大地提高了,而博士论文发表在国际期刊上,让全美的科技界震惊。这样一个明星学生可以说在卡内基·梅隆里没有什么忧愁可言。然而,一次暑期课程让他经历了不小的挫折。1983年暑假,李开复得到了暑期工的工作。其任务就是教宾夕法尼亚州60个最聪明的高中生计算机课程。李开复自己对那段时光非常享受,每天忙碌地备课,还想出各种教学方法。但是,他领取薪水的那一瞬间看到学生的评语,才知道学生认为,“李老师的教学就像催眠曲!”这样的评价无疑使得李开复备受打击。 然而,李开复并没有气馁。他把失败当成了学习的机会,因此获得了成功。他在此后的生涯里,尤其是回到中国以后,做了上千场的演讲。这无疑得益于学生时代的练习。●成功箴言之六: 创新不重要 有用的创新才重要 在苹果和SGI李开复度过了八年科学家到产品副总裁的路程。在这段路程上,他有许多成功,例如苹果的QuickTime,但是在SGI他碰到了巨大的挫折。他的团队发明的三维浏览器,在市场上失败,整个团队和产品被公司廉价卖掉。这时,他又发挥了“从挫折中学习”的反省。他理解了,仅仅有科学家的“新”、“酷”的创新是不够的。创新必须是针对用户的,必须是有用的。做产品的管理,必须把用户放在第一位。李开复1998年夏天回到中国,在中国开创微软中国研究院。这时,他把这个教训带入中国团队。●成功箴言之七: 完美的工作 成长兴趣 影响力 2000年,李开复被调回微软总部成为微软全球副总裁。几年工作后,他深深地体会了一个完美工作的标准,那就是自己有浓厚的兴趣,能有成长的空间,并具备一定的影响力。他怀念着在中国研究院的兴趣,还有在刚调回美国的学习,但是他期望着有更大的影响力。当他发现谷歌将开始在中国创建时,他主动找到了谷歌CEO施密特,并表示愿意加入谷歌。而施密特十分高兴,在一个月之后就给了李开复OFFER。李开复说,当你遇到喜欢的工作机会,不需要任何的迟疑,而需要积极主动来争取。因为这样的机会往往炙手可热,一秒钟的犹豫你就可能与之失之交臂。●成功箴言之八: 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 2005年,是李开复的转折年。他没有想到,一次普通换工作的经历引发了一次地震。微软的诉讼使他陷入了人生最低的低谷。对他的虚假负面报道铺天盖地而来。但是,他想到了他一生的座右铭: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分辨两者的不同。 于是,他全力以赴地投入了这场战斗,不再理会那些不能改变的谣言。将从微软提取的30万份邮件资料中找寻有利的证据以证明自己的清白。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法庭同意李开复到谷歌工作。最后,当李开复回到媒体面前开始工作时,他发现,没有一个记者还提问与诉讼有关的问题,因为作为官司的胜利者,媒体不再相信那些谣言。●成功箴言之九: 做最好的领导 让员工做有兴趣的事 谷歌公司聚集着世界上最天才的工程师们。如何管理这些“天才”,是摆在李开复面前的另一个课题。李开复非常推崇“放权”式的管理,他深知在以创意为主要生产力的公司里,不能严格地恪守那些死板的规定。他可以让员工自己提出研究的方向。大家讨论决定。也可以让员工用20%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项目。他甚至可以让员工对公司提出建议。如果合理就采纳。谷歌里自由的环境非常有名。作为管理者,他主要是在公司战略、每年的目标、合作伙伴、总部沟通上努力,其他的时间,他更是一个企业文化的维护者、公司的发言人、员工的教练。●成功箴言之十: 价值不是你拥有多少 而是你留下多少 什么是成功?是否拥有了名利就算成功。对此,李开复回答,你的价值不是你拥有多少,而是你留下多少。当他的一个同事赚够了钱而发现失去人生目标时,才意识到,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和对他人的影响。 李开复曾经有过一个独特的梦想,就是在中国创建一所一流的,有世界影响力的私立大学。他甚至身体力行地为此多方奔走。但是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功。但是他并没有气馁,而是用另外的方式实践梦想。他说:“我不能改变教育,但是我可以帮助学生。”他给中国的大学生写信,写书,办了“我学网”,每年面对十万学生做演讲。在帮助学生的过程中,李开复看到中国大学生的成长。他说,他曾经想过自己的墓志铭应该有科学家或者企业家的注脚。但是,他说他现在已经没有这种想法,如果他的墓志铭上有热心教育者的字样,他会感觉到内心的温暖。

