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路的豆豆
数学手抄报图片简单又漂亮六年级
数学手抄报是一份数学课外作业,可以提升同学们对数学的喜爱和了解,下面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数学手抄报图片简单又漂亮六年级,欢迎大家阅读!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设计图1
数学魔术家
1981年的一个夏日,在印度举行了一场心算比赛。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岁的妇女,她的名字叫沙贡塔娜。当天,她要以惊人的心算能力,与一台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展开竞赛。
工作人员写出一个201位的大数,让求这个数的23次方根。运算结果,沙贡塔娜只用了50秒钟就向观众报出了正确的答案。而计算机为了得出同样的答数,必须输入两万条指令,再进行计算,花费的时间比沙贡塔娜要多得多。
这一奇闻,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沙贡塔娜被称为“数学魔术家”。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设计图2
阿拉伯数字是哪个国家的人发明的?
阿拉伯数字,是古印度人发明的。
在古代印度,进行城市建设时需要设计和规划,进行祭祀时需要计算日月星辰的运行,于是,数学计算就产生了。大约在西元前3000年,印度河流域居民的.数字就比较先进,而且采用了十进位的计算方法。一套从 “1” 到 “0” 的数字就趋于完善了。这是古代印度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印度数字首先传到斯里兰卡、缅甸、柬埔寨等印度的近邻国家。
西元七到八世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崛起。阿拉伯帝国在向四周扩张的同时,阿拉伯人也广泛汲取古代希腊、罗马、印度等国的先进文化,大量翻译这些国家的科学著作。随着岁月的推移,到十四世纪,中国印刷术传到欧洲,更加速了印度数字在欧洲的推广与应用。印度数字逐渐为全欧洲人所采用。西方人接受了经阿拉伯传来的印度数字,但他们当时忽视了古代印度人,而只认为是阿拉伯人的功绩,因而称其为阿拉伯数字,这个错误的称呼一直流传至今。
趣味数学题及答案
【题目】 有个人去买葱 问葱多少钱一斤 卖葱的人说 1 块钱 1 斤 这是 100 斤 要完 100 元 买葱的人又问 葱白跟葱绿分开卖不 卖葱的人说 卖 葱白 7 毛 葱绿 3 毛 买葱的人都买下了 称了称葱白 50 斤 葱绿 50 斤 最后一算葱白 50*7 等于 35 元 葱绿 50*3 等于 15 元 35+15 等于 50 元 买葱的人给了卖葱的人 50 元就走了 而卖葱的人却纳闷了 为什么明明要卖 100 元的葱 而那个买葱的人为什么 50 元就买走了呢? 你说这是为什么?
【答案】 1 块钱一斤是指不管是葱白还是葱绿都是一块钱一斤, 当他把葱白和葱绿分开买时, 葱 白 7 毛 葱绿 3 毛,实际上其重量是没有变化,但是单价都发生了变化,葱白少收了 3 毛每 斤,葱绿少收了 7 毛每斤,所以最终 50 元就买走了。
酒酿圆子珺
跟 黑板报 一样, 手抄报 也是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工具。现在请欣赏我带来的下面是我整理的6年级下 数学手抄报 资料以供大家阅读。
王元(1930—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数学奖得主,主要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曾任研究室主任、所长、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数学学报》主编,联邦德国《分析》杂志编辑,新加坡世界科学出版社顾问等。
王元不仅是一位在数学专业领域里取得杰出成就的科学家,通过数学研究,他进一步关注到数学的本质,数学和数学家在 教育 、社会和人类发展中的影响,将数学这门科学通俗解析,让大众感受数学中的乐趣。他将关于这方面的思考部分汇集在论文集《王元论哥德巴赫猜想》、传记《华罗庚》、 文章 汇编在《王元文集》和《华罗庚的数学生涯》等书中。王元教授在他的文章中提到数学的美的论述是:什么是好的数学?评价数学的标准是什么?“数学的评价标准和艺术一样,主要是美学标准。美学标准对物理科学也很重要,但对数学,它是第一标准。《华罗庚》可以说是王元科普创作的代表作,花费八、九年的时光,写了一本数学家的传记。由一位著名的数学家来写的另一位著名数学家的传记,正是这本书的独到之处。
冯康,数学家,应用数学和计算数学家。中国现代计算数学研究的开拓者。独立创造了有限元 方法 ,自然归化和自然边界元方法,开辟了辛几何和辛格式研究新领域,为组建和指导我国计算数学队伍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1957年以前,冯康主要从事基础数学研究。他最早的工作(没有发表)是辛群的生成子和四维数代数基本定理的拓扑证明。接着他研究殆周期拓扑群理论,这是1934年由J.冯·诺依曼(von Neumann)创始的,与酉阵表现密切相连。按照群所有的酉阵表现的多寡分出两种极端类型:极大殆周期群——有“足够多”的酉阵表现;极小殆周期群——没有非平凡酉阵表现。1936年A.韦伊(Weil)及H.弗勒登塔尔(Freudenthal)解决了极大群的表征问题,它们就是紧群与欧几里得向量群的直积。1940年冯·诺依曼及E.威格纳(Wigner)对于极小群作出了重要进展,但其表征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冯康在1950年率先对线性李(Lie)群(及其覆盖群)解决了这一问题:没有非平凡酉阵表现的充要条件是“本质上”不可交换与非紧。这一成果在后来酉表现论和物理应用中愈显出其重要性。
