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猫ivy
每个人都有一个明天,每个人都有一个明年。立足今天,展望明天,立足今年,开拓明年。我相信,无论今后的道路多么坎坷,只要抓住今天,迟早会在奋斗中尝到人生的甘甜。抓住人生中的每一分每一秒,胜过虚度中的一月一年!积极的去追求,百分之一的希望也可能会成为现实;消极的等待,百分之九十九的把握也会泡汤!在人生这个大舞台中,只有创造才能前进,只有适应才能生存。能经得起磨难的是好汉,不遭人嫉妒的是庸才,对自己要有超越,对别人要有挑战。这就是人生的真谛!人生是坎坷的,人生是崎岖的。我一直坚信,在人生中只有曲线前进的快乐,没有直线上升的成功。只有珍惜今天,才会有美好的明天;只有把握住今天,才会有更辉煌的明天!
静静娃童鞋
社会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辛勤地为人们的健康负责;他们为人们解除病痛的折磨;他们时常在手术台上努力地工作着,他们就是医生。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医生 作文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医生作文1
这座城市的主干道再次水泄不通。闪烁的车灯与晚霞交错,令人烦闷。
他急匆匆地从堵在路中间的出租车上下来,一只手忙着付钱,另一只手紧紧将手机按在耳边。
"我已经在路上了,患者等不了,你们先进手术室……”
他将手机塞回口袋,脚快速地交错开。他穿梭在车龙之中,额头上早已布满密密麻麻的汗珠。他一边小心地躲避着道上的人与车,右手的拇指、食指与中指不自觉地弯成了持镊子的形状。
这场手术迟早要来,他也早已为此做了充足的准备。但他显然没想到会是此刻,在他值完班回家的路上,在这城市马路的晚高峰之中。
他终于来到了人行道上,与车流反向而行。他的脸色愈发通红,眼中的血丝清晰可见,脚下几度趔趄,显然已拼尽全力,达到了力所能及的最大步行速度。
忽然,他停了下来,悬在天边的夕阳照在街边小店的橱窗上。橱窗里的小熊有着漂亮的棕色卷毛,玳瑁石似的眼睛映着暖光,闪闪发亮。
似曾相识。
再从店里出来时,他依旧形色匆匆,然而眉梢眼角似乎被夕阳镀上了些许温暖,脚下的步伐也多了几分从容与沉稳。
他紧了紧怀里的小熊,想起病床上那双同样纯真美好的双眼。病情汹涌,或许经历这场脑部肿瘤切除手术后,那女孩部分的脑神经会受到损伤,将无法再拥有灵敏的指节。倘或她不愿与心爱的钢琴告别,那么复健的路必是无限艰辛。
“若真是那样的结局,至少能让她知道她不是一个人在坚持吧。”他心想。
“但或许这礼物也是多余。”他喃喃,右手又不自觉地弯曲成持镊子的形状。
关于医生作文2
尽管我是个女孩,但小时候,我却很顽皮。在我身上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现在回忆起来依然会让人忍俊不禁,而其中给“布娃娃开刀”就是其中最令人难忘的。
那是在我7岁的时候,放暑假了,爸爸妈妈都上班去了,留我一个人在家。我无所事事地打开电视,按着遥控器。这时一部医学动画片映入了我的眼帘:片中的外科医生在给病人动手术,他医术高超,治好了很多病人。看完这部动画片后,我心血来潮,也想当一回外科医生。我搬出一大筐玩具,从里面翻出一个布娃娃,像模像样地给她诊治。
我装出一副严肃的神情,先测了测它的脉搏,已经不再跳动了。哎呀,布娃娃一定是患上了很严重的心脏病,得马上抢救。我用剪刀剪开她的肚子,拿出红墨水把她的肚子染红,用这代替出血……一番捣鼓后,手术结束了。该用什么东西缝住她的肚子呢?这时,我看见桌子上有一根缝衣针,我可以用缝衣针和线来缝住她的肚子呀!说干就干,我拿起针头,有模有样的学起来奶奶给我缝衣服的样子,不一会儿就缝合上布娃娃的肚子。
接下来,要给布娃娃测量体温。我拿来体温计,把它塞到布娃娃嘴里。这时,妈妈回来了。她看到这副情景,奇怪地问:“宝贝,你在做什么呀?”我一脸严肃对妈妈说:“我在给布娃娃开刀治病量体温呢!”妈妈听了,笑得前仰后合。