120 评论

迷茫老男人

因为举步维艰,因为四处碰壁,因为创业本身就是从苦涩中创造生活的经历。看看那些名人创业的经历,感受他们的精神,坚定自己的创业信念。我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名人成功的创业故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名人成功的创业故事篇1 百万富翁变穷光蛋东山再起后 竟爆料其赚钱秘诀靠养鸭 他有了百万元的身家 2005年,赵师傅夫妇在崇左市街头卖烧饼,之后又盘下一家餐馆,经营烧饼和羊肉汤,手头渐渐有了些积蓄。有一次,一位来餐馆吃饭的河南老乡,告诉他宁明县有一座水库,承包费很便宜,如果包下来养鸭子卖鸭蛋,比开餐馆挣钱容易得多。 听老乡这么一说,赵师傅动了心,便把餐馆转让了出去,带着全部身家来到宁明,承包了老乡说的水库。没想到,养鸭子这个行业挣钱那么容易,短短几年时间,赵师傅已经拥有百万元的身家。“最多时候,我同时养有上万只鸭子,每天县城来的客户开车赶来收购鸭蛋,全部都是当场现金结算。” 如果不是两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赵师傅的日子估计就一直这么富裕下去了。2011年和2014年的两次大规模禽流感,让赵师傅的养殖场遭受了重创。根据卫生部门要求,上万只鸭子被灭杀,填埋,赵师傅以及当地其他小养殖户,一个个血本无归。 从那以后,赵师傅整天唉声叹气,意志消沉。老婆也拿他没办法,只好打电话求助他远在河南的老父亲。80岁的老父亲一听说儿子的养殖场出了这么大的变故,便立即赶到广西,勉励赵师傅重新振作起来,还把3万元郑重地交给赵师傅,说:“我不能眼看着儿子就这么毁了”,让他还从卖烧饼、开餐馆做起,相信他一定还能东山再起。 从头来 他开餐馆要赚钱却不涨价 2014年10月,赵师傅夫妇来到南宁,恰好大沙田荣光北路有家山东土菜馆准备转让,最终他以3万元的价格接手,再次经营烧饼和羊肉汤。 新饭馆开业后,赵师傅舍不得花钱请人,便把河南老家的外甥叫来帮忙。到了2015年,由于餐馆物美价廉,渐渐成为北方人光顾的场所,许多老乡在饭馆吃饭的同时,相互认识、交流生意以及务工信息,赵师傅的餐馆简直成了“南宁大沙田河南同乡会”。 赵师傅夫妇待人热情周到,河南老乡们一传十、十传百,生意也随之越来越红火。为了更好地服务顾客,赵师傅还托人在饭馆里开通WIFI,把餐馆推荐到团购网站上,客人通过网上订餐,可以享受相应优惠。 春节前,记者前往餐馆采访时,得知赵师傅的外甥已经独自回河南过年了,只剩下夫妇二人打理。赵师傅告诉记者,他准备过完年多请几个帮工,开始经营早餐,供应正宗河南风味的胡辣汤。“想多挣钱不能靠涨价,而是广开财源”。 名人成功的创业故事篇2 80后孔明灯大王刘鹏飞电商创业,从400元起家到7000万 一个80后贫困打工小伙,立志改变命运的创业故事:做孔明灯电商生意,从400元起家到7000万,他仅用了两年半! 他叫,刘鹏飞,1983年出身于江西省宁都县一个小山村。2003年,他考入江西九江学院。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他做过很多兼职,赚钱用于支付大学学费和生活费。 2007年大学毕业后,刘鹏飞选择到义乌打工。“当时身上钱本来就不多,可我想着得买台电脑,有电脑我就可以不断学习。”买完电脑以后,他口袋里就只剩下5元钱了。 没钱咋创业?刘鹏飞决定先给人打工,第一个月的工资付了房租以后,手里还剩400块钱。当时租的房子很小,只能容纳一张床,这让他更加迫切地想创业改变现状。 来看孔明灯大王刘鹏飞的励志创业故事: 1、发现商机 有一天晚上,刘鹏飞出门散步,见路人都驻足仰望天空的灯笼,他一问原来是“孔明灯”,他突然有了创业的灵感。 当晚,刘鹏飞便买了一只孔明灯,回家拆开一研究,发现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第二天,他跑到国际商贸城去寻找货源,卖孔明灯的商家寥寥无几,而全国生产孔明灯的厂家只有10家左右,这一发现更是让他兴奋。 拿到第一个月打工挣到的1400元工资后,刘鹏飞炒了老板“鱿鱼”。他用其中的400元进了100多只孔明灯,开始做电子商务。 2、市场分析 刘鹏飞对孔明灯进行全面评估以后,发现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当时国际商贸城卖孔明灯的商铺只有三四家,竞争不激烈,制作起来很简单,投资不大,利润又很高,而且在国外市场还是一片空白。” 