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01

Jasmine2001
首页 > 学术期刊 > 红楼梦称谓语毕业论文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莫小小爱吃肉

已采纳

在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中,称谓是随着所在家庭关系变化而变化的。具体的就是说,薛姨妈虽然在贾府被称为薛姨妈,但是如果回到自己家中,也是被称为王夫人的;而王夫人如果到了薛姨妈家中,则会被称为贾姨妈。

190 评论

南京爱华会务

纵观人类情恋的演变史,大体可分为史前情感史,古代情感史和现代情感史三个阶段。如果文学史正是人类情感史的一种反映再现,那么《红楼梦》一书在时代中的位置就更加清晰了。宛若一座拱桥,她正好横跨在古代情感史的终结和现代情感史的开端之上。由此看来,《红楼梦》一书和我们这个时代的距离也更加鲜明。作品呈现的古典画卷如此全面逼真地保存着过去时代的影响,使我们得以从中品位出古代人和现代人在情感领域巨大而微妙的异同。我们悲喜交加地看到,人类情感史和理性史一样是在向前进化着,尽管进化的轨迹是如此沉重而迟缓,一步一个脚印,前仆后继,包括血和生命的代价,转眼间焦头烂额,各奔东西。 读罢红楼,心里酸酸的。不知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红粉丽人的香消玉殒?还是投机分子的欺世盗名?好像每种都有一点。但总是觉得那不是全部。从一个男人的角度分析,我豁然开朗,这是嫉妒。我在隐隐之中对宝玉产生了醋意。说来也真是惭愧,但是有几个男性看到一个纨绔子弟的周围无缘无故的缠绕着数不胜数的美女而不心酸呢? 说到这,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还真是数不胜数。首先力推的,就是宝黛的红粉痴恋。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个人的爱情最纯洁了。从两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曹公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让读者感到,世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生了。它的出现是那么的自然,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出现是那么纯洁,纤尘不染 。但是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把责任轨道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无情的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如果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亲身经历的描述,那么我可以感受到一个失去至爱的男人的痛苦。地狱的烈火在身边燃烧,苦不堪言,使我的思想静止不前,这不是切肤之痛,却是切肤之爱。当血泪撒尽的曹公转身面对不堪回首的历史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叹!