好好的一个布娃娃,被我剪得伤痕累累。妈妈说,你哪里是在给她治病,简直是在摧残她。
从此以后,我当医生给病人治病的 故事 ,成了爸爸妈妈嘴里经常提起的笑话。
关于医生作文3
穿着白大褂,胸前总挂着听诊器的白衣天使,是我最不愿意看见的人,因为每次见到他们总是“一针见血”“胳膊长包”。可这一次妈妈带我去看的是一位德高望重、医术高明的中医。
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和妈妈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终于来到了省人民医院。来到诊室门口,只见好多病人坐在医院走廊的椅子上候诊,诊室里坐着三个穿白大褂的哥哥姐姐们在给病人写病历,嘴里询问着:你身体哪里不舒服?大小便正常吗?口干口渴吗……我和妈妈等了很久还没有轮到我,我不耐烦地对妈妈说:“怎么还没到我呀?我们先回去吧,下次再来。”妈妈说:“做事情要有耐心,不能急躁。”我只好坐下来继续等。
时间到了12点终于轮到我了,走进诊室迎面看到一个中等身材,皮肤光滑,戴着黑框眼镜的男医生冲我点头微笑,我在他前面的凳子坐下仔细观察,发现教授乌黑的头发下面有很多白头发,黑框眼镜下的那双眼睛炯炯有神,他和蔼地一边问我:小朋友你吃饭了吗?哪里不舒服呀?一边认真地看着病历。紧接着他让我把手放在一个方形的垫子上,他用三根手指紧按在我手腕的动脉上,这时我仿佛觉得我身体里的“妖怪”被抓住了似的。过了一会儿“捉妖”终于结束,教授认真地端详了我一会儿,然后叫我伸出五根手指头看了看,又叫我伸出舌头看了看,看完后教授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就龙飞凤舞地开起药方来。他一边开着药方一边跟我说:“小朋友平日里要多喝开水,多锻炼身体。”我连忙点头答应。不一会儿药方开好了,教授一边将药方递给旁边的学生录入,一边用手轻轻拍打腰部。旁边的学生说:“老师,看完这个病人我们先吃饭吧!”我不禁感叹做医生的辛苦和不厌其烦,真正领悟到“德高望重”的含义。
我们中国的中医真是博大精深,通过望、闻、问、切就能诊断病情,真是太奇妙了!我和妈妈约定以后生病就找中医,嘻嘻!
关于医生作文4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梦想,只有充满梦想的人生,才会扬起理想的风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自己的优势,为人类做出贡献。如果没有梦想,生活就像在荒漠中失去了指南针,迷失了方向;如果没有梦想,生活就像鸟儿失去了翅膀,永远不能飞翔;如果没有梦想,生命就像一张白纸,毫无色彩。而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一名出色的医生。
医生,是一个光荣的职业。6岁以前,我经常闹肚子痛,因为是阑尾炎,所以我那时“体弱多病”,但是我遇到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医生,慢慢地我的身体一点点健壮起来了。虽然我已经记不清那位医生的外貌,但从那时起,我便有了当一名优秀医生的梦想。
非典时期,白衣战士正在“前线”与非典病毒打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有一名医生的妻子在非典时期生下了孩子,那名医生为防止非典传播,没有看望妻子和孩子。但他却不幸染上了非典,因发现的太晚,在死神降临前,他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了国家,作为继续研究非典的标本。那位医生无私奉献的精神打动了我,让我体会到了“人生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宽度”的深刻含义。
实现当医生的梦想,就像一场艰辛的 马拉松 比赛,只要我现在好好学习,掌握好 文化 知识,坚持不懈的努力,义无反顾地攀登书海,我的“从医梦”就一定能实现。
