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09

sherilyxia
首页 > 学术期刊 > 赤峰市沙尘暴的形成研究论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陈果果122

已采纳

尘暴是自然现象。近年来越刮越烈,不能排除人为因素,游牧文化被无情替代,是沙尘暴危害越来越大的根本原因。最大的受害者也是草原游牧民族,还有大量的外迁户。 1、 问:什么是沙尘暴? 答:不要把一般的沙尘天气都说成沙尘暴。风把足够的沙尘刮到天空,空气能见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称得上沙尘暴。沙尘暴一般并不多见。 2、 问:沙尘暴是否我国才有? 答:沙尘暴是一种全球气候现象。主要发生在风大的干旱地区。如中亚、北美干旱地区,澳大利亚、北非等地。我国的沙尘暴属于中亚干旱区。包括中亚、蒙古、我国西北。 3、 问:沙尘暴是否近年来才有? 答:沙尘暴自古就有。我国有记载的沙尘暴可追溯到汉代。实际上在地球上至少有几百万年的历史。如几万年前,赤峰市达理诺尔地区曾出现荒漠化时期,3 .5万年前湖水达到最低点,当时飞沙走石,形成了沙漠。 4、 问:我国的沙尘暴是否比较严重? 答:我国沙尘暴波及面积大,沙尘路现场,往往形成不只一个沙尘源地。假如几个源地同时发生,逐渐加速,就可能形成大面积的强沙尘暴。如今年4 月份的那场,是今年我国最强烈的。不过比起美国1934年的沙尘暴,我们还甘拜下风。 5、 问:我国的沙尘暴影响北京、华北,飘到韩国、日本,有人讲在美国也有发现,对吗? 答:首先应该说明,沙尘暴的最大危害地区是处在沙尘中心的干旱地区,沙尘天气是全球性的。沙尘不分国界,沙尘上到天空,随风飘游。北京的沙尘也不一定全是从我国西北刮来的,有本地区的,还有可能由内蒙古、蒙古、哈萨克斯坦的。那么飘到美国的沙尘就很难说是哪的了。 6、 问:有人讲近50年我国的沙尘暴趋于缓和,对吗? 这样讲不全对。近50年可能由于某种气象因素,与某些历史上最强的一两次相比可能弱些。但发生频次明显增加了,危害程度大了。尤其是近1 0年,成了大家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已经危及到亿万人民的正常生活。限于我国研究沙尘暴的历史现实,我怀疑有关部门提供数据的可比性。 7、 问:沙尘暴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答:说起沙尘暴形成的原因很复杂,是多方面的。沙尘暴的动力是风。物质基础是沙尘。风与沙尘各有复杂多样的时空变化。有足够强大的风,还要有足够量的沙尘。但是把大量沙尘吹起来,也还要求很多条件。我国西北干旱区,盛行强烈的西北风。由于古地中海抬升形成大量松软的沙尘堆积。干旱少雨植被稀疏,特别是干旱、风大、植被稀疏都同步发生在春季,因此春季就具备了沙尘暴发生的自然条件,再加上人为活动破坏了地面植被,使沙尘暴越发强烈。 8、 问:我国近年来沙尘暴发生频次高的直接原因,是不是由于环境破坏引起的? 答:我刚才说了,沙尘暴的起因是多方面的。我国近年来沙尘暴发生频率高,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国北方,特别是干旱区生态环境全面恶化的反应,这样说是没错的。如内蒙古额济纳旗近来发生的,首先引起大家关注的多次强沙尘暴,就与黑河断流,大面积胡杨林、梭梭等死亡有直接关系。内蒙古海拉尔市以往极少见沙尘天气,但由于今年西面大面积开荒,沙尘已成为海拉尔市的重要环境问题。我国草原地区近年来不仅沙尘暴天气频率高、强度大,还造成沙漠的扩大,甚至新的沙漠形成。这与草原的全面破坏有直接关系,生态学家早有预料。 9、问:沙漠是否是沙尘暴的源头? 答:说现有沙漠和沙地参与了沙尘暴的形成还不如说沙漠是沙尘暴的后果。因为沙尘天气的主要颗粒物,特别是飞向高空影响北京等地的沙尘不是大颗粒的沙土,而是细土,沙土只对当地影响较大。细土不断被吹走,剩下的就慢慢变成沙漠了。 10、 问:影响北京华北等地的沙尘,主要来自何方? 答:我从前讲过,沙尘暴的范围很大,具有国际性。但直接影响北京华北等地的沙尘,主要来自北部附近的草原和荒漠地带。经常是起自中亚、蒙古南部荒漠区,经过蒙古高原草原区继续加速,大量沙尘参与,最终形成了影响华北等地的大规模沙尘暴。因此北方草原地区,特别是临近的锡林郭勒草原是关键地带。 11、 问:那么说内蒙古草原环境恶化是造成北京及华北地区沙尘天气的主要原因? 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今年沙尘天气频繁增加正好发生在内蒙古草原大规模加速破坏的10年之后。内蒙古草原在退化草场占三分之一的基础上,九十年代又比八十年代增加了1 8%。