145 评论

加杰特侦探

“百年红楼梦”论文,都是一些专家写的~~~

330 评论

luck周哥周叔

红楼梦》称呼语的全面研究一直是红学的一项空白.该文试图从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语用学、修辞学的角度,全面、深入、具体地研究《红楼梦》中人物之间选用称呼语的情形,从中得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该文主要考察该书中的人物在会话中如何指称对方、他人或自己,进而揭示通过所选用的称呼语来反映或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态度或情感的一般规律.全文共五章.第一章为绪论,即前言,交代该研究的5个背景问题:称呼语的含义、称呼语研究的意义、称呼语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红楼梦》版本及研究方法.凡是在会话中用以指称对方、他人或自己的词语,都在该文考察之列,我们统称之为"称呼语".该文所指的"称呼语",包括但不限于用称谓名词来指称的;包括但不限于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包括但不限于当面招呼的.称呼语包括称语和呼语.称语是用于指称的称呼语,呼语是用于招呼、呼唤的称呼语.呼语仅用于当面招呼对方,称语不仅有当面指称对方的对称,还有自称和他称.呼语和称语除了功能不同(呼语用于招呼对方,称语用于指称某人),在使用范围、构成特点方面也不尽相同.称呼语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意义.第二章分两节解析《红楼梦》称呼语的构成,一是称谓系统与非称谓系统的称呼语,二是复合式称呼语.前者主要讨论单词式称呼语,后者重点考察比单词式称呼语结构复杂的组合式称呼语.称呼语可大别为称谓系统与非称谓系统两大类.称谓系统的称呼语是约定俗成的有纵向或横向关系的称谓词语.凡是用不从属于一定称谓系统的词语来指称的,我们称之为非称谓系统的称呼语.称谓系统的称呼语又分亲属称谓系统的称呼语和社会称谓系统的称呼语.就亲属称谓系统的称呼语,我们从对称、他称和自称三方面探讨了平辈之间的称呼、晚辈对长辈的称呼以及长辈对晚辈的称呼.第三章分析《红楼梦》称呼语礼貌色彩的类型和情感表达的形式.情感因素的正极是礼貌性称呼,这是主要的,尤其需要讲究,研究礼貌语言不能不研究称呼语.情感因素的负极是礼貌性称呼的反面,即反礼貌的称呼.情感因素的正极和负极相反相成,有不同的层级,构成称呼语的情感链.第四章旨在用社会语言学、语用学、修辞学和功能语法的观点来审视《红楼梦》中称呼语使用的制约因素.根据会话中称呼语使用的实际,我们将称呼语使用的制约因素分为五个方面:时空、正式程度、语场、人际关系、语篇.时空是指交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正式程度是指交际的正式与非正式;语场指交际的主要内容;人际关系是指谈话所涉各方的身份、地位等客观因素以及说话者的态度、动机等主观因素;语篇则指上下文对选用称呼语的影响.实际上,这五种因素可能交互错杂,不过为了说明问题起见,我们暂且将它们单独离析出来,以剖析书中称呼语运用所受到的制约.时间对称呼语选择的影响相对于空间而言不很明显.时间往往是渐变的,需要一定的跨度或间隔才能导致称呼语的改变,才能显示出对称呼语选择的影响.第五章通过《红楼梦》与英语名著《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的比较,分析两者在称呼语使用上的相似和差异,展现《红楼梦》称呼语的民族性.汉语称呼语的民族性,是汉族人民在使用汉语称呼语上同自己民族文化因素相适应,同汉语言的构成特点相联系的一系列言语特点的综合.这里起作用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民族文化因素,一是民族语言因素.

220 评论

enjoyduola

因为那是她们嫁的人的姓

151 评论

不管三七

“千红一窟(哭)” 之黛玉泪提到《红楼梦》,人们总会想到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而一提到林黛玉,人们总会想到她随时都可能流下的眼泪。可以说,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过去与未来、现实与虚幻、哲理与诗情,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完美的富有诗意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典型。 为了突出林黛玉的悲剧性格,作者将黛玉的前世,设计为一株浸满泪水的仙草。这也许预示她将要用一生的哀愁来还回泪。多会泪还完了,那生命也可以终结了。她一生下来,就有“先天不足之症”;会吃饭时便吃药,而且不许哭,不能见外人。命运对她残酷至极:少年丧母,不久又丧父,只有孤苦伶仃地长期寄人篱下。“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一出场,她就给我们一种“病态美”,却也符合她的悲剧命运。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这才刚进贾府就哭的稀里哗啦,为从未谋面的亲人,也为自己凄苦的命运。“是晚,宝玉李嬷嬷已睡了,她见里面黛玉和鹦哥犹未安息,她自卸了妆,悄悄进来,笑问:“姑娘怎么还不安息?”黛玉忙让:“姐姐请坐……”袭人在床沿上坐了。鹦哥笑道:“林姑娘正在这里伤心,自己淌眼抹泪的说:‘今儿才来,就惹出你家哥儿的狂病,倘或摔坏了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因此便伤心,我好容易劝好了”。袭人道:“姑娘快休如此,将来只怕比这个更奇怪的笑话儿还有呢!若为他这种行止,你多心伤感,只怕你伤感不了呢。快别多心”,这一段,其实也体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个性。 在小说中,她哭了不下n次。有时真是让人难以理解。吃也不愁吃,穿也不愁穿,瞎哭什么呀!但仔细想一下,答案也就明了。黛玉父母早亡,上无兄长疼爱,下无弟妹怜惜;千里投亲,寄人篱下,孤苦伶仃之感日益膨胀。虽有贾母疼爱,但贾母对外孙女的疼爱比起对孙子、孙女的来自然又差了一层。尤其是当这两种疼爱冲突时,贾母当然~~~这怎能叫人不伤心呢?在大观园中,黛玉虽然可与众姐妹一同读书写字,吟诗抚琴,饮酒观花,玩笑游戏,可自己的悲哀又怎能与他们诉说?她唯一信得过的知己便是贾宝玉。对宝玉她可以喜怒不隐,言笑无忌,以最激烈的态度相对。唯其信任宝玉,在宝玉面前她才有十足的霸气;自己愁了,恼了,烦了,可以把这些情绪一股脑儿泼到宝玉身上,而不管宝玉是否冤枉,是否承受得了。她对宝玉是至亲至爱,宝玉对她也是一片深情。但,那个封建的时代害了所有人。即使两人真心相爱,也不可能成亲;就算成亲,也不会幸福。黛玉不了解这一点,所以拼命追求,哭得乱七八糟。更何况,每日相伴黛玉的诗书琴花等,又最是牵愁引恨之物,黛玉又是一个早慧早熟者,平白无故还要自寻烦恼,哪里还经得起这些物事的招惹。愁肠百结又无人诉说,怎能不受煎熬!终日哀伤愁思,怎能不伤身体!久病缠身,怎能不使她这弱柳娇花过早凋萎! 我想,黛玉之泪,包含了太多忧愁和辛酸。人,最早都是很孤独的。所以才需要家人、朋友、恋人来陪伴。可黛玉朋友不多,没有父母,找不到恋人,孤独极了。再加上那个时代本来就是千红一哭的,所有女性都逃不了悲剧的命运。其实,没人陪你、没人懂你,是很惨的……