关于医生作文5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比如:教师、医生、警察等等,而我是的梦想就是当一名医生。
记得上幼儿园时,第一次在医院对妈妈说我要当医生时,妈妈问我为什么?我当时结结巴巴地说:“如果我是医生,我要给这些小朋友治病,他们吃了我开的药就不会生病了,也不需要打针、开刀,她们就不会这么痛了。”妈妈笑着点了点头,简单地说了一句“可以”。
现在我长大了,我的梦想却因为爷爷的病更加强烈了。每次看到爷爷发病时难过的样子,我们大家都很心疼。我当时就在想,要是我现在是一名医生就好了,爷爷就不会那么痛苦了,家人也就不会那么伤心、难过。我真恨自己为什么不快快长大,长大了,我就是一名医生,我就可以把爷爷的病治好,他也就不会离开我们了。
假如我是一名医生,我要遵守医德,救死扶伤,让那些看不起病的人都能得到免费的治疗。我还要发明一种神奇的药,让他们吃了以后,再也不会生病,每天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和家人、朋友们生活在一起。让这世界充满爱的阳光,让所有的人都远离病痛。
所以,我立志想当一名医生,做一名尽职尽守的好医生,对待病人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使他们早日康复,让“白衣天使”之光普照大地。
关于医生作文600字汇总5篇相关 文章 :
★ 2020赞美医护人员600字满分作文最新5篇
★ 2020我想当一名医生作文600字
★ 2020致敬最美的逆行者医生作文600字5篇
★ 最美逆行者作文医生600字最新5篇
★ 2020最美逆行者作文医生600字精选5篇
★ 关于这次疫情中医护人员感人的600字作文五篇
★ 我的理想作文医生600字优秀范文4篇
★ 最新赞美医生高中满分作文800字3篇
★ 关于抗击疫情初三作文600字最新大全5篇
★ 关于2020抗击疫情中白衣天使的作文600字5篇
gavin70606
《本草纲目》乃是一部集十六世纪以前中国本草学大成的著作。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本草纲目》的 读后感 ,希望给大家提供帮助。
本草纲目读后感1
李时珍是我国明朝时著名的医生,他创作了一本《本草纲目》,这部书规模宏大、内容丰富、范围广泛,是古代任何一部本 草书 所不能比的。
《本草纲目》还真是一部伟大的医药学巨典啊!李时珍的爸爸李言文是当地著名的医生,李时珍小时候很喜欢医学。长大后,因为想修订旧本草书里的话多错误,他到太医院去当医生,可是,有人说他是“草泽医生”要修本草是“狂妄”之举,李时珍的希望落空了,就辞职回了家乡。经过了27年的艰苦努力,他终于完成了《本草纲目》,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的药物有1892种,每种药物都详细地记述了产地、形状、颜色、气味儿、功用和采集、制作的 方法 。
还附有1160幅插图,这些图形象逼真,使人很容易辨认。还收集了11000多个药方,并对各种药物的如何使用,也都作了详细的介绍。
读了这篇 文章 ,我懂得了,做什么事情都要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得到成功。
本草纲目读后感2
漫长而炎热的假期,难免使我们觉得厌烦,但是有一本有意义的书陪伴你度过,那就不一样了,为了培养兴趣、增长见识、充实假期生活,我去书店了一本书籍——《本草纲目》,这本书内容趣味丰富、深奥、实用深深地吸引了我,并给我留下的印象更是无限的。
《本草纲目》是由明朝杰出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针在继承和 总结 明代以前本草成就的基础上进行多方考证,花了将近30年时间而写成的。它是东方药学巨典,具有“医学之渊海,格物之通典”的美誉。