对电子商务有所了解的刘鹏飞通过上网查询,发现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等平台上都没有人在销售孔明灯,但国外却有客商在通过谷歌搜索引擎求购孔明灯。 3、转变思路 2007年年底,一家温州外贸公司在阿里巴巴上找到他,订购20万元的孔明灯,条件是先上门考察。可是,当时的刘鹏飞根本就没有工厂,连接待客户的办公室都没有。刘鹏飞把实际情况和盘托出,因为他态度诚恳,客户依然下了订单,刘鹏飞赚到了9万元。 2007年10月,他成立以孔明灯生产为主的飞天灯具厂;2008年,他陆续在仙居、义乌、金华等地建立6家工厂,以满足更多的订单需求。 2008年,全国孔明灯厂家从2007年的10家左右迅速发展到100多家,市场竞争却越来越激烈,厂家之间打起了价格战。刘鹏飞意识到,必须把孔明灯推向国外市场,才是最好的出路。 为了让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不多的国外消费者接受甚至喜爱孔明灯,刘鹏飞通过阿里巴巴出口通和谷歌搜索引擎不断地把“会飞的中国灯笼”介绍给国外客商,让孔明灯拥有了大批外国“粉丝”。 4、搞定大客户 2008年8月,刘鹏飞通过网络,得知德国第三大零售商有一个150万只孔明灯巨大的订单,一时间在行业内掀起轩然大波。“这么大的订单当然想接,不过他们第一批货就要60万只,而且要求一个半月交货,这对我们是巨大的挑战。”当时刘鹏飞的工厂每天产量只有5000只,而按照德国订单的要求,日产量必须达到2万只才行。 刘鹏飞当机立断,火速招人扩大生产规模,并找同行合作一起完成订单。“我找了很多同行,但是没人敢跟我合作,虽然利润空间比较大,但确实是‘烫手山芋’。”历经千辛万苦,刘鹏飞终于找到合作伙伴,顺利完成了订单。 5、发掘新机遇 2008年6月,投奔他的学弟发现十字绣行业投资少、门槛低,国内规模企业也不多,便向刘鹏飞作了推荐。两个月后,由刘鹏飞投资的十字绣有限公司成立。 到如今,他已经投资设立了8家公司,涉及孔明灯、十字绣、数字油画、荧光板、印刷、家居、服饰等多个领域,年销售额7000万元以上。 名人成功的创业故事篇3 从10元闯深圳到身家612亿 他是怎么做到的 1993年,他揣着400元到深圳,出了车站,身上仅剩10元钱。他一度流落街头,以捡废铜烂铁为生。然而,2015年的他,已经身价超612亿,排名世界富豪榜第125名。他是谁,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不甘平庸的农村小伙 1970年,王文银出身于安徽省河湾村,从小家境贫寒的他,发誓要干出一番事业,出人头地。 1990年,刚大学毕业的他,被分配到上海工作,每个月工资近400元。然而,朝九晚五的生活让他看不到出头之日。 1992年,22岁的他选择到深圳,这里是创业者的天堂。当时,他的行李只有一个牛仔包,包里就装着衣服和一个梦。 身上揣着400块钱, 到了深圳只剩下十块钱!10块钱,王文银花了三天。没地方住,就睡在水泥管子里。 被开除的工厂员工 幸运的是,他找到一份在灯泡厂的工作,月薪3千,手下有800个女工。当时,用于灯泡的钨丝极细,需要女工压接到灯泡里去,很多人眼睛劳累流血。 王文银因此带领工人罢工,结果这些参与者全被老板开除。王文银只好将自己的薪水分给众人。他一度流落街头,和工友们捡拾废铜烂铁为生。 最牛仓库管理员,赚得500万 一个星期后,他进入了一家港资企业当仓库保管员。他租了间3平米的小屋,有一天下雨,他一觉醒来时,雨水已经淹没了床脚。 好好的白领不做,却要到深圳受这份苦,很多人都不理解他。然而,仅仅1个月,他便表现出了令人吃惊的天分。 管理仓库,要和各种物料打交道。他所在工厂有几千种缆线、插头、连接件,王文银竟然把这些物料编码全都记在了脑子里。 不需要查阅资料,几千个物料编码张口就来,王文银成了香港总部和制造部门最受欢迎的仓库保管员。“像高考一样,用心去记,一周就记住了。”王文银说得很轻松。 仅仅1年时间,他就从最底层的仓库管理员,升到工厂的总经理助理,连升七级! 接下来2年,他从总经理助理到营业部主管、厂长、副总经理、总经理,他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500万。 