107 评论

angellingabc

女子任性霸道的天性,更重要的是恰恰反映出林黛玉的坦率、纯真、和不畏强权的个性。关键词:林黛玉;尖酸刻薄;坦率纯真;叛逆。《红楼梦》代表着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据史载曹雪芹写这部书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他先后按阅十载,增删五次,耗尽了毕生的精力。林黛玉是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精心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之一,曹雪芹在塑造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时,花费了在量的笔墨,倾注了在碍的心血,寄托着自己独特的富有叛逆精神的人生观和爱情观。因此,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丰满而成功。读小说原著时,你时时会感到它独特的风格和气质呼之欲出,跃然纸上。一、尖酸刻薄、心胸狭窄,是林黛玉较突出的个性。翻开《红楼梦》一书,林黛玉的尖酸刻薄,心胸狭窄俯拾皆是。宝

301 评论

相关问答

  • 红楼梦学术论文

    红学末路:红学走到末路了吗 2005年05月11日16:15:09 光明日报 相关阅读:《红楼梦》漫画版 误读红楼 甲申除夕前五日,笔者收

    原来我在这里8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红楼梦称谓语毕业论文

    在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中,称谓是随着所在家庭关系变化而变化的。具体的就是说,薛姨妈虽然在贾府被称为薛姨妈,但是如果回到自己家中,也是被称为王夫人的;而王夫人如果到

    Jasmine2001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毕业论文论红楼梦

    提供一些《红楼梦》的论文题目,供参考。试论《红楼梦》的女性人才观 《红楼梦》里的灯谜与民间谜语 论《红楼梦》的女性主义价值诉求 浅析《红楼梦》中的几桩糊涂

    旧在现在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红楼梦

    现代文学从诞生到现在,与现代媒介一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呈现出一种互动共生、共同成长的态势。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文学类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文学类毕

    叹久妞子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研究红楼梦英语版论文

    2012年02月13日 10时12分,《英语网:英语论文:浅论《红楼梦》英译本中的意义翻译与文化取向[1]》由liuxue86.com英语我整理. 论文

    恶狼追月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