《本草纲目》一共有52卷,190多万字,记载药物1892种,分水、火、土、草等16部62类;附药方11096则;附图1160幅。编写的体例是首标正明叫纲,名字注释叫做目,其次集解、辨疑、正谈,再次是气味、主治、附方。根据祖国药物学著作的传统名称,仍以本草命名。
读了这本书,我惊奇地发现医学界竟是如此神奇,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平凡的物体竟可成为治病的良药。比如水部中的露水,书中这样注名着,露是阴气积聚而成的水液,是润泽的夜气,再道旁万物上沾而成的,味甘,性平,无毒,秋露水凛成夜晚的肃杀之气,宜用来煎润肺的药,调和治疥、藓、虫癞的各种散剂。想不到吧,平凡的它们,却有不平凡的医疗作用,相信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平凡的物体等着人们去发现它们的价值,那将会带给我们另一个惊奇。
从这里我也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生活中注意观察是非常重要的,它会使我们学到很多东西,发现很多东西,同样也可以解决很多疑问。再刚刚露水的例子中,我们发现书中记载的任何药物,他都有有注明有毒或是无毒,这跟人差不多有善恶之分,提醒我们用药要注意,就像我们生活中要小心与人打交道一样。
《本草纲目》里还收集了很多有医疗作用的花草树木的图片,看了这些图片,可以说是大开眼界,它们有些长得很漂亮,有些长得很奇特,也有些长得很渺小……它们还解开了很多疑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生活中,有些我只知道它们的名称,却不知道它们的样子,比如冬虫夏草、海藻等等;而有些,我只知道它们的样子,却不知道它们的名称,又比如金毛狗脊等。这样一来,我有增长了对植物的见识。
在这里我也给自己提了个醒,那就是,对事物的了解和对问题的认识,不可以不清不楚,那样,就会使心中的疑惑越积越多,不知道到哪天才能解开,或许永远都不会解开。
《本草纲目》它又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书。读完了它,每一次的回味都能让人懂得不同的道理,懂得了这些道理,就让人有方向的前进,把这些道理当作做人的原则,让自己的思想变得更加成熟。读了这本书,使我对医学越来越感兴趣,也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去赞美这本书,它不愧为医学宝库。
本草纲目读后感3
书中所收集的资料广博,“上至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集”,因此书中不免有些内容与现代的认识不符,甚至有些可能具有迷信的色彩,例如,铅粉辛寒无毒,现代则认为有剧毒的;又如其中人部收录的孝子衣帽、寡妇床头灰、草鞋、男阴毛治蛇咬、女阴毛治“五淋、阴阳易病”、人魄(人吊死后的魂魄)镇惊吓、人肉疗羸瘵(割股疗亲)、人中黄(人粪)治呕血、梁上尘治昏厥等皆可入药。这部分李时珍大多引用《辍耕录》、《本草拾遗》的说法,采以姑妄信之“凡经人用者,皆不可遗”的态度。另外李时珍并驳斥陈藏器的《本草拾遗》,认为吃人肉疗羸瘵是错误的。不过也正由于巨细靡遗的收录,使得一些已散佚的古代医书及本草借由纲目而保存下来。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1518年生于湖北蕲州东门外的瓦硝坝(现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明以前,这个地方是雨湖和莲市湖的交界处,沿湖人民常遭受湖水上涨的灾难。从明代起,为了阻拦湖水的上涨,在这里筑起了堤坝,后来称它瓦硝坝。临近瓦硝坝有周长二、三十里的雨湖,是蕲州风景区之一。东出瓦硝坝,有大泉山、龙盘山、平顶山,山野里除了花草、树木、竹林之外,还生长着各种野生药材,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好地方。