锡盟草原在10年内又新添了6000平方公里的沙地。目前统计退化草场面积已无任何意义。内蒙古耕地面积已扩大到1.9亿亩,人均8亩多。农牧交错带越来越宽,已接近中蒙边界。占很大比例的一年生草本和隐子草的退化草原,春季易被吹走,而农田在春季则完全暴露。因此很容易引起风蚀。 12、 问:大面积草原退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草原是生产力较低、比较脆弱的生态系统,只能轻度利用,又是潜在沙漠化地区,因此载畜量过高必然导致退化和沙化。内蒙古可利用草场,9 0年代比80年代减少了828万公顷。而牲畜却增加了3000万头(只)。每只羊所拥有的草场面积,50年代为3.3公顷,80年代0.87公顷,90年代0 .42公顷。随着草原面积和单位草原产草量的减少,牲畜却无休止的增加,草产退化的速度仍然会更快。 13、 问:历史上内蒙古草原也曾出现载畜量过高想象,个别地区甚至不亚于现在。为什么草场退化不那么严重? 答:有蹄类是草原生态系统的必要成员。草原上的黄羊、野马和侯马一样顺应自然规律,进行大规模随季节迁移,草原畜牧业长期以来同样实行游牧。事实证明游牧是利用草场得最好形式,是草原永远繁荣的保障,成吉思汗就是依靠游牧畜牧业征服了半个世界。 14、 问:现在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我们怎能还让蒙古族牧民过原始的游牧生活? 答: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有人讲人类生活从流动到固定。有游牧畜牧业到农业,在走向工业化、城市化。其实不然,人类发展应走多样化道路。蒙古人的祖先曾有过固定的渔猎、农业,以及固定的全羊畜牧业,走向大草原,实行游牧畜牧业后才得到更大发展。人类的现代发明,很多有利于流动,如交通、通讯、电脑,因此也可以这样说,人类将走向流动。游牧是草原得到轻牧、轻放的最先进利用方式。游牧畜牧业是游牧文化的载体,游牧文化是中华文化也是世界文化的珍品。游牧文化以水草为第一,牲畜第二,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态文化,是当代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 15、 问:游牧怎能抵抗越来越严重的自然灾害呢? 答:游牧不是抗灾,而是躲灾,顺应自然,游向适宜的地方。定居后,人的生活暂时舒服了,但牲畜最多有一个季节好过,其他三个季都是灾。周围草退化了,每天要走很长的路去吃远处的草。若干年后,由于草场完了,最终还得丢弃房舍搬到更远的地方去。在目前草原上不可能靠人工种草满足牲畜需要的情况下,定居本身就意味着灾难。造成的损失不仅是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游牧文化的消失。我们在牧区搞的定居示范点,是花巨资、牺牲生态环境的做法,是让大天鹅变成鸭子。 16、 问:内蒙古草原全面定居是从何时开始的? 答:内蒙古定居农业的历史及发达程度不亚于内地。几千年来农业只是附属于游牧畜牧业。清朝以来由于移民增加,内蒙古南部出现纯农业区,从此出现农牧交错带。解放后内蒙古牧区实行不分不斗不划阶级的特殊政策,公社化后仍保持游牧,只是范围小了。八、九十年代,内蒙古全面推行牲畜草场双承包,固定草场使用权到户,从此结束了草原游牧的历史。 17、 问:农田在内蒙古是怎样增加的? 答:农业在内蒙古自古就有,长期只作为牧业的附属行业。再在汉、明朝就有大规模农业,但是大量开荒还是从清朝就开始的。解放后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光靠畜牧业养活不了那么多人,再加大批汉族进入内蒙古,自然会从事他们熟悉的事业。 18、 问:看来人口是关键,内蒙古现在的人口还不能算多吧? 答:内蒙古目前总人口2300万,每平方公里20人。比河北、山东少多了,但后者属暖温带湿润区。内蒙古基本属干旱区,与同属干旱区的蒙古每平方公里1 .5人,哈萨克斯坦6.3人,我国新疆10人就算多了。有人讲干旱区人口最高限为每平方公里7人,那么内蒙古至少多了885万人,超过3倍。现在内蒙古的额济纳旗、乌盟、伊盟、锡盟、哲盟南部等地区的几百万人已经或即将沦为生态难民。因此说,内蒙古的人口压力并不比我国其他人口稠密省市低。另外由于外来人口中以文化较低的破产农民为主,整体素质不高,只能进行低层次破坏性开发。更加重了草原的负担。人口问题的更大侵害是随着大量农耕民族的进入造成游牧民族更快地消亡。这才是沙尘暴越刮越烈的根本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汉化就意味着沙化。