50年代初L.施瓦尔茨(Schwartz)提出广义函数系统性理论,引起世人重视。1954年起,冯康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发表了《广义函数论》长篇综合性论文,也含有一些自己的新成果,推动了这项理论在我国的发展。他还建立了广义函数中离散型函数(δ函数及其导数)与连续型函数之间的对偶定理。他应华罗庚教授的建议,建立了广义梅林变换理论,对于偏微分方程和解析函数论等均有应用,国外迟至60年代才出现类似的工作。
江泽涵是我国代数拓扑学的开拓者。他在代数拓扑学发展的早期就开始从事研究。那时,虽然莫尔斯理论等重要结果已经出现,但许多重要而有趣的问题还有待研究,拓扑学在分析学中的应用也有待深入。江泽涵研究了代数拓扑学的许多重要课题,在莫尔斯临界点理论、复迭空间、纤维丛以及不动点理论等方面都作出了贡献。
我国不动点理论的研究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并在许多方面处于国际上领先的地位,江泽涵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江泽涵是把拓扑学引进中国的第一人,从30年代初,他就开始在国内传播拓扑学。
1931年江泽涵刚从美国回来,就在清华大学开设研究生课,讲授拓扑学(当时称作“形势几何学”)。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和吴大任等都是他那时的学生。这是国内最早的拓扑课。以后,他在北京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多次讲授拓扑。在抗战时期极为艰苦和不稳定的工作、生活条件下,他还翻译了H·K·I·赛费特(Seifert)和W·R·特雷法尔(Threlfall)合著的拓扑学入门书《Lehrbuch der Topologie》(1934年出版,中译名为《拓扑学》),作为他讲课的教材。这是当时国际公认的一本好书。中译本于1948年出版,这是第一本中文的拓扑书,它对我国拓扑学的教学和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50年代起,江泽涵更把主要精力投放在拓扑学的教学和人材的培养工作上。他的讲义每用一次都仔细修改,后来形成了《拓扑学引论》,于1978年出版。这是我国自己编写的第一本拓扑教科书(该书的部分内容在60年代已分册出版)。他在北京大学前后共主持了6届拓扑专门化班,培养了近50名专门人材。他的这些学生已成为我国拓扑学、几何学以及 其它 相关学科中的一支核心力量。80年代初,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开设拓扑课。江泽涵受国家教委的委托,在北京大学主持了代数拓扑学教师进修班,为兄弟院校培训拓扑师资。他还在制订教学大纲,推荐翻译国外优秀图书等方面花费了许多心血。
在数学的诸多分支中,拓扑学是在中国发展最快,成果最突出的分支之一。著名数学家樊畿在评价中国和日本的数学发展时曾说,日本现在数学总的说来比中国要强一些,因为日本开展研究的时间比中国早得多,唯独拓扑学的发展不比中国强,这和江泽涵及早在中国传播拓扑学密切相关。
看了6年级下数学手抄报的人还看:
1. 6年级数学手抄报图片大全
2. 6年级数学手抄报图片
3. 6年级数学手抄报大全
4. 6年级数学手抄报图
5.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精选
6. 6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
以上是由我收集整理的6年级下数学手抄报全部内容,相信对你会有用的。
火焰天堂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集锦
数学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手抄报,希望大家喜欢。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1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2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3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4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5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6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7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8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9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10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11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1:
最近,我们学习了圆柱、圆锥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式。我认真学习了课内知识,并做了一些课外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综合学习和练习情况,我对相关知识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此方面的考好主要有一线六个方面:
一是卷。就是把一个长方形形状的纸卷成圆柱的形状,然后算圆柱的最大体积。例如:一个长12,56米、宽9。42米的长方形,卷成一个圆柱,重叠部分忽略不计,求圆柱的最大体积。这种题目有两种可能,以长为圆形或以宽为圆形。因此,要把这两种可能都算出来,然后比较。这种题目要注意的是:必须看清楚是用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卷成圆形。