李时珍出身三代相传的医户人家,祖父是一个医生,父亲李言闻,又名李月池,也是当地有名的医生,曾做过“太医吏目”。他不仅有丰富的临床 经验 、而且在医学理论上也有相当的修养,后来李时珍称赞自己的父亲在诊断疾病方面的知识是“精诣奥旨,浅学未能窥造”。据记载李言闻著有《四诊发明》、《艾叶传》、《人参传》、《痘疹证治》等。李时珍从小就在这种环境中薰陶着。
在封建社会里,医生的地位非常低下,常与“算命”、“卖卦”的人相提并论,有时还遭到官僚、地主和豪绅们的欺压。这股势力在明代更甚,当时还规定“医户”人家不能改行,这种轻视医生的社会风气,促使李言闻产生了改换医户地位的想法,决定让李时珍走科举道路,这样可以取得一官半职,荣宗耀祖,因此,要求李时珍每天背诵《四书》、《五经》,准备迎接科举考试。
李时珍从小 爱好 读书,在14岁那年考中秀才,后来参加乡试考举人,三次都失败了。有一年,蕲州一带,河水上涨,淹没了田地,又淹没了市巷,农田荒芜,疫情严重,肠胃病到处流行。蕲州官府举办的“药局”,不替穷人看病,穷人有病,都来找李时珍的父亲医治,临走时,个个都道谢不绝。这一切都被李时珍看在眼里。李时珍20岁的那年,身患“骨蒸病”(肺结核),连续不断地咳嗽和发烧,几乎把命送掉,幸得父亲的精心诊治,用一味黄芩汤把病治好了。李时珍愈想愈不愿走科举道路,向父亲表示,立志学医,做一个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好医生,父亲看他态度坚决,也只好答应了。
李时珍24岁开始学医,白天跟父亲到“玄妙观”去看病,晚上,在油灯下熟读《内经》、《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脉经》等古典医学著作。李时珍的读书精神是令人钦佩的,“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脚”。由于他刻苦学习,掌握了治病方法。他曾用“延胡索”治愈了荆穆王妃胡氏的胃痛病,又用杀虫药治愈了富顺王之孙的嗜食灯花病,后来又以附子和气汤治愈富顾王适于的病症而被聘为楚王奉伺正。 多年的临床实践,使李时珍懂得,做一个医生,不仅要懂医理,也要懂药理。如把药物的形态和性能摘错了,就会闹出人命来。他在阅读《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再仔细地阅读了南朝齐梁时期陶弘景著的《本草经集注》,唐代的《新修本草》,宋代的《开宝本草》《嘉佑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衍义》等。李时珍发现古代的本草书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是“草木不分,虫鱼互混”。比如“生姜”和“薯蓣”应列菜部,古代的本草书列入草部;“萎蕤”与“女萎”本是两种药材,而有的本草书说成是一种;“兰花”只能供观赏,不能入药用,而有的本草书将“兰花”当作药用的“兰草”;更严重的是竟将有毒的“钩藤”当作补益的“黄精”。李时珍认为古代本草书上那么多的错误,主要是对药物缺乏实地调查的结果。
宋代以来,我国的药物学有很大发展,尤其随着中外 文化 交流的频繁,外来药物不断地增加,但均未载入本草书。李时珍认为有必要在以前本草书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补充。这时,李时珍已经35岁了。
过了五年,朝廷下了一道诏书,要在全国选拔一批有经验的医生,填补太医院的缺额,武昌的楚王朱英燎,推荐了李时珍。李时珍认为北京是明王朝的京都,那里不仅聚集了全国重要的医药书籍,还可看到更多的药材,这对修改本草书是一个极好的机会。李时珍接受了楚王的推荐,4l岁进入北京太医院,并担任了太医院院判的职务。 明世宗朱厚熜是一个昏庸透顶的皇帝。他一心追求长生不老的仙丹药,还想做神仙。太医院中的医官们,为了迎合朱厚熜的需要,不仅向全国各地收集“仙方”和“丹方”,同时又翻遍了历代本草书,企图从中获得长生不老之药。有的医官说“久服水银,可以长生不死”,有的医官说“炼食硫黄,可以长肌肤益气力”;有的说“灵芝是仙草,久食可以延年益寿”。李时珍听到这些无稽之谈,更下定决心准备修改本草书。