睡车间的工厂老板 1997年,王文银投资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企业:深圳携威电源线厂。三年的企业管理经验,加上对行业的熟悉,让他很有信心干出一番事业。 工厂成立了,王文银和工人一起加班加点,晚上就和衣睡在车间。第一个月,工厂就实现盈利;仅用3个月时间,工厂由月销售额200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达到规模化经营。 宣称倒闭,测试供应商 接下来的发展较顺利,几乎每年都增加一个新工厂。他开始深入研究很多企业成败的经验,并将许多企业家失败的总结贴在自家的墙上。最后的结论是:大部分企业是败在合作伙伴手中。 为了甄别哪些合作厂商可以长期合作、患难与共,王文银向外界宣称:下属的一个工厂将要倒闭了。当时这家工厂大约欠供应商5000万元货款。 “其实我已经准备了将近一个亿的资金准备还这些货款。消息传出后,各个供货商表现不一。有的立马翻脸不认人,上门逼债,喊打喊杀,大有不还钱就要你玩完的架势。而有些人就说:‘你欠的货款可以等你有钱的时候再还’。”王文银说。最后,不逼债的供应商大多成为了他的战略合作伙伴。 赚大钱要把握趋势 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王文银开始研究全球经济危机的规律,他认为“赚大钱一定要把握住全球的趋势和格局”。 2005年,因为安徽铜陵一个铜线杆项目在深圳招商,王文银偶然进入铜产业。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铜价跌到2万多元,他果断买入十几万吨的现货和30万吨的期货。最终,他以4-8万元一吨的价格出手,获利丰厚。 2014年,福布斯排名中,王文银身价达612亿。2015年,王文银名列胡润中国百富榜第27位,身价超过京东集团刘强东。 看了“名人成功的创业故事经典”的人还看过: 1. 名人成功致富创业事例 2. 成功创业故事 3. 创业成功故事 4. 名人成功的创业故事 5. 九大经典名人创业故事

284 评论

相关问答

  • 历史研究性论文2000字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

    致远……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医学生创新创业论文2000字

    写作思路:从创业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创业的艰辛,该怎样创业等多方面开始写作。通过创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我明白创业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事业,一个具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能否最

    真水岂无香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创业就业指导论文2000字

    写作思路:首先写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好处,比如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缓解中国的就业压力等等;然后在分析一下弊端,比如大学生的经验较为缺乏,包括社会历练,对

    百度地图运营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内经选读天人合一论文2000字

    试论“天人合一” 骁 徐 宇宙,广袤、深邃而神秘无限。 盘古(上帝)混沌原点开天地创造宇宙后,因顾忌宇宙未来无限膨胀而致失控,固伏羲女娲造人之时秉持

    夢女孩儿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历史2000字论文

    两千字的论文,可以以传承中国历史文化为己任为主题,发挥想象写吧。

    纯情小泰伦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