82 评论

xiaomao7taotao

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千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

329 评论

xiaomi595629661

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形成与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中,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是沙尘暴频发的主要原因。 沙尘暴作为一种高强度风沙灾害,并不是在所有有风的的地方都能发生,只有那些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区,才有可能发生沙尘暴。在我国西北地区,森林覆盖率本来就不高,贫穷的西北人民还想靠挖甘草、搂发菜、开矿发财,这些掠夺性的破坏行为更加剧了这一地区的沙尘暴灾害。裸露的土地很容易被大风卷起形成沙尘暴甚至强沙尘暴。 沙尘暴的危害有很多:1.人畜死亡、建筑物倒塌、农业减产。沙尘暴对人畜和建筑物的危害绝不亚于台风和龙卷风。近5年来,我国西北地区累计遭受到的沙尘暴袭击有20多次,造成经济损失12亿多元,死亡失踪人数超过200多人。 2.大气污染、表土流失。沙尘暴降尘中至少有38种化学元素,它的发生大大增加了大气固态污染物的浓度,给起源地、周边地区以及下风地区的大气环境、土壤、农业生产等造成了长期的、潜在的危害。特别是农作物赖以生存的微薄的表土被刮走后,贫瘠的土地将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230 评论

sml90050056

沙尘来源及其路径沙尘暴天气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季节这是由于冬春季干旱区降水甚少, 地表异常干燥松散, 抗风蚀能力很弱, 在有大风刮过时, 就会将大量沙尘卷入空中, 形成沙尘暴天气。从全球范围来看, 沙尘暴天气多发生在内陆沙漠地区, 源地主要有非洲的撒哈拉沙漠, 北美中西部和澳大利亚也是沙尘暴天气的源地之一。1933一1937年由于严重干旱, 在北美中西部就产生过著名的碗状沙尘暴。亚洲沙尘暴活动中心主要在约旦沙漠、巴格达与海湾北部沿岸之间的下美索不达米亚、阿巴斯附近的伊朗南部海滨, 稗路支到阿富汗北部的平原地带。前苏联的中亚地区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都是沙尘暴频繁(≥15/年)影响区, 但其中心在里海与咸海之间沙质平原及阿姆河一带。我国西北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 也是沙尘暴频繁发生的地区, 主要源地有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漠等。从1999年到2002年春季,我国境内共发生53次( 1999年9次,2000年14次,2001年18次,2002年12次)沙尘天气,其中有33次起源于蒙古国中南部戈壁地区,换句话说,就是每年肆虐我国的沙尘,约有六成来自境外。这是7月2日,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李黄向媒体公布的研究结果。他说,2002年春季,我国北方共出现了12次沙尘天气过程。具有出现时段集中、发生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等3个特点。影响我国的沙尘天气源地,可分为境外和境内两种。分析表明:三分之二的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南部地区,在途经我国北方时得到沙尘物质的补充而加强;境内沙源仅为三分之一左右。发生在中亚 (哈萨克斯坦)的沙尘天气,不可能影响我国西北地区东部乃至华北地区。新疆南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境内的沙尘天气高发区,但一般不会影响到西北地区东部和华北地区。我国的沙尘天气路径可分为西北路径、偏西路径和偏北路径:西北1路路径,沙尘天气一般起源于蒙古高原中西部或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高原,主要影响我国西北、华北;西北2路路径,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南部或内蒙古中西部,主要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北部、东北大部;偏西路径,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西南部或南部的戈壁地区、内蒙古西部的沙漠地区,主要影响我国西北、华北;偏北路径,沙尘天气一般起源于蒙古国乌兰巴托以南的广大地区,主要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大部和东北南部。