李时珍利用太医院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但阅读了大量医书,而且对经史百家、方志类书、稗官野史,也都广泛参考。同时仔细观察了国外进口的以及国内贵重药材,对它们的形态、特性、产地都一一加以记录。过了一年左右,为了修改本草书,他再也不愿耽下去了,借故辞职。
在回家的路上,一天,李时珍投宿在一个驿站,遇见几个替官府赶车的马夫,围着一个小锅,煮着连根带叶的野草,李时珍上前询问,马夫告诉说:“我们赶车人,整年累月地在外奔跑,损伤筋骨是常有之事,如将这药草煮汤喝了,就能舒筋活血”。这药草原名叫“鼓子花”,又叫“旋花”,李时珍将马夫介绍的经验记录了下来。写道:旋花有“益气续筋”之用。此事使李时珍意识到修改本草书要到实践中去,才能有所发现。
李时珍为了修改本草书,对各种医书上的不同记载进行调查研究,为了搞清形态相似的苹、水萍和萍逢草,曾到家门口的雨湖,还到较远的马口湖、沿市湖、赤东湖进行采集,耐心观察比较,终于纠正了本草书上的长期混乱。
为了搞清白花蛇的形态,验证书本记载,李时珍来到了蕲州城北的龙蜂山捕蛇(白花蛇为蕲州特产),只听得有人唱道:“白花蛇,谁叫尔能辟风邪,上司索尔急如火,州中大夫只逼我,一时不得皮肉破”。随着歌谣而来的是几个肩背竹篓的捕蛇人,他们正朝着几棵石楠藤走去,据说白花蛇爱吃石楠藤的叶,所以石楠藤也就成了白花蛇的“家”,日夜盘缠在石楠藤上。捕蛇人发现白花蛇后,立即从地上捞起一把沙土,对准白花蛇撒去,说来也奇,白花蛇遇到沙土,真象面粉遇水一样,缩成了一团,捕蛇人立即上前用木叉往白花蛇的颈部叉去,另一手抓住蛇体的后部,这时白花蛇再也施不出威力来了。李时珍定前去仔细观察了白花蛇的形态,只见蛇头大似三角形,嘴里长着4只长牙,背上有24块斜方格,腹部还有斑纹,与一般的蛇,确实不一样。接着,捕蛇人格蛇挂在路旁的小树上,用刀剖其腹,去其内脏,盘曲后装进了竹篓筐,据说,将蛇烘干后,才能当药用。李时珍记录了捕蛇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活动,不仅补充了本草书,也为后来编写《白花蛇传》,提供了重要材料。几年后,李时珍又根据白花蛇的祛风特性,制成了专治半身不遂和中风的“白花蛇酒”。据现代药理分析,证明白花蛇的提取物,具有镇静、镇痛,扩张血管和降压作用。
穿山甲又叫鲮鲤,根据陶弘景著《本草经集注》的记载,穿山甲是一种食蚁动物,它“能陆能水,日中出岸,张开鳞甲如死状,诱蚁入甲,即闭而入水,开甲蚁皆浮出,围接而食之。”穿山甲的生活习性果真是这样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李时珍跟随猎人进入深山老林,进行穿山甲解剖,发现该动物的胃里确实装满了未消化的蚂蚁,证明了本草书的记载是正确的。但李时珍发现穿山甲不是由鳞片诱蚁的,而是“常吐舌诱蚁食之”。他修订了本草书上关于这一点的错误记载。同时他又在民间收集了穿山甲的药用价值,记载了一段“穿山甲、王不留,妇人食了乳长流”的 顺口溜 。
有人说,北方有一种药物,名叫蔓陀罗花,吃了以后会使人手舞足蹈,严重的还会麻醉。李时珍为了寻找曼陀罗花,离开了家乡,来到北方。终于发现了独茎直上高有四、五尺,叶象茄子叶,花象牵牛花,早开夜合的蔓陀罗花,他又为了掌握蔓陀罗花的性能,亲自尝试“乃验也。”并记下了“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据现代药理分析,蔓陀罗花含有东莨菪碱,对中枢神经有兴奋大脑和延髓作用,对末梢都有对抗或麻痹副交感神经作用。
李时珍在做蔓陀罗花毒性试验时,联想到本草书上关于大豆有解百药毒的记载,也进行了多次试验,证实了单独使用大豆是不可能起解毒作用的,如果再加上一味甘草,就有良好的效果,并说:“如此之事,不可不知”。