二是转。就是把一个长方形的纸,延一条边旋转3600,求所得形状的体积或面积。举个例子:一个长方形长8厘米,宽5厘米,以长为轴旋转一周,算得到的形状的体积。一个长方形的纸,旋转一周得到的形状是圆柱体,然后利用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就能得到答案。这种题目要注意是用什么形状的纸旋转的。
三是削。就是一种形状的物体,按一定规则消除一些部分,计算剩下形状的体积或表面积,这种题目要注意的是:要把所有的可能全部计算出来,不能偷懒只计算一种。
四是铸。就是把一种形状的物体融化成液体,然后重新浇铸成另一个形状的物体。这种题目要抓住形状虽然变化,但体积不会这一关键点来考虑。
五是增。就是在一种形状上再继续增加一种形状。这种题目路要注意增加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六是切。就是吧把一种形状切成几段,然后告诉你增加了什么,增加了多少,让你计算原理的,这种题目要看清楚是怎么切的,切了以后有什么变化,面积如何增加,等等。
以上是我对近期学习内容的总结和思考,大家说数学是不是很神秘而又充满趣味呢?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2:
今年春节前,我们回了外婆家乡——电白。那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周围都是山,还有一个大水库。这里的人们都是吃自己种的菜。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大块的菜地。
这天我们让外婆带我们去看看她的菜地。我们来到田里,一眼望去,绿油油一片映入我的眼帘,就像一块块毫无瑕疵的碧玉。慢慢看去,地里种的是各种各样的蔬菜。突然,外婆问我:“羡欣,我要你算一算这块田的面积,这块田是梯形的,上底是9米。下底是14米,高是下底的二分之一,那么这个田的面积是多大?”我想刚好可以利用这学期的'知识: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然后先算高:14÷2=7(米),接着按梯形的公式来计算:(9+14)×7÷2=80。5(平方米),最后等于80。5平方米,于是我回答外婆:“这块田有80。5平方米。”外婆说:“嗯,没错,那你再算一算如果这块田种的是大白菜,每颗菜占地面积是225平方厘米,这一块地共能种多少棵白菜?”我灵机一动:把225平方厘米化成0。0225平方米。然后80。5÷0。0225≈3577(棵)。外婆欣慰的说:“嗯,不错,不错,看来你数学学的不错,要知道,在生活中数学可是有很大用处的。”我笑着点点头。
在生活中处处都会用到数学,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数学。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3:
今天在数学的课本中看见了一道题“生活中的数学题”。题目是:“我们国家大约13亿的人口,如果我们每人每天节约1角钱,如果这样的话,我国全国就节约了约1300万元了。如果小学生从一年级到大学大约要节约1万几千元钱了,那么这笔钱可以供给1805位失学没钱上学的小朋友,把这笔钱给那些人,那岂不是很好吗!”
看了上面的信息,我想啊:可真是人多力量大啊。突然我想起来了,人多力量大?不好的啊,因为我想了想:如果这大约13亿的人口,都浪费了1滴水,那么一共约浪费13亿滴水了,那么大家想一想13亿滴水大约有多重呢?
我做了一个小实验:在水龙头下面滴1000滴水,用称称了一下,1000滴水重200克,我又动笔算了一下。
1300000000÷1000×200=260000000(克)
260000000克=260吨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呀:如果按每人一个月用了一吨水计算的话,那么260吨水就足足可以用上2年了。我去问我父亲:“1吨水能够发多少度的电?”父亲说:“1吨水能发100度的电。”那也就是说260吨的水可以发26000度的电了。
哇!我一下子惊呆了,260吨水竟然可以发挥这么多的作用啊!所以我们现在要节约所有的水,不要浪费掉一滴滴的水了,我们要养成节约这个好习惯,不能再浪费了。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4:
下午父亲从顺德回来了,吃过晚饭,父亲说:“飞飞,我来考考你数学,好不好?”我拍着胸脯说:“没问题 !”父亲说:“这个月我涨工资了,我比你妈工资高,我俩的月工资加起来是3500元,月工资差是300元,你说我一个月拿多少工资?” 听了父亲的话,我动手在纸上画出了线段图帮助我理解,
我很快算出了答案,并且告诉父亲。首先把母亲的工资看作和父亲同样多,那么父亲、母亲的月工资一共是3500+300=3800(元),再把月工资和平均分成2份,求出的1份就是父亲的月工资。就是3800/2=1900(元)。
父亲听了,满意地直点头。这时,正在做饭的母亲对我说:“你还有其它方法吗?”我静下心来再次观察、思考,我发现此题关键是找出以谁作标准的问题,标准不同,方法也就不同。于是,我有了第二种方法:“就是以母亲的工资作标准,假设父亲和母亲的工资同样多,那么俩人的月工资和就是3500-300)=3200元,再把月工资和平均分成2份,求出的1份就是母亲的月工资最后加上父亲比母亲多的300元,就是父亲的月工资啦,也就是3200/2+300=1900(元),对不对?”父亲听了,满意的点点头,“看来奥数班没白上嘛!哈哈!”父亲还表扬了我,都是数学帮了我忙呀!
1、铺地砖:15×12=180(平方米)2、10×10×(6-3.2)=280(立方分米)=280(升)3、八级台阶占地:10×0.4×8=32(平方米)4、首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趋向于经济化,合理化.但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呢?在数学活动组里,我就遇到了这样一道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某报纸上报道了两则广告,甲商
请发题 我会解答
1.表中(袋数)和(总价)是相关联的量,(总价)随着(袋数)的变化而变化,(袋数)增加,(总价)也相应增加。2.任选三个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求出比值,并比较各组
自己做吧,那样也有个印象,不至于抄了答案以后再碰到这种题就不会了