169 评论

小蝴蝶飞不过

沙尘暴的成因 沙尘暴与干旱荒漠化地区不合理开发有直接关系。 通过考察沙尘暴发源地生态环境的现状,探究了沙尘暴的形成原因和危害,为探寻更科学、更合理的沙尘暴防治措施奠定了基础。 科学家深入荒漠、戈壁和绿洲,实地考察了近年来荒漠化加剧,生态急剧恶化、沙尘暴频发区以及沙尘源区,全程7000多公里,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我国北方治理沙尘暴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考察活动的研究表明,进入90年代沙尘暴频繁发生,与人类在干旱荒漠化地区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有着直接关系,人类对环境过度的“索取”是造成沙尘暴频发的一个主要原因。一、什么是沙尘暴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二者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其中沙暴系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它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对沙尘暴强度等级的划分一般采用风速和能见度两个指标。目前将沙尘暴强度划分为四个等级:即4级≤风 速≤6级,500米≤能见度≤1000米,称为弱沙尘暴;6级≤风速≤8级,200米≤能见度≤500米,称为中等强度沙尘暴;风速≥9级,50米≤能见度≤200米,称为强沙尘暴;当其达到最大强度(瞬时最大风速≥25米/秒,能见度≤50米,甚至降低到0米)时,称为特强沙尘暴(或黑风暴,俗称�“黑风”)。�二、沙尘暴的时空分布世界有四大沙尘暴多发区,分别位于中亚、北美、中非和澳大利亚。我国的沙尘暴区属于中亚沙尘暴的一部分,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总的特点是西北多于东北地区,平原或盆地多于山区,沙漠及边缘多于其它地区。且主要集中在两大区域:一是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另一个是从巴丹吉林沙漠东部,南至甘肃河西走廊,经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至库布齐沙地和毛乌素沙地。另外在北疆克拉玛依地区、南疆的和田地区和青海的西北部地区是三个局地性沙尘暴区。据研究表明,早在白垩纪末(距今7000万年),就有风沙尘出现。据地方志记载公元351年甘肃武威一带就有强沙尘暴发生,造成房屋倒塌和人员与牧畜伤亡。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沙尘暴显示出周期性变化,它与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和地面沙尘物质的多少有关,遇气候暖湿时期,地面植被生长茂密,生态环境条件好,沙尘暴发生频率低;反之在冷干气候时期,则沙尘暴发生频率高。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沙尘暴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变化特点是:20世纪50年代沙尘暴发生的日数最多;60年代前期略有降低,60年代后期降至最低;之后70年代稍有增加,80年代又处于逐渐减小的趋势,90年代又有明显的增加。我国沙尘暴的季节和月份变化特点是:春季最多,约占全年总数的一半,夏季次之,秋季(新疆地区为冬季)最少;按月份来看,4月发生频率最高,3月和5月次之,9月(新疆为12月或1月)最低,另外沙尘暴也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主要发生在午后和傍晚。三、沙尘暴是怎样形成的有关研究指出沙尘暴的形成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二是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输送的动力保证;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傍晚说明了局地热力条件的重要性;四是干旱的气候环境,沙尘暴多发生于北方的春季,而且降雨后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沙尘暴是很好的证据。春季沙漠的边缘地区,由于长期干旱,而且地表少有植被覆盖,当有大风来临的时候地表的沙尘很容易被吹起且被输移,但由于沙子粒径较大,不易形成悬移(悬浮移动,是小颗粒物质保证长距离输移的必要条件),因此不能长距离输移,这也是距沙尘较远的地区只有降尘而少见扬沙的主要原因。如果风持续的时间很长,形成悬移的浮尘能够被输送到很远的地方,所经过的地区就会出现沙尘暴;当风速减弱到一定程度后,浮尘就会降落,该地就会出现降尘天气。如果此时降水,就会形成所谓的“泥雨”。从沙尘暴形成过程所需的四个条件看,黄土高原、广袤的沙漠及由人为因素的破坏正处于荒漠化过程中的土地,北方春季末耕种的土地及处于施工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如高速公路等)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源;而春季北方地区的干旱,又使沙尘暴发生的可能性增强;大风的产生是一种复杂的大气现象,主要是冷锋活动或经纬向环流调整作用的结果。由此可见沙尘暴的产生是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结果,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破坏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加剧,对沙尘暴发生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近几年全球干旱(其原因目前尚未知)等异常天气现象也对沙尘暴的发生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说人类活动对沙尘暴的产生只起到一定作用,并不能说沙尘暴就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四、沙尘暴的危害沙尘暴,尤其是特强沙尘暴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灾害性天气。当其形成之后,会以排山倒海之势滚滚向前移动,携带沙砾的强劲气流所经之处,通过沙埋、狂风袭击、降温霜冻和污染大气等方式,使大片农田受到沙埋或被刮走活沃土,或者农作物受霜冻之害;致使有的农作物绝收,有的大幅度减产;它能加剧土地沙漠化,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对交通和供电线路等基础设施产生重要影响,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受到沙尘暴的危害严重,特别是西北地区的工矿、交通、新兴城镇及其它水利、电力、煤田和油气井等设施,均受风沙危害或威胁,一旦出现沙风暴或黑风暴,受害尤为严重。 1993年5月5日 一次特强沙尘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6亿元。此次特强沙尘暴的影响范围总面积约110万平方千米,涉及西北四省区的18个地市的72个县旗,1200多万人。据统计,在此次浩劫中,共死亡85人,失踪31人,伤264人。死亡和丢失大小牲畜几十万只头,受灾农田和果林与幼林等均达几十万公顷,数以百计的塑料大棚被毁,草场、牧场和盐场的基础设施、供电线路、公路和铁路等破坏都十分严重。此外,沙尘暴对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大大加快了该地区的土地荒漠化的进程,其间接损失是无法估算的。另外降尘会对城市的大气造成污染,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五、对于沙尘暴我们要做些什么1.建立沙尘暴的预报体系沙尘暴的治理任务艰巨而繁重,许多问题未彻底明白(如每次沙尘暴物质源的准确地点),且人类驾驭自然的能力极其有限,所以沙尘暴的治理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而且沙尘暴特别是黑风暴来临时来势凶猛,狂风呼啸,沙尘滚滚,遮天蔽日,有很大的恐怖感,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生命财产损失。因此目前建立准确的沙尘暴预报系统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在沙尘暴来临前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报,提前做好防灾工作,如加强少年儿童的保护,避开危房以防墙壁倒塌致伤,保护牲畜,及时切断电源防止火灾等,可将损失减小至最低限度。2.加强环境治理与环境保护环境的破坏对沙尘暴的产生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加强环境的治理对于减轻或减少沙尘暴显得尤为重要。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相结合,从2000年起,国家将在西部地区新建“十大工程”,其中之一是中西部退耕还林(还草)和生态建设。这对遏制沙尘暴将起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科学研究寻找比较准确的物质来源,对沙尘暴的源头进行重点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86 评论