李时珍不仅对植物药、动物药进行仔细的调查、观察,对矿物药也做了不少调查工作。他曾到过铜矿、铅矿、石灰窑等地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本草书的记载,铅是无毒的物质。李时珍为了了解铅的性能,深入矿区,见到矿工们的艰苦工作条件,写道:“铅生山穴石间,人挟油灯入至数里,随矿脉上下曲折砍取之”通过对矿工们的健康调查,认识到铅是有毒物质,“性带阴毒,不可多服”。同时又掌握了铅中毒会引起中毒性肝炎而出现黄疸症状。“若连月不出,则皮肤萎黄,腹胀不能食,多致疾而死”。
“水银”据以前本草书记载,言无其毒;言其久服神仙;言为长生不老之药。确有其事吗?李时珍通过调查,认识到水银是由丹砂加热后分解出来的(“汞出于丹砂”);水银和硫磺一起加热,可以变成银朱(硫化汞);水银加盐等,又可以变成另一种物质,名叫轻粉(氯化汞)。由此,他记述水银是一种“温燥有毒”的物质。“若服之过剂”“则毒被蒸窜入经络筋骨”,“变为筋挛骨痛,发为痈肿疳漏,或手足破裂,虫癣顽痹,经年累月,遂成疾癌,其害无穷。”李时珍又根据六朝以来久服水银而造成终身残废的历史事实,驳斥了久服水银可以长生不老的无稽之谈,并写道:"方士固不足道,本草其可妄言哉。”
李时珍是一个富有求实精神的医药家;为了完成修改本草书的艰巨任务,他几乎走遍了湖北省、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的名川大山,行程不下万里。同时,他又参阅了800多家书籍,经过3次修改稿,终于在61岁(公元1578年)的那年,编成了《本草纲目》。后来又在他的学生、儿子、孙子的帮助下,使《本草纲目》更加完整,更加精美。《本草纲目》包含着李时珍将近30年的心血,记录着李时珍饱尝苦辛的艰难历程。
李时珍对人类的贡献是伟大的,因此深受后世人的尊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医药学家,《明史》、《白茅堂集》都为他写下了传记。清光绪年间在李时珍墓立碑纪念。解放后,在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李时珍墓所在地竹林湖村建立了李时珍纪念馆,整个纪念馆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由本草碑廊、纪念展览、药物馆、百草药园、墓园五大部分组成,邓小平于1987年7月8日亲笔题写的馆名。1956年科学家郭沫若以题词作纪念,写道:“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
本草纲目读后感4
闲读古代医书,知道古人认为可以入药的物件,并非只有草,还有其他东西。比如李时珍编纂《本草纲目》,包括水部、火部、土部、金石部、草部、谷部、果部、木部、服器部、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和人部。其中“草部”内容最多,所以沿袭旧制,仍以“本草”命名。
本文按下诸部不表,单说《本草纲目·人部》,说的是与人相关的可以入药的物件。李时珍列出37种,有乱发、头垢、耳塞、膝头垢、爪甲、牙齿、人屎、人尿、人骨、眼泪、人汗、人精、人胆、人肉、人血、木乃伊等。用它们构成284个医方。
细观原文,李时珍写“人部”十分谨慎。因为以人的物件为人治病,本质上已经陷入“吃人而救人”的悖论。所以他开篇以前辈《神农本草》为例,其中用人的物件入药,只收一种“髲发”,指从人头上剪下的头发。可见在“神农”心目中,人的物件是有别于其他东西的。但“后世方伎之士,至于骨、肉、胆、血,咸称为药,甚哉不仁也。”那么,李时珍为什么还要写“人部”呢?因为《本草纲目》旨在集前人之大成,凡是前人记过的医方都要收入,即使是不良医案也要记录,但一定要加以说明。
比如唐开元年间,陈藏器《本草拾遗》记载,人肉可以治疗一种叫做“瘵疾”的病。结果有人得了此病,纷纷根据陈书记述,割股割肝。李时珍叹道:“陈氏之先,已有割股割肝者矣;而归咎陈氏,所以罪其笔之于书,而不立言以破惑也,本草可轻言哉?呜呼,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基于此,李时珍为“人部”设定收录原则:他认为无害于道义的医案,会详细记述;“残忍邪秽”的医案,要作为附录,省略记述,还要说明自己的态度。
那么,什么东西无害于道义呢?比如人屎,还有小儿胎屎、粪清、蜣螂推入土中的粪球等,在《本草纲目》中都是良药,可以解诸毒,封疔肿,治伤寒热毒等。这让我想起前些年,听说一位名人生病,西医救治,好药用得太多,搞得菌群紊乱,腹泻不止。西医没有了办法。病人的儿子只好去请教中医。一位老中医说,办法是有的,只需要取人粪便,最好使用亲人粪便,炒成粉状,用水送服,就可以止住腹泻。后来用儿子的粪便,真的救了老爸一命。
说到“用儿子的粪便治病”,听起来有些荒谬。其实中医神秘之处很多,一时说不清楚的事情也很多。比如时下古装戏中演绎“滴血认亲”,说亲生父子的血可以相融云云。类似的方法,《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父之白骨,唯亲生子刺血沥之即渗入。”此类记载鱼龙混杂,大多找不到科学根据,何况它们也不属于科学系统。
由此想到,如今生命科学进步,运用血缘关系治病的事情越来越多。与中医中相关医案比照,会产生许多有趣的联想。再如李时珍记载:人尿、人胞、胞衣水、初生脐带、妇人月水等,都可以入药。其依据除了经验与类比,再无说明。今人看到这些,往往大呼恶心、搞笑。但近年来,人们运用科学分析手段,已经从这些物件中提取许多有价值的成分,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回到主题。用人的物件入药,什么东西有害于道义呢?李时珍认为,靠残害人的生命制造药物,是最大的不仁不义。为此,在“人肉”条目下,李时珍讲述一个 故事 :“江伯儿母病,割胁肉以进。不愈,祈于神,欲杀子以谢神。母愈,遂杀其三岁子。事闻太祖皇帝,怒其绝伦灭理,仗而配之。”这段记载,类似于今日依然流传的《二十四孝》中“救母埋儿”故事,只是记述者的态度截然不同。
在“人骨”条目下,李时珍记述前人医方的同时,坚决反对用人骨治病。他说,狗都不吃狗的骨头,人却吃人的骨头,可以吗?《酉阳杂俎》写道:一个军士胫骨碎了,医生张七政将碎骨取了出来,军士的患处很快痊愈。但两年后患处又疼痛,他问张七政原因。张说:“因为取出的碎骨受寒,你把它放在哪里了?”军士在床下找到碎骨,用水洗干净,再用棉布包好,军士就不痛了。李时珍点评:“气之相应如此,熟谓枯骨无知呼?仁者当悟矣。”
在“人肉”条目下,李时珍引陶九成《南阳辍耕录》写道:“古今乱兵食人肉,谓之想肉,或谓之两脚羊。此乃盗贼之无人性者,不足诛矣。”在“人胆”条目下,李时珍说,有些残忍的武夫,杀人取胆,放入酒中饮服,认为可以让人更勇猛。“是乃军中谬术,君子不为也。”
时代·国防·责任_800字顾炎武说过:“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过去,我对这句话并不是很理解,只是从字面上去感悟。对于国防的事情更是知之甚少,认为离我实在是太遥远
1、对中医的认识和理解。 2、对中医的认识与心得。 3、对中医的认识1000字论文。 4、对中医的认识和理解800字。1.中医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一部分
以道德为主题的议论文我为大家找来了,大家赶快跟随我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道德。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无不都以高
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迟早要坐病. 正因为人“秉天地之气而生,法四时而成”,所以中医学首先要注意的 养生 法则,叫做“顺四时”。为什么要顺四时呢? 我们可以问一下
每个人都有一个明天,每个人都有一个明年。立足今天,展望明天,立足今年,开拓明年。我相信,无论今后的道路多么坎坷,只要抓住今天,迟早会在奋斗中尝到人生的甘甜。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