宝贝baby996

它把地球上看似最不可能的一些事物连接到了一起,另外还有碱性的沙尘暴,还能改善突然的酸碱度,减少酸雨的酸性,减少岩石中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到大气中,改善土壤,让我们的作物茁壮成长,可以说人类最不喜欢的天气现象,其实也是大自然的一场恩赐。

227 评论

相关问答

  • 赤峰杂志社

    邮寄 您最好采用邮寄的投稿方式邮 内蒙古赤峰市 赤峰日报社 红山晚报杂志社收就可以了 留下您的电话 地址 如果发表了 会给您寄稿费的

    百年帝国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赤峰学院论文查重

    您好,刚刚看到。我大概半年前给赤峰学院投的稿件,版面费700元,6月份投出去,11月份见刊。说实话,现在回头看看很不值,排版的字特别小,而且学报寄过来的时候,居

    唐小七7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赤峰市沙尘暴的形成研究论文

    尘暴是自然现象。近年来越刮越烈,不能排除人为因素,游牧文化被无情替代,是沙尘暴危害越来越大的根本原因。最大的受害者也是草原游牧民族,还有大量的外迁户。 1、 问

    sherilyxia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赤峰论文查重

    论文可以在哪里查重: 1、可以去中国知网、维普、万方这三个文献资料专业网站上去查找。毕业论文的文献资料,你可以去中国知网、维普、万方这三个文献资料专业网站上去下

    chensilong812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赤峰学院论文答辩

    如今越来越多的在职人员发现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于是就有一些考生想知道乌兰浩特在职研究生报名时间是什么时候。在职研究生报名时间有哪些确实是不少考生关

    may123456789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